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小学生自主预习数学

2022-09-10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 自主探索,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 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 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 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虑, 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贯彻这一点, 需要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 然后合理地应用于教学。新课改强调要让学生动手操作, 亲身体验, 这要求学生课前要预习课本知识, 预习是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拥有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才能更好的配合课堂教学.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预习是学生先自学将要讲授的知识, 是帮助学生探索新知的拐杖。预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预习能力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 要提高课堂效率, 课前预习必须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要立足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不能急于求成, 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预习, 好比在外出旅游之前看导游图, 大概了解一下要游览的地方, 做到心中有数。成功的预习作用有三:其一, 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知识的重、难点, 找到自己的困惑。其二, 好的习惯可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 而预习正是学习的一种好习惯。其三, 课前预习节省了教师不必要的讲授时间, 给学生更充分的探讨时间, 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现行教材结论性的东西越来越少, 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 留给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大, 这些优势都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我个人认为概念课、计算课 (包括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的应用、整理和复习课, 这些学生可以预习。当然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学生课前预习, 像“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发现规律”之类就不适合学生预习。因为这类知识预习后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 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有什么比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更快乐呢!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 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方法, 就等于自己搭建起新旧知识的桥梁, 同时能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从而更深层次的获取数学学习技能。预习无疑是先学后教的一个良好载体。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呢?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指导要到位, 以下几点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1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进而刀刀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的目的。指导学生预习要因人而异, 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及智力特点, 结合教学内容, 灵活地布置预习任务,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预习作业, 激励学生通过预喜, 引发探究知识的兴趣, 提出有价值的质疑, 进而形成主动思考、主动操作的意识和习惯。

2 针对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 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 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 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预习的方法有很多, 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布置预习任务, 要把预习看作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

(1) 对于概念性的数学知识, 可以采取标记预习法。 (2) 对于计算类或解决问题类的数学知识, 可以采取尝试解题预习法。 (3) 对于空间与图形类的数学知识, 可以采取动手操作预习法。 (4) 对于实践类的数学知识, 可以采取调查预习法。在预习时, 可以利用网络或调查等多种渠道搜集信息、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

3 作好预习笔记

在教给学生预习方法的同时, 要重视指导学生做预习笔记, 不仅要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摘录笔记, 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

4 让学生在预习时制定学习目标

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 可以使他们明确学习方向, 培养概括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之后, 会用行为动词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 制定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5 适时反馈学生的预习情况, 正确评价学生的预习效果

在课堂上, 教师更要时时检查和测试预习的内容, 可以通过预习交流,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对新知识的理解, 以此检测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并对学生的预习成效做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在预习中不明白或有疑问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提出来全班学生共同讨论,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既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也有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做到有的放矢。同时, 教师也要注重加强家校联系,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预习作业检查, 记录其在家的预习情况, 促使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预习。

总之, 我们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 已适应时代的需要。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不是“教教材”, 而是“用教材教”;不是简单地学教材, 而是把教材作为“引子”, 作为“材料”, 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取舍与加工。所以, 每一个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进行预习, 必将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这些体验和感受都可以作为课堂上交流的材料, 还有课前基于教材内容所进行的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践活动, 所进行的调查, 所搜集的材料等等, 都是课堂上的特有资源, 它将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实、丰满起来, 使课堂上的交流充分、深刻起来, 使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 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会计准则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应用关键思路分析下一篇: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