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课堂英语教学感悟

2023-02-27

第一篇:开放课堂英语教学感悟

开放课堂“体验式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性

集美区李林小学 廖步松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太重视儿童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体验。成人的观念,披着“知识”的外衣,以标准化答案的方式排斥着儿童独有的人生体验。如果忽视了儿童在理解基础上的体验,以及在体验基础上的理解,那么除了死记硬背,孩子们还能干些什么?因此,我试图在教学中开展以学生体验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开放课堂让学生们在体验、理解、感悟中发展。

一、开放课堂及时“变奏”教学流程

直至今日,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仍有许多教师以“教案”为本,照本宣科。我们无法否认他们在课前对教材研究所付出的艰辛,也许他们曾为了一个环节是否通顺而冥思苦想多日;为了一个问题的提问学生能否顺利回答而绞尽脑汁多时。但就因为如此,他们往往对教学中的每个过程、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于是就无法放开自己,常常被教案这只“无形的手”所牵制,始终挣脱不了它的束缚。实际上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已大大增多。教师应该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及时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针对其中有价值的“意外”合理打乱教学节奏,演绎不曾预约的课堂精彩。

例如:在上“体积与体积单位”一课时,我尝试从始至终让学生在体验中质疑,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创造,在体验中抽象,在体验中提升。课的开始,在吃早餐的生活小问题中引入:老师将同样多的牛奶倒入两个相同的杯中后,其中一杯牛奶的液面会高一些。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理会致使他们不约而同的产生疑问:这是怎么回事呀?学生们猜想了很多种可能性,但百思不得其解。这时老师就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分别将牛奶喝掉,两位同学都争着要喝液面高一些的那杯牛奶,说这里面一定藏着秘密。牛奶被一饮而尽,喝牛奶的同学首先发现,“这杯牛奶中有一大块儿冰糖!”孩子们看看他,又看看冰糖,都笑了起来。这时有的学生说,因为冰糖挤占了杯中的一定的“地方”,所以,牛奶液面会上升。还有学生补充说,其实这个“地方”就是空间。于是孩子们自然就产生了各种假设和疑问: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占空间?这个空间看得见吗?占的空间又有什么不同呢?在数学中,我们又管它叫什么呢?能不能算出来?等等。问题真是五花八门,于是也就有了要继续研究的冲动。

这时老师就为同学们准备了许多的物品,例如石头、杯子、水、沙子、木块儿、面团儿、气球、盒子、苹果、草莓„„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物品来验证自己的假设的正确性。于是,同学们饶有兴趣的分组开始了各自的试验。

对“体积”的认识是学生的数学学习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以往的教学更多的是讲授式的,即告诉学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做体积。但对什么是物体所占的空间并没有体验,因此,学生对空间的大小只具有抽象的模糊概念。这时,我安排了充足的活动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观察、猜测、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在这种亲身的探究与体验的过程中,与同伴交流,向大家阐述自己的观点,体验不同实验的优劣,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真正感受空间及空间的大小,在不知不觉中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假如在教学流程没有因此而“变奏”,课堂上又怎会有如此意料之外的收获呢?

二、开放课堂随机“升降”预设目标

预设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行为方向、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随着课堂的推进,预设目标会显出它的不合理、不完善,教学就要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从而即时生成目标。

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题:“元旦”到了,同学们为布置教室买了红气球23个,黄气球18个,蓝气球的个数比红气球和黄气球的总数少9个。蓝气球有多少个?因为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所以大部分学生列式为:23+18=41(个),41-9=32(个)。正当教师要结束这题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方法。我先用第一个和第三个条件求蓝气球比红气球多多少个,列式为:23-9=14(个);再根据它和第二个条件求蓝气球有多少个,列式为:14+18=32(个)。”为了证实自己的方法正确,他还在黑板上画了线段图分析给大家听。“哇,真厉害!太了不起了!”同学们纷纷发出赞叹。受他启发,又有学生想出了另一种解法,即:18-9=9(个),9+23=32(个)。是啊!学生的智慧、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他们敢于超越古人,勇于创新,而这些不可能是目标所能预设到的。教师在课堂上大为赞赏:同学们,你们这种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古人的勇气令我感动,我为你们骄傲、自豪。预设目标就这样在生成中添入了灵活、创新的成分,提升了水平,实现了超越!

三、开放课堂灵活“开放”教学评价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重要标准,那样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数学新课程理念则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的形式多样化。其中生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激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更注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评价语言的措辞上非常谨慎,让学生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我设立多种激励学生的评价项目,如思考之星、探索之星和进步之星等,争取通过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和学习的乐趣。

1、赏识性评价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情感、经验、合作的交流与碰撞的过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的“赏识性”评价语言,就有助于开启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智,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引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建立起足够的学习自信;变无视自我为认识自我,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其独有的魅力进而换取精彩的动感课堂。事实上我们经常会表扬那些思维敏捷,成绩突出的优秀生,而忽略了中间生和后进生这两个群体。其实比着优秀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赏识,更需要老师对他们多一份关心和耐心,哪怕只是一点,他们也会快乐无比。所以,我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只要取得点滴的进步,我都要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以促使他们产生学习动力,感受心理上真正的愉悦,同时激发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为此,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赏识性评价语言,有效地发挥了激励的作用,从而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数学学习中。

2、激励性评价

美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往往会产生一些与众不同的、奇特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在教学中要决不吝啬赞许与鼓励,教师如果给以严厉的批评、指责,那么将会压抑学生的思想,从而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生答的好,及时称赞“说的很有道理”、“对了,你很会看问题”、“见解独到”等;学生发言不对,说不到要害,说不清楚等教师要及时补充,不使学生感到难堪,让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我常进行的鼓励性评价,如“相信自己,你们一定能读好。”“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再试试。”“你真棒。”“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你说的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呢?”“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你真行!”“我看到了大家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鼓励的话语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

开放课堂体验学习不仅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它使学习进入了一个生命的状态,因为有了体验,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用大脑思考,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手去做,用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这已不仅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生命成长的需要。

第二篇: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总结

新学期开始,为了进一步推进“345”自主高效课堂教学,使我校教学工作尽快进入高效状态,根据区教育局的统一安排,我校在 2月13日——2月17日定为课堂教学开放周。课堂教学开放周期间,我校郑重邀请了学生家长、辖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代表以及学生家长来我校听课评课,通过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向他们展示学校近年来的教育教学成果 ,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我区教育良好的发展态势,进而让他们关注教育、支持教育。开放一周来,学校教学工作得到他们的好评,他们一致认为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切实做到了优质高效。

在家长课后反馈的建议和意见中,我们看到教师的辛勤的努力和付出得到家长的认可和理解,有的家长说: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师生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学习,,老师把知识教活了,学生学得轻松了。还有的家长觉得看到学生愉快的学习,仿佛回到自己的童年,同时更羡慕自己的孩子因为能拥有这样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有爱心的老师而感到高兴。也有的家长对学校的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见议。如:学校可以经常组织这样的教学开放周活动,让家长能经常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还有地说:学校注重学生智力方面发展的同时应重视学生情商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

通过此次活动不但达到搭建学生家长与教师的互动平台这一目标,同时也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具体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特别是

对新学期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情况有了更加清楚地认识和了解,从而努力达到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助学生健康成才的目标。开放周活动的开展是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次全方位检验和促进,广大教师在开放周活动的准备工作中提高和完善了自己,教育的责任感更加增强,投身改革的想法更加强烈,与学生距离更加缩短,无论是课堂教学中体现的课改的无穷魅力,还是班级管理中彰显的人文关怀,都亲切的化解了家长曾经对教育无所适从的茫然,深深的触动了家校连玦中脆弱神经,有效的转化了社会对学校的偏见和看法,真诚地呈现了教育职业的辛劳和奉献。

春花无数,二月的开放周,为我校今年斐然的成绩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这次开放周活动的积极作用是肯定的,充分看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的认可,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鼓励和鞭策,但对我们来说又是一种压力,我们只有把教育、教学、育人等工作做得更好,才能回报广大家长的厚爱。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仍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我们相信,以这次开放周活动为契机,增强了彼此的了解,加强了家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设了良好的教育环境,有这么多家长的大力支持,我们第二实验小学在课改的道路上将来一定会走出属于自己的广阔天空。

第三篇:开放式课堂教学案例

开放式阅读课堂教学案例及感受

连州二中 范海针

传统的语文阅读是以传授语文知识,应付考试为轴心,追求现成的、确定的知识,从阅读教学的内容、方法到评价,构筑一个独立的、封闭的单一的教学体系。要走出阅读教学这一误区,就应强调知识与学习主体(学生)的互动联系,构建一种开放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 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一是要突破单一封闭的教学模式。教师仅靠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澳大利亚教育部长卢比说,未来是个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文化、信息化工作的时代,如果人们没有阅读和沟通能力,没有团队合作的能力,就没有通往工作的渠道,也没有通往文化的渠道。这就启发我们阅读教学也必须把教育对象引入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使学生得到更多的信息;二是在教学方法上要从传统走向现代。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单纯偏重理论灌输一种形式,这一种单一的、封闭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限制。现代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信息双向交流,是师生合作,教师的职责是激励学生自主阅读,积极质疑,大胆创新。那么,课堂教学能不能更开放一些呢,能不能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问,自己作答,从他们做理解的角度、程度来读懂课文呢?基于这种思考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一点尝试,结果是 令人鼓舞的。下面我以教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为例来谈谈我的做法和感受。

这是一篇谈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说理散文,作者由发现海棠花未眠而对美的感受有了新的认识,又通过艺术作品的分析,阐发了自己的美学见解。语言朴素,但见解非常深刻,含意非常隽永。笔者先对作者和有关自然美艺术美的知识作简要的介绍,然后让学生自渎课文,划出难以理解的句子,提出问题,于是学生的问题接踵而至。

生1:作者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为何说它有种“哀伤的美”?

生2:作者为什么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有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到:要活下去”?

生3:如何理解“美是邂逅所得,美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生4:为什么“繁二郎的画,长次狼的茶碗和真正黄昏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生5:为什么作者以前没发现岚山的美,而这次却发现了?

……

学生的问题很多,这里只列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有思想深度的。他们涉及到文章的脉络和主题,理解了这些问题,文章的脉络、主题各方面的问题都解决了,提出这些问题后笔者梢加整理,根据文章的行文脉络,组织学生讨论,如学生1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说是因为开花以为着凋零,所以作者哀伤,有的学生联系下文所说的“自然美是无限的,而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无限的”这一结论,推断作者哀伤是因为海棠花凌晨四点开放,很少有人欣赏到它的美。如学生2提出的问题,其实都是相互联系的,有的学生说,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战线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地活下去。有的学生说,人生是一个错过的过程,我们也许错过了美丽的景色,美妙的音乐,等等,但是只要我们坚强地活着就能不断地发现美。这些说法笔者在备课时也想到了,但学生能想到可见学生思维的功力。

不仅如此,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碰撞中能互相启发,借力发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学生4提出的问题就涉及到文章的主题,有的学生说这是作者个人的审美体验,艺术家应该认真观察自然准确表现自然,使欣赏者从艺术美中领略到真正的自然美。学生5提出的问题,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有的学生说,这里和文章开头互相照应,说明静观才能发现美,犹如作者在凌晨四点发现海棠花的美一样。有的学会说这正证实了作者在上文所说的,“美是亲近所的,邂逅所得”这说明学生在相互讨论补充中思维逐渐缜密、深刻、完整,这些都超出笔者的预计。

由是我得到如下启示;

一、教师备课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会提出什么问题,做到心有丘壑。文章的主旨、特色、教学的目的应成竹在胸(当然不是单一的)。这样讨论才不致琐细、失控。

二、应该充分大胆地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并大胆肯定他们对人和事所作的个性判断和质疑。

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学习的“参与者”,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思考,一起做出价值判断,不要强加结论。诚如胡道明先生所提倡的“学长”,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互动的、俱进的。另外,课堂上教师必须清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避轻就重,以免过于纠缠一些细节、局部。

第四篇:课堂教学开放活动实施方案

苏村小学课堂教学开放活动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为全面推动我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促进我校教师队伍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加强社会对学校课堂教学及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进行监督,我们制定了《苏村小学课堂开放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大力开展课堂教学开放活动,创新学校办学特色,架起学校,家庭,社会沟通的桥梁,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课堂教学和课改的动向,缩短学校与家长、社会的距离,争取社会、家长对学校教育更多的支持与配合,达到共建和谐教育的目的,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活动原则

1、开放性原则:面对我校,我校家长全天全程开放课堂。

2、规范性原则:确定活动主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3、整体性原则: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人人开放,班班开放。

4、实效性原则:开放活动的主题基于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的确立,倡导自主学习方式,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尝试探究学习的途径,避免出现“做课”的现象。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1、以课堂教学开放活动为载体,传播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展示师生的风采。

2、通过举办课堂教学开放活动,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吸纳家长、社会对改进课堂教学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3、实施课堂教学开放活动,旨在“倡导和谐教育,创建和谐社会,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生活,而且也是对学校老师素质、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全面、立体的检查和展示师生才华、发挥创造力的重大活动。

四、活动主题

探索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模式

五、活动形式和内容

1、听课:开放二节课,第一节:9:00-9:45,第二节:9:55-10:35

2、座谈会:组织召开家长、教师座谈会,听取家长及听课教师对我校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3、建议:学校设立意见箱,活动结束后,接受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各项建议。

六、活动程序

1、前来参加学校课堂开放活动的学生家长,先到教导处签到,领取听课表、意见反馈表,然后到相关班级听课,听课结束后,到学校会议室座谈交流。活动结束后,家长将意见反馈表投入意见箱,将听课表交回教导处。

七、组织实施

1、学校成立“课堂教学开放活动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活动的指导策划,组织与实施。名单如下: 组长:杨俊明

组员:任王平

任连田

张丽媛

张锁仙

相红珠

刘喜燕

2、领导小组成员要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①杨俊明副校长负责学校教学开放工作的总体调控、指导工作及接待家长。

走进课堂:此项工作由任王平、任连田两位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张丽媛负责。

收集整理意见:此项工作由张锁仙、相红珠和刘喜燕三位教研组长具体负责。

八、活动要求:

1、活动期间,全校教职工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参与,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嘉宾,主动接受社会和家长对我校课堂教学工作的检阅。

2、全体教师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力争展示最佳教学风格,真正树立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3、认真组织,积极准备。各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认真组织教学,大胆创新,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调动学生学而不厌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

4、活动期间,班主任要教育学生热爱学校,认真学习、礼貌待人、讲究卫生、爱护环境,文明守纪,对来宾要主动热情地问好,表现出较高的文明礼貌素质,给社会、给家长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5、精心安排,分工协作。各部门要明确活动的目标和任务,抓好落实。全体教师要同心协力,群策群力,分工不分家,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特别是要保持校园的净化、美化。

6、各年级、各科教师应主动、认真、虚心听取来宾对教育、教学、教改等方面的意见,以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7、前来参加活动的人员要文明参观、文明听课,做到按时进课堂,在教室里不讲话、不吸烟。

8、对于听课教师和学生家长反映的情况,要及时汇总并告知相关教师,对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要虚心接受。

苏村小学 2013年9月20日

第五篇:实施课堂信息开放,增强历史教学活力

张波(浙江省嵊州市马寅初中学,312400)

内容提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智力的源泉,本文结合初中历史课的教学现状和本人 的教学实践,围绕如何增强历史教学活力进行思考,从实施课堂信息开放的意义和方法入手, 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兴趣,改变初中历史学科的不利局面,实现学生“乐学”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 信息 开放 增强 历史 活力

就当前现状来说,初中历史学科的地位是颇为尴尬的。究其原因,不外乎如此两方面:在急 功近利的学校领导眼中,那是历史课不是必考科目,也不象音、体、美、劳能直接展现素质教 育的风采,历史课就是“读读背背”,毫无用处,谁都能学,又谁都学了没用。这也就是“考 试中心论”的祸祟。素质教育推行多年,而考试制度的改革还是无法做“脱胎换骨”式的重大 转变,学校的考核机制仍旧是以统考科目的成绩来评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历史科目很难发 挥其应有的作用。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少历史教师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身应该起到的作 用,随随便便,甚至上课时照本宣科,一切围绕条目纲要,划划读读,课堂教学毫无生气,学 生普遍是被动学习,“厌学”情绪严重。

如何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考试制度的改革不是历史教师们力所能及的,还得寄望于教育大 环境的改善。历史教师们要做的是考虑如何增强当前历史教学的活力,避免使历史学科成为学 生们的“呕像”,这也是历史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途径就是如何改变历史课堂 教学死板、僵化,历史教科书枯燥、乏味的现状,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潜能,真正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通过历史课堂找到学习的乐趣,激起探究的激情,获得终身受用的 体验和感悟。实现这样的目标,不妨从实施课堂信息的开放来入手提高历史教学的活力。

一、 实施课堂信息开放的理论思考

2000年时,我对所执教的四个班级曾经做过一项问卷调查,学生们在回答“你是否喜欢历史 ”的问题的时候,有95%的学生写了喜欢,进一步回答喜欢的理由时,他们认为可以增长见闻 ,认识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了解风云变幻的世界;回答不喜欢历史的学生,他的理由竟是历史 课要考试,考试的内容又是大段大段的意义、影响,枯燥乏味的时间数字,难以记忆。针对学 生们这样的想法,我在2001学年时,就很注意在课堂上插叙一些神话传说、人物传记和时事政 治、乡土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一些古今结合的专题讨论来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使学生们从 历史知识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冲动,乐学、喜学,那一届的学生们对历史课的兴趣比以往几届 大大提高。

从事历史教学研究的专家们认为,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存在着很大的弊病。浙江省搞的“ 拼盘式”初中社会学科,把原来用三年时间完成的历史缩为一学年完成,这样必然导致初中历 史学科的知识结构趋于繁杂化,出现编写形式单调,语言过于概念化,知识体系过于专题化, 特别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的描叙不丰满等问题,造成学生没有阅读兴趣,教师上课也是忙于 把学生的思维导向已经规定好的体系中去,忽视了对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的描述,学生们所学 到的也仅仅是一大堆的时间数字、人物名字和历史影响、意义。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学生的 人文素质。当学生和教师都被教材的内容所束缚,知识体系严重僵化,当鲜活、生动的历史被 分割成死气沉沉的概念的时候,历史教育已经被严重异化,这样的学生是根本无法体验和感悟 到历史的活力和激情,他们对历史是产生不了感情的。对历史学习已经没有了兴趣的学生,又 怎么还能奢望他们来支持历史学科的发展呢?

历史教师们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都注意到历史学科不受学生欢迎的问题,所以他们提出 要让历史学科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还原历史本相,走进学生本身,为他们 所喜闻乐见,为他们所主动接受。的确如此,历史学科着眼于培养合格的中学毕业生,不是培 养历史学家,没有必要搞的大而全,繁而难,深而透,惟恐学生的思维不符合正统,走向异端 。政治上的“大一统”怎么能放到历史教学中来呢?我反感把历史全盘搞成政治史,或者一讲 历史就要往规定的套路上去“死搬硬套”,也不管学生们的知识程度和智力程度是否能够理解 和接受。改变这个面貌,需要历史教师的积极努力。这样的改变是一步步来的,历史教师们应 该有这样的觉悟和认识,从自我做起,日积月累,历史学科的僵化面貌是会得到改善的。毕竟 考试制度的改革,不是普通教师们能力所在。而初中历史学科考试压力相对较小,也未尝不是 一个好机遇,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时机来更快的推进教学改革,增强历史学科的活力。 现在各学科都在提倡进行“开放式”教学,以此适应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需要,历史教 学也不例外,现行的初中拼盘式历史教学则更要注重开放性的把握。开放式的历史教学不能搞 以“划一”为准则的单一的知识传授,历史知识体系要开放,思维方式要开放,学习形式要开 放,使学生们能亲身参与,主动探究,思考回味,合作学习,逐步树立起终身受用的历史素养 和历史思维方法。这就必然要求历史教师们能关注现实,结合其他各个学科的知识,用“大文 科”的思路来优化历史学科教学,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多方位分析问题的能力。 历史教学应该具有两个效果:一是使学生热血沸腾,深受鼓舞,二是使他们有兴趣的思考和 回味。达到这两个效果,必然要求历史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抛弃僵化,抛弃因循守旧,实行开 放式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增强他们的体验和感悟,焕发历史学科的活力。

二、 实施课堂信息开放的实践总结

实施课堂信息开放,从何入手?我认为大致可有以下三方面:

(一)、历史教材知识结构的丰富和完善

1、 学

生的兴趣,尤其是初中学生,这一点影响更大。一定要让学生喜欢你这们课,喜欢听你讲的课 ,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2001年时,我就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历史时,就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 穿插讲述了一些趣味性的课外知识,如古代爱琴文明中“迷宫”的来历、罗马城的起源等神话 传说,学生们反映很热烈。初二(2)班的卢宽同学在周记中说:“张老师上课好象是在讲故 事,很轻松。”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她,却在这里找到了学习的乐趣,甚至产生了以后去考文 科的想法。

2、 源

之水,无本之木,变成空洞的说教,也就苍白无力了。所以在学习一些英雄人物的高尚情操时 ,就要补充一些具体事例来说明。如讲述“大禹治水”可以引用《韩非子·五蠹》所言“禹之 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民为先,股无完肤,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描述他 的艰苦奋斗精神;讲述林觉民则可以引用他的《与妻诀别书》突出其“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高 尚品格。

3、 实

印证。如义和团运动意义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一句,这就需要教师引进一些 史实,象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向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所述“中国领土之内,„„共有人口四万万 ”,“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消失,可于此 对历史结论的重新论证。教材中对一些历史现象的定论,写的很抽象,需要有具体史丰富人物形象。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史实来进行,脱离了就只能是无增加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历史课一开始就要注意抓住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彼等之败,只是由于武器不良,其中大部分,甚至于并火器而无之 。”“无论欧美、日本等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 事,实为下策。”

4、 学

,往往能激励学生思考,真正溶入历史。我在讲述文天祥“舍生取义”的精神时,就引用了同 时代的乡土历史知识(嵊州仙岩清风娘娘的故事),让学生进行思考“两人为什么要选择死? 他们非死不可吗?如果不死会怎么样?死对他们有什么意义?”学生们对这个发生在自己家乡 的故事很熟悉,拿来跟书本上的文天祥比较,感觉很亲切,虽然学生们在讨论中想法众多,千 奇百怪,甚至很幼稚,但却是使学生能参与历史活动,成为历史学习主体的大好时机,抓住这 个时机,培养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效果极好。

5、 的

,并非是陈年老帐、故纸堆。如讲述夏、商、周三代,可以引进我国对此三代历史的断代研究 成果;讲述郑和下西洋,可以联系继郑和后我国第二次大规模的远洋航行的时间和情况(199 7年我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拉美)。

(二)用“大文科”的思路来讲述历史

历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综合式的开放性教学,所以要启发、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地理、 语文、外语、政治甚至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加以综合理解,从而优化历史学科教学,扩大学 生视野,培养学生多方位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新航路的开辟,利用政治、经济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利用地理知识分析新航路开 辟的条件和路线,利用外语知识说明印第安人(INDIAN)、亚美利加洲(AMERICA)名称的来 历;上普法战争课,引用语文中的《最后一课》;讲述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半岛统一之间的关系 ,可以运用物理中“力的作用与反作用”说明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讲的生动、有趣是一方面,能否真正建立“交流—互动”的教学关系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总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参与过程太少,是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的。而历史知识的过去性,也决定了历史教师们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只有如 此,才能积极调动起学生们眼、耳、口等多种器官,真正使学生们深刻感受和体验到历史的魅 力。

1、 熙

皇帝,可以先让学生来谈谈他们看了电视剧《康熙王朝》后,所了解的康熙皇帝是怎样一个人 ,他有哪些功绩,有哪些缺点,谈谈他们的感想,老师则顺此进行点评和总结。

2、 提

问,如“腓特烈大帝”“旅团、师团和旅、师有什么不同?”等等,问题可以说是已经超出了 教学任务的范围,但是解答这些问题,却可以增强他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这就不失为增强历史 学科吸引力的一个途径。

3、 宜

、也是最需要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的,如果没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受“一度性”影 响的历史教学终究是难以贴近学生心理,难以引起尚处在从幼稚向成熟过度阶段的初中学生们 的共鸣的。而在教学中,除了“讲”,也可以有唱的形式,如学习北伐战争,其目的就可以引 进行直观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和“讲述”的辅助手段。历史学科是所有学科中最适提问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刁钻”的问题。2000届的叶骏同学就常常鼓励学生阅读课外历史读物,让学生来讲讲他们所了解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学习康联系当今现实。历史只有与现实联系,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历史是充满活力的,是有用关注学生实际。研究青少年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一些基本看法,适时进行联系教用“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的北伐军歌,来加深印象,增进感受。

4、 组织专题论文写作。每年我都要组织学生写一篇小论文,内容则结合教材和乡土历史,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关于文天祥的死,就可以结合嵊州当地的清风娘娘故事进行比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快递公司实践个人总结下一篇:快递服务标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