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发展试验区

2022-12-31

第一篇:城乡一体化发展试验区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打造试验区先行镇

近年来,信阳市狮河区吴家店镇在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紧紧围绕“打造试验区先行镇,建设宜居家园”这一目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了镇域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坚持小城镇建设规划先行,全镇21个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正在按规划逐步实施。

高标准建设吴店、聂寨农民新村,计划投资2.2亿元,建设1000套商品房、八纵两横道路及各类辅助设施,目前已投资1.2亿元,建成商品房400套面积达8000平方米;硬化路面27000平方米,铺设地下管网14000米;建设1250平方米休闲广场一处;投资300万元建成可供4500人饮水的自来水厂一座;投资150万元,建设日处理能力12吨的垃圾中转站一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100%;栽种行道风景树700棵,绿化道路500米;投资10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90盏,新安装变压器一台,架设高压线600米,实现“五化三配套”,达到了“绿、亮、净、美” 各类辅助设施完备的标准。目前,已有60多户居民入住新村,同时,杨河、石板、毛寨等6个农民新村示范点,正在紧张建设中。

第二篇:发展城乡公交 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

万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展城乡公交 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道路的不断完善,交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自2010年起,万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探索转变经营思路,从传统的客运经营逐步尝试发展城乡公交。在2010年2月6日我司开通了首条城乡公交线路邯郸至永年801路,随后又开通了邯郸至肥乡806路、邯郸至武安808路、邯郸至彭城公交线路,公交车的开通方便了旅客的出行,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基本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一、城乡公交发展需求

近年来,在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一直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城镇化水平从1995年的29.04%提高到2010年的53.6%。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迅猛,使得城镇空间及产业布局急剧变化,城乡间交通联系日益密切,迫切要求建立大公交体系。早在1945年斯德哥尔摩就提出了城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市镇统筹发展的构想,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引导的“中心城区+卫星城镇”的发展模式。通过轨道交通将中心城区与各镇相关联起来,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了“一个强大和繁荣的区域性中心,周边环绕公共交通主导发展的新市镇”的发展愿景。斯德哥尔摩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在富有远见的市域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指导

下,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可以促进城市与城镇的紧凑发展并为自身带来理想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009年,邯郸市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壮大中心城市促进城市群快速发展的意见》,又制定了关于加快壮大中心城市加速推进城镇化的实施意见。按照该意见,邯郸市将邯郸县、永年县、磁县、成安县、肥乡县全境纳入中心城市范围,从而形成了“中心城区+峰峰矿区、邯郸县、永年县、磁县、成安县、肥乡县”的“1+6”大城区格局,并逐步建立起经济、社会和资源一体化发展、同城化管理的运行机制。“1+6”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实施后,公交融入大交通格局,构建快捷顺畅便利的城乡公交网势在必行,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大势所趋。

二、城乡公交开通条件

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的道路条件正逐步具备。截至2006年底,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到302.6万公里,其中县道50.6万公里、乡道98.8万公里、村道153.2万公里;98.27%的乡(镇)、86.40%的建制村实现了通公路;近年来,随着公路网的逐步完善,80.63%的乡(镇)、60.39%的建制村实现通沥青、水泥路;83.2%的建制村实现了通客运班车,为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奠定的基础。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城镇化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每年有1000万到1500万人进入城市,

城市形态急剧变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引起人与物在城市内部空间运动规模的扩大,从而使城市内部交通需求问题日益突出;而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郊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城市间、城乡间及城市内部的人与物的运输达到空前的规模。城市出行模式由原来的单纯的核心区交通活动,转变为市域内核心、向心、环绕及穿越等交通活动并存的出行模式,迫切需要相应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相配套。尤其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民不再单纯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向其他产业转移,导致农村居民出行日趋频繁,所以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十分必要的。

万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2010年初由邯郸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更名创立。其前身最早为1945年抗日烽火中诞生的太行运输公司,是华北第一家人民运输企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目前集团公司现有营运客车1677余部,城乡公交车90部,总营运线路432条,线路辐射市辖各个乡镇,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实力,为日后的城乡公交化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长途客运线路改造为城乡公交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通过城乡公交的发展实践,我们认为:政府主导,行业推进,企业运作,公司化管理是城乡公交开通运营的成功经验。

1、提前规划。

城乡公交是由以前客运班车改造而来的。对于计划改造为城乡公交的线路,要对线路上运营的车辆更新和延续经营进行控制,从车辆产权改造入手,逐步取消线路上的挂靠经营车辆,为改造做准备。武安、肥乡等城乡公交的改造就是通过几年时间对线路上运营的挂靠车辆进行逐步收购,最终完成了改造。具体做法是提前进行宣传,经营许可到期一个下一台车,避免车辆炒卖现象。

2、科学选择适宜改造的线路。

我们在城乡公交的改造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条件来判断是否适宜城际公交改造:一是适当的运距,我们认为运距应该控制在50公里以内。这主要是考虑到城乡公交的高效要求和方便快捷的实际;二是适当的路况,就是道路通行条件要好,主要是考虑到安全运输和高效。目前开通的邯郸至武安班线行驶道路为城市快速路,路况良好,可以保证快捷安全的行车;三是适当的市场,城乡公交是为实现人员的大量流动而开行的,良好的市场需求便于公交模式的运营,便于低票价政策的落实,也能有效发挥城乡公交的作用。目前邯郸至武安线路日均客流8000人次,邯郸至肥乡客流日均5000人次。

4、成立公司。

我司为了更好的运营城乡公交,成立了万合集团宇驰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由宇驰公司经营城乡公交,有利于统一管

理,为城乡公交做大做强、持续发展和带动其他城乡公交的发展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5、加强管理,确保城乡公交运输安全。

为确保城乡公交运输安全,我们一是利用GPS安全信息监控系统,对车辆运行过程进行全程监控,超速报警。二是对驾驶员资格严格把关。城乡公交选聘的驾驶员一律都具有大型客车驾驶资格、年龄40岁以下、驾龄5年以上,安全行驶20万公里以上的驾驶员。三是坚持一周一次安全例会制度,认真落实城际公交奖罚挂钩考核办法。四是严格落实途中“三品”查堵制度,确保旅客途中安全。通过采取安全有效措施,城乡公交自开通运营以来,没有发生大的安全行车事故,维护了广大旅客生命财产安全。

6、多措并举,提升服务,倾心打造城乡公交服务品牌。 城乡公交自开通运营以来,采取多种有效服务措施,打造城乡公交服务品牌:一是对城乡公交车辆和场站安装全国最为先进的GPS信息监控系统,对城乡公交场站和车辆营运服务实行实时监督,提高城乡公交调度指挥、服务质量和各站营运车辆整体协调能力,确保旅客顺利出行;二是每车都配备乘务人员,为乘客提供途中服务并提供报站,乘坐、换乘信息。车内配臵车载移动电视等多种服务设施;三是对司乘人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标准化话术要求,得到了广大旅客的欢迎。城乡公交自开通运营以来,没有发生大的服务

产品质量事故。

7、低票价经营。

城乡公交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城乡客运模式,必须有低票价做保证。目前,城乡公交的票价相比开通前大幅下降,以保证在性价比的优势。

四、城乡公交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城乡公交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已成为服务社会、方便人民群众出行、促进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但目前,由于票价的降低,油价等经营成本的不断攀升,导致城乡公交的发展陷入困境;同时由于城乡公交是一种新型的城乡客运模式,国家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界定和管理,造成城乡公交无法同城市公交一样享受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燃油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城乡公交的下一步发展迫切需要政策扶持。

根据国家“优先发展公交”的指导意见,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出台城乡公交的管理办法,明确推进城乡公交健康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包括科学合理的票价政策,享受税费减免、通行费减免、燃油补贴、站点规划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等优惠政策,使城乡公交既有公交之名,也有公交之实,确保企业有一定的赢利空间,实现城乡公交良性循环,保证城乡公交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以更好的方便于民,惠泽于民。

2、由于城乡公交和城市公交管理主体不同,这两种客运方式没有进行统筹规划,实现高效对接和零换乘方面仍有差距,给旅客带来不便,限制了城乡公交的发展,城市、乡镇两个客运网络的整体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出市前无站点,只有出市才能有站点,入市由于无站点,只有到站才能下车,造成诸多不便。目前,由于城乡公交和城市公交分属不同的公司,仍存在利益分配问题,以上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未来的工作中,还需继续寻找平衡点,最终做到方便百姓的目的。

3、城乡公交票价形成机制的确立。城乡公交介于班线客运和城市公交的一种新的运营模式,票价的制定现在还没有相关的政策依据,致使部分乘客投诉,不利于城乡公交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也不利于经营企业的市场化运营。

4、确定交通企业为城乡公交运营的经营主体。各省运输企业在经营城乡客运方面有几十年的历史,人员、车辆、网络充足健全,只需稍加改造,就能承担起城乡公交化运营任务,建议明确运输企业为城乡客运公交的经营主体。避免恶意竞争,重复投资,造成资源浪费,同时避免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5、城乡公交车的技术参数和运行安全。

城乡公交不同于城市公交,运行速度快,客流量大,城乡公交车车厢内拉手等用具的技术参数是不能等同于城市

公交车,这需要有相关技术标准出台,保证城乡公交车的安全运营。城乡公交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但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需要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政策扶持,促使城乡公交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以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

二○一一年五月十五日

第三篇:河南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授牌仪式在新乡举行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2010年03月01日来源: 河南日报

2月26日上午,河南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授牌仪式在新乡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铁代生、副省长刘满仓为“河南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揭牌。标志着新乡成为我省第一个也是唯一正式挂牌的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

统筹城乡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核心。近年来,新乡市在推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据悉,针对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工作综合性强、情况复杂、任务艰巨等特点,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将建立联席例会制度,具体负责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的组织协调工作,省直有关部门也将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对试验区工作进行大力配合、积极支持。

设立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创新性实践。新乡市委书记吴天君在挂牌仪式上表示,新乡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学习借鉴全国各地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务求实效,努力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积累经验,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记者李虎成通讯员赵同增)

河北省派团考察新乡统筹城乡工作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2010年03月04日来源: 河南日报

3月3日,由河北省副省长张和带领、河北省各省辖市市委书记及相关厅局长参加的河北省委、省政府考察团一行55人莅临新乡,参观考察新乡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副省长刘满仓陪同考察。

考察团一行参观了新乡县刘庄社区、古固寨镇祥和新村社区、牧野区曲里社区和长垣县西郭庄社区、碱场新村社区等新农村社区典

型,还对卫华集团、宏力医院、长垣万亩葡萄园等民营涉农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每到一地,考察团成员都认真听取汇报,并就相关问题进行重点咨询。

2006年以来,新乡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把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中原城市群新乡都市区建设“三位一体”一并推进,经过4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10月14日,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新乡设立为河南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记者李虎成通讯员赵同增)

第四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十大任务

编者按:昨天,市委召开五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就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作出全面部署。全会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的10方面工作(“十个加快”)。这“十个加快”也可以说是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十大任务。本版特作详细报道,以便大家抓好落实。加快城乡规划体系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是先导,是龙头。要围绕跻身全国百强城市行动纲要,着眼全市,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资源优化配置,努力构筑城乡统筹发展的空间形态。当前,着重抓好三方面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一是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区域空间规划体系的龙头,具有战略性、统筹性、 指导性的特点,必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和城乡体制分割的束缚,真正体现整个区域资源配置、重大基础设施、城镇体系框架、土地利用方向、产业发展布局、重要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方面的一体化。要在这个前提下,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龙头,推进城镇体系规划、生产力布局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的融合,形成相互配套衔接、管理有序的规划体系。要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规划布局重大产业发展项目、重大公共事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设施共建共享程度。

二是专项规划。根据区域总体发展规划,加快“十一五”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包括路网、水网、电网、环卫、防洪减灾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电、公交、市场等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建设规划等。当前要重点抓好城市景观(特色)规划、非建设用地控制规划、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城市综合管线规划和城市供排水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并加快修订近期建设计划,切实发挥建设计划在项目建设、土地收储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中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三是村镇规划。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切实加强规划工作力量和落实工作经费, 因地制宜,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县域村镇布局规划,形成建制镇--中心村--自然村三级农村居住区空间布局,尽快制定中心镇、中心村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高度重视第二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的科学性。今年要全面完成“百村示范、千村整治”1012个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把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以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业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动力和物质基础。要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扎实抓好“410产业”发展,培育引进一批关联配套企业,细化产业分工,拉长产业链,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促使“410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支撑。继续强力推进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超前征地配套,加大招商力度,抓紧落地项目建设,加快企业、产业集聚,提高投入产出率。着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快改变部分行业、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状况,实行“腾笼换鸟”,提升产业层次。城市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关键措施。要围绕"跻身全国百强城市"目标,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发展城市经济,努力实现市区工业“五年翻两番”的目标,力争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左右,着力提升中心城市的档

次和实力,增强集聚辐射能力。加大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力度,推进产业、人口集聚,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产业特色和经济实力的浙西城镇群。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所在,也是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要坚持以工业的理念指导农业,以市场的手段经营农业,以开放的思路拓展农业,切实提高农业的自我发展能力。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导向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使绿色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形成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六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进一步提高农业工业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要把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向农村延伸,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按照城乡一体的空间布局,着力建设覆盖城乡的路网、电网、水网、通讯网、电视网、环卫设施网等,形成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把交通作为基础设施延伸的突破口。在实施好黄衢南、杭新景、龙丽温高速公路和

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衢常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抓紧抓实农村公路等级化和康庄工程建设。及时改造国道、省道工程,尽快形成干支相连、区域成网、城乡顺畅的综合交通网络。到2010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公路通村率达到95%、路面硬化率80%以上。实施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是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按照乡镇所在地、中心村都能通公交车的目标要求,整合建设、交通客运资源,向农村延伸公交线路,尽快形成便民、快捷、经济、有序的城乡公交客运网络。

积极推进农村公用服务设施建设。加强供水、供气、通信、广电和垃圾、污水处理等网络建设和延伸,提高城乡公共设施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度。到2007年,基本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调频广播,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以上。基本构建城郊一体的供水网络,让绝大多数城郊农民用上城市自来水。初步形成城乡一体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逐步使城郊村、集镇、中心村的生活垃圾做到集中收集处理。不断完善城乡文化体育设施,以开展“双五结对、共建文明”活动(用五年时间,组织全市500个文明单位与500个行政村结对共建,力争把这500个结对村建成县级以上文明村)为重要载体,深入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创建文化特色村、示范户,繁荣村落文化,挖掘、保护和弘扬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加快推进农民进城就业创业

积极鼓励和推动农民进城就业创业,这是加快城市人口集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把农民工作从重视素质培训,转到抓培训和促进就业、创业以及提供保障并重上来,真正让更多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稳定就业,让有创业条件的农民自主创业,让在城镇就业、创业的农民能逐步享受城镇职工、市民待遇,共享文明成果。为此,当前要着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提高农民进城就业创业的竞争力。要继续以“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为抓手,培训农民,提高农民,增强农民就业竞争力,使农村劳动力以年均3%以上的速度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向城镇集聚。要改进培训方法,根据不同对象开展专业型的技术培训、转业型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型的素质培训。要提高培训质量,市、县、乡各级都要充分利用现有各类资源,努力建设“四个一”:即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一个比较固定的培训场所,一套比较适应的培训设施,一个务实负责的工作班子。二是着力优化农民进城创业环

境,帮助进城农民安居乐业。建立规范的企业用工制度,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同工同酬同保障,切实解决劳动用工中城乡居民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等问题。要打破二元制户籍管理模式,探索建立以居住地登记和人户一致为原则的户籍管理制度,实行户口一元化管理。取消农民进城的限制性政策,对外来人口试行居住证制度。同时,要研究户籍制度改革中相应的计划生育、农村承包土地、子女入学、社会保障、服兵役等配套政策的改革与完善。条件成熟的一步到位,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先缩小差距,分步到位。三是降低农民进城创业成本。对进城经商办企业的初创者,要给予城镇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政策;对租赁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标准厂房办企业的,可给予较低的租金照顾;对外来创业并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员,在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市民待遇。加快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近几年来,我市农村教育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质量、教师待遇、经费投入等方面与城市的差距仍然较大。建设教育名市,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村。要以创建教育名市和教育强县、强乡(镇)、强校为抓手,逐步把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从外延扩展转到内涵提高上来,推动基础教育向优质、均衡方向发展。要在坚持分级办学的原则下,建立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乡镇一级的义务教育工作职责。要按照“四个集聚”(高中向城区集聚、农村初中向中心镇集聚、农村小学向乡镇和中心村集聚、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聚)的思路,调整优化中小学教育布局,撤并规模小、条件差、质量低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浙政办发[2005]39号文件精神,用足用好政策,争取省政府对农村教育“四项工程”的支持。同时,市、县两级财政要加强资金配套,加大对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改寝室、改食堂“两改工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积极试行“爱心营养餐工程”。要深入开展教育对口支援活动,促进城乡师资和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使农村学生能与城镇学生一样享受优质教育。继续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进一步打响衢州职业教育品牌。

加快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争取用两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城乡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和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实施农民健康工程。一是努力建立市、县、乡、村分级负责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加强考核;二是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和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以市、县综合性医院为龙头、镇街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社区)卫生室(站)为基础,构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以市、县卫生监督机构为主,在乡镇设立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加强对农村食品、公共场所、职业卫生和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三是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目前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投入少、设施差、规模小、负债重、生存难的问题,要下决心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整合资源,转换机制,激发活力,做强农村中心卫生院,搞活乡(镇)卫生院,改制乡镇卫生院分院,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同时,全面实施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在岗卫技人员的学历教育和继续培训教育,妥善分流不合格人员,提升卫技队伍整体素质。巩固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建立农村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农民身体健康。

加快新农村建设

要按照农村社区化规划、建设和管理总体目标,着眼长远,抓好当前,切实办几件有能力办、群众高兴办的事:一要抓紧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确定中心村的数量、位置和规模。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务必高度重视,及早到位。二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这是农村洁化工程的抓手,花钱少,效果好。要从城郊村、集镇、中心村抓起,逐步延伸。到2010年,全市有70%的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要积极抓好试点,视条件逐步推开。三要抓好村内骨干道路整治、硬化,加大违章建筑清理整顿力度,加强农村露天粪坑、厕所改造工作。四要开展宅基地整治,建新拆旧,改善村容村貌。对此,要采取分类处置的办法,原有建新拆旧约定的要执行约定;没有约定的要研究制订补偿和鼓励政策,利用经济补偿或退宅还耕、置换指标等方式,按照一户一宅要求,推进拆除旧房和村庄整治。此外,要高度重视农村住宅建设质量和安全,正确引导农民建房消费,不要盲目攀比。五要加快实施下山出库移民工程。采取多途径、多方式,促进农民下山出库,加快农民非农化进程。到2010年,全市安置下山出库移民5万人。

同时,持续推进生态市建设。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实施“六个一批”工程为抓手,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整治工作,尤其要加强农村畜禽养殖管理,推广使用沼气,重视以饮用水源保护为主的水环境保护。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耗物耗,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到2015年基本达到生态市建设标准,实现城乡生态融合。

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

土地是农村最大资源、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严格执行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法规定的同时,要积极探索人口集聚与城乡土地适度流动置换的制度。各地要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通过转让、租赁或入股、合作经营、置换、抵押、整理复垦等多种流转形式,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到城镇就业落户的农民,其原享有30年的土地及山林承包权不变,对按规划和政策向城镇或中心村集中迁建的农村居民点,探索采取在原宅基地退宅还耕和落实一定的经济补偿后,置换一定比例的城镇建设用地;探索农村村民宅基地有偿调剂和农户退出宅基地集体有偿收储机制,给农民进城入镇购买经济适用房提供优惠政策。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理,通过整理置换的用地指标优先满足本乡镇、街道范围内使用,多余的指标可在市域范围有偿调剂,调剂净收益优先返还用于村庄整治中的公共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设施改善。要积极清理农村废弃地,盘活存量,促进流转,发挥效益。要建立鼓励向上争取土地指标和节约利用土地的激励机制。加快城乡社会保障和安全防控体系建设

以人人享有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为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逐步构筑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在城镇方面,重点要抓扩大覆盖面,提高征缴率工作,切实增强支付能力。要以“五险齐保”为抓手,推进城镇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争取到2006年实现参保企业和险种全覆盖,到2007年基本实现城镇企业、从业人员全覆盖。在农村方面,重点是巩固和发展农村五项社会救助体系成果,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实施公开、公平、公正的救助保障机制,扩大参保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对于未能纳入城乡保障救助体系之内的城镇居民,应从解决医疗保障问题入手,参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方法,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并逐步解决其它保障问题。要不

断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险的政策和实施办法,促进城乡两大保险之间互通交融,相互衔接,逐步并轨。要针对不同群体分类制定参保办法,特别要探索打破自由职业者,以及个体工商户的城镇户籍限制,只要有参保的经济来源就可一视同仁地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发展慈善事业,倡导“扶贫、帮困、送温暖”新风,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助学、助困、助残、助医、助老,建立起人人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运行机制。

按照“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综治机构联动、村级组织为主、群众民主参与”的总体思路,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整合综治、维稳资源,全面建立乡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健全运行和保障机制,形成联调、联防、联勤、联治、联创的安全防控体系,确保基层综治、维稳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积极推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不断探索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形式。建立城乡公共突发事件预防体系,依法及时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强化基层信访和调解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快农村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农村管理体制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积极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这是解决乡镇布局散、规模小、要素流动性差、管理成本高等问题,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利用的重要措施。目前开展这项工作的时机基本成熟。市委市政府将尽快出台指导性意见,各县(市、区)要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实施调整工作,要求于明年6月底前完成。在完成乡镇布局调整后,各县(市、区)要适时开展撤并小型村、缩减自然村、拆除空心村、迁移高山村的工作,扩大村庄规模,推进中心村建设,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集聚。二是加快撤镇(乡)设街、撤村改居工作,加大城中村、园中村、城郊村改造力度。要按照城市化的要求,制订撤、并、改方案,研究安置、补偿、保障等配套政策,组织精干力量强力推进撤、并、改工作。三是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规范集体资产分配和量化办法,增强公平性、透明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减少社会矛盾。要积极探索村改居农民转市民后房地产产权的定性和流动政策与途径,使改居后的农民享有完整的产权和权益。四是深化城乡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发挥好政府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的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村公用事业和农村社区服务业,形成政府推动、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的投入机制。

第五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xx区长在全区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年8月31日同志们: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前不久,市委召开了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着重研究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区委举办这次读书会,目的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及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探讨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切实加快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会前,区委、区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提出了《xx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会上印发给大家讨论,以进一步征求意见,集思广益,修改完善。昨天,大家听取了xx大学 xx教授和省农办

一、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涉及到思想观念的更新,也包括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把握精神实质。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新的概念,专家学者的观点也很多,但至今没有权威的、完整的、系统的定~释。在市的读书会上,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内涵,主要是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使城乡居民拥有平等的权利、平等的义务和平等的发展机会,使城市和农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要领会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老课题更是一个全新的发展观。 马克思早就指出,必须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力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恩格斯最早提出城乡融合的概念。斯大林把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标志。在发达国家中,许多现代学者都提出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理论观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都证明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单是城市的,而且是城乡共同的。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和农村实现有机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服务,达到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协调发展。

2、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常规的发展过程更是城市化的一个新阶段。 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互相吸收先进和健康因素、摒弃落后因素,逐步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的过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努力改革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城乡一体化的内容既是全方位的,但其核心是统筹发展。 要坚决摒弃先城市后农村的传统发展理念,树立统筹城乡发展观念,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扭转了重工业轻农业偏向的发展战略,但是政府的财政偏向依旧没有改变;体制转轨为城市工业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农村经济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弱势产业,没有得到国家财政的足够支持,城乡差别发展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扭转。只有坚持城乡统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彻底纠正城市和工业偏向的发展观念,才能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

4、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手段既是方方面面的,但关键是创新制度。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把制度创新作为前提和基础。城乡的制度分割导致了城乡社会成员权力和利益上的差异,也严重阻碍了各类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影响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如果不能消除城乡制度差异,就不可能从根本上为城乡统筹提供保障,城乡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城乡一体化也就不可能实现。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就是要通过大力实施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改革,努力消除城乡有别的制度分割,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5、推进城乡一体化既要抓第一产业,更要突出产业融合,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个重点。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最终是以大量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农业现代化为基本途径的。因此,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必须把解决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为基本途径,同时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最终实现转移农民、保障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根本目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需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党中央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的经验教训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决策跳出了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拓宽了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视野和思路。我们一定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这一重大决策的重大意义。

1、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

迫切任务。 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从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全局出发,认真总结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其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具体要求是“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居“五个统筹”之首,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要贯彻这一科学的发展观,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目标上,要从过去主要追求经济增长,转到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全面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环境等多方面需求;在发展任务上,要从过去主要通过一部分地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推动生产力加快发展,转到更加关注弱质产业、落后地区和困难群体,推动生产力平衡发展;在发展动力上,要从过去主要依靠资金、劳动的投入,实现经济的粗放型增长,转到更加重视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开发,实现经济的集约型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把促进城市建设发展与加快农村建设发展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增长与加快社会发展、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把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2、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 新区组建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喜人局面。去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5.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2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地区加快向中上收入地区迈进的时期,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特别是城市化加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技术创新活跃,教育和科技事业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加剧变化,出现了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不断扩大,各种利益矛盾日趋复杂的情况。在这个时期,发展有两种前景,一是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可能出现经济停滞、社会动荡,陷入“拉美陷阱”。所谓“拉美陷阱”就是拉美一些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偏面追求GDp,忽视协调发展,以致出现债务沉重、通货膨胀、贫富两极分化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出现“经济有增长,社会无发展,大多数人不能分享现代化成果”的现象。要避免“拉美陷阱”,关键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在当前条件下,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正是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我们一定要从xx发展的历史阶段出发,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统筹谋划、统筹改革、统筹建设,并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打造“五个xx”的必然要求。 根据专家的分析判断,我省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浙江城市化水平达到50.9%),城市正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越来越密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显得更加紧迫,也更有条件。xx区是湖州中心城市的核心区,是中心城区东扩的主要建设者,是市区乃至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更加迫切。市委市政府也对我们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市四套班子领导来xx调研时,市委书记杨仁争同志更是对我们提出了争做“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的明确要求。对照新形势、新要求,区委一届四次全会重新梳理了我区今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打造五个xx、建好六个区的目标定位。要实现这些新目标,建设好实力xx、开放xx、信用xx、生态xx、平安xx,关键是要处理好城乡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xx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一个大战略,把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城市化、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区等各项战略举措整合起来,进一步发挥城市化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农业与工业联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

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 当前,农村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尚未突破,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农业增效难、农民就业难、农民增收难、农民维权难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落后社区、农民是弱势群体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中国农民调查》陈桂棣、春桃讲的“中国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并非危言耸听,并非杞人忧天。有一句话更令人难以忘记,“当我们拿出了今天的作家已经少有的热情与冷静,走向中国的农村时,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憾和隐痛”。我区成立以来,为解决“三农”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可以说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快的提高,农村的面貌也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从根本上来讲,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社会进步慢的问题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经济社会发展、投资消费增长、国民收入分配、人口资源环境四大失衡现象未根本扭转;增收、发展、建设、就业、就医、求学、进步、养老、减负、维权10个方面“难”的难度还在加大。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发展战略、发展机制、发展体制、发展目标和手段四大偏差仍然存在,在于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完全突破,城镇化滞后,城乡分割的政策、制度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纠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致使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力不强,过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业,过多的人口滞留在农村。这种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和发展失衡状态,造成了“三农”问题的现实困难,农村小康成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的难点。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要求,用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当前以及我区实际来看,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着突破传统格局,实现新发展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具体体现为五个“双重制约”:一是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着观念、体制上的城市偏向和实际工作中抓“三农”的人不多,抓的力度不够的双重制约;二是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面临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的压力以及保护建设投入不足的双重制约;三是建设现代农村,改善生活质量,面临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和政策二元对待的双重制约;四是西部山区乡镇面临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和东西部乡镇联动发展不够的双重制约;五是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面临农民就业能力不强和就业岗位结构性、观念性短缺的双重制约。要切实解决好这五个“双重制约”,我们既要借鉴历史经验和学习他人之长,又要顺应时代潮流,结合我区实际,更加自觉、更加全面、更大力度地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总之,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科学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从xx实际出发,把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科学筹划、协调推进,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促进湖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围绕目标、突出重点,进一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这次,区委、区政府提请大家讨论的《xx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的。这个《实施意见》初步提出了我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分三步走总体目标,这就是: 按照打造“五个xx”的目标,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健全体制,优化配置,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以统筹城乡发展的先发优势,确保我区在现代化进程中处于全市的前列。到~年,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城乡差别、东西部差别逐步缩小,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到2010年,初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形成城乡地位平等、开放互通、共同进步的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与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步,达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持续发展,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200亿元、330亿元,年均增长18%;——全区工业总产值~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760亿元、1420亿元,年均增长23%;——全区人均生产总值~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5000美元、7000美元,年均增长18%;——全区财政总收入 亿元~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17.5亿元、38.5亿元,年均增长3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18500元、25500元,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和2010年分别达8700元、11200元,年均增长9%;——城市化水平~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50%以上、70%以上。要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认真把握好四个关系: 一是坚持长远规划与着力抓好当前的关系。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是前提。规划滞后和缺失,等于没有奋斗目标,势必缺乏动力,最后无所作为。因此我们必须强化规划意识,坚持做到规划先行,科学地确定城乡一体化的奋斗目标,着眼于全局、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实践,高起点、高水平地制定实施规划,并且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逐步完善规划,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要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着力抓好各项实施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推进。实施规划必须只争朝夕,立足长远,抓好当前,根据现有条件和基础,认真研究确定阶段性目标和工作计划,做到长规划、短安排,做好做实当前能做可做的事。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对待任期有限性和发展长期性的矛盾,不搞形象工程,杜绝形式主义,自觉多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甘当城乡统筹发展的铺路石,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打好基础。 二是处理好东部新区建设与加快农村发展的关系。 统筹城乡发展的本质就是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协调发展的渐进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既不是全部乡村变城市,也不是城市乡村化,更不是城乡一样化。城乡一体化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城市与农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城市和农村要在加快发展中互促共进。当前,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加快东部新区建设,更好地发挥东部新区对周边城镇和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农村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农村能更好地接受城市文明,逐步实现城乡一体。 三是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全面进步的关系。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最终目的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首先要加快发展。任何时候发展都是第一要务,是前提和基础。没有发展,就没有经济基础,一切都是空谈。要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城乡发展中的一系列难题和矛盾,缩小城乡差距,关键靠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把经济搞上去,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但我们讲加快经济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进步。因此,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要强化统筹发展的观念,按照实现全面进步的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 四是处理好加强政府推动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 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是有效配置资源、体现效率原则的一种手段,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而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创新创业活动课程心得下一篇:春夏火灾防控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