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论文

2022-04-12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高校学生干部是联系老师和同学的桥梁,他们将学生的想法反映给老师,将各项任务传达给学生,在整个学生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也对其整个工作的质量有巨大的影响,因此,绝不容忽视。从高校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现状出发,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论文 篇1:

浅析健全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摘 要: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体系,但其具体到高校育人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协同互补关系不清晰,学生受助后的感恩教育力度薄弱等。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对健全高校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同时简要阐述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

1.高校资助体系现状

自我国大学扩招以来,越来越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入高校。他们在改变人生命运的同时也面临着求学之路上的经济困境。由此,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指示。经过十余年的不懈探索和努力完善,目前各高校已经基本形成了由奖学金、助学金、学费减免、生源地助学贷款和临时贷款、勤工助学等组成的资助工作体系。

2.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困境

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的客观要求,更是做好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资助体系不仅要在物质上支持学生完成学业,更应该在思想层面给予学生以正确的引导,真正达到育人成才的目的。但事实上,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注重点仍局限在经济资助方面,而对贫困生的思想状况关注较少,导致在资助工作中助困与育人相脱节。同时,现有资助体系主体是无偿资助,对学生的资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没有体现,这些现象引人深思。

第一,部分学生缺失理想信念。一般来说,助学金额度和比例均高于奖学金和勤工助学补助,在物质欲望和攀比心的驱使下,持有假证明骗取受助的伪贫困现象层出不穷。此举不但影响了真正贫困学生获得资助,更容易滋生其他学生不劳而获之心,转而认为努力学习是没有用的,产生“等、靠、要”的心态,不利于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

第二,一些受助学子少见感恩之行。目前的资助体系还停留在扩大受助比例和提高资助额度的阶段,并没有深层次地探索设计让受助学子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如此一来,相当部分学生会认为助学金是应得的,而非满怀感恩把爱心传递出去。这与政府投资办学和资助学生的初衷是完全相背的。

第三,部分学生偿还助学贷款诚信不足。部分学生在毕业离校开始独立工作之后,并没有积极偿还助学贷款,在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同时,频繁更换工作和联系方式更是给学校和银行增添了追款的管理成本,最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个人信用。

这些现象破坏着现有的资助制度,影响了教育公平公正,冲击了优良的校风学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大体包括:第一,资助制度设计上的局限导致受助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受助学生只讲权利避而不谈义务,形成“免费午餐”式的资助体系;第二,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激励力错位,制度设计上“重物质奖励,轻精神鼓励”;第三,学生自身道德素质不高,表现在制造虚假材料骗取信任,自身依赖心理较强,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第四,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盲目攀比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第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

二、如何健全高校的资助工作体系

如前所述,如何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得到国家、社会帮助的同时,又提高自立自强能力,从而发挥资助政策的育人功能,是当前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点。

1.健全现有资助工作体系的方法

笔者认为,资助工作体系的健全要从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无偿资助形式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有偿资助的方向发展,才能逐渐构建起以教育为导向,以育人为目的,担负教育功能,实现资助工作最大效益,体现真正价值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系。

2.优化制度建设,搭建育人平台,强化资助工作过程管理

(1)资助内容要做到层次分明,资助过程要动态管理。首先要加快资助工作由只重“认定”向“认定、监督和管理”并重转变。其次,资助环节中要强化过程管理。建立贫困生数据库,对受助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工作等情况进行记录和监督,实现动态跟踪,有效避免“伪贫困”现象。最后,在进行资助体系规划设计时,针对不同类别资助项目和学生特点,做到“分层次、有重点”。

(2)减少无偿资助,构建权利和义务对等的模式。资助体系中要注重减少无偿性资助比例,转为更加注重有偿性资助。这样既增强了贫困学生的自我认同,又使其更加明确对等的权利和义务,清晰地认识未来的成长路径和奋斗方向。

(3)强化育人功能,努力构建青年成长的平台。较为普遍的是高校资助体系中没有明确规定受助学生需完成一定数量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爱心传递”。在有偿资助逐渐扩大的基础上,设立受助学生社会实践环节,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恩教育形式,营造了良好的帮扶氛围,也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和才干,更搭建了“济困、扶志、强能”三位一体的资助体系。

3.完善资助和奖助的互补关系

一是要增设奖学金类别,提高奖学金额度,充分发挥奖学金的激励作用。二是要严格把关助学金的发放过程,强调助学金“济困帮扶”的救济性质。此外,还可以针对不同年级调整奖助学金,实现二者的补充。低年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较弱,可以多设置助学金;而对高年级学生则侧重奖励,形成良性引导,加大奖学金规模。

4.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

教育是全方位的,它是塑造一个人的素质和品德的全过程。在高校做好资助工作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贫困,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要善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用中华民族崇尚礼仪和恩德文化,开展感恩与诚信教育,强化受助学生知恩图报的感恩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做一名自尊、自立、自强的大学生。

三、健全高校资助体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

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人才培养。教书育人,不仅是传道授业,更要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高尚情操和拼搏创新精神。资助工作作为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高校育人成才的必要手段,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高校的资助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完善助后教育,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从某种角度上说,长期接受助学金资助的贫困大学生认为享受资助理所当然。搭建感恩教育平台,就是要扭转视获得资助为应得的观念,使学生受助之时意识到他们是在社会关爱下成长,有义务做出积极的回馈,通过成立励志社团,量化义务劳动时间等手段,使其富有责任感地用志愿公益行动将爱心传递,将知恩图报付诸社会实践。

2.优化奖助体系,有助于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

通过增设奖学金类别和调整额度,有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创造优异成绩。通过改进评选要素和提升奖励规模,塑造励志青春榜样,辅以优秀事迹的宣传报道,让奖助体系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学习、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正面作用。

3.建立诚信档案,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诚信和责任意识

通过建立学生诚信档案,记录大学生的诚信轨迹,与学生入党、评优、就业推荐等相关联,使学生重视个人诚信,把对待贷款还款作为培养独立意识的机会,增强了其社会责任感。

4.加强有偿资助,搭建实践平台,有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勤工助学、岗位实践等有偿资助在缓解学生经济压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坚忍不拔的性格和励志自强的品质。与之相比,将爱心资助和创业孵化结合起来的“能力创业型”助学模式,磨练了学生意志,增强了学生自信,拓展了就业渠道,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小结

帮扶济困,育人成才是资助工作的本质目的。通过优化和健全资助工作体系,强化助后教育,把资助工作由注重助前管理转化到助后统筹教育,能更好地发挥资助工作的立项之本,有助于推动资助工作自主良性循环,还有助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念、诚信感恩的品性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格,其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确保了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慧.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

[2]杨爱民.资助与育人结合 构建新型助学体系[J].教坛纵横,2005(8).

作者:赵丹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论文 篇2:

浅谈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对策

[摘 要] 高校学生干部是联系老师和同学的桥梁,他们将学生的想法反映给老师,将各项任务传达给学生,在整个学生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也对其整个工作的质量有巨大的影响,因此,绝不容忽视。从高校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现状出发,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

[关 键 词] 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对高校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

一、对高校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干部更好地发挥干部职能

学生干部是在整个学生队伍当中选拔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才能。他们既担任学生的角色,又担任管理者的角色,是学生和老师之间交流的纽带。对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团结老师和同学,更快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发挥其干部职能。

(二)帮助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归根结底,学生干部的主要角色是学生,刚刚接触社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对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其明辨是非,处理好学生会工作与学习生活的关系,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有利于校园环境的稳定和谐

学生干部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自然需要其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将双方的想法和意见分毫不差地传达给对方。而对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将其思想和行为引领到正确的轨道上,让学生干部真正做到政治清明,成为道德素质高的人才,推动校园环境向稳定和谐的方向发展。

(四)有利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接班人,学生干部又是整个学生队伍当中较为优秀的人才,更需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对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其思想政治觉悟,也是在为我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这些人才能够成为未来我国建设的中流砥柱。

二、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

高校学生干部大多思想政治水平较高,认同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时能够团结同学和老师,推动校园环境朝着稳定和谐的方向发展,而且,学生干部团队的综合素质较高,能够很好地开展工作,发挥其职能,处理好校园事务与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使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二)高校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干部存在功利思想

绝大多数学生干部在担任其职务时,主要是想为同学提供服务,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干部,过于关注学生干部这个身份为其带来的好处,而忽视了为同学服务。

2.缺乏针对性的教育

學生干部既是学生,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学生,他们担负着“干部”的职能,因此,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如,要加强对其为人们服务方面的教育,保持自身廉洁的教育等。但就目前来说,许多高校也是对学生干部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但却是“大帮哄”,缺乏对学生干部的针对性教育。

3.学生干部不能够很好地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

学生干部在学习和工作当中都应当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但实际上,一些学生干部往往过多地关注其工作内容,把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中,严重影响了学习。

三、做好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举措

(一)优化校园环境,任人唯贤

实际上,许多学生干部在任职时都会向之前的学生干部求教,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干部工作,其身上的一些行为和习气也都会受到之前学生干部的影响,这也是一些干部在工作中产生功利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是干部团队拥有更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就能够优化校园环境,营造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文化氛围。这样的校园环境本身也是对干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在选拔干部之初,要对应聘的干部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设置试用期,使干部团队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

(二)对学生干部进行针对性教育,使其能够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

学生干部不同于一般的学生,他们担任着多种角色,一方面是学生,另一方面又是管理者。因此,在对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廉洁意识和辩证思维,使他们能够真正地为同学服务。同时,培养好学生的辩证思维,让他们了解自己还是一名学生,不能够顾此失彼,使其能够正确地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

高校学生干部群体是连接同学与老师的纽带,因此,高校一定要加强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任人唯贤,优化高校学生干部团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晓丽.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 高教学刊,2016(6):222-223.

[2]王火利.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调查分析(上)[J].思想教育研究,2017(11):70-75.

作者:葛勋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论文 篇3: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危机概述

摘要:新媒体的飞速发展给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受到影响。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现状的研究为提高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

一、新媒体、信度、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危机概述

随着新媒体在国内的迅猛发展,国内学者对新媒体的研究也日益系统全面,对新媒体的定义也各有不同。有的学者认为新媒体不是任何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媒体形式,它在实质意义上是一组数字信息,一种融合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特点的信息呈现。有的学者认为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介质,利用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作者认为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基础上,通过网络,利用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为人们更快速便捷提供广泛丰富信息服务的传播形式。

信度是测量学里的专业名词,随着学科的融合发展,现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领域中,用以测验研究对象的可靠性程度。信度的高低影响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也有信度因子,其信度是指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及授课老师、授课过程的信任及认可程度,它的高低就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教学成果的好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危機是指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度降低而引起的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不如人意的状况。即思想政治教育者与高校学生在教育期望和效果上出现离散的状态,教学效果不稳定。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危机的表现

新媒体时代,校园里师生都深受新媒体影响,新媒体作为一把“双刃剑”,在师生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一方面为他们提供了便捷丰富的信息,另一方面,给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给自我价值观尚不完善的高校学生带来了更多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信度减低。学生的价值观受到新媒体带来的新思潮影响,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色彩浓厚。在理论课和专业课的选择上,部分高校学生更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而忽略自我意识和价值观的塑造。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高校学生和部分老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可信性表示怀疑,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缺乏心理信任和价值认同,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重视,认为其没有社会实践价值,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灌输的理论不信服。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参与度低,极大的削减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由于手机新媒体的随身携带性,高校学生几乎手机不离手。一走进课堂,尤其是他们不太重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就开始低头玩手机,沉迷于手机新媒体世界中,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言所指毫不在意。同时,部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新媒体时代一直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没有创意和生机。学生真正听的很少,师生之间课堂互动也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很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度。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缺乏信心。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停留在空泛的政治理论层面,没有将这种价值观和方法论自觉内化为自身的行为。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感兴趣,没有实践信心。部分学生更注重对自己专业技术课程的实习实践,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践敷衍了事,最终导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停留在理论,并未真正进入高校学生的思想,未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度不稳定,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危机缓解的方法探索

面对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度危机现状,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乃至高校学生都要探索出缓解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危机的有效方法。

高校信息管理中心应加强对校园网络环境的监督,给高校师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新媒体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对高校师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新媒体在校园里的广泛运用,给高校师生的思想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改变。高校信息管理中心应加强对校园网络环境的监督,规范管理,避免不良信息在校园内弥散,时刻注意管控校园新媒体的信息来源和趋向,把握校园新媒体舆论和思想的主动权。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结合新媒体完善自我,从而在教育主体上提高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度。面对新媒体给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教学权威以及教学理论、手段的挑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快速及时的反应过来,主动接触和学习新媒体相关理论及运用,去粗取精,将新媒体中的有利部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巧妙的结合起来。结合新媒体开辟更多新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理论内容,引用更多的时政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活跃度,从而在教育者方面和教学理论方面有效的缓解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危机,改善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任关系。

高校学生应加强自我媒介素养培养,正确分辨新媒体特征不受其害,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高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学生的学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中测量中占了很大的影响因素。化解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危机重点在高校学生群体自身的自觉。培养学生的新媒体媒介素养,更理性准确的认识和运用新媒体,合理规范使用范围和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沉迷其中忽略课堂学习,忽略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从而使高校学生真正受益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积极塑造和完善自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化为自我行为指导思想,从而真正的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保证其教学成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缓解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危机,这不仅有利于高校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完善,也有利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完善,更有利于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孙豫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创新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

[2]宇文利.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信度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 2011

[3]黎玉明,侯波.思想政治教育信任形成机理与信任培育[J].浙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1)

作者:曾艳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思想创新教育研究浅析论文下一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