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案例精选

2023-01-03

第一篇:初中英语教学案例精选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精选]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

学田镇中心学校张军

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上课铃响后,我走进教室上课,打开多媒体课件,一幅“黄海激战”图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中日双方战舰在海面上战斗,两侧慢慢出现一句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接着我向同学讲述:“同学们,这副挽联是人民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撰写的。在中日海战中,邓世昌带领致远舰不幸舰体受伤,弹药断绝。他沉着镇静,指挥部下“快车”冲向日先锋指挥舰吉野,决计同归于尽。吉野大怖躲避,并以快炮及鱼雷攻击致远,没入黄海。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亲自为他撰联,以歌颂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伟大业绩而作的。这是我想起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岳母为其刺字“精忠报国”(也用动画效果打了上去)。想用历史名句来衬托突出邓世昌的业绩,又能自然的导入新课。 正在这是,一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说“老师,错了,精忠报国不是赐给邓世昌的”。可能是他的发言激发了另一位同学的勇气,另一位也站起来说:“我知道精忠报国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岳飞母亲在他后背刺的字,那岳飞和邓世昌有什么相同的呢?”

对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我一面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能思考和大胆提问,一面则以飞快的速度思考应付的办法,如果与他们讨论这个问题,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这也不是全班同学感兴趣的话题,我的教学计划中根本没有这一环节。如果用以前惯用的手段“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讨论好吗?”显然是对学生的“外交辞令”(实际是老师不允许讨论)而继续把学生引入我精心预设的教学程序之中,这样做,学生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学生的创造思维很可能被扼杀了!我当机立断放弃了已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们只要学习一定能弄清所有的问题。现在我提议分小组学习,你们俩(我真诚地微笑着对刚才两位提出问题的学生)如果愿意就带一小组从挽联入手,兼考察黄海的地理环境,了解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所克服的困难,理解邓世昌在打击日本帝国主义时的爱国情操,并把你们的收获给同学们汇报;第二小组从清王朝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考察黄海在我国海防中的地位从而理解邓世昌为什么坚持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与战舰共存亡以及此举的重要意义?(小组成员自由搭配);第三小组考察黄海及朝鲜半岛的历史地位,看能否用你们的考证事实来告诉同学日本侵略的史实:黄河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容你们践踏和侵略!朝鲜是清王朝的附属国,受清朝保护!第四小组,考察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的历史过程,要求把海战中的路线、措施、经过、结果搞清楚,各小组形成书面材料,老师作必要的补充或更正,并对学生的成果作恰如其分的肯定,有些地方与学生再一起讨论。就这样,总共只有两目、图文、小字加起来只有3个页面的一课内容,本来用一节课教学绰绰有余,结果我却用了两节课时间,但除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外,学生获得了满足感和作为学习主人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从此以后,我发现这两同学对老师态度特别亲切,很多同学上课积极性也高起来了。

第二篇:综合实践教学案例 (精选)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中西节日的对比

――请关注我国的传统节日

佛山市顺德区龙江中学

参与学生:xxx(组长) xxx xxx xxx

指导教师:xxx

第一部分:教师教学设计

一、课题的来源

一则《韩国申请端午节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引起中国广泛关注和讨论,当然也折射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不重视,相反,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在我国的大中城市中越来越流行。学生中更是钟爱洋节,为什么会这样?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二、实践活动目标

(一).教学过程目标设计

1、学习并体会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

2、通过亲手制订问卷学会制订简单的调查问卷;

3、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网络利用情况;

4、通过文献研究了解网络给学生带来什么;

5、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成果目标设计

通过调查中学生对洋节日的热衷程度、对我国传统节日了解的多寡,探求正确地指导中学生重视我国传统节日的方法,令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复兴传统节日提供参考意见

三.活动过程设计

大概四个月的时间,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步:(一月时间)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步:(一月时间)根据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制定调查问卷

第三步:(一月时间)选择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完成《中期报告》和中期成果展示 第四步:(一月时间)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第五步:(在前四步进行的同时进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应知识,和生活中发生发展的相关事件及评论报道

最后,写出《结题报告》和完成成果展示等

四.活动成果展示设计:

活动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

第二部分:各种相关资料;

第三部分:各种结题成果

第四部分:学生活动过程的图片以及活动后的感受。

五.评价及学分认定

从学生参与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结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第二部分:学生学习案例

一. 课题的选择

节日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在我国的大中城市中越来越流行,而我们的传统节日却越来越不受人们青睐。为什么洋节日越来越火爆?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追求一种怎样的文化价值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为此,我们将展开研究。

二.课题目标

通过调查中学生对洋节日的热衷程度、对我国传统节日了解的多寡,探求正确地指导中学生重视我国传统节日的方法,令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复兴传统节日提供参考意见。

三. 开题报告(略)

四. 课题的实施

1.资料的收集

当研究方案确定之后,课题组成员开始行动。首先是收集资料,同学们通过学习明白,研究工作必须建立在充分拥有和利用资料的基础上。我们主要获取资料的方法有二种。

第一种:利用因特网的搜索功能。让课题组中的人员从网上查阅一些关于中西节日的资料,和中学生对待中西节日的一些情况。

第二种:制作调查问卷。相关的成员针对中学生对中西节日不同方面的对比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亲身深入研究调查中,了解中学生对待中西节日的情况,并作了进一步的了解。

收集资料不是简单的拿过来,而是要对已收集的资料分门别类,将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并不是所有的资料都有用,还有分析整理。

2.数据分析

通过上网搜集资料与问卷调查以后,课题组的同学们再一次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的专题讨论会。通过对问卷调查中中学生对待中西节日态度的比较分析,把我校中学生对待中西节日的情况用数据表示说明,采访学校同学的调查表结果用文字说明。对中西节日对比的调查问卷据统计表(见表4)

3.结论的得出

课题组得出的结论是:大部分青年还是对中国传统节日比较感兴趣的,认为传统节日意义重大。他们知道的传统节日都比西方节日要多,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内涵了解也比西方节日要深得多。但是,他们都觉得西方节日比中国传统节日过的更有气氛,而他们对于一些传统风俗不能坚持的原因归于环境的限制,还有的就是传统风俗繁琐,没这个时间。大部分表示自己能坚持传统节日的习俗,认为西方节日的传入是由于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猎奇心理,这只是表面现象,其实传统文化在人民心中。

五. 课题成果

1.调查报告

下表为我组成员制作的调查问卷与结果

表4 问卷调查报告

2.对加强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建议

建 议 书

尊敬的领导:

我们是龙江中学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我们研究的课题是“中西节日的对比 ——请关注我国的传统节日”。

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1.青少年都对传统节日比较感兴趣,但由于环境等种种因素不能坚持传统节日;2.认为传统节日的节日气氛不如西方节日;3.对西方节日在中国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商家为倾销商品而大力宣传,年轻人对新鲜事物有猎奇心理;

4.都认为传统节日根深蒂固在广大人民心中。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呢?如何能使更多的人关注我国的传统节日呢?在此,我提出几条建议:

1、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今天,我们不能闭关锁国,在发扬光大咱们自己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也要汲取西方节日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为我所用??

2、提高传统节日文化质量,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改善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组织节日慈善活动等。

3、通过借助媒体宣传引导、推进节日读本进入中小学等形式努力让公众温习传统;要改良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大众心理相契合,不断创新丰富传统节日文化。

4、优化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借鉴世界各国优秀的节日文化。

传统节日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的功能。在民族精神中,民族凝聚力具有突出的地位。民族凝聚力整合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激发着人们的强烈的向心力,构筑了中国人家国统一的群体意识。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在海内外华人中有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希望领导们能借鉴。

此致

敬礼

龙江中学高二(8)班第3研究小组

2009年4月

六. 学生体会

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获得了一次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缺一不可。在研究本课题的日子里,我们为调查采访,搜集资料而东奔西跑,苦在其中,乐在其中,得也在其中。

这次研究,使我们更加明白中学生课外阅读选择的情况。我们一起讨论了这个课题,分析了各种心理。这样,我们获得了许多,了解了青少年对中西节日的不同态度。

这次研究性学习,培养了我们共同协助,互相帮助的精神。让我们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严谨认真的研究态度将对我们日后的生活,学习产生良好的影响,将大大提高我们的素质。我们不仅成功研究得出结果,也获得了许多珍贵的东西。感谢学校、老师给我们一个锻炼机会,我们会继续努力!

七. 课题总结

中西节日的对比,无疑是一个热点话题。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主要以调查问卷为主,去探究中学生对中西节日的不同态度。这样,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学生的想法以及思想,对症下药,让大家关注我国的传统节日!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都具有凝聚亲情的文化特点,但是在友情的凝聚方面显得较为欠缺,而西方的一些节日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憾。如许多中国的年轻人借圣诞节之机互赠礼品、聚会畅饮,使人之友情得以融合与升华。我们在收集的资料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显示。但一定不能忘本!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为己任!

在研究过程中,小组人员共同合作,一些访问中学生,一些做数据统计,一些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让整个过程有序进行,遇到问题,相互帮助,相互解决。为此,这次研究性学习较为顺利。

可是,还是存在一些局部的限制性,无法更进一步去调查不同年龄阶段对中西节日的不同看法。但是,我们采取了网上调查统计,尽量使统计出来的结果更准确,更有针对性。

组员们各就个位,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也认真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仔细地进行每一个步骤,没有丝毫的马虎。

通过这次的合作,让彼此都提高了团结的意识,都懂得了面对困难时,敢于去思考,敢于去征求帮助,敢于去团结他人,这不仅是我们所学习到,更是我们能体会到的,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团结的合作,没有互相的帮助,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尽管能有成果,但不是成功的。

还有,我们会在统计后讨论成果,然后把不同的程序分到不同的组员手中,再取长补短,把各种资料及其总结归纳,整理后,把这次的研究性所得到的结果仔细分析后,写成论文的形式,把结果通过文字与图片方式更好地表达出来。那么,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做到了多方面,更有透视性。

指导老师也给予我们不少意见,使整个研究过程井然有序,发挥了学生的注意意识,培养学生的时间能力,营造了和谐的氛围,乐在其中。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发挥其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有力地抵制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渗透。同时,传统节日的广泛推行,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打击“台独”势力,促进国家统一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点评

中西节日这个话题看是是非常熟悉的、比较简单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很有深度的问题,涉及文化、历史、人生观、价值观等社会深层问题,难能可贵的是这几个同学能够通过日常见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并和同学们一起进行探究,他们的这种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事物本质的好奇心本身就是非常值得表扬的。

整个研究过程中几个同学都非常的积极,不断的和同学进行沟通,不断的向我了解有关的知

识,虽然他们在问卷制定方面考虑的还不够全面,但他们的学习能力很强,老师的指导他们很快便能够领会并且能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执行。

遗憾的是本活动没能调动更多的同学参加,一方面是同学们的学习任务都很重,更重要的是很多同学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还不够,甚至一点都不了解,这和他们刚刚接触这些知识不无关系;但整个调查过程同学们还是很配合,个别同学对问卷也提出了意见,作为老师,很开心看到同学们不断的成长!相信他们个个都会更加出色。

第三篇:初中英语教学案例

刘卫婷

宁夏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学

Module 5 Western music Unit 1《You like western classical music》教学案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根据现有的英语课程资源,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外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的使用教科书以外,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如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多媒体光盘资料,各式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来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下面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教学案例,Unit 1《You like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教学总思想:

1.利用建构主意作为本课的教学思想,

2.促进英语学科和其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教学目的:通过对音乐话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听懂别人对音乐的描述,运用适当的形容词评论各种音乐。 步骤:

第一步:warming-up热身导入

1.利用头脑风暴brainstorm的提示, 激活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积极说出已知音乐家,音乐圣地,音乐类型等知识。

2.利用多媒体课件声像结合的特点,播放一些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亲耳听辨音乐乐器类型,从而引出各种音乐词汇。

3.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名曲片段,使学生说出曲目,作曲家,以及对该曲的感受,从而引出第二个教学步骤-词语扩展。

第二步:词语扩展

使学生听懂本单元中有关音乐的一段评论,在这段的由欧美人做的很地道的评论中,学生可以边听边补充自己想评价但却不会用的词及句式。

第三步:听说练习

1.播放蓝色多瑙河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西方音乐,播放之前先列出几个问题,如作曲家的背景,曲子的时代背景等,使学生边听音乐边独立思考,而后带着这些问题在小组中讨论,允许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开放性的。

2.以抢答的方式做英语游戏,游戏内容是西方音乐的扩展, 第四步:语法聚焦:鼓励学生在课文中找到有关本课反义疑问句内容的句子,辨别之后再做相关练习,巩固知识。

以上是我的教学案例各步骤。根据新课标要求的基本理念及与任务型教学六方面的要素的相对照,我对这个案例做了如下反思。

1. 对教学目标建立的反思。

首先教学目标的制定并不是一气呵成的。设计这节课的最初目地是想让学生通过学习多了解一些西方乐器的名称,能够通过音乐的播放尽快的与乐器对上号,用英语脱口而出乐器词汇,同时简单了解几首耳熟能详的乐曲名称就可以了。后来通过在一个班的授课中,发现这样的目标太浅显,学生有广泛而深刻的求知欲,他们要求了解所听音乐的背景,包括社会背景及作曲家本人的经历等,这样促使我再次修改教学方案,最终确立了前面提到的教学总思想,觉得这样的目标

比较能够照顾到学生的各个方面。

2.教师角色与信息输入的反思

课标建议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在我的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本人想把西方音乐这个课题做细了,由此能够起到引导者的作用,抛砖引玉,引发学生了解国外其它文化的兴趣。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这课内容之前掌握大量信息,让学生就自己的兴趣去寻找资料,要求他们事先阅读做准备,并且背诵其中的生词以方便其后使用。另外在我的教学中,我面向全体学生,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教师要采取宽容的态度,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也就是说教师应该以一个处事不惊而宽容的长者形象出现。

3.生角色与活动方式的反思 在我的教学案例中,一方面课前明确课题要求,让对音乐了解甚少的同学积极上网查询乐器,音乐家,音乐之都等有关基本常识,另一方面请有音乐基础或正在修习乐器的同学把已有知识充分分享给其他同学,这些同学由于能发挥他们所长,都非常积极,从而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为激活学生的旧知这一步骤做好积极准备。

4.学环境的反思

课标建议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我的教学中采用小组研讨和游戏两个方式。虽然这些方式频繁被外语教师采用,但仍然能感染学生,百发百中。因为小组学习创造了一个较宽松的练习听说的环境,使部分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有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游戏可以激活一部分学生的兴趣,使之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尽量的将表达个人感想的句子与课上刚刚所学历史地理知识相结合,使音乐的谈论内容扩展到音乐家本身,音乐的发源地等丰富多彩的话题;而围绕音乐话题展开的游戏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分享他们的已知,在轻松合作互助的氛围中我欣喜的看到平时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有了兴奋的表情和表达的欲望,这种喜悦的情绪同时会感染教师,从而使教学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第四篇:初中英语教学案例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八年级上)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取的是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目标是用一般将来时谈论未来自己与他人理想的职业及原因,为实现理想所做出的打算和安排,以及制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计划。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因此,本堂课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本课重点词汇computer programmer, professional

engineer, pilot, basketball player, grow up.

2)主要句型有: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3)语法知识点:用be going to表示一般将来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谈论将来计划,掌握听说技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在引导学生参加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谈论将来打算做什么以及怎样实现目标,让学生做出理想规划。

二.教法分析

1.“Teach English in English”:即新课标倡导的“用英语教英语”,尽量用英语教学,创造英语课堂良好的听的环境,让学生充分感知,积极体验,大胆实践,把握用英语交际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创设情境、图片展示,听力训练、游戏比拼、做调查、小组竞赛等多种形式反复操练重点句型,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灵活运用能力,通过操练中人称的变化和课件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语法。

3.讲练教学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职业的词汇,预习本课新词,在课堂学习环节中为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教给学生完成任务所必须的知识、能力、技能。正可谓“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4.游戏教学法:新课标倡导的“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很受学生欢迎。设计传递和幸运颜色游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5.竞赛教学法:初中生的性格争强好胜,小组竞争机制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学法分析

1.预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学,学中玩”,好玩是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轻松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3.协作学习:积极参与10人小组传递活动,相互交流,互帮互助,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更好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

四.学生分析

1.学生语言实践机会少,通过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可以照顾学习英语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2.虽然学生接触英语已经有一年多了,但“哑巴英语”的现象比较严重,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3.中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可塑性大,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置情境,倡导其活动参与,并引进小组竞争机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学过程

Step 1 1)Lead-in vocabulary teaching

Show some pictures of famous persons.

2)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phrases.

computer programmer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

engineer pilot grow up

设计思路:创设情景,以讨论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明星,名人为话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单元的新单词。

Step2 、1)Learn the target language.

A: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B: I’m going to be…. A: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B: I’m going to….

(结合实际谈论自己的个人成长计划,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将来计划。)

2)Play a passing game.

(通过传递游戏活动操练本课重点句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Step 3 Practice

1) Do some listening practice.(Get information from listening, and fill in the blanks.)

2) Play a lucky game. (Choose your lucky color and make conversations.)

3) Make conversations in pairs.

A: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B: I am going to be a/an….

A: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B: I’m going to….

教学思路:在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好奇心、表现欲以培养语言学习的信心。本环节通过听、说、读,使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Step 4 .Production.

1)Do a survey.

Our school needs a report about dream jobs. Please help make a survey on this topic. Name Tom … Dream Job Why engineer …

exciting …

How

study math hard …

e.g.: Tom is going to be an engineer when he grows up because it’s an exciting job . He’s going to study math really hard.

教学思路:巩固拓展练习

Step 5:Summary & Homework 1) Let’s chant. I’m going to buy a book,

I’m going to take a look,

I’m going to bake a cake, I’m going to walk near a lake.

We are going to take a trip. We are going to take a sip. I’m going outside to play.

I’m going to have a good day!

2)Homework. Write a passage about your dream jobs.

三、教后记。

针对上述教学设计和具体的教学活动,上课后有以下几点思考:

(1)明星演员、运动员等是学生崇拜的人物,引入他们来导入新课会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并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让学生在完成听力训练的过程中到黑板上演示,既提醒了其他同学要专心听课,也使去完成任务的同学增强了征服挑战的欲望。

(3)给学生自由练习的空间,让他们在使用语言中巩固知识,感受用英语交流的成就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运用语言、进行合作学习的精神。 通过这一节课,我对如何备好课,吸引学生,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深刻体会到了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的真正含义。

四、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也体会到,新课程英语教学应当处理好以下关系:

1. 正确处理教师“教 ”和学生“学”的关系。

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如何让学生学会自学,而不是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语言知识。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掌握知识,并且形成技能的过程。教师应当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考虑学生情感在教学中的运用。

要设法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下学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当然也不能单纯的追求快乐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3.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是提升学习能力的过程,把握好了这个过程,结果就有了保证,在现实教学中,师生对过程的重视的程度往往不够。

4.在教学中恰当的引入竞争的学习机制,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培养学习激情,感受成功的乐趣。 5.在反思中成长。反思是实践的一面镜子,每次教学反思都能折射出教学的成功和不足。只有汲取成功的经验,改进不足,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保证教学任务的圆满地完成。

第五篇:邢祥军教学案例分析[精选]

七年级下册地理《西亚》探究教学案例

山东省莒县招贤中心初中 邢祥军

一、教案 1.教材分析

西亚是一片连结欧亚非三洲的土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在这片土地上起源。战争与和平,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使这片土地长期动荡不安,战火连绵。几千年历史纷争留下来的恩怨至今还没化解,新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又使这片土地成为当今世界的焦点。西亚地区在世界地理中具有独特性、重要性和与时事紧密的联系性。

本节课包括四个内容:五海三洲之地,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阿拉伯国家,世界石油宝库。本节课重难点的安排比较分散,这对于学生自学是有利的。课本中大量的图片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读图,并掌握有关读图的技巧。课本注重人地环境的内在关系,可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和人地协调的观念。 2.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对于地理学习方法已经初步掌握,对各种地图的使用也较为熟练,对地理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都已经习惯成自然,能够在课堂中熟练的应用,学习小组之间能够积极的进行讨论、展示,并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本节课是本单元《了解地区》的第三节课,学生对地区的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利于本节课的顺利进行。 我所任教的学校以农村学生为主,家庭中报刊杂志、电脑等方面的配备较为欠缺,所以学生在知识的储备量上明显不足,知识面比较狭窄。因此,与时政相关的信息材料都需要教师给予补充。

3.教学理念

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对学生们来说应当是个实用性强,能引起学习兴趣的学科,但是我们的教学普遍缺少实践,地理成为了一个“纸上谈兵”的学科,学生普遍觉得地理抽象难学。我们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生活经历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鼓励学生积极的探究,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了解地理学习是对生活有用的,是对自己的终身发展有用的。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西亚的国家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以及农牧业的发展。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从西亚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 情感目标

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 教学难点

(1)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2)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5.教学设计 (1)课前安排 上课前一天下发导学提纲,要求学生完成其中的自主学习部分,并思考合作探究的题目,写出自己的观点。上课前的课间,由学习委员分派任务,各学习小组派组员将自主学习部分的答案展示在黑板上。

“西亚”导学提纲

一、自主学习 1.读图填写:

国家:A ,是一个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

B ,C ,D 是西亚与中国陆地相邻的国家E ,F ,G 。

水域:海:1 ,2 ,3 ,4 ; 湖:5 ;

海湾:6 ,7 ; 海峡:8 , ;

运河:10 2.西亚位于 、 、 三洲交界,位于 、 、 、 、 之间,连接了 洋与 洋,因此被称为“三洲两洋五海之地”。

3.波斯湾沿岸盛产 。波斯湾的唯一出口是 海峡,被称为“西方的生命线”。

4.西亚畜牧业: 的安卡拉羊毛, 的紫羔皮, 、 的羊毛地毯。

农业多分布在 和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喷灌和滴灌技术; 的椰枣产量居世界首位。

5.西亚是 、 、 三种宗教的发源地,都把 奉为圣城;阿拉伯人普遍信奉 教,把 作为第一圣地。 是世界最大清真寺。 6.西亚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的 ,产量占世界 ,本区所产石油 %出口,主要输往 、 、 。

7. 、 、 、 是世界重要产油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 ,总部位于 。

二、合作探究

1.西亚的石油大量运往国外,对照课本51页图2.24,写出三条主要的石油运输路线。

2.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全面分析西亚地区战争频繁多发的原因。

材料一:西亚是亚、非、欧三大洲的汇合点和交通枢纽,由此向东可通住印度洋和南亚、东南亚各国,向西进入地中海,向西南可达非洲各国,向西北则与东、西欧各国相通。此外,土耳其的黑海海峡、塞浦路斯及其周围的水域、亚丁湾及其曼德海峡、波斯湾及其霍尔木兹海峡等等,又分别是沟通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的交通要道和从西亚到欧洲的重要石油通道。因此,这里一向被西方国家称之为“生命线”,历来就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激烈争夺的场所。 材料二:西亚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波斯湾及其周围广大地区蕴藏着石油资源,有“石油海洋”之称。据统计,其蕴藏量约占全世界的2/3以上。海湾地区素有西方世界“经济生命线”之称,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供应基地。按1990年的开采速度,沙特阿拉伯可开采100年;伊拉克可开采约150年;阿联酋可开采约126年;科威特可开采约173年;伊朗可开采约81年。除石油外,西亚地区的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已经探明的储量有21300O亿立方米,其中储量最多的是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卡塔尔,这三个国家的储量是178000多亿立方米。

材料三:西亚的各民族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是圣城。由于伊斯兰教具有排外性,所以阿拉伯人对于以色列人和他们的犹太教怀有一种抵触情绪,双方最大的争议不在于所谓的巴勒斯坦问题,而是在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

材料四:西亚石油资源十分丰富,但水资源却非常紧缺。西亚地区雨量很少,有的国家境内没有一条河流。因此,各国间围绕水的矛盾斗争层出不穷。西亚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以及约旦河谷区。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土耳其东部山区,从土耳其进入叙利亚再到伊拉克,90%的水来自土耳其山区,它是3国的重要经济命脉。约旦河为约旦、叙利亚、以色列3国共有。多年来,水资源匮乏问题严重地困扰着阿拉伯国家,并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一直围绕水资源进行殊死的斗争。

作为初中地理学科,每周仅两课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完成教学任务,又锻炼学生能力?基础知识的课前预习可以帮助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另外,关于合作探究部分的题目,许多教师都习惯于留到课堂上再让学生思考讨论,但我认为,既然学生在讨论题目时,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观点,与其到了课堂上再去思考,不如预习时就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整理下来,课上与组员们直接交流即可。

(2)导入新课(8分钟) 小品“战争提高妇女地位”

演员:男生身披白色长袍,头缠黑白方格头巾

女生身穿黑色长裙,头缠黑色丝巾,仅露眼睛 小品表演:

美伊战争之前:男生抬头望天,双手背在身后,趾高气昂的前行;女生跟在一米以后,手捧扇子、水杯等,唯唯诺诺的小心跟随。男生不时向后招手:“太热了,拿扇子来”!“热死人了,把水送过来”!两人保持距离的绕行讲台一圈。

美伊战争之后:女生低头,小心翼翼的慢慢前行。两米之后,男生东张西望,如履薄冰,踏着女生的脚步前行,不时喊着:“快走,快走!”绕行讲台一圈后,男生鬼鬼祟祟的举起一个牌子,上书“小心地雷”。

学生看完小品后,向同学们介绍自己从小品中看到了哪些地理信息。 通过这个小品表演,既展示了西亚地区的民族、风俗、气候,也夸张的揭露了战争对当地的影响。比单纯的放映一些风景图片,或者一些战争数字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震撼。

(3)学习过程

①自主学习(6分钟)

学生对比黑板上的答案与自己导学提纲中的答案,有不同之处就提出质疑,由在黑板上书写答案的同学负责解答,学生们争论不下的问题由教师来解答。答案统一之后,留三分钟让学生记忆,然后小组之间互相提问检查或者教师默写等方式来进行检测。

根据“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要讲”的原则,课本上写的很明白的知识点,由学生通过这种自学的方式来完成即可。这部分题目多以填空或读图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自行到课本中去寻找答案。有的教师怕学生找到的答案不准确,在题目后面加上第*页第*段,我不赞成用这种方法。我们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就是在老师不讲的情况下,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与基础图,学生必须要通读、精读相结合的将课文看上几遍才能达到这个效果。若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所在的位置,学生只需将答案抄在导学提纲上就可以,其他内容可能根本不看。这样学生只是从课本中捡拾了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对课本知识的整体脉络的把握就没有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也断失了,这并不符合我们对现代地理教学的认知。

学生自主学习之后的检测必不可少。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点的巩固,也为记下来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若是基础知识都没有记住,有何能力去进行探究学习呢?

②合作探究(14分钟)

题目一:以波斯湾为中心的石油运输路线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对照课本51页图2.24,写出三条石油运输路线,课上组内交流,互相查缺补漏,然后各组再派组员到黑板指图介绍本组答案。在学生介绍本组路线的时候,教师适时插入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只能经过马六甲海峡吗,还有没有其他路线可走?波斯湾的石油运往西欧和美国的两条路线路程相同吗,为什么不都走近路呢?

题目二:这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非常综合的题目,几乎包含了本节课所有的重难点内容。我们常见到的出题方式多为:西亚地区是一个战乱频繁的地区,有人说是因石油而战,有人说是因水而战,还有人说是因民族而战,你认为是因何而战?请说明理由。但是,作为农村的孩子,受实际生存环境的影响,他们知识储备量不足,对时政的关注度也不够。面对这样的问题,他们的合作探究只能停留在表面,因此我补充了大量的材料,把这个题由问答题变成了材料分析题。这样,学生对西亚的战争背景有了全面了解,探究起来才能有的放矢。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探究的题目,既不应该是那种学生从课本上就能直接找到答案,以确保探究结果准确完美的题目,也不应当是那种以学生目前能力无论如何也解答不了,仅仅体现教师高水平的题目。前者会让学生觉得地理过于简单,对探究学习失去兴趣,从而丧失了探究活动的意义;后者则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认为地理太难学了,怎么也学不好,失去地理学习的信心。最合适的探究题目,应当是教师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帮助或者是教师的指引点拨,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就能找到答案的题目。

(4)巩固与课堂检测(10分钟) 学生探究学习后一定要留出几分钟整理答案,然后师生进行本节课知识点的回顾,最后学生完成课堂检测题目。检测题,学生都答对了的题目教师不要讲,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讲解的题目教师也不要讲,只需讲多数学生出错,或者学生解释不了的题目。

(5)布置作业(2分钟)

针对西亚地区的特点,设计两个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课后自己进行探究。

二、课堂实录

片段一:西亚石油运输路线的学习

师:西亚的产油国有哪几个?都分布在哪里?

生:(齐答)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波斯湾沿岸。 师:如果你是西亚产油国的首脑,你会把本国的石油卖到哪里?你会通过什么路线将石油运出?将石油输出沿途经过的水域列出来。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各组派代表到黑板指图讲解本组讨论结果)

生A:(指图)我们组要将石油运到日本,因为日本是个发达国家,但是国土小,石油资源肯定不足。我们从波斯湾出发,经过霍尔木兹海峡,进入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太平洋,到达日本。

师:为什么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其他水路不行吗? 生A:我们在《东南亚》中学过,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最短航线的必经之路,日本为了节省运费,进口石油肯定要走马六甲海峡。

生B:(指图)我们组要将石油运到美国,因为美国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它的石油需求量肯定很大。我们从波斯湾出发,经过霍尔木兹海峡进入印度洋,向南绕过非洲南端进入大西洋,穿过大西洋就到达美国东岸了。

师:如果美国西岸需要石油,你怎么运送?

生B:再穿过美洲中部的巴拿马运河就到美国西岸了。

生C:从波斯湾向东,穿过印度洋和太平洋直接到美国西岸不是更近? 生D:不可能!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洋,几乎占了地球表面的一半,穿过太平洋的路太远了。还是走大西洋更近一些。

生E:(指图)我们组计划将石油运到欧洲,因为欧洲的发达国家非常的多,他们绝对需要大量石油。而且我们有两条路线可以走:一条是从波斯湾向南进入印度洋,绕过非洲南部进入大西洋,拐弯向北到达欧洲;一条是从波斯湾经霍尔木兹海峡进入阿拉伯海,再经过曼德海峡进入红海,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出直布罗陀海峡海峡进入大西洋,直接到欧洲。

师:这两条路线哪一条更近一些? 生E: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路线更近。 师:那怎么会有船只舍近求远呢? (学生讨论交流)

生F:我们学《非洲》时候提到苏伊士运河是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它能承载的船只应该是有限的。像一些百万吨级的大油轮可能没法通过这条运河,只能绕远路了。

师:说的很对。大家可以提前看一下课本72页《埃及》关于苏伊士运河的介绍。

生G:我们组要将石油运到中国。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猛,石油的消耗也非常巨大。我们要从波斯湾东岸向东修输油管道,经过印度、缅甸等国家,再转而向北,把石油通过管道运到中国。

生H:中国有许多油田,像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根本不需要进口。

生G:NO,NO,我们分析过这个问题。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快,中国的石油很快会用光,中国石油用光之后,我们的输油管早就建好了,那时我们的运费就是最低的。而且在中国石油没用光之前,我们还可以先向印度、缅甸、越南等国家输出石油啊!

师:你们组太有经济头脑了,要给以特别奖励。接下来请大家在提纲上将海上的石油运输路线整理出来。

片段二:课后探究

师:从下列两项内容中任选一个主题来完成500字以内的小作文。

1.中国缺水严重,以色列的节水成就举世瞩目,我们要向以色列学习。 2.假如你是沙特阿拉伯的经济部长,面对本国石油早晚要开采完的窘境, 你准备如何维护本国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遵循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教学流程,主要采用创设情景—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利用地图和时政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课堂检测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比较好,对地图的阅读能力还不错。

为了使课前延伸的预习环节更好的发挥作用,我的预习提纲设计经历了数次修改:最初,我设计的方法是将能从课本上找到的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在预习提纲中,上课前一天下发预习提纲,让学生对照课本将知识点找出并填写到提纲中。这种预习方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是很好的,可是对地图的使用却被忽视了,学生记住了的地形区、国家、城市等名称都不能很好的与地图结合,文字的记忆与地图脱节了;后来我考虑改用空白地图。下载一副空白西亚地图,在旁边罗列出学生要在空白地图中填注的具体内容,如xx地形区、xx国家、xx气候类型等等,让学生对照课本的文字叙述和不同地图进行预习填写,将文字部分与地图融合在一起。但是填写在空白图中的地理名称的书写有许多不准确。而且,一幅图的大小有限,当学生发现自己的图填写出现问题,想要改正时,却发现图已经被自己填满了,学生对地图的认识记忆就会出现“误差”。最后,我把预习提纲改成读图填空的形式。将所有能融入到地图中的知识点都融入到图中,以数码和字母为代号,在图旁边的空白处让学生以读图填空的方式来完成课前预习。这就可以避免学生自学时出现认图的偏差,对于地图的学习效果很好。 在实际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设计安排是根据学生实际的探究进程随时改动的,教师要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及时引导或点拨,指导着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教师绝不能拽紧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

本节课关于西亚石油运输路线部分的学习,我最初的设计就是学生自己对照课本读图完成三条石油运输路线的书写,教师只需在学生展示本小组的读图结果的时候追问几句:日本运石油为什么要走马六甲海峡,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路线与经过非洲南端的路线有什么区别?通过这两个问题加深学生对石油运输路线的认识。但是,在课堂上,我突然觉得这样的问题设计过于直白,可能会无法引起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我临时将问题改成了“如果你是西亚产油国的首脑,你会把本国的石油卖到哪里?你会通过什么路线将石油运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学习的情景,让学生心甘情愿的进入到思考──学习──交流──拓展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之中。在学生展示答案的过程中,我也没有突兀的提出自己的问题,而是顺着学生的讲解,在适当的时候插入一个个小问题,引导着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逐层深入,逐渐向答案靠近。

学生自己探究出的答案可能不很完美,但它绝对是有价值的。比如学生提出要从波斯湾向中国建输油管道,这样的答案,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这个答案并不标准,但它并非错误,它只是没有局限于课本图所给予的水上运输,而且还考虑到了长远的发展规划,这样的发散思维、这样的创新、这样的探究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四、同行评价

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受其年龄、生活经历、知识面、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基本上不可能有什么发现或发明,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重在引导,引导他们初步掌握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为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知识点,都是先由学生自学或者合作讨论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讲解,符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对于学生自学课本就能掌握的基础知识,教师没有讲解,只是通过学生展示、交流、记忆等方法来完成教学,符合“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学会的不讲”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重给学生创造出一定的学习情境,比如新课导入时的小品,合作探究中的材料分析,避免了干巴巴的说教,提高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和参与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导了学生的探究。

但是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环节的衔接上还可以再推敲,再者在需要用到以前学过的知识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前后联系的能力,这点以后要注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中英语学习方法建议下一篇:初中作文指导景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