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安全理论煤矿安全论文

2022-04-18

小编精心整理了《行为安全理论煤矿安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

行为安全理论煤矿安全论文 篇1:

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煤炭资源作为能源中的重要物质,其在国民经济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关系着广大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煤炭资源作为地下储藏资源,煤炭资源的开采是煤炭生产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煤矿具有开采环境复杂、危险系数高等特点,煤矿事故成为能源开采事故的主要输出地,其中人为因素是造成煤矿事故的主要因素,急需加强对煤矿开采员工行为安全的管理,行为安全理论作为融合动作学、心理学、安全管理学等多种知识而形成的一个理论体系,在安全上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本文以煤矿安全管理中融入行为安全理论为研究课题,首先阐述了行为安全理论的概述,其次述说了行为安全理论运用的重要意义,最后阐述了行为安全理论运用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问题、应用及策略。

关键词:煤矿;安全;行为安全理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迈进,各种耗电设备进入千家万户,我国电力消耗量逐年增强,电力供应极度紧张,而运用煤炭资源来进行火力发电仍是我国电力供应的主要来源,因此煤炭资源对我国社会的正常生产生活影响巨大,由于煤炭开采的难度系数大、危险性质高等特点,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较其他能源事故概率高出很多,根据国内煤矿事故的调查研究显示引起我国煤矿事故的主要因素是煤矿开采员工的疏忽、大意导致而成,行为安全理论有助于形成系统性、完整性、针对性的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因此通过强化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运用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行为安全理论的概述

我国是一个煤矿事故频发的国家,煤矿事故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其直接威胁到矿工们的生命财产安全,90%以上煤矿事故的造成原因在于矿工行为不当,在这种背景下,煤矿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对矿业进行整顿以及整合来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引起了科学界对该问题的重视,学者们通过不断探讨和研究提出了行为安全理论这一高效的解决办法,行为安全理论的运用显示该理论能切实的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同时增强了矿工们行为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有效的保障煤矿开采工作的正常运转,由于行为安全理论融入煤矿开采工作中的显现出的良好效果,社会各界强烈要求煤矿开采过程中融入行为安全理论来避免煤矿事故的发生。

(一)理论的基本流程

行为安全理论对一线操作员工的操作安全性以及企业的生产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该理论的原理是通过系统观察一线员工的操作过程,并对其不规范、不安全、不合理的地方進行纠正,从而避免不安全行为引起事故的发生,行为安全理论的管理流程主要由这个四个方面组成,一是目标行为,目标行为是指对所有行为进行系统分析从而确定具有严重安全危害和质量风险的潜在行为,目标行为是整个生产开采过程中的重点观察行为;二是行为观察,行为安全理论中的行为观察是指对员工生产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定期观察,观察过程中发现不恰当的行为进行现场指正,通过把观察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记录、分析、总结;三是行为干预,行为干预是指以行为观察的数据进行分析而得出的结果为指导依据,制定行为干预策略,四是评定业绩,评定业绩主要是分析各项行为观察资料、评估安全绩效。

(二)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管理中的必要性

随着国内大多数煤矿在开采过程中融入行为安全理论,我国的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呈现出很明显的下降趋势,行为安全理论规范了煤矿开采员工的操作行为,有效的避免了因为操作不当而引起的煤矿事故,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国内各个煤矿企业融入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配的行为安全鼓励和考核体系。

二、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煤矿员工积极性不高

行为安全理论融入到煤炭开采过程中需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力,目前大多数煤炭一线开采员工对行为安全理论的认知度不够,在生产生活中很难自觉的遵守行为安全理论,导致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应运不充分,另外上级在临时抽检时,存在对行为安全理论体系执行松散的现象,抽检过程中在没有酿成重大事故的前提下对员工未严格按照行为安全理论操作的现象视而不见,这些现象的产生,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也给企业安全事故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二)管理体制缺陷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煤矿具有管理体制不健全的特点,煤矿的生产开采过程中需要有明确的奖惩管理条例,通过严格执行制度来确保行为安全理论落到实处,在奖惩管理条例制度下,员工会通过规避处罚来迫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行为安全理论,同时管理者也需要实践各种办法来调动大家主动落实行为安全管理理论的积极性,日常安检中,管理者需要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来提升安检的全面性和可靠性,从而确保行为安全理论的落实。

(三)考核与监督体系欠缺

煤矿开采中缺乏完善的考核和监督体系是造成煤矿安全行为理论落实不到位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关注点在于数据结果上,检查方式大多采用突击检查,不能监测和掌控整个开采过程中所有流程的动作行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考核时过分注重产量产能而忽视了职工操作安全行为的考核,很多管理者停留在依靠体制制度和临时检查就能提升安全行为的思想误区上,这种注重结果而忽视的过程的模式很容易造成不稳定性,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煤炭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管理的应用

(一)构建保障体制

煤矿企业形成统一的系统的安全行为管理制度是确保煤矿开采过程中安全正常运转的前提,针对开采过程中每个细节进行周密研讨来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让规章制度确保煤炭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尤其是需要加强监督规划管理制度的完善,通过周密的监督来防止危险行为的发生和降低不合理行为发生的次数,同时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需要有完备的监督条例,通过奖惩制度来激励员工操作的规范性。

(二)前期准备流程

行为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前需要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一个临时的小组,组员的形成包括煤矿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的员工,煤矿矿长在整个行为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起到表率作用,参与到该小组中的重要部门有安监站站长、副煤矿矿长以及队长,该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到位,收集相关的监测信息,并利用数学剖析的方法来实施统计整理后形成完善的报告记录。

(三)检测流程

安全行为的确立需要对煤矿开采员工的全部操作过程进行不间断的监控,采用日常行为规章制度表来记录员工一天的所有动作行为,同时还需要对员工的使用设备、工作氛围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等进行记录。

四、行为安全理论指导下的煤炭安全管理策略

(一)重视信息反馈和行为观测

煤矿开采过程中,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让每个员工参与到安全管理系统中来,并利用现代科学工具对危险性高、出现频率多的行为进行集体纠正,可选用的工具有公司内网、微信群或者会议等形式。

(二)强化对煤矿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制度的提升与煤矿开采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需要提升煤矿员工的思想意识,通过各种方式来培训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安全生产的注意事项,通过强化安全生产的教育来让员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同时巩固好安全生产的操作基本知识。

五、结束语

煤炭资源作为我国的重要能源,保障煤炭资源的正常有序安全的开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煤炭资源的安全开采需要广大煤炭企业充分融入行为安全管理条例,发挥行为安全管理条例的制度优势,避免煤炭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晓波.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及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矿业装备,2020(05).

[2]丁立东.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理论的实践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16).

[3]梁佳宇.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理论的运用探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11).

[4]董建.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理论的运用探究[J].化工管理,2020(12).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37)

作者:陈东

行为安全理论煤矿安全论文 篇2:

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煤炭资源作为能源中的重要物质,其在国民经济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关系着广大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煤炭资源作为地下储藏资源,煤炭资源的开采是煤炭生产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煤矿具有开采环境复杂、危险系数高等特点,煤矿事故成为能源开采事故的主要输出地,其中人为因素是造成煤矿事故的主要因素,急需加强对煤矿开采员工行为安全的管理,行为安全理论作为融合动作学、心理学、安全管理学等多种知识而形成的一个理论体系,在安全上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本文以煤矿安全管理中融入行为安全理论为研究课题,首先阐述了行为安全理论的概述,其次述说了行为安全理论运用的重要意义,最后阐述了行为安全理论运用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问题、应用及策略。

关键词:煤矿;安全;行为安全理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迈进,各种耗电设备进入千家万户,我国电力消耗量逐年增强,电力供应极度紧张,而运用煤炭资源来进行火力发电仍是我国电力供应的主要来源,因此煤炭资源对我国社会的正常生产生活影响巨大,由于煤炭开采的难度系数大、危险性质高等特点,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较其他能源事故概率高出很多,根据国内煤矿事故的调查研究显示引起我国煤矿事故的主要因素是煤矿开采员工的疏忽、大意导致而成,行为安全理论有助于形成系统性、完整性、针对性的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因此通过强化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运用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行为安全理论的概述

我国是一个煤矿事故频发的国家,煤矿事故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其直接威胁到矿工们的生命财产安全,90%以上煤矿事故的造成原因在于矿工行为不当,在这种背景下,煤矿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对矿业进行整顿以及整合来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引起了科学界对该问题的重视,学者们通过不断探讨和研究提出了行为安全理论这一高效的解决办法,行为安全理论的运用显示该理论能切实的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同时增强了矿工们行为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有效的保障煤矿开采工作的正常运转,由于行为安全理论融入煤矿开采工作中的显现出的良好效果,社会各界强烈要求煤矿开采过程中融入行为安全理论来避免煤矿事故的发生。

(一)理论的基本流程

行为安全理论对一线操作员工的操作安全性以及企业的生产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该理论的原理是通过系统观察一线员工的操作过程,并对其不规范、不安全、不合理的地方进行纠正,从而避免不安全行为引起事故的发生,行为安全理论的管理流程主要由这个四个方面组成,一是目标行为,目标行为是指对所有行为进行系统分析从而确定具有严重安全危害和质量风险的潜在行为,目标行为是整个生产开采过程中的重点观察行为;二是行为观察,行为安全理论中的行为观察是指对员工生产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定期观察,观察过程中发现不恰当的行为进行现场指正,通过把观察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记录、分析、总结;三是行为干预,行为干预是指以行为观察的数据进行分析而得出的结果为指导依据,制定行为干预策略,四是评定业绩,评定业绩主要是分析各项行为观察资料、评估安全绩效。

(二)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管理中的必要性

随着国内大多数煤矿在开采过程中融入行为安全理论,我国的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呈现出很明显的下降趋势,行为安全理论规范了煤矿开采员工的操作行为,有效的避免了因为操作不当而引起的煤矿事故,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国内各个煤矿企业融入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配的行为安全鼓励和考核体系。

二、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煤矿员工积极性不高

行为安全理论融入到煤炭开采过程中需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力,目前大多数煤炭一线开采员工对行为安全理论的认知度不够,在生产生活中很难自觉的遵守行为安全理论,导致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应运不充分,另外上级在临时抽检时,存在对行为安全理论体系执行松散的现象,抽检过程中在没有酿成重大事故的前提下对员工未严格按照行为安全理论操作的现象视而不见,这些现象的产生,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也给企业安全事故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二)管理体制缺陷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煤矿具有管理体制不健全的特点,煤矿的生产开采过程中需要有明确的奖惩管理条例,通过严格执行制度来确保行为安全理论落到实处,在奖惩管理条例制度下,员工会通过规避处罚来迫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行為安全理论,同时管理者也需要实践各种办法来调动大家主动落实行为安全管理理论的积极性,日常安检中,管理者需要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来提升安检的全面性和可靠性,从而确保行为安全理论的落实。

(三)考核与监督体系欠缺

煤矿开采中缺乏完善的考核和监督体系是造成煤矿安全行为理论落实不到位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关注点在于数据结果上,检查方式大多采用突击检查,不能监测和掌控整个开采过程中所有流程的动作行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考核时过分注重产量产能而忽视了职工操作安全行为的考核,很多管理者停留在依靠体制制度和临时检查就能提升安全行为的思想误区上,这种注重结果而忽视的过程的模式很容易造成不稳定性,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煤炭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管理的应用

(一)构建保障体制

煤矿企业形成统一的系统的安全行为管理制度是确保煤矿开采过程中安全正常运转的前提,针对开采过程中每个细节进行周密研讨来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让规章制度确保煤炭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尤其是需要加强监督规划管理制度的完善,通过周密的监督来防止危险行为的发生和降低不合理行为发生的次数,同时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需要有完备的监督条例,通过奖惩制度来激励员工操作的规范性。

(二)前期准备流程

行为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前需要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一个临时的小组,组员的形成包括煤矿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的员工,煤矿矿长在整个行为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起到表率作用,参与到该小组中的重要部门有安监站站长、副煤矿矿长以及队长,该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到位,收集相关的监测信息,并利用数学剖析的方法来实施统计整理后形成完善的报告记录。

(三)检测流程

安全行为的确立需要对煤矿开采员工的全部操作过程进行不间断的监控,采用日常行为规章制度表来记录员工一天的所有动作行为,同时还需要对员工的使用设备、工作氛围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等进行记录。

四、行为安全理论指导下的煤炭安全管理策略

(一)重视信息反馈和行为观测

煤矿开采过程中,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让每个员工参与到安全管理系统中来,并利用现代科学工具对危险性高、出现频率多的行为进行集体纠正,可选用的工具有公司内网、微信群或者会议等形式。

(二)强化对煤矿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制度的提升与煤矿开采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需要提升煤矿员工的思想意识,通过各种方式来培训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安全生产的注意事项,通过强化安全生产的教育来让员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同时巩固好安全生产的操作基本知识。

五、结束语

煤炭资源作为我国的重要能源,保障煤炭资源的正常有序安全的开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煤炭资源的安全开采需要广大煤炭企业充分融入行为安全管理条例,发挥行为安全管理条例的制度优势,避免煤炭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晓波.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及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矿业装备,2020(05).

[2]丁立东.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理论的实践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16).

[3]梁佳宇.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理论的运用探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11).

[4]董建.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理论的运用探究[J].化工管理,2020(12).

作者:陈东

行为安全理论煤矿安全论文 篇3:

基于“2-4”模型的笏山金矿“1·10”爆炸事故行为安全影响分析与研究

摘 要:基于当前矿山安全事故频发的背景,为研究事故发生与行为安全的内在关联,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科学合理分析事故发生原因,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运用行为安全“2-4”模型,对山东省笏山金矿“1·10”爆炸事故进行深层次分析,从多个行为发展阶段对事故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观测,并针对企业安全管理现状提出了改进措施,可为今后预防此类事故发生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行为安全;“2-4”模型;爆炸事故;安全管理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对矿山的投资和开发,但也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当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多被证实与人的不安全行为密切相关。美国杜邦公司统计结果显示,96%的生产安全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且和相关单位存在的安全管理漏洞有很大关系[1]。相关报告显示,仅在2020年,全國非煤矿山共发生事故312起、死亡348人。目前,企业和人员安全意识缺失、主体责任难落实以及监察监管效能低下等行为安全问题仍难以杜绝[2]。本文以2021年1月10日山东省栖霞市笏山金矿重大爆炸事故作为案例样本,运用行为安全理论模型进行分析,以期从行为安全风险防控方面进一步改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3]。

1 行为安全影响分析理论

近年来,随着企业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行为安全管理理论逐渐盛行[4]。美国杜邦公司提出了安全训练观察计划(Safety Training 0bservation Program,STOP)系统来观察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并进行纠正;DEMEROUTI及其团队提出了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ob Demand-Resource,JD-R)模型[5],并被HANSEZ等扩展运用到个人不安全行为研究中[6];佟瑞鹏等基于JD-R理论提出了行为安全损耗和激励双因素理论,推动了行为安全管理理论的突破[7];傅贵提出了行为安全“2-4”模型,并成为一种通用的事故分析方法,适用于组织和个人管理任何事物[8]。

行为安全“2-4”模型是在瑞士奶酪模型的理论基础上,将行为安全理论应用在现代事故致因理论模型上研究提出的,结构如图1所示。行为安全“2-4”模型分为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两个层面。组织行为又分为指导行为和运行行为,个人行为又分为习惯性行为和一次性行为。指导行为对应的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组织的安全文化建设不到位;运行行为对应的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一次性行为对应的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态;习惯性行为对应的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是人的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不高以及安全习惯不佳。这些因素都是相互联系与交叉的,往往不完全独立[9]。不安全动作的情形如表1所示。

表1中第1列3种情形的识别依据是规章,第2列3种情形的识别依据是规章和事故案例,第3列3种情形的识别依据是规章、事故案例以及风险评估。

“2-4”模型作为一种通用事故原因分析方法,对事故不同层次原因分析和针对性预防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10]。当前,“2-4”模型主要用于煤矿领域的事故分析,在非煤矿山领域的应用较少。参考前人研究经验,结合非煤矿山安全管理的特点及难点,科学运用好“2-4”模型,对非煤矿山安全管理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 笏山金矿爆炸事故行为安全影响分析

2021年1月10日,山东省栖霞市西城镇的笏山金矿在基建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方违规在回风井中存放使用民用爆炸物品和井口违规动火作业引发爆炸,造成10人死亡,1人失踪。从事故调查分析报告来看,事件的发生原因与相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有很大关系。针对这种情况,利用行为安全“2-4”模型对本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一次性行为、运行行为以及习惯性行为。

2.1 一次性行为分析

一次性行为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包括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物态两个方面。分析事故调查报告,可得知以下问题。①不安全行为。涉事焊切人员直接使用气焊二次切割罐笼两侧手动阻车器,事先并未确认回风井口及其周边的安全状态;监理人员未观察到动火作业,事发时也并未下井监理。②不安全物态。事发前,井中长期违规混存超量规模的民用爆炸品,还放置了大量纸箱等易燃物品。

2.2 运行行为分析

运行行为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表现为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与缺失。分析事故调查报告,可得知以下问题。①企业监管缺位。未及时发现涉事焊切作业和爆破人员伪造、缺失作业许可的情况;井下进行爆破作业的报告呈递后长期缺失监管,放任作业人员随用、随取、随退民用爆炸品。②民用爆炸品安全管理混乱。企业长期违法违规购买、储存、使用民用爆炸品;长期将雷管和炸药等易爆物品违规存放在回风井中,并置放了易燃的大量纸箱;未按规定记录领、放爆炸物品的相关信息。③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对于施工单位长期违法违规使用爆炸物品监督检查不力,未能对井内大量混存易燃易爆物品展开隐患排查并落实整改措施,未按规定对项目部进行安全检查。④安全教育培训缺乏落实。涉事企业对造成直接事故发生的进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监理公司派驻项目监理人员未经培训直接上岗。

2.3 习惯性行为分析

习惯性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表现为个人的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缺乏以及安全习惯不佳等。分析事故调查报告,可得知以下问题。①安全知识不足。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掌握不到位,对使用气焊切割的安全防护要求不明,对潜在隐患的辨识不到位。②安全意识不高。作业人员缺乏对井下情况的观察了解,未确认作业环境及周边安全条件,缺少潜在的安全隐患辨别,同时各单位缺乏对井下存放大量危险物品情况的沟通。③安全习惯不佳。作业人员使用气焊切割进行作业时没做好对熔渣的防护,初期抢救在不了解现实情况下仍进行二次焊切,可能引发二次爆炸等。

3 行为安全风险防控管理优化

基于“2-4”模型的框架和理论分析本次事故,从改善不安全行为和物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监管以及培养安全意识几方面入手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有针对性地优化企业的安全管理。

3.1 改善不安全行为与不安全物态

作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作业人员行为的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加强行为监管,提高惩罚力度,制定专业考核标准,验证从业资质。爆炸品应当储存于专用的爆炸品仓库,按照国家要求有序存放,数量不超过存放标准。设置防护措施,一日一小检,一周一大检。此外,使用爆炸品要设立严格的审查机制,做好领退记录。剩余爆炸品须当班清退回库,严禁私用。

3.2 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与强化监管

完善健全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生产责任制,严格以制度治企业。同时,结合项目特点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将具体的不安全行为和物态写进项目安全规程和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划分。

3.3 培养安全责任意识

安全责任意识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安全生产活动的开展。企业需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培训,重視安全管理。针对项目情况定期开展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加强职业安全考核作绩效评比。针对管理人员要落实责任包干制,竭力遏制作业可能发生的违规操作,帮助员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减少不安全行为的产生。

4 结论

以笏山金矿爆炸事故为研究案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①纵观事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2-4”模型对此类非煤矿山行业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从多个行为发展阶段对事故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观测,并可由此发现、纠正并改进问题,对同类事故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②从运行行为分析看,企业监管缺位造成的不安全行为在事故原因中占了较大占比,其次是安全检查不力。利用行为安全模型深入研究事故发生原因,将使安全管理更具有针对性。

综上所述,为将行为安全管理理论更有效地与企业安全生产相结合,保持长期的适用性,须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车宏卿.其实,96%的危险事故都可以避免:美国杜邦高管谈安全管理问题[J].中国国情国力,2003(2):57.

[2]程程.全国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为“六稳”“六保”创造良好安全环境: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举行2021年首次新闻发布会[J].中国安全生产,2021(2):6-9.

[3]山东省委省政府“1·10”事故调查组.山东五彩龙投资有限公司栖霞市笏山金矿“1·10”重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R].山东:山东省应急管理厅,2021.

[4]孙爱军,刘茂.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在我国的实践困境及其解决途径[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9):58-63.

[5]DEMEROUTI E,BAKKER A B,NACHREINER F,et al.The 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 of burnout[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3):499-512.

[6]HANSEZ I,CHMIEL N.Safety behavior:job demands,job resources,and perceived management commitment to safety[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2010(3):267-278.

[7]佟瑞鹏,杨校毅.行为安全损耗和激励双路径管理理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0(9):8-14.

[8]傅贵,殷文韬,董继业,等.行为安全“2-4”模型及其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13(7):1123-1129.

[9]吴彩,傅贵.不安全动作与不安全物态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8(8):16-18.

[10]孔恒,郭飞,陈昕,等.基于“2-4”模型的地铁施工人员行为安全管理研究[J].建筑安全,2020(10):44-47.

作者:周朱晟 吕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化学论文下一篇:理工科大学生校园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