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土木工程论文

2022-04-13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应用型人才培养土木工程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地方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实践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课程考核是评价学生是否达到该目标的主要手段。现阶段课程考核形式单一、内容固化,无法理性考评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文章在分析现行课程考核的弊端后,探索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可行举措和改革的具体实践方法。

应用型人才培养土木工程论文 篇1: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

摘要: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目标,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混凝土结构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以学生为主体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平台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引入BIM技术完成毕业设计等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改革措施,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1 引言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四年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工作的能力[1]。那么如何培养出优秀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呢,这是各高校目前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所研究思考的问题[2]。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而高校课程在传统的教学中忽视这些实践教学环节,有必要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

2 实践教学环节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混凝土结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混凝土结构实验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加深理解理论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4]。但长期以来,对实验教学环节部分重视不够,实验仪器设备有限且复杂,学生人数较多,基本上是由老师操作演示得出结论的方式,并不能做到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达不到理论知识巩固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2.2毕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

毕业实习是学生到工作的一个重要的过渡[5]。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可拓宽工程视野与实践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与应用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就业奠定一定的基础。但大部分学生对实习不够重视,有时弄虚作假,只是到施工单位盖了一个章,并没有实际去工地进行实习。或者实际去了工地实习,但由于工程项目具有工期较长,而实习周期短的特点,学生只能接触部分分部工程,同时企业出于学生安全的考虑,有时不安排学生去施工现场,主要以在办公室整理资料为主,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实际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从而实践能力难以得到真正的提升。

2.3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毕业设计是学生运用本科四年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训练[6]。但由于毕业设计是安排时间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来完成,对于大部分学生同时还需要面临就业、升学等,导致对毕业设计花费的时间精力不够,完成的质量不高。

毕业设计内容大多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内容形式单一,且为虚拟工程,脱离工程实际,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仅仅仿照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指导书的设计步骤,生搬硬套,对毕业设计的理论知识和规范内容并未做到真正理解透彻,未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基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混凝土结构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

3.1混凝土结构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

(1)创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

为了改变老师演示混凝土实验的这种教学方法,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实验项目,通过建立课下第二课堂的教学方式,学生可去选择感兴趣的试验项目来进行操作,参与整个项目的全过程。这样通过钢筋混凝土试件的设计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混凝土结构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钢筋混凝土试件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的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好地体现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教学方式。

(2)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平台

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平台进行混凝土结构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可节约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及场地等资源,学生可自己动手建立和设计仿真模型,并进行模拟结构实验的全过程,可加深对实验过程和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弥补了学生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实验中无法亲自操作的不足。

3.2毕业实习教学方式的改革

(1)重视前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环节

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实习包含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要加强组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的环节,做到大学四年不间断地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从而为毕业实习奠定基础,避免出现学生在毕业实习时进入施工企业实习无从下手,给企业留下实践能力差的印象,影响学生的就业。

(2)教师走入施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目前,大部分青年教师毕业之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普遍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较强,但缺乏工程实践的经验。实习指导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到工程现场实习,参与实际工程施工,提升自身工程建设方面的经验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可随时对学生进行实际指导与管理,也解决了企业对实习学生不方便管理的问题。

(3)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许多施工企业出于安全责任的考虑,不太愿意接受实习学生,导致联系实习企业存在一定困难。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完成实习实践教学环节,高校可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互惠互利的模式,建立实习教学基地,使学生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到毕业实习,长期与校企合作的单位建立联系。

3.3毕业设计教学方式的改革

(1)毕业设计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应与工程实例、就业方向紧密结合,突出应用型,重点提升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使毕业生毕业以后进入工作岗位能直接为企业所用。同时可把毕业设计提前,在大四整个学年完成,避免与就业、考研相冲突,为毕业设计提供了更多地时间来完成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与BIM 技术、PKPM软件相融合

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结构部分侧重于手算,计算工作量较大且易出现错误,一旦某个数据错误,后续相关连的数据将需重新计算,导致学生经常出现重复计算的情况,从而使学生丧失设计的积极性。利用PKPM软件来完成毕业设计结构设计部分内容,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能很快适应行业的发展。

4 总结

为了满足社会对于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土木工程在教学环节中应加强对实验、实习、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有針对性、应用性,与企业紧密结合、协同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平台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引入BIM技术完成毕业设计,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志勇,姜慧,牛鸿蕾.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1):22-25.

[2]  苑迅,郭辉,秦昌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8):1-4.

[3]  周林聪,邱建慧.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4):130-132.

[4]  王萱.王晖.混凝土结构实验教学的实践[J].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S2):235-236.

[5] 李丽民,陆仁强,刘卫东,罗雄文.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10):60-62.

[6] 杨永东.张振宁.滕尊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3):132-135.

作者简介:侯亚玲,山西工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工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岩土工程

山西工商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0

作者:侯亚玲 于佳

应用型人才培养土木工程论文 篇2: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考核改革探索

摘 要 地方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实践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课程考核是评价学生是否达到该目标的主要手段。现阶段课程考核形式单一、内容固化,无法理性考评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文章在分析现行课程考核的弊端后,探索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可行举措和改革的具体实践方法。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土木工程专业 课程考核改革

0 引言

土木工程專业是一个理论知识丰富、实践应用前景宽广的专业,该专业以培养能从事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铁路隧道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在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结合国际的CDIO和EC2000教育理念,[1-2]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会构思、懂设计、能实现、可运作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特别是我国在2016年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国后,基于OBE的工程教育认证成为各大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培养具备国际认可度的应用型人才也就成了重中之重。[2]在OBE视角下,“学生学到了什么和能产出什么”是衡量专业教育成败的标尺,[3]也是评价学生是否“学好”的唯一标准,而高校检验在校学生是否达到这一标准只能通过课程考核来实现,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课程考核来评价学生的“CDIO”能力以及自身“OBE”教育成败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应能将专业技能应用于社会工程实践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4]课程考核需侧重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而现实的课程考核方式,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固化等问题,无法合理考评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同时随着新时代下培养模式和课程结构的更新,现有考核方法更加难以考核应用型人才所强调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因此探索合乎地方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高校课程考核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1.1课程考核现状

现阶段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考查和考试,考查多以课堂点名+平时作业+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考试则以平时点名+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

(1)考查形式。在考查形式中,点名、作业、论文三部分的权重不定,各个老师有不同比重,甚至有老师在没有实际的比重的情况下就主观给出了成绩。正因如此,部分同学认为考查课成绩,老师有很大的弹性给分权力,导致其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主动性大大降低,出现人在课堂心不在课堂,作业一人做完全班一样的情况,点名与作业也就失去了考查的本意。采用课程论文考查,老师本意在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多是高考中的中等水平,受高考考试模式的固化,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思考能力较弱,课程论文多通过网上抄袭或是直接摘抄课本,达不到老师考核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标。

(2)考试形式。在考试形式中,通常点名、作业占比30%,期末考试占比70%,由于成绩主要受客观的考试成绩制约,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会加大,上课积极性较高,平时作业也会较认真完成。但考试比重大,同样也导致部分学生为成绩而考试,平时不注重积累,只在考试前做临时突击,更为甚者,直接在考试过程中作弊,导致考试丧失意义。

1.2现行考核方式的弊端及改革必要性

(1)考核方式僵化。现阶段考核的具体形式局限在传统的点名、作业、论文、试卷的方式中,考核方式固化,难以合理评定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只是机械式参与考核,无法理会考核内容与实际工程应用之间的联系,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

(2)考核内容固化。高校考核的试题或者作业一般由任课老师决定,考核内容局限于任课教师课堂讲解的知识要点,年复一年没有过多的改变,学生为迎合考核只需要将学习重点固定于重点章节的散落知识点即可,造成学生对课程的全局以及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把握不到位。同时多数教师存在“知识本位”的观念,考核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应用”,考核结果不能代表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考核评价主体局限。高校课程考核的评价主体一般为任课教师,任课教师考评存在以下问题:教师知识面的偏向性,任课教师对自己研究的领域比较感兴趣,考核内容偏向自身研究领域,考核面有局限;教师工作面的偏向性,部分新进教师刚从科研环境内毕业,实践经验缺乏,考核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能力的考核;教师情感重点的偏向性,教师个体的不同,“优秀”的定义也不同,“优秀”可能代表“理论学习扎实”、“课堂表现积极”、“动手能力强”、“课堂交流活跃”等,该类情感倾向在考查课中,相应类别的学生会获得较高的考核成绩,反之其他类别的学生得不到认可,会挫伤其学习积极性。综前所述,单一考核评价主体无法全面考核课程知识面和学生应用能力,不符合新时代下“新工科”对多样化、创新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

(4)学生参与考核目的畸形化。高校学生参与课程考核根本目的应在于检验自身学习成果,以考督学,谋求进步,而现阶段学生参与考核除去部分坚持原则学生外,大体还可分为三类:片面谋求高分,认为“高分”即是学习透彻的标志,该类学生忽视平时积累,仅在考前突击知识要点,把本应对课程的认识、理解、应用替换为了对课本知识的短期强记;以考核高分来谋取奖、助学金,该类学生不重视任何知识点,甚者采用考试作弊、作业抄袭等虚假手段,造成不良学习氛围;只求考核及格,以期顺利获得畢业证,该类学生为怠学者,学习应用对于他们可有可无。这三类学生无论是学习目的还是考核效果,都严重偏离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5)考核重结果轻过程,重个人无团体。应用型人才是能够把成熟技术与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实践应用本身即是一个学习巩固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与人沟通、协同合作的生产过程,现有考核方式以学生个人参考结果作为考核结论中的全部权重,部分学生或许考核结果不理想,但考核过程仍具有创新性,能够体现学生一定的专业素养与应用能力,该部分价值在考核结果中无法体现。学生步入生产实践后,团队是工作的基本单元,个人只是工作单元中的节点,现有考核方式只考核了节点的优劣度,优秀节点与优秀节点是否能有效结合成单元,目前也不能体现该部分内容。

2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考核改革的主要举措

(1)考核方式多样并举。主干基础课程重理论基础,考核仍应以考试为主,其他专业素养课在传统的点名+作业+考试的模式上,可以增加一些小设计、课程演说、特色建筑解说等开放性的考核内容,考试方式也可转变为网络无纸化参与,或是参考勘察设计注册考试的模式。

(2)考核内容多课程串考。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内容需要以其他专业课程为基础,学生通常会学了这门课忘了上门课,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可以放入一定权重的其他课程知识内容,通过课程考核不断唤醒前面所学课程的知识点。

(3)考评主体多元。在传统任课教师单一考评主体的基础上,参考社会工作绩效考核,在考核成绩中加入同班同学、班主任、辅导员的考评权重,避免单一考评主体的 “偏见”。同时,考评主体也可由人转换为人工智能,通过线上网络资源实现翻转课堂,系统记录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结果,智能评估学生考核成绩。

(4)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双并重。在课程设计类与实习类课程,改变传统由设计成果或是实习答辩决定考核成绩的方式,通过教师同步参与,实时跟进学生课程设计、实习过程的方式,既考核学生的成果,又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由 “过程”与“结果”综合确定学生的成绩。

(5)团队考核。对于专业素养课,特别是设计类课程,考核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团体来完成考核任务,教师根据团体总表现、个人在团体中的表现打分,同时团队自身对组员表现的进行评分,三者并重来确定学生的考核成绩。

3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考核改革实例

(1)专业方向课采用分阶段仿注册考试方式考核。以“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为例,课程教学采用一工程实例服务整个授课期,考核内容对应抗震设计的概念设计、地震作用计算以及抗震措施处理三个阶段,在考核过程中,学生可以查阅一切资料,也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但要求学生上交成果不能雷同。相比传统方式,新的考核方式明显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实践应用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2)课程设计并重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指导教师除去课堂讲解课程设计要点以外,全过程跟踪学生设计过程。以“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为例,具体可以将其分为荷载计算、次梁设计、内力包络图、主梁设计以及绘制施工图五个阶段,指导老师记录每位学生在各阶段的设计过程,最后根据学生提交的设计成果综合评定学生成绩,通过该考核方法,有效避免了学生抄袭,也在结果评定的基础上考核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3)团队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学生的终极考核,土木工程专业传统毕业设计模式为一人一题,课题较简单,每题为建筑-结构-施工-预算环节中的1~2个节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题没有关联性。现在将毕业设计改革为团队模式,由4名同学共同完成一个难度较大的毕业设计课题,共同参与全过程设计,每个节点由一名同学主负责。团队毕业设计模式下,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必须系统应用专业知识,通过4人紧密合作来解决问题,该模式能够有效考核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4 结语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当同国际接轨,具备一定的CDIO工程素养,特别是在我国迈向“中国制造2020”的战略任务下,学生能力应达到国际认可标准。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是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课程考核可以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有效提高地方高校的应用型土木人才培养水平。当前课程考核弊端诸多,改革亟需进行,文章在分析当前课程考核现实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考核目标,探索了课程考核改革的一些思路,并列举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一些实际举措,希望对改善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土木人才培养过程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文龙.基于CDIO的工科探究式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63-168.

[2] 顾佩华,胡文龙,林鹏,包能胜,陆小华,熊光晶,陈严.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3] 朱永东,叶玉嘉.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9(3):46-50+112.

[4] 李桂霞,钟建珍,王立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20):4-6.

作者:刘文祥 游春华 曾欢艳

应用型人才培养土木工程论文 篇3: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摘           要]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我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基本要求,地方民办普通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需要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编制应用型专业教材、加大实践教学比重、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关    键   词]  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前言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将高等学校分为三类: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专业性应用型的多科性或单科性的大学或学院、职业性技能型高等院校。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型人才;专业性应用型大学或学院主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的不同层次的高级专门人才和管理人员,如律师、教师、工程师、医师等人才;职业性技能型高等院校主要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1]。我们要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是第二类人才,就是在土木工程领域不但掌握了该专业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还具有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

2012年我国“十二五规划”中计划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36%,所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转向大众教育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5%~50%为大众教育阶段)[2]。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承担起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任。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满足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成为高校的主要任务。为此,国家和地方都高度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同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意见围绕提升辽宁省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明确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的前身为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成立于2000年7月,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是辽宁省第一批向应用型转变的试点专业。本文主要结合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的实际情况,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几方面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二、建设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目前民办普通高校在师资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理论研究能力强但缺乏专业实践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变。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在教师引进方面有着充分的自主权,因此,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调整教师结构,改革教师的聘任制度及评价方法,积极引进企业中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专业教师,承担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同时,聘任企业中有能力、有意愿的高级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实践教学任务,充分利用他们的工程经验和能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贡献力量。对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学校可以组织他们到企业中锻炼进修,去建设一线直接参与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使之丰富工程经验。

三、编制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教材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基本的工具,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所用的教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科理论知识体系教材,一类是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体系的教材。前者适合学术型和研究型大学,后者则多用在高职高专类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是介于学术型人才培养与职业技能类人才培养之间,这类人才既要拥有一定的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然,这两类教材都不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编制出适合本校学生知识基础层次及专业发展的教材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和基础。目前教材的选择有很多,也有很多教材冠以“应用型”教材的名称,但其内容设置和以往的学科理论知识体系教材并没有明显区别。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虽然已经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受教学任务重、实践经验不足、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等因素的制约,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的编制工作中。因此,学校应出台政策鼓励教师编制教材,教师也应从自身发展和学校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参与到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的编制工作中。

四、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民办普通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教学大纲和“双一流”高校并没有明显不同,但学生和“双一流”高校的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自制能力等各方面却有很大的差别,如果不加以改革和创新就难以取得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所以应该在保证国家对本科生培养质量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深化课程内容改革,积极探索制订出适合本校定位和发展的课程体系。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四个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架构,以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为建设的重点,全面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在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和大学物理等通识课程方面,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情况,在满足后续课程学习对基础知识的基本需求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广度、降低难度和深度。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要相融合,紧跟行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充实新的技术理论和实践内容。目前人才培养方案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比重不足。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毕业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投入。实践教学的内容及要求要与工程实践紧密相连,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考核方法改革,注重平時考核

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受基础薄弱、学校整体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期末考试时突击复习,考过之后学习内容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而目前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还是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考核所占比重很小,仅为总成绩的30%~40%。应该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考核方式也应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课程采用平时测验、作业、课程论文、现场答辩等多种考核方式,在考核内容上要尽量做到一人一题,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工程中的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定理、公式。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重视平时的学习,逐步引导学生从注重期末考试向注重学习过程的转变。

六、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企业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是毕业生就业的最终归宿,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最有发言权,因此要让企业参与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作中。英国大学普遍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的方式有企业认证课程、参与课程设计、提供实习基地、提供学习与研究项目、派高级职员进行辅导等[3]。目前民办普通高校在校企合作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企业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虽然签订了很多校企合作协议,但真正做实际工作的却很少。高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体,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出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

七、结语

总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地方民办本科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立足于行业企业的需求,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创新,承担起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

[2]傅树京.高等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徐同文,陈艳.英国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探析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12.

◎编辑 冯永霞

作者:李艳娇 王蕾 张春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组织能力国际化进程论文下一篇:生产实习分析的土木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