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港观鱼对古典园林意向的传承

2022-09-11

1、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花港观鱼原名卢园, 为南宋理宗时内侍卢允升在花家山下建造的别墅, 园中除栽植花木、掇石叠山、修筑亭廊外, 还凿池引水, 放养颇为奇异的金鱼。卢允升死后, 卢园荒废。清康熙南巡时, 重新砌池养鱼, 题有“花港观鱼”四字。在清末到明国期间, 日渐荒芜。解放后, 就以仅存的老花港观鱼为基础, 在苏堤与杨公堤 (现名西山路) 之间划进南端小南湖至西里湖的所有土地和水面, 包括五个私人庄园和庄园南面的水田、坟地、松林湾和港区等, 面积从0.2公顷扩大到20多公顷, 使扩建后的花港观鱼公园成为具有中国传统园林特色的现代大型人民公园。

1.2 研究意义

花港观鱼公园对传统意向进行了继承, 并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创新, 结合如今的时代特征, 并使其方便大众活动, 对其及周边的商业和居住都起到了促进作用。扩建时充分利用了高低起伏的环境, 打造出了以“花”“港”“鱼”为特色的旅游景点, 其中以“花”“鱼”为主, “港”为次, 达到了“古为今用”的效果。

2、位置

花港观鱼公园位于杭州市苏堤南段以西, 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三面环山, 一面环湖, 与雷峰夕照隔苏堤相望, 位于西湖的制高点, 与南边的太子湾公园形成对比, 与城市有一定距离, 有良好的绿地结构。全园分为鱼池, 牡丹园, 花港, 大草坪, 密林地五个景区。

3、地形

3.1 现状地形总述

花港观鱼原为仕人园林, 因古代官员为彰显文化底蕴而建。花港观鱼为西湖中一小岛, 三面环山而形成的冲积扇。地势较为平坦。位于山谷位置, 为汇水岭, 积水形成鱼池。公园分为三级园路, 一级园路约为5米, 方便通景点的游览车, 二级园路连接景点, 三级园路为小径, 方便游人游玩, 增加游玩的乐趣。

3.2 基于原有地形的改造设计

公园原有地形, 大体可划分为东部, 中部, 西部三部分。刚进远门视线便被植物挡住, 向前走才能看到草坪和鱼池, 达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 也可以形成移步异景的景观。鱼池四周高中间低, 呈盆型且较为内敛封闭, 与大草坪的平坦开放形成对比。这样的设计也有利于雨水的汇集, 使鱼池安静独立, 不受外界环境干扰。巨鱼苑的四周由走廊和树木交替包围, 使其避免了全是树木造成的遮挡和压抑感, 也避免了全是走廊导致的空旷, 给人放松的感觉。将一整个鱼池分成两部分, 根据游览路线从北向南看有了视线的遮挡, 从视觉上增大了鱼池的面积。

4、理水

公园四面临水, 外部充分利用水面的开敞借景、组景, 内部通过花港溪将溪水引进鱼池内, 形成层次丰富的水面景观, 及花港景区富于变化的驳岸景观。从最北端的翠雨亭可以穿过西里湖看到西湖国宾馆, 可从公园内部透过小南湖看到苏堤。公园内部由花港溪连接。花港茶室北端有一座单独的小岛, 形成了一个视觉交汇的点, 与水面形成了点与面相结合的风景。小岛使视线有了一个焦点, 让视线有一定界限, 变成一个标志性的景观, 避免了小岛与陆地连接在一起造成的空间的无限延伸。

5、种植

5.1 雪松大草坪

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面积为14080㎡, 是园内最大的草坪活动空间, 也是杭州疏林草地景观杰出代表。雪松大草坪以高大挺拔的雪松作为主要的植物材料, 雪松大草坪可基本划分为3个植物组团进行分析。

西侧组团由8株樱花与12株雪松组合, 中间紧凑, 两头稀松, 深绿色的青松为盛开的樱花提供了极佳的背景。雪松与日本早樱是常用搭配, 以雪松 (Cedrusdeodara (Roxb.) G.Don) 作为骨干树, 在高度上与樱花 (Cerasus sp.) 形成对比。雪松有分枝点低的特点, 能够挡住后方的视线, 变成视觉的焦点。遵循了“佳则收之, 俗则屏之”的原则。

5.2 悬铃木、合欢草坪

悬铃木、合欢草坪以低矮植物为背景, 高大植物为主要景观, 在种植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划。悬铃木 (Platanusacerifolia) 生长较快, 且形态高大, 在种植初期以看悬铃木为主。西侧是合欢较为低矮, 随着时间推延, 若干年后具有观赏价值, 为了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 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建和栽培养护, 去粗取精, 打造长久的植物景观。

5.3 南门入口草坪

南门入口草坪形成了立体多层的结构, 南北两侧的植物分布弯曲有致, 形成了对比。从入口处看, 则形成了收——放的视觉效果。此片区域种植了枫杨 (Pterocaryastenoptera C.DC.) 、无患子 (Sapindusmukorossi Gaertn.) 、枫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等乡土树种。以高大的树木做背景, 中间种植了无患子, 填补了近地的空间, 由于无患子春天树叶呈现红色, 使这片区域景观四季有景。鸡爪槭 (Acer palmatum Thunb) 的种植, 使近地侧视线通透, 到秋天时红黄绿三种颜色丰富了此片区域景观的视觉效果。当种植的植物均为常绿植物, 就形成了一块较为完整的面, 高大的乔木树枝在其中形成了线, 达到了线面结合的效。

地被有一定观赏价值, 常铺设于大面积裸露平地或坡地, 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 使整块景观更加有层次感。草坪景观, 便于人们活动, 通过不同植物的运用收边, 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6、建筑

金鱼园的建筑将空间分割成三重空间, 在功能上希望游人将关注点投放在观赏游鱼方面, 便采用了闭合的建筑空间, 为了使空间不显得过于内向闭塞, 建筑上采用了开敞的亭榭和长廊与建筑体相间隔的方式。如果全部采用亭榭和长廊, 就会使空间变得过于空旷, 影响了观鱼的效果。牡丹亭作为全园的至高点, 在建筑上采用了重檐八角攒尖顶建筑, 匾额由茅盾题写, 可供游人休息赏花。

7、空间

7.1 远借

《园冶》中写道:“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花港观鱼就达到了一种虽为人作, 宛自天开的效果。其中运用了远借的方法, 在外围美景上, 与西山云雾和南屏山等自然美景, 与雷峰塔, 岳王庙等人为美景相照应。藏山阁草坪为大门处形成挡景。红鱼池借南屏山表现深渊意境“邀山”花架廊位于红鱼池区的一角。沿小南湖西北岸而建。人流量大的红鱼池配上南屏山的竹景, 一动一静, 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7.2 俯借

池中拱桥的倒影与拱桥形成了一个闭合图形, 人们在岸边观鱼, 都巧妙的运用了水与岸的俯借。岛上垂丝海棠 (Malus Halliana Koehne) , 日本早樱 (Cerasus yedoensis (Matsum.) Yu et Li) 等植物花瓣落到水中, 形成落英缤纷的景象。

7.3 临借

在雪松大草坪上, 植物之间, 植物与飞鸟都互相临借。蒋庄南面, 一组鸡爪械 (Acer palmatum Thunb) 、黑松 (Pinusthunbergii Parl.) 树丛设置在草坪的一角, 在红鱼池东面园路上观赏, 树丛遮挡了蒋庄围墙边单一的植物景观, 形成优美的前景。

7.4 仰借

牡丹园南面的鸡爪槭 (Acer palmatum Thunb) 仰借阳光, 使阳光透过树叶间的间隙, 光影之间的变幻成为游人拍照的好地方。花港观鱼还充分借助了应时之借, 将早春的红色, 夏天的粉色, 秋天的黄色, 冬天的绿色巧妙结合, 使公园四时有景。

8、总结

本篇从从背景及意义、位置、地形、理水、种植、建筑、空间等方面阐明了花港观鱼对中国古典园林意向的传承。作为一个中国园林设计中十分具有影响力的作品, 花港观鱼汲取了中国传统造园理念和手法,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 为城市公园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摘要:花港观鱼公园坐落于杭州西湖西侧, 起源于南宋时期, 在近代经过一系列的改造与重建, 在地形、理水、种植等方面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和空间表达, 较好的将古典园林与现代化城市建设进行有机融合, 文章通过文献综述等方法对花港观鱼公园进行分析研究, 为当今森林城市中公园绿地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地形,种植

参考文献

[1] Sonnenfeld J.Equivalence and distortion of the perceptual environment.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969 (1) :83-99.

[2] Turner M, 1989, Landsea Peeeology:theeffeetof Patternon Proeess[J) , Annual Reviewof

[3] Pearson, J, 1993, Com Plex Patternsinasim Plesystem·Scien ce261, 189~192

[4] 孙筱祥, 胡绪渭.杭州花港观鱼公园规划设计[J].建筑学报, 1959 (5) :19-24.杭州市园文局, 杭州市城市绿化志[M], 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 1997

[5] 黄月华.杭州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分析[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 2009

[6] 李端杰.植物观赏特性与景观设计.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2, 17 (2) :37-44.

[7] 宋凡圣.花港观鱼纵横谈.中国园林, 1993, 9 (4) :28-31.

[8] 张建和、王小德、骆芳等, 城市公园绿地植物造景特色与功能[J], 浙江林业科技2002, 22 (3) :48~51

[9]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新园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7.

[10] 刘晓惠.文心画境——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构成要素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11] 朱钧珍.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76.

[12] 杭州市园文局, 杭州市城市绿化志[M], 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 199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放飞个性妙笔生辉下一篇:人文关怀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