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的传播策略研究论文提纲

2022-09-26

论文题目:文化的中间人 ——洪涛生及其中国戏曲传播实践研究

摘要:洪涛生是二十世纪重要的在华德国戏曲海外传播者,对中德间文化交流和戏曲对德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梅兰芳、程砚秋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走出去的浪潮中备受关注。他把《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三部经典剧作译介为德语并组织剧团搬演,不仅是首个把《牡丹亭》全本带到西方观众面前的翻译者,还是最早进行昆曲欧洲巡演的组织者。他的戏曲对外传播活动在真正意义上突破了中国戏曲在对外传播中难以突破的语言困境和文化差异导致的理解偏差,把中国戏曲的精神内核较为准确的传达给了以欧洲观众,在上世纪的戏曲对外传播中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中国本土传播者的道路。对洪涛生戏曲传播活动的研究,可以弥补当下对跨文化交际者的戏曲对外传播研究的不足,推动中国戏曲的跨文化传播活动寻找更积极和平的传播方式,扩展当代戏曲海外传播主体的选择。本文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洪涛生的戏曲对外传播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从洪涛生的戏曲传播活动入手,透过对环境、个人特质、与东道国的交流、与本族群的交流、与东道国的交际能力、跨文化转变六个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洪涛生中国戏曲跨文化传播策略及其在实践中所采取的传播策略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尝试从他的戏曲传播活动中总结出更有益于戏曲海外传播的方式方法。通过对洪涛生交际对象、传播因素等方面的具体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洪涛生作为快速融入新文化环境的跨文化交际者,有意识地通过所在环境进行了自身对新文化环境的适应与调整。他以原有文化为基础,利用自身有利因素搭建起了中德文化间沟通的桥梁,从舞台演出与文本译介两方面同时发力,以欧洲观众审美习惯出发对中国戏曲进行必要改编,力求在完整传达中国传统审美意象的同时扩大中国传统戏剧在欧洲的影响。其在改编中国戏曲时适当的文化移情也更有利于欧洲观众对中国戏曲的理解与接受,为中国戏曲在世界上取得应有之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当今戏曲海外传播方式做出了良好示范,是舞台与文本并重的成功先行实践案例。

关键词:洪涛生;中国传统戏剧;牡丹亭;戏曲跨文化传播

学科专业:传播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洪涛生戏曲传播舞台实践

二、洪涛生德译本及戏曲传播活动研究

三、洪涛生汉学研究成果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一) 考据法

(二) 案例分析法

(三) 比较分析法

第四节 重要概念界定

一、跨文化适应与调整

二、爱德华·T·霍尔“高低语境文化”

三、文化移情和建构

四、中国传统戏剧

第一章 洪涛生的戏曲传播实践及其时代背景

第一节 欧洲的中国戏曲:文化语境对洪涛生戏剧观的影响

第二节 洪涛生戏曲海外传播的文本选择

第三节 洪涛生德译昆曲从对“在华德裔”到对“德语世界”的传播实践

一、开创戏曲传播新方式——德译昆曲国内首演

二、“东学西渐”的成功范例——洪涛生德译全本《牡丹亭》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洪涛生的戏曲传播策略

第一节 洪涛生在华人际传播:学者、明星、戏曲艺术家

一、洪涛生戏曲译介与欧洲文化学术交流活动

二、德译昆曲接受者的再传播——名满京津的德国票友

三、程砚秋与洪涛生的戏曲跨文化交流活动

第二节 洪涛生戏曲传播内容生产:从《德华日报》到《帆船》

一、洪涛生作为传播主体的天然优势

二、洪涛生与“杨树岛”印刷所

三、洪涛生对中国文化典籍德语传播的重大贡献

第三节 洪涛生戏曲海外闭环传播:媒介与受众

一、不同时期的戏曲传播媒介选择

二、精准定位与高质量反馈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洪涛生的戏曲改编特点及启示——以《牡丹亭》为例

第一节 十八世纪至二十世纪初西方主流话语中的“中国形象”嬗变

第二节 靠近中国主流艺术话语的戏曲改编实践——洪涛生与彼得·赛勒《牡丹亭》比较研究

一、“文化他者”视域下的移情失败

二、力图忠实呈现中国审美的洪涛生

第三节 中国戏曲改编对外传播的策略与建议

第四节 本章小结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英语教学远程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会计职业道德诚实守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