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伴随着书香成长

2023-03-25

第一篇:让青春伴随着书香成长

篇一:让青春伴随着书香成长阅读答案

在共青团十七大上,刘云山同志寄语广大青年,要有 读万卷书 的志向,让青春伴随书香成长。的确,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需要如饥似渴地阅读,但也需要科学的读书方法。

想起上个世纪30年代初,蔡元培应邀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读书指导》第一辑作序,开篇就以 点石成金 的故事来说明读书方法的重要性。他说那位穷人不要 金子 而要吕洞宾金手指的态度,在 为道日损 的道教上,固然大失所望;但在 为学日益 的科学上,是最不可少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也!

昨天的文盲是目不识丁的人,明天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 会学习之难,难就难在学习方法上。德国大科学家赫姆霍兹说过: 我既然把自己比作山间的旅游者,他不谙山路,缓慢而吃力地攀登,不时要止步回身,因为前面正是绝境。突然,或是由于念头一闪,或是由于幸运,他发现一条新的向前方的蹊径。等到他最后登上了顶峰时,他羞愧地发现,如果当初他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也许早就到了他期望的巅峰。 这段自白,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他在治学中走过的一段曲折的道路,也道出了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必要。

处于信息爆炸时代,没有浅阅读,就难以掌握必要的信息,但不能将此代替 深阅读 。所谓深阅读,乃是系统读那些丰富我们人文素养的书,读那些强化我们专业素养的书,读那些陶冶我们思想情操的书。须知,那些大学问家的身后,都是有深阅读铺就的基石。那些事业上有大建树的人,往往都有深阅读相伴随。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养成深阅读习惯,才有正确的价值观,也才能开阔视野、开拓思维。不认清这一点,青年人就很容易坠入浅阅读的泥淖。

去浮躁气、功利心,阅读反而如春风化雨,最能滋养心田,不仅使生活添了意趣,更让心灵多了养分。古人把阅读当作一种习惯、一种享受,乃至一种境界。明代诗人于谦在《观书》一诗中写道: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以这种心境阅读,如煲汤,煲出的是精华;如品茗,品出的是回甘,而渐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的佳境。此时,自有 书香 扑面来,直抵心灵、浸润灵魂。

在读书问题上有件历史趣事。有一条哲学小道,谢林、黑格尔等每天清晨或傍晚散步,碰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话是 你今天又哲学了吗? 有 你好 的意思,更多的是 你今天又读书思考了吗 的意思。如何读书,可能有许多具体方法,但最根本最管用的方法莫过于独立思考。从阅读中见出疑问,在求知中注重思考,在他人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力求更为切近客观的道理,引出自己的见识,并用之于实践。读到这个份上,才如哲学家冯友兰所说的 是在用脑子读书,而不只是用眼睛读书 ,并进入 把死书读活,使书为我所用 之境。

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 詹姆斯有言: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凡事同理,读书亦如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必能 点石成金 ,真正把读书变成通向进步和成功的阶梯。(向贤彪) 原标题:让青春伴随着书香成长(人民论坛) 转载地址:

篇二:让青春伴随着书香成长阅读答案

这篇文章来源,欢迎访问初中生作文网(czzww),希望您能在这里找到你需要的作文,你也可以来发表您的作文。收获那一份爱 以上了忙碌初三的我,在想,这三年来,我到底收获了什么?友情?已被细... 不同的我 一转眼之间,一年光阴过去了,我变了变的成熟了从一个小男孩变成一个老爷们... 学会宽容的议论文 一脚踩扁了紫罗兰,他却将香味留在了脚上,这就是宽容。在生活中应... 它伴随着旅程 眺望巴黎,埃菲尔铁塔是独特的风景,探索埃及,金字塔是神秘的风景,聆... 你有一颗透明的心 有些人,也许普通,也许卑微,但平凡中,却透着一股伟大的力量,在... 俯视高山傲视苍穹 如果我是一只雄鹰,即使在暴风雨中,我也会勇敢地遨翔在高山之颠,... 篇三:让青春伴随着书香成长阅读答案

让青春伴随着书香成长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结城千绘2014-11-14篇四:让青春伴随着书香成长阅读答案

在共青团十七大上,刘云山同志寄语广大青年,要有“读万卷书”的志向,让青春伴随书香成长。的确,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需要如饥似渴地阅读,但也需要科学的读书方法。

想起上个世纪30年代初,蔡元培应邀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读书指导》第一辑作序,开篇就以“点石成金”的故事来说明读书方法的重要性。他说那位穷人不要“金子”而要吕洞宾金手指的态度,在“为道日损”的道教上,固然大失所望;但在“为学日益”的科学上,是最不可少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也!”

“昨天的文盲是目不识丁的人,明天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会学习之难,难就难在学习方法上。德国大科学家赫姆霍兹说过:“我既然把自己比作山间的旅游者,他不谙山路,缓慢而吃力地攀登,不时要止步回身,因为前面正是绝境。突然,或是由于念头一闪,或是由于幸运,他发现一条新的向前方的蹊径。等到他最后登上了顶峰时,他羞愧地发现,如果当初他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也许早就到了他期望的巅峰。”这段自白,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他在治学中走过的一段曲折的道路,也道出了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必要。

处于信息爆炸时代,没有浅阅读,就难以掌握必要的信息,但不能将此代替“深阅读”。所谓深阅读,乃是系统读那些丰富我们人文素养的书,读那些强化我们专业素养的书,读那些陶冶我们思想情操的书。须知,那些大学问家的身后,都是有深阅读铺就的基石。那些事业上有大建树的人,往往都有深阅读相伴随。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养成深阅读习惯,才有正确的价值观,也才能开阔视野、开拓思维。不认清这一点,青年人就很容易坠入浅阅读的泥淖。

去浮躁气、功利心,阅读反而如春风化雨,最能滋养心田,不仅使生活添了意趣,更让心灵多了养分。古人把阅读当作一种习惯、一种享受,乃至一种境界。明代诗人于谦在《观书》一诗中写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以这种心境阅读,如煲汤,煲出的是精华;如品茗,品出的是回甘,而渐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佳境。此时,自有“书香”扑面来,直抵心灵、浸润灵魂。

在读书问题上有件历史趣事。有一条哲学小道,谢林、黑格尔等每天清晨或傍晚散步,碰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话是“你今天又哲学了吗?”有“你好”的意思,更多的是“你今天又读书思考了吗”的意思。如何读书,可能有许多具体方法,但最根本最管用的方法莫过于独立思考。从阅读中见出疑问,在求知中注重思考,在他人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力求更为切近客观的道理,引出自己的见识,并用之于实践。读到这个份上,才如哲学家冯友兰所说的“是在用脑子读书,而不只是用眼睛读书”,并进入“把死书读活,使书为我所用”之境。

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凡事同理,读书亦如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必能“点石成金”,真正把读书变成通向进步和成功的阶梯。

编辑: 闫凤婷篇五:让青春伴随着书香成长阅读答案 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2013届学生毕业典礼。此时此刻,我和大家一样激动。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向顺利完成学业的2013届全体学生表示热烈祝贺,向呕心沥血培育同学们成长成才的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含辛茹苦供养同学们完成学业的家长和亲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草木生发需要沃土,人才成长需要环境。大学作为人才成长的摇篮,最重要的使命就在于培养人才,为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带着这样的使命,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走开放式、国际化办学道路,坚持把培养具备全球化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努力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我们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顺利完成了博士立项建设任务,跨入陕西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创建acca、cima、cfa等教改班,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延揽国内外一流师资,一批国际知名的学术大师站上了西外讲台,一批陕西“百人计划”专家加盟西外团队;营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志愿者服务、文化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同学们展示风采的舞台。

这些年,学校和同学们一起成长。对学校来说,每一步跨越都来之不易,对同学们来说,每一步成长都弥足珍贵。在四年的成长过程中,同学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投身实践,让宝贵的大学时光充满了属于你们每个人的精彩。因为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你们在高水平学科专业竞赛中与98

5、211院校学生同台竞技,毫不逊色,勇夺桂冠。因为你们的真情付出,2010年世博会、2011年世园会才如此精彩,建校60周年校庆庆典才更加辉煌。因为你们的勤奋创新,《老外带你看西安》节目让大洋彼岸的观众对古城西安兴趣盎然,“萌版彭丽媛”插画在网络迅速走红,让社会各届对西外学子刮目相看。学校因你们而自豪! 同学们,大学时光,演绎了你们的精彩,成就了你们的辉煌,但我们不能忘记,师长的教诲、同学的帮助,家庭的牵挂、社会的关爱,当然也有困难和挫折的磨砺,才让你们更加成熟自信。希望你们以感恩的心态看待大学。感恩你们的老师,感谢他们无私地传授你们知识;感恩你们的同窗同学,感谢他们曾经与你结伴同行;感恩你们的父母朋友,感谢他们时时刻刻的牵挂付出;还要感恩你们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这些砥砺了你们奋发的勇气和前行的毅力。 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即将告别熟悉的西外,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告别传道授业的老师,告别让人留恋的大学校园,带着美好的回忆,带着青春的梦想,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在今后的道路上,还有很多未知领域等待你们去探索,还有更大的挑战等待你们去迎接。或许你们已经设定好了人生下一阶段的奋斗目标,然而你们既要仰望星空,让理想引导你们前行的脚步,也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更要坚持自己的选择,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在人生未知领域中寻求更大的收获,在未知的地平线中去体验并发现快乐。 探索未知、发现快乐,需要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必须用知识来丰富和充实,来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和迷茫。希望同学们有读万卷书的志向,坚守终身学习的理念,让青春伴随着书香成长;有行万里路的气魄,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火热的实践中增长见识、提高本领,让青春的翅膀因实践的历练而更加坚强。

探索未知、发现快乐,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积蓄成长的力量。创新是一种品质。因为创新,我们才能够突破困境,赢得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实现跨越发展。希望你们树立奋勇当先,勇攀高峰的精神,树立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勇气,树立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意志,在不断求索中积累经验、取得突破;在磨难和挫折中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得以升华。 探索未知、发现快乐,需要我们辛勤努力、不断进取。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无论处于什么样的人生起点,都要依靠勤奋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希望你们牢记使命,坚定理想,拼搏奋斗,用坚定有力的步伐,脚踏实地的工作,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探索未知、发现快乐,需要我们坚守奉献社会的责任。不管社会风气如何变幻,我希望你们坚守奉献意识,把个人发展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以自己所学服务社会,用自己的知识回报人民。不要迷失自己的方向、目标。要以坚定的意志,宠辱不惊的态度,矢志不渝地向着理想迈进。

同学们,西安外国语大学是承载着历届西外学子成长记忆、奋斗历程的地方,将永远成为大家的精神家园。无论今后你们身在何方,你们将永远能够感受到母校的牵挂和目光。母校愿意与你们分享快乐、分担风雨,母校将永远关注你们,支持你们! 谢谢大家。

第二篇:让诚信伴随着我们成长800字作文

更新日期:2012年7月7日 访问量:444

让诚信伴随着我们成长

《播撒诚信的种子》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神童”晏殊》,它讲的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时被推荐给了朝廷,所以他不用参加考试便可得到官职,但他还是主动参加了考试。那次的考试题目恰巧是他做过的,而且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所以,他就从10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上的赞赏。但是,他在接受皇上的复试时,却把情况如实告诉了皇上,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上与大臣们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结果,他又因文章精彩而得到了皇上的夸奖。其实,晏殊完全可以不把真相告诉皇上,但是他选择了诚信,因此取得了更多人的信任,也得到了后人的赞美。

讲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个古老的故事:国王为了挑选一位诚实的男孩做他的继承者,便把煮熟的种子发给每一个小男孩,并特意指出谁种出来的花最美,谁就能继承王位。半年后,几乎每一个人都捧来了一盆五彩夺目的鲜花,只有一个小男孩,低垂着头,捧着只装有泥土的花盆。于是,这个城市的南海理所当然当了国王。

这个故事很简单,却告诉世人一个深刻的道理。拥有诚信,你终将拥有机会和成功。我们青少年听了这两个故事,一定知道讲诚信的重要性了吧!但我觉得我们青少年讲诚信的重要性不仅仅在此。还因为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现在的我们若干年后将走向社会,所以我们的诚信意识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因此,诚信应从我们做起,让诚信伴随我们成长。

可是,现在在小学生中有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考试作弊。虽然作弊能暂时取得好成绩,可是当你长大后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还能“作弊”吗?在这点上我觉得天津市津英中学七年级做的很好。他们在2004年期末考试前与老师签定了“诚信协议”,在6月30日开始的期末考试,学生们保证在无人监考的考场上不作弊。学校也表示相信学生们的承诺,在考场上不设监考老师,监控设备全都不开。学生们都在“协议”上郑重地签上名字。到了考试的那几天。在各班教室里,桌子上没有被调换,拉大距离。教室内一片肃静,更象一堂普通的自习课。在教室的走廊上,也只有一位教师巡逻。结果,大家不仅实现了考前诺言,而且都经过了认真复习。考出了理想的成绩。让我们向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学习,以诚信对待考试,也让我们以诚信对待考试开始,让诚信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贯穿在我们之中,这样才是对自己的将来负责的一种表现。

让我们讲诚信吧,让诚信伴随我们成长,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三篇:阅读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谈小学语文高年段课外阅读的指导

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而5至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以下是我对高年段学生课外阅读的具体指导: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我曾经尝试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讲述故事:针对孩子偏爱听故事的特点,以及高年级的孩子相对低中年段较成熟的特点,我经常在讲课之余穿插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利用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需求。

2、配乐朗诵:高年段的孩子已经初步懂得欣赏文质兼美的文章了,基于这点,语文课前十分钟我会让学生轮流到讲台前读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优美的散文、诗歌等(学生自由组合,可以一人读,也可多人读)。在学生朗诵时配以音乐伴奏,让阅读与艺术表演结合起来。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朗读的热情变高涨了。训练了一段时间,孩子们的朗读技巧提高了,胆量大了,阅读兴趣也提上来了。平时好表现的学生每天都期待着快

点轮到自己上台展示。

3、以赛激趣:为了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一些、阅读的效果更好一些。我经常会利用周会课、队会课举行讲故事比赛,让学生把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故事量,另一方面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最后我进行小结,评出优胜个人,颁发奖品。通过评比颁奖,学生上进心强了,多读书的渴望也随之增强,都想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的头脑。

4、读书交流:在讲故事比赛中,我发现学生之间出现了攀比现象,比谁的故事多,谁的故事好。那怎样才能很好地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呢?于是我初步尝试了读书交流会,让他们在会上交流自己看过的故事。有些孩子在会上能滔滔不绝地交流。但有些却没讲,因为他们知道的故事少,感到很自卑。抓住这点,我便开展了帮扶活动,即看故事多的同学推荐或借故事书给没看过的同学。于是,一个个好故事开始在学生之间流传……

二、进行阅读指导,注重实效性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就必须重视学生读书的有效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呢?

(一)推荐适宜学生阅读的书籍

小学六年,跨度较大,到底该在什么学段看什么书学生很茫然。所以,在推荐课外读物时,我没有一刀切,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推荐的:

1、根据学段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

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我在班里做了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量很少。有二十多个学生根本没有看课外书的习惯,十几个学生偶尔看看,只有三到五个坚持每天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没看过《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故事》等一些优秀的中外童话故事。于是,我要求班上每位学生每天都要坚持看课外书,并要求家长配合进行检查、签名。一时间,班里掀起了读书热潮。过了一段时间,我从家长在学生记事本上的记录中发现,孩子们阅读的书籍范围很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限于作文选,要不就是看漫画、鬼故事等刺激感官的书籍。如果强行制止,会扼杀他们的阅读兴致。于是,我制定了一个阅读方案,

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划分出各个阶段学生所需要看的书,并把书名列出来。同时,我开始给孩子们介绍一些有关冒险类的书籍,如《蓝鲸的眼睛》《爱丽丝漫游奇遇记》《哈哈镜王国历险记》《木偶奇遇记》等。同时,我也重新阅读了这些书,平时还和学生们交流心得。在我的带动和鼓励下,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有条件的就自己买来看,没条件的向别人借。

2、结合教学内容,推荐与课文有关的书籍。

在讲课之余我会给学生推荐相关的文章,同学们的阅读量提上去了。曾经有一位家长在家长会中跟我说:“黄老师,我的孩子这段时间读的书比他过去几年读的书还多,现在他睡觉前习惯要看看书了。”我相信,还会有许多好书和孩子们相遇、相识、相知的。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方法是提高课外阅读效率的金钥匙。在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后,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在这点上我是这么做的:

1、学会读中思考。 “尽信书不如无书”。只读书而不思考不会有所得。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就是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有所收获。在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佳篇名著时,我就要求学生按课堂上精读课文的进行:初步感知→整体把握→精读赏析。首先快速读目录,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问问自己想从中得到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泛读全书,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最后找到你最喜欢的内容,欣赏其精彩片段,品味其独特写法。

2、学会阅读方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段的学生提出要学会精读和略读;默读要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高年段的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对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及时向学生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如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等。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我告诉学生要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要分清哪些书精读、略读哪些书浏览、速读。

(三)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平时通过交流,我发现学生们的阅读大多数都只是停留在追求故事情节层面上。于是,我向学生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让学生在阅读中拿起笔在文章中圈点,把一些重要关键的字眼、词句圈点出来,进行细致品味,从而深入地理解文章,还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做好读书摘录,把优美的文章、句段摘抄下来,甚至把它背诵下来。做好这些后我进一步要求学生写阅读心得。有时我会根据所读书籍让学生进行想象续编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学生做出来的读书笔记我会定时检查,对一些读书笔记和摘录做得好的学生我会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这真是一举两得。

(四)要求学生坚持每天看书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在做好上述环节后,为了让学生能一直坚持下去,我会要求学生制定出阅读计划,规定出每天的阅读时间,并严格执行。这项工作就需要家长的配合监督了,所以,我会经常和家长联系、交流,有时我还会随机抽查个别学生检查阅读情况。

三、教师做好榜样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在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的同时,我同样注重阅读和知识更新。因为,我认为阅读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不爱阅读的语文教师肯定是不称职的。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所以,在这方面我也起了表率作用,我要求自己每天都要看至少一个小时的书,并和学生比赛,看谁先完成阅读计划。可以说,随着学生的阅读进步我也在一起进步。

书香弥漫,书声琅琅。让阅读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吧!因为课外阅读不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课外阅读更有利于发挥学生阅读的自觉能动性。学生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再加上读书方法得当,阅读能力肯定会大大加强,也会推动课内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篇:让雷锋精神永远伴随着我们

提起雷锋,提起雷锋精神,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会想起小时候听过的雷锋的故事,记起曾经唱过的那首歌--<<学习雷锋好榜样>>。如今,校园里又响起了这首久违了的歌,我们不禁又忆起了那一件件虽小却折射出一个战士生命光辉的事。

有人说:“雷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雷锋精神会永远伴随着我们。试想,如果没有雷锋精神--乐于

助人,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在各行各业上工作的人们,如果只顾自己,拖拉散漫,社会还会进步,国家还会富强吗?同样,我们学生如果不刻苦学习,热心助人,人民的期望和国家的将来又将寄托在谁的身上呢?所以,只要这世界还存在着文明,只要这世界还在发展,雷锋精神就会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作为这个世纪的主人--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所以我们应该以雷锋为榜样,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关心他人,将来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中国的明天就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五篇:让故事伴随成长

临朐中学初中部 张志强 安 浩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背景下,校本课程似乎成为了最热门的词汇之一,而校本课程开发也是当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潮流,今后教育发展的基本取向。校本课程开发在世界范围迅速成为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领域。由于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中学历史学科国家课程的不足,所以在进入90年代以来,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也在世界范围引起关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先后制订并颁布了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进行富有成效的改革。在我国的历史新课程改革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它的推行可以进一步增强历史教学的开放性、灵活性,扩大学生历史学习的视野,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在改革过程中,由于人们认识的不足和理论研究的缺乏,以及传统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课程管理机制等,这些问题制约着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和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基础教育既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又蕴含着巨大的机遇。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客观形势,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巨大影响,我们必须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的新课改从一开始的嘴上说,到我们一线的教师实际去做,进行的轰轰烈烈。可是我们的素质教育提了很多年,实际情况是只要不改变评价机制,我们老师就难以放手大胆去突破。

事实上西方很多教育是不存在现成教科书的,或者说对于教科书的使用远没有我们中国的老师们那么依赖。他们的教育更开源,更注重教会学生什么方法而不是内容。这也正是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的一种方向,我们教育所应追求的一种目标。

二、课程的构成要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各种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与实践,更加深切感受和理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更清晰的理顺历史发展脉络,从而学会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进一步提高大家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更加走进历史人物,走近他们的思想、生活、主要活动,帮助大家更好的汲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以更多的聪敏和智慧去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依据以上标准,把历史校本课程分成了如下构成:

1.校本课程开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各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中,有的学校开发德育课程,有的开发书法课程,有的开发活动课程,最多的是开发乡土课程(乡土课程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在乡土课程开发中,很少发现是由历史与社会学科组来开发的,其实,在所有的学科中,与乡土教学关系最密切的首先是历史与社会,然后是语文和音乐美术。乡土资源首先应该成为《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对象,因此,乡土校本课程也应成为 《历史与社会》课程对乡土资源进行探究开发的产物。

2.课程标准指出:《历史与社会》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的课程。其最终教学目标不是培养历史人才、地理人才、社会人才,而是通过对历史、地理、社会方面知识的学习,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具有全球意识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现代公民。但爱国的感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往往是从热爱家乡开始的。乡情教育可以使青少年了解家乡的过去,家乡的今天,进一步展望家乡的明天,从而培养他们爱国爱乡的情感和责任感使命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开始的。” “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 学生所具有的社会知识,有很多是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他们所生活的周围环境。而学生最为熟悉的社会环境,就是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生活的地区,是学生的需要。因此,乡土校本课程充分体现着历史与社会的课程总目标:在掌握乡土的人文、自然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和责任感,

②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课题组所进行的校本课程 开发也是以家乡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作为课程开发的资源和素材,首先由老师编写校本教材走进七都〉,使孩子们从总体上能够有一个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与现实社会状况的载体;在此基础上,由历史与社会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和全校同学共同努力,共同围绕家乡的历史与社会问题作为研究性学习主题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开展社会调查、田野考察、访问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一个个相对完整的案例,而这些案例的汇编就是由我们师生共同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分层次的,同时又是动态的,不断调整的,永远不会结束的开放的课程体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包括基础层面的校本课程开发和深层的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两个组成部分。

3.研究性学习: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个体以研究的方式来掌握新知识,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养成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当中实际问题的习惯,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和和手段,培养优秀的学习和研究品质,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关心社会问题,学会思考现实社会,学会与他人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可以用“六重”来归纳,即重自由、重主动、重参与、重过程、重开放和重交流。

三、课程实施 1.本课程授课时间为一学期,共18课时,授课15课时,复习考试3课时。使用多媒体投影、录像资料等教学设备。

2.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在授课和学习过程中对同学们进行参与度、作业完成等过程性评价,学期授课结束时通过纸笔测试或小论文、研究报告等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

3.选择本课程的同学应对历史学科有较高兴趣爱好和一定的历史学习基础,限定人数50----60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软弱涣散整顿自查报告下一篇:人事部上半年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