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课程研讨性教学模式应用的浅析

2022-09-12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设计师也越来越收到环境改变带来的影响, 这也影响到设计生活环境方式的改变。成为合格的设计师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 这给高等教育的设计课程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 要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对环境设计课程进行深度改革。环境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必须从理论知识出发, 系统的讲授环境设计其最基础的相关专业知识。通过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中的案例, 从而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掌握环境设计其专业的重要地位。同时结合课程与学生的特点, 在进行具体教学实践中, 通过深入的思考、积极探索研讨性教学的先进模式, 来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 也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

一、环境设计研讨性教学的内涵

“研究法”和“讨论法”是长久以来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往往被单独运用, 然而环境设计课程的研讨性教学是将这两种方法有机的结合了在一起, 成为教学改革过程中新型的教学模式。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是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的原始因素, 而情境化的教学过程是一种通过精心策划和创造的高热学习情境。研讨性教学以求知、创新、积极发展、培养个性为宗旨, 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的中性作用, 尊重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让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以主体的地位存在, 充分的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激发设计的创造性。

环境设计课程研讨性教学模式的目标是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 内容是课程的基本结构, 学习方法为再发现, 能够有效地延长学习时间和学习过程,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到最大, 这是该课程模式的主要特点。研讨性教学模式还更好的促进课内外两个课堂的融合, 有利于学生在课外探索研究、课内积极讨论, 将学习和实践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二、环境设计研讨性教学的应用

环境设计课程体系包括诸多内容, 涉及到室内风格、软装艺术、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等理论知识, 设置环境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系统而全面, 针对学生设计学习过程中起到指导性作用。科学面向社会市场来重新审视环境设计专业课程, 让学生熟练掌握环境设计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 丰富内在艺术理论。环境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必须拥有很强的实践应用能力, 特别是电脑的操作设计能力, 以及推荐自己作品的沟通能力, 这些都是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员必备的素质。培养这些能力要在学生设计课题和实践课题中逐步渗入,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设计作品的内涵, 立体深入的剖析作品, 为自己的设计提供经验。

对于环境设计课程研讨型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方式有以下特征, 首先是改变了单一式的课程模式, 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为基础, 运用灵活多变的启发式教学理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研讨型教学主要同时确立教师讲授与同学研讨为课程学习形式, 通过积极社会实践的大力支撑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全面提高了环境设计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成效。环境设计课程教学中, 重点放在平面施工图、立面图、剖面图与详图设计等内容部分, 这些部分的图纸往往没有电脑效果图吸引眼球, 但这些图纸包含着课程知识体系所涉及的全部内容, 还有社会实践认知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差异性, 课程教学中采取具有因材施教的针对性互动教学环节, 调整不同程度课程进度适应学生的学习。重点点评学生的创作方案, 提出方案中的不足并指出改进方式, 加大组织学生进行方案研究和讨论的力度, 通过学生设计方案汇报总结的形式, 提高、完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设计能力。

学生完成整套方案设计, 展示最终设计成果, 教师总结提升。中期PPT设计方案汇报后, 开始进行整体设计,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在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将培养创新能力渗入到其中, 将知识单一式的灌输方式转化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专业兴趣、独立思考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讨论问题的兴趣, 并对其设计进行指导。整套环境设计完成后, 按照固定规格打印输出, 并展示最终的设计成果。教师对最后的学生设计成果展示进行评判, 对环境设计课程的整体授课过程总结提升。

三、科学学习考核方式

科学的学习考核制度是尤为重要的, 通过考核学生平时的四次小作业达到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学生平时的每个作业的内容都围绕着最终设计方案而设立, 其中设计方案的PPT展示汇报也为一次平时作业, 期末是该方案的完整展示, 属于终结考核, 这种考核方式改变了以往只有一次期末考核方式所导致的学生考前突击准备、考后一无所知的情况。在环境设计研讨式教学模式下, 具有关键引导作用的核心要素是课程的考核与考试。因此, 考核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平时成绩, 占20%, 主要包括学生的课下资料准备情况、课上的研讨评价、四次平时作业及出勤考核等;第二部分是期末最终命题设计成果考试, 占80%, 评分标准应当涵盖“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计算机操作技巧的熟练度”、“设计创新思考能力”三部分, 既考察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了解, 也考察学生对研究方法的掌握和分析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通过对基于研讨性教学形态下的环境设计课程初步的研究, 分析得出了研讨型课程教学带有明确教学目标的能力指向性、教学方法时效性、教学环节的开放性和教学评价的综合性。在整个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着其设计命题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习, 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较高, 能够明确自身学习目标, 师生研讨性互动, 学生与学生之间平行互动状态增强, 使得教与学之间师生双方都很投入, 教与学之间双向互动提升设计教育质量。今后研讨型教学形态下的环境设计课程还需要继续研究, 这是对教育者的要求, 更是对国内设计教育教学模式提出变革的要求。

摘要:如何更好遵循研讨型课程的教学方法、理念和内容, 形成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有利的教学支撑, 是目前课程改革重点思考的任务和手段。把讨论与研究当成一种教学方法、理念和内容, 利用教学内容的科学处理方法、创新和提升考核方法、有效的规划教学步骤, 是研讨性的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课程中体现, 更是让环境设计教学中的联动性能够充分的发挥, 取得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环境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讨性

参考文献

[1] 郑曙肠著.室内设计·思维与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探“暴雨预警信号”发布策略与技巧下一篇: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