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17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教学质量评估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微课资源成为课程教学资源体系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也迫在眉睫。本文基于顶层设计理论,从微课的内容质量评估、视觉效果评估、使用效果评估三个方面展开,以全新角度探讨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微课资源的质量评估。

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管理论文 篇1:

高职扩招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9年高职院校实施扩招,扩招人数为100万。同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宽进严出”,做好质量型扩招。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发展经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扩招新生已进入教学阶段,多元化的生源结构给教学实施带来巨大的挑战,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需要针对扩招后的新情况,结合专业特点,与地方设计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协同育人,帮助学生学有所成。

一、扩招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情概述

高职扩招的招生对象主要包含往届普高毕业生、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工。根据对第一批我校扩招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学情进行分析,数据显示,扩招学生以初中毕业生为主,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生源为辅。学生年龄段跨距较大,从19岁到31岁,学习需求大概分为两类:一是希望通过高职这段学习经历,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学历层次;二是基于个人兴趣爱好,跨岗位学习,以后有换岗需求。他们有些是企业员工,学习时间不同于普高生,促使学校必须调整教学方法、提升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经调查,艺术设计类专业扩招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专业基础差异化较大,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而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需要进行专业技术测试,需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因此必须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匹配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必要性

如何让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及新型职业农民等进入高职院校后,开展差异化教学和管理,成长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扩招后的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国内外的实践表明,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特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艺术生需要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依托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集聚校内外教学资源,通过校企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如把企业实际的项目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中,聘请企业高级人才协同学校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作为助理设计师完成真实的企业项目,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

(一)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

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办学,意义深远。要实现扩招高质量培养,关键要通过资源整合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不同生源特点,采取分层教育、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教学模式,让不同类型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高职扩招虽然降低了入学门槛,但进入高职后,必须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提高教育质量、人才质量、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能够为培养出贴近企业标准,与社会用人需求快速对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支持。

(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随着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内的产业机构不断转型升级,市场迫切需要各种行业类型的专业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中国的职业教育始终与经济发展同向同行,促进广大青年人个体职业生涯发展与社会和谐安定发展相融合,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各行各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长期学习、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高职教育发展创新,梳理总结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学校必须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依托专业工作室合力营造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生态,组织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块,强化动手实践,增加真实的职业体验,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将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从学生到职业设计师的飞跃。

三、扩招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路径

(一)校企协同共研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承担着知识传承和服务社会的双重功能,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众多高职院校存在教学资源稀缺、教学质量不高、基础设施条件不足等问题。校企合作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互动交流氛围,将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相结合,企业项目实战演练和专业理论相结合,校企协同研发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和专业内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艺术设计类专业对文化素養、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所谓“择一事,终一生”,需要将工匠精神、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领悟理论教学的实质与内涵。校企协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分层分组授课,实施以企业的实践项目开展“项目化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培育学生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德技双修,知行合一,增强学生对职场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在感受中学习并获得,充分展示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的特征。

(二)校企协同共建专业师资团队

双师型教师是专业建设的保障,是产学研的主要力量。由于现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聘用强调学历要求,招聘教师来源单一,大多数是“从校门进校门”,客观上形成了多数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设计实践能力低的现状。因此需要丰富专业教师的职场经验,积极推进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同时需要邀请企业高级人才到校园开展培训、讲座和座谈,建立学校和企业互聘互用制度,实现校企师资队伍双向流动、互通有无。高水平教师是高水平职业教育的核心要素。高职教学要求以理论够用为度,以熟练掌握技术技能为主,校内理论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弥补行业技术的迭代升级,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兼职指导教师协同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组织有效的技能实践,双方通过融合发展,优势互补,协同育人,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校企业“两张皮”的问题,实现“共享互补,教学相长”。

(三)校企协同共商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扩招背景下的学生生源多元化,学业基础和学习目标不尽相同,如何实现“三全育人”,满足人人渴望成才的愿望,是高职院校不得不思考的问题。针对当前问题,需要校企合力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层次生源制订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下的扩招学生的职业发展。对扩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综合考虑学生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实际,了解其专业基础、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个性化开展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给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和发展平台。学校协同企业开展专业研讨,分析新形势下的新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开展学习成果的认定和转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措并举让学生学有所长,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校企协同共建专业实践课程资源

校企共同参与商讨修订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后,开发共建专业实践课程资源,把企业的项目案例及项目流程管理等融入实践课程资源中,通过“企业进校园,项目入课堂”的方式,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来校任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学中做,做中练”,让学生在市场项目中提升专业技术技能,及时了解市场对技术的需求和行业信息,提升其沟通、协作、交流等能力,让企业对学生的实践成果做出评价,找出学生的短板和不足,针对性地学习、训练和提高,实现学习与诊断、毕业和就业的紧密契合。本着高质量发展的原则,企业协同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市级专业技能竞赛,调动学生苦练技能的积极性,提高学校和企业双方的社会影响力。

(五)校企协同共创育人管理模式

成立专业工作室,通過工作室为师生构建一个由学校到社会的实践交流平台,引企入校,实时跟踪行业产业的发展。企业导师可以将难易程度不同的实训任务带入课堂,采取团队形式实施项目化教学。通过开展双导师制的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导师可以给予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学生们在实训操作挑战自我的同时,边学边用,以用促学,学以致用,为学生创业就业和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在专业工作室中,遵循“双导师”制度,任课教师和企业导师交叉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实操,既可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又能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效果。任课教师可以将学生日常工作纳入教学考核管理之中,校企共同在学生思想政治、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培育过程中进行管理,实施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校企协同确保了学生和职业角色的互换,提高动手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好成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高职扩招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公正的原则,让更广大的社会群体接受高等教育,成长成才成功。纸上谈兵终是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呈现的是多方面的综合问题,需要通过持续探索,不断实践检验。在后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仍然需要以问题为导向,探索不止。

参考文献:

[1]孙庆玲.高职院校如何应对新一轮扩招[N].中国青年报,2020-05-24(3).

[2]王寿斌.高职扩招百万或将引领职业教育系统变革[J].江苏教育,2019(36).

[3]匡瑛,石伟平.论高职百万扩招的政策意图、内涵实质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9(5).

[课题项目: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职扩招专项“高职扩招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JGGZKZ2020118);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扩招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YJG202003)。]

责任编辑 何丽华

作者:李智伟

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管理论文 篇2:

基于顶层设计理论探讨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微课资源的质量评估

【摘要】教学质量评估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微课资源成为课程教学资源体系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也迫在眉睫。本文基于顶层设计理论,从微课的内容质量评估、视觉效果评估、使用效果评估三个方面展开,以全新角度探讨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微课资源的质量评估。

【关键词】高职院校 顶层设计 质量评估

【基金项目】本文内容为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研究课题【SZJY-1726】的研究成果。

引言

微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与当下我国高等职业学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相契合。[1]但是微课制作完成并投入到教学实践后,其内容质量、视觉效果、使用效果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本文基于顶层设计理论,从微课的内容质量评估、视觉效果评估、视觉效果、使用效果评估三个方面展开,以全新角度探讨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微课资源的质量评估。

一、微课的内容质量评估

微課的内容质量评估是保证微课质量的根本,考察微课的内容质量首先要看微课视频是否与教学重点、难点保持一致。一个微课视频应当只针对一个教学问题,并且应当是课程内容中的关键问题。传统的课程评价中,课程是一个大概念,它既包括了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等课程本身的要素,也包括与这些要素相关的教与学的行为。[2]个别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只是盲目地追求微课视频内容的丰富性,却抓不住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导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才完成的微课视频,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出现的关键问题。

其次,整门课程的微课制作也应当与课程内容体系保持一致。近几年随着全国高校微课大赛如火如荼地开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微课资源的建设工作。然而参加微课大赛只需要完成一个微课作品,整门课程的微课资源开发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如果只聚焦于某一个微课视频,忽略了该课程内容体系的整体性和连贯性,那么这样的微课视频在内容上是彼此割裂的,也会最终影响到整门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比较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其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和教学管理都更为发散和开放。这就要求任课教学更要加强微课内容质量的管理,不能天马行空地选择微课主题,必须抓住课程重点并将其系统化。

二、微课的视觉效果评估

微课视频的制作本身是一个专业的行为。随着近几年信息化建设的推行,各个高职院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帮助任课教师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不少教师通过校内外的信息化教学培训,不仅掌握了信息化教学的思路和理念,更是掌握了很多微课视频制作的方法。然而多数教师视频制作的经验有限,依靠个人能力很难设计制作出画面构图、色彩搭配等方面符合学生审美需求的微课视频。有专家提出微课要走“草根路线”,微课不需要精美的画面,只要实用,只要针对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录制的粗糙点也行。[3]这一观点是消极且不尊重学生的视觉心理需求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较其他专业有更高的审美需求,更要求教师加强其微课的视觉效果。高职院校在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时,不仅要注重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教师审美能力的提高。微课视频首先要符合普通人观看视频的视觉心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

三、微课的使用效果评估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都已针对课堂教学效果,建立起比较成熟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然而针对高职院校微课资源的使用效果评价研究较少,更没有很多的实践操作经验。微课的使用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授课内容的不同、微课风格的差异、发布平台的选择、观看环境的变化都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到微课的使用效果。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如果任课教师不能严格控制微课的使用效果,必将影响到课程教学效果。

针对这一现实,任课教师如果想要快捷有效地获得微课使用效果的评价,就必须灵活地选择渠道与手段,来获取微课使用效果的评价。例如,任课教师可以把微课视频发布在朋友圈中,并与学生约定好采用点赞的方式,为制作质量较高、教学效果较好的微课视频加以好评。当然,采用这个方式完成使用效果评价误差较大。所以,任课教师还可以登陆问卷星网站,针对微课视频的内容专门制作相关问卷。调查问卷可以及时发布在授课班级的微信群里。调查问卷回收后,任课教师只需要登陆问卷星账号,就可以快速查看自动生成的问卷调查结果。教师可以借助调查问卷及时了解到微课视频的使用效果,并在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借助微课的使用效果评估,可以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交互式的教学过程,不仅为学校考核教师的授课过程提供了依据,更是为教学效果的保证提供了可靠支持。

四、小结

教学质量评估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学质量评估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微课资源成为课程教学资源体系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也迫在眉睫。本文基于顶层设计理论,从微课的内容质量评估、视觉效果评估、使用效果评估三个方面展开,以全新角度探讨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微课资源的质量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明月.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科微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1):92-93,95.

[2]徐国庆.高职教育课程质量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2):89-93.

[3]王先海.微课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探究[J].电脑迷,2017,(6):178.

作者:孟妍

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管理论文 篇3:

探究现代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提供源源不断鲜活动力的直接途径。因此现代高职教学中的管理体系发展是否顺利,得到更多关注目光。文章就高职教学问题和完善措施展开阐述,力争推动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培养更多社会所需优秀栋梁。

关键词: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发展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也在逐渐完善,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为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夯实基础。但同时也逐渐突显出很多问题,影响高职教学综合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亟需利用多元化有效手段进行完善和纠正。帮助高职院校打破阻碍,快速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健全管理体系。

一、现阶段高职教学管理中的不足

(一)缺乏良好的服务意识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和观念的深远影响,大部分高职院校管理层都严重缺乏服务意识,为此对高职教学的更高层次发展形成障碍。并且没有良好服务意识的正确引导,会导致有效沟通桥梁的消失,管理人员无法接收到真实的信息反馈,也就难以针对性的做出改善,进而影响高职教学的长远稳定发展。也就意味着,加强高职院校管理人员的认知思想,是完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的必要环节。

(二)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

如果高职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远瞻性和大局观,势必会制约教学管理体系的整体稳固,同时降低教学效率和质量。[1]所以,在现代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和发展过程中,相关人员务必要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将教学配置资源合理分配,调动各方面人员共同合作,高效完成高职教学目标。

(三)管理工作的效率过低

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庞大且复杂,实际管理工作具有一定难度,再加上缺乏妥善的工作计划和人员安排,导致高职教学管理工作效率不升反降。另一方面,大部分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循上级指令和施行标准,缺乏随机应变的灵活处理问题能力,这些都是抑制高职教学管理发挥潜在价值的关键所在。

(四)教学管理目标不明确

明确的高职教学标,是有效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直接途径,对高职教学进一步发展具有很强教育意义。但是结合现阶段的高职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过度重视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和个人水平的培养,这种教学管理体系对高职学生的成长发展毫无裨益。此外,高职教学管理目标不明确,还会影响教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限制其职业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完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的措施

(一)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这一环节工作是确保高职教学管理质量的关键,对构建高效管理体系,推动高职教学管理不断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为此,随着教育事业的革新,以及新社会对所需人才的最新要求,相关人员要逐渐健全教学管理制度,针对管理现状进行深刻反思,从而有效奠定良好的高职教学管理基础。同时,还要广泛汲取各方面的管理意义,弥补传统教学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进一步确保高职教育的稳定持续发展。

(二)加强教学管理地位

高职教学管理体系是结合各项指标,以及实际教学目标和内容组成,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统筹指导管理职能。但是由于高职专业各有不同,多元化教学管理方式更能满足院校建设的差异需求,充分发挥高职教学管理价值,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有效加强高职教学管理地位,可以让院校及时弥补自身不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实际教学水平,加快高职教育的提升进程,优化教学管理效果。

(三)提高管理队伍建设

管理人员是加强现代高职教学管理质量的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加强高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具有很大必要性。不仅可以确保高职教学的顺利稳定开展,以及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提升,而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有很好的催化作用。再加上高职教学管理工作效率低,内容复杂难度高,所以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随之上升,要想缓解这种管理现状,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势在必行。[2]

对于这一部分工作,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吸纳专业指导人才,组织教师定期参加管理培训和讲座,逐渐提高管理队伍质量,确保整个管理体系的生命活力。此外,还要借助增加工资待遇、授予荣誉称号等途径,尽可能降低现有高水平管理人才的流失。让管理人员充分感受到院校的人文关怀,对晋升发展前景怀揣希望,促使他们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高职教学管理中,完善管理体系。

(四)明确教学管理目标

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人才和综合素养的重要场所,其中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至关重要,因此在开展高职教学管理工作前,必须要明确教学管理目标。根据实际人才培养需求,让学生坚定不移的向着正确学习目标努力,尽快适应时代的发展脚步,夯实自身实践意识和学以致用能力。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适当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除了课堂理论教学外,建立实践基地或是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实习合作,也是不错的方式。充分保障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从而将学生培养成能力素材双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加强高职教学管理水平。

(五)构建现代开放管理体系

时代在变化,科技在发展,所以现代高职教学管理体系也要随之不断完善,经过大量实践研究表明,开放教学管理体系对优化整体管理效果有很大帮助。当然完成这一教学管理任务的前提是,院校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实际产业情况,制定对应有效课程,调整专业技能实践练习,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完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促使职业院校可以持续发展,不断强化其核心竞争力。[3]为此,响应政府规划,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都是构建现代高职教学管理开放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也就是说,高职专业教学要与产业需求完美对接,方便高職院校培养的人才,可以直接服务我国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现代高职教学管理体系。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加快现代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进程,实现复合型人才的高效培养,借助合理措施,逐渐解决实际教学管理中的不足迫在眉睫。在促使高职教育革新之余,积极寻求有效途径,以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率,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满足高职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志红.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J].科教导刊,2013(23):30-31.

[2]李彩芳.浅析高职教学管理体制现状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5(49):192-193.

[3]王燕舞.浅谈民办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J].亚太教育,2016(35):78-78.

作者简介:曾权清,男(1968.08),汉族,籍贯广东兴宁,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艺术设计、艺术摄影教育教学。

作者:曾权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求论文下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口腔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