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入学专业教育对纺织类新生培养的重要性

2022-09-13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发展及市场供求关系的制约,我国纺织行业发展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这给高校纺织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大学新生及家长缺乏对纺织、染整行业准确、全面的了解,对纺织类专业产生抵触心理,认为纺织类专业就是“夕阳产业”,缺少新技术的研发与突破,造成纺织类专业中相当大比例大学新生通过调剂志愿进入专业学习。调剂志愿的新生普遍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4],对专业缺少准确的定位,专业学习缺乏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我发展,同时使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笔者所在学校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是安徽省开设纺织类专业最为齐全的高校之一,学生生源绝大多数来自安徽本省,纺织类专业新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现象更为明显。针对上述问题,我校纺织类专职教师积极探索解决途径,认为创新高校纺织类专业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的新模式至关重要。

1 入学专业教育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1)缺乏对当代大学新生专业选择取向的思考。在科技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反应敏捷、求知欲强,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大多数新生对学业与未来充满信心,积极设计着自己的职业生涯。毋庸置疑,专业选择上的矛盾将导致新生的厌学情绪,进而影响新生的自我成长、成才,同时也不利于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将对今后入学的新生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2]。纺织类新生专业思想不稳定主要在于专业选择的心理落差,据不完全统计,纺织类专业新生中有近50%的通过调剂志愿进入专业学习。因此,在入学专业教育时,应特别重视这个现实,通过创新入学专业教育模式强化引导功能,消除新生对纺织类专业的偏见,解决专业思想不稳定问题,端正专业认识,引导新生喜爱专业,树立学习目标,规划好自我发展蓝图。

(2)整个入学教育环节中专业教育普遍受重视程度不够。新生的入学教育是高校为了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新生进行的具有积极影响力的教育工作。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大多被狭义的理解为生活教育、管理教育等,而忽视了专业教育[3]。对纺织类专业新生来讲入学专业教育工作,对稳定新生思想情绪、激发其钻研专业的热情和稳定专业思想尤为关键。专业教育的成效直接决定了整个入学教育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要创新和完善大学新生的入学专业教育必须创新教育模式,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上给予足够重视。

2 入学专业教育内容的创新

纺织类专业大学新生的入学专业教育内容应涵盖以下三个方面:(1)客观、全面的专业认知、学习及前景教育;(2)重点突出专业的就业教育;(3)积极引入专业的学习方法教育。具体如下。

(1)客观、全面的专业认知、学习及前景教育。重点解决专业学什么的问题,让新生对专业的内涵和外延、专业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专业的特点和意义以及专业课程体系等基本概念形成系统认识。以我校的轻化工程专业为例:首先介绍轻化工程在我国当代高教体系中的所处的位置及全国高校中设置该专业的概况。其次详细介绍轻化工程的专业方向及研究对象,突出专业的核心价值,即利用染整技术解决几乎所有关于面料的生产问题,通过染色和印花赋予织物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装饰艺术性;通过前处理和后整理赋予织物新功能和更细微的美的感受力。第三,详细阐述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的核心能力、专业师资队伍、试验设备、课程设置等专业学习条目。最后举例介绍专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同时辅之介绍校友风采,激发新生专业学习的求知欲,对专业学习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2)重点突出专业的就业教育。就业教育的目的是为新生引导方向、确立目标和提供达到目标的途径,并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调节新生由于专业选择造成的心理落差,建议新生坦然面对现实,重新规划人生。纺织类专业新生的就业教育可以占整个入学专业教育中更大的比重,资料显示,纺织类专业是典型的“外冷内热”型的专业[4],就业渠道广、就业前景好且待遇相对较高。以轻化工程专业为例:首先展开阐述轻化工程专业各就业渠道,且就业地点集中在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山东、福建等);其次,基于专业的学习内容详细介绍专业的就业方向,并着重讲解各工作方向的前景和需要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轻化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可以归纳为:(1)染整工艺技术方向:在染整行业从事纺织品染整工艺设计、生产、质量管理以及产品销售等中高级技术人才。(2)染料、助剂方向:具有一定的染整工艺基础知识,能从事染料助剂生产与应用、现场管理及贸易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3)检测与贸易方向:具有一定的印染产品检测与贸易基础知识,能从事印染产品检测与贸易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此外,还应建议新生本科毕业之后积极接受研究生教育等等。

(3)积极引入专业学习方法教育。学习方法教育目的是为了解决如何学好专业知识,同时在学习专业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专业价值观和社会责任观。良好的专业价值观不仅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还关系到学生未来就业的素质基础和事业的成败,进而影响到高等教育事业最终目标的实现。在专业学习方法的教育中以教师谈亲身经历与心得体会的途径,拉近与新生的距离,最大程度的取得新生的信服。实践证明,分享心得体会可有效激发新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新生探寻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方法。以轻化工程专业为例:在入学专业学习方法教育板块,遵循以下四条原则。首先培养学生的专业价值观和社会责任观。通过分析当前染整行业的发展现状,给专业新生展现染整技术进步的同时,更要关注行业发展存在的种种问题,例如污染、高能耗以及我国染整技术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差距等,激发学生爱国、爱专业的情怀,引导当代大学生要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就具有的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只有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才有机会掌握必备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去发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去解决它。第二,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理念。专业学习最重要,注重社会实践,担任学生干部有助培养今后的工作能力。无论就业环境如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和技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跟。学生应该从学习、实践中更多地了解行业信息,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学会做人,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勇气锤炼自己,用信心坚定自己,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专业”人才。第三,积极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自学的能力。新生要尽快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和方法,由依赖性学习向主动创造性学习转变。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个人的特长,制定专业学习计划,逐步培养和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测评的能力。第四,保持好的学习心态:要快乐的学习,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 入学专业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

3.1 创建学生、家长、教师三方共同座谈的入学专业教育方式

创建学生、家长、教师三方共同座谈的教育方式基于两个层面的考虑。(1)大多数新生对所学专业和就业情况十分关注,但对专业的了解仅仅停留于表面。其中纺织类专业新生由于生源的原因,其专业认知水平更为复杂,调剂志愿新生对被录取专业更是一无所知。对于本专业学什么、将来要干什么以及所学专业就业前景怎样,学生及其家长都渴望得到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时,认真组织专业教师向学生及家长系统地介绍专业的概况,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学习规划。(2)学生的专业思想受到个人、社会、家庭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大学新生还或多或少带着个别不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的主动性不足。同时入校后新生对录取的学校和专业往往在不同程度上与自己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5]。对解决大学新生面临的上述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相互配合。因此综合两个层面,必须在教育的方式上进行创新,让学生、家长、教师三方坦诚交流,针对专业基本情况、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培养目标、专业教学科研情况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等问题交换意见,促使家长、教师双方共同努力,督促新生抛弃专业思想不稳定的包袱,尽快规划大学生活。

3.2 创建“亲身体验”式入学专业教育方式

“亲身体验”式专业教育包括对实践教学环境、设备、实训基地的实地参观、考察,还包括对专业教师科研成果的观摩等诸多方面。“亲身体验”式专业教育方式可将专业概况全方位地呈现给学生,同时,增加了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探索精神,促进今后的专业学习。我校在纺织类专业教育、科研具备了较完善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拥有安徽省高等学校纺织面料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纺织行业创新服务中心、安徽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纺织行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晚江学者工作室等科研平台。大批科研仪器、实验设备及科研成果展厅等硬件设施及成果的“亲身体验”可直观的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提高入学专业教育的效果。

总之,创新纺织类大学新生的入学专业教育模式,可有效解决当前纺织类专业新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等诸多问题,能促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推动他们学习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促使学生成长成才,培养越来越多的具有纺织类基础知识背景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摘要:当前高校纺织类专业新生普遍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缺乏专业兴趣,学习动力不足,退学或要求更换专业比例逐年升高的现象。笔者认为:创新入学专业教育模式对纺织类新生树立准确的专业定位、稳定专业思想、激发专业热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我校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纺织类专业教学现状,从入学专业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等角度探讨了入学专业教育新模式,并运用到新生入学教育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纺织类专业,专业思想,应用型人才,专业教育

参考文献

[1] 崔艳玲,刘政.加强高校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的思考与探讨[J].科技信息,2009(10):155

[2] 黄晓,贺莉萍,周勇,等.大学新生专业思想影响因素的分析与对策[J].科教文汇,2008(9):49.

[3] 段新平.大学新生之专业教育[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93~94

[4] 黄佳明.高校“冷门专业”新生的心理冲突与调适[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41~143.

[5] 孟鹏,杨仪伟.浅论如何开展专业教育[J].科技信息,2009(16):41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动漫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应用研究下一篇:浅析如何提高化工机械设备的防腐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