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水土投资评价管理论文

2022-04-19

小编精心整理了《财务水土投资评价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证券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也是学者和管理层高度关注的问题。文章在借鉴国外成熟市场上市公司质量评价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后股权分置时代设计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进而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对评判的方法和标准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财务水土投资评价管理论文 篇1:

政府铁路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上)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投资体制改革的转变,政府投资公共工程项目支出在整个政府财政支出的占比呈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推出了“4万亿新增投资”计划,政府投资公共工程项目所承担的公共责任日益增强。而在政府投资公共工程项目中,铁路项目是政府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随着国民综合素质进一步得到提升,人们不仅关心政府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还想知道政府支出是否具有效益,是否考虑到环境问题等。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已经不能回答人们所提出的这一系列问题,而绩效审计能对政府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作为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政府公共投资工程项目的绩效审计也有越来越多人来研究。然而,政府铁路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有关理论和实务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完成的指标评价体系。笔者结合实际案列,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理论,针对政府铁路投资项目的运营阶段,构建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以规范我国政府铁路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研究 英国在开展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中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是风险意识很高,二是审计的对象是全方位的,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作用。而澳大利亚大部分的社会公共设施都是使用民间资本,政府投资往往在一个项目中的占比不高,因此澳大利亚的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将重点放在招投标审计和合同管理审计中。澳大利亚的招投标绩效审计主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对招投标的效益性进行评价,就是在保证项目的竣工时间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如何降低标价;二是对项目是否符合政府的规划,是否符合长远发展做出评价,评价的主要对象是标书;三是对项目的统一性进行评价。印度对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范围较广,由于目前印度的财务管理并不是很完善,印度对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首先要保证项目收支的真实和合法性,指出违法违规的事项。在真实、合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项目的合理性、效益性,评价项目是否按照既定的目标实施并完成,在实施和管理的过程中内控是否严密,项目整个过程是否存在损失浪费现象等。

(二)我国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研究 近年来,随着国家审计署对绩效审计的力度加大,理论界对绩效审计探讨也越来越热烈,在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中也提出了很多观点。主要观点如下:张竹林(2006)指出我国政府工程投资绩效评价存在指标系统不可续、指标横向对比性差、缺乏专门的行业细化指标、定量指标少、数据库不健全等问题,构建了经济性和效率性两类的指标,最后指出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需要动态的调整。贺剑波(2007)提出政府公共工程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应该包括总体评价标准以及具体评价标准两方面。总体评价标准应考虑经济效益、公平问题、再分配问题、适应性问题等方面;而具体评价标准则包括计划标准、定额标准、历史标准、先进标准等。同时设计了我国政府公共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的有关指标。高明(2008)指出政府性公共投资项目的决策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查核可研报告的合法合规性,查核项目的决策人是否尊重科学规律、是否按照可研报告开展工作等方面。同时提出对项目资金的审计和评价应包括四方面:资金的拨、用、管等环节是否得到有效的监督,内控是否到位;是否严格按照建设设计进行施工,有无擅自变更概算;对项目的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是否存在重复建设,搞形象工程,发现大案要案线索。王世成、武国(2010)指出大规模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应按全面、前瞻、综合、可持续、灵活、有建设性等5个方面构建,对其指标分成关联、经济、合规、效果、可持续发展、效率等6个类别,并在每个类别提出1-2个指标,最后对每个类别赋予分值。唐建民(2010)提出建立公共工程投资指标体系原则应包括系统性原则、可控性原则、可接受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公平性原则等方面,同时从经济性、社会绩效、环境评价等方面设计公共投资工程的指标。

政府公共项目投资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为实务操作提供了很多的参考,开拓了审计人员的思维,对政府公共项目投资绩效审计无疑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从上述理论研究可以看出,研究政府公共项目投资的目的与对象的多,研究具体评价指标的少;研究单个评价指标的多,研究评价指标系统的少;研究定性指标的多,研究定量指标的少。总的来说,目前仍缺乏一套完整的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

三、我国铁路项目制度背景分析

(一)我国铁路项目的评价体系 根据我国铁路项目生命周期阶段分类,可以把铁路项目的评价体系分为前期评价、建设评价和运营评价。前期评价主要指项目单位在项目开工建设之前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评价。目前大多数的前期评价都是法定的,需要有关部门批准,主要包括:发展部门的立项批复、铁道部门的可研批复、环保部门的环评批复、水利部门的水土保持方案批复、铁道部门的开工令等。项目在取得开工令后,就可以开工建设。建设完毕就进行资产移交,一般包括单项移交和整个项目的竣工验收移交。前者移交手续相对简单,由施工方、监理方和业主三方对工程进行调查评价,确认即可;后者则需有铁道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施工方、监理方、业主等对整个项目做出综合评价,最终形成竣工决算报告并移交资产,即建设评价。资产交至运营企业后,项目正式进入运营阶段。目前我国对运营阶段的评价以内部评价为主,主要是铁道部门评价项目是否执行国家宏观政策方针,是否执行铁道部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是否执行年度预算等。这些评价以定性为主,多为内部评价且不是法定的。此外,财政、审计等部门会对项目的运营状况进行不定期检查、评价,检查、评价的频率由有关部门自行制定。从这三个阶段的评价可以看出,前两阶段的评价多是外面评价,而且在有关学者专家探讨的比较多。笔者研究的政府铁路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主要是运营评价阶段。

(二)我国铁路项目投资体系现状及改革方向 我国铁路项目投资体系经过多年的调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计划经济色彩浓厚、政企不分。铁路系统在传统上被称为“铁老大”,多年以来,铁路形成了一个比较封闭的系统,计划经济色彩比较浓厚,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政府仍会干涉铁路企业的自主经营行为,铁路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责任,还反映了政府的社会责任。二是铁路项目的点多面广线长,资金投入量巨大,容易滋生腐败。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珠三角、长三角等三小时经济圈的出现伴随着很多匆匆上马的铁路项目,密集的资金投入如果缺乏监管就容易出现腐败问题。三是对铁路效果的评价机制不完善。我国目前比较关注项目建设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而对项目的效果评价比较少。青藏铁路环境评价项目是一个好的开始,这表明铁路项目审计已经开始向绩效审计方面发展。针对铁路项目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铁路项目投资体制的未来改革方向为:一是加快政企分开的步伐,把铁道部门转变成行业的管理部门,把铁路的建设和经营转交给企业。二是加大铁路投资项目的外部审计监督力度,防范腐败的产生。实践证明,外部审计的监督比内部的控制和监督力度要大得多。建议建立完善的项目外部监督体制,以保证项目投资的合法合规进行。三是建立规范的政府铁路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以加强对项目的绩效评价。

四、典型案例分析

(一)斯蒂铁路G省段绩效审计项目案例

(1)项目基本情况。斯蒂铁路G省段全长70公里,组织建设由GMS铁路总公司负责。国家计委于1994年批准立项,审计署在开工前对项目进行审计。1995年5月项目正式开工,1997年4月建成并由GMS铁路总公司试运行,同年10月正式交付使用,资产移交给GMS铁路总公司。该项目建设资金的来源有多个渠道,主要包括铁道部向某银行贷款7500万元、国际贷款552.3万元,铁道部发行铁路债券1000万元,铁道部专项建设资金14563.2万元,G省自筹(由GMS铁路总公司向某银行贷款)2000万元。其中,国际贷款由铁道部统一筹措并指定专门用于采购所需物资设备。

(2)评价方法。审计项目开始之初,审计组试图设计一个指标体系对项目进行效益评价,但由于该审计项目不是一个完全的绩效审计项目,审计的任务还包括对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查核,限于当时的人力物力,加上对指标体系的设计缺乏理论支持和经验,实际操作中采取了操作性比较强的倒推法进行评价。通过在查核项目的真实合法性的过程中发现项目的违法违规问题,推断整个项目的效益情况。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一,建立绩效评价的因素集合F。因素集合F包括影响项目绩效的各种评价因素。F={F1,F2,…,Fi },其中Fi(i=l,2,3…,n)为影响项目绩效的评价因素。在实际操作中,选取了资金利用情况、设备使用频率、设备运转情况、设计目标实现程度等四个方面。步骤二,建立风险点集合D。审计人员根据自身的审计经验,确定评价因素Fi方面容易出现绩效不佳的风险点D,然后核实风险点D是否存在绩效不佳的情况。实际操作中风险点的设计如表1所示。步骤三,综合评价。通过在审计的过程中发现风险点存在的问题,倒推出评价因素中存在影响项目绩效的情况(即评价因素绩效不佳的情况),经审计人员综合分析,结合从外部取得的审计情况和资料,对项目作出综合评价。

(3)评价结果。项目运转情况良好,基本完成设计目标,缓解了G省铁路运输紧张状况,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资金利用方面较好地完成预算,资金使用率为97.76%;在设备使用上能按铁道部质量技术要求使用设备,新使用的设备合格率为98.7%;在设备运转上,审计未发现重大设备运转事故;设计目标实现程度上,较好地实现设计的目标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但项目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重复购置设备、设备闲置浪费、违规分摊折旧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绩效。

(4)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该案例的审计绩效评价发生时间比较早,处于我国绩效审计的探索阶段,对政府投资公共项目的绩效审计刚刚开始。该审计是政府铁路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一个有益探索。在当时,对政府铁路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没有经验可循,基本上要靠审计人员自己构建评价指标。审计项目开始之初,审计组试图设计一个指标体系对项目进行效益评价。但由于在此之前,国家审计是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审计人员的思维比较狭隘,主要关注财务上的效益性,没有全面地对项目进行评价。同时由于对指标构建缺乏思考和研究,加上当时人力物力的限制,评价使用的方法是比较简易的倒推法,即从发现项目存在一些违法违规的问题倒推项目的效益性不好。该评价办法的优点是易于操作,同时也符合审计人员的习惯,缺点是难以对项目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二)秦火铁路绩效审计项目案例

(1)项目基本情况。2005年12月秦火铁路项目正式建设开工。线路总投资100亿元,正线长500公里,经过3省15市县。2010年底,秦火铁路全线通车,建成后一直由秦火铁路局运营管理。作为国家重点项目,秦火铁路的项目批准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由国务院批准的。工程数量大、参建单位多是秦火铁路项目的特点。秦火铁路共建设完成正线500公里、特大桥10座、大桥200座、中小桥100座、涵洞1200座、隧道150座,主体工程涉及63家合同施工单位、16家监理单位,此外参与该项目电力施工、水土保护等工程的建设和监理单位有27家。2008年12月,铁道部批复秦火铁路项目概算为100亿元。截至2010年3月,铁道部累计下达秦火铁路投资计划1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95亿元,累计到位资金93亿元。到位资金与计划下达数比,相差7亿元,与完成投资数相比,相差2亿元。2010年5月,秦火铁路正式移交秦火铁路局运营。

(2)评价方法。结合秦火铁路的建设特点和社会影响,审计组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质量安全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价,在每个方面分别设置一级评价标准和二级评价标准,一级评价标准为强制性标准,主要指有无遵守国家和地区要求强制性执行的法律,二级评价标准为指导性标准,主要指有无遵守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制定颁布的关于建设项目的规范和文件。

(3)评价结果。总体来说,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社会效益显著,改善了当地交通条件;经济效益明显,优化了路网布局,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环保措施得力,沿线生态环境基本得到保护;项目质量控制较好,项目运转正常。但项目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项目概算管理不严谨,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影响工程投资规模控制;主管部门与建设管理单位没有完全履行职责,没有深入开展勘察设计工作,存在部分投资损失浪费、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没有完全执行用地控制规定,部分耕地没有保护好,没有完全执行国家的补偿标准,农民利益被侵害,不利于社会和谐;部分沿线学校反映噪声很大,项目对噪声防治不足。

(4)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该案例的绩效审计评价工作是在总结案例一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做出了改进,比过去有所提高,主要优点:该案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质量安全效益等四个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价,较为全面。从该案例开始,审计人员的思维开始趋于发散,从过去单纯关注财务方面的资料数据转向对整个项目的综合评价分析发展。主要缺点:(1)案例设计的指标评价体系多为定性指标,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不易推广应用。虽然案例使用的多为定性指标,但比过去还是有很大的进步。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初步规范审计人员对政府铁路投资项目的评价方向。(2)案例是在项目刚建成不久时进行评价的,因此难以对项目运营状况进行深入的评价。从这也可以看出,选准评价的时间对完成政府铁路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十分重要。

(三)ZL铁路绩效审计项目案例

(1)项目基本情况。ZL铁路建成于2001年2月,是铁道部全额投资的项目。建成后,项目一直由ZL铁路局运营。项目跨越4省42个市县,全长3420公里,复线里程、电气化里程分别为500公里和400公里。2010年项目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9821万元,主营利润23098万元,收入利润率3.25%;多种经营收入400021万元,经营利润7623万元,收入利润率1.91%。2010年项目运输收入100亿元,完成货物发送量7231万吨,旅客发送量2418万人。项目与运营管理相关的信息系统有13个: 铁路货票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货运制票系统,调度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毒品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运输经营指标综合查询系统,货车管理信息系统,车站信息管理系统,车号自动识别系统,货运营销及生产管理系统,大客户管理信息系统,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货运技术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集装箱追踪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相关的业务数据可以通过这13个系统获得。

(2)评价方法。按照项目的安排,结合实际的审计资源,评价的年限为2010年度。针对前述两个案例都是以定性评价为主的情况,本案例在制定评价方法时充分考虑要便于推广,决定设计一套定量的评价指标对项目进行评价。步骤一,设计指标。经审计组讨论确定,从业务和财务两方面,共设计16个指标。步骤二,确定权重。审计人员参考了行业标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导向性标准等资料,结合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提出权重的建议,建议最终由审计组组长批准确认。步骤三,逐项打分。审计人员根据行业指导标准、可行性研究报告、自身经验等确定指标的参考值。将指标的实际值与参考值对比,得出指标原始得分。再将指标的原始得分乘以权重,得出指标评分,见表2。步骤四,汇总指标评分,对项目进行评价。

(3)评价结果。该项目总体得分75.5分。其中财务方面48.2分,占财务方面满分60.2分的80.07%;业务方面27.3分,占业务方面满分39.8分的68.59%。总的来说,该项目运营总体情况良好,从财务和业务分别看,财务状况良好偏上,业务状况中等。

(4)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优点:评价指标体系全为量化指标,便于推广,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小。量化指标的设计以及权重的确定,使审计人员在政府铁路投资项目的绩效审计实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对整个项目有个较全面的评价。缺点:一是评价指标体系仅考虑财务和业务两方面,而忽略了对项目可持续发展和内控等方面的评价。可持续发展对一个政府公共投资项目是十分重要的,政府公共投资项目一般具有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这就要求项目绩效审计不仅要对当前的状况进行评价,还要求对项目未来的运营状况作出分析。内控制度对项目也十分重要,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降低项目的风险,保证项目正常运转。因此要对项目进行完整的、客观的评价,内控方面是不可缺少的。二是评价的年限仅为一个年度,难以对运营的趋势作出分析。年限仅为一个年度,使得无法对项目的有关数据进行纵向比较,也无法设计出纵向比较的指标。纵向比较能较好地反映项目相对自身的发展和改进等。从这个缺点也得到一个启示:选准评价年限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客观、完整的评价政府公共投资项目十分重要。

以上所选取的斯蒂铁路G省段、秦火铁路、ZL铁路等三个绩效审计项目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斯蒂铁路G省段项目处于我国绩效审计的起步阶段,绩效审计评价的思路和范围都比较狭窄,尚未形成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秦火铁路项目对上一个项目有所改进,构建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然而以定性指标为主,不利于推广;ZL铁路项目在前面的基础上作出了改进,构建了一个以定量指标为主的评价指标体系。

(未完待续)

(编辑 熊年春)

作者:邓建新 刘运国

财务水土投资评价管理论文 篇2:

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质量评价系统的基本架构

[摘 要] 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证券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也是学者和管理层高度关注的问题。文章在借鉴国外成熟市场上市公司质量评价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后股权分置时代设计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进而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对评判的方法和标准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判方法

[基金项目]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07年度课题“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批准号:07CGYJ029YBX) 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张秀君,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财务管理。(浙江 杭州 310018)

一、问题的提出

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是证券市场的根本,是证券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因而是广大投资者最关心的事情,也是学者和管理层最关心的问题。2004年初《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九条”)指出,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证券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2005年 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将继续落实“国九条”,并指出“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这是根本。2005年11月,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要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利益。”但现实为何我国的上市公司一旦上市,就逐年走下坡路,几乎不讲回报或很少给予投资者回报,这是我国股市非常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股权分置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为此,2005年8月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联合颁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到2006年底为止,股权分置改革已基本完成,开始进入后股权分置时代,为股市的健康发展扫清了历史遗留障碍,但并非解决了股市健康发展的全部问题,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发展机构投资者、改善市场环境、化解券商风险和建设法治环境等问题仍然值得进一步研究解决。其中,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问题,则是所有问题的根本,最具有挑战性。这是因为一个健康的股票市场,外部的约束激励制度不合理或许能扭曲上市公司的行为,导致市场发展缓慢,但没有一个良好的上市公司群体作为基础,那一切发展的课题都无从谈起。因此,如何提高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质量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试图架构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二、国际著名上市公司质量评价系统评析及其借鉴

建立适合我国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质量评价系统,应在借鉴国外上市公司对质量评价的规范性研究以及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公司的特殊性,使其成为反映上市公司质量状况的“晴雨表”,为政府、投资者以及上市公司及时了解上市公司质量的状况,诊断上市公司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正确的政策、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以及证券市场质量等提供依据。

目前,国际上许多著名的机构与组织都建立了自己的评价体系,如:标准普尔、戴米诺、里昂证券等。各评价系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司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各评价系统的基本特征及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侧重公司治理评价方面。

从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基本特征看,标准普尔评价系统分国家评分与公司评分两部分,坚持较严格的标准,考虑了与公司密切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国家评分部分侧重于外部机制评价,评价结果采用强支持、温和支持与弱支持三级评级制。公司评分则集中于公司内部运作与机制,评价结果采用10分制,最高为10分,最低为0分。戴米诺评价系统重视公司治理环境对公司质量的影响,特别强调接管防御措施对公司治理的影响。里昂评价系统则注重公司透明度、董事会的独立性以及对小股东的保护,强调公司的社会责任。评价结果以百分制表示,分值越高,公司质量越好。

三家国际著名公司评价系统,在建立指标体系时的依据、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以及所关注的主要领域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别。作为一个完善的质量评价系统,应满足两个基本的条件: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方法,二者缺一不可。不同公司质量评价系统的本质差别在于指标体系的设置所依据的上市公司的环境,我国上市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及其发展状况与国外有很大的差别,如典型的“一股独大”;与英、美模式不同的监事会等,这些决定了直接将国外评价系统移植到国内必将产生水土不服现象。但是在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的股市属于新兴加转轨的市场,逐渐向西方全流通成熟股市靠拢,因而只有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法律与制度环境、市场条件以及上市公司本身的发展状况,设置具有我国特色的上市公司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上市公司质量状况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才能正确反映我国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质量的状况。

三、上市公司质量评价系统的基本要求

一个既比较理想又比较现实的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质量评价系统,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和要求:

1.坚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原则,体现多视角评价上市公司质量的要求。在质量指标设计方面,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应注意到企业类型的多样化趋势,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经济行为的市场化等特点,既能关注控股股东的利益保障,又能重视其他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因此,设计的质量指标体系必须有科学依据,能真正反映出要反映的内容,同时又要全面、系统并具有代表性。

2.坚持评价的规范化原则,体现易于国际接轨的要求。一是评价指标和方法的规范化,即要求在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采取规范的做法,这样便于国际间、地区间的交流和比较,所设计的指标应反映上市公司的实际,有针对性,以国际惯例和我国法规制度为标准。二是评价工作行为和评价程序的规范化,坚持客观性、公正性、独立性和权威性要求。通过评价能促进被评价上市公司行为的规范化,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和健康有序地发展。

3.坚持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原则,达到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要求。科学的评价必须依赖于真实、及时的数据。这要求采集数据时,必须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同时要求被评价上市公司提供各种真实的财务及相关数据。有些数据则可采用抽样判断的方法获得,有些则必须参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数据或报告。如果所使用的数据不真实或不全面、不及时,评价结果不可能科学、公正。值得一提的是,评价的结果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或会计操纵的影响,易于理解和接受。

4.坚持质量的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兼具当前价值衡量、未来业绩预期和财务危机预警的功能,体现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诚然,任何管理和投资决策离不开财务指标分析,但没有一项决策是仅仅通过测算财务指标可以完成的,必然还要考虑各种难以用货币计量的因素。而且,财务指标反映的是一个阶段的业绩结果,而非财务指标却可以反映经营过程的质量,同时也影响未来的财务业绩。比如,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的资源状况(包括客户资源、行业环境、原料供应情况、人力资源尤其高管CEO素质与团队配合状况)等非财务指标因素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很大。因此,上市公司质量的评价必须重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综合运用。

四、上市公司质量评价系统的基本框架及评判方法

按照国际标准ISO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的解释,质量评价(quality evaluation)是指对实体(可以单独描述和考虑的事物。实体可以是某项活动或过程;某个产品;某个组织、体系或人。或者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具备的满足规定要求能力的程度所作的有系统的检查。根据这个定义,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是指对上市公司具备的满足规定要求能力的程度所作的有系统的检查。笔者认为,借鉴国外上市公司质量评价经验,针对我国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质量而言,“规定要求能力”应包括三个方面:

1.公司的内部环境指标,权重35%。下设公司治理结构状况和人力资源状况2个二级指标。权重分别为60%和40%。

(1)公司治理结构状况。主要考察信息或观察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三会”即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设置和运行状况。权重60%,主要观察点:股东大会的规范度与股东参与度如何,控股股东行为的合理性与适当性如何,大小股东权益的一致性如何实现等情况;董事会的董事权利与义务的明确状况如何,董事会运行状态如何(含人员构成、年度召开会议次数、召开程序及会议记录情况等),董事薪酬水平与形式,董事绩效评价标准的建议情况,独立董事的建立状况,包括人数、身份与工作时间;监事会的监事能力保障性如何,监事会运行的有效性如何。二是公司信息披露状况。权重40%,主要观察点: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真实性与及时性如何。

(2)人力资源状况。主要考察核心管理层的素质和团队配合状况,以及关键岗位员工的素质和对公司的认可度如何。重点观察点:总经理等高管人员选聘方式、稳定性与接管防御制度,经理层的信息沟通、决策支持、继任规划和发展审视、经营控制、CEO设置等情况。

2.公司的外部环境指标,权重25%。下设行业环境、宏观调控影响和供销客户资源状况3个二级指标,三者权重分别为30%、30%和40%。

(1)行业环境主要考察行业生命周期和系统风险等情况。

(2)宏观调控影响主要考察国家产业政策以及财税金融政策对公司的影响度如何。

(3)供销客户资源状况主要考察供销定单状况,尤其是原材料供应状况和大股东与战略伙伴的合作状况如何。

3.公司财务状况指标,权重40%。下设盈利能力、现金流量、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和成长能力5个二级指标。权重除盈利能力为40%外,其余四项指标分别为15%。

(1)盈利能力。分析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净利率、主营业务毛利率、主营业务比率、每股收益、市盈率、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等指标。

(2)现金流量。分析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稳定率、经营现金流比率等指标。

(3)偿债能力。分析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保障比率等指标。

(4)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负债结构率、长期资产适合率、现金股利支付率等指标。

(5)成长能力。分析主营收入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主营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指标。

根据上述上市公司质量评价系统的基本框架,在具体评价时,还存在一定的技术困难,主要是在评判时,存在一个评判方法和评判标准问题。这是因为,上述质量评价的所有指标,无论是定性指标还是定量指标,都需要评判人员在掌握各类指标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打分,如公司一般信息披露一次不规范扣多少分,如果一项重大信息披露不规范,此项就应为0分,同样定量指标也需要与评判标准对比后进行打分,如每股收益到底多少才是满分,当然除了绝对数越大越好以外,还需考虑上市公司行业排序或行业平均每股收益情况如何,这里也涉及一个评判标准问题。

笔者认为,在评判的方法上,应注意“两个结合”,即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各有所长,在实际操作中都必不可少,必须充分结合。但最终评价结果应形成一个量化的结果,以排除定性分析中主观因素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国外发达国家通常的做法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所占比例为4:6,这与其完善的法律法规、评价人员对被评企业一切情况了如指掌是分不开的。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拟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所占比重为5:5。另外,对每一评价结果加入“经验评价”,以对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弥补或校正。同时,评判时,还应考虑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一般说来,如果上市公司在正常年份的经营是正常的,则它的各项经济指标在各连续时期都存在一定的“惯性”或“时滞”。也就是说,某一指标值的“本期值”要受到以前各期尤其是近期值的影响,即存在“自回归”现象。因此,在评价分析经营状况时,对企业的过去及现状分析和前景预测方面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以现在为主,然后预测未来。

在评价体系的设计与评估方法的采用上,笔者建议把现代数学模型与传统评价方法结合起来,比较客观地描绘出上市公司的质量状况。

在数学模型的运用上,采用上市公司质量三级模糊评判标准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AHP法),把每个指标按其程度分若干等级,又将所有指标按其性质分为若干类型。评判时,先按每一指标的各个等级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得出单个指标的评判结果;再按每一类的各个指标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得出所有指标的评判结果。这样既能处理指标的模糊性,又可避免指标众多带来权重分配的困难。为了使系统的数据参数比例更加可靠,辅之以灰色系统模型分析总的平均预测误差,这里采用的灰色统计评价方法是一种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它可以弥补通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方法的不足,提高评价的可靠性和完善性,在实际分析中具有一定价值。在具体操作上,首先设定评价人数和评价类,得出评分意见,全部计算完成之后再综合各指标等级的数量,以决定公司质量评价的最后等级。对投资参考评级,建议:90分以上为强烈推荐,75-89分为推荐,60-74分为谨慎推荐,60分以下为不推荐。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对上市公司质量的评级推荐工作应当由投资中介机构即投资咨询公司进行,当前我国由各大券商、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进行的推荐评级不应在媒体上宣传,尽管名义上是为其客户投资服务的,但存在为其自营投资的股票设陷赚钱的嫌疑。严格地说,机构投资者进行的上市公司推荐评级信息应当是一个商业秘密,是为其自身投资服务的。而投资咨询中介机构愿意公开推荐一些股票是为其自身的信誉作宣传,推荐评级的可信度高,就会有更多的投资者前去对手中的股票或要求推荐个股的有偿咨询,从而获得收益。

参考文献:

[1]聂华.构建我国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J].商业时代,2006,(18).

[2]史习民.上市公司复合型业绩评价系统的基本架构[J].投资与证券,2005,(7).

[责任编辑:熊一坚]

作者:张秀君

财务水土投资评价管理论文 篇3:

关于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后评价的研究

摘 要:论述了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产生的背景,阐述了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概念和评价的主要内容,通过项目后评价发现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物流园;后评价;对策

一、引言

21世纪,中国物流业在交通条件改善、电商网购的良好发展环境中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国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响亮口号,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在国家政策的支撑下显著改善。在政府政策的支撑下,在市场的需要中,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在经过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市场调查,项目精心选址下于2009年11月19日顺利开园。服务长株潭城市群生产生活是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的主要目的,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以展贸中心、大型交易中心、高端市场为主要业态,以生鲜冷链、机械物流、高档消费品物流为主导产业,以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现代仓储运输为配套,按照“精品入园、效益优先;统一规划、快速发展;商务代理、全程服务;封闭管理、公司运作;挂靠高新、独立核算”的发展原则,着力于打造中部地区重规模、有精品特色的大型企业,成为在湘潭乃至湖南一个宜商、宜居的综合物流园区。园区因前期工作的成功使得后期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园区于开园第一年便完成了完成物流交易额36.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并实现了税收3000万元。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是我市首家获批的省级物流园区,是于12月20日经省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实地考察,多次研究讨论,一致通过的。

从目前来看,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完成了前期规划目标,项目创造的经济、社会效益远远超过了前期的项目评价。下面,我将通过对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进行后评价,针对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后评价工作中发现的项目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

二、项目后评价的概念与内容

1.项目后评价的概念

对已经完成的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依据之前规划的目的、发展目标、预期达到的经济效益、执行过程、对社会及经济产生的影响及作用根据项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客观的系统分析就是对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进行后评价。通过工作人员对物流园项目投资活动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以比较投资活动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或实现程度,项目的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是否顺利实现,项目的建设规划是否适应城市发展,通过大量的数据综合分析,认真仔细评价实际情况,找出项目成功或失败的各种因素,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使管理层了解并做出相应对策,为项目后期运营或未来同类项目的投资决策提出建议,提高管理层的投资决策和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对被评项目实际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提高投资效益,促进项目今后的良好健康发展。

2.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内容

(1)项目目标评价

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后评价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评定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立项时原来预期的目标、应达到的目的和各项参数指标的实现程度。因此,依据立项时预定的目标应完成的各种主要指标参数,通过分析项目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资料,研究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实际实现的情况和相应的变化,认真分析各种导致项目实施时发生改变的因素,分析原因,以判断目标的实现程度就是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后评价的目标评价。建设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的直接目的是缓解湘潭市交通拥挤,资源分配不均,解决湘潭市物流行业的功能紊乱,服务能力低下,减轻市区环境污染,改善市民生活条件,促进物品流通的供需平衡,拉动湘潭经济发展,向社会提供更完美的物流产品或服务。而且,对项目原定决策目标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实践性进行分析,得出综合评价是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目标评价的另一项任务,这样可以提高管理层的决策水平,提高决策效益。

(2)项目效益评价

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的效益后评价主要有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项目前评价也要对这些效益进行评价,项目后评价主要内容与项目前评价没有多大差别,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和贷款偿还期等项目盈利能力指标和清偿能力指标是其主要需要分析的指标。

(3)项目影响评价

社会影响、环境影响和经济影响是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的影响评价的内容。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影响评价。是对物流园建设项目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交通条件、文教事业、治安情况、生产生活服务等方面效益的综合分析,针对此项目来说,应重点分析该物流园项目对湘潭地区和当地社区的和谐性。由于物流园的建设一般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也不例外,因此带来了大量农民散失土地,背土离乡并由此而带来移民问题,因此,对于如何安置好移民,尽快使其住上安置房,为移民创造新的生存环境和良好的生活条件,解决移民的生产、生活各种难题,达到改善生活、发展生产,维持社会治安,带领移民达到共同富裕,过上小康生活,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目的,这是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的重点内容。

②环境影响评价。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物流园项目一般会对生态环境比如土地、大气、水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这些影响会让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正面或负面作用,因此应认真对项目的环境质量控制能力进行评价。还应包括项目建设对自然资源的适度开发、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评价;对水土保持、陆生生物生存环境、局地气候的影响分析等方面。

③经济影响评价。主要分析评价对项目所在地湘潭或湖南范围、所属的物流行业和国家所产生的经济方面的影响,一般有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内部效益、外部效益。物流属于一种服务性行业,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对就业、资源利用、分配、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影响。

(4)项目实施过程评价

物流园项目的过程评价分析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立项时所预计的情况,将各种参数指标与实际执行的过程进行认真仔细的比较和分析,找出各项参数指标的差别,各种原因都要认真分析。过程评价普遍都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项目的立项、准备和评价;项目内容和建设规模;工程进度和实施情况;配套设施和服务条件;受益者范围及其反映;项目的管理和机制;财务的执行情况。

(5)项目持续性评价

项目的建设资金投入完成之后,就可以对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进行持续性评价。评价项目的既定目标是不是还可以继续、项目是不是能持续的发展下去,项目是不是具有可重复性,即是不是可在未来用同样的方式来建设同类型项目。项目持续性的影响因素一般包括:地方政府的管理、国家的各种政策、投资者的财务情况、员工的技术水平、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外部因素等。

三、项目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经过确定后评价项目、组织后评价机构、拟定后评价计划、收集相关资料、编写后评价报告的工作程序,综合运用有无对比法和逻辑框架法的后评价方法,发现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物流的管理手段以及服务水平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与其他成功的物流园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第一,专业的物流高科技人才严重缺乏。高素质人才是企业的发展不竭动力,由于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而且我国的教育制度存在很多的不足,难以在短时间内培养出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大部分从事物流行业的工作人员,都没能系统的学习物流专业知识,也没有对物流深层次的知识涉猎,只是在实际操作中按积累的工作经验模式进行工作,以致工作效率不高。

第二,业务运营水平极其低下,市场开拓能力也不强,财务处理水平更是不高。不完善的市场信息收集机制和竞争情报梳理机制,对市场开拓决策的速度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素质较低的市场开拓队伍,人员大部分缺乏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很难真正从顾客的实际需求出发,也不能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给顾客;品牌建立、宣传和管理都比较薄弱,鲜明、独特和统一的形象没能树立在顾客的心中。

第三,综合管理能力不强,存在竞争弱点,主要表现在体制传统、理念落后,横向管理运营不同步,纵向管理层次不明显。不能深入的对客户进行差异化和定制化的服务等,低下的管理能力,很难使入园企业间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功能的互补,更难以体现园区内企业的集聚效应。

第四,落后的企业信息建设,没有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仓储运输等业务,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有着严重影响,园区为建设现代物流园区的战略实施保驾护航就应该将资金重点投入到信息建设中来。

四、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发展的对策以及建议

第一,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强物流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流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为了引进物流跨国公司和国内外优秀专业人才创造条件可以制订各种优惠政策,对岗位培训和岗位进修培训广泛开展,吸纳更多高校学生到园区实习工作,培养属于企业自己的队伍力量。

第二,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应该从单纯依靠政策优势获得物流资源的发展方式及时转变为依靠园区整合物流资源功能的发展方式。加强协调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之间、物流企业和社会、物流企业和政府的相互利益,以市场为导向,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为湘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的长远发展打好良好基础。

第三,完善物流公用信息平台和物流作业信息平台,引进国际ISO管理模式,建立立足湖南、服务长株潭地区物流信息的数据中心,与湖南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一支服务于物流园区的物流信息咨询及管理团队,为企业提供先进的物流信息咨询与服务,不断提升园区内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第四,管理层要加强绿色物流观念学习,要充分理解支持发展绿色物流,使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绿色物流观念,把绿色环保、节约资源作为长期的策略目标。重视流通加工环节,采取绿色库存,使供应商管理库存,增强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灵活性,随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采用绿色包装,可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资源的浪费,能够使得废弃物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五、结论

目前,薄弱的物流园是我国物流行业发展中最主要环节,物流园的建设能推动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也能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对物流园进行项目后评价,研究项目在实践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与项目预期目标比较,找出存在与项目的各种问题,总结各项经验教训,提出与项目发展有关的对策与建议,改进工作,促进物流园今后的发展,也为今后其他物流园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陆宁,史玉芳.建设项目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许晓峰,肖翔.建设项目后评价[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3]胡朝涵.徐州香山物流园运营现状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9)

[4]苏明,邵彩霞.广州市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8)

作者:李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股东负债水平投资管理论文下一篇:工程项目风险生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