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老挝的关系

2022-08-14

第一篇:中国与老挝的关系

中国与老挝的双边关系

一、政治关系

中国和老挝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自古以来和睦相处。1961年4月25日中国和老挝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保持睦邻友好。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两国关系曾出现曲折。1989年中老关系正常化以来,双边关系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协调与合作。老挝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支持中国人民和平统一祖国大业。

二、两国签署协定情况

、 《中老贸易协定》(1988年12月)

《中老边境贸易的换文》(1988年12月)

《中老领事条约》(1989年10月)

《中老文化协定》(1989年10月)

《关于处理两国边境事务的临时协定》(1989年10月)

《中老边界条约》(1991年10月)

《中老民航谅解备忘录》(1991年4月)

《中老边界议定书》(1993年1月)

《中老遣返在华老挝难民的议定书》(1991年4月)

《中老关于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1993年1月)

《中老边界制度条约》(1993年12月)

《中老汽车运输协定》(1993年12月)

《中国、老挝、缅甸确定三国交界点协定》(1994年8月)

《中老澜沧江-湄公河客货运输协定》(1994年11月)

《中老旅游合作协定》(1996年10月)

《中老关于成立两国经贸技术合作委员会协定》(1997年5月)

《中老边界制度条约的补充议定书》(1997年7月)

《中老民事刑事司法协助条约》(1999年1月)

《中老避免双重征税协定》(1999年1月)

《中国、老挝、缅甸和泰国四国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2000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关于双边合作的联合声明》(2000年11月)

《中国国土资源部与老挝工业手工业部合作开发万象钾盐矿的原则协议》(2000年11月)

《中老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委员会首次会议纪要》(2000年11月)

《中国农业部和老挝农林部关于农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00年1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引渡条约》(2002年2月)

《中国人民银行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银行双边合作协议》(2002年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教育部2002-2005年教育合作计划》(2002年2月)

《老挝广播电视系统改造项目考察换文》(2004年3月) 《贸促会与老挝国家工商会合作备忘录》(2004年3月)

《关于加快万象钾盐资源开发的原则协议》(2004年3月) 《关于拟承担那堆-巴孟公路项目可行性考察工作换文》(2004年11月) 《关于拟承担老挝北部矿产地质调查项目考察工作换文》(2004年11月) 《关于拟承担援老挝北部综合开发总体规划项目换文》(2004年11月) 《关于拟承担援老挝国家电力规划项目换文》(2004年1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教育部2005-2010年教育合作计划》(2005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联合新闻公报》(2006年6月) 《中老越三国国界交界点条约》(2006年10月)

《中老联合声明》(2006年1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关于禁止非法贩运和滥用麻醉品和精神药物的合作协议》(2006年1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卫生部卫生合作谅解备忘录》(2006年11月)

三、经贸关系

中老经贸关系发展顺利。双方先后签署了贸易、投资保护、旅游、汽车运输等经贸合作文件,成立了双边经贸与技术合作委员会。2006年两国贸易额2.18亿美元,同比增长70%。其中中方出口1.69亿美元,进口4900万美元。中国出口老挝的商品主要包括:摩托车、纺织品、汽车及地盘、高新技术产品、电线电缆、通信设备、电器电子产品等;中国从老挝进口的商品主要有:锯材、天然橡胶等。中国公司于1990年开始赴老投资办厂,目前是老挝第三大投资国。投资领域涉及水电、矿产开发、服务贸易、建材、种植养殖、药品生产等。中国公司在老挝还积极参与劳务和工程承包,占老挝承包工程市场1/4份额。

中国为老挝援建的项目有地面卫星电视接收站、南果河水电站及输变电工程、老挝国家文化宫、琅勃拉邦医院、昆曼公路老挝境内1/3路段等。

中老签署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协议。1988年12月双方签署《中老贸易协定》和 中老边境贸易的换文人1989年10月签订《关于处理两国边境事务的临时协定》,1991年4月签署《中老民航谅解备忘录入1993年1月签署《中老澜沧江一湄公河客货运输协定》,1996年10月签订《中老旅游合作协定》、1997年5月签署《中老关于成立两国经贸技术合作委员会协定》,1999年1月签署《中老避免双重征税协定》。2000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老期间,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关于双边合作的联合声明》,中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中老经济、贸易、技术合作委员会首次会议纪要》、《中国国土资源部和老挝工业手工业部合作开发万象钾盐矿的原则协议》、《中国农业部和老挝农林部关于农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和《同意承担老挝琅勃拉邦医院项目的换文》。2002年2月,老挝总理本南•沃拉芝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国向老挝提供优惠贷款的框架协议》、《中国人民银行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银行双边合作协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教育部2002-2005年教育合作计划》;2002年11月,两国签署了中国向老挝提供援助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关于建设昆曼公路老挝境内部分段项目的议定书》和《有关中国政府向老挝政府提供特别优惠关税待遇的换文》。

四、双方合同条约

在2000年中老双方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关于双边合作的联合声明》中,双方确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所确立的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是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在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关于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中关于争议的解决方式:

第 七 条

一、缔约国双方对本协定的解释或适用所产生的争端应尽可能通过外交途径协商解决。

二、如在六个月内通过协商不能解决争端,根据缔约国任何一方的要求,可将争端提交专设仲裁庭。

三、专设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缔约国双方应在缔约国一方收到缔约国另一方要求仲裁的书面通知之日起的两个月内各委派一名仲裁员。该两名仲裁员应在其后的两个月内共同推举一名与缔约国双方均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国民为第三名仲裁员,并由缔约国双方任命为首席仲裁员。

四、如果在收到要求仲裁的书面通知后四个月内专设仲裁庭尚未组成,缔约国双方间又无其他约定,缔约国任何一方可以提请国际法院院长任命尚未委派的仲裁员。

如果国际法院院长是缔约国任何一方的国民,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履行此项任命,应请国际法院中非缔约国任何一方国民的资深法官履行此项任命。

五、专设仲裁庭应自行制定其程序规则。仲裁庭应依据本协定的规定和缔约国双方均承认的国际法原则作出裁决。

六、仲裁庭的裁决以多数票作出。裁决是终局的,对缔约国双方具有拘束力。应缔约国任何一方的请求,专设仲裁庭应说明其作出裁决的理由。

七、缔约国双方应负担各自委派的仲裁员和出席仲裁程序的有关费用。首席仲裁员和专设仲裁庭的有关费用由缔约国双方平均负担。但是,仲裁庭可以裁决缔约国一方承担较多的费用。

第 八 条

一、缔约国一方的投资者与缔约国另一方之间就在缔约国另一方领土内的投资产生的争议应尽量由当事方友好协商解决。

二、如争议在六个月内未能协商解决,当事任何一方有权将争议提交接受投资的缔约国一方有管辖权的法院。

三、如涉及征收补偿款额的争议,在诉诸本条第一款的程序后六个月内仍未能解决,可应任何一方的要求,将争议提交专设仲裁庭。如有关的投资者诉诸了本条第二款所规定的程序,本款规定不应适用。

四、该仲裁庭应按下列方式逐案设立:争议双方应各任命一名仲裁员,该两名仲裁员推选一名与缔约国双方均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国民为首席仲裁员。头两名仲裁员应在争议任何一方书面通知另一方提出仲裁

后的两个月内任命,首席仲裁员应在四个月内推选。如在上述规定的期限内,仲裁庭尚未组成,争议任何一方可提请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秘书长作出必要的委任。

五、仲裁庭应自行制定其程序。但仲裁庭在制定程序时可以参照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仲裁规则。

六、仲裁庭的裁决以多数票作出。裁决是终局的,对争议双方具有约束力。缔约国双方根据各自的法律应对强制执行上述裁决承担义务。

七、仲裁庭应根据接受投资缔约国一方的法律(包括其冲突法规则)、本协定的规定以及缔约国双方均接受的普遍承认的国际法原则作出裁决。

八、争议各方应负担其委派的仲裁员和出席仲裁程序的费用,首席仲裁员的费用和仲裁庭的其余费用应由争议双方平均负担。但是,仲裁庭可以裁决一方承担较多的费用。

五、老挝同国际组织的关系

2006年6月,世界银行向老挝提供2175万美元无偿援助,用于农村电力发展项目;8月,亚洲开发银行向老挝提供1300万美元信贷和无偿援助,用于农村小额信贷项目;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公布,2006年UNDP共向老挝提供1400万美元援助,用于脱贫和协助老挝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欧盟宣布,2003-2005年间已向老挝提供1亿欧元无偿援助用于扶贫、禁毒、教育等。

六、老挝同同东盟组织的关系 1997年7月老挝正式加入东盟后,积极参与东盟事务,发展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2006年,老挝先后主办首次东盟经济高官会、第三次东盟青年事务高官会(1月)、东盟-印度合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4月)、第十一次东盟文化信息共同体建设高官会(7月)。

老挝外交

第二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老挝的投资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 要:中国政府倡导的“一带一路”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老挝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一带一路”的实施与老挝的发展和利益密切相关。基于“一带一路”背景,通过对中国在老挝的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弄清中老互利发展的可行性,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并对未来实现中老经济上的互利交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投资规模;投资结构;老挝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18-0177-04

一、“一带一路”对老挝发展的重要意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总的趋势,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日益突出,世界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也越来越频繁。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各国在发展中不断出现各种深层次问题,社会发展形势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是实施“一?б宦贰背?议的开局之年,通过成立亚投行,通过辐射效应带动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扩大了“一带一路”的影响范围。老挝历来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两国间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政治相信和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老挝国内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前景良好,老挝政府对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表示高度赞赏并愿积极参与。因此,老挝政府愿扮演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突破口,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良好的示范与推动作用。

“一带一路”使得中国对老挝投资进一步深入,不仅有利于加深中老两国的友好邻邦关系,而且更能推动“一带一路”在东盟国家的实施发展。“一带一路”给老挝带来新的经济社会及外交发展动力。从外交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老挝开始实施全方位外交,“一带一路”使沿线国家之间互联互通。2001年,老挝人民革命党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老挝将坚定不移地贯彻和平、独立、友好合作的外交政策,并将越南和老挝的外交路线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作为第一级的外交战略外交关系。”[1]从经济层面来讲,“一带一路”让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老挝可以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使老挝的国家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主动实现有效对接,将产生乘数效应;从社会和文化层面来看,“一带一路”的发展加强了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加强对老挝的境外投资,也有利于其发展。东盟在“一带一路”战略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东盟各国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老挝是东盟成员国,而且在东盟峰会上稳步推进自身的角色和地位。中国可以以此为契机,通过老中传统友谊,充分发挥老挝的协调作用,进一步加强与东盟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理解,深入交换“一带一路”建设规划意见,对该项目的具体实施计划进行磋商,使中国力量成为建立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因素;并且,老挝被称为“印度支那十字路口”,位于大湄公河的地区中心位置,是与中国陆地连接距离最短的东盟国家。中国加强对老挝的对外投资,有利于提高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贸易、投资领域、金融服务等合作。

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本文试图对目前中国对老挝的投资现状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实现投资规模和结构的优化,更加深入地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达到共赢的局面。

二、中国对老挝投资现状分析

(一)投资规模现状分析

对中国对老挝的投资规模进行分析,分析近几年投资规模的总体状况与变化趋势,并以2015年作为分水岭,比较“一带一路”实施前后投资规模的变化趋势与差别。本文对各国向老挝进行的投资资金和中国近年来对老挝的投资状况进行分析,图

1、图2分别是2016年各国对老挝投资的柱状图,以及2001―2016年中国对老挝的直接投资金额。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2016年共有27个国家2016年对老挝进行境外投资,来源地区主要可以分为东南亚、中国、日本和韩国,以及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且从图中可看出中国,越南和泰国对老挝的投资为列前三,中国以191 207万美元的投资额位于首位,而欧美等国家对老挝的投资比例则较低。这一方面是由于地理位置相近,老挝一直是中国的友好邦邻。更主要的是,2016年是“一带一路”实施的第二年,为推进其在东盟国家的深入发展,从而不断加大对周边友好邻邦的投资支持。

2001―2016年中国对老挝的直接投资分析。从整体角度来看,由图2可以看出,虽有个别年份投资下降,但2001―2016年中国对老挝的直接投资总体上呈现的是上升的趋势。其中,2015―2016年的上升速度最快,由2015年的92 572万美元上升到2016年的191 207元美元。这主要原因来自“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2015年是“一带一路”的开局之年,2016年中国加强对老挝的境外投资更直接说明了“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势头猛进,中国有意帮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到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大潮中来。从阶段性来看,在图2中,中国对老挝的投资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2007年,这一阶段,中国对老挝的投资增长缓慢,且投资总额较少。主要原因是当时的中国改革开放不久,经济实力不强。第二阶段为2007―2010年,这一阶段中国对老挝的投资经历了由跌到涨的过程,但投资总额较第一阶段还是上涨的,尤其是2010年投资的总额达到了107 032万美元。其中主要原因是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下滑,2007―2009年对老挝投资水平下降,但随着经济回暖,2009―2010年对老挝的投资幅度又重新大幅上涨,由2009年的34 538万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107 032万美元。第三阶段为2010―2014年,这一阶段投资幅度有所降缓,但投资总额较大,总体趋势较为平缓。第四阶段为2015―2016年,这一阶段投资幅度和投资总额均有大幅上涨,主要原因在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中国加大了沿线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比重。

(二)投资结构现状分析

投资结构,是指中国对老挝的投资在各项目、产业上的分配。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对老挝在各产业上的投资现状,更加深入地剖析中国对老挝的投资结构。图3和4分别为2001―2016年中国对老挝三大产业投资总额和投资占比。

2001―2016年中国对老挝三大产业的投资总额分析。总体来看,从图3中可以看出,中国对老挝的主要投资集中在工业领域,对农业,服务业的投资相对较少。2016年,对工业的投资总额为114 310万美元,对农业、服务业的投资总额分别为2 837万美元和7 406万美元。从阶段性来看,可以把近十六年的投资总额情况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2013年,这一阶段对三大行业的投资增长趋缓。其中,工业增长速度最快,且投资总额最多。第二阶段为2013―2016年,这一阶段中,对农业的投资总额变化不大,对工业的投资经历了一个由跌到涨的形势,而对于服务业,可以看出已成为近年来中国向老挝投资的主要领域。

2001―2016年中国对老挝三大产业投资占比分析。从图4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对老挝的投资占比趋势。2001―2013年,中国对老挝的主要投资领域在农业和工业,以工业为主,服务业占比较低,主要原因为当时的老挝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设备等条件跟不上,必须积极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的工业。而到了2013年之后,2013―2016年期间,工业和农业占比明显下降,服务业的投资比重快速上升。主要原因在于老挝经济水平的提高,三大产业结构有所变化以及“一带一路”的发展,让服务业在经济发展的地位有所提高。总而言之,图3和图4表明,中国对老挝的投资结构随时间发生了变化,由以工业为主导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导。其中,主要原因包括老挝国内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完善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首先,从投资规模来看,中国是老挝最大的境外投资国,2016年对其投资总额为191 207万美元,并且,从本文图2可以看出,2001―2016年中国对老挝的投资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从2014―2016年增长幅度最大,这离不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将老挝拉入其沿线国家的发展行列中去。其次,从投资结构来看,2001―2016年期间,中国对老挝的投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2014年之前的以工业为主导到2014年之后以服务业为主导。投资产业的变化来源于老挝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

因此,从投资总额和投资结构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对老挝的投资可以分为两个大阶段,一是2014年之前,二是2014年之后。2014年之后投资总额大幅增加,且主要投资领域为服务业[2]。这其中主要的原因离不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中国希望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动,凝聚发展中国家的力量,相互交流,求同存异,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全球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去。老挝历来是中国的友好邻邦,是东盟国家中与中国陆路距离最近的国家,加强对老挝的对外投资,不仅实现中老的友好合作,更能进一步促进东盟国家积极地加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去。

(二)建议

1.加强中老两国的友好外交关系,为投资项目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2014年11月,习近平和Jumari的相遇交流更表明中老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向更高层次发展[5]。中国帮助老挝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老中关系,而且老挝也可以享受中国经济发展红利,更好、更快地乘坐“顺风车”,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更加积极地与中国相互支持。并且国家间的投资,政治风险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中老良好的外交关系,为项目投资提供稳定的政治基础。

2.老挝提高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将经济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实现有效对接。目前,脱贫仍然是老挝经济发展的重点,老挝的目标是在2015年实现千年发展目标,2020年实现脱离世界贫困国家行列[4]。老挝要实现这些计划和目标,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风险,如果老挝能够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使老挝的国家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主动实现有效对接,将产生乘数效应。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老挝必须紧跟世界发展的大潮,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化。同时,老?肟梢岳?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实现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贸易、投资领域、金融服务等合作,为中国开辟新渠道,创造一个新的“海”,特别是中国西部大开发中要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南洋、南亚和印度洋的“桥头堡”,这也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5]。

3.通过“一带一路”,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一带一路”是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以人文交流为重要支撑[3]的,它重视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百家齐放。老挝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多民族的佛教国家。佛教文化是老挝社会的主流文化,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佛教对老挝人民价值观和行为的影响虽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一些消极的思想主张,如目前的光、重生等。如果不正视这些问题,就会对老挝社会稳定和发展构成威胁[6]。“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的纽带,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它已经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让老挝在这个平台上能够与其他国家充分沟通,特别是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 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宣传部.老挝人民革命党七大政治报告[N].万象:人民报,2001-03-12.

[2] 陈定辉.老挝:2014年回顾与2015年展望[J].东南亚纵横,2015,(2).

[3] 蒋希蘅,程国强.国内外专家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看法和建议综述[J].中国外资,2014,(10).

[4] 郝勇,黄勇,覃海伦.老挝概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5] 张吉军.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0,(2):80-88.

[6] 蒋琰博.浅析新形势下老挝人民革命党的宗教政策[J].东南亚纵横,2010,(8).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olution of Chinese’s Investment in Laos

CAO Bing-ru,SUN Shi-jia

(Business College,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

Abstract:The strategic concept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advoca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given rise to the positive response from the releva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Laos is a friendly neighbor of China. Its own development and interests are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Based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is paper analyzes China’s investment scale and investment structure in Laos, draws corresponding research conclusions and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One Belt one Road”;investment scale;investments structure;Laos

第三篇:中国与瑞士的关系

一、政治关系

瑞士于1950年1月17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年9月14日,中国同瑞士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公使。1956年1月和1957年4月,中瑞先后将外交关系由公使级升格为大使级,并互派大使。

1951年11月,瑞士在上海设立总领事馆,1962年12月关闭。1995年4月,瑞士驻上海总领事馆重新开馆。2006年10月,瑞士驻广州总领事馆开馆。

1954年4月,中国在日内瓦设立总领事馆。1988年9月,中国驻日内瓦总领事馆关闭,中国驻苏黎世总领事馆开馆。

瑞士是最早承认并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建交61年来,两国关系发展平稳。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两国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两国高层互访频繁,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一)重要访问

1954年6月12日,出席日内瓦会议的周恩来总理兼外长顺访瑞士。

1961年5月29日,出席日内瓦会议的陈毅副总理兼外长赴瑞士首都伯尔尼拜访瑞士联邦主席瓦伦和外长彼蒂彼爱。

1973年5月,瑞士前外长彼蒂彼爱访华;6月,瑞士前外长施皮勒访华。

1974年8月,瑞士联邦委员兼外长格拉贝尔访华,格是中瑞建交以来第一位正式访华的瑞士国家领导人。

1975年4月,瑞士联邦委员兼交通动力部长里恰德访华。

1978年5月,谷牧副总理访问瑞士。

1979年4月,全国政协副主席荣毅仁率中国政协代表团访瑞。

1982年6月,国务委员兼外长黄华出访途经瑞士,瑞士联邦副主席兼外长奥贝尔会见并宴请。

1985年6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率中国人大代表团访瑞。

1986年11月,瑞士联邦副主席兼外长奥贝尔访华。

1987年3月,国务委员兼外长吴学谦访瑞。

1992年1月,李鹏总理访瑞并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

1994年1月,乔石委员长访瑞。

1995年1月,朱镕基副总理访瑞并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4月,瑞士联邦委员兼外长科蒂访华。5月,瑞士议会国民院议长福莱和联邦院议长屈希勒率瑞士议会代表团访华。这是瑞士两院议长首次联合率团访华。10月,瑞士联邦副主席兼经济部长德拉米拉率经贸代表团访华。

1996年9月,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访瑞;10月,瑞联邦主席德拉米拉访华,这是瑞士联邦主席首次访华。

1997年5月,邹家华副总理访瑞。

1998年1-2月,李岚清副总理访瑞并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

1999年3月,江泽民主席访问瑞士,这是中瑞建交以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

2000年1月,吴邦国副总理访问瑞士并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6月,温家宝副总理访问瑞士。9月,中瑞建交50周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与瑞士联邦主席奥吉以及外交部长唐家璇与瑞士联邦委员兼外长戴斯互致贺电。同月,瑞士联邦主席奥吉访华,并出席中瑞建交50周年庆祝活动。

2002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组织部部长曾庆红访问瑞士,双方签署了《中瑞两国政府管理培训项目技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2003年4月,瑞士联邦委员兼国防部长施密德访华。5月,瑞士联邦委员兼外长卡尔米-雷伊访华。6月,胡锦涛主席出席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经停瑞士,并与瑞士联邦主席库什潘举行会晤。11月,瑞士联邦主席库什潘来华进行工作访问。

2004年6月,曾培炎副总理访问瑞士,双方签署《旅游目的地国实施谅解备忘录》。10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上将访问瑞士。同月,瑞士联邦委员兼内政部长库什潘应邀赴上海出席国际文化政策部长级会议,并访问西藏。

2005年1月,黄菊副总理赴瑞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会见联邦主席施密德。7月,瑞联邦委员兼经济部长戴斯来华参加WTO小型部长会议并访华。

2006年1月,曾培炎副总理赴瑞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会见联邦主席洛伊恩贝格。2月,李肇星外长访瑞。同月,瑞联邦委员兼国防部长施密德访华。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访瑞。10月,瑞联邦副主席兼外长卡尔米—雷伊访华。

2007年1月,国务委员华建敏赴瑞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4月,李肇星外长应约与瑞联邦主席兼外长卡尔米-雷伊通话。7月,瑞联邦委员兼经济部长洛伊特哈德访华,

代表瑞政府宣布承认我完全市场经济地位。9月,杨洁篪外长出席第62届联大期间会见瑞联邦主席兼外长卡尔米-雷伊,并与其共同签署《中瑞关于加强对话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10月,瑞前联邦主席奥吉出席上海特奥会开幕式。11月,瑞联邦委员兼司法警察部长布劳赫访华。

2008年1月,曾培炎副总理赴瑞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会见联邦主席库什潘。5月,瑞联邦委员兼经济部长洛伊特哈德访华,并出席瑞航自苏黎世至上海首航仪式。8-9月,瑞联邦主席兼内政部长库什潘和联邦委员兼国防、民防和体育部长施密德分别来华出席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开幕式。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访瑞。10月,瑞联邦议会国民院议长布永访华。11月,刘延东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分别访瑞。

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瑞方在第一时间向我表示慰问和援助意愿。瑞联邦主席兼内政部长库什潘及外长卡尔米-雷伊对中国发生地震灾害表示同情和慰问。据不完全统计,瑞方向我提供的帐篷总计1046顶,各类援助物资总额约计105万美元。

2009年1月,温家宝总理赴瑞出席达沃斯世界 经济论坛年会并正式访问瑞士。2月,中方派采购团赴瑞,与瑞方合作伙伴签署了总额3亿美元的经贸合同。4月,瑞联邦委员兼环境、交通、能源和电信部长洛伊恩贝格访华。6月,科技部长万钢访瑞。10月,瑞联邦委员兼司法警察部长维德默-施鲁姆普夫访华。

2010年1月,李克强副总理赴瑞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正式访瑞。5月,卫生部长陈竺出席世界卫生组织部长级会议期间在日内瓦与瑞联邦委员兼内政部长布尔克哈尔特举行了工作会谈。6月,瑞联邦委员兼外长卡尔米-雷伊访华。7月,吴邦国委员长访瑞并出席第三次世界议长大会。8月,瑞联邦主席兼经济部长洛伊特哈德访华并出席上海世博会瑞士国家馆日活动。9月,瑞士联邦副主席兼环境、交通、能源、通信部长洛伊恩贝格来华参观上海世博会。12月,中瑞外长通话。

(二)友好省州/市关系

1982年,中国昆明市与瑞士苏黎世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1994年,中国长沙市与瑞士弗里堡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2004年,中国北海市与瑞士卢加诺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2007年,中国上海市与瑞士巴塞尔州建立友好省州关系。

2008年,中国黄山市与瑞士因特拉肯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二、经贸关系

1974年12月,中国同瑞士签订《中瑞贸易协定》并成立了中瑞贸易混合委员会。1979年瑞士政府给予中国普惠制待遇。2011年1月,商务部长陈德铭在瑞士出席2011年达沃斯

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同瑞士经济部长阿曼共同签署《关于启动中瑞自贸协定谈判的谅解备忘录》,宣布中瑞自贸区谈判正式启动。

双边贸易:瑞士是中国在欧洲重要的贸易伙伴。2010年中瑞双边贸易额200.7亿美元,同比增长110.3%。其中,我出口30.3亿美元,增长14%;进口170.4亿美元,增长147.4%。我进口以机械电子、化工医药等产品为主;出口以初级加工产品和原材料为主,近年来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增加,主要有纺织、机电、化工等产品。

对华投资:瑞士1982年开始在华投资,中瑞合资迅达电梯有限公司是中国批准成立的第一家中外合资工业企业。截至2010年底,我累计批准瑞在华投资项目1301个,实际利用瑞资36.2亿美元。瑞士在华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电气、机械、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投资区域主要在沿海城市和经济特区。

1996年10月,中瑞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建立中瑞合资企业项目融资基金的谅解备忘录》,1998年1月“中瑞合作基金”正式成立,旨在为中瑞中小企业间的合资项目和其他形式的合作提供融资支持。

金融合作:2003年5月,中国证监会与瑞联邦银行委员会签署了《证券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目前,瑞士共有5家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瑞士信贷银行、瑞银集团、瑞士苏黎世银行、瑞士欧洲金融银行集团下属的瑞士有限公司)和3家保险公司(丰泰保险公司、苏黎世保险公司和瑞士再保险公司)在中国共设立了7家代表处和5家营业性分支机构。其中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和丰泰保险公司已分别在上海开设分行。

技术合作:截至2010年底,我累计批准从瑞技术引进合同2040个,金额约为49.2亿美元。

三、文化、教育、科技和旅游领域的合作

(一)文化交流

近年来,中瑞两国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两国的文艺演出团体如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戏剧团体等进行互访演出。双方还举办了旅游、绘画、电影和艺术等交流展览。此外,民间友好组织和学术团体交流日趋活跃。

1999年3月,中瑞两国政府签署了《中瑞文化合作意向声明》。

1998年11月25日,中瑞首次联合发行邮票。

2005年8月,中国首次作为主宾国参加瑞士日内瓦节。

2006年起,中瑞已连续三次联合举办卢塞恩中国新春音乐会。

2008年11月,瑞士爱瑞文化基金会与中瑞文化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在两国多个城市举办为期两年的文化推介活动,以进一步深化两国文化交流。

2009年瑞士弗里堡岚德威军乐团赴华巡回演出。

2010年,瑞士在华举办“爱因斯坦展”、“东西合璧的剪纸艺术展”和“幸福60年摄影展”。“文化风景线艺术节·中国主宾国”活动在巴塞尔举行。“感知中国·日内瓦行”活动在日内瓦举行。

(二)教育交流

中国自1978年开始向瑞士派留学人员。截至目前,我在瑞留学生累计约2000人。

1999年3月,中瑞两国政府签署《中瑞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意向书》,双方于2002年将该意向书有效期延长至2005年。

2004年1月,双方签署了《关于在中国公共领域进行中瑞合作管理培训项目技术合作的协议》。

2006年10月,中瑞双方签署《中瑞2006-2008高等教育合作备忘录》。

自1985年以来,瑞士13所大学中有6所先后与我国有关大学和科研机构签署了校际交流协议或科研合作协议。

(三)科技交流

1989年2月,中瑞两国政府签署《中瑞科技合作协定》,正式建立了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关系。1995年4月,中国国家科委同瑞士国家科研基金会签署《科技合作备忘录》。2003年11月,中瑞签署《中瑞科研合作谅解备忘录》,在民间科技合作与交流方面,两国有关对口部门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开展多种合作活动。2007年4月,中瑞签署联合声明,确定两国将合作实施《2008-2011年科技合作备忘录》。2008年8月,瑞在上海设立其第四个海外“科学中心”。11月,两国签署《中瑞科技合作联合声明》。2009年4月,中瑞签署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自然灾害防治领域的合作协议。

(四)旅游合作

1998年5月,中国国家旅游局在瑞士苏黎世设立旅游办事处。1999年3月,瑞士国家旅游局北京办事处成立。

2001年11月,云南玉龙雪山与瑞士马特洪峰结为姊妹峰。

2002年7月,安徽黄山与瑞士少女峰结为姊妹峰。

2004年6月,中国国家旅游局与瑞士联邦经济总局(代表联邦委员会)签署《关于中国旅游团队赴瑞士旅游及相关事宜的谅解备忘录(旅游目的地国)》,同年9月1日生效。

第四篇:中国与苏联的外交关系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其中抗日战争可以说是中国经历的最惨痛的历史,最后在苏联和美国等多国的帮助下我们才战胜了日本。新中国成立后,一切百废待兴,建国初期少不了苏联的帮助,不夸张地说建国初期我们其实是在模仿苏联前进,后来苏联解体,中苏之间的关系就没那么好了。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美苏争霸的局面已经开始,而美国支持蒋介石政府,中国大陆刚刚解放,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争使得新中国的经济百废待兴,而美国铁定不会借钱帮助中国了,所以中共为了争取到强大的帮助和依靠选择了与之对立的超级大国——苏联。一方面,中共与苏共同是信仰马克思主义者组成,两党交往的历史悠久(正式开始于国民革命时期),且中共之中许多领导人也都去过苏联留学,双方对彼此有着深厚情谊。另一方面,苏联为了牵制美国,削弱美国的力量,那么支持中共也成了绝佳选择。在我看来,中苏结盟完全是各取所需。首先,当时苏联早就可以预料到以后必定是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较量,在自己本身短时间内不能有大突破的情况下,拉拢队友是必然的。当时美国已经早一步开始支持蒋介石,如果最后蒋介石成为中国领导人,那么中国必定会倾向于美国。就地理位置而言苏联会很难受,所以他们一定不能让美国的计划得逞,那么苏联就必须找一个和蒋介石对立的来支持,这时共产党就进入了苏联视野。对于中共来说投靠苏联是必然的了,当时的蒋介石已经有了美国的支撑,光靠中共是不可能打的赢得,中共必须找一个可以和美国抗衡的靠山,这样才有机会打败蒋介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时的中国很落后,一切百废待兴,我们需要苏联的技术支持中国发展,再加上地理位置的优势,毕竟很近,所以当时中国和苏联有着良好的外交关系。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而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明确表示支持新中国,中苏两党两国之间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中苏关系进入了“蜜月时期”的友好合作新阶段。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新中国的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先后到苏联访问,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进行了会谈。在此期间,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结成同盟。此后,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也迅速发展起来。从1950年到1957年,苏联对新中国的经济文化建设给予了大规模的援助,其中最突出的是援助中国建设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苏两国还在军事、外交领域紧密合作,共同反对美国对朝鲜的侵略等等。然而,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却发生了逆转:党际的友好变成了公开的论战、国家关系上的同盟变成了互相拆台和攻讦 ,贸易急剧下降 ,军事摩擦不断 ,1969年双方更是发生了直接的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至于为何中苏关系会恶化到如此程度,在我看来无非两点。第一点,苏联的开始搞“沙文主义”,中苏都是采取的共产主义建国,主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而苏联在斯大林执政时,在全球范围推行其“苏美合作,主宰世界”的战略,要求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兄弟党、兄弟国家的内政外交政策都必须受它的指挥,服从它的战略需要。而苏联的大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对外政策,从一开始即遭到中国共产党的批评和抵制。第二点是中国在不断进步,最初新中国刚成立,一切都是新的,当时和苏联合作是必然因素,为了可以快速发展,也为了躲避美国的压制。后来慢慢发展中国慢慢发展起来了,而苏联却越来越想控制中国,希望中国对他言听计从,但中国不想被别国操控,久而久之中苏关系就慢慢恶化了。其实中苏关系就好想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最初孩子对大人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长大,而大人却老了没有了对孩子的约束力,孩子也变成了大人,这是大人已经不能在随意左右孩子的想法了,慢慢孩子和大人的关系自然不好了。

虽然中苏友好关系并没能持续多少年,但就中苏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来说还是有很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历史意义来说有这几点:1打破了欧美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2增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实力。3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方面的巨大成就之一。4苏联对新中国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援助对新中国初期建设起了巨大作用。而现实意义是

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为中国和俄罗斯的友好关系打好基础,如果没有中国之前和苏联的合作,那么现在中国和俄罗斯也不可能这么好。虽然俄罗斯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俄罗斯毕竟是苏联解体后留下了的最大国家,其大部分还是有苏联的影子的。

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很大程度的帮助了中国的发展,如果没有苏联的帮助,中国不可能在短短60多年的发展中发展到如今的程度,所以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为中国的经济、军事等等多方面有很大帮助。

中苏关系虽然没能一直友好下去,而苏联这个超级大国也解体了。但是就中国的历史进程来说,虽然也走过弯路,例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但是总的来说中国是在飞速发展。如今世界主张和平发展,中国虽然没了苏联的帮助,但是还有俄罗斯的帮助,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与俄罗斯要相互协助才能和美国共同前进。

第五篇: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园林的关系

楚楚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农林工程学院 园林技术,江西省 吉安市 343000 摘要:中国园林之所以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和含蓄的意境,原因在于中国园林美学思想的丰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如文化艺术的沉淀,儒家道家思想的流传和人文精神的延续对中国园林的影响都是十分之大的。

关键词:中国园林;文化艺术;人文精神;思想

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博大精深,它对中国园林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中国文人性格和审美情趣的渗透,折射早园林风恪和景观意境的审美观念中。因此,无沦从园林内的物质内容到精神功能,从园林的立意布局到园内景区的主题分配,从景物本身的表义内涵到景物之间的符号关系都孕育着丰富的中国园林美学思想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1.中国古代自然美学思想与园林艺术

中国古代的造园艺术,有独特的名族风格和非常鲜明的名族色彩,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既有它形成的历史条件和自然换将,同时也受到古代自然美学的深刻影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国家,或者说汉族名族文化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名族的文化,其思想渊源要追溯到先秦的美学思想。中国的美学思想,虽非始于先秦,但到先秦时代才初具体系。

在先秦的美学思想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先秦孔学,不管时好时坏,是批判还是继承,孔子在塑造中国名族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则作为儒家思想的对立和补充,形成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体系的基石。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什么叫传统文化?我们要有新的概念,人类昨天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对于今天而言,都是传统文化;今天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对于明天而言,也是传统文化。其实,人类在自己的发展中,从来不曾把传统文化抛弃,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直至达到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

中国园林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

2.禅宗思想与中国园林

作者简介:楚楚(1996-),女,学生,大专,中国园林,1023471171@qq.com

禅宗是由于佛教文化东渐,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一个中国佛教宗派。它不仅吸收了以往佛教诸派思想以及玄学思想之所长,而且还融合了中国文化中有关人生问题的思想精髓,从而与华夏民族注重现实生活的文化传统构成水乳交融的整体,成为与儒、道并称为传统文化的三大基本组成之一。它提倡通过个体的直觉体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从而在感性中通

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由。在禅学看来,人既在宇宙之中,宇宙也在人心之中。人与自然并不仅仅是彼此参与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两者浑然如一的整体。为了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展现出这种自然宇宙与人的整体境界,禅学认为,内心的体验便是达到这一境界的关键,这是因为宇宙万物的一切都是人心所生。正如六祖惠能的传世之偈中所说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它不仅体现了“不立文字”、“明心见性”的禅宗旨趣,还阐析了禅学对于宇宙本体的追求,实际上是一种在刹那之中使自己获得解脱的觉悟或感受。禅宗思想可谓有以下几个特点:

(1)“梵我合一”的一元世界观,即所谓我心即佛,佛即我心;

(2)设定了顿悟见性的修行方式,也就是通过渐修或顿悟发见本心;

(3)“以心传心”、“自解自悟”、“不着文字”的内心体验。

中唐时期,禅宗美学的兴起,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验、直觉感情等的作用,提到极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并把禅宗思想融入到中国园林的创作中,从而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从禅宗的观点看,世间万物都是佛法或本心的幻化,即“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若般。”这就为园林这种形式上有限的自然山水艺术提供了审美体验的无限可能性,即打破了小自然与大自然的根本界限,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构筑了文人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园林空间。因此,与皇家园林不同,充满禅趣的文人园林多显露出以小为尚的倾向。这一方面表现在园林面积、规模的小型化上,如山向叠石、水向小池潭、花木向单株转化,静观因素不断增加,而自然景观的可游性则相对降低。另一方面表现在立意于小。小中见大的创作手法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艺术中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在绘画方面,“咫尺有千里之势”;在诗词方面,“五绝只字,最为难之,必言短而意长而声不足,方为佳矣。”园林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以咫尺面积创无限空间。小何以大?小是客观的,指园林的面积,大是主观的,指人的感受。大通过小而体现出来。在禅宗看来,规定性越小,想像余地就越大,因而少能胜多,只有简到极点,才能余出最大限度的空间去供人们揣摩与思考。正如沈三白《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所说的那样:“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除了以小见大的创作方法以外,园林中的“淡”也是源于禅宗思想。园林的“淡”可以通过两方面来体现。一是景观本

身具有平淡或枯淡的视觉效果,其中简、疏、古、拙等都可构成达到这一效果的手段。一是通过“平淡无奇”的暗示,触发你的直觉感受,从而在思维的超越中达到某种审美体验。

事实上,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文化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和作者简介:楚楚(1996-),女,学生,大专,中国园林,1023471171@qq.com

追求,常常与社会的剧烈变革、政治动荡以及思想活跃程度密切相关。春秋战国时期,老庄对自然美的整体认识,那恰好是周王朝衰落,群雄割据,战乱连年的时代。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两汉国力强盛,这时儒学上升为正统独尊的地位,人们的心理特征是普遍的入世和进取精神。为国家效劳、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是士大夫普遍追求的人生理想,对个体自我意识的要求和发展处在次要的地位,对自然美的追求也不是社会的主流。因此,时代本身不具备对自然美作深层次发掘和开拓的土壤和条件。对自然美认识是在东汉衰落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得以深化。无独有偶,私家园林、山水诗画都出现及勃兴于这个时代。魏晋南北朝,以儒道结合的玄学进一步发展,在艺术上提出了“言不尽意”、“悟对神通”的理论主张,使山水诗画的创作达到了一个追求形外之意的境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出对自然美的一种怡然、闲适的深远情思。中唐以后,士大夫艺术思维层次得到了提高和深化。由于盛唐自安史之乱以后转入衰落,士大夫的心理又一次失去平衡,这时糅合了老庄和玄学的禅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它所提倡的直觉体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心悟、顿悟的领悟方式对艺术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于是,人们在追求自然美的过程中,总喜欢把客观的“景”与主观的“情”联系在一起,把自我摆到自然环境之中,物我交融为一,从而在创作中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准确抓住自然美的精华,并加以再现。因此,含蓄的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3.儒家思想与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产生时并无儒说。在经历千年上古之后,于春秋战国时终于形成诸子百家。儒 家只是其中主要的一家,但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在儒家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学说:“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崇尚“仁义”和“礼乐”,提倡教化、“忠恕”和“中庸”之道,这些理论学说也被中国园林所汲取,并主要在以下几点表现中国园林的造园艺术。

(1)皇家园林中心和轴线的思想与君臣民的礼制观是一致皇家园林中心和轴线的思想与君臣民的礼制观是一致的。如颐和园从后山到昆明湖有一条明显的轴线,而在这条轴线上又有一个明显的中心,那就是佛香阁。以佛香阁的位置、高度、规模、体量统帅着所有的景区和景点,这与一君率万民是相似的。

(2)私家园林中诗情画意的表达也是儒家思想的一个方面隋唐统一中国后,儒家提倡的文学艺术审美观,把园林作为修身齐家的场所,一改魏晋南北朝道家思想,使园林自然韵味渐淡,人文气息渐浓。园林中的儒家文人的活动和影子在清代臻于化境。

(3)中庸思想:中庸思想首先表现在儒家与道家和佛家的融合上。魏晋时,儒学与老庄融合为玄学,对自然山水园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园林布局的和谐,即是儒家中庸思想的表现,其次是反映在既寄情山水又不能纵情于园林的合度思想,表现为理性主义的美学思想。既要有“思无疆”和“思无期”,也要有“思无邪”的思想,表现中国园林审美的理性倾向,正所谓《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作者简介:楚楚(1996-),女,学生,大专,中国园林,1023471171@qq.com

(4)儒家的比德思想也对中国园林的主题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于物,以物比德。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

4.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是巨大而又深刻的。用之于政治,可以治国安邦,譬如中国历史上的盛世,都是内用黄(帝)老(子),外施儒术的结果;用之于经济,可以富国强兵,譬如管仲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就是阴阳文化和道家哲学的实践结果;用之于军事,可以百战百胜,譬如中国的军事家,从孙子到诸葛亮,都是阴阳学家;用之于个人,可以修身养性,譬如老庄的“无为”哲学,贯穿于中华文化始终,使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士大夫,或者知识分子中的大多数,实践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信条;用之于社会,可以安居乐业,譬如儒家的天命论,一向被统治者奉为正统,道家的无为观,一向被统治者视为至宝,就是因为它们一贯提倡知足常乐,使人人在社会上自安,从而带来整个社会的安定;用之于科学,可以见微知著,譬如许多科学家的发现与发明,都曾经受到易经文化的影响,西方人莱布尼茨的二进位制的发明,美籍华人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定律”的发现等等,都有《易经》的影响;拿来用之于中国传统园林,可以美轮美奂,犹如中国水墨山水绘画的写意和抒情、中国书法艺术的出神入化,都曾经和正在陶醉着无数的世人;精美绝伦的中国园林都曾经使世界为之倾倒„„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和妙用,用它来解释宏观世界,可以知道,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用它来阐述微观世界,可以明白,一尺之捶,日截其半,万世不竭。 4.1中国园林发展的必由之路

旧的园林形式终将随着新时代的出现而逐渐走向衰落!新型园林也必定是在旧形式的废墟里成长起来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是园林形式衰落乃至消亡的根本原因!而急功近利,盲目抄袭只能导致各种园林思潮的加速消亡。因此,继承与创新是园林艺术生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而它又建立在对古今中外园林艺术的全面了解!尤其是对本土文化和景观资源的深刻理解之上,惟有继承传统中优秀的部分,勇于创新,融贯中西,博采众长!才能使中国现代园林真正走向健康发展。 4.2中国园林的意义

关于古典园林的研究对现代人而言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古典园林的理念与理法对现代人的启示;二是古典园林中的不足与糟粕给现代人以警示。

结论

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昨天的传统文化,我们正在创造明天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曾经成就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它也必将对人类不可能终止的文明发展,继续发挥着巨大的、无处不在的影响。传统文化之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园林,如鱼得水,须臾不可分。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楚楚(1996-),女,学生,大专,中国园林,1023471171@qq.com

[1]吴隽宇,肖艺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中.中国园林.2001年.P3. [2]黄志华,詹福麟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园林 .2004-02-19. [3]朱建宁,杨云峰 .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中国园林.2005年.P2. [4]郭风平.中外园林史.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年07月

作者简介:楚楚(1996-),女,学生,大专,中国园林,1023471171@qq.com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职工文化节开幕词下一篇:职工夜校设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