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公园设计论文

2022-12-22

1 研究背景

创造适合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美好环境, 特别是为儿童打造宜居、健康成长的环境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要部分。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学者卢勤就提到“今天的孩子缺失什么?”, 她主要概括为心灵成长的缺失, 具体体现在4个方面, 分别为亲情沟通的缺失、童年快乐的缺失、成就感的缺失、精神文化的缺失, 而孩子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是造成这些缺失的重要根源, 要知道人的情感是大自然中培养和形成的。打造儿童融入大自然、充分放松娱乐、并能互动式交往的活动场所, 儿童公园处于主要地位。如何设计安全、舒适又寓教于乐的高品质儿童公园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意义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 是社会的未来, 也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儿童的培养不仅关乎家庭的幸福, 更关乎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因此培养健康、聪明、富于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儿童成为全人类的目标。儿童与成年人相比, 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是不成熟的。在《儿童发展》一书中, 详尽讨论了儿童不同时期的行为、心理特征, 并对如身体发育、认知和语言发展、智力发展、个性和社会发展、道德发展等各方面都做了详细的描述。儿童的心理和生理有一定的特殊性, 同时其需求也与成年人有很大不同。其中, 儿童的成长环境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城市中, 越来越多的儿童活动场所被建立, 如何打造最舒适、最人性化的儿童活动场所也成了值得研究的问题。

3 儿童公园的设计原则

在我国的《公园设计规范》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等对儿童公园的定义均作出解释, 儿童公园应单独设置, 有安全、设施完善的绿地, 为儿童提供游戏、科普、文体活动的空间。儿童公园主要是为了给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提供一个游戏、交流、科普、锻炼的户外活动场所, 培养儿童接触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操, 让儿童在游戏中既增长知识, 又锻炼身体。因此, 儿童公园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安全性、审美性、生态性和寓教于乐的原则。

3.1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指孩子在儿童公园中娱乐时, 环境、器械和娱乐前身体准备阶段等都要以安全为基本要求。儿童在身体发育、运动能力、自我防护能力等方面都较成年人薄弱, 对于一些危险的认识也比较模糊, 安全意识比较淡薄, 因此, 儿童公园的设计、道路规划、安全标识、游乐设施的摆放、公共设备的材料选择、地面材料的防护等都要符合儿童的身心需求, 充分考虑安全性原则, 尽量避免一些危险因素,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存在污染和安全隐患的设备材料使用等都要坚决杜绝, 给儿童营造安心、舒适的娱乐空间和安全环境。

3.2 审美性原则

审美性原则指在娱乐活动中, 让儿童欣赏造型艺术作品和美的事物, 并通过创造美的可视形象, 引导儿童视觉的美感体验, 使其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 情感得以抒发, 从而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 提高其审美素质, 并从中受到美德的教育。

人的审美感受是通过观看自然物、人造物或艺术品及美术技能训练所得。儿童与成人心理需求不同, 作为儿童乐园, 美观温馨是必须具备的。这种空间环境布局不仅满足人们对美感的基本体验需求, 而且要在色彩刺激、造型设计和环境小品的营造上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 使他们身心愉悦、甚至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3.3 生态性原则

在儿童乐园的规划中应充分体现生态保护第一的原则, 以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 山水交融的绿地构架, 创建一流的生态环境。当然对于城市中心地带的儿童公园可能做不到山水交融, 但是在乐园中植物的种植、景观生态的环境打造必不可少。此外儿童乐园建筑材料和设施设备材料的选择上要考虑生态的原则, 节能环保、经济适用。

3.4 寓教于乐的原则

儿童乐园的建设应当融参与性、多样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为儿童创造环境轻松、自然、功能齐全的娱乐场所, 并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 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增长知识、学习自然科学、体验现代科学, 寓教于乐。

4 儿童公园的设计方法

4.1 满足身体功能需求

对于心理和生理都在成长中的儿童, 其最大的需要就是对游戏的需要。游戏是儿童学习技能和锻炼各方面都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在进行儿童公园的设计时, 要为儿童提供充足的游戏空间。

随着年龄的增长, 孩子对游戏的要求会逐步提高,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社会里, 游戏已有了很大的发展, 然而身体力行的情景游戏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以滑梯为例, 它可以满足儿童多方面的要求:身体机能活动从滑梯上正常滑下;技能锻炼创造性地倒滑、攀爬等;与玩伴同嬉互动, 以滑梯为平台结交朋友。

根据儿童年龄的不同, 他们对儿童活动的需求也不一样, 大致可将儿童分为三个年龄阶段。

4.1.1 婴儿期 (0-3岁)

婴儿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 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婴儿身高发育。婴儿的注意力集中通常只有几分钟, 且需要亲人照顾, 只能玩些比较静态简单的游戏, 如沙坑、广场、椅子等。

处于婴儿期的儿童骨骼发育不完全, 只能在家长的监护下探索世界, 进行简单的运动, 例如坐、爬、走。所以, 在针对儿童活动的设计中, 设计者需要着眼于对婴儿爬与走的能力的锻炼。

爬。爬是婴儿最适合的活动方式。通过爬行, 婴儿的四肢得到锻炼, 大脑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注意力也会随之提升。为了锻炼婴儿的爬行能力, 可作设计洞供婴儿钻。

走。行走是靠两条腿交替向前迈进, 每走一步都需要变换重心才能步伐稳健。婴儿初学走路, 往往就是在摸索如何掌握好重心来协调行走的步伐。为了辅助家长教导婴儿学会走路, 可作以下设计:提供宽阔无障碍的草坪;提供低矮的栏杆。

4.1.2 幼儿期 (4-6岁)

此期小儿生长速度减慢, 智能发育加速, 活动范围增大, 接触社会事物增多。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有明显发展。游戏, 成为该年龄段的儿童的主导活动。

游戏时间可达30分钟以上, 喜欢玩变化多样的器具:秋千、沙子、滑梯等。同伴逐渐增多, 可参加结伴游戏。也开始讲游戏的规则, 关心游戏的过程。

4.1.3 学龄期 (7-12岁)

此期小儿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 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学龄期儿童每天需要有户外活动、体格锻炼的机会, 游戏时间一小时以上, 开始具备一定的自立能力, 游戏的目的性增强, 如做体操、参加团体游戏或比赛等。

4.2 考虑儿童的心理

由于儿童的心理特点, 其并没有一定的游戏习惯和爱好, 儿童见到一种颜色、体会到愉悦甚至产生一个新的游戏想法, 都是吸引儿童进行游戏的原因, 因此我们在儿童公园设计时, 要把握住儿童的这种求新、求奇、求幻想的心理特点, 避免儿童娱乐空间环境和娱乐设施的单一性, 给儿童更多的外界环境、色彩刺激, 使儿童能够更多的参与到游戏。

一般来讲儿童有过剩的精力, 以动为主, 充满新奇和变幻, 希望在游戏模仿中学习、了解社会, 认识自然和探索奥秘。但在不同年龄发展时期又具有不同的特点。

4.2.1 婴儿期 (0-3岁)

婴儿期的孩子在心理方面需要家人的陪伴, 他们对色彩、声音比较敏感, 所以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帮助其与父母互动。

色彩。可以选择以粉色调为基底, 粉蓝、粉红、粉黄都可以营造温馨感, 另外色彩对比上可以比较鲜明, 让婴儿产生视觉冲击、加深印象。当然接近大自然的原色也是回归本真的色彩。

声音。可以选择轻柔的经典音乐, 钢琴曲等, 让婴儿在舒缓的环境中放松休憩。

4.2.2 幼儿期 (4-6岁)

可以接触水、沙等游戏方式。喜欢玩变化多样的器具:秋千、沙子、滑梯等, 可参加结伴游戏。对学龄前儿童的游戏场地, 应当合理的搭配相应安排如非社会性行为、平行游戏和合作游戏等。

4.2.3 学龄期 (7-12岁)

爱好竞技性的游戏, 学会团体合作。出现性别差异, 男女生喜欢的活动有所不同。爱好科学性、创新性的游戏, 激发孩子对科技的关注和兴趣, 培养和挖掘孩子的创造力。

4.3 细节设计

在儿童公园的设计过程中, 一些细节问题也不容放过。

4.3.1 圆角设计

儿童公共活动区域的设施、设备必须采取去边角化处理, 可以用圆弧设计或加包围的措施, 使得接触部分没有尖锐凸起物等安全隐患。

4.3.2 安全材料

游乐设施的材料尽量避免使用木制材料, 防止因设施日久老化, 或者长期踩踏造成的断裂、翘壳、脱落等现象对儿童造成二次损伤。

4.3.3 部分区域尺寸

所有水景应当在安全限度20厘米内, 避免孩子因意外滑倒而溺水。避免设置较高的围墙或陡坡, 围墙的高度应当控制在1.2米以上, 避免孩子攀爬。器械之间的缓冲空间要足够大, 最小间隔为3.5米。活动场地上的植物要经常修剪, 树木枝下净高在1.5米以上, 以免刮伤儿童。

4.3.4 水电分离

儿童戏水区域需要进行水电分离设计, 避免因意外漏电而出现水体导电伤人情况。

4.3.5 无障碍设计

除了自然地势可以顺势而建外, 在大面积开阔地带应尽量做到平顺处理, 避免孩子在此骑自行车或玩滑板等快速运动时意外摔伤。

4.3.6 卡通安全导示

可以用生动形象的卡通图画取代幼童不识的文字示意, 对儿童起到指示、提醒和教育作用, 从而提高儿童的自我安全意识。

5 总结

儿童公园虽然是单独为儿童这个群体提供游戏的专类公园, 但不应只是固定设施堆砌、功能单一的游戏场地, 应该成为能够培养儿童未来所需要具备各种能力的自然游乐场地。同时也是孩子童心保护的乐园, 将承载着他们一生中最为珍贵美好的时光。

摘要:儿童是社会的未来, 培养健康聪明、快乐幸福并富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儿童是全人类的目标。应高度注重儿童公园的打造, 从色彩搭配、空间布局到材料选用等方面精心设计。本文顺应时代背景探讨儿童公园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儿童公园,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 卢勤.今天的孩子缺失什么[J].好家长, 2006 (5)

[2] [美]Laura E.Berk著吴颖等译儿童发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 乔忠慧.2016.基于儿童行为心理学的儿童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烟台南山儿童公园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山东建筑大学

[4] 徐军.2013.儿童公园卡通景观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 沈员萍著.2011年.儿童公园主题与表达.博士学位论文.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探索有效德育途径,丰富学校德育工作内涵下一篇: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