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剪纸文化艺术论文

2022-05-09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剪纸文化艺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南梁红色文化是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体现形式,代表着我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与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传统剪纸文化艺术论文 篇1: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

【摘要】我国是历史文化悠久且具有独特魅力的大国,特别是其传统文化艺术的内涵,世界各国人们均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内涵以及底蕴着迷。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是我国民族精神的一大体现,更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民族特质的体现,不同文化艺术在与美术的结合与碰撞中产生的精髓与结晶让诸多的人为之倾倒。研究发现,将其有效且合理地运用在中专美术教学中不仅能进一步提升教学品味,更能直接地反映出其总美术艺术的文化内涵。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在中专美术教学中渗透与加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内涵;教学品味;中专;美术课程

一、界定传统文化艺术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与传统文化艺术之间有着直接性的关联,古代到现代文明社会的变迁与进步基于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艺术的支撑与传承。其积累了几千年古圣与先贤前辈的智慧,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在源远流长中最终化为精华促使人类进步。现如今,人们把经由长时间传承下来的艺术作品、人伦故事以及思想与思想等定义为传统[1]。在现代人看来传统是传承下来的精髓,属于时间沉淀,跟随着人们的变化而变化,而非静止不动。除此以外,传统文化艺术也是多样性的。如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剪纸以及吉祥图案等。剪纸结合色彩与技术,给设计中带来独特的魅力与视觉效果,不但将美术的美展示出来,同时也完美的将美术与传统文化艺术融合在一起。

二、中专院校开展美术课程的意义

研究发现,中专院校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并在思想品质和人文素养方面得到一定的升华,从而强化学生的内在美。美术作为艺术的直观方法之一,对于大众的感情方面以及理念等均会一定的影响,除了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外,还是提升学生创作意识以及创作能力的关键性科目。美术课程的开展不但让中专学生从各类艺术中受到熏陶,而且还能从创作的各类艺术作品中把握大量的知识,使其在心灵方面获得愉快的情感。美术对于学生而言,该课程的开展可帮助其建立审美观,与此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创作的积极性。在中专院校的教育项目中,美术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渗入中专美术课程的意义

(一)可帮助学生形成其特有的美术风格

一个成功的艺术作品,在于设计的内涵与风格。就如我国的水墨画以及木版画,均因其独特的风格与所具备的中国特色使人们为之着迷[2]。水墨画和木版画的成功除了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世界文化艺术的风格。美术课程的教学除了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绘画理论知识、技能、创造与发现美外,还着重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与文化素养,使其理解与掌握美术所体现的精神。因此在中专的美术教学课程中渗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不但能使其对于传统文化艺术有一定的认知,同时在品鉴与学习的过程中还会对艺术的精髓有不一样的理解与体会,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其特有的美术风格。

(二)能将现代与传统的艺术融合在一起

传统文化艺术是现代艺术得以发展与延伸的基底。现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助力是吸收了传统的艺术的精髓后再结合当前的趋势与特点形成、现代与传统的艺术融合在一起,进而使现代文化艺術能伴随着时代进步且在保持精华的条件下发展。

四、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鼓励中专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的艺术作品

在美术作品中应用传统艺术,最主要、最难点是字创作过程中将文化艺术与美术作品的内涵与实际相结合,在结合中彰显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神与特质。如何完美地呈现与彰显传统文化的精神与特质是美术创作中最难点。由于传统文化元素的独特性、地域的广阔性、民族的多样性以及历史的渊源性,使中国传统艺术体现形式多样。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艺术与中专美术课程中的联系,应鼓励中专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的艺术作品。如学习壁画,壁画具有独特性与地域性,其所体现的传统文化艺术可使美术作品具有独特文化。又如观察各式各样的吉祥图案。随着时间的变迁与发展,我国的传统图案也在不断变化与创新,现如今,不但可以用来传递一定的信息,还可转变为一类设计元素与创作灵感。吉祥图案元素的融入给美术带来了视觉上满足的同时还营造了传统的文化气息,使得美感得到进一步凸显。

(二)鼓励学生的以新思路进行艺术创作

由于传统元素的独特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过于追求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而生搬硬套,美术设计将无法彰显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神与特质。因此中专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正确地应用传统文化艺术于作品绘画中。除了正确地将作品应用外,还需加入一定的想象与创意,学生在进行美术设计时需注重创意,为艺术创作提供新的思路,以达到美术作品的内涵层次、本质层次以及内在价值均得到提升的目的。如我国在2008年奥运会中奥运火炬的美术设计[3],其以“火”意象与寓意,完美地将团结、友谊以及和平等奥运精神诠释出来,同时奥运火炬上在创意祥云图案,将渊源共生与和谐共融的精神诠释出来。上述创意设计所体现的新思路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完美地融入火炬作品中,在提升奥运火炬精神内核的同时,也使其增添了美好的寓意。

(三)鼓励学生学习书法来理解传统文化

我国的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具备多变的特征,同时还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作为中国的标志性之一,汉字的另一表现形式——书法具有特定的艺术魅力[5]。书法主要以意境、形体美散发魅力,因而在美术创作中应用较多。如汉字元素通过创新与临摹使得美术具备传统文化风格以及古时代风格。通过汉字元素与富含古韵的字体相结合,不但使标志设计获得迷人的效果,还能将体味文化艺术内涵在汉字元素的意义与魅力。基于此,要着重鼓励学生学习书法,并通过书法理解传统文化与美术间的联系与共同点,借鉴其进行美术创作。

(四)鼓励学生参与美术手工制作来应用传统文化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同样如此。美术的另一设计作品——工艺制品完美地表达了美术艺术与生活、传统文化艺术之间的联系。上文说到,传统的文化艺术是多样化的。其在民间艺术中得到直观的展示。如太极、篆刻印章以及灯笼、中国结等。因此,中专美术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到美术设计中。如美术手工制作,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与感悟传统文化艺术本身体现的文化涵养与精神。此外,在美术课上加入剪纸设计[6]。让学生通过自身想象与发挥设计人物造型、形状以及植物等,进行皮影戏创作。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中专美术教师可将皮影戏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内涵、风俗以及情感等一一讲解,让其对传统文化艺术有更深刻的印象,便于其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艺术应用于美术创作中。

(五)鼓励学生直观的欣赏传统艺术作品来把握绘画艺术

文字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之一,吉祥图案、剪纸以及壁画等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之一。这表明,我国的传统艺术多样,各种类型也较美。在中专教学中,为让学生更直观地明白与欣赏美术与传统文化艺术。可带领学生观察具有传统文化艺术氛围且传承文化内涵的建筑艺术。如播放故宫的图片,在图片中要充分地讲解故宫的建筑时间、房子的大概结构以及使用的绘画、雕塑等。中专教师在借助多媒体讲解过程中可直观地反应出传统建筑所体现的魅力。鼓励学生直观地欣赏传统艺术作品来把握绘画艺术。

(六)通过教师讲解象征意味的艺术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众所周知,传统艺术包含较多,具象形态能直观地体现,抽象形态(人们的价值观、多样的生活方式以及多元的文化)可感悟[7]。在上述的多形式文化艺术的表现下,都存在着独有的内在魅力。为了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艺术,中专美术教师则需要讲解。如具有象征意味的艺术之一——嫁女。古时候嫁女需要绣品,绣品上含有多种图案,且不同的图案象征意味不同。如鸳鸯,象征着夫妻恩爱。再如喜上眉梢,在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中喜上眉梢象征女子出嫁时赋予的美好祝愿等。通过教师讲解象征意味的艺术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吴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22(14):140.

[2]刘畅.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專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J].大众文艺,2015,16(7):253.

[3]苏书.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渗透运用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21(3):673-675.

作者简介:李媛媛(1987-),女,满族,辽宁省兴城市,本科,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作者:李媛媛

传统剪纸文化艺术论文 篇2:

南梁红色文化与传统剪纸艺术的融合

摘 要:南梁红色文化是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体现形式,代表着我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与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将南梁红色文化融合到传统剪紙文化艺术中,能够更好地传递南梁红色精神,也丰富了传统剪纸艺术的形式和内容,促使南梁红色文化与传统民间艺术的共同传承与弘扬,也是对红色文化宣传载体和渠道的创新与拓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地方文化经济的发展,使得南梁红色文化更进一步的融合于群众生产生活。

关键词:南梁;红色文化;剪纸艺术

甘肃南梁是原陕甘边苏区政府的所在地,目前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南梁文化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是人民群众重要的精神食粮。甘肃南梁又因其厚重的黄土风情文化以及独特的历史风貌,孕育了南梁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其中的传统剪纸艺术也是极具代表性的民间传统手工工艺。而南梁红色文化与民间剪纸艺术的融合,在诸多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手中也绽放出了绚丽的花朵。红色文化与剪纸艺术的融合创新,是以红色文化、红色故事以及红色精神表达为主要内容的剪纸艺术作品,通过民间剪纸艺术形式来表现南梁红色文化的内容,更是以红色文化的内容来丰富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两者的融合创新既传承了传统民俗文化艺术,也弘扬了南梁红色文化与精神。另外,以南梁红色文化为主要表现内容的民俗剪纸艺术,转化为红色文化产品投入市场中,也是对传统文化宣传渠道的创新,还能够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1 南梁红色文化与民间剪纸艺术

南梁红色文化是经过长期且艰苦的革命斗争而形成的,南梁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激励着我国西北地区民众不断奋斗拼搏,最终取得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传统的剪纸民俗,深深地根植于百姓生活中,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民俗艺术形式。那么在当前社会大发展的新时期,南梁红色文化与民间剪纸的发展状态又如何呢?

首先来看南梁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元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使得红色文化的发展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一是青少年群体更多的是追捧新潮的流行文化,对于红色文化缺乏兴趣,红色文化对其产生的积极作用也有待加强;二是红色文化在老年群体中的影响较大,相比较青少年来说,老年群体对于红色文化的学习吸收更为主动和积极。因此,青少年群体需要加大对南梁红色文化的传播,帮助青年一代树立起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南梁红色文化精神需要得以传承创新。其次,民间剪纸是我国民俗文化艺术形式的一种,历经千年仍然散发着其独有的民间文化艺术魅力。然而,在当前多元文化碰撞和交融的时代,各种文化形式的强烈视觉对比,极大的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感官,吸引了大批爱好者,使得民间剪纸艺术的生产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

2 红色文化与剪纸艺术的创新与市场运作

南梁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民众提供精神食粮,剪纸文化艺术作为传统民俗文化,也需要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南梁红色文化与民间剪纸艺术的融合,正是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要将南梁红色文化与传统民间剪纸艺术进行融合,就要积极的搜寻各种红色文化题材,融合到剪纸艺术的创作中。2015年由华池县众剪纸名家共同创作出版的精装剪纸画册《红色南梁》,收录了诸多剪纸大师的精美红色剪纸作品,例如《包家寨会议》《红军修械所》《迎接长征红军》《功勋永驻》等优秀的剪纸作品,都是以南梁地区的红色故事以及革命遗址等题材为作品表现内容,通过剪纸艺术的创作体现出南梁红色文化与精神,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与高度评价。

南梁红色剪纸艺术依附于南梁红色旅游市场,也开始作为南梁独特的红色文化产品渗透到旅游市场中,这也是扩大南梁红色文化剪纸艺术在社会上影响力的一种重要举措。红色文化剪纸艺术的商业化,可以从如下几点进行思考,一是将红色文化剪纸作品作为礼品来投入市场,特别是在重大的节庆日,红色文化的剪纸礼品极具纪念价值意义;二是寻找合作平台,开拓互惠互利的市场,可以与企业合作,将红色文化剪纸作品图案融合进包装礼盒的设计中,既赋予包装设计的文化精神内涵,又拓宽了红色文化与剪纸艺术的宣传渠道。

通过广大民众易于接受和喜爱的民俗文化艺术形式,将其作为南梁红色文化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载体,融合创作出南梁独有的红色文化剪纸艺术作品,既是对红色文化与精神的宣扬,又是对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形式与内容的继承创新。随着我国各项新法律法规以及鼓励政策的出台,保护民间艺术有了更多的思路和方向,我们也有足够的信心,在民间艺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找到一条适合时代发展的道路,早日实现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的复兴之梦。

参考文献:

[1] 申利丽.申健强.红色文化与剪纸艺术的融合创新及市场运作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7(08):99-102.

[2] 程林辉.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广西日报,2014-03-13.

[3] 曹桂华.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及实现途径[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1(06):35.

作者:王若馨

传统剪纸文化艺术论文 篇3:

浅谈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在小学美育中的渗透

摘要: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劳动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与艺术。这些传统文化艺术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弥足珍贵的至宝。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面对这一新理念,教育战线作为文化的主阵地,担负着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艺术的重任。而小学美育这一教育领域,无论从教育教学内容,还是审类意识形态,以及人文理念方面,都与传统文化艺术息息相联。因此,加强小学美育与传统文化艺术的紧密相融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美育 传统文化艺术 渗透 推进

我们的祖国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东方大国,劳动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艺术。这此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是我们每个华复子孙弥足珍贵的至宝。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阐述了对于传统文化的新理论,可近平词志在报告中提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新形势新理念新征程,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创新与推进很快席卷华夏九州。作为教育战线这块育人主阵地,对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与艺术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要做到在美育中渗透传统文化艺术,要求美育工作者提高传统文化素养,改进教育观念及方法,推陈出新,厚积薄发。

(一)加强专业美术教师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论学习,提高美育工作者的传统文化艺术素养。

一名合格的美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功底,更应有一定深度的文化底蕴。所谓“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学习积累,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所以,日常的业务学习中,我们应不断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鉴史明智,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二)加强并转变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备课方式。

在学校组内集体备课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和与之相关联的知识点,采用主备人提出可行性建议,其他人员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方式。大家集思广益,从源头找出教学理念与传统文化艺术的契合点。

(三)增强创新意识,改进美育教学理念及方法。

著名教育家叶澜先生对教育有“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这样的诠释。简单说,就是新时代教育要灵活多变,着眼于古今天地万事万物,不物泥不局限。因此要想很好地在美育中渗透并诠释传统文化艺术,就要求美育工作者运用自然和谐的教育方式去引导,询询诱之,而不是一味生搬硬套。

二、要做到在美育中渗透传统文化艺术,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兴趣在探知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所以,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是达成美育与传统文化艺术融合最为关键的一步。

(1)由“收”转“放”,鼓励学生独立追寻传统文化艺术的足迹。

我们应尝试大胆放手让孩子们在家里或是课外独立完成相关传统文化艺术的查阅,可以是以预习或是课后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由于是自己动手千辛万苦查阅到的资料,所以倍感珍惜,并适当设立奖励机制。这样在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对传统文化艺术建立起了浓厚的兴趣。

(2)走出校园,寻找传统文化艺术的踪迹。

学校是教育的富饶土壤,但不应是教育的全部世界。有时,走出围墙,放眼广阔的世界对学生来说,无异于将鸟儿放逐广袤的天空,鱼儿放逐壮阔的海洋。我们应利用第二课堂时间或是假日里,去参观传统建筑,去拜访民间艺人,去集市上收集一些民俗小物件,去文化馆听二胡、古筝演奏,去书画协会去观赏老师们书写行云流水的书法作品和国画作品。去博物馆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俗。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亲眼去看了,亲耳去听了,伸手去触摸了,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了。

(3)增设丰富多彩的传统校园文化。

荀子讲:“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见环境对于人的影响之大。 那么适当地创设传统文化艺术熏陶下的校园文化,对于激发学生了解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学校应专门增设传统文化艺术展示区,如,立孔子像,墙上挂汉服、京剧脸谱、中国结 、国画和书法作品,书阁里是三字经、诗经、唐诗宋词古代名著等。

三、要做到在美育中渗透传统观文化艺术,应大量开展美育实践活动。

古代战争中用兵,最忌讳的就是纸上谈兵,教育亦是如此。一切没有实践活动的教育行为都好比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美育与传统文化艺术的有机融合当然也要在美育实践活动中生成。

(一)创立有传统特色的美育工作坊。

美育工作坊创设的范围采用以点带面的形式进行,成员为挑选出来的各个年段的美术爱好者。在这个工作坊中,又分为若干个小坊,即泥工坊、剪纸坊、布艺坊、国画坊、手工刺绣坊等等。这样,全体师生都投入到了传统文化艺术实践中来。

(二)走近大自然走进生活,感受大自然以及身边事物的传统文化艺术氛圍。

我们的美术教师可以利用美术写生课,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在寻访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花一木、蝶禽兽鸟时感受自然界中生灵的美丽可爱,在它们之间追寻传统文化艺术的踪迹。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本地区的古代建筑、寺院亭台等,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展开关于传统文化艺术的社会调查 。

可以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访民间艺人。例如,拜访住在民居杂院的剪纸老奶奶,传统文化中心的书法专家,请他们给孩子们讲解剪、书法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时代意义。

传统文化艺术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每个华夏儿女的璀璨珍宝,这些宝贵的财富丰盈了我们的精神文化世界,并且从未曾断流。而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则任重而道远,是我们一代又一代教育人所承载的历史使命。我们作为新时代美育工作者,必将尽自己微薄之力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不断地渗透到美育活动中,不断地融合完善,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丰富的美育资源,在美育实践活动中最大限度地体现传统文化艺术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的重建》费孝通著

《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小学高年级教学设计集锦》孙笛著

作者:高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绿色营销分析论文下一篇:国际贸易低碳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