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保持一颗童心

2022-08-12

第一篇:永远保持一颗童心

保持一颗童心

保持一颗童心,才能做儿童的老师 ——读《如何做好班主任》一书有感

小圩中心小学 曹娟

最近,我读了《如何做好班主任》一书,受益颇多。此书以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向我们阐述了要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在收获许多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同时,也深感肩头的担子之重。

过去,人们常常把教书先生称为娃娃头、孩子王,其实,从今天的情况看来,班主任才是真正的娃娃头、孩子王。不管这称呼是褒是贬,它至少说明班主任总是与孩子们联系在一起的。“乐于保持一颗童心,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情实感的心理基础。”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不可避免的会在年龄上与学生拉开距离,但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具有儿童般的情感,儿童般的兴趣,儿童般的思维,儿童般的纯真。

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让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非常自然去的。而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学生的真诚,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

儿童般的兴趣。作为成人,教师当然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但班主任的职业却要求我们应该保持一点儿童的兴趣。“每个班主任都应问问自己:我与学生有共同爱好马?尽可能保持一些和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这决不是一味迁就学生,而是教育的需要: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带他们去郊游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们的愿望,而更多的是出于老师自己的兴趣时,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做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老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 儿童般的思维。我们常常说要多理解学生,但有时学生的言行,站在教师的角度看,是很难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下,就很容易理解了。如果我们学会点儿童思维,将更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学生,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并教育学生。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的动机去做事,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寻求心理满足。但是,他们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考虑事情欠周到,常常把好事变成坏事,这是很自然的。因此,我们把孩子们做的那些动机好效果坏的蠢事,称之为“可爱的缺点”。“只有童心才能够理解童心,只有学会儿童思维,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

儿童般的纯真。童心,意味着纯朴、真诚、自然、率真,而这些也正是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品质。当教师面对学生时,哪怕表现出一点点矫饰、圆滑、麻木不仁、玩世不恭……都逃不过学生那一双双明净无邪的眼睛。“作为社会人,教师也许会有几副面孔,但面对学生,教育者只能有唯一的面孔:诚实!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正直只能以正直来铸就。”

“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童心决定着爱心;而教育者的童心,正是我们当好班主任所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

第二篇:让我们保持一颗童心

杜坤

经管系、10级财本4班、201005100

一个人如能让自己保持像孩子般纯洁的心灵,用乐观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肠待人,不自私、不猜疑,光明磊落、勇往直前,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得多。

拥有童心不等于幼稚,相反人在到了成年乃至老年以后,还能拥有纯净的童心,正是成熟进而超脱的最好表现。孩子的心总是色彩斑斓的,充满阳光,充满希望,充满生机,幸福对于他们来说是很简单。有的时候放一颗童心在心里,烦恼忧愁,就不会那么多了,幸福快乐就会尾随而来。虽然人不能永远处于儿童时代,但他可以永远拥有童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之心、对生活保持着激情与乐观。

生活有一部分需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另外也应该有一部分是轻松、洒脱的,痛苦时可以一笑而过,忧伤时可以由它去。贫困也不抱怨,受了委屈也不记恨,重拾孩童时期天真无邪的心情。人生原是很简单的事,快乐也并不难求得,一切都只因我们平时太苛刻、太计较得失。

孩子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幻想,并对自己的幻想无比执著和认真,那是最可贵的人生态度。谁能最长久地保持一颗童心,谁就能拥有快乐无憾的一生。让我们保持一颗童心,让我们的嘴边常挂微笑,让我们用“笑一笑十年少”的心情来对待生活。

第三篇:永远保持一颗纯洁的心

这个暑假我断断续续地用了七天时间看完了《小王子》一书,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小王子》是一部献给所有人看的哲理童话,这本书在西方非常有名,问世60多年,被译成100多种语言,广受读者喜爱。

书中讲了一位飞行员坠机在撒哈拉沙漠,在哪里他认识了小王子,小王子是来自太阳系中的某个小行星,因为他和他那美丽而骄傲的玫瑰闹了别扭而离家出走,在各星球间游离,在此途中认识了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和地理学家,最后来到了地球。

他认识了一只狐狸并和他成为了好朋友,狐狸告诉小王子:“本质的东西,只能用心才能看得清,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这就像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只有真心付出,彼此就能用心体会到。”

读了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纯洁的心灵,小王子深深爱着的玫瑰花,为了不让花儿被羊吃掉,他还请飞行员给羊画了个口罩,对他来说,他的玫瑰和地球不一样,如果花儿没有了,就好像所有星球失去了光芒,这是多么真挚的感情啊!

读了这本书,我发现里面的好的故事都有深刻的含义:比如那个什么手下也没有的国王,告诉我们不能自欺欺人;那个明天每天不停数星星的商人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浪费时间;那个不停点灯熄灯的灯夫故事则告诉我们,要忠于职守,认真负责„„„„!

我非常喜欢《小王子》这本书,它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在我的成长学习过程中,我要永远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找到我真正追寻的东西!

富春二小

四(6)班

夏迎恩

第四篇:揣一颗童心,诗意的行走

揣一颗童心,诗意地行走——本刊专访特级教师郭学萍

(2014-09-15 21:05:44) 转载▼

标签:

分类: 小语 教育

郭学萍:又名“长辫子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全国课题实验研究先进工作者,曾荣获全国优秀案例评比一等奖、江苏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南京市课堂教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在《新语文学习》《七彩语文》杂志用5年时间连载了《花花狗和贝贝熊》《书包里的跳跳鼠》两部童话,主编了《苏派语文·名师伴读》系列丛书8本,出版了个人专著《诗意语文 博客春秋》《漫读古诗》《接手新班》等;多次赴浙江、陕西、新疆、海南、北京等地讲学,被多所高校聘为国培班导师,“全国语文名师成长大讲堂”客座讲师。

揣一颗童心,诗意地行走

——本刊专访特级教师郭学萍

杨亚丽

一袭长发随意地倾泻,圆圆的娃娃脸上,总是绽放浅浅的、极富感染力的笑,透着儿童的天真与好奇,她像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小学老师是不是就应该这样? 声音柔和得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天然的亲切感,语速不急不慢,富有激情和活力的叙说有着对文字近乎苛刻的要求,不经意间似有诗意汩汩流淌;她喜爱写作,是用文字编织梦想与浪漫的文艺女青年„„语文老师是不是就应该这样?

她,就是特级教师郭学萍,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人称“长辫子老师”。

童话创收:长不大的文艺青年

郭学萍的童年,是与外婆在乡下度过的。偶尔,才有机会到部队与父母短住。秀美的山村、淳朴的民风,养育了她开朗、乐观的性格;与父母的分离,塑造了她敏感而细腻的心灵。她对一株草、一朵花的美敏感,她对别人的眼神和语气敏感,她把这些纷纷写到日记里,慢慢地对文字也开始敏感起来。她的习作,常被老师当作范文读给大家听。

1987年,郭学萍考上了苏州铁路师范学校。她和同学创办了文学社,他们倾心于阅读,醉心于幻想,用文字编织疯长的文学梦。4年师范生活期间,她写了第一篇小说《冷月》以及大量的诗歌和散文,做了《上海铁道报》的特约通讯员,在《苏州日报》发表了第一篇童话《落日》。昔日细腻、敏感的小女生,如今已出落成优雅、浪漫的文艺青年。 1990年,郭学萍被分配南京铁路分局职工子弟第二小学。当娃娃脸的她,梳着两根长辫子,身着一套花格裙子走进五年级教室时,有人把她当成了新转来的学生。站上讲台,一句“亲爱的孩子们”,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每天放学时,孩子们依依不舍,纷纷把小脸贴在她办公室的玻璃窗上,冲她挥手告别。由于深得学生信任和喜爱,工作第二年,郭学萍就开始担任班主任了。

与孩子们相处,有太多的欢乐、太多的感动,郭学萍想,是不是应该拿起手中的笔为孩子们写点什么呢?写童话怎么样?是啊,自己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学作品不就是童话吗?再说了,孩子们哪个不喜欢听童话故事呢?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郭学萍在《新语文学习》《七彩语文》杂志连载了《花花狗和贝贝熊》《书包里的跳跳鼠》两部童话,其中《书包里的跳跳鼠》讲的就是长辫子老师的故事。其中一篇《星期八》中这样写道:

五月的麦田像金色的海洋,在纯净的阳光里翻滚。热烈的夏蝶汹涌而至,麦田里吹过幸福的风。

长辫子老师像孩子一样,在麦田里奔跑,风扬起她白色的裙角,整齐的刘海趴在额前。她的发梢上用粉色的手绢扎成一个好看的蝴蝶结。跳跳鼠就站在蝴蝶结上,扯着脖子唱起了歌:我叫跳跳鼠/从来就不爱读书/只要一提起做功课/闭上眼睛就打呼噜/只要一提起做游戏/那是一点也不含糊……

所有的孩子都跟着唱了起来。麦浪滚滚,欢乐的情绪奔腾到每一个角落。

是的,在童话里,长辫子老师总是和孩子们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当然,现实生活亦如此,几乎和童话一样美好。

很多人都惊讶于她近乎孩童的天真与幼稚,不明白她为什么这么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也弄不懂孩子们为什么和她这么亲。有一次,一个老师忍不住问她:“什么事会让你整天快乐成这样?”她笑着说:“和孩子们在一起,心就会活泼如清泉。”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江苏省小语会会长袁浩对她赞赏有加:“郭学萍能把自己沉潜在生活和教学中并品尝到真正的快乐,这一份童心不正是我们许多人最不知珍惜,而又极易悄然失去的吗?这份童心是生命旅途中,绽放在道路旁的那株蔚蓝色的矢车菊、那朵纯洁的百合花、那颗滚动在茶叶上的圆润晶莹的露珠,凝聚着纯真、善良和美丽,既给身边的人带来喜悦,也让自己的课堂诗意盈盈。”

童诗教学:会“魔法”的老师

站在讲台上,她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自己长着一双隐形的翅膀,只有热爱诗歌的小朋友才能看得见。

她说自己手中的花布口袋是神奇的“魔袋”,里面装着满满的诗歌。当她从里面拿出树叶、苹果、小铲子时,学生好像真的被老师施了“魔法”,一个个变成小诗人。他们说树叶是“漂在河上的一只小船”“小树的一个绿色的梦想”“夏天的一枚邮票,到秋天会变成金黄”。你瞧,多么令人欣喜!

更神奇的还在后面呢!学生在欣赏了一篇篇美丽的童诗后,在聆听了雨打树叶的声音、青蛙的叫声和幼儿唱童谣的声音后,一句句富有童心、想象与真情的童诗脱口而出: 滴答,滴答/小雨点在找自己的家/他问树叶/树叶只是点头/却不说话//滴答,滴答/小雨点在找自己的家/他问小池塘/小池塘只是不停地圈圈画画/不说一句话

一阵微风/轻轻吹过/一池子的荷花/开始翩翩起舞/我听到沙沙沙的声音/在清凉的月光下/传出很远很远……

夏天的夜晚/我听到睡莲与月亮对话的声音/蟋蟀和青蛙不时地插话/只有金银花安静地趴在篱笆上/她才是最好的听众 这是2011年郭学萍在第四届中国童诗年会上执教的一节公开课——《听,夏的声音》。当时,台下坐着的著名儿童诗诗人圣野、金波、韦娅等,都成了她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他们或通过作品与学生相识,或走进课堂与学生对话,整节课行云流水,诗意盎然。

香港儿童诗诗人韦娅称这节课为“童话般的课堂”:“整个教学在快乐的互动中进行,究竟是这些孩子们太优秀,还是这位教授者拥有魔幻之神手?她将一堂有关‘夏天的声音’的诗意课堂,透过她那个漂亮手袋中的树叶、小铲子、红苹果等,如此生动有趣地化作了孩子们天真而快乐的创作思维中的桥梁。她为孩子们的创作,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这童话一般的课堂!”

其实,郭学萍早就开始童诗创作指导课的开发与研究了。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读了金子美铃的诗集《向着明亮那方》,那富有童真的想象、那美好纯真的情感,使她忍不住要和学生分享。慢慢地,她和学生熟知了越来越多的童诗作家:金波、圣野、王宜振、林武宪、斯蒂文森等,孩子们在美丽的诗句中修炼了一颗晶莹通透的诗心。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吗?为什么不能和学生一起创作童诗呢?郭学萍带领孩子们亲近大自然,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唤醒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真情,他们共同陶醉在情趣盎然、诗意芬芳的童诗创作中„„2005年,她在南京市上了一节童诗创作指导的公开课,反响热烈,好评如潮,后来受邀到多个省、市作童诗创作教学的观摩课。正是因为有如此丰厚的积淀,才有了《听,夏的声音》一课在第四届全国童诗年会开幕式上的绚丽绽放。

对于儿童诗教学,郭学萍是这样理解的:儿童诗是最贴近儿童的文学样式,让儿童诗进入教学现场,有利于唤醒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孩子对美的感知,提升孩子的思辨能力。但是,正如我们的习作课不是为了培养作家一样,指导孩子写诗,也并不是要让所有孩子都成为诗人。儿童诗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拥有诗意的人生。热爱诗歌的孩子,一定是诗意、柔软、明媚、向上的。

诗意语文:站在儿童的立场上

一位教师想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需要多少年时间呢?对于这个问题,郭学萍的答案是16年。

早年,郭学萍也曾辗转于各类公开课比赛,像所有积极、好胜的年轻人一样,她期待与高手对决,期待机会展示自己,期待看到每一次比赛中那重压淬炼下的崭新的自己。 2006年初,郭学萍参加了南京阅读教学竞赛,执教《爱如茉莉》一课。为了上好这节课,她嚼了一个寒假的《语文课程标准》,啃了一个寒假的《名师课堂实录》,学了一个寒假的《苏教版国标本五下教材培训资料》,读了一个寒假的《爱如茉莉》,教案修改了6次,整整写满了厚厚一本笔记。最终,这节课获得了一等奖。然而,郭学萍并不满足于这样的成绩:自己执教的公开课大多唯美而精致,精致是优点,也是缺点;诗意是特点,也是局限。如何能在诗意上有所突破呢?

2006年底,郭学萍参加江苏省第八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执教《灰椋鸟》一课。这次从准备到正式上课只用了10天时间,可谓“不犹豫,不徘徊”,因为“诗意语文”在她的头脑中越来越清晰——诗意不是精致唯美,不是刻意营造氛围,诗意语文也应该有卓有成效的双基训练,也应该有独立思考的火花闪现。

郭学萍的博客名为“诗意语文”,申报的多个课题也与“诗意语文”相关,当她正在诗意语文的路上坚定不移地行走时,却遭到一片质疑之声。 “大家语文博客”是南京市教研室主办的专题网站,郭学萍的“诗意语文”一度引发激烈的争论。什么是诗意语文?如何理解,如何定义,如何操作?它和“本色语文”是不是互相矛盾?甚至有老师认为,诗意语文不过是玩弄概念,是花架子,是作秀。

对此,郭学萍如此回应:“在我心中,语文就是一棵美丽的树,枝叶茂盛,鲜花盛开。每一片绿叶,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每一朵鲜花,都绽放出诗意的笑靥;根,深深地扎入生活的土壤;果,是智慧与灵性的喷发。语文课就应该让孩子从小受到诗意的感染,让孩子的心纯洁如白玉,丰满轻盈。我不知道怎样对诗意语文作出更理性的诠释,我只知道,我的孩子们都喜欢我的课,我能从他们的脸上读出语文带来的快乐和酣畅。”

什么是诗意语文呢?或许并不容易定义,但学生的成绩却是最好的注解:

2005年,她班里一位叫左传的孩子,以一篇《实习老师的到来》成了当年“全国小作家杯征文比赛”一等奖的得主,现在正式成为中国少年作家班学员。她班里的陆溪和王辰然两位同学在全国小学生语文能力测试中荣获一等奖。

她带的班级先后荣获“全国童话创作大赛团体三等奖”“长三角地区诗歌大赛一等奖”“南京市中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特等奖”“南京市金陵书香班级”等荣誉称号。 2009年,师生共同创作的《童谣童画》《童心书缘》《奇奇学博客》等系列丛书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正式出版。

“语文是一种雅致的文化,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一种洗尽铅华的超越现实的精神享受。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本身就是富有诗意的,教育也是富有诗意的,和孩子沟通和交往同样富有诗意。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从儿童视角出发,是以儿童为立场,它是开放的、灵动的、智慧的,能够让学生释放情感、绽放生命,从而让学生享受语文,拥有诗意人生、智慧人生。”每过一个阶段,郭学萍便会对诗意语文有新的理解。

如今,对于郭学萍而言,诗意语文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教学风格,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读写行走:谱写诗意人生

有教育媒体采访郭学萍,问:什么是您最不喜欢的?郭学萍的回答令人出乎意料:穿平底鞋。

郭学萍尤爱高跟鞋,无论是站上讲台,还是出门旅行(登山除外),她都会脚踩一双高跟鞋,脖颈处搭一条亮丽的纱巾,即使炎热的夏季亦如此。她爱美,爱打扮,衣着永远时尚、得体。一个具有诗意情怀的人,一定有着较好的审美能力,无论是衣着、表情,还是言谈举止,无不透射出浓浓的文艺气息。

一个具有诗意情怀的人,常常有一双审美的“天眼”,总是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时时处处总有诗句喷涌而出。只是在山脚意外发现了一株菊花,郭学萍便写下了如此华丽的诗句:真的,这只是一种幸运/我在山脚边邂逅了一株野菊/她灿然地开在路旁/照亮深秋的晨光//秋阳,在每一片菊瓣深处/浅笑浅笑/请不要惊动她羞涩的想往/就让她微笑着度过平凡幸福的时光// 秋风,在每一片菊瓣深处/ 低吟低吟/请不要惊动她金黄的梦想/就让她以无言的姿态面对时光匆忙……

郭学萍爱读诗、写诗,对诗有着近乎虔诚的热爱。2011年版新课标颁布后,推荐小学生背诵75首古诗。郭学萍用自己的方式解读了这些古诗,并结集出版,名为《漫读古诗》。《江南》原本浅近直白,经她解读后变得韵味十足:有些诗,需要在琵琶声里,缓缓念出。这声音不能靠近,犹如月色花影,它是芬芳的,空灵的,娴静的,带着春意的欢喜泊在江南的绿韵中。有些诗,需要伴着舞蹈而行。弦声切切,舞姿翩跹,有多少婉转缠绵,在水袖轻舞间,春去夏来。江南的夏日,离不开一池池清荷。碧绿的荷叶,玉石翡翠般挤满荷塘。是怎样的一种繁茂与旺盛啊!你听,窸窸窣窣的声音响起,一群采莲的姑娘翩然而至。她们素衣罗裙,低眉含笑,婉转的姿态,如荷叶间散出的古典的沉香……

截至目前,郭学萍已累计发表文章100多万字,出版了三本个人专著《诗意语文 博客春秋》《漫读古诗》《接手新班》。今年,又着手打造一套《苏派语文·名师伴读》人文读本。

当然,这些著作的背后是她十年如一日的海量阅读、深度阅读。

郭学萍不仅爱读文学作品,还读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哲学著作。郭学萍说,原来以为哲学是寂寞地开放在人类智慧之树上的最高花朵,是为数不多的精神贵族对世界产生的“惊异”和“玄思”。他们所谈论的“世界本质”“宇宙规律”,对于忙碌如蚁的我辈而言,似乎玄而又玄,高不可攀。然而,深入阅读之后便被深深吸引。“哲学与教育,研究的领域不同,思考的方向却是一致的。它们都使人聪明,给人智慧,每位老师都应该读一读哲学。” 对郭学萍来说,读书拓宽了视野,给予她思想行走的力量,写作则丰盈了心灵,给予她诗意的言语人生。读写已经成为她的一种生活方式。

最近几年,郭学萍经常受邀到各地讲学,参加研讨活动。她已经不满足一个人的成长,而是寻找同样心怀教育理想的追梦人,携手同行。

今年4月,郭学萍参加第十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亲近母语教育研讨会,被评为2014“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和特级教师高子阳、姜树华的名师工作室,联手举办了“打开儿童课外阅读的‘新视界’”研讨交流活动。5月,受邀给“海南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提高班”的学员讲课。暑假开始了,郭学萍的活动又安排得满满的。可是,不管多么忙碌,郭学萍总是不知疲倦,乐在其中:“每一个心怀教育理想的人,在现实环境中都会有痛苦,有挣扎,有彷徨,能够与人同行,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会有一种温暖的触动,添一份坚守的力量。”

郭学萍的心灵深处,始终涌动着激情与梦想。她总是怀揣着理想上路,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就算遇到太多的困难、坎坷,她都能予以诗意的观照,使人生永远洋溢着温馨、空灵和深邃的诗意。

(此文发表于2014年第9期《今日教育》)

第五篇:人,贵有一颗童心美文摘抄

在古希腊街头,流浪艺人荷马一边弹着七弦琴,一边说唱着古老的神活故事。他的四围聚集了许多听众。他们听得入了迷,故事结束,一齐喷喷赞叹:“讲得好,简直活灵活现,都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这时候跑来几个捉虱子的小孩,他们嘻嘻哈哈嘲笑荷马:“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把它放了,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把它带着!”这是赫拉克利特给我们讲的一则寓言,寓言中的那几个小孩乃是最早的哲学家。哲学家总是捕捉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一旦捉住,又成了看得见摸得着,因而不再是他捕捉的东西了。人若能常有孩子的心境,便可以不要哲学了。因小孩的心境有三个特征:一是能忽然忘了过去的一切,纯粹泯没现在;二是对于极简单的事发生浓厚的兴趣,因他能将全部生命向一点贯注;三是没有未来的忧虑,所以小孩子与宇宙本体最近。如《金刚经》中所说“应

爱尔兰作家卡瑞说,大多数学识丰富的人,他们获得美感的能力反不如年幼的孩子。在孩子眼中看到的是海上美丽多情的浪花,而成年人的眼里看到的却只是海水中苍茫混沌的泡沫。孩子眼中的月亮,大人眼里没有。

有一小女孩,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斑的。她透过这片秋叶去看太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得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展示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染,经络优美。“呀!”女孩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是的,一个艺术家无论在阅历和技巧方面如何成熟,在心灵上却永是孩子。有人说天才便是时时能恢复童年心境的人,因为人在童年最具纯正的天性,哲学家也是如此。孩子是最贫穷的富翁,是无智的智者,是无忌的哲人。因为,孩子本身就是理想,就是历史,就是哲理。

王国维曾经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与尼采精神三变(骆驼、狮子、婴儿)相似,而其中最高的境界应滚是第三个;因为当一个人追逐操劳了半生,对戎马生活突然感到厌倦,发觉宁静、质朴与周遭的美好,便一下子回到了“婴儿”天真完美的世界。这是我们往往在困顿、流离、不断地迫索之后的一种顿悟的表现,也可以说是“觉今是而昨非”、“是非成败转头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心境。

人一生中的精神状态可作三个比喻,那就是“精神三变——精神如何变成骆驼,骆驼如何成为狮子,狮子怎样变为婴儿”。“十年寒窗无人间,一举成名天下闻。”“十年寒窗”是骆驼,“一举成名”是狮子。骆驼在沙漠中行走,为了寻找生命的绿洲历尽艰辛,但骆驼仍然会坚定而无怨无悔地走下去。事业辉煌中的人是狮子,狮子就是比较有威力并且能够获得荣誉的动物。

我们要去做一头“狮子”,而做“狮子”的前提是首先要做好一头“骆驼”。只有在当“骆驼”阶段时拼搏向上、努力奋斗,才有在“狮子”阶段雄踞山林的辉煌。甚至可以在做“狮子”最辉煌的时候退下来,继续做“骆驼”充电,以便做第二次“狮子”,迎来第二个辉煌。

最后,奋斗一生的人终于老了,返璞归真,有人把老年精神状态喻为“婴儿”。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戎马奋斗一生,轰轰烈烈,叱咤风云,最后往往会隐居山林的原因。这就是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的真实写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药代表简历模板下一篇:银行优质服务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