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员管理办法

2022-11-13

第一篇:行业研究员管理办法

物业管理行业税负问题研究

一、物业管理行业税负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物业管理是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商品化的产物,自从1981年深圳诞生了中国第一家物业管理企业,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就开始逐渐替代传统的福利制的房屋管理模式。伴随着物业服务企业数量的增长和物业管理覆盖率的提高,逐渐在我国孕育出一个崭新的行业物业管理行业。

总结近三十年物业管理的发展历史,我们在肯定物业管理行业在改善人居环境、增加住房消费、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的同时,还应当看到物业管理在市场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例如: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物业服务收费标准缺乏弹性,业主欠费现象普遍,物业服务企业经营困难,老旧住宅小区以及保障性住房缺乏物业管理资金等。以上问题和困难究其实质,都是业主和企业的经济负担问题,而税负是其中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中国物业管理协会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对近4600家物业服务企业开展行业生存状况调查表明,大多数物业服务企业经营状况艰难,被调查者普遍反映物业管理行业税负政策不合理,加重了业主和企业的负担。因此,从维护业主的切身利益和促进物业管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物业管理行业的税负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政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008年7月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行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后,正式组建课题组,专项研究物业管理行业税负问题。

二、物业管理行业的税负现状

现行物业服务企业适用的税种、税目与税率

1.营业税:税率5%。

2.城建税:按营业税的7%计税。

3.教育费附加:按营业税的4%计税。

4.企业所得税:按调整后利润总额计算纳税额,税率:25%。

5.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是以应税车船为征税对象的计量标准为计税依据,实行定额征收。

6.印花税:印花税共有13个税目,如:购销合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借款合同、营业帐簿等。税率分为:

(1)比例税率:万分之0.5、万分之

3、万分之

5、千分之1。

(2)定额税率:按件贴花,税额5元。

7.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工资、薪金。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5%—45%。

8.防洪费:半年征收一次,按半年累计收入的万分之九征收。

9.残疾人保障基金:每年征收一次,征收额=(上年度在职人员总数×1.6%-上年度残疾职工总数)×所在地职工年平均工资×60%

三、物业管理行业税负存在的问题分析

1.税率偏高

目前,物业管理归属“服务业”,适用5%的税率,相对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等行业3%的税率明显偏高。鉴于物业管理行业区别于其他服务行业的根本之处在于它具有非常明显的准公共服务的居民服务业的特征,不宜对其适用一般服务业的税率。

2.税基不尽合理

物业管理行业具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经济利益特征,其物业服务收费标准是用“以支定收”的方式确定的,具有明显的代理业性质。在酬金制收费模式下,物业服务企业向业主收取的物业服务资金由物业服务支出和物业服务酬金两部分构成,其中物业服务支出属代业主收取并用于支付维持清洁、维护秩序、绿化养护、设备设施维修保养等物业服务日常开支,具有代收代付的能源消耗费(水电费、取暖费和煤气费等)同样性质,不应作为税基。税务部门应以物业服务酬金为税基向物业服务企业计征营业税及其附加,而目前各地税务部门均以物业服务资金为税基向企业征税,无疑加重业主和企业的负担。

3.重复征税

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日趋细化,目前,物业服务企业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专业分包。如属于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消防维保,电梯维保等必须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承担;中央空调维保,日常专业保洁,专业安防,专业外墙清洗等专项服务,分包委托给其他专业公司完成。物业服务企业与专业分包公司之间实际应存在税项抵扣,在申报本企业营业税时,应允许将外包服务的支出从物业服务资金收入中予以扣减,剩余的服务收入作为计征营业税的依据。而目前税务机关对物业服务企业按照收入全额计征营业税,不允许就各分包专业公司的发票部分作为税前抵扣项目,明显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加重了物业管理的税收负担。

四、当前物业管理行业面临困境及对民生与社会稳定的影响近几年来,随着物价上涨和人力成本的提高,以及物业管理收费水平难以得到同步调整,行业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于2007年二季度开始,通过网上填报的形式组织全国各地开展了物业管理行业生存状况调查。截止当年12月底,完成网上调查信息数据填报的企业总数为4600家,调查面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涉及128个城市和地区。

调查统计数字反映,4118家填报企业现有资产总值4010501.3万元,平均资产总值973.9万元;4190家填报企业2006年经营总收入过2769375.3万元,平均经营收入660.9万元;3727家填报企业完成营业税金及附加150393.83万元,平均完成营业税金及附加40.4万元;1581家填报企业上缴企业所得税金42352.54万元,平均上缴企业所得税金26.8万元;2006年盈利企业为1825家,占调查企业的39.7%,实现利润总额达149797.5万元,平均利润额82.1万元。以上数据反映,物业管理行业平均营业税金及附加实际税负率6.1129%。

仅有40%的企业实现利润,且利润额低,60%的企业亏损或持平。这些数据反映出多数企业生存状况的困难,行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近年来不少城市呈现行业整体萎缩趋势,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1.部分物业服务企业为降低成本,采取削减人员或降低服务标准等,导致服务水平明显下降,引发业主和住户的不满,引起矛盾和纠纷,各类物业上访、信访以及到法院诉讼的

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2.部分城市频繁出现因物业服务企业入不敷出而被迫退出在管的亏损项目(大多为低收入人群居住,物业费标准过低且收费率偏低的老旧住宅小区)的情况。造成小区内垃圾堆积成山,可防性偷盗案件频发,水电供应不正常,直接影响了广大业主和物业使用人的正常生活,多次发生群体上访,影响到社区稳定和社会和谐,也给城市政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3.随着一些企业对在管项目的撤离,大量员工被裁减,使得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4.按照《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的精神,近年来很多城市对老旧住宅小区进行了整治和改造,尽管政府和各方面投入了大量整治改造经费,但居民的居住条件仍得不到根本改善。主要原因在于业主和住户(多为低收入群体)无力承担物业管理费用,使得物业管理的推行缺乏经费保障,住宅小区整治改造的成果难以保持。

上述问题在全国不少城市屡屡发生,使各地政府进一步意识到物业管理的贡献不仅在于促进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直接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和改善了人居状况,更直接的体现在与保民生、保就业、保稳定的关系。尽管物业服务企业亏损面加大的直接影响体现在行业整体经营效益下降和生存困境上,但由此带来的对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不容忽视。

五、制定扶持物业管理行业税收政策的现实意义

1.当前形势对调整物业管理税收政策的选择。

物业管理生存发展的前提是尽快改变行业大面积亏损的状况,在目前情况下,最简捷有效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适当提高物业服务费标准,二是适当减轻物业管理税负。

而在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与考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措施,在这种大环境下,提高物业服务费标准,增加业主和住户的经济负担显然不可行,要做到在不增加业主和住户经济负担的同时,又能保证物业服务的正常开展,调整物业管理税收政策,扶持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应是当前最好的政策选择。

2.制定扶持物业管理行业税收政策的现实意义。

1)推进物业管理能增加就业岗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据初步统计,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劳动密集行业,从业人员中的秩序维护员、清洁员、工程维修和绿化养护人员等通常占企业总人数的95%以上。而在这些基层员工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占52%,复员转业人员占17.8%,下岗职工占6.7%,大中专毕业生占3.8%。目前,城镇商品住房年竣工量在6亿平方米左右,按新增2000平方米吸纳一个物业从业人员算,每年物业管理行业可以吸纳30万就业人员,占全国新增就业人口的2.69%。此外,随着各地物业管理覆盖率的逐步提高,物业管理行业吸纳的就业人群还将与日俱增。这对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为各级政府分忧解难,解决民生问题都将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2)实施物业管理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党中央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从微观来看,居民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由其组成了社区,由无数社区组成社会。物业管理的开展,由物业服务企业按照业主的委托,按照管理规约对

管理区域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对业主提供各项服务,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宣传互助友爱、促进邻里和睦、有利于打造安全、宁静、舒适的社区环境和建立社区的和谐氛围。

3)扶持物业管理能更好发挥其对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物业管理对公共秩序的维护和协助政府开展安全防范职能的发挥,在减少刑事发案率,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公安网报道,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与没有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每万户发案比例为1∶38,每万户刑事发案率比例为1∶10。在2008年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期间,北京市的各物业服务企业均与奥组委和北京市政府签订确保一方平安责任状,通过精心制定管理方案,细致研究应急措施,做了大量保稳定、促和谐的工作,确保奥运会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比赛的圆满进行,显示了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的结合是保障中国社会稳定的有效促进机制。税收政策应具备调整利益分配关系和扶持社会健康发展的双重功能。调整利益分配关系,就是要求坚持公平税制的原则,国家在以税收形式取得财政收入,安排税收负担时,应处理好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关系,创造公平税收环境,鼓励竞争。公平税负不是平均税负,而是应给予纳税人大体相同的税收环境,并使税收负担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适应。从这个角度讲,重新评估物业管理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调整国家的税收政策,减低物业管理行业的税负和平衡利益分配,不失为扶持物业管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不仅可以减轻物业服务企业的负担,更好地发挥物业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而且可以减缓物业服务费短期内无法提高所带来的压力,使业主得到实惠,真正体现党中央的惠民政策。

六、完善物业管理行业税收政策的具体建议

1.降低物业服务企业的营业税税率

建议比照邮电通信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文化体育业,将物业服务企业营业税由现行5%的税率调低为3%的税率,以扶持物业管理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2.确立合理的物业管理行业营业税征收范围

建议比照旅游业将全部的旅游收入扣减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的房费、餐费、交通费、门票或者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后的余额为营业收入计征营业税;及比照广告代理业以其全部收入减去支付给其他广告公司或广告发布者(包括媒体、载体)的广告发布费后的余额为营业收入计征营业税,将物业服务企业的收入扣除支付给其他专业服务单位支出(如:专业消防维保、电梯维保、中央空调维保、外墙清洁、绿化养护、专业安保等外包支出)后征税,以体现合理税基,避免重复征税。

建议根据上述意见,就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物业管理企业的代收费用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法【1998】第217号文)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文)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3.尽快明确物业服务企业在缴纳所得税时的应纳税所得额

新企业所得税税法从2008年1月1日执行,比原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减轻8%。建议,国家税务总局能够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明确物业服务企业的各项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项目,作为应纳税所得额,计征企业所得税。关于征收方式,课题组经过研究分析认为,对于较大较强、内部管理较为规范的企业,

实行查帐征收是比较有利的;而对小规模且财务管理不健全的物业服务企业,采取向税务机关申请核定征收的办法更有利。

课题组建议通过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呈请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税政司,力争能在物业管理行业尽快实行物业服务资金全额营业税征收为加值额营业税征收,从而减轻物业管理行业税收负担,以扶持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让城乡居民能够持续享受物业服务带来的便利,让已经就业的几百万人群能够有一个稳定的职业,最终实现今年党中央提出的“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大局。

第二篇:公路运输行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公路运输行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 作者:李淼 丁岳维 李慧

来源:《财会通讯》2012年第33期

摘要:本文描述了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对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缺陷及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对其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强化内部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公路运输企业 干扰因素

一、相关研究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内部控制最初是由美国会计师协会审计程序委员会于1949年提出的,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内部控制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发展至今内部控制的理论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萌芽期: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和岗位分离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牵制阶段;第二阶段成长期: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部分的内部控制制度阶段;第三阶段发展期: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要素构成的体系的内部控制结构阶段,此阶段引入了控制环境概念,着重于控制环境的研究;第四阶段成熟期:本阶段将内部控制由平面结构发展为立体结构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结构。AICPA发布《审计准则公告》(SAS No.78),给予内部控制新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法律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第五阶段最新成果阶段:COSO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此阶段提出内部控制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反应的八要素。使由八要素构成的内部控制组成了风险管理的预警、判定和防范的系统。由此,第五阶段建立在第四阶段基础上,范围比之前的内部控制更加广泛,是一个涵盖了整个企业风险管理的框架,要求企业时刻考虑风险因素,要求管理层、治理层以及其他员工都要有风险意识,使得内部控制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控制活动,而是与企业风险、公司治理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管理理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和不断深化,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中航油巨亏事件、伊利高管被拘、“银广夏”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案等事件的曝光,使得人们越来越开始关注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问题。我国的内部控制最初是由财政部于1986年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而首次被提出的。该规范对内部控制定义为“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该规范明确提出了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基本规范”,随后又陆续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系列会计业务进行了规范,提出了内部控制规范的具体措施。自此,我国的内部控制的研究高速发展,进入规范阶段。2006年7月15日,我国正式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2008年6月28日,由五部委联合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于2009年7月1

日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结合上市公司的要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参照执行。这是我国首部较为成熟的内部控制规范,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化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其颁布也必将引起学术界新一轮的讨论与研究。2010年4月26日,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指引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进一步细化,标志着“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有序、方法科学、体系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目标的基本建成。《配套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施行。对我国来讲,全面认识风险管理与内控还刚刚开始,经营目标无法实现、虚增利润、财务报表舞弊、信息失真、经营不守法等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都归结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无法得到保障。我国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从我国频繁颁布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就可以看出。但我国现存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也仅仅是对常见企业经营业务进行规范,对于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致使内部控制失控、治理层监管失则、风险识别、风险应对、特殊行业的内部控制等方面并没有涉及。我国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制度多是事后控制,对未来风险考虑不足,很少涉及事中甚至是事前控制。相比国外来说,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对风险欠缺考虑,就算有所考虑却也没有切实可行且规范化的应对措施,并没有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重大作用。

二、公路运输行业概述及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现状

( 一 )公路运输行业现状概述 交通运输行业属于服务业,为社会流通服务,包括交通、物流、运价、铁路运输、快递、水路运输、航运、海运、仓储、邮政快递业、公路等行业。由于运输行业直接连通城市与农村等不发达地区交通,运输货物或人力,致使连通的两地经济高速发展,其发展情况与经济的增长水平和速度息息相关,因此被誉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的背景下,2009年前三季度,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56亿元,同比增长了41.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而分行业看,公路建设完成6654亿元,增长了50.1%,其中农村公路建设完成1503亿元,增长16.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2.4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完成3058亿元、1890亿元和2608亿元,增长26.3%、50.1%和58.6%,中部和西部地区投资增速较高。近年来,我国运输行业在不断应付各种紧急事件过程的同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迅速发展。安全是交通的生命线,运输行业事关人身财产安全,任何闪失都将影响重大。安全与快速发展同样重要,因此,应在交通运输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进行风险管理并对未来风险建立预防机制,不仅要做好运输过程中的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预警也是非常必要的,从而建立运输行业的内部控制及运输企业抵御风险的应急管理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 )公路运输企业的行业特征 公路运输企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流通行业,但和一般的第三产业又明显不同,具体来说,我国公路运输企业具有下列特征:公路运输线路的构建一般比铁路、水路、航空线路容易,由于西部地区多是水路、航空无法到达的区域,所以公路运输的使用率更高,因此,公路运输业呈现经营的营运点多、面广、线路长、路网多的特点;在铁路、水路、航运业中,运输工具价值比车辆价值大数倍,因此,相对于铁路、水运、航运业来说,投资相对较少,回收期也短;公路运输业的运输工具:车辆,相较于铁路、水路、航空的火车、轮船、飞机来说,体积小、便捷、灵活,并能到达一些火车、轮船、飞机无法到达的边

远、偏僻地区;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消费水平息息相关,因此不同的经济发展、消费能力决定区域内公路建设、路网铺建的不同;公路运输业生产经营“运输的距离”的产品,产品主要是货物吨位或旅客人数的运输距离,不能存储,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所有的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都表现于一系列的业务流程中,因此,流程控制对公路运输企业尤为重要。另外,公路运输本身亦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车辆运行中震动较大,易造成货损货差事故;公路运输能耗高,环境污染要比其他运输方式严重等。同时,由于公路运输通过运输工具的移动来实现货物或人员转移,因此具有较高的风险特性。所以,公路交通运输业要想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健康稳步发展,必须准确识别风险,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建设,以增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三)公路运输行业发展不平衡 由于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公路运输在西部地区的交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道路运输的支持,只有交通运输的便利,才能把西部地区的资源运出去,使东西部人才互通、资源共享。在西部地区发展交通运输建设,可以缩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甚至与国际接轨的距离。在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时,西部地区以其自有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特色进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2009年西部地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055亿元,同比增长17.4%,增速高于全国和东部地区3.7和5.1个百分点。面对发展的要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实施十年来,国家不断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一条条铁路、公路、民航的建成,成功的将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区域连通,极大的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由于西部特殊的地理环境,公路在交通中是主要的运输方式,目前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在公路、铁路、水路三种运输方式中里程占90%以上,十年来西部公路增长了88万公里。公路运输业作为西部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方式,肩负着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其严谨的内部控制对推动西部地区经济高效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西部地区属于不发达地区,很少甚至是没有内部控制的研究是立足于西部地区企业的,更没有内部控制研究是有关于西部地区公路运输企业的。多数学者认为,西部不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也就不具有研究价值。但西部地区由于国家政策倾斜以及在十年的西部大开发政策指导的发展下却正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以及更大的研究价值。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导下,西部地区各产业都将继续飞速发展,公路运输业的发展是这些产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西部地区的公路运输企业根据西部特有的地理环境特色发展,并以此建立根据自己特殊特征及特殊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公路运输行业缺乏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范围太大并且过于笼统、并不具体,对于具体行业中的具体环节、具体内容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规范,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细化。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当前出台的也只是宽泛的规范性标准,没有系统、具体的规范性内容。对于具体行业以及行业中的关键环节,需要进行控制的内容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或者是有制度的名称,但具体的内容却与实际相脱节,从而造成执行制度时产生混乱。不仅如此,规范制定主体的不同,面向的具体的对象也不一致,导致有的企业无规范可依,有的企业需要遵从两个甚至多个内部控制的相关规范,可能使企业在遵循时变得无所适从。结合特色行业系统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及实践就显得非常必要。国家出台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有内部控制制度理论成果的具体运用,但有些基本概念不够清晰,类似于风险点、风险内容、控制的关键环节等内控重要制度设计的理论支持非常单薄,显得很不严密,具体细节都需

特定的理论来支持。将通用企业的内控制度运用于公路运输领域需要深入理论探讨和细致实践探索的问题,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

(五)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差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支配着企业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目前,我国公路运输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很多公路运输企业近几年虽然尝试建立了一些内部控制制度,但大多不系统、不规范,缺乏可操作性,大部分公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组织结构设置不科学、权责分配不明确、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不重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缺少社会责任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导致企业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运行效率低下,人才流失、关键技术和商业秘密泄露,企业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从而造成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并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有可能因为运输行业的特殊性影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如何建立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组织机构,如何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制度和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布局,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如何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操作规范、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并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切实做到安全生产,如何培育员工的内控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同感和执行力就成为改善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适应公路运输企业特殊经营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研究方面。

(六)公路运输行业内部控制方法落后 我国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都是定性分析,从制度层面以控制点为中心的研究。这几年我国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有显著的进展,如 《会计法》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作为单位负责人必须承担的会计法律责任之一。这些制度促进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但在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受随机因素的影响有着一定的概率分布。这些随机因素的存在,单纯利用理论或者制度层面的定性分析研究并不能真正的寻找出其规律。运用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三者的有机结合,对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随机影响因素建立起随机模型,运用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经验数据的模型,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制定出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对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以及风险活动理论分析研究的同时应与量化研究并行,有助于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分析随机因素产生的原因,减少随机因素干扰的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三、公路运输企业强化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制定公路运输行业规范性制度 针对我国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范围过大的情况,建议相关部委,对于具体行业中的具体内容提出明确的统一规范并要进一步细化。对于具体行业以及行业中的关键环节,需要进行控制的内容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完善已有的制度,使得具体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避免在执行制度时产生的混乱。不仅如此,不同规范制定的主体与面向的具体对象相一致,使得企业有规可依,避免多头领导,多头规范。明晰基本概念,使得各个风险点、风险内容、控制的关键环节等内控重要制度设计理论具有丰厚的支撑。由于

持。将通用企业的内控制度运用于公路运输领域还需要深入的理论探讨和细致的实践探索。

(二)促进西部地区公路行业发展 由于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以及国家不断大力发展的要求,建议内部控制研究多考虑西部地区的企业,结合西部地区的特殊性,研究西部地区公路运输企业。西部地区由于国家政策倾斜以及在十年的西部大开发政策指导的发展下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以及更大的研究价值。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导下,西部地区各产业都将继续飞速发展,公路运输业的发展是这些产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西部地区的公路运输企业根据西部特有的地理环境特色发展,并以此建立根据自己特殊特征及特殊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三)改善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建立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组织机构,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制度和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布局,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操作规范、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并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切实做到安全生产,培育员工的内控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同感和执行力就成为改善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适应公路运输企业特殊经营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研究方面。通过以上途径来改善我国交通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为解决公路运输交通运输业内控存在的诸多问题建立良好平台。

(四)改进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方法 改变我国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方面定性管理方法。单纯利用理论或者制度层面的定性分析研究并不能真正的寻找出其规律。建议运用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三者的有机结合,对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随机影响因素建立起随机模型,运用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经验数据的模型,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制定出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对公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以及风险活动理论分析研究的同时与量化研究并行,有助于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分析随机因素产生的原因,减少随机因素干扰的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四、结语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关系到企业经营目标能否快速有效的实现,风险能否有效的降低,在企业经营运行中,内部控制已在企业生存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结合国外内部控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现状,出台适合我国具体行业的具体规范性内部控制相关法规,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针对国内存在的问题西部地区公路运输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也应给予重视,并在实践、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财务、计量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等手段,对不确定随机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研究。促使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更加准确和完善,推进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2009年前三季度交通运输行业经济运行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09年。

[2]胡鞍钢、刘生龙:《交通运输、经济增长及溢出效应》,《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5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1986年)。

[4]闫姣娜:《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2010年)。

[7]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审计准则公告(SAS No.78)》(1995年)。

第三篇:现代客户关系管理论文《物流行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研究》

航空公司CRM(客户关系管理)问题研究

——以国航为例分析

目:航空公司CRM问题研究

院:商学院

业:市场营销 班

级:市销1401 姓

名:宗丽云 学

号:14121407024

物流行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研究

摘 要:现代物流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国家经济的强劲发展,物流市场前景和利润被看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客户是真正的上帝,它已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谁拥有众多的优质客户,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受物流市场变化多端特性的影响,物流服务企业不得不时时面对新的挑战。所以应用CRM是潮流所趋,如何发现并克服CRM 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让它能真正使企业提供满意的客户服务,与客户建立和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是CRM 在物流行业中应用的关键。

关键词:物流企业

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满意度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Abstract: Modern logistics in China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with the strong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logistics market prospects and profits are optimistic.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arket economy, the customer is the real God, i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who has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customers, who can be in a fierce competition in a leading position. Affected by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logistics market, logistics companies have to face new challenges. So the application of CRM is a trend, how to identify and overcome the problem in the CRM implementation, so it can make enterprises to provide satisfactory service to customers, and customers to establish and maintain long-term good relations of cooperation, is the key of application of CRM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Keywords:Logistics enterprise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customer satisfaction 1.客户关系管理

1.1客户关系管理的产生及其发展

在激烈竞争的时代,随着客户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客户关系管理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物流企业通过搜集、追踪和分析每一个客户的信息,从而能够对个别用户的需求作出反应,最终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渠道、向特定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伴随着供应链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供应链的不断延伸,对最终客户的管理要求越来越细化、愈来愈重要,这就直接催化了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支:客户关系管理。

由于市场情况的飞速发展,销售、营销和服务部门的信息化程度与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提高销售、营销和服务的日常业务的自动化和科学化,客户关系管理的出现确实可以为企业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案。

客户关系管理理念是随着市场营销思想的发展而形成并得到发展的,现代市场营销的主要思想是识别客户的具体要求,然后优化地利用各种资源,为客户提供需求,并达到最大的客户满意度,最终得到客户的回报。因此,现代市场营销的几个要求是:目的是得到回报;回报的保证是提供给客户满意的需求;手段是优化、集成利用各种资源。

客户关系管理为识别客户的需求提供了直接与间接的手段,而客户关系作为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又为客户关系管理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客户关系管理的真正意义是:管理理念 + 信息技术。概括地说,客户关系管理的产生是市场竞争的需求推动的结果,也是管理理念提升的结果。

1.2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

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以客户关系为重点,通过开展系统化的研究,不断改进与客户相关的全部业务流程,使用先进的技术优化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实现电子化、自动化运营目标,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的过程。

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的产生,我们可以看出,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就是管理客户关系,那么到底什么是客户关系管理呢?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的研究机构Gartner Group在90年代最先提出的。Gartner Group将客户关系管理定义为: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客户视角,赋予企业更完善的客户交流能力和最大化的客户收益率所采取的方法。当然不同的学者给出的具体含义是不相同的,我在这里只选取一个概括比较全面的定义: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通过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开展系统的客户研究,提供优质的客户价值,进行富有意义的交流沟通,最终实现提高客户获得、客户保留、客户忠诚和客户创利的目的而进行的一整套管理活动和过程。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其目标是一方面通过提供更快速和周到的优质服务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另一方面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全面管理减低企业的成本。

利用CRM系统,企业能搜集、追踪和分析每一个客户的信息,从而能够对个别用户的需求作出反应,最终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渠道,向特定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在激烈竞争的时代,随着客户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物流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了解客户需求的重要性,客户管理关系的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但如何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很多物流企业并不十分清楚。

客户关系管理概括来说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客户洞察能力管理,即正确识别企业的目标客户及其需求和偏好,进而得出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二是对创造和传递客户价值能力的管理,企业只有将客户所需要的价值创造并传递给客户才能给自身带来利润。第三是管理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的能力,企业与客户关系的生命周期(从建立关系到关系的完全破灭)越长,才有可能对双方的利益更大。企业要做好这三方面的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实施客户关系管理。

2.物流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必要性

物流行业实施现代客户关系管理就是把物流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从整体的角度进行系统化客户管理,它包括对企业相关的部门和外部客户业务伙伴之间发生的从产品(或服务)设计、原料和零部件采购、生产制造、包装配送、直到终端客户全过程中的客户服务的管理。

现代物流企业的宗旨就是满足顾客需求,优质的客户服务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客户关系管理的出现让物流企业管理走向信息化的同时,也促使其全面审视外部客户资源,通过建立和管理客户关系来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物流企业的管理更富有人性化,同时提高其竞争力。

2.1. 可以充分有效利用客户资源

客户关系管理能将企业客户的所有信息、企业销售人员状况等统一纳入管理,并及时、完整、准确地获取客户信息,可以为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提供分析和工作支持,实现了横纵向之间的客户信息沟通。

2.2有效整合双重客户的关键信息,提高市场预测的准确性和市场开发的针对性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实施,可以使企业获得详细的客户信息,增强企业市场需求预测的准确度,减少市场推广和销售策略制定与执行的盲目性,节省时间和资金,增加销售的成功概率,进而提高销售收入

客户关系管理能将企业客户的所有信息、企业销售人员状况统一纳入管理,并及时、完整、准确地获取客户信息,可以为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提供分析和工作支持,实现了横纵向之间的客户信息沟通。不必害怕核心营销人员的离职,不再担心营销人员缺席,任何营销员都可以轻松的接手其他营销员的后续工作。可以根据客户生命周期分类管理客户资源,为物流企业制订相应的销售管理策略、技术准备等提供支持,充分分析新客户带来的销售机会和老客户的潜力,促进企业利润的增长。

例如,世界著名的Cisco物流部门在客户服务领域中实施了客户关系管理之后,使通过Internet的在线支持服务占了全部支持服务的70%,还使Cisco能够及时和妥善地回应、处理、分析每一个通过Web、电话或其他方式来访的新老客户要求。实施客户关系管理使Cisco创造了两个奇迹,一是公司每年节省了3.6亿美元的客户服务费用;二是公司的满意度由原来的3.4提升到4.17(满分为5分);货物的发货时间由最初的三周减少到了三天;在新增员工不到1%的下,利润增长了500%。

2.3有利于市场细分和客户定位,提供差异化服务

依据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大量的客户和营销业务信息,系统能提供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大量适用的模型参考,可以分别对客户的特征、购买行为、价格、成本、收益等因素进行分析,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有助于企业分析客户详细的交易数据,从而区分企业的盈利客户、成长性客户,低利润客户并制定出相应的服务策略。 2.4有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培养顾客忠诚度

物流行业是典型的客户关系维护型行业,企业运营主要依靠老客户。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多种与客户沟通的渠道,通过沟通及时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对客户的要求做出正确快速反应,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培养顾客忠诚度。

2.5 有利于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客户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客户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物流企业通过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可以有效的对有关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并寻求资源配置与客户需求的最佳结合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客户是企业利润的源泉。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竞争的日益激烈,物流企业只有树立“以客户为导向” 的经营理念,以“满足客户需求” 为前提来组织企业的物流活动,并借助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手段合理利用客户资源,有效地对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进行整合,才能在日益严峻的物流市场中生存并发展。

3.物流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

3.1. 物流客户识别与管理

首先,物流业作为服务业,其客户一般不是最终的消费者,而是制造商、零售商等各类企业。第三方物流是一个典型的客户关系维护型行业,它需要分析不同的客户价值,识别有价值的客户,建立、维持与有价值客户的良好关系是物流行业可以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具体的识别与管理步骤可总结为:1)客户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1)物流客户信息的收集。(2)物流客户信息的整理与分类。(3)物流客户信息分析。2)信息交流与反馈管理3)服务管理。4)时间管理。

3.2物流客户满意度管理

物流客户服务是通过物流活动向客户提供及时而又准确的产品递送服务,并为企业的成功做出贡献的行为。客户需求是现代物流的起点和动力,构成了物流服务的市场,同时也是物流企业的获利潜力,而在市场上需求活动的最佳状态是满意,因此,客户满意就是物流企业效益的源泉,而客户满意度的管理就成为物流客户管理的中心和根本的出发点。

满意的程度可具体分为

1、感知性评价:满足、愉快、新奇、惊喜

2、百分比评价。针对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评价,可具体策划提高物流企业客户的满意度的实施措施:1)评价客户满意度。确定客户预期的服务质量、 测定客户经历的服务质量、 测定客户感知价值、 测定总体客户满意度、 测定客户抱怨及忠诚度2)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3)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和及时性服务。4)增强客户体验。5)重视客户关怀。

3.3物流服务客户的开发

物流客户具有一定的特性,开发物流客户一定要根据客户的特征,结合企业本身的特点,运用市场营销原理,通过建立良好的物流服务体系,进行精确的物流市场定位以及开展多样的物流促销活动等途径来开发物流客户;为企业赢得利润。

具体的实施步骤为:1)建立良好的物流服务体系。(1)优化物流服务设施配置。(2)完善物流服务作业体系。2)进行精确的物流市场定位。3)开展多样的物流服务促销活动。(1)广告(直观、宣传面广、渗透力)。(2)人员推销(灵活性、富有人情味、易于沟通)。3)公共关系(新闻性、给人权威、公正可靠的感觉)。

3.4巩固物流客户

除了寻求新的客户,企业还应重视巩固现有的客户,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巩固客户的关键就是使客户满意,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1)建立物流服务品牌。2)提高物流客户的满意度。3)实施忠诚客户计划。4)强化内部客户的管理。5)开发物流服务新产品。

4.我国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现状

4.1现代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 定位规划和目标制定的误区及巨大的成本陷阱

企业部署CRM,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依据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但实际上,多数企业在CRM 系统的部署过程中,往往缺乏长远发展战略的指导,解决方案的实施没有进行优化排序。这样往往容易曲解业务需求,低估CRM 的复杂性,从而很大程度尚影响其效用的发挥。

CRM 市场对资本的要求远远超过传统的IT 市场,许多公司经常低估CRM 项目成本。据GartnerGroup 透露,大部分从事CRM项目的公司都将成本低估40%~70%。企业用户的成本不仅包括项目的短期和显著成本,还包括系统使用的培训成本、日常维护费用、系统数据扩充成本、系统升级更新费用等等,这些巨额投资往往让众多企业望而却步或浅尝辄止。

4.1.2.对客户的分级缺乏有效机制

大部分的物流企业缺乏对客户的有效分级意识与方法,他们只是以业务量的多少,货物的净利率来界定客户,片面的认为业务量大的就是重点客户,业务量小的客户就不必太重视。这种客户计量方法虽然能够很容易的将客户进行分级,但是却很难正确的区分那些潜在的客户,从而使得物流企业的潜在客户流失。所以现代物流企业要精确区分客户的大小就要应该从客户的潜在价值区分,而不能把业务量作为惟一的标准。

4.1.3. CRM 用户的参与程度不够以及系统与人、组织分离

许多公司严格执行规划和开发,但他们忘记了还要把CRM 系统部署到企业业务中,没有充分发挥企业全体员工的合作力量。 作为一个企业和CRM 项目,技术是一方面,人员是另一方面。在启动CRM 的过程中,人员方面会出现了诸多问题:员工对新系统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对CRM 的理解不全面,仍用旧的思维进行业务操作;培训学习不够,使用者对系统性能及使用方法了解不多,甚至一无所知,让系统处于“闲置”状态,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4.2物流企业实施有效客户关系管理的策略

针对于以上各种问题,物流企业应实施以下改善关系的策略。

4.2.1. 加强管理层面的认识和支持

现今的物流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调整企业的多年来的管理理念,要转变到以“以客户为中心”这个理念上来。而现在,大多物流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这种理念,“以客户为中心”这句话还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现代物流企业要学习这种理念,重视客户的利益所在,关注客户的需求,同时在同行业中要积极的寻找企业间的合作与共赢,加强物流企业间的沟通和交流。

为了CRM 的实施,物流企业决策层领导需加强认识,理解CRM 理论,了解到实施CRM 给企业带来的好处,进而充分支持、推动CRM 的实施,这将直接关系到CRM 实施的成败。对物流企业的业务运作流程调查与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及其分析,综合决策层提出总体CRM 实施原则,形成目标业务流程,进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物流企业组织机构调整。

4.2.2.提高客户满意度

所谓客户满意度,使之客户通过对一个产品或者相关服务的可感知效果与其期望之相比较之后,所形成的愉悦或者失望的感觉状态。作为物流企业,以客户为中心,实现客户满意,是企业服务的起点和归宿。物流客户服务的特性使得物流企业必须考虑采用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客户满意度。例如说站在客户的角度研究和设计服务体系,从源头上消除客户的不满;根据客户的需求变化来调整业务结构。物流企业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建立适应客户需求的组织结构来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注重客户服务的发展性和对比性。虽然以前就已经开始实施在库、进出货、商品到达期、货物追踪等管理活动,但是随着交易对象简单化、效率化革新,账单格式统一,商品入库统计表制订等信息服务已发展成为客户服务的重要要素,相应的也就要求物流服务提供商能够提供相对应的发展性的客户服务。

4.2.3.对物流企业内部员工的管理

现代物流企业要积极培训自己的员工,让他们认识到企业全新的经营理念。同时现代物流企业也应该重视企业内部员工,尊重员工,培养员工对本企业的忠诚,这样才能够在企业经营中提高整体竞争力。 4.2.4.针对不同客户需求实施不同的关系管理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物流企业都能够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在系统的数据仓库中,物流企业是将客户的数据都集中放到了一起,建立了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数据模型,物流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归类,这样就可以为物流企业的客户管理提供及时的决策信息。现实工作中,很多企业都会把客户按照一定的级别分类,对于优质客户给予特殊的对待方式。物流企业要学会用系统去辨别物流企业客户的类型,从而进行差异化的服务。比如说可以将客户分为成熟型客户和潜在型客户,优质客户和劣质客户。物流企业应对客户进行有针对的区别对待,为物流企业客户提供切合实际的物流服务。 4总结

现代物流企业的宗旨就是满足顾客需求,优质的客户服务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客户关系管理的出现让物流企业管理走向信息化的同时,也促使其全面审视外部客户资源,通过建立和管理客户关系来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物流企业的管理更富有人性化,同时提高其竞争力。在物流行业中客户是企业宝贵的财富,而良好的客户关系就是企业实现长期财富的“粘结剂”。因为一个忠诚的客户在其生命周期内不但可以直接为企业带来长期的效益,而且其良好的口碑还会成为企业最有说服力的推销员。然而,获取服务渠道的多样性使客户有了更多的选择,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客户忠诚关系,也使企业的客户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对现代企业来说,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科学的方法改善物流服务的客户管理,是企业巩固客户、提高竞争力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1] 物流企业的市场定位策略[M].李华.2013 [2] 李彦,梁晓琳.走出客户关系管理的误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 [3] 佟婷,翁钢民 国内外客户关系管理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13 [4] 叶开.如何有效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战略[J].销售与管理,2015 [5] 曾洪 .CRM在物业管理中的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2(1). [6] 王伟琳,杨悰佁 .浅谈物业管理部门的客户关系管理[J].活力,2011(3). [7] 荆宁宁.客户的分类与管理[J].中国质量,2015(8). [8] 董金祥,陈刚,尹建伟.客户关系管理CRM[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9] 张学军,吴潇,刘翠响 .CRM实施宝典[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 [10]新客户关系下的物流企业CRM建设,2014 [11]马峥、俞征鹿《比较研究各国科研机构论文产出的基尼系数》 [12]科学学研究2009 第3 期350—355 [13]陈志武《为什么百姓收入赶不上GDP 增长》

[14]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第四篇:民爆行业研究

一、行业概述

民爆行业主要包括民用爆破器材的生产、销售和爆破工程服务三大业务。民用爆破器材系各种工业炸药及其制品、起爆器材和工业火工品的总称,根据《民用爆炸物品品名表》的分类,包括工业炸药、工业雷管、工业索类火工品、其他民用爆炸物品和原材料等5 大类、59 个品种。其中,工业炸药是民用爆炸物品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总体市场的80%左右。

工业炸药是氧化剂、可燃剂以及添加剂等按照氧平衡原理构成的爆炸混合物。主要包括粉状炸药(铵梯炸药、铵油炸药、膨化硝铵炸药、粉状乳化炸药)、含水炸药(乳化炸药、浆状炸药、水胶炸药)、液体炸药、耐热炸药及其他工业炸药等。

起爆器材又包括工业雷管、工业导火索、工业导爆索、非电导爆系统、起爆药、爆破剂、震源器材等。民爆行业具体业务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民爆行业属于高度管制性行业,有着构筑生产许可、销售许可以及工程资质认证三重进入壁垒。民爆行业具体管制情况见下图,总体来看,我国民爆行业管制中,工信部偏上游生产,公安部偏下游销售与使用,建设部偏工程施工。

由于民爆的爆炸性、危险性,民爆产品生产、销售、进出口、购买、运输、爆破作业、储存均受到国家严格管控,因此在经营模式上较为特殊。民爆产品的销售分为直销和分销两种模式。直销就是生产企业直接向民爆物品使用单位发送产品。分销是指民爆流通企业向民爆生产企业提交订单,到公安局办理“两证”,使用单位向流通企业提出购买需求,到公安局办理“两证”,生产企业发送产品给流通企业,流通企业将产品卖给使用单位。与直销相比,分销模式投入较少、效率更高,对民爆生产企业自身人力资源及管理能力的要求较低,因此更具适用性和普遍性。目前民爆产品销售大部分采取了“直销+分销”的模式,而且其中分销所占的比例较大。

二、民爆产业链

民爆行业的产业链根据上下游关系可以分为民爆器材生产行业、民爆器材流通行业、爆破服务行业。随着产业结构向全产业链发展步伐的加快,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业务相互延伸,同时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向爆破服务延伸,产业链构成如下:

民爆器材流通企业从民爆器材生产企业采购民爆器材,通过自有销售网络销售给矿山开采、水利开发建设、道路交通建设等民爆器材使用单位,是连接民爆行业上下游的纽带。民爆器材流通企业的主要特点有:

1、通过民爆器材流通企业销售民爆产品是行业目前主流的销售模式。由于民爆市场的终端用户比较分散、单一用户需求种类多、用量偏低,且购买和运输监管严格、程序复杂,民用爆炸器材流通企业成为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中重要的中间环节。

2、我国民爆器材流通企业目前集中度较低,呈现较为分散的竞争态势。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下,一批大型民爆企业凭借其竞争优势逐渐成为行业的主导力量,并开始对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进行整合,以优势企业为龙头的区域化发展格局逐渐形成。

3、民爆器材流通企业的运营受到一定程度的监管限制。行业主管部门对民爆器材流通企业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则进行审批,对新的流通企业进入构成一定限制,但也对现有民爆流通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保护,特别是大型民爆流通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其既有网点优势、品牌优势及资本优势巩固市场地位,进一步拓展业务规模。

三、行业发展现状

民爆器材产品广泛用于采矿、冶金、交通、水利、电力、建筑和石油等多个领域,尤其在基础工业、重要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素来被称作“基础工业的基础,能源工业的能源”。

从产品结构来看,“十二五”期间我国民爆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现场混装炸药在工业炸药中占比由2010年的14.82%增加到2015年的22.45%,胶状乳化炸药由2010年的48.27%增加到2015年的59.91%;袋装包装炸药在工业炸药中占比由2010年的11.41%增加到2015年的17.65%。导爆管雷管在工业雷管中占比由2010年的32.3%增加到2015年的54.15%,工业电雷管占比由2010年的65.82%下降到2015年的43.58%。

从地区行业发展来看,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承担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任务。民爆行业呈现出东部沿海、东北以及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产能过剩,中西部地区需求旺盛的两种局面。

民爆器材70%左右用于煤炭、金属和非金属三类矿山的开采,这三类矿石开采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民爆器材的销售和流向。2015年,这三类矿山使用工业炸药占比72.5%,其中非金属矿山用量最大,约占炸药总用量的25.2%,其次为金属矿山和煤矿开采,分别约占炸药总量的24.6%和22.7%。这三类矿山使用工业雷管占比68.6%;其中煤炭开采用量最大,约占炸药总用量的33.5%,其次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山,分别约占炸药总量的20.8%和14.3%。

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民爆器材流通行业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呈现负增长态势。2014年,民爆器材销售企业累计完成民爆器材购进总额248.36亿元,同比下降9.83%;累计完成民爆器材销售总额299.65亿元,同比下降9.89%。2015年,民爆器材销售企业累计完成民爆器材购进总额188.06亿元,同比下降25.35%;累计完成民爆器材销售总额231.02亿元,同比下降23.96%。

在我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能源结构调整深入及基础设施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速度减慢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工业用电量下行,煤炭、铁矿石等矿山开工不足,民爆器材需求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在行业产业政策引导下,民爆企业通过继续转变发展方式,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加快民爆一体化进程,通过推进行业技术进步,企业深度融合等一系列措施,企业的竞争力会得到进一步加强,随着大的经济背景转好,基础建设投资政策逐渐落实,将会有效改善目前经济形势,对民爆行业的稳步发展形成有力的支撑。

四、行业相关上市公司

久联发展(002037)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各类民爆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为客户提供特定的爆破工程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公司是目前国内民爆器市场材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为齐全的生产企业之一,在贵州炸药市场份额在75%左右,在甘肃民爆市场占有率达60%左右。公司已建成较为完整的由原料供应(含助剂)—生产制造—销售—物流—爆破工程与服务组成的民爆产业链,基本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类需要。

雷鸣科化(600985)

公司水胶炸药占全国水胶炸药4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明显的技术、质量、装备和产能优势,产量、销量、生产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利润总额排名行业第二位。公司发展方向贴合国家战略规划,其代表行业发展方向的炸药混装车已在淮北、铜陵、徐州三个生产点建成投产,逐步深入大型矿山开采,工业雷管产能结构也不断优化,导爆管雷管产销规模逐步扩大。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向下游进行产业链延伸,有望实现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宏大爆破(002683)

公司是国内爆破技术先进、采剥能力强、矿山工程服务项目最齐全的矿山民爆一体化服务商之一,具有20.2万吨工业炸药以及8000万发工业雷管的许可产能。公司作为国内的爆破服务行业的龙头企业,传统业务有望受益于大宗商品的回暖得到有效修复;同时公司利用自身优势加速产业链整合,未来有望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军工市场的成功切入也有望成为未来公司利润的主要增长点。

雪峰科技(603227)

公司是国内民爆行业一体化产业链较全的企业集团之一,具有工业炸药10.8万吨(固定线8万吨+混装车2.8万吨)。公司持续投入研发创新,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研发体系,此外已经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未来,在满足疆内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公司将依托区位优势进一步拓展中亚市场,有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爆产业集团。

雪峰科技2015年工业炸药销量为5.78万吨(占新疆62%),工业雷管销量为0.14万吨(占新疆104%),爆破服务、工业炸药占营收比例分别为35%、43%,公司是疆内两家炸药生产企业中最大的,且为雷管/索类起爆器材唯一供应商,客户主要为新疆地区各大矿山灯工程,预计炸药等民爆产品销量有望同步新疆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幅增长。

江南化工(002226)

公司主营业务是生产和销售胶状乳化炸药和粉状乳化炸药等民爆产品,具备民爆器材生产、爆破服务及矿山施工总承包全产业链的相关资质,是行业内资质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公司具备6.6万吨各类炸药的生产能力,占有安徽省内市场30%以上的份额,乳化炸药生产规模居全国乳化炸药生产企业第一位。2001年至今,乳化炸药产量增长迅速,现已取代铵梯炸药成为我国工业炸药产品中的主导产品。近年来乳化炸药占炸药总量的比重每年都保持着4~5个百分点的增速。

雅化集团(002497)

公司一直坚持民爆生产、配送、爆破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在四川、新疆、内蒙等省区均拥有生产基地,可为用户提供品种齐全、规格配套的工业炸药、工业雷管等产品。目前公司已经成为四川省最大的综合民用爆炸物品服务商。在不断对国内同业企业进行并购以扩大产能并延伸产业链的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海外,打开主业成长空间。

凯龙股份(002783)

公司主导产品为改性铵油炸药、膨化硝铵炸药、乳化炸药、震源药柱和硝酸铵,其中工业炸药的安全生产许可能力达9.1万吨,居湖北省第一位,产量占省内总产量的1/2以上。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亿元,其中民用爆破器材营收占比达58%,毛利占比达80%。另外,公司拟投资建设2.5万吨/年的金属材料爆炸复合产品,进一步确保公司工业炸药产能的充分释放,增加公司产品附加值。

第五篇:煤炭行业深度研究

煤炭行业深度研究:政策引导毁灭供给,中国煤炭去产能必由之路

供需错配是产能过剩的原因,创造需求与毁灭供给是产能去化的两条出路。产能过剩从根本上说是供需之间的错配带来的动态不均衡。因此,解决产能过剩只有两条途径:创造需求或毁灭供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存在两类不同的产能去化路径:一类是创造需求视角下,追求需求增速大于供给增速的相对去产能;一类是毁灭供给视角下,产能绝对规模收缩的绝对去产能。

美国煤炭行业产能去化经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导致供需短期错配,提升产业集中度收窄供给弹性,支持出口创造需求,实现供需关系修复。美国煤炭行业的产能去化具有阶段性特征,且产能去化阶段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阶梯型特性相互匹配。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期,燃气机组对燃煤机组的替代过程中,小煤矿逐渐退出煤炭行业,市场与政策的双重调节促使行业集中度提升从而降低了供给弹性,从中长期解决了需求略有好转情况下产能的过度释放。在平台期,受欧洲高气价影响,美国煤炭积极扩大出口欧洲市场,同时谋求向亚洲地区输送。创造出口需求承接供给弹性收窄,美国煤炭行业成功实现产能相对去化,ROE水平回升至15%。

美国钢铁与日本钢铁产能去化经验:经济转型导致长期错配,毁灭供给实现产能绝对去化。美国钢铁与日本钢铁业产能去化均以经济转型为背景,美国工业化的完成与日本的结构性萧条构成产能去化的趋势性条件,毁灭供给成为行业产能去化,修正长期供需关系的唯一路径。同时,美国钢铁行业面临的日本低成本钢材进口冲击与日本钢铁行业面临的石油危机和尼克松冲击,成为产能快速去化的催化剂。但产能去化过程中政府态度的差异性导致二者产能去化的效果差异:美

国政府采取阶段性贸易保护扶持钢铁,导致行业产能去化不彻底,行业盈利能力始终在低位徘徊;日本钢铁行业通过“减量经营”政策督促产能淘汰,日本钢铁行业盈利能力在产能的快速淘汰后很快出现回升。

中国长期经济转型叠加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双重压力推动煤炭行业去产能,进口煤冲击或为去产能的催化因素。我国经济面临长期转型压力,经济增速下台阶与投资拉动贡献的降低导致中上游供需长期错配。同时,本届政府对节能环保的要求导致能源消费结构进入调整期。经济结构转型叠加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导致产能面临绝对去化压力。

沿海大量进口煤的冲击将有望加速产能规模去化进度。

借鉴美国经验,我国产能去化需要政策干预,但各省方式略有差异。

1、我国煤矿投资回收期较长导致退出难度加大,产能去化需要政策推动。

2、供需区域半径影响去产能方式,距离消费地越近越需要使用行政手段。因此,安徽河南需强制小煤矿关停,内蒙可以更多通过市场手段。

3、温和税收政策仅能改变产量增速,不能改变产量变动方向,因此,行政命令与财税手段需要高力度,从而促进行业产能快速去化,从而实现盈利能力和景气度的回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英语教师培训心得下一篇:县医院医改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