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聘用制教师激励问题初探

2022-09-11

从1999年开始, 随着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的逐步推行, 高职院校聘用制教师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出现。目前, 聘用制教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个体, 许多聘用制教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主力军, 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来源渠道可谓多种多样。但不管他们怎么来、属于何种性质,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受聘用合同约束, 手中端的再也不是“铁饭碗”。因此, 他们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竞争意识等都比原有体制下的教师更为强烈。这些, 都可从聘用制教师的工作效率、工作积极性等上得到很好的体现。本文从高职院校聘用制教师激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手, 对高职院校如何实施对聘用制教师的激励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1 高职院校聘用制教师激励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忽视激励制度建设, 激励意识缺乏

许多高职院校领导层因忙于考虑学校的大的发展方向, 或者因在内部管理上难以跟上高职院校飞速发展的需要, 在客观上存在激励意识缺乏的现象, 忽视激励制度的建设。有领导层认为, 在聘用制教师经过层层删选获取来之不易的工作后, 他们内心存在担忧, 怕失去不懈努力争取到的机会。这种“担忧”是他们工作的动力, 也是领导层忽视激励制度建设的又一原因。

1.2 对激励认识不足或存在较大偏差

有管理者认为, 激励是对高层次人才实施的政策, 对普通年轻教师尤其是聘用制教师用不着激励;还有人认为, 在目前人才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情况下, 高职院校可以不用考虑激励问题;还有人以学校办学条件差、经费投入不足为由拒绝建立和完善激励制度等。如此种种对激励的错误认识, 导致高职院校激励制度的普遍不健全。此外, 一般的学校都将师资管理纳入传统的人事工作范畴, 没有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重视激励制度建设。表现为“重管制轻服务”、“重使用轻培养”、“重短期效益轻长远规划”等。没有建立起一整套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1.3 物质激励不足, 忽略精神激励

应该说, 目前高职院校聘用制教师的工资收入与实行聘用制改革的初期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相对于同样上涨的物价而言, 高职院校聘用制教师的工资并没有太大的涨幅。而且, 学校在对聘用制教师的物质激励中形式主义还较重, 没有很好地将收入与个人贡献、业绩相结合, 存在较严重的平均主义现象;对聘用制教师的激励仍然逃脱不了以职称、职务为主要依据的传统模式。不但如此, 且很少将精神因素考虑在内。高职院校的聘用制教师因工作稳定性相对较低且多年龄不大, 都面临着买房供房、成家养家的重任, 与原来的有编制教师相比, 他们在精神上的压力要大得多。因此, 他们有更多的精神需求。而事实上, 很多领导受条件局限, 忽略了他们的情感需要, 缺少与聘用制教师的沟通和交流, 导致精神激励的缺乏。

1.4 忽视激励机制中的工作环境因素

根据双因素理论, 工作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员工的激励。高职院校激励机制中的环境主要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之分。硬环境主要指物质环境, 软环境则主要包括工作氛围和校园文化。高职院校一方面对“环境能激励人”认识不够, 另一方面不太重视聘用制教师工作软环境的建设和改善, 从而丧失了利用环境激励聘任制教师的机会。

2 高职院校聘用制教师激励的途径和方式

2.1 重视激励机制建设, 了解和发掘聘用制教师的需求特点

高职院校聘用制教师作为知识型员工的一种, 他们的需求层次和内容与其他类型的员工存在差异。由于年龄、个性、专业、生活和工作环境、职称、职务、地位、家庭条件等的不同, 每个个体的需要都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为此, 高职院校在建立聘用制教师激励机制的过程中, 要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细分, 慎重了解和发掘每个聘用制教师的真实需求, 制定不同的激励内容和方法。同时, 要从学校重视、领导重视入手, 由专人负责聘用制教师激励机制建设全过程的各项工作。

2.2 在重视物质激励的同时, 注重精神激励

聘用制教师是我国高职院校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群体。而用人双轨制的现实存在, 使得部分聘用制教师在心理上就有地位低人一等的感受。为此, 聘用制教师的激励要重视传统的物质激励, 更要注重精神激励。要扩大聘用制教师在教代会上的发言权, 要让他们充分享受学校重大事务的知情权、重大决策的参与权, 要想方设法弄清聘用制教师的真实想法, 尊重和合理采纳聘用制教师的合理化建议, 要让聘用制教职工充分享受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等。

2.3 改善聘用制教师的软、硬工作环境

要在给聘用制教师提供和有编教师同样的办公环境的同时, 大力改善高职院校校园自然环境, 营造宁静、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聘用制教师的心理特点出发, 尽可能实行弹性的、人格化的、民主化的管理方式, 尽可能减轻聘用制教师的工作和心理负担。对聘用制教师要多关心, 少冷淡;多表扬, 少训斥;多一点人情味, 少一点不人道;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有编职工与聘用制教师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宽松和谐的关系。

2.4 遵循激励管理的基本原则, 适时激励

首先, 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合理公正原则。在实施激励管理时, 必须坚持聘用制教师与有编教师的公正合理, 坚持聘用制教师与有编教师激励标准的一致性, 对聘用制教师不另眼相看, 不搞平均主义。 (2) 绩效原则。以绩效作为激励的标准, 不搞双重绩效标准。 (3) 客观原则。激励时, 要想尽一切办法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 以科学合理的标准为尺度客观衡量聘用制教师的功过是非, 实行客观激励。其次, 要掌握激励的时效性。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 及时激励的有效度为80%, 而滞后的有效度仅为7%。要及时把聘用制教师的工作实绩反馈给本人, 同时做出评价, 及时给予肯定。

2.5 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手段, 构建有效、全面的激励机制

社会学认为, 任何社会形态都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思想文化结构以及三者的相互关系构成的, 对应到人则是构成每个人健康心理的成就、经济、情感三个基本因素。所以, 构建有效、全面的聘用制教师激励机制必须以三者为基本内容, 即实行成就激励、经济激励和情感激励。成就激励可由价值激励、用人激励、培训激励和信息激励构成;经济激励则可分为分配激励、奖励激励、岗位激励和惩罚激励;而情感激励则可分为道德激励、民主激励、文化激励和榜样激励等。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发展环境的变化, 聘用制教师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个体, 他们已经成为许多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主力军, 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聘用制教师激励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聘用制教师激励机制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激励,聘用制,教师

参考文献

[1] 徐庆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初探[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 (5) .

[2] 廖文琛.从激励理论中寻觅高校科研管理的思路[J].北方经贸, 2007 (10) .

[3] 张靖.高职院校教师激励的启示[J].管理教育, 2007 (10) .

[4] 赵雯雯.浅析我国高校教师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经济理论研究, 2007 (10)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态度的评价研究下一篇:停用催化装置防腐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