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会计论文

2022-05-16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会计专业会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文章明确了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目的、会计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应包括的内容,并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改进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教学方法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会计课程一般都是其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之一,会计教学工作量急剧上升。因此对于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问题的研究日显重要。

第一篇:会计专业会计论文

会计学教学本科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差异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综合性大学《会计学》课程教学在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的共性与差异的实际,指出教师应把握好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学生对此课程的不同需求,明确其共性与差异,有针对性“因专业施教”,力求在会计信息提供与会计信息应用之间找到平衡。

【关键词】会计学 本科教学 共性与差异

一、引言

自1998年教育部将会计和审计整合为“会计学”专业并将其归为管理学门类中的“工商管理”学科后,我国的会计本科教育走上了通识教育的轨道。目前相当多综合性大学的经济与管理学院都将会计学作为经济类、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就要修读会计学课程,而此时并未分专业,大二分专业时只有管理类学生将来选修会计专业。换句话说,讲授会计学课程的教师只明确自己所教的是经济大类还是管理大类学生,并不知道有多少学生将来会从事会计专业。众所周知,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需求是有差别的,教师教学时如何区分?本文做以下探讨。

二、会计学教学差异及共性分析

(一)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在会计学教学差异

1.教学目标存在差异。对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会计学(传统上称会计学原理)是专业基础课、入门课,会影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掌握,因此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明确会计的基本技能、对象、任务;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和记账方法的相关理论及其具体应用;掌握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要求,明确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和各种账务处理程序;能够掌握工商企业基本业务的会计核算,能阅读和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会计学只是众多经济、管理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全面、系统掌握会计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注重会计信息的获取、会计知识和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感觉”,使学生学会怎样用会计信息,并通过对会计报告的利用,分析和解决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一般财务会计问题,以适应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

2.教学内容应体现专业需求。课程教学内容取决于教学目标。如上所述,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是使其成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是使其成为会计信息的应用者。因此,对会计专业学生我们的教学内容应侧重以借贷记账法为核心的基本方法的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从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到会计账簿的登记再到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为流程的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可稍有提高,补充特殊行业特殊业务的会计分录的编制,增加与后续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衔接,避免会计学原理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脱节。对非会计专业学生我们的教学内容应注重会计信息与经济和企业经营的关系;不仅让学生了解会计分录的编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分录的经济意义及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鉴于学生一般只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感兴趣,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应淡化会计基础理论和具体核算程序。教师在用一定学时讲解会计信息生成过程后,按照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报表项目顺序,讲解每个项目的分录的经济意义及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在这其中强化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内容。以金融工程专业学生为例,“金融资产”的讲解应是重点。“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是不同的,会计政策是可以选择的,教师的讲解应注重对此三个项目的会计处理为什么不同,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投资者和证券公司的经济后果。

3.选用教材应有所区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线。目前我院的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会计学课程统一选用的是《会计学原理》教材。对今后选修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是适合的。因为其注重会计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讲解。其中基本理论主要介绍会计的两大平衡公式及复式记账原理;基本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而会计核算方法中以设置账户、复式记账为重点;基本操作技能讲解账户和复式记账方法的应用,即如何采用借贷记账法对企业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这为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和理解后续专业会计课程奠定了基础。但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这样的教材包含了过于复杂的具体核算过程,只是就会计论会计,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管理高度,不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今后“掌握会计信息的获取”的需求。鉴于此,为保证会计专业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我们建议对管理类学生选用《会计学原理》教材,因为按近五年选专业情况,管理类学生中到大二选小专业时70%是选会计专业的。经济类学生选用《会计学》教材,目前还很少有本科阶段非会计专业专用的《会计学》教材。因此选用时注意这类教材在内容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包含会计基本概念在内的会计学的整体框架;会计循环过程;基本核算业务(报表项目阅读)。其中基本核算应注重会计核算与经济活动相结合;注重会计核算中会计师会计选择的经济后果;让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的获取,理解会计学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明白会计信息对决策的帮助。

(二)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在会计学教学共性

1.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管是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都应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仅要胜任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还要具备创新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人际关系能力、领导能力等多种能力,这需要通过课程的创新性讲授,如案例教学、互动教学以及会计实验实践环节等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高。

哈佛大学的John Boehrer教授认为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或者某一特定的企业案例进行互动式探索过程”。对于没有经济学、管理学常识和实践经验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传统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应用起来有一定难度,可以开发“案例引导教学”模式。提前将案例资料和应完成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分组准备。如讲解存货核算时,在把几种存货计价方法讲解完以后,将一个实际企业进行存货计价选择的案例数据给学生,让学生有一段时间通过自己前期的资料搜集来思考问题,为课堂案例教学打下基础。同时加强分组的课堂讨论和辩论,通过学生辩论和教师点评不仅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实验教学可以及时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感受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鉴于课时原因一般安排3个学时的实验课,但选用的实验软件有所区别。目的是让会计专业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掌握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和技巧。是让非会计专业学生了解会计工作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理解会计信息如何为决策提供帮助。为达到实验教学效果,实验指导教师应在实验前作必要的讲解和提醒,实验中加强指导,实验后认真总结。同时,学生在实验前要了解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积极参与实验过程,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报告。通过课程实验环节,加深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理解。

2.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管是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都应加强诚信教育和商业伦理道德教育。

会计诚信危机危害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阻碍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职业道德教育无疑是决定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公允性的重要因素,现行MPACC的课程中有“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而很少有高校在本科阶段就设置相应课程,当然这和高校对本科生的学分要求有关。以武汉大学为例,学生毕业应取得的总学分为140学分,但通识课程就要67学分,占总学分的47.9%,在专业课程学分只有总学分的52.1%的情况下,很难再设置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所以受制于学分因素,只能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向学生灌输客观、公正、真诚、友爱的职业道德观。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就一向致力于提倡“道德教育是会计课程的基石,是会计职业教育的灵魂”。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在会计学原理授课过程中再多强调职业道德也不为过。如在会计凭证审核环节,对于违法凭证会计师可拒绝受理,“如果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师受理违法凭证,作为会计师,你如何做”。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强化他们对客观、公正的认识。

鉴于目前还存在腐败现象,社会影响较大,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同样有需求。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明确虚假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另外,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还应强调其管理道德。管理道德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管理者特定的工作职能,因此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力量来保证其正确行使职权。如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可以在讲解销售环节时强调企业销售高管制定销售政策的道德问题;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在讲解员工薪酬核算时,让其明确在绩效和薪酬中的不公正做法。

3.应注重新规范、新准则的传播。不管是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都应注重会计知识传授和会计法规传播相结合。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学科,会计学课程除具有专业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之外,还具有极强的法规性。会计师在提供会计信息、管理者在应用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均应明确这些会计信息是在怎样的法规环境下生成的;是否有新法规的出台;新旧法规的差异又如何影响会计信息的产生和应用。由此,教师应将新规范、新准则的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结合相关内容改进原有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使之得以不断更新。

《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从2005年以来相对稳定,但由国务院及各部委颁布的各项准则却在不断变化中,会计规范经历了由“制度与准则并存”到“以准则为主”的转变,特别是2006年会计准则体系形成后,2014年以来又颁布了“合并财务报表(修订版)”“财务报表列报(修订版)”“职工薪酬(修订版)”“长期股权投资(修订版)”“合营安排”“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公允价值计量”等准则,且要求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于2014年7月1日正式执行这些准则。这些变化应在“会计学”课程教学中有所体现。如对会计专业学生讲解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时,应明确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变化的影响;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讲解报表项目阅读时,应明确财务报表列报准则带来的影响。另外,继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后,2010年又制定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从内部会计控制转为内部管理控制。对会计专业学生讲授“会计学”课程时,应向学生灌输内部控制规范逐步完善的背景和精神;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讲授《会计学》课程时,可通过一些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向学生强化管理者的职业道德。

三、会计学教学共性与差异应对策略

(一)要关注学生专业差异

因会计专业学生与非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学课程中的教学目标存在差异,而教学目标的差异决定该课程在不同专业的教材选用与教学内容上应有所区分。针对目前所有修读会计学课程的学生统一采用《会计学原理》教材的现状,我们建议为会计专业学生选用《会计学原理》教材以保证本专业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侧重以借贷记账法为核心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讲解。为非会计专业学生选用会计学教材,教学内容应轻会计核算,重会计信息与经济和企业经营的关系以及会计学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二)重视案例教学

为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不管是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都应注重案例教学、互动教学以及实验实践环节,通过课程的创新性讲授及课堂讨论和辩论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高;同时不管是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都应加强诚信教育和商业伦理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向学生灌输客观、公正、真诚、友爱的职业道德观,为整个社会的诚信教育奠定基础。案例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拥有全新的扎实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必须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通过各种手段将新颁发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时准确的传授给学生。针对会计学课程法规性强的特点,不管是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教师都应将新规范、新准则的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亚民,王天东.从MBA教学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问题[J].会计研究, 2003(5).

[2] 张健.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差异化教学改革探讨[J]. 财会通讯(综合),2010(10).

[3] 蒋大富. 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建设思考[J]. 财会月刊,2011(07).

[4] 阎达五. 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周亚荣 郭均英 卢雁影

第二篇:谈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

[摘要]文章明确了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目的、会计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应包括的内容,并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改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教学方法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会计课程一般都是其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之一,会计教学工作量急剧上升。因此对于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问题的研究日显重要。本文拟对《会计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会计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等进行探讨,以期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非会计专业教学的目的

根据199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培养规格的规定,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的是具体的会计实务与会计管理工作,培养目标主要是会记账、算账、报账以及用账的会计专业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各组织的会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一般从事非会计专业的其他管理工作,就业方向是各组织的其他职能管理部门。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认识:一是将非会计专业学生视同会计专业学生,照搬会计专业本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二是认为非会计专业学生将来不会从事会计工作,因此只需学会分析会计报表就行。这两种观点从根本上影响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会计专业本科教育作为专业化教育主要是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强调会计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而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是一种非专业的会计教育,更多的是强调实践性、应用性。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会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人员,而是培养懂会计、会用会计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其重心是管理,应当从管理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学习会计。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通过对会计知识的学习,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及实务,即什么是会计、什么是会计信息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还要学会如何进行财务分析,如何为组织决策获取必要的会计信息,并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使他们成为经济管理工作的“通用型”专业人才。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第一,符合教学目的。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基本会计知识,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并为其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打下基础。第二,教学重点突出。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目的决定了其会计课程体系不能雷同于会计专业,而是要突出重点课程和重点内容。第三,结合专业特色。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符合各专业的不同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并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 基于以上原则,会计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所有经济、管理类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即通修会计课程;第二个层次是供不同专业学生选择的课程,即选修会计课程。

(一)通修会计课程

通修会计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一般设置一门会计学,课时为54学时,包括基础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学两部分内容。但是,按照目前会计学的教学内容和结构安排,教学效果比较差,特别是很难开展案例教学。由于学生对企业具体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了解得较少,在课程的主要内容讲授完毕之前很难开展具体的案例讨论。所以,需要对会计学的具体内容进行重新构造。

(二)选修会计课程

传统的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往往没有结合各专业的不同特色,没有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要设置会计课程体系,无法满足各专业的不同需求。考虑非会计专业的教育思想是使学生“懂会计”,因此,在会计课程的设置上应该灵活。可以根据经济、管理类各相关专业安排多门方向性会计选修课程,课时均为36学时(2学时,周×18周),讲授方式主要是专题讨论和案例分析。比如,高级财务会计主要讲合并财务报表、外币业务、租赁、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等的会计处理;行政事业会计主要讲行政事业单位特殊的会计处理;贸易企业会计主要讲授内贸与外贸企业特殊的会计处理;金融企业会计主要讲金融企业特殊的会计处理;工商企业会计主要讲授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主要业务及其会计处理。

非会计专业学生在修完通修会计课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专业选择一个会计方向课程,作为与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会计学习方向。会计方向课程应该体现非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原则,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动态及相关会计学科实践中出现的最新情况,同时学生也可结合自身将来就业方向考虑选修会计课程。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结构

非会计专业具有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会计知识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学生学习会计知识是为了将来使用会计知识,用来参与经济管理。成为高级管理人才。因此,在非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与会计专业有所区别。笔者对现行会计学课程内容结构进行简要设计如下。

(一)目前课程内容

1、“二合一”形式:这是传统的形式,即“基础会计”+“财务会计”

2、“三合一”形式:“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3、“四合一”形式:“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这几种形式看起来有所区别,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篇幅和学时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是“蜻蜒点水”,只侧重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其他内容只是简单介绍,或删去不讲。对非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应过于强调会计核算,而应该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的同时,侧重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和影响。

(二)课程内容设计

1、《会计学》的第一部分——会计基础

主要讲述会计学概论,包括会计法规、会计基本原则、会计假设、会计报表、会计循环等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对会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会计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在介绍各种会计规范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职业道德时重点说明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尤其是企业领导人应承担主要责任,借此进行会计诚信教育。对在校经济、管理类学生进行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是高等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

2、《会计学》的第二部分——中级财务会计

会计专业使用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是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要素来介绍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最后介绍会计报表。这种编写方式比较系统,专业性很强,但对非会计专业来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在非会计专业教学中可以按业务循环来讲,具体包括:货币资金循环核算及管理、融资循环核算与管理、采购循环核算与管理、生产循环核算与管理、销售循环核算与管理、投资循环核算与管理、利润形成与分配。

在每一部分循环的内容中,应包括:业务流程介绍;管理的要求(包括核算的要求和内部控制的要求);按会计核算与内部控制

的要求设置账户;按会计原则理解业务流程的实质,掌握会计确认与计量标准在具体业务中的运用。这样设置使非会计专业学生从会计角度来理解业务流程,更容易学习会计课程内容。同时把管理目标、内部控制、会计核算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掌握会计准则的使用方法。

3、《会计学》第三部分——会计报表及其分析

除讲解会计报表基本内容之外,重点介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如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比率分析,培养学生利用会计信息处理事务的能力。

四、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方法

在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的应用与改进

“多媒体辅助教”。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把教师的教案通过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而是要利用多媒体能够处理图、文、声、像的优点,营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环境。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加深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印象。

“多媒体辅助学”。建立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平台和课程设计应以学习者为中心,使操作便捷、易懂,并能提供下载、打印等功能;建立多个信息传递通道,及时发布信息,并对学生的信息给予及时反馈;设置专门人员为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如辅导老师、咨询人员、学生顾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搜索功能,制作和编制帮助软件和文档。

“多媒体辅助考”。建立完善的会计网络考试系统。这一要求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的计算机供学生同时进行考试,或者是建立大量的试题库,使得计算机可以随时随机选择设计出一套可供考试的试卷;二是要及时地更新试题库中的试题;三是设计科学的考试软件。由于非会计专业每学期同时开设会计课程的班级和人数众多,每一次的会计学阅卷工作都极其繁重,采用多媒体考试方式将大大减轻会计教学的工作量。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与改进

会计案例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会计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案例教学的层次性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案例教学设计的层次性,通常是按内容进行层次设计,即将案例根据设计内容的综合性分为课程独立案例、课程综合案例、各门课程综合案例。

课程独立案例主要是针对某一章内容或某一个问题的案例,案例往往比较小。这类案例通常有标准答案,如企业会计核算案例。

课程综合案例主要是针对某一门课程的案例,案例设计的内容比较复杂,案例较大。但一般只涉及本课程的内容。这类案例通常没有标准答案,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各门课程的综合案例往往涉及多门课程,这种案例内容复杂,涉及的知识面广,往往是一门课的老师所不能解决的。这类案例通常是跨学科的,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才能作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

2、案例设计的全面性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案例来实现的,好的案例在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由于案例教学本身的局限性,在案例设计时应当注意案例的全面性。全面性主要是指在综合案例设计时一定尽量注意涵盖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但来自实践中的案例不可能包括一门课的所有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收集一些比较特殊的、在其他案例里无法包含的内容,将它设计成一个小案例进行专项讨论。此外,案例讨论要考虑环境因素。管理实践中的案例最终结果往往是进行决策,而实际决策是很难通过案例模拟的,因为案例分析者无法切身体验到决策者作出决策时的心理状况以及环境因素等,所以案例设计时应当考虑到环境情况、决策者的风险倾向等。

3、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的关系

协调的方法是通过“讲授——案例分析与讨论——讲授”,即首先由老师讲述当次课的相关知识和重点内容,其次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最后在案例讨论后由老师总结案例,并结合案例系统讲授有关知识。这样既可以避免传统讲授的被动性,也可以避免案例讨论的局限性,既可以发挥传统讲授的系统性优点,又可以发挥案例教学的主动性优点。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对高层次管理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管理人员对会计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已成为会计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看法,限于篇幅和能力,很多问题尚未涉及,比如会计实验室、教学效果评估等。笔者旨在抛砖引玉,借此引起教育界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方法的探讨,以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李 刚

第三篇:高职会计专业(房地产会计方向)专业课程开发探讨

【摘 要】房地产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很强的行业属性。本文从课程设置目标、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教学实施、课程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探讨会计专业(房地产会计方向)专业课程开发,使会计专业(房地产会计方向)培养的会计人才真正适合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会计专业;职业技能;房地产;课程开发

房地产行业是进行房地产投资、开发、经营、管理、服务的行业,房地产会计是在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土地有偿使用和住房商品化的经济条件下适应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专业会计。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规范,资金高度密集的房地产行业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越显重要,房地产行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是以制造业为背景,制造业与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上有很大的区别,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房地产行业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基于时代要求,我们根据会计专业行业化发展的新趋势,探讨会计专业(房地产会计方向)课程开发。

一、专业课程设置目标

课程是学生潜能向现实素质转化的信息载体,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元素,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教职成[2011]11号)有关文件精神,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为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管理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和会计监督岗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会计专业(房地产会计方向)是培养面向房地产行业的会计人才,要求学生具有房地产行业职业能力。因此,应围绕房地产行业会计职业能力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教学与实践,培养熟悉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纳税申报、成本核算等日常经济业务处理能力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具备财务管理能力,能够熟练现代技术进行会计实务处理的房地产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

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构建房地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应围绕培养房地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构建一个与会计职业活动过程相符合,与区域经济发展符合,具有综合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体系。

(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1、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会计核算越来越规范,2015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公布若干废止和失效的会计准则制度类规范性文件》(财会[2015]3号),其中《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在此列。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核算内容上房地产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存在共性,扩大学生就业面和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也要求专业课程的设置与会计专业有很大的交集。房地产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很强的行业属性。房地产会计人员除了要熟悉会计业务,更要熟悉行业,熟悉房地产公司特殊的盈利模式,课程的开发应将行业会计核算相关知识加入课程中,如会计核算的内容中加入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重点是投融资和成本管理,设置房地产法律法规课程有利于学生熟悉行业的会计环境,满足房地产行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2、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会计是一门学科,知识结构相对稳定,会计技能形成和职业素质养成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课程体系设置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然而,会计环境不断的变化,行业不断的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职业素质要求也不断地变化,课程设置应有一定的弹性,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应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职业素质的需要。如会计基础、房地产会计实务、房地产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纳税会计实务等是必须设置的专业课程;考證课程、会计技能实操、职业拓展课程则有一定的灵活性,可根据会计环境的变化设计课程或课程的教学内容,确保专业课程体系与时俱进。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技能的形成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因此,高职本着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适用”和“够用”的原则,对课程按理实一体化要求进行整合,注重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协调。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注重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使课程的教学与学生技能形成规律相符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4、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高职房地产会计专业的课程主要由会计职业素质课程、会计职业知识能力课程和校外实践课程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课程应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培养房地产会计人才职业素质的体系。

5、职业素质培养与个性化发展相结合

教育的本质首先要解决个性化,既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要满足实现个性发展的需要。高职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有着自己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课程的设置考虑会计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的同时,职业素质课程可选面适当扩大,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和环境。

(二)专业课程体系构成

根据高职会计专业(房地产会计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技能形成规律、学生就业岗位群和工学结合的要求,通过对房地产会计职业能力的分析,归纳具体工作任务,再将其分配给各具体课程,构成房地产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房地产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三、课程教学实施

(一)整合教学内容

依据“岗位适用,区域与行业发展需要,从业标准,兼顾发展”的思路,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努力使教学内容与房地产会计实际工作“无缝”对接。

1、针对房地产会计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选取教学内容

会计行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层次一般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会计核算人才,二是财务管理人才。房地产企业随着市场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能力。即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会计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熟悉行业会计工作过程和会计岗位职责分工,具有较强的会计職业岗位实务操作,参与企业融投资、成本费用和税收筹划的财务管理等能力。以此作为专业教学内容选取及教学组织的依据,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结合地方经济区域与行业发展需要选取教学内容

房地产开发成本中税费成本一般约占10%左右。随着我国税法不断完善,房地产企业对税务筹划越来越重视,对会计人才具有熟悉财税知识和纳税的操作技能要求更高。针对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变化的新要求,有关专业课程中应加强了涉税业务基础性教学内容。

3、结合会计职业从业标准选取教学内容

持证上岗是国家对从事会计职业的要求,为保障学生毕业能顺利对口初就业,专业教学内容的确定应充分考虑了学生参加从业资格考试和会计职称考试要求,将从业资格考证教育的内容纳入专业教学内容。

4、兼顾学生后续发展的需要选取教学内容

我国会计法规在不断地完善,会计准则的灵活性越来越大,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人员能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职业判断力,正确理解新会计准则的原则、理念和方法,准确把握新准则的变化。为此,教学内容应安排提升学习空间的内容,满足学生后续发展的需要。

(二)采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教学做一体化

高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教师角色决定了教学方法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学生是教学活动中主体,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培养职业能力。因此,专业课程的教学根据课程的教学特点、课程的项目内容和学生的接受情况等将多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灵活采用感性教学、沙盘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做一体化,将会计工作情景呈现在教学中在课堂中,增强学生专业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培养的会计人才真正适合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需要。

(三)制定开放式多元化的会计职业能力考核标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房地产会计专业课程考核内容应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将理论与实践考核融为一体,考核重点是会计职业能力。课程考核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灵活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平时考核、作业考核、阶段性考核相结合;考试形式可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建立一套以能力为导向,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全面、系统的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会计人才职业素质的内容,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由基本素质、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4项指标组成。评价指标内容包括专业技能、职业判断能力、沟通能力、学习态度和团队精神等。建立开放式多元化的会计职业素质评价体系,全面、科学、准确地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做出评价,通过评价指标导向和评价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四、课程保障体系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教的实施者、学生学的引导者、学生做的指导者,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的关键。高职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房地产会计教师除了具备教师的要求外,还应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房地产行业及相关专业的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双师型”素质和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专业教学团队的结构比例,充分考虑团队的稳定与发展进行合理设置,由一定数量业务能力互补、教龄年龄梯次、资质、学历、专兼结构合理的教师组成,优化教学团队的结构,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

(二)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充实课程或实训教材的内容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方法,教材建设是实现理实一体化的基础。因此教材的选择上,教材内容与会计实际工作相符合,理论与实际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为了使教材的内容与时俱进,专业教师定期或不定期走访房地产行业,随时了解行业会计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补充完善教学材料,充实教学内容,弥补教材的滞后性。同时选择有典型工作任务的企业作为实训背景资料,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地方性和可操作性。

(三)建立专业课程辅助网络教学平台,丰富学生学习资源

开发网络教学课程,建立专业课程辅助网络教学平台,将课堂教学延展到课外教学。网络课程应该设计学、训、考等学习环节,丰富的教学资源展现在网络课程上。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把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实务操作有机融合,通过虚拟、仿真会计工作环境,“以工带学”,学生既可在课堂上也可在课程网站上学和做并进行测试。网络教学平台的灵活性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提升职业判断能力,养成职业行为模式,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四)加强实训室建设

实训室是校内专业实践教学的中心,融教学、实训、考核等为一体。根据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要求,实训室应配置完备的实训工具和设备、会计日常用品、仿真的实训资料、模拟实训的软件等,建立高度仿真的实训室;高度仿真的会计职业环境,使学生直接接触实物,亲自操作,让学生充分投入,从而获得履行职责的感受,提高会计操作技能。实训室应具有多媒体、实物展示、演示操作、实训和考核等多种功能,满足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实训室应配备足够的实训指导教师,加强学生实训的指导。

(五)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会计职业界的支持和帮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各种方式和各种渠道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让企业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企业平移到学校,接纳学生到企业实习;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与企业人士交流或挂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关系,充分调动并发挥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和重要作用,调动学院与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发挥各自专长和影响,互利互惠谋取双赢。

参考文献:

[1]孙 佳,廖忠友.房地产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改革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3(4).

[2]沈应仙.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群“一体三结合”教学模式探索[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6).

注:

本文系2011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C0217)。

作者:黄娟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财务会计教育论文下一篇:作业管理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