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论文范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体育教师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本次活动中,各代表队不畏艰苦,团结合作,努力展示自己高超的技能以及深厚的學科素养功底,反映了新时代我国体育教师的风采以及近年来学校体育改革的丰硕成果。

第一篇:体育教师论文范文

体育教师的职业特性及其对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启示

摘 要:从体育教学活动发生条件看,体育教师的职业特性主要表现为:职业对象的复杂性与能动性,职业目的的教育性与健康性,职业内容操作性与个体性,职业手段的“身体工具性”与生成性,职业场景的开放性与不确定性。同时以这些特性为立足点,对体育教师专业化进行思考,认为体育教师专业化不仅是个体素质专业化,而且是职业走向专业化。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师;职业特性;体育教师专业化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occupational characteristic;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对教师专业化的探索达到了空前的高度[1]。在美国,围绕教师专业化的教师教育改革兴起两大浪潮,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教师专业化探索。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以及受西方教育思潮的影响,教师教育成了我国教育研究中的热点课题[2]。而教师专业化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因为它具备提高教师职业地位的可能,又成为教育研究者竞相追捧的焦点问题,甚至被誉为“热中之‘显学’”[3]。在这场研究热潮的引领下,由于体育基础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体育教师的专业化问题自然也成了体育学界研究的着力点,现有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化;二是如何通过体育教师专业化解决新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而与体育教师专业化密切相关的体育教师职业特性问题属于基础理论问题,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很有限,个别学者已注意到该问题的重要性,并认为讨论体育教师专业化问题,应该从“专业特性”和“专业性”两个方面来把握[3]。这种判断是理性的,因为任何职业要成功实现专业化都必须以自身职业特性为依据,对教师职业特性全面、正确的认识,是教师专业化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理论基础[4]。全面认识这些特性,对于确立正确的“教师专业”理念,谋求恰当的体育教师专业化道路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体育教师的职业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推进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启示。

1 体育教师的职业特性

1.1 体育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

体育教师是指在学校里以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为主的一类工作人员。可见,“体育教师”本身就是一个职业名词,代表了一种职业。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这种职业,或者说应该把体育教师理解成何种性质的职业。对于职业性质的判断一般有两种视角:一种是法律认定,代表的是权威对某一事物(或行为)的共识。另一种是学术判断,代表的是人们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规范性认知。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第3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说明教育教学在法律意义上是一专门职业。体育职业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体育职业学概论》将体育教师定义为“在不同级别和类型的教育机构中从事与体育相关课程教学工作的人,是一项专门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职业”[5],明确把体育教师认定为一种专门职业。这种职业是需要经过专门的教育或培训,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并按照一定的专业标准進行的专门化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把体育教师划归为专门职业是一种应然判断,并不代表实际层面的教师职业已经到达了专门职业的程度,或者说已经实现专业化了。正如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当前教师职业正在由‘半专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专业化’成为未来教师的努力方向。”[6-7]客观地讲,也正是由于在应然层面体育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因此在实际层面才存在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可能。

1.2 职业特性是体育教师实现专业化的认知基点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被边缘化,体育教师的职业地位没有被摆在应有位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除了应试教育下各学校把体育课程归为副科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对体育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与专业程度认识模糊,甚至无视。有些人把体育教师的职业理解成吹吹哨子、喊喊口令的操练员,或者是带领学生跑跑跳跳、锻炼身体的健身教练,与其他教师相比同工不同酬。更有甚者完全否认体育教师的专业性,认为体育教师的职业可以被健身教练所取代,因为健身教练在指导健身方面比体育教师更专业,做得更好。这些认识影响了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声望,致使各地在选拔体育教师时都不同程度出现强调运动技能的专业性,招聘体育教师的首要条件是运动技术水平,而淡化体育教育教学技能的专业性,甚至把一些没有经过体育专业教育和训练的人招进教师队伍。这种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体育教师群体自身迷失职业方向,淡化职业标准、弱化职业认同,进而严重影响体育教育质量。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们对体育教师职业的专业特性缺乏认识,因为这种专业特性正是体育教师职业不可替代的依据,也是体育教师能够作为一种职业而具有不可代替性的立足点。

1.3 体育教师职业特性的识别维度

对体育教师职业特性的抽象概括涉及到从何种维度识别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需要把体育教师的职业进行还原,也就是把体育教师职业从概念还原成实践形态,即体育教学活动。从发生过程看,体育教学活动主要表现为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师生在一定的场景下借助特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教学内容为媒介进行的双向互动活动。因此,对体育教师职业特性的探讨可以从对象、目的、内容、手段(方法)、场景5个维度展开。

1)体育教师职业对象的能动性与复杂性。

从职业对象上看,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所面对的都是活生生的人,多数是正在成长发育中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青少年儿童。可以说,社会上任何职业的对象都没有像教师职业对象这样复杂。但是,对教育对象复杂性的关注,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不尽相同。像数学、语文、外语这样以思维活动为主的教学活动,教师一般主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心智成熟度、对知识的理解度和可接受度,而体育教师除了要考虑这些因素之外,还需要重点考虑学生身体发育度和体质健康度。相比较其他教师,体育教师要求在教学中对教育对象的身心状态了解的更为全面、细致,在教学安排上要考虑更为周到。

2)体育教师职业目的的教育性与健康性。

从职业目的上看,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工作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是为了教育人,教育性是教师职业的典型特征。除此之外,体育工作还以学生的健康为归宿,正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8],也就是说体育教师职业的目的还包括健康性。但如果笼统地把健康性作为体育教师的职业特性似乎过于武断,因为除了体育教师职业具有健康性之外,至少医生和健身教练也以职业对象的健康为追求,而体育教师作为一种专门性的职业,在功能上的不可替代性,应该是其专业性的核心特征。那么,体育教师职业在哪些方面表现的健康性是不可替代?除了通常所说的健身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体育教育活动对学生精神健康的追求,即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这种素质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所承受的身心负荷而形成的勇敢、果断、自觉、自制、坚韧等意志品质。通过以身体练习培育青少年良好的意志品质为诉求,是体育教师职业不同于其他教师职业、不同于其他社会职业专业性的主要特征。也可以说,体育教师职业追求的健康性是蕴藏在“教育性”之中的健康性。

3)体育教师职业内容的操作性与个体性。

从职业内容上看,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以知识的传递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其他教师所不同的是,体育教师所传递的知识是一种操作性知识。以概念性的知识和操作性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教育所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学生通过概念性知识的学习,获取的主要是语言信息和思维方式,而通过操作性知识的学习获取的主要是动作技能。体育教师所传递给学生的动作技能是一种运动技能,而且是一种体育教师个人经过学习、理解、内化后,具有明显个性特征的动作技能。体育教师主要是通过传递以运动技能为主的操作性知识,使学生获得身体的内在体验(学习的体验),从而提升学生对身心的关怀、对健康的重视。

4)体育教师职业手段的“身体工具性”与生成性。

从职业手段上看,体育教师和其他教师都利用言传和身教两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言传一般指的是教师通过语言表达对学生进行教育,身教一般是指教师以个人的良好行为表率去影响学生;前者被理解为教学行为,后者被理解为道德行为。对于体育教師而言,由于体育教学所传授的是具有操作性的运动技能知识,对这种知识学习的结果主要是学生通过身体体验、感知获得,或者说这种知识的学习不单纯依靠思维活动的归纳、演绎、推理完成的,它必须要通过反复、程序化的身体练习才能实现。这种知识的性质决定了体育教师要以自己的身体作为教学手段,通过运动技能的示范和诠释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此外,体育教学过程是生成性的,体育教师需要立足于自身对人性、知识、心灵、技能的领会以及对教育内涵的深刻理解,根据教育情景的实际变化,现场做出即时的判断、选择和教育行动,无法按照既定的技能模式“按图索骥”。

5)体育教师职业场景的开放性与不确定性。

除上述谈及的专业特性之外,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工作上还有一个突出的不同点,即职业场景的不确定性。对一般教师来讲工作的场景是相对固定的,一般是在固定的教室,以班级授课为主进行室内课教学。体育教师则不同,既有室内课教学,也有室外课教学;既有以班级授课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有打乱固有班级建制,按照兴趣分班进行选项课教学。更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的室内课教学所依托的环境是相对稳定的、封闭的、静态的,例如封闭的教室、学生固定的位置且几乎没有身体接触等。而体育室外课教学所依托的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多变的环境,例如天气的变化、其他教师上课的干扰、学生课上交往的多样、场地器材的多变等。体育室外课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决定了体育教师在每次教学的过程中要面对的职业场景是不一样的,这种开放性的环境也决定了体育教师的工作场景比一般教师的工作场景更具有“不确定性”。

2 对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启示

专业化指的是“—个普通职业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也包括一个职业的专门性质和发展状态处于什么状态和水平”,“体育教师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是体育教师个体的职业成长和发展历程”[9]。基于这样的认知,本研究结合体育教师职业特性对体育教师专业化进行反思,即关注了体育教师职业的专业走向,又涉及到教师个体的专业化问题。

2.1 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

在当前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实践中存在一种倾向,即试图通过提高体育教师个体的业务能力、专业素质来实现体育教师职业整体的专业化。具体表现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针对体育教师的各类培训项目,在培训研讨、培训设计、培训实施的过程中无不强调培训的实践取向,尤其是培训后马上就能使用的教学技能、技巧备受推崇,而体育教育理念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实际上这种重教学技能培训、轻教育理念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并没有显著提高体育教师的从教思想和业务能力,也没有提高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程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没有被参与培训的教师认可,反而被看作是上级布置的任务和完成考核的条件。体育教师的职业特性是全方位,贯穿于教师从业的全过程。体育教师专业化有助于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个体素质的专业化,但绝不仅仅体现在这一个方面,强调的是教师的职业由半专业、准专业走向专业。

2.2 专业化的体育教师应该全方位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

体育教师职业特性的5个方面,决定了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和能力范畴。一是体育教师需要掌握“教给谁”的学习者知识。应该特别注意到,体育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运动主体”,或者说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始终伴随着身体运动、身体练习,因此体育教师除了要具有普遍意义的学习者知识外,还要特别掌握学生在运动中的身、心、群,知、情、意等方面发展与变化的知识。二是体育教师需要掌握“教什么”的体育专业知识。首先,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学校体育的总体要求、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学生的需求等,对体育学科的各种专业知识进行选择与加工,使这些知识成为实际的教学内容,成为应该交给学生的知识。其次,体育教师应该清楚哪些知识具有“可教性”,或者是可以通过教学方式传递给学生。三是体育教师需要掌握“怎样教”的教育教学知识。首先“怎么教的知识”涉及原理层面的知识,或者说为什么要这样教的知识。其次,“怎么教的知识”最终能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但关键还是看体育教师能否在正确理解基础之上去运用它。如何运用教育教学知识涉及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层面,这类知识单靠理论学习是不够的,关键是要靠实践操作,通过实践去获取个人的经验,感悟而形成。四是体育教师需要掌握“在什么条件下教”的教育场景知识。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实物的教育场景知识,例如场地知识、器材知识、设备知识,还需要如何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有教育价值的、学生进行学习时所依托的特定背景知识。五是体育教师需要掌握实践性的体育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是综合专业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去理解对特定主体的教学是如何组织、如何呈现即如何适应学生不同兴趣和不同能力的知识[10],体育学科教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体育教师能够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2.3 体育教师专业化要建立职业筛选机制

在职业学领域,“专业性向”是指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的先天禀赋,在实践中表现为对工作的热衷度、投入度和成就感。一个人如果缺少对某一职业的“专业性向”,往往表现为无法专注于此项工作,调动不出工作热情。从现有的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来看,在职前教育阶段主要以4年本科教育为主,大学4年制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缺少职业筛选机制。客观地讲,我国现有的基层体育教师都是在这一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并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教师。但是,随着社会价值观的不断分化和多元化也开始显现出一些弊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便是这一模式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缺少职业选择的机会,尤其体现在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上。换句话说,无论学生对体育教师是否感兴趣、是否愿意,都要从事体育教育工作。高考一旦选择了体育教育免费师范专业以后,未来的职业岗位即被确定为体育教师,而没有择业的机会。因此,要创新体育教师培养的新模式,在职前教育阶段应该设置合理的职业筛选机制,使愿意从事体育教师工作的学生和不愿意从事体育教师工作的学生都有合理的选择。从教师专业化的过程看,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可以采取“4+2”的培养模式,即大学4年本科教育加2年的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完成4年的本科教育后,学校根据学生意愿,按照标准对愿意从事师范工作的学生进行筛选,并接受2年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这样保证筛选的体育教师都是乐于从事教育工作,更有利于满足实现体育教师职业目的要求。

2.4 在职教育要贴近真实职业状态,将教师培训的重心下移

目前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方式主要是通过高等教育机构集中培训,脱离了体育教师真实的职业场景、职业状态,培训方式是在一个模拟的、高度理想化的环境下进行。参与这种培训的体育教师固然会觉得培训的形式、内容既前沿又科学,但是他们也常常发出“我们回到学校无法开展这样教学”的感叹。究其原因,主要是接受在职培训的体育教师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所能利用的教学资源与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教学资源差别很大,而对于在职培训的设计和实施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在职培训学到的本领,在回到真实的工作岗位后没有施展的条件。因此,首先必须充分研究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不同需要,对目前开展的各种在职培训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归类,设计符合基层体育教师职业实践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保证培訓效果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另外,在职培训机构必须深入中小学教学第一线,采取与中小学教师共同备课、钻研教学难点和重点、设计教学结构、参与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的培训方式,保证在职培训学习与一线教学实践的无缝衔接。

2.5 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应该以考评“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为重点

有没有专业标准是判断一个职业是不是专门职业的标志之一,而专业标准的内容也是判断一个从业者是否已经达到专业水准的重要依据。过去判断一个体育教师是不是专业的,使用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运动技能水平,一般认为运动技能水平越高,其专业化程度也越强。那么,是不是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标准应该把运动技能作为考核重点呢?第一,从理论上讲,一个人的从业时间越长,他的专业化水平应该越高,但是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水平却恰恰相反;随着体育教师年龄的增长,他的运动技能水平往往随着身体素质的下降,而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运动技能并非是体育教师独有的知识,运动员、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都是运动技能的拥有者,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运动技能并不具有排它性,或者说体育教师单纯的运动技能是可以被其他职业人员所替代的,因此體育教师的专业标准必须另寻重点。本研究认为,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应该以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作为考评的重点内容。这种观点的依据有两方面:第一,体育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教”;第二,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是经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和大量实践经验积累后生成的,具有不可替代性。需要说明,笔者并不否认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运动技能,并且认同体育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但是它无法作为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立足点。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J].教育研究,2001,8(12):12-16.

[2] 吴永军. 我国教师专业化研究:成绩、局限、展望[J]. 课程教材教法,2007,27(10):64-70.

[3] 黄爱峰. 大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特性与专业性[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7(2):37-40.

[4] 张奎明. 教师职业特性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2008,28(5):69-73.

[5] 易剑东. 体育职业学概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72.

[6] 叶澜. 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4(1):41-72.

[7] 谢维和. 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18.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9] 唐炎,宋会君. 体育教师教育论[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42-143.

[10] 高芹. PCK:教师教育改革的新视角[J]. 教育探索,2011,31(12):117.

作者:刘斌 葛存兵

第二篇:检阅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搭建体育教师的展示与交流平台

在本次活动中,各代表队不畏艰苦,团结合作,努力展示自己高超的技能以及深厚的學科素养功底,反映了新时代我国体育教师的风采以及近年来学校体育改革的丰硕成果。

在活动的3天时间里,各代表队分别在体育教学设计、评课、广播操与武术操、队列队形、自选专项技能、模拟微课等6个体育教学核心技能项目展开角逐,最终广东省等10个代表队被评定为团体一级水平,江苏省等10个代表队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或新兴体育项目被测评为团体一级水平,邓自才等60位教师技能测评被评定为一级水平。

在体育教学设计项目中,各代表队成员根据指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撰写一份包括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流程、场地器材布置、安全防范、课时计划(教案)等内容的教学设计。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利用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平时积累的经验,娴熟地完成了教学设计,平均78.83分,反映出我国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在评课环节,要求各代表队成员统一观看一节体育教学录像课后,按照规定写出一篇评课报告。全部成员在规定时间完成了一份份精彩的评课报告,平均分达到了82.17分,说明我国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理解是深刻的。

在广播体操和武术操比赛中,各代表队整齐划一,动作协调、准确到位,刚劲有力而不失美感。队形练习,在指挥教师的指挥下,各代表队步伐矫健,动作整齐而有力,能感受到体育的整体美、和谐美。以广东代表队为例,参赛体育教师以深厚的专业技能功底,征服了在场所有评委、观众。

自选专项技能是最能体现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功底的项目。参赛队员在自选专项技能中纷纷将自己最拿手的看家本领展示给评委观众,各个展示场地响起了阵阵掌声和喝彩声。尽管都是毕业4年以上的青年教师,有些甚至已是年近不惑的教师,但是专业技能水平不减当年,许多教师还保持在二级运动员水平之上,让在场人员叹为观止。

模拟微课是微缩版的体育课堂教学,是最能体现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项目。从比赛过程来看,各参赛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因而可谓人人卓越、课课精彩,不仅阐释了体育课课堂的内涵,突显了教师们驾驭课堂的能力,而且在实践中注重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最为精彩的是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或新兴体育项目,各代表队结合本省、教师的技能特点展示出自己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或新体育项目方面的专业能力。江苏代表队展示的太极柔力球和功夫扇,通过多种变化的触接球和顺势将球抛出,以及交换抛接球等动作,将太极、舞蹈、健美操等元素有效融合。绚丽的色彩,激昂的音乐,流畅的队形变化,或柔或刚,或慢或快,人球合一,将这种新兴体育器械的功效发挥至极致,给中华民族特有的体育运动注入了新的血液;广东代表队的高难度跳绳,将跳绳演绎到极至,让人目不暇接,惊呼不已;新疆代表队将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与体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黑走马”的舞蹈动作生动风趣地表现了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雄姿,具有浓厚的草原生活气息,舞步轻盈有力,刚健苍劲,动作潇洒优美,让观摩者感受到了一种美与力量融合的震撼。

从本次活动来看,创新性、技术技能含量高是本次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是,对体育教育如何“立德树人”,怎样去发展体育学科素养的问题关注的还不够,部分教师还停留于体育知识、单个技能教学层面,课内外相衔接,及通过课外活动巩固和发展体育技能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在今后的活动中,在活动顶层设计上应适当加强体育专业技能向体育教学技能的引导,鼓励教师在提高体育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教育技能的发展。

教学技能是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本次活动不仅是对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和体育课程改革成果的检阅,更是为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搭建的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对引领我国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本次比赛已圆满结束,但影响并未停止,它将在未来几年引领着我国体育教师在专业技能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作者:肖建忠 骆云

第三篇:体育教师素质教育视角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摘要: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中,体育一直处于不被重视的尴尬境地。这不仅导致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素质教育改革进程。体育教师素质涉及道德品质、思想政治与专业素质,培养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需要首先夯实物质基础,再持之以恒开展教育培训,并应从源头起提升队伍建设整体水平。

关键词:体育教师素质;教育视角;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主题论述格外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然而现实中,在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之外,不少相对落后地区的中小学体育教育却差强人意。表现之一就是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这不仅影响到了这些地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品质与成效,更是与素质教育改革的战略方向背道而驰。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常见问题

近年来各地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数据有一个比较典型的现象,就是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大中型城镇中,高中的体育教师配置基本能够满足国家有关要求,初中和小学体育教师缺编数量依次增加。而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小城镇与乡村中,不仅体育教师缺编现象更加严重,而且一些学校甚至普遍以班主任代课的方式应付日常体育教学。显然,无论是缺编还是代课,数量上的缺失已经在客观上制约了中小学体育教育水平的提高。而这样的缺失更会在主观上对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造成不小打击,这也是一些地方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始终难有起色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体育教师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代的哲学著作已经给出了体育教师素质的首要内容,那就是道德品质。传道传的正是道德,是教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其次,政治思想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坚持全民行动、从娃娃抓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显然不能离开教师自身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第三,业务素质。体育专业教育者必须要有专业化、科学化的体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这不仅是体育教师履职尽责的客观要求,也是实践素质教育的必需。

三、体育教师素质教育视角下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一)夯实物质基础,从经济收入和岗位编制各环节体现重视程度

物质是基础,缺少基础支撑的上层建筑迟早面临崩塌的危险。当下不少地方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之所以难如人意,一个主要原因正是经济收入和岗位编制等物质基础不牢固。缺少编制、同工不同酬、教学任务繁重但经济收入偏低,如此种种都显示了学校管理层对体育的漠视。这种大环境的不良状态势必制约体育教师发挥应有才能,也很难在教学工作中传道授业,自然无法践行素质教育战略。

因此,中小学管理层要夯实物质基础,从经济收入和岗位编制各环节体现对体育教育、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学校要全面按照中央《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及地方《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要求确保中小学体育教师同工同酬、配齐编制,要在客观层面落实尊师重道的根本原则。

(二)持续强化教育和培训,创造条件拓展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空间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除了教师个人的努力外,也不能缺少学校的帮助。持续强化教育和培训,创造条件拓展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空间是以外力推动教师内在素质提高的又一路径。

比如当前全国各地都已基本形成了教师在岗培训和深造的机制,中小学应当确保体育教师有足够的机会、数量参与在岗培训和带薪深造,要使体育教师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有相对明确的规划。如此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激发起体育教师加强自身学习、全面提升素质的意愿。

(三)从源头入手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还需要从源頭入手,也就是在各级各类高校加强体育专业人才的培育。各高校需要持续强化对体育系、科、班的构建,包括落实中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文件精神、加强硬件投入、扩招增招、加强学术交流、在具备条件的高校建立体育科学研究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打造若干专门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培育中心等。

四、结束语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教育公平的要求并不只针对语数外等所谓的“正课”,相反,只有中小学给予体育、美术等非“正课”课程以同等的重视和关注,才能切实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素质教育。而要培养起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不能离开足够扎实的物质基础。包括薪酬待遇、职位编制等在内,客观条件得到了满足,体育教师才能心无旁骛地提高道德品格、政治思想和专业技能等各项素质。这并非只是在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也是在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更是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学军,杨国燕.浅谈新时期我国中小学校师资队伍建设[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 (6):11-12.

[2]岳海峰.试析我国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6 (8):16-17.

作者:易建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药学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毕业美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