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

2022-09-10

新课程力求将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 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 但是每个知识点如何掌握?都有哪些学习方法?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也不是很好, 所以出现了现在的孩子掌握的知识不牢固, 而老师则抱怨新教材如何如何。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 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 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我认为, 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 成功的课。我深深的反思自己的教学, 在反思中我也在实践着, 如何让学生更加愉快的融入进自己的课堂中, 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作做到用心, 设计适合学生的课堂。作为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 可发展的人, 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 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 引导学生产生疑问, 进而发现问题, 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 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 变“学会”为“会学”, 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其次,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 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 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 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 教学过程中, 要彻底改变“注入式, 满堂灌, 教师讲, 学生听”, 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 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 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景, 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 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 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 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给学生留一点时间, 他会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们会首先对于某些问题进行预设, 预设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但千万不要把课堂的学习预设得满满的, 不留一点余地。在老师提供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 设置的问题空间符合学生能力的前提下, 如果学生没有预设生成, 比较好的选择就是给他们时间, 有时学生没有回答并不代表结果是0, 只是在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型, 或还未与原有经验建立连接而已, 这就需要时间。教师在教学中要舍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 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机会绽放智慧火花, 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要相信学生:我们给学生一个天地, 他们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

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 可安排小组学习, 课前为各小组提供各种形状的图形, 课上让学生将各种图形分分类。学生在小组讨论、操作实践、交流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按有几条边来分类的情况, 并以此来命名图形……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有了自由探究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发挥的舞台、自由展示的天地, 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 个性得到了张扬, 积极的情感得以培养, 课堂的生命力在此得到了体现。

走近学生, 改变组织形式, 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操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效调控整个学习, 有的小组在合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不和谐的地方, 教师要走近学生及时协调;有的学生没有全身心投入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走近学生, 及时提醒;有的学生早早完成了合作学习的任务, 没有事情可做, 教师要走近学生, 引导他们的讨论向纵深发展。

总之,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 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以教学理论作指导, 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 不断总结, 不断完善和创新, 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做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年度绩效测评及深化应用的创新与实践下一篇:面向MOOC的微课程设计——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