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土地政策

2022-10-27

第一篇:田园综合体土地政策

关于田园综合体用地政策汇总

随着经济新常态,国家实施了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的“双控”,严格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先后出台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对土地开发的用途管制有非常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的发布,更是将该要求进一步明确,使得发展休闲农业在新增用地指标上面临着较多的条规限制。

集体建设用地是田园综合体的重要承载形式。集体建设用地,又叫乡(镇)村建设用地或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个人投资或集资,进行各项非农业建设所使用的土地。集体建设用地分为三大类:宅基地、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和经营性用地。 在国有建设用地一级市场中,政府既是管理者,又是组织实施者,并代表全民享有土地收益权。而在集体建设用地一级市场中,政府仅仅是管理服务机构,享有土地所有权的农民集体才是组织实施者并享有土地收益。

一、土地流转:如何取得土地?

一种从政府拿地。从政府拿地的有这么几种:一是建设用地,要招牌挂的,拿过来以后搞房地产开发,70年的产权;二是产业用地,包括工业、旅游,也包括很多的新业态;三是公共设施用地,分两类:一类是基础设施,修路。另外一类是建医院、学校。 另一种是从农民手里拿地。集体建设用地、耕地、宅基地、四荒地、林地、滩涂河谷地。农村可用的资源有什么?一是资源性的资产,包括土地、滩地、草原、山地、森林、荒地等等;二是经营性资产,就是所谓的农村集体经济的财产、设施、厂房土地;三是非经营性资产,就是现在在农村里面的比如说学校、医院、村委会等等,他们所占的地和住房设施是非经营性的。

二、新政策

对于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特别有效的三大类政策:一是农村3P的模式,以及国家发改委联合6部委提出的农村三产的示范园区;第二个是农村土地改革的七个政策,包括试点的内容;第三类政策是有关扶贫的政策,国家提出把一二三体制政策拿出来,一定要有支持和优惠的政策。现在政策在突破的过程中,农村的土地三权分制改革,就是现有的耕地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叫所有权,一部分叫承包权,另外一部分叫经营权,这个分摊的价值非常的大。

宅基地和征地制度,这两个也要有重大的变革。这几项改革如果全部完成或者说推进之后,将为城市资本下乡,搞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提供一个坚实的法律基础。

改革的方向:资源性资产,确权资本化、市场化交易流转、可贷款抵押。买的是经营权,不是所有权,所有权依然是集体的。

(一)关于耕地

获得农村耕地的时候,建议只拿经营权就可以了。还有在拿到农地的时候有一些政策的限制,一个叫基本的农田,一个叫一般的农田。建议按比例拿一些,但是基本农田现在国家的政策限制是非常的严格,包括空间都不能挪动,每一个省的国土厅都有一个资料,清清楚楚标明是不能动的。可动的是哪儿呢?你要有一些基本的农田,基本农田有一些补贴,一般的农田可以搞位移,或者说小设施都可以。

再一个要关注的是,如果搞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肯定不是只种地,而是要三产融合,要建一些设施,过去在农田搞一些设施,有开生态餐厅的,甚至有在大棚中盖别墅的。现在这些行为是被禁止的,有严格的限制。但是在一般农田中建一些三产设施是国家鼓励的,前提是三产设施要按照建设用地管理交付。现在对耕地管控的程度非常严格,最好不要搞小把戏,按照正常的方式拿下一些地,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在一般农田上搞一些设施。

(二)关于宅基地

中国的宅基地在全世界政策是最复杂的,我们国家的宅基地房子是个人的,土地是集体的,一户一宅是国家的规定。宅基地无偿分配,你是村子里面的成员,村里就应该无偿给你分块地。宅基地的房子和土地是分离的,农民把宅基地卖给别人之后,不能再给第二套。现在的改革有一个待突破的宅基地的转让,宅基地可以转让,但是不能突破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模式。

宅基地建设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最成功的是浙江的桐庐,这是我们国家土地制度改革特别重要的试点,而且率先取得重要的成果,大家看看它是怎么样通过宅基地的改革引进城市资本的。一是确权,我们国家农地确权基本上完成的,但是宅基地的基本确权没有完成。二是确权之后,农民把不用的废弃的宅基地交还给集体,因为土地是集体的。三是集体采用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合理合法的引进城市资本了。

(三)关于四荒地

四荒地风险最大,但是收益也很大。明年中期的时候,有关四荒地更开放的政策将会出台。特别希望突破的有两点,第一个是四荒地将来证券化,第二个是可上市。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你就有退出机制了。投资最重要的要有退出机制。四荒地属于谁?集体所有。拿下四荒地有两个最大的好处,一个是要和集体签合同。二是四荒地是没人管的地,没有那么多的限制,你可以发挥很大的空间,可以当建设用地使用。

(四)关于集体建设用地、空心村

中国现在农村的空心村少说十分之二三,多说五分之一二,利用空心村建设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成本低,做产业、特色小镇。空心村发展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的优势:土地是现成的,是熟地,用不着开发,都是齐全的,土地性质非常的清晰。我们国家的支持都是村村通,都是以村为基础的。

第二篇: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田园综合体政策定位、运营模式及案例

导读: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刚刚召开的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田园综合体将成为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此处我们在分析田园综合体对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重要意义及成功田园综合体案例的基础上,探讨田园综合体与特色小镇建设的运营、融资、可持续创新发展模式。

一、田园综合体相关政策与产业模式

(一)田园综合体与乡村振兴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对于一个村域或者几个村域范围来讲,报告里面提到的五点总体要求也都是乡村发展建设的重要方面,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新第六产业”,实现现有产业及载体(农庄、农场、农业园区、农业特色小镇等)的升级换代。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在合适的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十九大报告中同时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

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要实现“农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生态优”的综合效益,应该选择聚居模式。但以往部分地区“赶农民上楼”的聚居模式,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宜居愿望,也不符合中国乡村自古以来的田园居住特色。依托田园综合体,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聚居模式,既保持田园特色,又实现现代居住功能。借助聚居功能,田园综合体也将成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佳空间。

田园综合体是经济、社会、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美丽新城镇建设的创新载体,作为一种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业态,在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下顺应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它能够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模式、新常态条件下,满足城乡居民对高端生活、旅游和消费的各种新型需要,与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提出的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相吻相合,也得到了国家多方政策鼓励和支持。

(二)田园综合体与美好生活

“逆城市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是一定区域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居住和消费功能向城市聚集。在这些聚集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大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愈来愈强大的聚集效应,同时也带来了聚集空间趋近极限和难以持续的种种“城市病”。当城市的发展到了一定极限,就得调整和优化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由此,中心城市的各种功能,比如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以及居住和休闲娱乐等功能纷纷向有条件的中小城镇及乡村分解。这些功能分解就是“逆城市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人口结构老龄化与亚健康现象的日渐普遍,城市居民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

田园综合体作为“逆城市化”的典范,将成为高端人群的集聚地。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作为主要潮流的城市化,和非主要潮流的逆城市化是共同存在的。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城市,逆城市化的主要群体是高端人群。可以预见,在较为发达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将进一步扩散。而中国人传统的“田园”情结,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住在郊区、回归田园。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蓝城理想小镇就是“逆城市化”建造的,生活内容、生活场景、生活品质和人文内涵接近于天堂的理想小镇。

(三)田园综合体政策沿革

1.2012年--田园东方开启地方实践。在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无锡田园东方在“中国水蜜桃之乡”阳山镇落地。

2.2016年--田园综合体从地方上升到中央高度。2016年9月,中央农办领导考察指导无锡田园东方项目,中央农办领导对田园综合体项目给予高度评价。

3.2017年2月--田园综合体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此次一号文件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4.2017年5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2017]29号),明确重点建设内容、立项条件及扶持政策,确定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农村发展阶段性需要,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加强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建设,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

5.2017年6月5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的通

知,通过综合集成政策措施,尤其是多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的各项改革政策,多策并举,集中施策,推进乡村联动,政策下沉到村,检视验证涉农政策在农村的成效。切实尊重基层干部群众主体地位、首创精神,积极发挥农村综合改革在统筹协调、体制创新、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释放改革政策的综合效应,为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从国家对田园综合体的政策演变可以看出,第一,田园综合体建设是国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一件大事; 其次,田园综合体是一种旨在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新业态。第三,田园综合体是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的重要形态结构和产业组成部分。第四,田园综合体应在有条件的乡村进行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应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第五,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重点是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第六,国家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渠道和方式是“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并有序开展试点示范。

二、田园综合体运营模式创新与实践

(一)田园综合体的内涵特点

1.田园综合体是一个环境优美宜人的地方

只有优美宜人的环境,才能吸引人、留住人。一个好的田园综合体,就是要让人回归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一点,应在规划的有效指导和管控下,通过原汁原味的自然环境、富有个性的景观布局、别具一格的建筑式样、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等,去进行设计、建设和展现。

2.田园综合体是一个文化根脉突出的地方

一个只有自然风光而缺乏人文气息的地方,是难以吸引人的灵魂的。所以,建设田园综合体,不仅要最大限度呈现所在区域的自然之美,也要深度挖掘所在区域的人文之美,从而形成兼具表里之美、给人双重享受的地方。为此,要在文化植入上下功夫、做文章,对地方物质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传说故事等进行深度挖掘和梳理,在田园综合体予以展示。

3.田园综合体是一个休闲旅游度假的地方

从田园综合体的服务功能来讲,最直接、最基本的应当是观光旅游。所以,必须从旅游的角度出发来打造田园综合体,统筹考虑“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和需求,让消费者到田园综合体,有特色美食可吃、有乡村民宿可住、有便捷交通可行、有优美景致去游、有土特产品可购、有好的项目去娱。而且,要从旅游消费升级的需求出发,增加体验性、休闲性的旅游设计,让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新型的休闲度假旅游转变。

4.田园综合体是一个多业融合支撑的地方

旅游只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切入点和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不是全部内容。要提高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含金量,保持田园综合体发展的持续性,还需要在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就是按照资源整合的理念,采用“旅游+”的思维和模式,以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为基本依托,推动旅游与农业、林业、农产品加工、特色产品开发、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进行融合,使一二三产业在田园综合体相互关联、形成链条、融合发展,构建起一个多业并举、有效增值的产业综合体。

(二)田园综合体运营模式及示范案例

1.重建美丽乡村--幸福公社田园康养度假模式

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及我国老龄化情况日益严重,乡村田园养老度假成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乡村田园养老以农业休闲为主体,利用乡村特殊的自然养生条件及富有乡韵、利于康复身心的人文环境,与生态休闲、农业旅游、森林度假等相结合,开创出一种集田园生态休闲、乡村健康饮食养生、农耕劳作体验、乡村社区生活于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成都幸福公社就是乐享田园度假养老的成功案例。

幸福公社

田园享乐度假养老

具体运营创新模式:

幸福公社把家庭度假、老年人养老、中年人养生、儿童亲自然教育、全国旅居、运动休闲、有机农业结合为一体的创新旅游养老地产。幸福公社通过营造生态绿色的田园生活,健康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邻里关系,实践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健康生活。“农耕生活,手工村落”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打造健康养老生活的创新。

1)项目选址:都市半小时经济圈,自然人文环境优越。

幸福公社位于川西旅游环线的核心位置——成都大邑青霞镇的烟霞湖风景区,烟霞湖风景区位于大邑县东北边缘,距成都市50公里,30分钟车程,属于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北邻街子古镇、青城山、都江堰,南至新场古镇、花水湾、西岭雪山。

2)艺术生活--创意之美

幸福公社引进五十多个手工艺匠人,包括活字印刷、酿酒、织布、皮影、蜡染、剪纸 豆制品、酿酒、木雕、制茶、制纸„„用传统的手工智慧让老人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

3)幸福农业--田园养生

幸福公社的农业模式,是尝试从从中国城市食品的现状出发去现状去改变农村的生产模式和发展模式,由城人群的食品安全的痛处着手,回归到食品源头,改变思想,进而改变生活。亲手生产,亲手种植,亲手收获。社员们共同遵守《绿色公约》,几百亩的农田,经过五年的净化,没有化肥农药,每家的土地里可以长出干净的蔬菜。

自然的生态中,没有大规模的单一品种的种植形态,人的欲望、无节制的生产、浪费性的消费、对匮乏的恐惧,必须去大面积的单品栽种和耕种,这样就破坏了原始的平衡,所谓的美好的就是彼此的协调融合,永恒的平衡体。

4)幸福健康--田园养老

幸福公社与健康管理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的医疗管理团队。利用云计算快速传输,监控业主身体信息;二期规划了一万方的失能老人管理中心,将幸福公社四位一体的养老管理模式完善。幸福公社一期距离中心城市六十公里,更多的考虑是健康型老人的问题。目前二期

开工建设在即规划了失能型老人养老机构。社区配置了护士团队,解决常规的入户看护问题。

幸福公社对养老市场做出了一个细分,更多关注城市型中老年的健康型养生需求,主要年龄段在五十到七十五,他们对邻里,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更多,不是城市型重度养老的概念,带有比较强烈的旅游观光特征。其实是用乡村田园模式来承载养老的细分市场。

2.清境农场--休闲观光农业模式

休闲农业的发展促进台湾农业的成功转型,“三产”融合促进了台湾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台湾休闲农业起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台湾的休闲农业已经走红国际市场,来自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大陆等地的游客不断增多。

清境农场是台湾休闲农业的经典项目之一,创建于1961年,位于台湾南投县仁爱乡,临近合欢山,面积700公顷,海拔1748米,有“雾上桃源”的美名,是台湾最优质的高山度假胜地。

清境乡村农场利用优质的草场和山地景观资源,打造特色农场和风情民宿,吸引游客远离城市,体验独特的山地田园风光。

清境乡村花园来自世界各地的花花草草所交织成的百花风貌,让人不禁有错觉仿佛置身于欧洲,也因此素有“小瑞士”之美名,登高远眺破晓的清境云雾,山岚正徐徐弥漫开来,如梦如幻的盛景,让这小瑞士花国又有“雾上桃源”一称。

此外,完善的园区规划有“挪威森林广场”、“阿尔卑斯双塔”、“落羽松步道”、“主题花园”等,皆环绕着位于中央的“天鹅湖”而建,欧洲花园般的景色让民众可以放松身心,置身于一片自然的童话世界中。别有洞天的景色,辽阔的绿意,遍洒的花海,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显得艳丽动人,悠游其中使人心旷神怡,令人流连忘返。

清境农场亲子体验—海拔2000多米的草原上,小朋友可以自由自在地奔跑,更可以和羊咩咩合影,农场的绵羊分队表演令人赞叹。最不可错过的是精彩的“羊咩咩脱衣秀”,工作人员除了会给小朋友讲解羊咩咩的趣事,还会讲述清境农场的历史。大溪花海农庄是春天常在的地方,台湾人气剧《流星花园》里面的薰衣草花海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徜徉花海中,

品尝地道的熏衣草奶茶,大人小孩都乐在其中。六福村主题乐园,有原始的非洲部落、西部牛仔、阿拉伯皇宮等。

台湾休闲农业成功的原因在于通过“情景消费”,创造出大量的奇观、风景和主题。注重定位、强调特色,在“体验经济”理念之外,还出现了“分享经济”理念,即休闲农业经营者与游客分享乡村生活,变“消费者为上帝”为“与客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清境农场模式图示

运营开发策略

前期依托草场资源发展观光旅游,撬动区域价值。后期植入特色民宿、文化体验,综合服务等多元业态,以休闲度假功能、景观体验、多主题设施作为核心竞争力。

创新盈利模式

核心设施自持运营获取收益,少量民宿和商业本地村民自营,少量民宿和商业村民自己运营管理,与景区无关。

清境农场案例总结及启示

清境农场成功经验在于:

1.依托先天山地草场资源禀赋,打造独特的城郊休闲农场风光,区别于传统景区大规模开发植入。

2.建立完善的功能体系,依山就势,分散景点布局,通过交通串联景区各个节点,形成“线、点、面”联动的内部格局。

3.创意文化植入到关联活动中,少数民族文化的植入,融入到各种主题活动中,成为大众游客的核心吸引力之一。

4.创新盈利模式,必须统一经营管理,全部自持最佳,至少核心设施需要自持。

3.片区开发模式

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当地优势,集中连片开发现代观光农业及各种农业休闲观光项目,供城市居民到农业观光园区参观、休闲与娱乐。

该模式主要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包括体闲度假村、体闲农庄、乡村酒店。

该模式在全国各地尤为常见。如上海市郊区、北京市郊区、南京市郊区基本上都在采用该开发模式。

4.产业带动模式

休闲农园首先生产特色农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然后通过休闲农业这个平台,吸引城市消费者来购买,从而拉动产业的发展。在这类园区中,游客除了餐饮旅游,还会带回土特产品。

5.科普教育模式

农业园主要类型有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观光体闲教育、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农业博览园。如农业科技园区作为联结科教单位科研成果与生产实际的重要纽带,为农业科技成果的展示和产业孵化提供了实现的舞台。

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学或科教单位建立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与国外的农业科技园区模式极为相似,园区的建立为科教单位和入园企业科技产业的“孵化”和“后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平台,大大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辐射推广。

6.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休闲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型、民俗文化型、乡土文化型、民族文化型。

三、田园综合体投融资创新模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新村镇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必须着眼于“新田园时代”背景,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创造“现代田园”。关键的平台就是“田园综合体”,但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投入高,开发周期长,项目前期没有资产可供抵押贷款,投资回报率偏低,回收期长„„种种因素表明,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融资是第一道坎,根据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建设特点,本文梳理了田园综合体的八种融资模式。

(一)田园综合体PPP融资模式

在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的开发过程中,政府与选定的社会资本签署《PPP合作协议》,按出资比例组建SPV(特殊目的公司),并制定《公司章程》,政府指定实施机构授予SPV特许经营权,SPV负责提供田园综合体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方案。

PPP合作模式具有强融资属性,金融机构与社会资本在PPP项目的合同约定范围内,参与PPP的投资运作,最终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在田园综合体建成后,退出股权实现收益。社会资本与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的方式也可以是直接对PPP项目提供资金,最后获得资金的收益。

(二)田园综合体产业基金及母基金模式

田园综合体在导入产业时,往往需要产业基金做支撑,这种模式根据融资结构的主导地位分三种类型。

一是政府主导,一般由政府(通常是财政部门)发起,政府委托政府出资平台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出资人共同出资,合作成立产业基金的母基金,政府作为劣后级出资人,承担主要风险,金融机构与其他出资人作为优先级出资人,杠杆比例一般是1:4,田园综合体具体项目需金融机构审核,还要经过政府的审批,基金的管理人可以由基金公司(公司制)或PPP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制)自任,也可另行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资产。这种模式下政府对金融机构有稳定的担保。

二是金融机构主导,由金融机构联合地方国企成立基金专注于投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一般由金融机构做LP,做优先级,地方国企做LP的次级,金融机构委派指定的股权投资基金作GP,也就是基金管理公司。

三是由社会企业主导的PPP产业基金。由企业作为重要发起人,多数是大型实业类企业主导,这类模式中基金出资方往往没有政府,资信度和风险企业承担都在企业身上,但是企业投资项目仍然是政企合作的PPP项目,政府授予企业特许经营权,企业的运营灵活性大。

(三)田园综合体国家专项基金贷款模式

利用已有资产进行抵押贷款是最常见的融资模式,但田园综合体项目公司可以努力使得所运营项目成为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则可能获得政府采购融资模式获得项目贷款,而延长贷款期限及可分期、分段还款,则是对现金流稳定的项目有明显利好,如果进入贷款审批“绿色通道”,也能够提升获得贷款的速度。国家的专项基金是国家发改委通过国开行,农发行,向邮储银行定向发行的长期债券,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专项建设基金是一种长期的

贴息贷款,也将成为优秀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的融资渠道。

(四)田园综合体收益信托模式

田园综合体项目公司委托信托公司向社会发行信托计划,募集信托资金,然后统一投资于特定的项目,以项目的运营收益、政府补贴、收费等形成委托人收益。金融机构由于对项目提供资金而获得资金收益。

(五)田园综合体发行债券模式

田园综合体项目公司在满足发行条件的前提下,可以在交易商协会注册后发行项目收益票据,可以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发行永(可)续票据、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债券等债券融资,也可以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发行企业债和项目收益债,还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公开或非公开发行公司债。

(六)田园综合体融资租赁模式

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有三种主要方式:1.直接融资租赁,可以大幅度缓解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建设期的资金压力;2.设备融资租赁,可以解决购置高成本大型设备的融资难题;3.售后回租,即购买“有可预见的稳定收益的设施资产”并回租,这样可以盘活存量资产,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可以尝试在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这个领域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七)田园综合体资本证券化(ABS)

资产证券化是指以特定基础资产或资产组合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的业务活动。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建设涉及到大量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等,基于我国现行法律框架,资产证券化存在资产权属问题,但在“基础资产”权属清晰的部分,可以尝试使用这种金融创新工具,对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融资模式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八)田园综合体供应链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是把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供应链中企业的交易关系和行业特点制定基于货权及现金流控制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的一种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解决了上下游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而且通过打通上下游融资瓶颈,还可以降低供应链条融资成本,提高核心企业及配套企业的竞争力。在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融资中,可以运用供应链融资模式的主要是应收账款质押、核心企业担保、票据融资、保理业务等。实际操作中,上述八种融资模式往往是前两种为主,根据小镇建设不同阶段和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结合其他融资模式组合使用。

田园综合体建设将对落实好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注重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重要作用,要做到商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使田园综合体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内涵和经济支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版权说明】

文章来源:元立方金服

作者:卢新生教授、屈玲

第三篇:县农村土地政策落实自查自纠工作综合督查通报

一、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信访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镇**村**组村民***与***、**村**组村民***2起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目前在镇村两级干部的努力协调下,已经以土地转让方式达成一致性调解意见:一是***的850平方米承包地以13260元的价格一次性转让给

***耕作,日后双方不反悔;二是***原先调出的3人承包地以无偿转让方式转出,现无偿转入2人承包地归***耕作。督查中,镇村正在按照调解意见落实2起纠纷案件的相关工作。

二、督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大多数乡镇权证实际到户率要比自查自纠登记表上报的权证到户率低一点,有的乡镇甚至要低好几个百分点;当然,有的乡镇目前权证到户率也要比自查自纠登记表上报的权证到户率高出好几个百分点。合同到户率则要比权证到户率稍低一点,而且农户因重视不够、保管不善、搬家等原因造成合同丢失现象较为严重。

(二)权证、合同、表册填写不够规范,表现在以下方面:

1、权证。

(1)大多数权证漏填“农地承包权()第号”或错填或填写不完整;

(2)有的权证发证时间漏填或错填或填写不完整;

(3)有的权证合同编号漏填或编写错误;

(4)有的权证承包期限填写错误,比规定期限提前2个月、20年或推后1个月或少1天、30天、1年、10年;

(5)有的权证发包方未填写全称而是简写或者只填了村民小组;

(6)有的权证承包方式、土地用途填写不完整或漏填或错填;

(7)有的权证承包方住址填写不完整;

(8)有的权证漏填承包共有人年龄、性别,或将共有人年龄错填成出生年月,有的权证共有人有关情况则一字未填或很不完整;

(9)有的权证漏填承包总面积、地块数量;

(10)有的权证承包地块情况(地块名称、面积、等级、地类、是否基本农田、四至界限)填写不完整或者漏填;

(11)有的权证承包地块分块面积抄写出错;

(12)有的权证承包地块总数与实际分块登记的数量不一致;

(13)有的权证漏盖“换证章”;

(14)有的权证用圆珠笔填写;

(15)有的权证填写马虎潦草,涂涂改改太多。

2、合同。

(1)有的合同编号编写不完整或错误或漏填或农户编号数位少一位(要在已填写的农户编号前增加一个“0”位数);

(2)有的合同漏填村民小组名称;

(3)有的合同承包土地情况(地块名称、四至界限、质量等级、面积)填写不完整或漏填或抄写错误;

(4)有的合同承包期限填写错误,比规定期限提前2个月、20年或推后1个月或少1天、30天、1年、10年;

(5)有的合同发包方负责人、承包农户、鉴证人未签字,有的合同承包方不是农户亲笔签字,有的合同漏盖鉴证机关印章;

(6)有的合同漏填签订合同时间。

3、表册。

(1)有的表册漏填或错填登记时间;

(2)有的表册发包方全称填写不完整或漏填;

(3)有的表册信息登记填写不完整,只填了农户姓名、承包总面积、共有人姓名等项;

(4)有的表册漏填承包方住址或承包方住址漏填村民小组名称;

(5)有的表册漏填或错填权证编号、合同编号;

(6)有的表册承包期限填写错误,比规定期限提前2个月、20年或推后1个月或少1天、30天、1年、10年;

(7)有的表册漏填或错填承包方式、土地用途;

(8)有的表册漏填或错填承包总面积、水田、旱地、基本农田面积、地块数量,有的表册地块总数与分块登记的地块数量不一致,有的表册地块数与权证填写的地块数不一致;

(9)有的表册漏填共有人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有的表册共有人出生年月、性别填写不完整或漏填;

(10)有的表册地块质量等级、地类、是否基本农田、地块四至填写不完整或者漏填、错填,有的表册分块登记的地块面积亩、分、厘抄写错位或数字出错,有的表册分块登记面积合计数与承包总面积不相符;

(11)有的村将承包土地有关数据汇总表单独装订成册,应按村小组与分户登记表合订成册;

(12)有的表册承包面积汇总数出错,与分户承包面积合计数不一致;

(13)有的表册开始几页填写较完整规范,但后续页有偷懒现象。

(14)有的表册填写非常潦草;

(15)有的表册用铅笔填写。

(三)土地流转口头协议多,签订流转合同少,所签合

第四篇:田园综合体项目情况

坡头镇田园综合体项目基本情况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部、财政部分别出台政策措施,在山东、河南等18个省份推行田园综合体试点示范工作。

坡头镇位于济源市南部,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工程项目所在地,处于洛阳、济源交接地带,是郑汴洛、豫晋陕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核心节点。镇区位于全镇东部黄河河谷,北接丘陵山地,南临碧波万顷的西霞湖,是黄河中下游为数不多的滨河城镇,整个城镇呈现“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水城风情。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拥有完善的供水、排水、燃气、电力、通讯管网等基础设施,二广、连霍、济阳、济运高速分列四周,交通便捷。

全镇总面积137平方公里,人口2.6万人。作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济源市城市副中心”、小浪底北岸新区省级旅游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域,是济源市“十三五”规划和“全域旅游”规划的重点区域。围绕“全域旅游”、建设“文化旅游名镇、生态宜居新镇”目标,坡头镇规划了“一轴一带三河三区 ”农文旅产业发展格局,即:济坡路两侧现代休闲农业发展轴,小浪底专用线黄河北岸黄金旅游带,横贯东西;天女河生态文化游、大沟河观光农业游、大柴河文化湿地游,中心旅游综合服务区、小浪底风景名胜区、连地旅游度假区,构建大旅游大开发格局。

坡头镇田园综合体项目选址在:济坡路两侧现代休闲农业发展轴北端,涵盖狄沟、郝山、栗树沟三村。该区域距离济源市区8公里,是有名的蔬菜制种基地,山水沟壑,条件优越,是建设踏青赏花、休闲采摘、静心垂钓、水上娱乐、文化娱乐、农家餐饮、乡村农活体验等田园综合体项目的良好区域。

狄沟村位于坡头镇最北端,小浪底专用线从北向南进入坡头镇的第一村,全村面积4平方公里,共有6个居民组,125户535人,耕地800余亩。

郝山村位于狄沟村西侧,全村面积3. 8平方公里,共有4个居民组。正在施工建设的“郝山印象” 现代观光农业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对寺河水库及周边区域进行整体开发,建设内容涵盖仿古街风景区、花海区、爱国主义教育景区、历史人文风景区、郝山庄风景区、玉带湖风景区、梯田风景区、生态农业风景区等8大风景名胜景区,着力打造自然风光与休闲旅游相融合的综合性休闲度假区。截止目前,完成道路绿化硬化8公里,栽植苗木2.3万余株,发展制种产业300余亩,观赏及油用牡丹200亩,护坡护岸及停车场建设完成,芍药牡丹园、全面健身步道建成投用,并成功举办“济源市全民健身郝山健步走”等大型休闲娱乐活动,民俗村改造与窑洞宾馆建设正在推进。

栗树沟位于坡头镇北部浅山区,全村面积约7平方公里,共有10个居民组,180户688人,全村蔬菜制种600余亩。栗树沟仰韶文化遗址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投资2.6亿元实施的大型农文旅项目栗香农庄项目,立足“仰韶文化”挖掘与白狄古城开发,围绕生态农业、特色养殖、有机采摘、水上旅游四大主题,主要发展孔雀观赏、户外拓展、水上游乐、果蔬采摘、特色餐饮和仰韶文化体验等,旨在建设人文底蕴与现代气息并重的复合型产业园。目前已建成有河南省规模最大的孔雀园,有孔雀3000多只,火鸡与珍珠鸡各上百只;有全省落差最大的滑草滑道4条滑道;水上娱乐区有游船10条;卡丁车赛场有赛车10余辆;休闲观光园、垂钓水库、户外拓展基地、果蔬采摘园、特色餐饮、真人CS基地、儿童游乐场、窑洞宾馆、民俗村改造等项目正在建设。

可享受的政策:

1、田园综合体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后,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落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的通知》指出,要按照“3+1+X”的品牌培育体系,在面上继续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在点上继续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在线上重点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推介。要继续加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传承工作,指导各地积极探索农业嘉年华、休闲农业特色村镇、田园综合体等品牌创建。

2、为支持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2017〕29号)。财政部、农业部、农发行联合下发了《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政策性金融支持通知》。

3、坡头镇是国家重点镇和济源市“一区一轴二核二带”战略发展规划的重点区域,也是河南省旅游局首个批复的旅游度假区--小浪底北岸新区的核心区域,在项目融资、基础设施申报等具有优势,坡头镇将优先为田园综合体项目进行设施配套

4、济源市正在开展“全域旅游”城市创建,制定出来了一系列鼓励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田园综合体项目必将成为奖励扶持的重点项目。

第五篇:田园综合体发展背景基本内涵及建设意义,《田园综合体发展研究报告(2017)》

田园综合体发展背景、基本内涵及建设意义,《田园综合体

发展研究报告(2017)》

在现阶段经济新常态下,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诉求,传统的农业、农村条块发展思维已经无法奏效;单纯的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也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产业升级、统筹开发等要求。

今年一号文件里面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加上年中18个省份的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申报的刺激,成为地产界、旅游界、农业界争相宣传追捧的一个概念,尤其是培训机构,就像抓住了一根万能的药方,包治百病……

诚然,三农发展,亟需用创新的方式来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问题,田园综合体就是比较好的创新模式之一;但是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内涵及其意义还需我们冷静下来思考才是其试点创新的初心。 不忘初心,才能行稳致远。

注:本文是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中国田园综合体发展研究报告2017》的一部分,该报告已发布,敬请关注CAUAP微信公众号。

刍议田园综合体发展背景、内涵及意义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抓手、平台和载体建设,即“三区、三园和一体”。“三区、三园和一体”建设将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三产的深度融合,并集聚农村各种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等要素,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其中“一体”即田园综合体,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的提出有其必然的原因和背景,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以下几方面:经济新常态下,农业发展承担更多的功能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地方经济增长面临新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逐步开展,对第

一、二产业发展方式提出更高的“质”的方面要求,农业在此大环境下既承担生态保护的功能,又承担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功能。传统农业园区发展模式固化,转型升级面临较大压力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村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农业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科技带动能力及发展模式与区域发展过程中条件需求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农业园区新业态、新模式的转变面临较多的困难,瓶颈明显出现。 农业供给侧改革,社会资本高度关注农业,综合发展的期望较强

经过十余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及各级政策的引导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产业布局逐步优化、市场个性化需求分化、市场空间得到拓展,生产供给端各环节的改革需求也日趋紧迫,社会工商资本也开始关注并进入到农业农村领域,对农业农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工商资本进入该领域,也期望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从事农业生产之外的二产加工业、三产服务业等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模式。

“史上最严土地政策”影响下,土地管理的强度越来越大,寻求综合方式解决发展问题

随着经济新常态,国家实施了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的“双控”,严格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先后出台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对土地开发的用途管制有非常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的发布,更是将该要求进一步明确,使得发展休闲农业在新增用地指标上面临着较多的条规限制。综上所述,现阶段,传统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思路已经不适合新形势下的产业升级、统筹开发等要求,亟需用创新的方式来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问题,田园综合体就是比较好的创新模式之一。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内涵继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概念后,多方都对此进行了解读。

从其内涵和外延上来看,田园综合体并不是一个新词,它是在原有的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 从业态上来看,是“农业+文创+新农村”的综合发展模式,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驱动,以原住民、新住民和游客等几类人群为主形成的新型社区群落。而纵观农业园区的发展历程就不难看出,田园综合体并非凭空产生,是在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等发展历程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多重客观需求而提出的,有其现实背景。纵观农业园区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就不难看出,田园综合体与农业综合体、农旅综合体等概念在内涵上是一脉相承的,并非“横空出世”的全新概念,至于叫农业综合体还是田园综合体还是农业经济综合体,只是角度不同,本质内涵是一样的。农业综合体农业综合体最早是由陈剑平院士在2012年11月3日农民日报上发表的《农业综合体: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载体》首次提出的。它是在借鉴城市综合体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载体形式,通过农村

一、

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和农业多功能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并逐步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农业综合体的基本内涵是以农业为主导,以科技支撑和文化创意为两翼,融合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科普会展、教育培训、休闲观光、文化创意等多个相关产业,构建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产业综合体,它是伴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对长期以来农业园区实践的不断总结基础上提出的一个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概念,既脱胎于农业园区,又高于农业园区,可以说是现代农业园区的“升级版”。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的内涵与农业综合体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田园综合体更多的是从地域空间开发和农村发展角度提出的对乡村资源的合理性开发。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地域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是以农业为主导,以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为前提,是以农业合作社为主要建设主体,以农业和农村用地为载体,融合工业、旅游、创意、地产、会展、博览、文化、商贸、娱乐等三个以上产业的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地域经济综合体。

因此,从农业规划和科技推广工作者视角看,田园综合体是以农业、农村用地为载体,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集农业全产业链目标的整合、农业科技体系的支撑、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优化、多种类型农业园区的结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复合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是“六次产业”创新理念的一种新体现。区别与联系从与农业综合体的区别及联系上看,田园综合体是基于乡村地域空间的概念,农业综合体是基于产业思维的概念,是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综合体是在一定地域空间内,多产业、多功能、多业态并存,以产业融合发展为特征的现代农业随着产业融合深入发展,关系层面加强,经济交融,跟区域经济发展有密切的联动性;这是经济综合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旅游综合体、商业综合体、城市综合体是一个概念。从三农角度来说,农业、农村、农民三者又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农业综合体还是田园综合体,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视角不同,分量和侧重点有所差异而已,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田园综合体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近两年比较受关注的农业特色小镇、农业公园等,就是伴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美丽村镇建设而发展起来的田园综合体的新模式、新探索。

田园综合体的出现,是伴随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休闲旅游而发展起来的“农业+文创+新农村”开发的新模式,具有功能复合性、开发园区化和主体多元化三个特征。 田园综合体是一种大势所趋,它是区域经济社会和农业农村发展到较为发达新阶段的产物,是中国农业新跨越的创新载体,其重要意义可归结为3个方面。具体内容,请关注【中农富通】微信公众号,小编将在明天的文章中为大家介绍。田园综合体的特征功能复合性

产业经济结构多元化,由单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从单一产品到综合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升级,从传统住宅到田园体验度假、养老养生等为一体的休闲综合地产的土地开发模式升级。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将现代农业生产空间、居民生活空间、游客游憩空间、生态涵养发展空间等功能版块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田园综合体。而现代农业无疑是田园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 开发园区化

田园综合体作为原住民、新移民、游客的共同活动空间,在充分考虑原住民的收入持续增收的同时,还要保证外来客群源源不断的输入,既要有相对完善的内外部交通条件,又要有充裕的开发空间和有吸引力的田园景观和文化等。田园综合体做成的方式、选址方式、产业之间关联度、项目内容如何共存、要有并行;运营模式、物质循环、产品关联度、品牌形象都需要考虑。 主体多元化

田园综合体的出发点是主张以一种可以让企业参与、城市元素与乡村结合、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创新城乡发展,促进产业加速变革、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重塑中国乡村的美丽田园、美丽小镇。一方面强调跟原住民的合作,坚持农民合作社的主体地位,农民合作社利用其与农民天然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不仅参与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过程,还能享受现代农业产业效益、资产收益的增长等。另一方面强调城乡互动,秉持开放、共建思维,着力解决“原来的人”、“新来的人”、“偶尔会来的人”等几类人群的需求。近年来国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热情正盛,而田园综合体作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游升级的高端发展模式,更多体现的是农业+园区的发展思路,是将农业链条做深、做透,未来还会将发展进一步拓宽至科技、健康、物流等更多维度。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农业+园区”的田园综合体模式将会大放异彩。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意义田园综合体的出现,是伴随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休闲旅游而发展起来的“农业+文创+新农村”开发的新模式,是一种大势所趋,它是区域经济社会和农业农村发展到较为发达新阶段的产物,是中国农业新跨越的创新载体,其重要意义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田园综合体是资源优化配置的“驱动器”

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契机,整合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资源,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创新土地开发模式田园综合体保障增量、激活存量,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用地问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强调提出,要完善新增建设用地的保障机制,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 创新融资模式

田园综合体解决了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和社区建设中的钱从哪儿来和怎么来的问题。

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都要有经济目标,工商资本需要盈利、农民需要增收、财政需要税收、GDP需要提高,多主体利益诉求决定了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性;同时又需要考虑各路资金的介入方式与占比,比如政府做撬动资金,企业做投资主体,银行给贷款融资,第三方融资担保,农民土地产权入股等等,这样就形成田园综合体开发的“资本复合体”。田园综合体需要整合社会资本,激活市场活力,但要坚持农民合作社的主体地位,防止外来资本对农村资产的侵占。 增强科技支撑

科技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同时还是品质田园生活、优美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全面渗透、支撑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方方面面。为降低资源和环境压力,秉持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科技手段增强对生态循环农业的支撑,构建农居循环社区,在确保产业发展、农业增收的条件下,改善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居住和观光游憩环境。

在田园综合体里面,科技要素的关键作用已经由现代农业园区生产力提升的促进剂,转变为产业融合的粘合剂,这是科技地位本质性改变的地方。传统的科技是促进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提高,现代的科技是能够促进业态效率提升和业态融合,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更能促进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的出发点和要素作用已经发生了改变。 促进区域经济主体的利益联结

通过田园综合体模式,解决几大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包括政企银社研等不同主体。以往的农业园区只能解决其中2~3个主体之间的关系,现在通过复合体的利益共享模式结构,将关系完全捆绑融合到一起。 田园综合体是产业价值的“放大器”

田园综合体模式强调其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的综合价值,包括农业生产交易、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田园娱乐体验、田园生态享乐居住等复合功能。田园综合体和现代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农业生产是发展的基础,通过现代高新技术的引入提升农业附加值;休闲旅游产业需要与农业相融合,才能建设具有田园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休闲农业园区;休闲体验、旅游度假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又依赖于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从而形成以田园风貌为基底并融合了现代都市时尚元素的田园社区。

田园综合体做的是现代农业、加工体验、休闲旅游、宜居度假,并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种动力,通过新型城镇化发展连带产业、人居环境发展,使文化旅游产业和城镇化得到完美的统一。

田园综合体还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交响曲”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生产要素的关键地位会不断变化;采用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生产要素及其余产业的关系更加重要,所以问题必须从生产力要素的问题转向生产关系的问题。自十六大以来逐步确立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的城乡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然而这种城市带动乡村、乡村城市化等模式,背后隐含着的主导思路依旧是城市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而乡村的本体地位、能动作用往往处于次要位置。

田园综合体,以乡村复兴为最高目标,让城市与乡村各自都能发挥其独特禀赋,实现和谐发展。它以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景观为核心组织要素,多产业多功能有机结合的空间实体,其核心价值是满足人回归乡土的需求,让城市人流、信息流、物质流真正做到反哺乡村,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出发,打破城市和乡村相互分隔的壁垒,逐步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而田园综合体正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乡村振兴新格局的重要载体。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白春明,尹衍雨,王柟。

2017年11月10日-11日,由河北省南和县人民政府、河北省邢台市农业局、北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同期召开国际现代农业展览会,并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报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团支部个人先进事迹下一篇:体育欣赏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