教学管理特色之思考

2022-09-10

我校自1978年建校来已有30多年历史,为社会培养了上万技能人才。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急需大量高技能人才,学校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努力为社会输送紧缺人才。近年来在主管公司领导、校长书记的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 灵活多样的培养方案

1.1 紧跟市场需求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培养方案

(1)我校1978年建校,一直为本企业桂林电表厂及桂林市大中型国有企业定点培养机械类、仪器仪表类技能人才,已培养出上万优秀技能人才,学校有着扎实的教学基础和经验,有强大的企业做后盾。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得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调整,企业需要大量机械加工类、电工电子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利用学校优势和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了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校专业的设计,开设了数控机床操作、钳工、维修电工、电子技术等专业。并将数控机床操作、钳工、维修电工专业打造成我校品牌专业。

(2)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从一定意义上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面向市场、服务市场,因此,学校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方向推进教学管理,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实践环节,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推行“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制度,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能力。

(3)通过组织召开教师座谈会,交流教学方法、心得与体会,探讨课程教学内容重复的解决方案,进一步补充完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训大纲等。

2 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企业需要,为企业订单式培养,即学校和企业双方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学校保证按需培养人才,学以致用;企业保证录用合格人才,用其所学。学校按企业提出的生源要求进行招生,学生一入学即具有“准企业人”和“在校学生”双重身份,学生一毕业就到协议企业就业。按照该培养方式我校为桂林多家企业培养所需员工,其中,为桂林电表厂、光学仪器厂、海威船舶有限公司、大宇客车厂分别培养了多批电表装校工、光学仪器装校工、电器装配工、客车装配工等,还为东宝公司、有色金属加工厂、富达股份有限公司培养多批机加工培养多批机加工,等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导向明确,企业参与程度深,极大地调动了学校、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了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的“三赢”。学校毕业生年年就业率达到100%。

2 不断优化的办学条件

2.1 多方努力,建设师资队伍素质

师资是教学的保证,高师才能出高徒。学校利用主管企业优势,根据学校教学需要从企业生产一线调最优秀的员工进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或将高水平一线员工请进教室给学生传艺。学校各专业实训教师都曾在企业一线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技能娴熟、技艺高超。企业优秀员工进入学校后,学校提供提升平台,将其送入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完成专本科学历学习,使教师成为理论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教师。学校通过他们不断培养优秀学生到企业从事一线生产工作。通过努力学校教师50%以上达到本科学历,全部专科以上学历,60%以上具有技师、高级技师技术资格,学校建设成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2.2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实训组织与过程管理

我校是技工学校,学生来源是初中毕业生,培养目标是达到中级水平的技术工人。动手能力是学校的最终培养目的。具体操作离不开实训场地与设备。为了满足各专业实训需要,学校建有普车实训车间、数控实训车间、模具钳工实训车间、电工电子实训车间、2个50台电脑以上的计算机实训室、配合数控实训的数控操作计算机仿真实训室。各实训车间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变化不断添置新设备,自制设备,不断完善了实训基地功能,学校学生实训操作得到保障。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由老师带学生进企业实地学习考察。让学生跟企业零距离接触,增加学生感性认识与实际生产体验。

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学校还非常重视学生实训的组织与过程管理。首先在实训之前召开实训动员大会,认真细致地布置各项工作,介绍实训内容、实训纪律等,在实训过程中,组织教学督查组到实训场地检查和指导实训工作,召集学生实训座谈会,针对实训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全面解答、正确引导。各实训车间实行一体化教学,进行“课题”式实训,每实训完一个课题,组织实训经验交流会,对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得到的经验教训和收获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做到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实训结束后认真做好学生的实训成绩考核及评定工作。学生通过实训,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的联系,通过实际操作深刻体会了工人劳动的辛苦和“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深刻含义,同时,更明白了存在的差距及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努力的方向,取得了较好的实训教学效果。每年毕业生专业工种技能鉴定通过率100%。

3 切实有效的教学管理措施

3.1 培养专业意识,引领学生专业学习

(1)强化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专业引导。

为使学生在入学后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定了解,产生学习兴趣。首先带学生参观实训基地,参观企业,感性认识各种职业工种。详细介绍各种职业工种要求,员工素质要求。同时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作关于专业工种就业前景和在校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讲座。有效地解答新生的疑惑,使学生较快地完成从初中到技校的转变,效果非常不错。

(2)选派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承担班主任。

为了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了解所学专业,学会学习和生活,学校选派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优秀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他们以满腔热情和渊博知识,在学生中树立良好威信,对学生从思想上严格要求、从生活上热情关心、从专业学习中不倦指导,通过学生写思想汇报、学习生活感想、班组集体讨论、自我总结、参加校班级各种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完成自己的人生规划。

3.2 强化考试纪律,促进学风建设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考试中或多或少存在作弊现象,学校进一步强化考试纪律,对监考老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监考前将监考注意事项印发给每一位监考教师,考试前由班主任重申考试纪律,杜绝考试作弊,对作弊者严格处罚。由于措施得力,使学生消除了侥幸心理,让他们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才能通过考试、按期毕业,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风建设。

4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学质量

(1)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比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我校大批实习指导教师在市级区级技能大赛中表现出色,取得可喜成绩。如蒋兵老师在桂林市首届中等职业学校职业培训学校职业数控技能大赛中获教师组第二名;唐荣宽老师获得市技能大赛数控车教师组第二名,获得区技能大赛数控车职工组第六名;李启斌老师获得市职工技能大赛车工第一名;莫训华老师获得获得市职工技能大赛车工第一名;莫新银老师获得市技能大赛钳工教师组第一名,等等。通过参赛带动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强调新教师多学习多听课,要尽可能多听学校授课较优秀的各专业教师的课,学习教学基本功和方式方法,吸收各优秀教师的经验和长处,结合自己将要上的专业课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对新进校的实训指导教师安排跟老教师学习1学期至2学期,经考察合格后才安排独立授课。学校教学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新教师的讲课,并在课后给予指导,也积极指导帮助青年教师修改完善教学教案,为他们取得优异成绩发挥重要指导作用,有力促进了年轻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针对青年教师社会经历浅,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或言论的影响,如不加辩别而带到教学课堂上,会给学生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因此,在各种集中讨论会及平时个人交流环节中,要求明确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提高自身良好师德,强调在课堂上不能向学生妄加议论不利于学生政治思想觉悟提高、良好道德观念培养的各种非主流的不良现象或言论。而与此相适应,则建议多讲不同专业技能特点,促进活跃课堂讨论氛围。

(4)组织教师教学观摩课,引导全体积极参与教师评课,总结经验教训,举行学生座谈会与教师座谈会,将问题集中之后再由学校集中讨论解决。学生和教师座谈会有助于师生交流,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目的。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检验学生学习效果。2004年组织学生参加桂林市首届中等职业学校职业培训学校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维修电工组团体第一名、车工组团体第一名、钳工组团体第三名;2005年组织学生参加桂林市第二届中等职业学校职业培训学校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维修电工组团体第一名、数控车工组团体第三名、2006年组织学生参加桂林市技工学校学生AUTCAD计算机辅助制图竞赛获得团体第三名,2008年组织学生参加桂林市第四届中等职业学校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学生技能大赛获得维修电工组团体第一名、数控组团体第二名,2008年获桂林市数控技能人才培养先进单位;2010年获桂林市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技能比赛暨广西区选拔赛钳工组团体第三名等等荣誉。学生通过比赛提高学习效果和技能水平。

5 结语

自1978年建校以来,我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形成了以下特色。

(1)通过紧跟市场需求发展动态、加强校企合作,及时调整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学校毕业生年年就业率达到100%。

(2)通过多方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实训组织与过程管理,每年毕业生专业工种技能鉴定通过率100%。

(3)通过强化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专业引导、选派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承担班主任、强化考试纪律促进学风建设等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教学管理。

(4)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教学观摩课等多种途径,促进教学水平、技能和质量提高。

摘要:在教学管理方面,我校形成了紧跟市场需求调整培养方案,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实训组织与过程管理,强化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专业引导和考试纪律,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水平,技能和质量提高等特色。

关键词:教学,管理,特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建设下一篇:“本土资源”的解构与反思——对《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的一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