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社会建设对策分析论文

2022-04-1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对策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

节水型社会建设对策分析论文 篇1:

刍议新形势下我国节水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近年来,通过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国用水总量持续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各行业节水取得显著成效。本文系统的阐述了我国节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重点行业在节水层面的不足,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对策,从而为未来我国节水工作及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提供基础研究及重要依据。

关键词:节水;水资源;对策

1 .节水现状

水是人们生产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自然资源,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本元素。因此,如何高效的節约水资源必须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是人类研究的新课题。

随着《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颁布实施,以及《全民节水行动计划》《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实施方案》《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城市节水评价标准》《重点工业行业用水效率指南》等相关政策的夯实为全面贯彻落实节水工作奠定了基础。各省市为了响应方针的实施,截止2017年底已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了节约用水办法,从而为我国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撑。

1.1不同行业水资源使用状况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用水总量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2013年我国总体水量高达6184亿立方米,水资源使用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快速增长的水资源使用量引起各部门的重视,从而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颁布实施相关针对水资源管理的考核办法,各级严格落实考核办法,从而使得我国总用水量的增长趋势得到有效的遏制。通过比对分析2010年至2016年我国用水状况,可得出我国总水量增长20亿每立方米,增幅0.3%,其中生态用水量增幅较大,各行业用水量及占比变化见图1及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各类用水总量增长较大的为生态用水,其次为工业用水量,其中农业用水量的增幅最小。

1.2 我国水资源供应状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在众多国家中排名第6,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从而使得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排名第128位。通过梳理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可知:我国水资源总量存在一定差异,总计增长11.57,如图2所示。

1.3 不同行业节水状况

(1)农业方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国不同地区采用了不同节水型农业发展模式,华北地区突出总量控制、节水压采,西北能源化工基地推进水权转换、节水增效,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推行清洁生产、节水治污,东北地区结合转型升级、节水增粮,南方丰水地区严格准入门槛、节水减排,从而使得我国节水在农业层面取得了较大发展,比如湖南省在2017年,该省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任务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湘资沅澧“四水”治理工程、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等四项纳入国务院和省政府重点考核工作目前进展顺利,其中,黄盖湖防洪治理工程计划投资3亿元,投资完成率100% ,全省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57万亩,目标超额完成达到102%。

(2)在工业方面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自动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在工业化层面所需求的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呈增长趋势,其中火电(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造纸及纸制品业)、钢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石化(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等 7 个层面所需求的水资源量较大。

为了进一步优化用水量在工业方面的需求,我国针对性的发布了 19 项高耗水行业取水定额国家标准,从而为高耗水行业制定供水、节水规划提供了依据,进一步优化了工业园区普遍应用适用节水技术,缺水地区和工业园区加大中水回用和循环用水力度。

(3)在城镇方面

近些年,城镇节水重点为以创建节水型城市为依托,推进城镇供水管网改造,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完善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推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推动了一大批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节水型居民小区等载体建设,完成了82个国家级节水型城市创建和 100 多个省级节水型城市创建。

2.节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1节水标准及制度

虽然《水法》、《农业法》、《取水许可管理办法》等一些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针对我国在节水方面均做出了相关规定,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落实,从而使得我国的节水方面在法律规章制度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完善我国在节水方面的法律依据。

2.2 节水技术方面

纵观国内外在节水层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家可知,很多经济发达国家在发展高效节水工程的同时,特别注重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以及对高效节水工程后期配套设施的研发。因此有必要针对我国在节水方面投入大量的技术,从而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发展与应用,通过加大对于节水技术的资金投入与研发,开发新一代高效、低耗的节水新技术,同时通过技术交流、应用等的方式加快先进成熟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3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的节水现状,阐述了我国在节水标准及制度不够完善、节水技术低、以及公民的节水意识薄弱等主要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比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加大节水技术的人力、财力投入,强化公民的节水意识等,从而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出力。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我国节水工程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各相关部门必须认真总结工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科学合理的发展措施,加强节水工程的建设,推动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文胜.新疆乌苏市高效节水滴灌运行管理模式现状及发展调研报告[J].珠江水运,2018(17):70-71.

[2]孙仕军,朱振闯,李娜,姚彬,许建中.中国农业节水技术标准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8,36(10):990-994.

作者:丁文杰

节水型社会建设对策分析论文 篇2:

用水效率目标约束下的省市用水差异及分区对策探讨

摘要: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提出,各地用水受到更明确、更严格的控制.为量化目标控制对区域用水的约束影响,提出了水资源目标约束强度概念,探索性地对水资源目标约束的进行量化分析,计算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的工、农业用水效率目标约束强度及差异性,通过情境分析综合考虑工、农业用水领域目标约束情况,得到工农强控、农业主控、工业主控等七种类型地区,针对不同类型地区提出优化水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目标约束强度;

用水效率;

情境分析;分区探讨

0引言

用水效率控制是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考核目标.2007年发布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以万元GDP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用水效率的考核指标;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要求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用水效率控制为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中,分别对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2015、2020和203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设置了具体目标,对工、农业用水效率提出了更明确的控制目标.

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目标推动下,大量针对用水效率空间差异的研究得以开展,对农业用水中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差异、区域整体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探讨,通过综合评价指标或模型对区域工业用水效率的评价分析.相关研究分区探讨大多基于行政地理区划进行区域划分,或通过聚类分析分出不同类型,但针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考核约束的研究大多围绕污染总量控制目标展开,结合水资源承载力、水环境功能区划、污染物排放削减目标和环境基尼系数等,区域污染物排放量进行合理分配,对考核目标约束本身及其空间差异研究相对较少.

为量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考核对当地用水的约束强度,本文提出水资源目标约束强度概念,探讨水资源指标的目标设置下,区域用水约束强弱的空间差异.围绕用水效率控制目标,计算了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工、农业用水效率的目标约束强度,通过情境分析综合考虑两种不同用水领域效率约束情况,划分出不同类型地区并提出相应指导建议.

1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1.1.1目标约束强度定义和计算

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考核约束下,本文提出水资源目标约束强度概念,定义水资源目标约束强度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考核中约束指标f以下简称“水资源指标”)目标与现状差距的量化指标.为展开空间对比探讨,对不同地区水资源指标目标与现状之差进行标准化,再与中国大陆整体水平对比,计算得到具体的目标约束强度数值.认为目标约束强度数值越大,则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考核对当地实际用水约束越强,该地区在该用水领域应提高用水控制力度,以达到水资源规划目标要求.

水资源指标通常可分为正向和负向指标(见表1),由于正、负向指标目标设置不同,分别对两种指标定义目标约束强度计算公式.

1.1.2目标约束强度在工、农业用水效率中的应用及分区探讨

目标约束强度的计算,以我国省级行政区为单位,分别选取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台湾、香港和澳门除外)的工、农业用水效率进行分析.其中,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正向指标,选取公式(1)计算目标约束强度;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负向指标,选取公式(2)计算目标约束强度.

根据计算结果,将工、农业用水效率目标约束强度按较强、中等和较弱3个水平进行两两组合成9种情境进行探讨,并根据不同类型提出相应指导建议.本文所有分析探讨均建立在各地政府规划文件及统计年鉴数据能客观反映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

1.2数据来源

考虑数据的可得性,目标约束强度计算公式中,用水指标目标Dij和现状Pij,主要取自各省级行政区政府部门出台的“十二五”及“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十三五”工作方案、“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等规划文件,部分地区由于相关规划文件中暂无相应数据,数据取自当地2015年水资源公报和其他政府公告;行业用水占比sij为当地2015年用水量,数据取自当地2015年水资源公报和《中国统计年鉴》.

由于各省级行政区公布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包括火电工业用水,其中含有大量的工业冷却水和循环用水,故部分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计算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

2目标约束强度计算分析

2.1计算结果

计算得到31个省级行政区工、农业用水效率的目标约束强度,结果见表3.由于部分省市相关政府公告或水资源公报中未公布相关数據,本节对吉林的农业用水效率,新疆和西藏的工业用水效率不作讨论.

2.2目标约束强度分析

制定用水效率目标时,除用水效率现状值外,还需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生态用水需求、节水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用水效率的目标制定属复合型问题.本文着眼于目标对区域用水的影响情况,故本节仅针对用水效率现状与用水效率目标约束强度的相关关系展开分析和讨论.通过空间对比发现,工、农业用水效率目标约束强度较大地区具有较明显的空间聚集分布特征,目标约束强度较小地区一般在对应用水领域的用水效率较高.

农业用水效率方面(见图1),目标约束强度大于1.0的省市共有14个,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华中地区.其中,云南省目标约束强度最高且远高于其他省市,通过分析发现主要是由于云南省目标设置较高,现状差值高达0.1(全国为0.018),且农业用水占比也较高(2015年为69.69%),使得云南省农业用水效率目标约束强度远高于其他省市.其次,目标约束强度在2.0~7.0之间的省市有5个,主要由于农业用水占比高,贡献了较高的目标约束强度,其中新疆、宁夏和西藏的2015年农业用水占比分别为94.66%,90.5%和88.31%.另外,7个省市目标约束强度小于0.5,这些省市农业用水效率均较高,“十二五”末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均高于全国整体水平(0.532).

工业用水效率方面(见图2),目标约束强度大于1.0的省市共有9个,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其中,重庆、福建和湖北强度在2.0以上,结合当地情况来看,三省市的工业用水效率目标设置和工业用水占比均较高,因此目标约束强度较大.另外,有11个省市目标约束强度小于0.5,其中除甘肃、海南、贵州外,其余各省市工业用水效率现状均较高,“十二五”末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低于全国整体水平(58.3m3);而甘肃和海南主要是由于工业用水占比不大,使目标约束强度计算结果较小,两省2015年工业用水占比分别为9.71%和7.06%,贵州省主要是由于目标设置较现状差距较小,降比仅为5%(全国整体目标设置降比为20%),使目标约束强度计算结果较低,得到目标约束较弱.

3情境分析及分区对策探讨

为对同一地区工、农业用水效率目标约束情况展开综合探讨,将工、农业用水效率目标约束强度在较强、中等和较弱3个水平(即Dij>1.0,0.5≤Dij≤1.0和Dij<0.5)进行两两组合(见表4),得到九种情境,分区结果见图3.由于吉林缺少农业用水效率数据,新疆和西藏缺少工业用水效率数据,本节仅对其他28个省级行政区进行探讨.

工农强控(情境一)和工农双控型地区(情境五),工、农业用水效率目标约束均较强,用水效率目标设置与现状相比提升较高,例如云南工、农业用水效率目标分别提高了30%和22.22%,而全国仅提高了20%和3.38%.对于工农强控和工农双控型地区,提出应同时加强工、农业用水效率建设,建议主要依靠政府推进等强制手段,如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发展、淘汰落后的高耗水工艺、严格用水定额管理等,控制用水效率以达到规划目标.

工农优化型地区(情境九),工、农业用水效率约束均较弱,多为效率较高地区,如江苏和黑龙江.海南工业用水效率不高,被分入工农优化型地区的原因在于其工业用水效率目标设置不高.建议在已有建设基础上,依靠通过市场调节、公众参与手段,进一步优化用水结构,提高节水意识.

情境二、三、六中,农业用水效率与工业用水效率相比目标约束更强,情境二和六强度差较小,分为农业主控型地区;情境三差距较大,分为农业强控型地区.以上情境中,除山东、内蒙古和青海外的其他省市农业用水效率目标设置均较高,除广西和贵州外其他省市工业用水效率均较高.分析具体用水情况发现,山东、内蒙古和青海农业用水占比均较大,超过50%,虽然广西工业用水效率目标提高了23%,但同时农业用水效率也提高了7.53%,且农业用水占比较高(67.39%),因此被分为农业主控型地区.对农业主控和农业强控型地区,建议通过取用水计量完善、种植结构调整、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等手段,提高农业用水效率:①推行农业节约用水的基础建设标准,强化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管理;②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确定灌溉发展规模,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③发展建设农业节水灌溉园区,配套先进节水灌溉设施,推广实施喷管、微灌等节水技术.

情境四、七、八中,工业用水效率与农业用水效率相比目标约束更强,情境四和八的工农业用水效率目标约束强度差较小,分为工业主控型地区;情境七中工、农业用水效率目标约束强度差距较大,应主要加强工业用水效率控制,分为工业强控型地区.以上情境中,除北京、辽宁外其他省市工业用水效率目标设置均较高,超过20%,除安徽和重庆外其他省市农业用水效率均较高.通过分析发现,北京和辽宁的工业用水效率均属于全国领先水平,因此目标设置不高;而安徽和重庆农业用水效率和目标设置均不高,可能综合考虑当地实际种植需求和灌溉技术水平等因素,使得农业用水效率目标约束强度不大.对于工业主控和工业强控型地区,建议通过总量控制和效率提高等手段,展开工业节水建设:①加强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管理,用先进合理的用水定额指标抑制用水需求;②使用水定额成为市场准入标准,严控生产和销售不符合节水强制性标准的产品;③鼓励使用非常规水资源,制定相关用水优惠政策,减少工业用水总量.

4结论

本文通过定義水资源利用目标约束强度概念,量化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的工、农业用水效率目标约束强度,并通过情境分析分出不同类型地区给出节水建设建议.目标约束强度可量化不同水资源指标目标设置对实际用水的约束强弱,对同一地区不同指标展开综合探讨,但由于指标目标为人为制定,目标设置影响因素也较多,目标约束强度的客观可比性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4.1目标约束强度可量化规划目标对当地用水的影响程度

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指标评价体系逐渐完善的背景下,目标约束强度可量化讨论目标对实际用水的影响程度.本文研究表明,目标约束强度较大地区具有较明显空间分布特征,目标约束强度较小地区多为用水效率较高地区,农业用水效率目标约束较高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华中地区;工业用水效率目标约束强度较高地区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

4.2目标约束强度可综合考虑不同指标,提供分区指导建议

目标约束强度可将不同量纲用水指标进行标准化,综合考虑不同指标对同一地区的约束影响.本文研究提出工农强控、工农双控、工农优化、工业主控、农业主控、工业强控和农业强控七种类型,建议在工农强控和工农双控型地区应同时对工、农业用水效率进行控制,工农优化型地区应通过结构调整优化提高工、农业用水效率;农业主控和农业强控型地区应以农业用水效率控制为主;而工业主控和工业强控型地区应以工业用水效率控制为主.

4.3由于目标制定存在政策调整等影响因素,目标约束强度分析结果存在一定不足

由于目标制定存在政策调整等影响因素,故本文中的目标约束强度分析结果存在以下不足:①由于目标约束强度就算所需的原始数据,水资源管理指标的考核目标设置存在较大的政策干扰因素,故所得结果中部分约束相对较弱的地区,不完全代表当地不受水利政策的约束.②各地制定用水效率目标时,除用水效率现状外,还需综合考虑当地水资源禀赋条件、水环境质量、生态用水需求、用水技术水平等其他条件,目标约束强度分析的客观可比性仍存在不足.③分区讨论仅以工、农业用水效率进行目标约束强度为基础,指标选取不够全面,且以全国整体约束水平作为标准无法反映区域差异.各地用水现状和约束情况属复合型,因此除工、农业用水效率外,分区还应综合考虑当地水资源禀赋、用水总量、水环境质量等多方面的评价指标,全面分析当地用水现状、目标及目标约束情况,以完善分区结果.

作者:廖瑜欣 张勇 古润竹

节水型社会建设对策分析论文 篇3:

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与展望

摘要:河北省区位优势明显,但河北省也是全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区域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缺水问题还会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河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紧迫、最主要的资源约束之一,即使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外调水量也仅能缓解目前地下水超采状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因此,在一定规模外流域调水的基础上,综合采取行政、经济、科技和工程等措施,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及水资源承载力,是实现河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河北省;水资源;节水型社会;可持续利用

文献标识码:B

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Hebei Province

XU Zhen-ci,SUN Mei-ying,WANG Fu-tian,MA Su-ying

(Hebei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Shijiazhuang 050051,China)

Key words:Hebei province;water resources;water saving society;sustainable utilization

1 水利工程与经济现状

1.1 降雨

河北省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31.7 mm(1956—2000年系列)。降水量的特点是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年内降水量的70%~80%集中在6—9月,且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地域分布上,由燕山、太行山的迎风坡向西北和东南递减,沿燕山、太行山迎风坡有一条多年平均降水量600 mm以上的弧形多雨带,向西北逐渐递减为400~500 mm;坝上地区不足400 mm,为河北的少雨区;向东南到冀中平原逐渐递减为500 mm以下,为平原的少雨区;到滨海平原又增至600 mm左右。

1.2 河流水系

河北省河流众多,可分为海河、滦河、辽河和内陆河4个流域。其中海河、滦河与辽河直接流入渤海,为外流河;坝上高原河流短小,多汇于内陆湖淖,形成内陆河。

海河水系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流域面积125 754 km2,占全省面积的67.0%。滦河水系(冀东沿海诸河)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在境内流域面积为45 870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4.4%,辽河水系在河北省境内流域面积为4 413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4%,为最小的外流河水系。内陆河位于张家口坝上高原,流域面积11 656 km2

1.3 水利工程现状

1.3.1 蓄水工程 河北省境内共有大中小水库1 099座,总库容113.95亿m3。其中大型水库20座,总库容92.36亿m3;中型水库39座,总库容13.27亿m3;小型水库1 042座,总库容8.32亿m3。平原蓄水闸330座,设计一次蓄水能力7.71亿m3

1.3.2 机井工程 机井是河北省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的主要供水工程,截至2004年底,全省有机电井91.1万眼,年供水量136.05亿m3。其中深井11.5万眼,占12.6%,浅井79.6万眼,占87.4%;

1.3.3 引水工程 河北省为解决部分城市和严重缺水地区的供水问题,相继兴建了大型引水工程,年供水能力26.72亿m3

其中主要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唐(山)工程,每年可向唐山市和还乡河及陡河中下游输水5~8亿m3;引青济秦工程,每年向秦皇岛市输水6 000万m3;引岗(南)黄(壁庄)入石(家庄)工程,引水能力40万m3/d;引西(大洋)入保(定)工程,日供水量15万m3;引朱(庄)济邢(台)工程,每年可引水5 000万m3;引岳(城)入邯(郸)工程,年供邯郸市水量3 274万m3;引黄济冀工程,年供水量4.01亿m3;还有从保定市王快水库引水为大浪淀补水的王(快)大(浪淀)引水工程等。

1.4 社会经济概况

到2004年末,河北省总人口6 809万人,总国土面积18.77万km2,国内生产总值8 836.9亿元,人均GDP达到12 978元。河北省工业发达,工业增加值占GDP 51%以上,同时,河北省是个农业大省,粮食产量达到2 480万t。农业增加值占GDP 15.5%以上。

2 水资源供需现状分析

2.1 水资源量

河北省多年平均淡水资源(矿化度≤2 g/L)总量204.7亿m3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07 m3。其中,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20.0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22.6亿m3

2.2 现状可供水量

按1991—2000年系列计算,河北省现状(P=50%)水资源可供水总量为151.8亿m3。其中包括地表水可供水量为61.15亿m3,引黄济冀工程可利用量2.3亿m3,浅层地下淡水可供量为85.14亿m3,微咸水可供水量2.74亿m3,污水利用量为0.39亿m3,雨水利用量为0.11亿m3

2.3 现状需水量

现状河北省总需水量(P=50%)为215.7亿m3。其中生活需水量为15.2亿m3,工业需水量为32.1亿m3,农业总需水量为162.8亿m3,现状建筑及三产需水量为4.80亿m3,现状环境需水量为0.77亿m3

2.4 现状供需分析

现状(P=50%)河北省缺水量63.9亿m3,缺水率为29.6%,属严重缺水状态。全省各行政区平水年(P=50%)缺水状况如表1所示。

3 河北省需水量预测

3.1 生活需水量预测

生活需水包括城镇居民生活需水(不包括城市公共需水)和农村居民生活需水(不包括畜牧需水)。据有关规划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河北省总人口将分别达到7 090万和7 565万,相应的生活需水量将分别达到19.1亿m3和24.7亿m3

3.2 工业需水量预测

以现状工业结构、生产工艺等为基础,考虑未来河北省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新建企业采用节水新技术的条件的基础上,按照工业节水的“经济标准”,即工业节水边际成本应等于或略高于调水等开源工程的边际成本,预测全省综合万元增加值取水量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49 m3/万元和28 m3/万元,相应的2010年和2020年全省工业需水总量分别为37.8亿m3和42.9亿m3

3.3 农业需水量预测

农业需水包括种植业灌溉需水和林牧渔业需水。种植业灌溉需水量包括水田、大田作物及菜田灌溉需水量,林、牧、渔业需水量包括林业(灌溉)、畜牧业(牧草灌溉和畜牧饮水、卫生用水等其他直接用水)、渔业(鱼虾养殖水面)需水量。

在充分考虑“十一五”期间河北全省经济结构及种植结构调整,节水灌溉面积增加,农业用水节水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基础上,预测2010年(P=50%)全省农业需水量为150.3亿m3;2020年(P=50%)全省农业需水量为140.3亿m3

3.4 建筑及第三产业需水量预测

建筑业需水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需水量,第三产业包括商饮业和服务业,其中商饮业包括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服务业包括邮电、交通运输、仓储、金融保险、旅游、教育和文化卫生等诸多行业。经预测,2010年末和2020年末建筑及第三产业的总需水量为6.8亿m3和15.3亿m3 。增长率2004—2010年、2010—2020年分别为6.1%、8.3%。

3.5 环境需水量预测

由于河北省水资源匮乏,生产和生活用水长期挤占生态用水,导致全省范围环境恶化,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和分期扩大供水规模,给河北省平原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利用南水北调水,解决河北省供水区城镇生活和生产用水的同时,也会有效回补供水区的下水,使供水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因此,生态环境需水主要包括城市河湖绿地、山区水土保持、地下水抑止超采与回补、平原河道与湿地恢复等需水。预测2010年末和2020年末,环境需水分别为13.3亿m3和15.4亿m3

3.6 总需水量预测

综上所述,2010年末(P=50%)河北省总需水量227.3亿m3。其中农业需水量150.3亿m3,工业需水量37.8亿m3,生活需水量19.1亿m3,建筑业及第三产业总需水量6.8亿m3,环境需水13.3亿m3,农业、工业、生活、建筑及三产、环境需水结构为:66.1∶16.6∶8.4∶3.0∶5.8。见表2。

4 河北省供水量预测

可供水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外流域调水、非常规水等。在现状可供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规划水平年的水资源利用变化情况、水利工程与配套工程建设而增加的地表水可供量、污水处理回用量和中水利用量及其他水源(海水、微咸水)的可供量。

4.1 地表水可供水量

按1991—2000年系列计算,2010年末(P=50%),河北省地表水可供量为64.10亿m3。2020年末(P=50%),全省地表水可供量为65.10亿m3

4.2 跨流域调水量

2010年末和2020年末,主要是南水北调工程调水量和引黄济冀工程调水量,南水北调工程建成通水后,可供河北省多年平均水量(从总干渠分水口门计)30.4亿m3,有效可利用水量24.1亿m3和28.5亿m3;引黄济冀工程可供水量按最大供水量4.01亿m3,有效可利用水量2.3亿m3计算。2010年末和2020年末,跨流域调水有效可利用总量为26.43亿m3和30.8亿m3

4.3 浅层地下水可供水量

按1991—2000年系列计算,并参考河北省水资源评价成果,综合确定(地下水可供量仅为浅层地下水可供量)。考虑地下水基本具备多年调节作用,2010年和2020年(P=50%)浅层淡水可供量均为98.7亿m3

4.4 微咸水可供水量

河北省微咸水资源量为11.75亿m3,参考“十一五”期间微咸水利用相关规划,并结合现状利用情况,综合确定2010年和2020年微咸水利用率为40%左右和63%左右,微咸水利用量为4.56亿m3和7.35亿m3

4.5 非常规水利用量

参考“河北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建污水处理厂165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60%,污水回用处理规模272万m3/d,污水回用量9.87 m3左右;到2020年末,污水回用处理规模595万m3/d,污水回用量22.08亿m3左右。

河北省水资源可供量详见表3。

5 2010年和2020年水资源供需态势分析

5.1 2010年供需态势分析

河北省平水年(P=50%)可供水量为204.5亿m3,总需水量227.3亿m3,缺水量为23.5亿m3,缺水率为10.4%。其中,工业缺水量1.53亿m3,缺水率4.0%,农业缺水量22.06亿m3,缺水率14.7%。详见表4。

5.2 2020年供需态势分析

平水年(P=50%)河北省可供水量为225.2亿m3,总需水量238.4亿m3,缺水量为13.3亿m3,缺水率为5.6%。其中,工业缺水量0.11亿m3,缺水率0.3%,农业缺水量14.6亿m3,缺水率10.4%。详见表4。

6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河北省提出了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宏伟目标,同时也制定了“十一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2010年达到1.7万亿元(2005年价),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4万元。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全部财政收入力争达到2 000亿元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和6%以上,城市化率达到4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4‰以内。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必须靠水资源的支撑。面对日益增长的供水需求,必须对未来水资源的供需态势进行预测分析,进行宏观决策,采取应对措施,优化配置有限的水资源,可持续的利用水资源,发挥水的最大经济效益,为河北省经济、社会、经济环境快速发展提供可靠基础。

6.1 坚持水资源统一调配,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资源优化配置主要指区域间的水量优化分配和经济部门间的优化分配。利用工程及水使用权分配、水权交易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等手段,实现区域间、行业间的水资源统一调配、统一运用和统一管理。

供水的优化调配应利用现有的蓄水工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等水利工程,特别是利用外流域调水工程及配套工程,构建和完善“两纵六横十库”的供水骨干网络,形成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南北调剂、东西互补、地表地下联调的供水网络体系,充分利用外调水及当地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不扩大现有开采规模,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力度,实现水资源区域间的优化调配。

经济部门间的优化配置应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措施来实现。首先,三产结构由现状的16.1∶50.6∶33.3到2010年末调整为14.6∶48.1∶37.3;其次,严格控制灌溉面积和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同时实施全面深度的各产业节水和需水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第三,优先保障生活和工业用水,提高农业关键用水保证率,适当兼顾生态环境用水,维持生态环境不继续恶化。农业、工业、生活、环境需水结构调整为:66.1∶16.6∶11.4∶5.8。经上述优化配置后,2010年末河北省缺水由现状的63.9亿m3,减少为23.5亿m3,缺水率由现状的29.6%减少到10.4%。2020年末全省缺水量减少到13.3亿m3,缺水率减少到5.6%。

6.2 厉行全社会节水,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

6.2.1 农业节水 根据河北省不同区域情况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应用农业高效用水综合技术体系,重点加快建设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集蓄节灌等节水工程,扩大黑龙港流域咸淡水混浇面积,扩大再生水和雨水利用技术推广范围,加大农艺节水技术推广力度。到2010年末,全省节灌率从现状53%提高到72%以上,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6.67万hm2。计量设施安装,浅井计量率达到53%,深井计量率达到61%,共安装计量器具47.7万套。在保证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基本实现全省农业灌溉需水零增长或负增长。到2020年末,节灌率提高到94%以上,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9.27万hm2。计量设施安装,浅井计量率达到75%,深井计量率达到100%,节水达到(P=50%)19.9亿m3;到2020年末,节水达到(P=50%)31.0亿m3

6.2.2 工业节水 建立全省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水使用权分配,以水定产的工业节水管理模式。通过经济结构调整,采用节水工程与技术改造及非常规水源利用等措施,降低工业企业单位产品取水量。

到2010年末,河北省工业水重复利用率从现状的75%提高到83%,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从现状的81.7m3/万元减少到49 m3/万元(按2005价格计算),年均递减率8.2%,管网漏失率从现状的15%~20%降低到12%以下。到2010年末实现节水13.3亿m3

到2020年末,全省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减少到28 m3/万元,年均递减率5.5%,管网漏失率降低到8%以下。到2020年末实现节水28.4亿m3

6.2.3 生活(大生活)节水 加强供水管网改造和计量设施安装及推广节水器具,强化用水计量。农村加强人畜饮水工程和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集中供水。改革水费征收制度,强化中水利用和雨水利用工程与技术等,逐步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计量用水、阶梯水价、自主节水”的生活用水管理模式。

到2010年末,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由现状的20%降为12%以下;计量设施安装率,城镇从现状70%达到99.4%以上,农村从现状15%达到54%以上,可实现节水为5.18亿m3;2020年末可实节水3.71亿m3

6.3 利用非常规水源,扩大供水量

制定城市再生水利用规划,逐步优化城市供水与配水管网系统,建立与城市水系统相协调的再生水回用、中水利用管网系统。再生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工业辅助生产、城市景观、市政绿化、以及建筑及生活杂用水。沿海城市加快发展海水直接利用技术,在黑龙港地区大力推广咸淡混浇技术、咸水电渗析处理技术和反渗透处理技术,解决部分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在有集雨条件的地区修建集雨工程。

到2010年末,河北省将完成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再生水回用及污泥处置等工程,总污水处理规模达到793.5万m3/d,新增污水处理规模396.5万m3/d,海水利用折合淡水量0.8亿m3,微咸水利用4.6亿m3左右。建设蓄水工程86.65万处,增加蓄水能力5 690万m3

6.4 采用非工程措施,靠政策和管理节水

(1)建立水权分配与交易制度。以自产地表水、外调水和非常规水资源为配置重点,科学配置城市用水与农村用水、生产用水与生态用水、常规水资源和非常规水资源,建立河北省水权交易机制与制度。

(2)严格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制度。对河北省范围内新建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的水资源论证,实施“三同时、四到位”制度,确保水资源有序高效利用。

(3)建立健全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分别制定工业、农业、生活、环境用水总量和定额的“双控”指标以及供用水计划。

(4)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和城市用水价格。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建立节约用水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价格对节水的杠杆作用。

7 结 论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北部,环绕京津,东临渤海,是华北、东北通往全国各地的枢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是,河北省是全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区域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07 m3左右,为全国平均值的1/7左右。但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缺水问题还会更加突出。水资源日益短缺已成为河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紧迫、最主要的资源约束之一,即使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外调水量也仅能缓解目前地下水超采状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但在一定规模外流域调水的基础上,综合采取上述行政、经济、科技和工程等措施后,全省在人口、城镇化、GDP等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用水总量基本维持在0.88%和0.48%左右的微增长,全省总用水量得到有效控制。到2010年末(P=50%)河北省需水量基本控制在227.3亿m3以内,实现节水36.7亿m3,缺水由现状的63.9亿m3,减少到23.5亿m3,减少地下水超采40亿m3以上,缺水率从现状的29.6%降低为10.4%,地下水超采得到有效控制,地面沉降塌陷、地面裂缝、咸水扩散和地下水污染等状况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水安全保障程度明显提高。2020年(P=50%)河北省需水量基本控制在238.4亿m3以内,实现节水31.4亿m3,缺水由现状的63.9亿m3,减少到13.3亿m3,减少地下水超采50.6亿m3以上,缺水率从现状的29.6%降低为5.6%,地下水开采量基本控制在允许开采量以内,深层地下水水位有所恢复,地下水超采得到基本控制,地下水位局部得到恢复,水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水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因此,加强需水管理,全面节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及水资源承载力,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实现河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www.hebei.gov.cn.

[2] 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北省“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R].石家庄: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2004.

[3] 河北省水资源综合评价[R].石家庄:河北省水利厅,2007.

作者:徐振辞 孙梅英 王福田 马素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威廉斯成人教育文化理论论文下一篇:德育立场下中学历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