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说悄悄话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学说悄悄话范文

老师,请您学说悄悄话

发布者: 梁杰 (发布时间: 2013-11-12 16:14:51)

我当过多年班主任,上过数不清的班会课,对孩子苦口婆心地教育,可孩子们有多少真正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了?不是经常有学生把老师的话当成耳旁风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一直在思考。

近日读了一则故事,对我有所启发。这个故事是说,有一把铁锁打不开了。铁杆来了,用力去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撬开。钥匙来了,它轻轻地晃动着瘦小的身躯,往里一钻,铁锁居然打开了。铁杆莫名其妙,还是钥匙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其实你不懂它的心。”仔细想想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心不就像那一把把紧闭的铁锁吗?无论你的铁棒多么坚硬也是难以撬开的。唯有爱心,唯有关怀,把自己变成一把细小的“钥匙”,才能开启人的心锁。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体会到:教育工作是一门育人的艺术,仅有一般号召是不够的。只有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对学生说悄悄话就是这样一种育人的艺术,因为悄悄话亲切、朴实、感人,能直抵学生的心灵。教育工作中,教师如果善于说悄悄话,就能打开学生紧闭的心锁,收到神奇的教育效果。

故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生病时,往往是心灵最孤独、情绪最低落的时候。此时,在学生耳边说几句悄悄话,对学生嘘寒问暖,一定会温暖学生的心灵。这时教师的悄悄话就是对学生心灵的呵护,就是引领学生走出心灵困境的明灯。

学生犯了错,教师如果严厉批评甚至责骂学生,往往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师生情感上的对立,伤害学生的心灵。这样做,学生既不会认识错误,更谈不上改正错误。如果教师善于说悄悄话,就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学生就乐于接受老师的批评。这时教师的悄悄话就会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及时地提醒学生,让学生迷途知返。因为这悄悄话里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宽容和期待。

学生学习有了进步,教师的悄悄话,就是祝福。它会像春风一样,吹皱一池春水,吹开一树新绿,吹得学生心情荡漾,学生从教师的悄悄话里会受到鼓舞,他们体会到的是教师的欣赏。这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动力。

为什么教师的悄悄话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因为教师对学生说的悄悄话发自内心,是真情的流露,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它声音虽然很低,但能入耳入心,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洒下的是爱,传递的情,它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老师请您学说悄悄话。

第二篇:学说台湾话

普通话 (Ps.对应的) 闽南话

大家好 答给厚、答A贺、答GA贺 你好 里赫(li hou) 随便说说 沁菜共共 玩 漆投 我不知道 瓦木栽呀 吃饭 驾崩 吃饭了没 驾崩某

你是我心内的一首歌 哩系瓦心来 A 机秀瓜(li xi wa xin lai A ji xiu gua) 猪脚 滴咖(Di ka)

你爱我吗 哩矮哇吗 我爱你 哇矮哩 什么事情 虾米逮几 我跟你讲 哇嘎哩贡

一,二,三,四,五,六,七,**,**,十 鸡,能,杀,洗,噢,拉,起,被,高,扎 非常好 灰熊厚 拉屎 棒赛

无聊 牡了 (mu liao) 注:mu读第三音liao读第二音 我也来一句 挖啊来几古 海砺煎 鹅啊煎 你吃饱没 哩甲罢没 漂亮妹妹 水扎某 电话 点喂

闲闲没事干 英英美代子 (颖颖某呆几) 别这样 麦阿妮 怎么会这样 甘A阿妮? 我是坏人 挖系派狼 有空来玩 五营家来七 té 为什么会这样 那A安咧 什么 西密 全部 拢总 睡猪 困滴 猪哥 肖滴哥 爷爷 阿公

奶奶 阿骂 我跟你说 袜嘎哩共

瓦(我) 汝/力(你)

伊(他) 小(神经病)

哺(嚼) 粙(稻子)

七桃(游玩之意) 夭鬼(骂人贪食)

山猴(乡下人气) 古锥(活泼可爱) 三八(二百五意) 凸风(好讲大话)

出山(出殡仪式) 白贼(好说谎言)

歹谱(谓环习惯) 歹狗(无赖之徒)

歹嘴(开口骂人) 碗糕(没有其事)

目屎(眼泪) 头兄(头人之意)

鲈鳗(流氓之徒) 扣鳖(哭父、骂人)

查某(女人) 大埔(男人)

破相(残废之人) 风车(好说大话)

牵猴(拉皮条) 封龟(爱出风头)

话仙(闲聊) 好空(得到好处)

印卯(塞责人事) 歹仔(不正当人)

冥代(什么事情) 厚茶(浓茶)

厚酒(高度酒) 代志(事情)

趁食(谋生) 趁钱(赚钱)

胡螓(苍蝇) 蠓仔(蚊子)

必开(裂开) 必痕(裂缝)

食饭(吃乾饭) 食糜(吃稀饭)

一粒一(再好没有) 打边鼓(从旁指点)

坎大猪(傻瓜的人) 请甲辞(拒绝之意)

好鼻狮(嗅觉灵敏) 瓦秧裁(我不知)

拍嘴鼓(谈论笑话) 大面神(自不知羞)

风头狗(慌狂之态) 半头青(愚笨之人)

装狗熊(假装不知) 一样代(同样的事)

代志(什么事) 三只手(扒手)

大细心(偏心、偏袒) 大细目(不公正)

无半撇(没本事) 无头神(健忘)

凶戒戒(凶恶) 见公母(决雌雄)

夭寿鬼(骂人短命) 双头好(两全其美)

古早时(古代) 古早册(古书)

古早人(古人) 古早物(古董)

出门人(游子) 正手平(右边)

失体面(丢面子) 失体统(丢人格)

仙公步(耍花招) 好性地(脾气好)

好彩头(吉祥) 奸雄步(好阴险)

有两步(有两下子) 有淡薄(有点儿)

行短路(自杀) 名声(臭名声)

乱侣吵(胡闹) 泛泛过(马虎过活)

泛泛代(马虎从事) 青冥牛(文盲)

放水灯(三三两两) 拦嘴舌(磨嘴皮)

限死死(限制很死) 看人无(瞧不起人)

斗闹热(凑热闹) 斗阵走(一块走)

唔看破(想不开) 唔见笑(不知耻)

惊生分(怯生人) 倒手 (左边)

雷公性(性情暴躁) 淡薄久(一会儿) 噪三代(骂人太甚) 辞头路(辞职)

猴头鼠目(面目丑陋) 杀鸡教猴(借事示威)

无某无猴(无可牵挂) 狗咬猫鼠(多管闲事)

记牛肉账(涂写不清) 输人勿输阵(决不示弱)

臭头鸡仔(讨厌于人) 叫秀才挑担(不能称职)

鼻流鼻滴(无法收拾) 无料兼闰月(无财多事)

猴食薄荷(初学吸烟)

第三篇:《学说量词》教案

大班语言《学说量词》教案

华池县幼儿园

刘菡

活动目标 :

1、引导幼儿正确认识量词。

2、通过自己创编量词歌,进一步巩固使用量词。

3、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 活动准备 :

ppt课件:图片、量词歌

活动过程:

一、信件导入

1.配班老师送来一封信:寄给大一班的一封信。 2.教师打开信:我看看是谁给我们班小朋友写的信。 读信:

亲爱的小朋友,我是琪琪,周末,妈妈带我到城里给我买了一个衣服,一个裤子,还有一个鞋子。

妈妈还买了很多好吃的呢,有一条鸡腿,二只鱼,三两黄瓜,四把苹果,

请你们到我家来一起吃,好吗? ⒊听了这封信,你想笑吗?为什么? 它可笑在哪里?把什么词说错了。(量词)

⒋我们一起来帮红红纠正一下吧,指导幼儿正确说出量词。

1 一件衣服一条裤子一双鞋一根鸡腿两条鱼 三根黄瓜

四个苹果

⒌量词能不能说错啊?说错了会怎样? (量词千万别说错,说错就要闹笑话。)

二、学习量词 ⒈说量词

⑴你们会不会也把量词说错呢?让老师来考考你们。 ⑵出示量词歌里涉及到的物品 请幼儿逐一把正确的量词说出来。

⒉谁来想个好办法帮助红红也学会说量词呢?

现在,我们用这些图片来编一首量词歌吧, 请小朋友听好了。

(教师示范念儿歌)

量词歌 一头牛,两匹马, 三杯牛奶,四碗茶, 五双鞋,六顶帽, 七条金鱼,八只鸭, 九棵树,十枝花, 量词用对顶呱呱。

⒊老师编得好吗,你们听清楚了吗?老师编的儿歌里用到了哪些数字,

2

三、创编量词歌。

⒈量词有许许多多,我们刚刚念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如果想学会更多的量词,就要编更多的量词歌,你会编吗? ⒉请小朋友说说看,是怎样编的?

要把数字1-10都要放进去,最后结尾时要加上一句什么话? ⒊桌子上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小朋友两人一组合作创编一首量词歌。

可以两人商量一下,然后把图片贴纸上。 编好了,就把你们编的量词歌说给大家听。

四、活动小结。

二零一四年三月三十一日

3

第四篇:五行学说[范文]

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是古代春秋《黄帝内经》中由来的,它分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阴阳学说是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古人对自然界无数次的观察、而产生的自发的辩证。阴阳学说把宇宙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分为阴、阳两个方面。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是对立而统一的。

就中医来讲,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以此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具体我们人体的组织结构的阴阳属性是怎么划分的呢?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说明。例如:男为阳,女为阴。以人体部位而言,上为阳,下为阴。表为阳,里为阴。背为阳,腹为阴。以脏腑而言,六腑为阳,五脏为阴。以组织结构对功能而言,机能活动属阳,组织结构属阴。气为阳,血为阴。以疾病而言,实症、热症属阳,虚症、寒症属阴。总之,阴阳的属性是相对的,只有阴阳平衡才能使事物发展的完美。

依据中国数千年来实证经验归纳出以“木火土金水”为符号的五行理论,深刻地描述出了人体各部门的相关性。“木火土金水”依照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相生即:木—火—土—金—水—木:相克即:木—土—水—火—金—木。木代表的脏腑是肝与胆:火代表的是心与小肠:土代表脾与胃:金代表肺与大肠:水代表肾与膀胱。如下图所示: 肝与胆

肝主疏泄。肝有升发疏泄的作用,以主管全身气机的舒畅条达。肝主藏血。肝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肝开窍于目。肝与眼有密切的关系,肝有病常影响眼睛。肝虚则视力模糊,夜盲和迎风流泪,眼睛疲倦乏力,视力下降,贪睡而睡眠质量不高。肝火上炎则目赤。肝循环系统不畅,表现为眼睛干涩,易经常眨巴眼。

肝主筋,其华在爪。肝主管筋的活动,支配全身肌肉关节的活动,而筋靠肝血来营养,若肝血不足,不能养筋,就可出现筋痛、麻木、屈身困难、痉挛抽搐;若热极引动肝风,也可发生抽搐。“爪为筋之余”爪和筋也有密切联系。肝血充足,则指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则指甲软薄,没有光泽,甚至变形脆裂。在志为怒。若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气机不畅,就可造成肝气郁结,表现为易怒、易发脾气,头痛、胸肋胀痛。怒可使气血上逆,阳气升发,肝火太旺,则难与人相处。肝功能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酸性食物;面色通常暗青无光泽。

胆为六腑之一,胆的主要作用是储藏胆汁。胆汁为清静的液体,故胆被称为“中清之腑”胆病的主要表现为黄疸、肋痛、口苦、呕吐苦水等。

肝与胆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而且肝胆相连,发生疾病时常互相影响。

心与小肠

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其他脏腑都是在心的统一协调下进行活动的,所以说“心为五脏六腑之主”。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心功能正常时,则舌体红润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心气不足,循环不畅时,则舌色紫暗无华。心火过旺,则舌尖红赤或口舌生疮;痰迷心窍时,可见舌强不语。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可见口吃甚至失语等。

其华在面,主血脉。心与脉相连,血液之所以能在血管内循环,全靠心气的推动。心气的强弱会直接影响血的运行。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色红润有光泽;心气不足,循环不畅时,则面色白或青紫无光泽。

在志为喜,主神志。心气亢胜就会出现喜笑不止,有事没事都爱笑,属非正常的笑。心主管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相当于高级神经活动。如果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则人的精神振作,神志清楚;如果发生障碍,则可出现多种病症,如心悸、惊恐、健忘、失眠、发狂、昏迷、喜笑不休等症。心脏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苦味的食物;面色有时会出现赤红色或紫红色。

小肠的功能主要是接受从胃输送来的饮食物,继续消化,分别清浊。小肠有病时,除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外,还会出现小便异常。

心与小肠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如心火过旺,可见舌尖红痛,口腔糜烂,或发生溃疡,小便短赤,甚至出现血尿。这种病理现象,叫做“心热于小肠”。脾与胃

脾主运化。脾主管食物的消化、吸收、运输。食物入胃经初步消化后,由脾主持进一步消化,若脾循环系统虚弱,则难以调节食物的消化和养分的吸收,易于造成肠胃功能混乱,表现为大便不成形,甚至泻肚不止。胃火过盛,表现为便秘、牙根疼痛或口腔溃疡。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四肢、肌肉。脾能正常的运化水骨精微,滋养全身,则食欲旺盛,肌肉丰满健壮,四肢有力,口唇红润。脾气虚弱,运化失常,则可出现口淡无味,口甜,口腻,口苦等异常感觉,甚至出现口臭。食欲不振,肌肉消瘦,四肢乏力,唇色淡白或萎黄无华。

在志为思。脾胃不好的人,有事没事都易思虑,遇事易想不开,经常是思虑过度,所思不遂。脾胃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甜味食物,面色通常萎黄无光泽。

脾与胃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胃有病可出现上腹胀满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的任务。脾胃的作用在人体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故有“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

肺与大肠

肺主气。肺司呼吸,进行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生命的功能。此外,中医还认为肺主一身之气,五脏、六腑、经络之气的盛衰,均与肺有密切关系。肺主肃降。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若肺气上逆便可发生气喘、咳嗽等症状。

肺开窍于鼻。鼻与肺相通,是呼吸的门户,肺有病时,常表现有鼻塞、流鼻涕、呼吸困难,甚至鼻翼煽动。肺与声音有关,肺气足则声音宏亮,肺气虚则声音低微,风寒犯肺,肺气壅塞,则声音嘶哑,肺痨病由于病邪的损害,或因肺气消耗过甚,可导致失音。

肺主皮毛。肺与皮肤肌表关系密切,肺卫之气充盛,则皮肤肌表固密,皮肤润泽,身体抵抗力强,不易受外邪的侵袭;反之,则毛孔疏松,易受外邪侵袭,可发生自汗、盗汗和易于感冒。

在志为忧。肺功能不好,则易于产生悲忧型的情绪。名著《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悲忧型情绪。肺功能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辛辣的食物;面色通常苍白无光泽。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送糟粕,排泄大便。大肠有病则影响排便,或燥结便秘,或腹痛腹泻,或下痢脓血。

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肺气肃降则大肠功能正常,大便通畅。若大肠积滞不通,也能反过来影响肺气的肃降。

肾与膀胱

肾是先天之根,主寿命,臧智。肾的强弱主要是父母遗传,肾亏者只要坚持长期调整肾的循环功能和基础两部分,完全可以健康、长寿。

肾主藏精。一是藏生殖之“精”,主管人的生育繁殖;二是藏五脏六腑之“精”

主管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其他重要生命活动。肾主水。肾是调节内水代谢的重要器官,故肾有水脏之称。 肾上开窍于耳,下开窍于二阴。耳与肾有关,为肾之上窍,肾气充足,则听觉正常;肾气虚衰,则耳鸣、耳聋。二阴指肛门与尿道,为肾之下窍,故大小便的排泄与肾有关,如肾气虚衰可导致小便失禁,或排尿淋沥不尽,尿频、尿急、遗尿、夜尿等症。肾阳不足可导致便秘,命门火衰可致黎明前腹泻等。

肾主骨,生骨髓,通于脑。肾藏精,精生髓;肾又与脑有关,肾精充足,则骨、髓、脑三者充实健壮,四肢轻松有力,行动灵敏,精力充沛,耳聪目明。肾精不足,常出现动作缓慢,骨弱无力,贫血,或眩晕、健忘以及小儿智力发育迟缓等症。另外,“齿为骨之余”,牙齿于骨有关,肾气虚衰,则牙齿易松动而脱落。

其华在发。毛发的生长脱落,常能反映肾气的盛衰。肾气旺盛,则毛发茂密乌黑有光泽;肾气虚衰,则毛发稀疏易脱落或变白无光泽。

在志为恐。肾功能不好的人,通常易胆怯怕事,以大惊小怪,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咸味食物,也就是口重。面色通常暗黑无光泽。

膀胱的功能主要是储存和排泄尿液,如膀胱有病,就会出现尿频、尿急或排尿疼痛等症。

肾与膀胱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膀胱的排尿功能失常,有时与肾的疾病有关,如肾虚不能固摄,就会出现小便失禁或遗尿;肾虚气化不及,则可出现尿闭或小便不畅。

阴阳五行与五脏六腑间的关系

我们自然界的五行有相生和相克的关系,我们人体的五行也有相生和相克的关系。

相生的关系是,肝好,心好;心好,脾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好。这叫年轻,健康,不得病。

它们有相生的关系,就有相克的关系,相克的关系是什么呢?

相克的关系是:肾功能不好,心脑血管就不好。肾是过滤的,肾有肾小球和肾小管,肾小球管过滤,肾小管重新吸收进血液里。如果肾功能不好,肾小球过滤不干净,就像一个漏勺一样,兜不住了,肾小管吸收进血液里。心脑血管功能下降,

克回肺,又克回肝,肝不好又克回脾胃,肝功能不好的人,见油腻的东西,他就吃不下,最后又克回肾。

所以从这个角度分析,耐心看到这里的各位朋友,是不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是吗? 如果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那我告诉你,这就是小病。 养病如养虎,病来如山到,病去如抽丝。

回过来看上图,一圈两圈克,这是亚健康;三圈四圈克,你不舒服,上医院检查,查不出来;五圈六圈克的时候,查出来了,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七圈八圈克,医院在给你做治疗,做化疗,做血液透吸;九圈再克的时候,医生说,回家吧,该吃什么吃什么,该喝什么喝什么;医生也不是万能的,对不对?十圈克的时候,就该交户口本了。

罗马有个哲学家,叫塞尼嘉,他说:人类不是自然死亡,而是慢性自杀!几乎99.9%的人都是因疾病死在病床上的。 疾病是人类最大的克星! 那么,什么是健康?

健康是你体内成分之间适当的平衡,如果其中一项突出或不足,破坏了这种和谐,便会造成疾病。

这种情况我们吃什么呢?

我们有些朋友说了,我吃西药。是药三分毒,治标不治本。全球死于抗生素的人,有19万。

我吃中药。现在的中药,不是华佗时代的中药了,也不是二十多年前的中药了。首先,它采载季节脱节。芍药本该五月份采集,他偏要4月份挖出来,农民为了卖个好价钱!药效达不到。第二,它是农药化肥的结晶。现在的中药,都是种植的,要用农药杀虫,化肥催长。第三,要灌满肠。你灌满肠后,才能3% ~ 5%起作用。在加上没有时间熬中药。那么,我们吃什么呢?不用再苦苦寻觅,不用再听天由命。今天,我们将健康送到您的手中。

结束语

阴阳五行是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医理论,它将人体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了中医整体论的思维特点。此脏损之,彼脏伤之。《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思念宝玉过度,心火伤肺金,她得了肺病;肺金伤肝木,她火气特别大;肝木伤脾土,她胃口不好;脾土伤肾水,她易疲劳;肾水伤心火,更加重了病情。

人生如达摩祖师脚踏芦苇过江,由此岸到达彼岸,处于沉浮之间、生死之间、祸福之间;人生也像一部车,只有懂得其性能,熟悉驾驶规则,才能防止车过早的损坏甚至报废.

第五篇:道家学说精髓

一、道家学说的思想内容

道家学说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现分宇宙论、人生观、社会理想和养生学等几个方面谈谈。

1、宇宙论。

宇宙论是道家学说的基础,其社会理想和人生观都是在这一基础上建立的。

宇宙的本源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老子被哲学界称为古代最伟大的四大哲人之一,他的贡献首先在于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答。

老子指出,宇宙的本源是道。他说:“有物昆成,先天地生。 繡呵!繆呵!獨立而不亥,可以爲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爲之名曰大。”(《德道经》第六十九章)

这个“道”,就是宇宙的本源,也是天地万物运行演化所遵循的基本法则。它不是具体的某一事物,而是形而上的客观存在。

天地万物是怎样演化生成的呢?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德道经》第五章)“道生一”,是指道在本根阶段呈现为一种阴阳未分的混沌状态。由一生二,便是由混沌状态分阴分阳。“三”的含义是什么呢?经中接着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这个“三”指的是阴阳相交而形成的中和状态以及“万物含三”的深层次内部结构。现代科学已发现,无论是宏观的天体,还是微观的原子结构,莫不由阴阳两个方面构成,二者互根,既对立又统一。这无疑是对老子学说的有力证明。

1 《黄帝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生,以四时之法成”。说明自然与生命过程合一,自然与生命时空相通。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以及人的生命过程的统一与和谐。

那么,道家是通过什么途径来认识宇宙奥秘的呢?老子说:“至虛,極也,守情,表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以知古始,是謂道紀。”(《德道经》第五十八章)

这样,老子就明确的给世人指出了不同于逻辑思维的另一种认识世界的途径,这就是直觉思维,或者称为顿悟思维。这是对人类认识论的重大贡献。

老子和道家的众多大成就者通过这个途径对人身小宇宙和自然大宇宙有了深刻的认识。比如对人体经络系统的认识、对宇宙多重结构的认识等等。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并做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

《知北游》中说:“有先天地生者物耶?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犹其有物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有比天地更早产生的物体吗?产生天地和万物的东西不是物,而这个非物又包含着物,它就是道。

在道与万物的关系上,庄子指出,道既是万物生成的本源,它无所不在的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但又不同于具体的事物。《知北游》中有一段对话: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耶?”曰:“在稗。”曰:“何其愈下耶?”曰:“在瓦壁。”曰:“何其愈下耶?”

2 庄子曰:“夫子之问也,故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稀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

庄子说道无所不在,东郭子要庄子举例,然后问庄子为什么所举的例子这么低级。庄子批评东郭子只问道在哪里,却不问道的实质。其实道是无所不在的,包括那些低级、卑下的东西里也存在。庄子告诫东郭子不要把道绝对化,其实道并不离开任何一物。而且表现道的语言也一样,文殊而旨一。庄子还指出,道在万物之中,但高于万物。万物有成有毁,道却无成无毁。

庄子论道,深入浅出,读者易于从他的朴实的比喻中领悟到深奥的哲理。

2、人生观。

道家人生观的核心是德,因为德是道的显化和体现,无德不足以言道。 老子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德道经》第六十五章),是说德是道在人身上的体现。道是无相无形的,是看不见的,而德是可见的,可以通过人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人要学道、行道、证道、了道,就必须从修德入手,由德而入道。对于德的修养,老子做了多方面的论述,现引用几則:

《德道经》第一章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说,真正的大德他并不标榜自己有德,而德行差的人却往往带着有德的帽子。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有的人为了评先进,行贿拉选票,这就是老子所批评的无德行为。

3 《德经道》第三十二章说:“我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

第四十七章说:“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第七十七章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第六十六章说:“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第七十一章说:“是以聖人恆善救人,而无棄人,物无棄財,是謂襲明。”

第四十三章说:“受邦之詬,是謂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爲天下之王。”

第五十四章说:“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 《庄子》书中对德也有很精辟的论述,比如《在囿》篇说:“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

在《德充符》中,庄子还举孔子为例,赞扬他的品德:“鲁有兀(月)者王骀(台),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鲁国有个人名叫王骀,有一只脚残疾了,可是跟从他学习的人却跟孔子的门徒一样多。孔子的学生常季向孔子问道;“王骀是个有殘疾的人,

4 而跟从他学习的人却和先生的弟子相当。他站着不能给人教诲,坐着不能议论大事;弟子们却空怀而来,学满而归。难道确有不用言表的教导,身残体秽内心世界也能达到成熟的境界吗?这又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回答说:“王骀先生是一位圣人,我的学识和品行都落后于他,只是还没有前去请教他罢了。我将把他当作老师,何况学识和品行都不如我孔丘的人呢!何止鲁国,我将引领天下的人跟从他学习。”

道家对德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有五个要素,即仁、义、礼、智、信五德。要求逐项修养,缺一不可,最终全德归道。

古往今来,许多修行人虽有求道、修道的愿望,但是却不重德,往往迷于法,陷入法迷,成为旁门左道。更有甚者,以法敛财,或者谋求名利,跌入罪恶的深渊。这些教训后人都应当吸取,引以为戒。

3、社会理想。

道家的社会理想不是人治与法治社会,而是个人、社会和大自然高度和谐统一的道德社会。老子对这个理想和实现理想的措施都做了很全面的论述。

《德道经》第十七章说:“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普。”这就是说,建设道德社会要从自身做起,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亲友,然后再扩大到社会。

第二十章章说:“我無爲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5 第三十章对此画了一幅蓝图:“使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在这个理想国里,没有苛政,没有战争。人民纯朴,甘食美服,安居乐业。不需要奔波劳碌,也没有恐惧和烦恼。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社会。

几千年来,这个理想还停留在书上,原因是什么呢?《老子》德经第一章指出了根本原因:“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道德社会,现在历史学把它稱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在那個时代,国君与百姓平等相处,共同劳动。國君的地位不是傳給兒子,也不搞競選,而是傳給百姓公認的有德而能幹的人。比如尧年纪大了,想退休了,经过部落首领推荐和尧考察,他把君位交给了公正而能干的舜。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技术越来越先进,但是人们离道失德也越来越严重,社會的罪惡和痛苦不斷增加。

古人说: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为了医治社会的种种弊病,老子开出了多个灵妙药方。比如:

“聖人恆无心,以百姓心爲心。聖人之在天下,翕翕焉,爲天下渾心,百姓皆属其耳目,聖人皆孩之。”(《德道经》第十二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德道经》第四十七章)

6 对于腐败的封建帝王和达官贵族,老子做了深刻的批判,他说:“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爲盜誇。”(《德道经》第十六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还。”(《德道经》第三十章)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爲上。”(《德道经》第三十一章)

庄子对人生的痛苦和人间的罪恶表现出巨大的悲哀。他在《齐物论》中说:“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他叹息,大家只知道睡眠中的梦是梦,而不知整个人生也是一场梦,还自以为是觉醒的。只有真正觉悟的人才明白人生如梦的道理,可惜这样的人太少了。

对于那些一生奔波于名利的人,庄子认为他们是“人之生也,与忧惧生。”“寿者昏昏,久忧不死,何苦也。”这样痛苦的活着,即使多活些年岁也没有什么意义。

庄子指出人生痛苦的目的,是启示人们看破生死,明白人生祸福的来由,能够趋吉避凶。他指出的正确途径是乐天知命,去除贪欲和种种罪恶。他主张顺从自然,顺从人的本性而生活,反对套在人人生上的种种枷锁。

4、养生学。

养生学是道家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从黄帝、老子、庄子到历代道学名家几乎都有论述。

7 《黄帝内经》道家养生学的重要经典,共十八卷,其中九卷名《素问》,另外九卷称为《灵枢》。专家认为此书形成于战国时期,其内容收集了黄帝流传下来的多种零散医学资料,可能也吸收了当时的一些医学经验。

《内经》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强调心态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它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黄帝内经》分析疾病从道的高度直指根源,治疗措施标本兼治。现录一段如下:

(黄帝)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黄帝内经》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提出“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又说:“恬倏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上古天真论》)

道家养生学的最高目标是超凡入圣,成就真人,实现长生久视。 《黄帝内经》云:“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挚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8 老子说:“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德道经》第十三章)

又说:“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德道经》第十章)

庄子在《逍遥游》中是这样描述真人的:“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内。”

《大宗师》中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不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又说:“真人之息以踵,. 众人之息以喉。”

从上面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真人是超越了外在束缚而绝对自由的。真人无忧无虑,淡情寡欲,神态安详,超然生死,随物而变,应时而化。师于天而随于众,天人和而为一。他们对于成败、毁誉、是非、得失,都全然忘之,不为之所累。他们长生久视,智慧无限,德被万物,人道为一,是真正的大自在境界。

道家内修要求性命双修,《心应妙经》云:“上藥三品,神與氣精„„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氣,氣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強名。神依形生,精依氣盈,不凋不殘,松柏青青。”

道家历代圣真都无私地把他自己内煉的经验告诉了大家,形成了汗牛充栋的众多丹经。比如:

崔希范说:“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9 张紫阳诗云:“漫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群阴剥尽丹成熟,跳出樊笼寿万年”。

吕洞宾的《百字碑》以一百个字概括了个人养生的入门到成就的阶梯。全文如下: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他告诉人们,正气浩然,则修行得力。动静之间,把握平衡,则纲举目张。既持朴素觉性,又能应物恰好。能不迷于外,则精华聚于内。一念净意配命根,性命双修做新人。喧嚣尘寰能清静,于无声处听惊雷。真人度人真是苦口婆心啊。

道家修真,不尚空谈,讲究知行合一,步步有验。后人若能虚心学习,深悟精行,必能步步深入,全德而合道。

道家学说精髓

道家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人们所提出的哲学思想。他们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过程中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

10 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使人长寿。这是道家养生的根本观点。

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

1、清静无为

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具体地说,就是《道德经》所说的“少私寡欲”。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

2、贵柔、返朴归真

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他在《道德经》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

3、形神兼养

庄子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一定的养形作用。《庄子·刻意》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治病、防病的。

道家的自然养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历代都有众多的崇拜者与继承 11 者。他们一方面身体力行,体验效果,同时还阐述发挥补充老庄养生思想,撰述著作,指导后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选择放弃你范文下一篇:希特勒评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