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辅助文学教学论文

2022-04-24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微课辅助文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微课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课堂教学效率。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此,本文主要就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重点探讨。以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微课辅助文学教学论文 篇1:

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突破课堂教学时空局限、发挥网络媒体平台优势、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营造师生互动交融氛围的价值体现,针对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思政课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面临的教师驾驭网络与媒体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教师设计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沟通与衔接欠佳、团队打造课程平台和资源的规划与统筹有限、学生线上学习过程和效果缺乏有效的监控与制约等劣势,提出切实提升师资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合理设计两个环节的沟通衔接思路、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合力教研优势、持续完善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改革路径。

【关键词】新冠疫情防控 高职院校 思政课 混合式教学

所谓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云计算等技术构建线上网络教学平台,并制作视频、微课、动画、教学PPT、案例、试题等课程资源,学生根据教师预设的教学要求,完成自主学习和参与讨论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整合传统课堂教学优势,拓展教学环节和教学功能,使“线下”“线上”教学同步展开,教师汇总学生线上学习的疑惑,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目前,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在本科院校已经日趋成熟,但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尚处在探索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及其思政课教师未能认清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价值,在运用和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障碍,对于改革的重心把握不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当前正值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在疫情影响下,许多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依托线上网络平台开展,原有的教学秩序被迫改变,在此情形下,对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和反思,有利于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思政课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价值体现

(一)突破课堂教学时空局限

混合式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时空的局限,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从教学资源的利用来看,教师可以突破课堂限制,呈现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甚至可以突破校园界限来整合国内外优质的资源。从教学活动的拓展来看,教师在依托课堂主阵地开展思政课教学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教学活动,无疑让教学时空得到延展和深化。这种结合不同教学资源优点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彰显独特的魅力。面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线上教学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暂时弥补无法进行课堂教学的尴尬,同时也有利于结合时政热点,趁热打铁地将抗击疫情鲜活的中国故事及时融入思政课教学,不拘时空限制达到育人效果。

(二)发挥网络媒体平台优势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职院校思政课运用混合式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智慧职教、蓝墨云班课、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教学平台可以实现资料双向存储、转移和共享,并配备后台维护和操作培训的专业团队,为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创造了环境。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微课视频、PPT课件、讲义、素材链接等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有效地适应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层次不同、需求迥异的特点。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依托网络平台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测试、模块测验等功能,真实地考察学生的知识技能、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弥补单纯开卷或闭卷考试的不足,并通过教师正面的引导不断影响学生的思想。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阶段,网络平台为思政课线上铸魂育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确保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引领学生在困难中学习、成长和磨炼,胜任未来的担当。

(三)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高职学生思想独立,思维活跃,乐于从互联网获取信息,热衷于虚拟社交。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充分发挥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参与意识强、自我控制力差的高职学生始终保持思维的兴奋和活跃,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其创造力使学生由理论的“被动受教者”转变为课堂建设的“参与者”,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了思政课教学的生机与活力,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背景下,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助力思政课与新时代同频共振,促进学生为疫情防控贡献青春力量,亦须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唯有从学生的关注点出发,契合学生的思想,设计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思政课教学内容,才能真正地引领学生增强使命担当。

(四)营造师生互动交融氛围

思政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需要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和谐平等的教育氛围,方能实现良好的效果。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将师生交流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了延伸,使师生交流不再有距离和时差,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以适合自己的交流方式随时与教师进行互动。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合理安排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的分工,让学生既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提问和讨论,又能够在实体课堂中与教师面对面交流,让学生拥有更好的情景体验,加强了师生的良性互动,打造了和睦融洽的氛围,为学生创建了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思政课学习環境。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思政课线上教学,同样需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营造有利于师生交流互动的良好氛围,使思政课教学融思想高度、理论深度、文化厚度、仁爱宽度、情感温度、法纪尺度于一体,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渗透力。

二、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思政课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劣势

(一)教师驾驭网络与媒体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建设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上传学习素材、发布教学任务、录制微课视频等步骤,均需要教师具备运用互联网获取资源、熟练操作信息化设备的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因年龄较大、思想观念未及时更新、相关培训匮乏等问题难以有效利用和整合教学资源,甚至对网络教学平台各种功能的运用和操作缺乏持续学习的意识。部分教师认为,混合式教学不适用于思政课,主张思政课仍然要以理论灌输为主。录制微课是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核心环节,对视频资料进行抓拍、剪辑、格式转换等深加工,极易使缺乏信息技术素养的思政课教师产生畏难情绪。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发,必须进行线上教学时,不少思政课教师由于平日缺乏学习和积累,只能匆忙赶鸭子上架,无论是教育技术的硬件和软件,还是师生对线上教学的适应性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二)教师设计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沟通与衔接欠佳

高职院校思政课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将传统课堂直接移植到线上,更不意味着网络平台教学完全替代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设计缺乏通盘考虑,设计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沟通与衔接欠佳,缺乏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他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尚未转变角色,依然重复传统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未能针对学生此前已进行的线上教学给予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和思想引领,导致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相脱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阶段,完全采用线上教学只是权宜之策,倘若学生返校之后缺乏必要的总结和解惑,则难以确保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推广。

(三)团队打造课程平台和资源的规划与统筹有限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建和运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共同打造,包括教师团队和技术服务团队等。同时,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采用团队作战有利于弥补教师个体知识结构单一的缺陷,形成优势互补。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不少高职院校思政课在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时,对团队打造不够,从而影响了课程平台和资源的建设,欠缺整体规划和统筹,难以实现平台共建和资源共享。尤其是微课视频的制作,教师个体势单力薄,加之网络媒体技术欠缺,无法独立胜任此种高端任务,倘若没有统一的团队和有效的分工,势必难以实现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突破。目前,不少高校都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为契机,选取合适的素材和思政课的相关理论对接,制作战“疫”系列微课视频,这亦是依靠团队合作方能产生的成果。

(四)学生线上学习过程和效果缺乏有效的监控与制约

一直以来,部分高职院校在对思政课采用混合式教学时陷入一个误区,即未考虑高职学情的特殊性,直接照搬本科院校的纯网络课程。然而,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多数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欠缺,自律和自控能力明显不足,难以做到完全脱离课堂学习而独立通过网络平台完成学习任务。倘若缺乏有效的监控和制约,极易让线上教学“走过场”,出现学习效果与教学目标的严重偏差,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况且,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本科院校尤其是名牌大学的在线课程资源尽管优质,却难以适应高职学情,极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线上学习监控不完善、考核体系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持续改革和深化。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线上教学一直面临着学生学情监管问题,如何促进学生自觉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以及如何科学地考核学生是核心问题。

三、高职院校构建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

在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应当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排斥线上网络平台教学,亦不能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忽视课堂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的改革路径应当是在全面分析高职学情的基础上,寻求线上网络平台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的结合点与平衡点,构建适合高职学生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四方面来设计改革路径。

(一)切实提升师资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

只有切实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建设网络平台和资源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功效。首先,思政课教师要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和新事物,主动学懂弄通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大胆尝试用于思政课教学实践;其次,高职院校应当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方面的业务培训,切实帮助思政课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基本技能,以胜任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制作线上教学资源、组织线上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网上个别指导和评价、发布练习与考试题、处理统计数据等工作。此外,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应当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经验交流、相互取经、专家点评,全面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二)合理设计两个环节的沟通衔接思路

线上网络平台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都是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这两个环节之间并非相互孤立、各行其是,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合理设计两个环节的沟通衔接思路,是开展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必要前提。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的内容是相互衔接的,网络平台的教学视频、电子讲义、教学课件PPT对于线下教学同样适用,线下课堂教学是对线上网络教学内容的延伸。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参与讨论、互相评价,进行基础性和通识性知识的学习。但是,线上课程资源有碎片化、浅层化的特点,教师须依托线下课堂教学设置情境、梳理要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根据学生线上学习和互动反馈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形成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的理论结构,使思政课的教学体系更加流畅自然,从而有效地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在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在线下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不同于传统课堂。此时,教师是引导者、裁判员以及评价者。也就是说,思政课教师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依然肩负理论创新、思想启迪、课堂引导、课下指导的重任,只是高职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范围变大、参与程度加深。同时,线上教学还须达到能够使学生有效抵御网络多元思潮对自身思想理念影响的效果。高职思政课教师应构建必要的话题探讨资源库,主动与学生探讨时政热点问题,占据网络主阵地,把握思政话语权,及时纠正学生的价值观偏差,并不断探索利用马克思理论阐述并抨击不良观点的方法及策略。

(三)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合力教研优势

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不仅在于资源共享,更在于通过微课设计制作、教学活动组织、在线讨论答疑三个核心环节实现“教”与“学”关系的重构。但是,网络平台和资源的建设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个别教师单枪匹马难以胜任,必须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合力教研优势,以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和信息化教学比赛为动力源泉,力争实现科研、教学、竞赛共同发展,可以考虑邀请专业公司的技术人员对教学团队进行微视频制作以及后期剪辑加工等方面的培训。教学团队成员需要对教学资源的构建进行合理分工。具体而言,必要的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讲义、教案、课程标准、PPT课件、微课、案例、讨论话题、测试题等。同时,教学团队统一建课,共享资源,相互听课,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和总结,共同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其中,在微课设计和制作中,主讲教师是团队的核心力量。微课视频作为学生在线学习最重要的资源,其制作水准直接决定了课程质量。因此,须选用团队中教学基本功扎實、理论素养较高、教学技艺精湛、教学吸引力较强的教师担任微课视频的主讲教师。但是,其他教师不宜只扮演放映员的角色,应协助主讲教师参与建设教学资源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每名教师对课程建设的优势,集团队全力打造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精品。

(四)持续完善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尤其是线上网络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律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的特殊学情。因此,必须通过跟踪后台统计数据及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将其纳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树立“过程性”与“结果性”并重的课程考核思维,形成对学生有效的约束。同时,根据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的不同功能,考核内容应进行整体性和针对性的调整设置。线上网络教学的考核侧重于在线提问、小组讨论、观看教学资源、在线测验等,旨在增强考核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推进师生的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线下课堂教学的考核除了闭卷或开卷考试外,还应包括演讲、辩论、学习成果汇报展示等。同时,社会实践和调研的成果也应纳入考核的范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能力和践行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的自我考核和互评考核有利于强调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监督的功能,因而在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中也可广泛采用。

总之,高职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尚在起步阶段,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形成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必将成为信息化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应当立足于高职学情,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积极投身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实践,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建设课程平台和资源,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增强高职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参考文献】

[1]王桃珍,高國希.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建设实践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7(6).

[2]郝冬梅,陈志翯,杨洋.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7(11).

[3]彭瑾.运用混合式教学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

[4]宋杨.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

【作者简介】宾业伟(1962— ),男,广西全州人,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何田田)

作者:宾业伟

微课辅助文学教学论文 篇2:

刍议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摘 要】微课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课堂教学效率。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此,本文主要就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重点探讨。以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微课;高中物理;应用

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情感、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如何能让学生发挥出这种潜能,并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为此,最新教育理论提出了以“学为中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由于高中物理的学科特点,其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抽象性很高,因此,学生完全依靠自己行进自学难度很大,例如在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上、方法的掌握上和问题的解决上会比较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解决。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妨引入微课教学。微课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激能发其学习兴趣,并能让不同的学生自主选择欠缺的知识或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

微课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也是学生课后自主复习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对其加以重视。

一、微课的内涵和特点

(一)内涵

所谓微课,就是将教学视频作为载体而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微课,为学生创设较为突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满足其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二)特点

1.教学时间短

在通常情况下,微课教学会根据学生各方面情况,如集中精力、学习时间和学习规律等进行设计。其中,授课时间一般在5-8分钟。借助较为直观的形式进行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主题突出,且内容具体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微课只有一个学习主题。因而教师在微课设计环节上,可将相关公式、知识点、物理实验纳入其中,这样能够更加突出教学重点。

3.微课资源丰富

與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比较可发现,微课资源在应用中可借助视频或图片等不同形式进行展示。与此同时,在网络的辅助下,教师所选用的教学资源较多,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二、微课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关于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构建灵活且高效的学习模式和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应用数字化的微课媒体资源,能够为学生学习创设出良好的情境。在此环境下学习物理知识,不仅可缓解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所带来的疲劳感,还能极大地调动其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进而满足自身学习需求,获得更好的发展。

例如:教师可在制作微课时对内容重点难点加一些特别的标记,通过鲜艳的色彩及图像的刺激,配上适当的音乐,加大对学生的吸引。

再如,在讲解波的形成和传播原理、电子云、核反应堆内部原理等内容时,利用简单的画图和口述很难使学生在脑中形成动态画面,通过应用微课视频则可直观地表现这些物理现象与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从抽象到形象的转变。更可以用微课,将“通过波中的一个质点看整列波”变为“通过核反应堆中的一个粒子感受反应堆内部的变化”。

(二)构建灵活且高效的学习模式

结合微课的特点可了解到,将其应用在教学中可为学生构建高效的课堂学习模式。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前,可让学生利用微课对所学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认真听教师讲解。另外,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互动时,也可借助微课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物理知识、现象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从而在交流过程中探索出相关知识原理。

例如:在惯性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微课创设“诱导”问题,暴露学生思维的误区。问学生在太空中托举一个大铅球是什么感觉?轻推它会做什么运动?学生根据之前对物体在太空中失重状态的学习和了解,不难判断太空中铅球轻如鸿毛的特征,于是又提问那飞过来的铅球撞到宇航员头上会是什么感觉?让学生以小组讨论,会得出多种结论,然后教师再播放一个相关的太空相撞的视频,就会再次引发学生剧烈的讨论和回答的热情。

(三)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在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种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各方面情况,特别是认知规律和学习情感,进行微课设计。期间,教师通过鲜明的主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探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使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以达到不断增强自身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讲解“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时,教师需根据此内容提出相关问题:通过对哪些物理量的测量,能够描绘小灯泡伏安特?该如何测量?让学生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采用外接法连线。学习之前,教师可通过微课视频,让学生回忆外接法,并学习通过外接法对电压和电流进行测定。通过这种视频的方式,能够巩固和延伸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有效提高其观察能力。

但这种方式单纯靠讲授,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对知识点难以深入理解,也因此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这种单纯的讲授式教法有悖于教育心理学,长此以往,学生对预习便会失去动力。因此,在视频录制时,教师可在拍摄正确接法的同时引入不合理的内接法,以及不合理的限流式接法。暴露出问题和错误,留有悬念,让学生能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物理问题,尝试总结规律,并进行交流。

三、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微課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但结合实际发现,大多数学生面对枯燥的课本并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而借助微课,为学生提供精彩的视频和图片,则能大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知,降低课前预习的难度,以逐渐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比如,在教学“经典力学的局限性”这节知识时,教师往往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牛顿力学的适用条件——低速宏观物体适用,然后就让学生自主阅读本节内容,但也有教师想把这节内容完整地介绍给学生,因为这节不仅是知识层面的科普式介绍,更是改造学生对科学的认知及全新的自然哲学世界观。而在教学中作完整讲解时,会发现存在很大难度,比如,在分析从低速进入高速时物体的m与t会发生变化,学生很难想象。还有,在分析宏观领域进入微观领域时,需要介绍电子的波粒二象性,这也是一个很难讲解的内容。

通过微课,教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这些空间想象及纯理论分析的难度,在视频编制中,我们可以加入一段电影《太空旅客》海报,真正进入课堂讲解时,学生脑海中马上会出现时间变化的画面,我们就有时间和机会从光速不变原理本质上再加以理论分析。在介绍波粒二象性时,通过图片及动画的演示,很容易让学生知道波粒二象性。在讲解弱引力到强引力中要分析水星的轨道并不是严格闭合的,它的近日点在不断旋进,完全可以通过动画视频轻松构建出模型。

再如,在教学“动量守恒定律”前,可先让学生观看直升机起飞、甲船上的小孩推动乙船、打台球等视频的微课,以起到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为课堂教学理性分析服务。

(二)微课在突破重难点知识中的应用

由上述内容可知,微课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教学课时短、内容精炼及重难点突出等优势。因而在学生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过去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在知识讲解上面面俱到,并突出重难点知识,但需要教师花费极大的精力,而学生也不一定有较好的吸收效果,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则可通过微课模式予以解决。

(三)微课在扩展学习中的应用

结合实际发现,部分高中生在物理知识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长期下去,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另外,物理这门课程主要以自然规律为主,但教师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并没有注重这一点,而是就某个知识点进行重点教学。微课的出现和应用,则有效改变了这种现象。通过对其有效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观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微课教学中,扩展高中物理学习内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途径,也是新课程所提出的要求。因而,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合理应用微课,以此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不断扩展。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行星的运动”时,以往的教学方式为:先对日心说和地心说进行介绍,然后引出开普勒三大定律,小结以后便是给出几个题目让学生运算。但如果所有课都这样讲述,将会使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形成错误,认为科学发现总是一帆风顺的,不利于对学生物理科学思维的培养。

所以,在微课的设计中,教师可先加入前人是如何利用当时的工具测量天体运动,在测量中遇到的困难(此处可多加笔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是如何不易。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往往很少加入这些影像资料,而此时教师可利用这个机会扩展关于天文学的知识,从而激起学生对天文观察的兴趣。在介绍完地心说和日心说,总结开普勒三大定律时,教师可利用微课的优势加入第谷观察天体记录数据及开普勒后续数据分析的细节和方法。还原当时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的认知思维,让学生进入有如当年科学家的角色,参与到思考活动中,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数学分析处理方法的相关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若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应注重教学方式的应用,可采用现代教学手段,例如微课。将微课应用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够仅调动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通过本文对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深入分析后,广大物理教师教师在教学时可从多方面应用微课,例如:微课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微课在突破重难点知识中的应用和微课在扩展学习中的应用等。通过在这几个方面的有效应用,进而极大地发挥出微课教学的作用,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虽然并非所有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都适合做微课,但在一些不易操作的实验、抽象知识的演示方面,以及在重难点的讲解上,使用微课都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胜锅,彭明河.“微课”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重力与重心”新授课为例[J].中学理科园地,2018.14(04):10-11+14

[2]郝进锋.微课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甘肃教育,2018(13):114

[3]李琼.中学物理微课资源开发与教学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4]李德明.微课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分析[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3

[5]巫峰,邱传辉,曾宁.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及反思[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4

[6]俞妫.例谈微课在高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1):117-118

作者:朱程鹏

微课辅助文学教学论文 篇3:

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教学过程“情景化”等特点,有利于满足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培养他们的英语语言知识与实践技能。该文针对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现状,提出在高职英语应用微课教学的五个关键点:首先,高职英语教师既应充分认识微课教学的优越性,又应加强对微课理论及其应用的学习与实践;其次,教师要需要转变自身角色,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服务模式;第三,要营造良好的互动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不断促进互动的开展,提高互动的效果;第四,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从课堂到课外、从下到线上各个层面,实现无缝对接式的学习,营造全方位、立体式的学习环境;第五,微课设计要突出重点,微课教学的内容要短小精悍、鞭辟入里。

【关键词】微课 高职英语 教学 应用

一、概述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高职英语教学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综合来看,高职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響,高职英语教学中依然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往往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其次,高职英语实践性要求较高,而课程教学往往只注重语言知识的教授,在英语语言技能方面的培养不够。第三,高职英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需要教学与学生的专业技能紧密相连,学生的学习需求较为多元化。而当前依然存在“大通道”式的教学,缺乏与学生专业的衔接与配合。这样的高职英语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满足学生的专业、职业需求,从而面临变革与挑战。本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进行着深入的改革,高职英语教学也迈上了课改的征程。该文基于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引入“微课”这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整体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微课及其特征

微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课程形式。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教学过程“情景化”等特点。微课教学能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手段,创新课程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三、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为了满足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培养他们的英语语言知识与实践技能,就非常有必要应用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对微课教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足充分,对实施微课教学的相关步骤与途径还不甚了解。本文将探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微课的路径与方法,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1.增强对微课的认识。培养学生掌握一定英语知识技能是高职英语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应基于培养人才的目标,增强对微课教学形式的认识。首先,要充分认识实行微课教学的优越性。微课能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实践技能,能满足他们不同专业背景的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其次,在此基础之上,高职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对微课理论及其应用的学习与实践,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与途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微课教学,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思想支配,传统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高职英语教学也深受影响,一直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者的地位。这样的教学观念以及模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阻碍了教学水平、质量以及效果的提高。微课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促进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提升。而实施微课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转变自身角色,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服务模式。教师以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与引导者。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辅助,借助网络、数字化、多媒体平台,利用相关资源,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3.营造良好的互动环境。互动是实施微课教学的重要手段。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得不到重视,甚至完全被忽视。这样,便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微课恰恰是基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因此,在高职英语实施微课教学的过程中,十分有必要营造良好的互动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以任务驱动、探究方式进行教学,全面并有针对性地将知识点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适时接收、跟进学生反馈,以不断促进互动的开展,提高互动的效果。

4.充分利用各类资源。高职英语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单纯地讲授或者灌输英语语言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水平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讲授,往往导致“哑巴英语”现象,即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但听说能力与读写能力脱节,成为短板。在高职英语中实行微课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诸如网络、数字化以及多媒体资源,从课堂到课外、从下到线上各个层面提供给学生,实现无缝对接式的学习,营造全方位、立体式学习的环境。高职英语微课教学可利用的资源包括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视频、音频尤其有助于学生锻炼听说能力,破除“哑巴英语”障碍,但属于动态性资源,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甚至会产生挫败感。在这些学生一时难以跟上节奏理解并掌握时,可以辅以文字、图片等静态性资源,这样便可以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会“掉队”,不会产生畏难情绪。

5.微课设计要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时间短是微课教学的显著特点,这就决定了微课教学的内容必须短小精悍,精辟透彻。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在实施微课教学时,首先要明确目标,不能将过于复杂的教学内容一味地、不分主次地糅合在微课当中,而应将课程内容的重点与精华浓缩在短短的微课当中。其次,要注意安排,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合理分配教学世间,在规定的时间内突出知识重点,围绕知识重点来展开教学。此外,教师进行微课的授课语言也要精煉,拒绝拖泥带水,应直入主题,对知识点一阵见血,概括到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形式新颖而独特,有利于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技能。在高职英语实施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高职英语教师要增强对微课的认识,既要充分认识实行微课教学的优越性,又要加强自身对微课理论及其应用的学习与实践;其次,教师要需要转变自身角色,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服务模式;第三,要营造良好的互动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不断促进互动的开展,提高互动的效果;第四,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从课堂到课外、从下到线上各个层面,实现无缝对接式的学习,营造全方位、立体式的学习环境;第五,微课设计要突出重点,微课教学的内容必须短小精悍,精辟透彻。如此,方能促进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朱行梅.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高教学刊, 2015(18):176-177.

[2]刘梅.浅谈“微课”及其在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129-131.

[3]刘芳宏.微课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1):111-112.

[4]杨晓惠.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7):87-88.

[5]鲁平平.高职英语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1):50-51.

[6]李亚林.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路径探析[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83-86.

[7]吴英健.“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职教通讯,2016(18):53-54.

作者简介:杨丽(1981.9-),女,江苏如皋人,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

作者:杨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寒假社会调查实践论文下一篇:人民币汇率均衡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