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提高教学实效

2022-07-10

第一篇:反思提高教学实效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反思

实效,意思是“实际的效果”。一节40分钟的课,是教师的精心预设下、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实效性如何,是每一位教师在课后都应该反思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那些集全科组教师的力量,精心设计、反复打磨的教学竞赛课、示范课、交流课很像我们偶尔吃吃的饕餮(tāo tiè)大餐,再丰盛也只能偶尔为之,平常过日子还是得粗茶淡饭。教师与学生的相处应该“真”字当头,“善”心常伴,“美”好追求。因此,课堂实效性的获得除了要向40分钟要质量,还需延伸到课前与课后。

课前有老师的备课。课备好了,是课堂顺利实施的基础;课后有老师的批阅。作业批改,是课堂实效性的真实反馈,这些都是为实效性服务的。概括而言就是40分钟的实效离不开教师教学常规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建设。

一、墨守常规,强化目标意识。

课堂教学是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的,是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制定,能够保证教学活动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反之,就可能走入歧途。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就容易迷失方向。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简单明了地制定教学目标,我们的教法、学生的学法都应坚定地朝着目标出发!

二、方式鲜活,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与善变是初中生的两大特点,在坚定朝着目标出发的学习之旅上,方式方法决不能一成不变。每一位教师都要做教学的有心人,积累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投入其中。或阅读感知、或观察思考、或讨论争辩、或体验感悟,总之,鲜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足的材料,给予学生更开放的学习空间,这样才能为课堂实效服务。

三、赏识尊重,培养学习信心。

赏识和尊重学生是为人师表必须具备的品格。其实这个世界没有垃圾,只有摆错了地方的宝贝,这个世界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特别需要发现学生的各种才华,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进步与提高。

我想,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师的品格、知识、能力、感情等个人综合素质和人格力量吸引感召学生的影响力。教师高尚的人格会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量和凝聚力,它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它不是强求而是影响,不是制度而是感化,不是规范而是自律。有了赏识和尊重,学生的学习信心乃至为人处世的自信都会得到加强,这些非智力因素对课堂实效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都说课堂教学时一门遗憾的艺术,那是因为我们的追求永无止境,对课堂实效的追求亦然。

第二篇:对提高数学课堂实效性的反思

随着课程不断深入,对于“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我们愈加有了冷静的思考。下面本人结合桐庐县青年数学教师的培训所得以及自己的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简抒己见。

一、关注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基本保证

追求高质量的教学质量、讲求高质量的课堂效率是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本保证。也就是说具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一定是追求高质量讲求高效率的教学过程。但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即要关注教师教的质量,又要关注学生学的质量,二者缺一不可。

1、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关注教学过程的质量。教学过程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其教学能力应该包括“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智慧,课程资源的运用、课堂学习环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调控、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等。”所以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过程更重视更提倡思维的互动。但传统的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是采取包办代替,搞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然学起于思,没有学生思维参与的课堂,就像一潭死水,而互动的课堂,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力。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中,本人是这样做的:在引入环节采用游戏引入,出示5幅图片问学生:“今天我们这几个数字朋友跑哪去了呢?老师偷偷的告诉你们,他们呀,藏在这几幅画后面了。你能想办法把它们一一找出来吗”?(请学生找数字,并说明这样猜的理由。)最后再出示第六幅图片让学生猜数,以此揭示课题“0”的认识。接下来在理解0的意义这一环节中,本人以讲故事《小兔采蘑菇》的方式创设情景,让学生从中初步感知“0”的存在,并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学习和做事一样,如果三心二意就学不好、做不好了。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尝试找生活中的0,然后老师利用课件显示生活片断,和大家一起寻找0的足迹。有的找到电话、遥控、住房号码、计算机„„,还有同学想到100元、50元、10元上也有0。学生越找越多,像开了锅似的,不愿意停下来。最后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游戏的练习“小猫钓鱼”,本人把得数是0.5.4的小背篓贴在黑板上,把写着算式的小鱼送给上课认真的同学,请他们把小鱼贴在对应得数的小背篓下面。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从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师的概括总结不能变成学生的,教师对问题理解了不等于学生同样理解了。因此,要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教师必须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思维,让他们在思、想、做、练的过程中提炼信息、整合语言、落到笔上。学生只有自己在这样的实践操作和情感体验中才会不断提高能力,增加认知,他们认识问题和理解问题才会更加全面、才会更有深度、广度。

2、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教师的眼中有学生。 首先,教师在备课中要正确处理好备课中的“备教材” 、“备学生” 、“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三者的结合。但相对于“备教材”而言,“备学生” 、“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更为重要一些。新课标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注重和优化人文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认真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和教材这三对关系,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桥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在教学环节的设置、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一课中,本人将教学目标进行了分层次设计,在知识技能方面,后进生只要求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而中等生和优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解决较难的求圆柱表面积的实际问题。(如“求无盖圆柱水桶表面积”等类型习题),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后进生只要求在教师的讲解、演示下理解圆柱体表面积计算方法,中等生要求在小组合作和教师引导下理解计算方法,而优生则主要通过自主探究和拼拆图形的方式理解与掌握。这样分层次的目标设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达成同一训练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果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其次,教师上课时要关注学生的听讲状态、互动情况。在学习过程中,会有许多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善于把握和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资源,对课堂生成进行精心的预设,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教学内容提出具有挑战性且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索求知的热情,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使生成的问题成为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资源和探索的平台。教师合理的、巧妙的利用好生成性资源,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则会影响课堂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回收废品》一课中的一道练习题,“小鹿身高65厘米,小熊猫再长4厘米就和小鹿一样高了”。这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列法,65+4和65-4,对于这两种做法本人没有马上判定谁对谁错,决定让他们对自己的做法进行辩论,原来列加法算式的孩子认为:小熊猫再长高4厘米就应该加上,也就是说这类学生没有明白“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这一关键性的问题。在辩论中他们明白了原来“再长4厘米”的意思是还差4厘米和小鹿的身高相同,也就是比多的数还少4厘米,因此应该用减法的道理。虽然这里花了不少时间,也不符合老师课前预设的教案,没有完成预定的目标,但是本人相信有了这次辩论,孩子们的认识已经有了一次提高,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缺憾不一定不美。 因此,如果发现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现状不适应,就要考虑为什么不适应,哪里不适应,是我们讲授的内容学生接受不了还是其他原因。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动起来(动手、动眼、动脑),是教师的原因、课程的原因还是他自身的原因,怎么改进更合适。我们教师一定要摒弃那种“我讲我的,学生做自己的,老师很累,学生没有收获”现象。

第三篇:拓宽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实效

——高中劳动技术课教学探讨

浙江省东阳中学 张华伟

【内容提要】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基本途径。但从高中教育总体情况看,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成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个最为薄弱的环节。本文主要阐述在劳动技术教学中如何联系学校实际,拓宽教学内容,以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校本课程 研究性学习 社会实践 兴趣小组

我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学校教育只有全面推进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才能迎接世界的挑战,才能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校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正是适应上述形势,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新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需要;是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代新人的基本途径和重要内容。

作为省一级重点中学,我校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齐开足劳技课,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把基础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引入学校的课程中,并通过劳技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教学总体实践看,中学劳动技术教育仍然是高中阶段教育过程中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亟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教学内容,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体现出《劳动技术教育指导纲要》的主要精神,以提高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效。

一、拓宽劳技课堂,扩展学科教育外延。

开发校本课程,拓宽劳动技术教育课堂内容。现阶段普通高中以选用省教育厅教研室2000年组织编写并经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安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浙江省

1 全日制普通高中劳动技术课教材(试用)为主,其中高一年级学习《识图与制图》,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作图方法和技巧。高二年级主要学习《电子技术》,要求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电子器件、简单焊接技术、应用电路的制作、无线电技术等。高三年级学习《电机与家用电器》或《摄影与摄像》,要求学生了解电工操作基础、电动机、电动器具、制冷器具、电热器具等。但许多学校只在高一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看,一味在课堂内讲授让大多数学生都感到枯燥的《识图与制图》知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后,我校劳技教研组根据实际辅之以富有特色的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中〈建筑文化〉这一校本教材颇受欢迎,世界建筑发展简史、著名建筑赏析、高层建筑发展趋势、高层之忧、东阳古建筑特色等课程,拓宽了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创造空间。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科学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校劳动技术教研组设计了一系列研究性课题,以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等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我市旅游业与交通状况之间的联系、东门菜场塑料袋(竹篮子)使用情况的调查、农村摩托车与环境污染、河道水污染与综合治理的设想、东阳与义乌两市经济互补性研究、电脑制图与手绘制图的得失等等。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让劳动技术课从被动学习到主动研究,极大提高教学效果。

二、重视技能训练、促进全面发展。

把实施劳技教育与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创造发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充实劳技教育的内容,训练学生的技能,扩展劳技教育的内涵,使劳技教育更加生动活泼,而且能使学生既动手又支脑,克服劳技课过多地强调学习技能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劳技课的兴趣。其次,把创造发明活动引入到劳技教育中,可以解决开展创造发明活动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劳技课在课时、场地、师资和经费上为创造发明活动进入课堂提供了保证。同时可以在劳技课的教学和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向学生传播创造发明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鼓励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动手动脑,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实践表明,创造发明活动和劳技教育既有特殊性, 2 又有互补性,两者完全可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劳动技术课重在学生动手能力、操作技能的训练,根据兄弟学校经验,劳动技术教学应强化以“三小”作品创作、劳技(科技)小论文撰写为抓手,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结合我校每年五月份的科技文化艺术节以及东阳市中小学校文化艺术节活动,学校劳技教研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大胆思维、设计模型、创造作品,以提高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积极营造良好的“三小”作品创作氛围。每年还开展科技小论文评比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为保证学生创作作品的需要,学校近几年不断完善劳技实验室,建立了标准劳技操作教室,添置了制图工具、摄影摄像工具、电器设备,用于学生课堂制图、电子焊接技术训练、家用电器维修、摄影摄像等实际操作。同时为丰富学生的创作素材,劳技教师经常上网搜寻资料,给学生提供信息。这样“三小”作品创作、劳技(科技)小论文撰写得以顺利开展、质量得以保证。

开展课外科技兴趣小组活动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技兴趣活动,劳动技术教育不是独立的一门学科,在高中学段,与物理、数学、信息技术等都有联系,在“重在探索、乐于研究”的活动宗旨指导下,学生不断的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利用教育资源、优化学科教育。

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场所。

利用周末、假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我市“东磁集团”、“康裕集团”等一大批现代高新科技实验园区。让学生了解磁性材料及我市医药化工等各行业的发展史和大型优秀企业的创业史;让学生亲临现场感受企业现代化的生产操作流程;让学生思考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产品不断创新的竞争,国力的竞争就是科技不断创新的竞争。如何解放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是操作工具创新,科技创新。通过社会实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作为建筑之乡,我市有着多家国家大型建筑集团,联系高一阶段〈识图与制图〉学科教学内容中,要求学生必须牢牢树立起标准化的概念,严格遵守、认真执行国家标准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认真灌输这一思想的同时,让学生走进这些企业,参观标化管理工程,开展“体验建筑工人生活”活动,在体验过程中感受标准化管理的严格要求,树立

3 学习劳动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课堂内,充分利用校外的教育资源,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

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

第四篇:优化识字方法 提高教学实效

优化识字方法 促进思维提升

红领巾学校 吴琪

内容提要:

专题:优化识字方法 促进思维提升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重视低年级识字教学和思维训练的互促,使学生的观察、想象、表达等各项能力都得到发展,使字词教学与思维训练相结合,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识字教学与思维同步发展。主要方法有:观察识字,促进思维敏捷;表达识字,推动思维流畅;想象识字,培养发散思维;多法识字,提升自主思维。

收获与缺失:

通过一个学期的识字教学和思维的互促训练,学生思绪变得飞扬灵动,快乐自主地将识字任务超额完成。我不得不惊叹祖国文字的魅力,惊叹孩子们想象的丰富与奇妙。当然,汉字的书写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我或许不应该忽视这一过程。应重视并引导学生把“用心”识记的汉字认真书写的时候,那些笔画便有了生命力,学生书写的不只是简单的一个字,而是一个故事,一个画面。那么这样的识字教学便促进了学生语文修养的形成,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发展了思维。

来年的专题:低年级语文课的分层目标教学

识字教学是学生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就基础性而言,只有解决了识字的问题,才能帮助学生更早、更顺利地进行阅读,进行情感体验,丰富积累,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并逐步学会运用阅读方法,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如何把一个个枯燥无味的符号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的观察、想象、表达等各项能力都得到发展,使字词教学与思维训练相结合,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识字教学与思维同步发展。在研究过程中尝试了以下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观察识字,促进思维敏捷。

观察是智力的窗口,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着的。又因为低年级儿童对客观事物的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精细的辨别能力尚差,空间知觉的精确性和分化性还不高,注意力还很不稳定,不会对字形主动进行集中深入的观察。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都是由问题而起的。”因此在进行识字教

学时,老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以使其有目的地观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从而激起求知的愿望和要求,使识字教学在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氛围中进行。这样不仅能提高识字效果,还能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充分发展。 在学习“明“字时,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组成,通过观察学生能说出左边是“日”,就是太阳,右边是“月”就是月亮。太阳和月亮的光,亮堂堂的,所以日和月在一起,“明”字就印在头脑中。

在学习“鱼、鸟”字时,不是运用数笔画、说结构的教学方法,而是利用直观教具进行观察。

先观察图画:

观察后引导学生思考:“刀字头”表示鱼的头;中间的“田”表示鱼的肚子;下面的“横”表示鱼的尾巴。这样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头脑中留下十分鲜明的印象。解决了“鱼”字丢横的问题。

又如“鸟”字。学生观察后很自信地回答道:“鸟”字的上半部分是小兔的脑袋,“横”是小鸟站在树枝上, “、”是小鸟的眼睛。如果把“、”丢掉,小鸟就没有眼睛了,多难看啊!

直观性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能给认识带来一定情绪色彩。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在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的,长期下去其思维的敏捷性将被培养起来。

二、表达识字,推动思维流畅。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同语言的发展密切联系的。发展儿童口头语言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可以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因此笔者常常在生字教学中采用编谜语、编故事的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1)编故事

著名语言学家安子介说:“汉字是一个阿丽斯仙境的领或,每一个转弯抹角就有一段故事。”研究证明:儿童思维的流畅性是通过对其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的训练来培养的。

识字教学的重要任务,除了认读、识记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项就是会用——将学过的生字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为此笔者教学时常常在引导学生找出形近字(音近字),并口述其区别后,再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利用这些形近字编小故事。拿学“口字旁”的字为例,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编:

口字旁,嘴有关:吃喝咬,嘴勤劳;呼喊啼,嘴来叫;吞与吐,啃与嚼,样样都是嘴功劳!嘴的功劳真不小!

这样学生字,不仅将字、词、句紧密结合起来,促使了教学内容的条理性和完整性,还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其完整、准确、流畅地表达,促使语言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与提高。

(2)编谜语

编谜语识字是学生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因为它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如:学习“坐”字时,学生根据字形结构特点展开联想编了一个有趣的字谜。“一个人,两个人,两人同坐一块大土坡”。这样学生在愉悦气氛中学会了新字“坐”,又巩固了旧字“人”和“土”,做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真可谓两全其美。

在编谜语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大脑要根据语言描绘的特征和某个汉字的特点去编,最后才能编出谜面。这个过程就是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同步发展。

三、想象识字,培养发散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想象是通过学生,在已经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将表象重新加以组合的思维活动。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的意象却比实体更广远,更富有感情色彩。

1、借助实物想象

儿童的想象往往要借助实际物体、语言表达或模拟表演,作为想象的契机。

如学习《请星星》一文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蓝蓝的天空里撒满了闪闪的星星,挂着弯弯的月儿,唱着“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的儿歌。想到月亮的“月”弯弯的,多像那天上的月亮船呀!“月”字留在脑海里印象深刻。学生们看到了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闪闪发亮;马上想象出那就是我们学生头顶上的星星,闪闪星光闪耀如日光一样亮,从而理解“星光”,也牢牢地记住了“星”的音、形、义。

2、借助动作想象

低年级儿童对动画表演、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我们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

教“说、听、跑、读、进、飞、写、打、咬、吵”等等的动作词,让学生表演动作,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学生兴趣若然,跑起来把十个手指分开放在头的两侧,张大嘴巴露出牙齿,一大口一大口的向前方咬。学生们看了高兴地说:“这就是咬。”另外一位学生将右手大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放至嘴边望着远方大声叫着:“同学们,上课了!”笔者请同学们都做同样的动作拢着小手叫起来,同学们就学会“叫”字了。就这样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又如学“晒”,一位学生站起来边说边演:“今天的天气真好,我帮妈妈把衣晒,“日”字在左太阳照,右边的横就是衣架,撇和竖弯就是衣架,下面的口就是我的小衣裳。”给字配“想象动画”,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3、通过绘图想象

有的生字无法用自己身体动作来配动画,但是却可以运用图画来想象,让字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演出来。

教“雨”这一个生字时,笔者就根据小学生对这一个字的理解,在黑板上把这个字生动地画了出来:“雨”字上的一横就代表雷电,一竖跟横折钩就代表一间房子,里面的一竖就是闪电,直穿房子,把房子都打了一个孔,那么房子就漏水了,那里面的四点就是漏进来的雨水。生字在学生的创作之中,成了有灵气的画,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兴趣,培养了思维,增强了效果。并使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有了最直接的感受,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流露出最自然的爱。

四、多法识字,提升自主思维。

汉字是一种音、形、义融为一体的意音文字,从造字法角度看,有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形声字等,一个个的汉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很有规律,认识一个汉字,就会带出许多汉字。比如其中的象形、会意、形声字可以用语言去概括、去表明,使音、形、义三者密切结合,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目的,促进思维的发展。笔者在学习生字中创造了对字的表达模式进行分类的教学法。

1、巧借造字法识字

(1)象形字的表达模式

“象形字”是依照物体的外形,描写出那个物体的样子。文字像实物的形状,以形表义,使人一看就知道它是表示什么的,从而也就想出它的义来。“口”:“土”“火”“日”“木”“禾”都可结合图一目了然,记字便捷。

(2)会意字的表达模式

“会意字”则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成一个合体字,表示一个新的意思。这类字的字形和文字联系密切,学生经过思考后会得出正确结论,用一句完整的话讲下来。“会意字”比“形声字”表义性更强,它能把借音部分也换成表意部分。会意字的学习采用把几部分连起来概括为一句话的表达形式,这种形式最符合儿童语言的发展。它要求学生不仅能说出偏旁和部件字的意思,还要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结合起来,表达整个生字的意思。例如:卡:是会意字,是由“上”和“下”连在一起的,表示不能上也不能下。鲜:是会意字,左边“鱼”味道美,右边“羊”也美味,鱼羊加在一起煮岂不是味道鲜美。 (3)形声字的表达模式

“形声字”容易掌握,它是由两个独体字组成的合体字,一部分表示它的意思叫“形旁”,一部分表示读音叫“声旁”也就是借音部分。用表义的偏旁记字义,用表音的偏旁记字音。“形”“声”二字重在“形”,用汉字的形来想象物体、事物的“形”。如:“请”左边“言字旁”表示礼貌用语,右边的“青”表读音。“忘”下边“心”表示心里不记得的事。这样记忆生字又快又准,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2、一词多记法

如果说认真观察是学生掌握字形的有效手段的话,那么引导学生多种角度识字,以加深对生字(词)意思的理解,则是学生掌握字义的必要延伸。尤其是可以抓住此环节来发散学生的思维。

例如:学习“球”字。如果仅让学生记住字形和了解其义,那么局限性就太强,也势必降低了识字教学的效果,学生的知识得不到丰富,其思维也就相应地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因为思维是凭借一定的知识而进行的 ,知识经验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因此,要想在生字教学中启发儿童的思维,首先要考虑开阔儿童的思维。

如上例学习“花”,就可引导生从不同角度去组词,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从季节上:迎春花、荷花、菊花、梅花

从色彩上:红花、黄花、紫罗兰花

从花香上:茉莉、白兰花、桂花、月季

从劳做方式上:卖花、买花、养花、浇花

这样学生充分调用大脑中积累的关于球的直观知识表象,来参与生字“花”这个新知的学习,不仅巩固了新知,还通过互相启发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更丰富的知识。

识字教学的课堂任由学生思绪飞扬,任由学生在情感世界中徜徉。我不得不惊叹祖国文字的魅力,惊叹孩子们想象的丰富与奇妙。当然,汉字的书写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当学生把“用心”识记的汉字认真书写的时候,那些笔画便有了生命力,学生书写的不只是简单的一个字,而是一个故事,一个画面。那么这样的识字教学便促进了学生语文修养的形成,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发展了思维。

第五篇:开展有效教学 提高课堂实效

南召现代中学 董麒麟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也是一门会考和高考学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众多信息技术教师努力思考和探索的一个新问题。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应面向学生,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就能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序有效的进行提供保障,并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

【关键字】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

有效反思

【正文】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教师来说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则是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要始终围绕这两个因素展开。本人结合自身长期的教学积累和探索,就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益,谈谈对实施有效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明确课程宗旨 认清教学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的宗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它基础学科,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在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充分的交互特点;学习方法上具有典型的相互协作的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结果评价的开放性等特点。把握好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特点,是明确实施有效教学的方向。

二、课前的有效准备

1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系统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1、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是:备课应该分析学情、了解现有的教学条件、把握好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学情分析,一方面要清晰地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的差异性,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他们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系统的整体作用,需要教师提前进行深刻地思考。每一节课都应有其独特的任务和计划实现的目标,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有十分清晰地认识。信息技术教学基本上都是在机房中进行,计算机设备的运行情况、网络是否畅通、多媒体教学软件是否达到实时监控,这些因素在备课时要给予充分考虑。

2、内容的有效:梯度、适度。教学内容应该针对差别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翻阅教学参考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努力从方方面面搜集吸纳备课信息。在看到学生共性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承认差异的存在、尊重学习个体的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努力的新方向。要围绕教学目标和认知内容有梯度地灵活设计,教学环节要循序渐进,预设问题要有多个应对方案,案例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实践的“真实”学习任务、技能水平等,把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并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时间的安排要适度,要让学生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时间思考、操作和探索。要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与学生建立有效的互动平台,做到有备而来,胸有成竹。

3、教法的有效:灵活、和谐。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

2 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灵活地选用教法。对备课信息进行构思加工,设计教学方案,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突破常规对教材进行处理,以便以简驾繁,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等。跳出书本的局限,转换角度,更新内容,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有效的备课完成后,再把整个上课思路从头到尾理一遍,尽量达到完美,然后再设计一个简案,把上课步骤、时间分配、知识要点等简要说明一下,教案编写应详略得当,言简意赅有操作性,做到点面结合,纵横相连。上课时把简案放在讲台前,按简案进程走下来,以便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

三、课堂的有效组织

课堂教学是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成败的关键,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把握好每一个教学进程。当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仍然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何克抗教授提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论有时还过于形式,得不到充分的落实,这给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信息技术课程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是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维持秩序,促进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达到组织教学活动、讲授教学内容、保持课堂纪律、监控教学过程等活动的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管理者,教师的行为是在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操控的基础上才施加给学生的。例如当一个学生在上课时说闲话,教师首先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学生身上,并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的教学行为,而学生的行为与自己的期望并不相符,于是教师会采取策略对学生进行干预。特别是对课堂问题行为的解决方式与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态度和反应。因此,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计划、监控和协调。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心理

3 世界,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或情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地制宜,打破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有效的自我管理保证有效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情境创设,激发兴趣。有人认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都有浓厚的兴趣,是不需要培养的,其实学生仅仅有兴趣未必就能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因此教师要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较为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上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为学生在课程学习搭建一个有情境、有任务、有挑战的学习平台,这样既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积极性,又能让他们充分展示学习成果,体验学习的乐趣。比如,本人在教学“算法及其表示方法的时候”,什么是算法?我先不忙着回答,而是给学生演示下面这则小故事:“从前有1个农夫带着狼狗、山羊和萝卜去赶集。当他来到渡口时发现过河的小船除了能装下自己之外,只能再带2样东西过河。这使他有点犯愁了,因为如果农夫不在场的情况下,狼狗会咬山羊,山羊会吃萝卜。假如你是农夫,请你来解决安全过河问题。”同时把FLASH动画发给学生操作,学生一看是游戏动画,兴趣马上就来了。通过动画操作,就排除了“农夫过河”错误方法的发生,然后我要求学生把自己正确的操作步骤写下来,结论是:有两种可行的方法。通过这则小故事,我再引出算法的定义: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接着我又抛出问题:算法的特点是什么?算法有几点表示方法?同学们兴趣未减,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紧紧盯着电脑屏幕等着我把内容讲下去。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思考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从游戏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

3、任务驱动,有效指导。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上课时,首先给学生演示“成品”,如flash动画,一张统计表,一幅图画等,然后边演示边讲授做“成品”的步骤,过程中涉及了需要学生

4 掌握的知识点。在一节课的45分钟里,仅用10多分钟讲授和演示,剩下的时间统统给学生上机练习,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只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有通过小组协作方式解决,也有通过教师指导解决。教师对同学们遇到问题较多的地方对全体学生进行答疑,这样,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循序渐进,学生操作及时,学有所得。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大部分操作题都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如 “EXCEL”、“网页制作”、“FLASH”、“PhotoShop”等等,这是本人用得最多、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4、分层教学,注重评价。同一个班级里存在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为了避免教学进度难于把握、控制,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消化不了”的现象,达到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目标,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点等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的小组,对于能力强的小组要求相对高些,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则在巩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加强上机实践练习,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就要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重新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设计分层的课堂教学时,应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都有进步,都能发展,都有收获。如我在上“网页制作复习课”时,把表格属性、超链接、水平线等内容设置成基础题;把图片大小、滚动字幕设置成提高题;把观察图片文件夹中不适合使用的图片文件、纠正主页中不能正常显示的图片等内容设置成探究题。

其中“基础题”和“提高题”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而“探究题”主要是针对成绩好、能力强、反应快的同学,正确地引导他们,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对本学科的兴趣。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应该关注过程性评价,众所周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任务完成其结果是多元化的,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以更大的支持与帮助,使之逐步掌握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能力。

四、课后的有效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后的回顾和总结,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

5 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反思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但要围绕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两个方面来反思,对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寻求改进的对策,为自己积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只有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勤于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与教育理论联系起来,不断提升实践智慧,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感受到反思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自觉地把教育反思视为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更好地有效教学。

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式多样,我们只要面向学生,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就能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提供保障,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 【参考资料】

[1]陶增乐:《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浙江教育出版社)

[2]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德显:《课堂秩序论》(广西师范法学出版)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通讯地址:河南省南召县黄洋路南端 联系电话:13837788545 邮编:474650 工作单位:南召现代中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房屋产权证明文件下一篇:分团委学生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