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分析论文

2022-04-19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金融创新是指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为追求利润而实施的对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采用新技术、运用新的信用工具、推出新金融业务、实行新制度等。金融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银行竞争力的大小,决定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兴衰成败。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有着深刻的动因。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分析论文 篇1: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动因分析

[摘要]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金融领域要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和要素的重新组合,提升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过程中的动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根据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动因

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具有多方面的动因,推动了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步伐。随着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的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我国的金融业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银行必然要进行金融创新,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1.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

1.1追逐利润是金融创新的根本动因

我国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根本动力是为了追逐利润。在计划经济时期,以行政命令来制定和执行资金的运用,银行的功能在于筹集和分配资金,充当政府的出纳,此时银行基本上不需要进行金融创新。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且对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不断的完善,银行逐渐摆脱了计划经济的色彩,开始向独立的经济实体转化,其金融创新的欲望也不断增强,商业银行开始实行利益性的经营模式[1]。

1.2对金融管制进行规避

金融行业必须受到国家的金融管制,商业银行为了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当金融管制造成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困难和利润下降时,商业银行就会通过金融创新的形式来规避金融管制,减少由约束造成的损失,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例如混合账户、自动转账、平行贷款、欧洲债券、欧洲美元等都是这一类的金融创新产品。

1.3运用高科技、转嫁市场风险

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动因就是为了转嫁市场风险,例如上世纪七十年代这两次石油危机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出现了一系列转嫁风险到金融创新。与此同时该阶段也是电子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银行通过应用高科技的方式来进行金融创新,防范和转嫁市场风险。例如利率期贷、浮动利率票据、浮动利率债券、外汇远期、外汇期货等。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金融业也迎来了技术革命。为了充分利用高科技降低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提高区域性业务的功能,商业银行也会进行相应的金融创新[2]。

1.4金融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主要发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爆发世界性的债务危机,欧洲的金融管制普遍放松,提高了金融自由化的程度。这也造成了金融创新产品到形式多为银行表外业务,例如汽车贷款证券化、可变期限债券、期货交易、票据发行便利、利率互换、货币互换等。商业银行为了受金融管制部门的存贷款利率限制,不得不打破资产负债业务的束缚,积极寻求其他方面的利润增长点。该阶段出现了较多的银行表外业务创新。与此同时该阶段开始出现商业银行准备金,因此商业银行就会通过表外业务来进行资产转移,例如互换交易、备用信用证、贷款出售等业务,提高商业银行的收入,减轻资本充足性的压力。

2.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过程中暴露出的不足

尽管具备多重动因,商业银行也具备比较强烈的金融创新愿望,希望能够通过金融创新来提高利润和收益,规避风险。然而事实上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1单一的金融品种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租赁、网上银行和消费信贷等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开办的规模较小。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的挖掘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国际金融、银行和投资银行方面的业务。

與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规模较小,没有在银行整体业务规模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金融品种比较单一,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2.2金融创新,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具有较快的金融创新速度,金融创新的数量扩张很快,然而却面临着质量得不到保障的问题。金融创新主体的数量参差不齐,一些金融创新产品没有具备深刻的内涵,在深度和科技含量方面存在一些欠缺。与西方国家的银行业务专业化、经营管理信息化相比,我国银行金融创新中所应用的软件技术和硬件设施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从总体上而言我国的网络技术水平处于落后状态,不利于商业银行提高金融创新水平,这也造成了金融创新的质量较低[3]。

2.3不均衡的业务创新

资产业务包括其他资产、证券投资、放款、现金资产等部分,也就是商业银行通过货币资本来获利的业务。通过上文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动因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动因存在着一些偏差。在微观动因方面,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动因仍然偏于抢占市场份额,这也造成了大量的金融创新存在负效益。近年来,金融领域的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主要是以中间人的身份客户办理金融服务,无需较多的动用自己的资金,从而收取佣金和服务费。中间业务的特点在于服务性强、盈利高、风险低,因此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然而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仍然停留在结算和汇兑等传统业务领域。

2.4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受到了环境的约束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主体,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环境的约束。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在资产负债规模、人员数量和机构数量等方面,都存在绝对的优势,这也造成了金融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会受到行业垄断的影响,而且我国还具有比较严格的金融管制,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的抑制作用。

与此同时,社会公众是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也是商业银行的客户群。然而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过程中面对的客户群体并不乐观。我国的城乡居民具有较弱的消费意识和投资理财意识,很少有居民以商业银行为中介来进行消费和投资理财。我国居民具有较强的储蓄意识,限制了理财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

3.推动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3.1客户和市场为立足点

金融创新的立足点应该是客户和市场,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来增强自身的实力,更好地面对市场竞争。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创新金融产品的过程中紧密联系客户,将客户的需求与,经营效益的最大化进行考虑。金融创新既要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也要满足常追逐利益最大化的需求[4]。

3.2提高起点和品质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将技术员创新型金融产品作为金融创新的突破口。这是由于我在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属于后发,要追赶国际潮流,就必须发展技术原创型金融创新产品,提高我国金融创新的起点。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的金融管制比较严格,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造成了一定的束缚,主要技术原创型创新能够减小金融管制的束缚,减小发展的阻力。

3.3对业务之间的创新比重进行平衡

商业银行首先要对存款业务进行创新,也就是创新业务手段和存款产品,积极推进网上银行、企业银行和个人银行的发展,要将多功能、高品位的金融产品提供给客户,保持稳定的客户群。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将结算和汇兑业务的服务效率提高,另一方面要拓展代理业务的服务种类,对其业务范围进行延伸。与此同时租赁业务是金融创新的一个发展方向,例如杠杆租赁、经营租赁、回租租赁等业务。商业银行还要积极发展咨询业务,例如家庭理财、投资组合设计、风险控制、负债管理、资产管理等咨询服务。

4.结语

在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過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动因,共同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而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商业银行要通过金融创新提高自身的经营获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拓展和深化金融创新,从而达到规避市场风险、促进金融自由化、提高经营利润的作用,也对我国的金融市场进行拓展和丰富。

参考文献

[1]胡剑平.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层次分析和中国银行业的创新方向[J].上海金融,2014(07)

[2]彭正宇.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问题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04)

[3]黄平元.开展个人理财业务 培育金融业务新的增长点[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4)

[4]钱勤新,王德湛,严霞雯.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J].现代商业银行,2010(01)

作者:武艾琳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分析论文 篇2: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分析与对策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为追求利润而实施的对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采用新技术、运用新的信用工具、推出新金融业务、实行新制度等。金融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银行竞争力的大小,决定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兴衰成败。

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

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有着深刻的动因。每一次金融创新,都是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因的体现。

1.内在动因

第一,转移风险的需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引发了国际汇率、利率剧烈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加剧,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使商业银行运作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由此,产生了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

第二,提高资产流动性的需求。金融资产的一个重要性质是杠杆性,即资产能在流动过程中不断被放大,因而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越强,其盈利性和安全性也越高。商业银行为了提高其资产的盈利性和安全性,创新出能够提高金融资产流动性的金融工具。

第三,银行收益率的下降,促使银行寻求新的盈利途径。80年代以来,银行经营收益持续下降,加之存贷利差的缩小,使商业银行认识到必须采用新的工具来增加利润。

第四,规避管制的需求。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西方各国对金融业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实行了严格的管制,如存款准备金制度管制、利率管制、专业化限制等,维护了金融体系的安全,但却限制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使其经营利润和竞争能力下降。到了60年代,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速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在金融业领域里,非银行金融机构大量增加,通胀率和利率频繁变动,使得商业银行接受金融管制的机会成本上升,于是进行了规避管制的金融创新。

2.外在动因

第一,新技术的运用。技术进步是实现金融创新的客观基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使某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可以带来更大利润,从而推动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第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金融领域的内部竞争也是金融工具创新的重要原因。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商业银行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促使其不断创新金融工具,以提高收益。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

1.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适应经济改革的需要。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要求金融改革步伐要加快,加入WTO之后,我国银行业进入了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化竞争时代。国外成熟的金融业务、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效的运作机制成为银行业的发展方向,国内银行业只有加快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2.金融创新是占领市场和客户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面对的市场和客户发生了显著变化:资本市场快速发展、金融交易市场不断兴起、个人客户资产日益增加等,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多样化、个性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只有不断地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巩固和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满足客户的需求。

3.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竞争的需要。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所占的份额虽然不高,但在经营体制、管理水平、科技网络、国际业务、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采取精选区域、精选客户、突出重点业务的发展策略,在国际结算、消费信贷、银行卡、个人理财等中间业务领域与国内商业银行争夺优质客户,国内银行业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金融创新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金融创新是在信息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不断深化使得金融服务的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货币形态从真实货币向电子货币方向演化;柜面服务从“人—人”对话向“人—机”对话转变;银行概念从实体银行向虚拟银行方向渐进。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加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银行的产品服务、业务结构和运营方式,国内银行业应该更加注重加速科技进步,加速金融创新,实现经营的跨越式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约束分析

虽然金融创新在我国银行业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但同时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一)宏观约束

1.国家法律和金融监管制度的制约。我国目前在利率水平、业务范围、资本市场、分业经营体制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严格的金融管制,使得商业银行创新空间受到很大限制。

2.社会信用基础薄弱。金融本身是信用高度发展的产物,发达的信用基础可以为金融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我国目前社会信用基础还很薄弱,企业往往借钱扩张、借债不还,致使银行“惜贷”现象严重,阻碍了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3.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市场法规还不完善;地区分布不平衡,国际型金融中心少;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不协调,证券市场规范发展不足,直接投资环境较差,民众投资意识淡薄。

(二)微观约束

1.金融创新的主体不明确。我国银行家没有金融创新的决定权,也不承担金融创新的风险,更无权得到创新的全部红利,从而丧失了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所有者缺位的局面;因为不是完全自负盈亏,银行没有优胜劣汰的外在压力和追逐利润的内在动力;而没有自主经营权,银行也无法根据供需的变化和市场的反应进行创新,导致消极被动的进行金融创新。

2.风险意识薄弱。我国金融主体一方面缺少风险意识,难以展开规避风险型金融创新;另一方面极度厌恶风险,缺乏金融创新的动因,因为任何一种创新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引入了新的风险。

3.金融创新动机存在偏差。西方国家金融创新的动机一般基于两个目的:一是追求利润,从创新中牟利;二是规避管制,增加经营的灵活性。简而言之,对市场份额和资源的争夺与占有以及利润的诱惑是市场经济下金融创新的真正动机。我国金融创新的动机则偏向于在无序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出现了许多不计成本甚至负效益的金融创新。

四、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途径

针对以上分析,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促进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1.加快金融立法和金融监管的改革步伐,中央银行应突出其宏观经济调控作用,由政策性监管向风险性监管过渡,提高监管方式的规范化与法制化,适时取消对金融业分业经营的限制,实现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自由兑换。

2.努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坚持以法治为核心的信用制度创新,建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为金融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做到金融市场均衡发展,解决金融市场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金融市场之间发展不均衡,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

4.加快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健全科学的经营管理体制、先进的业务运行机制以及激励约束机制;将国有商业银行改组为国家控股的,国内企业、居民和外国资本入股的股份性商业银行;依照资本市场的运作要求将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为上市公司,完善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经营体制,以增强其经营活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其金融创新的积极性。

5.金融创新的着眼点要立足于市场及客户,追求经营效益最大化。通过准确深入的调查,了解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的需要,适时推出适合消费者心理的创新品种,不断开拓金融创新的渠道,以满足市场需求。

6.加大营销力度,强化品牌营销。通过制定整体的、长远的、具有战略性的营销策略,进行全方位营销,增强营销中的品牌意识。同时科学地细分市场,合理确定目标客户,向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推出各种差别化的金融产品,借助各种媒体营造良好的营销环境,把新业务推向社会,在市场竞争中争取有利位置。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作者:任志刚 陈 靓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分析论文 篇3: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分析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为追求利润而实施的对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采用新技术,运用新的信用工具、推出新的金融业务、实行新制度等。金融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银行竞争力的大小,决定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兴衰成败。自20世纪70 年代以来,金融创新已成为银行业的显著特征,并对银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尚处于初级阶段,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创新浪潮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强金融创新的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制约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障碍

加入WTO后 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各类金融创新已引起了中国银行业的高度重视。同国际银行业发展状况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内银行业金融创新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金融创新业务范围较窄,规模较小。目前开办得较为成功的新产品和业务主要集中在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代收代付、信用卡、票据贴现等少数领域,网上银行、代客理财、金融租赁等尚处于起步阶段,而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银行业务、国际金融业务等众多业务领域仍有待开拓。金融创新规模仍然较小。由于发展规模小,金融创新在提升银行竞争力,改善银行经营状况方面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第二,金融创新研发能力不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绝大多数为吸纳型、模仿型创新,而真正自主研发的原创型金融产品很少。国内商业银行创新手段停留在较低层次,难以针对市场需求独立开发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金融产品和业务,这表现出国内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发能力的不足,实际上也反映了国内银行业高素质金融创新人才的缺乏。

第三,完善的金融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国内各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没有建立起健全的金融创新组织体系,金融创新活动缺乏统一管理和整体规划,创新效率低下;完整的产品开发、营销、反馈体系也没有形成,致使产品的开发和营销严重脱节,大量金融创新产品市场推广不力,已面市的产品缺乏必要的维护和改进,客户意见无法及时反馈,不仅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生命力,也不利于银行产品开发能力和金融创新水平的提高。

第四,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缺乏内在动力。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单一,国家是其惟一的产权主体,独占国有资产的剩余索取权,作为没有独立经济利益而处于代理经营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然缺乏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机制。同时,国家为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承担着无限责任,使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意识淡化,难以有意识地、主动地通过金融创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制度安排上的缺陷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主要障碍,也是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创新无内在动力的最重要原因。

第五,金融创新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着较严格的金融管制,抑制了国内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行的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限制了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空间。社会公众金融意识不强,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也在客观上阻碍了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推动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有待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二、推动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在加快推进金融创新时,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国内金融创新的现状,另一方面,应顺应国际银行业的金融创新趋势,选择合理的创新途径和发展对策。

第一,以产权制度为核心, 重塑市场主体, 激活创新的内在动力。当务之急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明晰我国金融机构的产权关系, 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力度, 改变现行的经营管理体制, 扩大基层分支机构经营自主权, 允许其可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进行灵活的创新。

第二,大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指伴随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发展, 为了降低银行交易成本、提高银行交易效率而在交易手段、交易方法和物资条件方面进行的创新。电子信息技术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全面运用是技术创新基础。我国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在技术方面的差距,以及市场竞争对技术创新的需求, 为我国金融机构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了机会和空间, 通过银行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业务操作技术平台的建立, 可以全面提高业务和管理的技术含量, 为银行适应市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和完善功能创造条件。

第三,积极、稳妥的进行业务创新。从入世后我国金融竞争环境和发展趋势来看, 我国金融机构确保目前发展势头好的业务, 同时创新的重点放在大力发展个性化、人性化的个人金融业务。同时要加强金融工具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在保持常规金融业务品种外, 大力开拓中间业务、表外业务, 推行电话银行、信用借记卡、代客理财等业务; 继续发展封闭式基金, 积极推行开放式基金; 适时推出以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为基础的浮动利率存款、浮动利率贷款等新型银行业务品种;拓展商业保险品种, 发展投资类保险和组合保险; 探索资产证券化试点等等。

第四,要转变金融经营方式, 实现经营方式的创新。要实现经营方式的创新必须改变落后的、制约发展的经营方式。一是改變粗放性经营, 走集约性经营的路子。二是由以物理网点为基础的经营方式向物理网点与虚拟网点并重的经营方式转变。在对传统银行业务进行集约化的同时, 加大技术投入, 再造业务流程, 大力发展服务于电子商务的网上银行新型经营方式, 是我国金融创新的必然选择。三是由产品推销的经营方式向市场营销方式转变。经济全球化为发展潮流, 通货紧缩趋势有所表现的今天, 我国金融机构应认识市场现状和趋势, 走出家门寻找优良客户, 作好市场营销工作, 满足现实和潜在需求, 引导并激发客户消费倾向, 商业银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 建立市场导向型经营方式是我国金融机构发展中的迫切任务。

第五,加大金融制度创新力度, 为金融业务创新提供保障。金融制度的创新既是广义金融创新的构成部分, 同时又是狭义微观金融创新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金融制度的创新必须与国际金融创新的潮流相吻合, 即逐步放松金融管制和不断改善金融监管。

作者:令伟锋 李 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外国对外经济制裁分析论文下一篇: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