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与城市环境建设的关系

2022-09-11

1 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空间过度扩张, 郊区化的负面效应十分突出

近年来, 我国城市发展中也产生了一些严重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郊区蔓延难以控制。蔓延带给社会的是使用者、住房拥有者和私人部门得到利益, 而城市蔓延产生的成本却是外部的。增加了一系列的经济、环境、城市和社会成本。郊区的大扩展增大了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减少了农用地和开阔空间, 加大了交通拥挤的程度, 造成了居住成本的上升和城市中心的衰落;郊区生活方式拉大了人们相互之间的距离不仅不规划利用青少年成长, 还会造成群体隔离, 加剧贫富差距。

1.2 城市环境的压力持续增加

(1) 城市郊区和乡村人均土地的消耗不断增加。郊区化实际上是城市向外缘未开发的农业地区、森林区和沿海地区扩展, 造成了国土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破坏。几乎所有的打城市都经历过类似的发展过程:农村土地功能的快速转变, 农田空间迅速被整齐划一的住宅单元、商业中心和办公楼所占据。

(2) 城市中心居住环境恶化。城市中心区高密度发展严重恶化了城市环境。不论是新发展起来的城市, 还是依托旧城市逐步实现现代化改造的城市, 均在中心区集中了大量人口, 成为城市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为了取得房屋开发的效益, 许多城市开始向高空发展, 在中心区形成密集高耸的大楼群, 造成了对临近建筑的遮挡, 严重恶化了城市环境。

2 城市环境的容量及重要性

2.1 生态环境容量

适宜的生态环境容量主要体现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方面。但生态环境容量的界定只能体现在各项指标上, 各项指标的指标值存在因时而异, 变化无规律的问题。从本质分析, 满足城市生态环境容量实质上是生态适宜性与建设适宜性相匹配的问题, 应达到以下四项目标。一是利用生态系统内物质的速度;二是生态系统内任何物质的利用都应坚持节约的原则:三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后果不应超过环境的分解能力, 且不构成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四是维持生物多样性, 以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生长活力。

2.2 城市环境的重要性

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是城市发展永恒意义的主题。现代化的城市应该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 一个历史、现在、末来时间和谐的城市, 一个各种没施所代表之团体、社区、机构空间和谐的城市。城市规划面临自身目标所提出来的严峻挑战, 要采取各种无形和有形的措施达到这一人类社会性和平、发展过程中共同的主题。规划的日的不是为建设一片钢筋水泥, 而要形成一个生态化的充满社会经济活力的城市。在决定城市生态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中, 最具挑战性的课题是城市中心区的绿地规划要求。

3 二者联系与矛盾

3.1 传统征服论与环境恶化的矛盾

传统征服论认为人是世界的核心, 人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 设计和履行周围的环境, 发现自己己身陷囹圄,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难以为继。自然界通过生物圈的反馈机制, 把人类带给地的聚居环境, 从“乌托邦”到“田园城市”到“设计结合自然”, 都表达了人们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但令人不安的是, 环境恶化并没有因此得到扼制。有的国家和民族开始诉诸于政治权力和法律手段来惩治破坏坏境的行为, 但各种矛盾仍然愈发尖锐。

3.2 生态伦理观与发展需求矛盾

正确的生态伦理观源于对人地关系的合理认识。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确定使人类许多理想变成了现实, 但是人们仍应清醒的看到科学和技术不是万能的, 人和人的理性也不是万能的。人们从来没有脱离过整个自然的怀抱, 也没有摆脱过自然的控制, 更没有逃过自然的惩罚。所以人们必须时刻记住人在自然中, 人与自然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 共同繁荣。

3.3 传统价值观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传统的价值观认为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东两, 大自然可以免费提供的人类空气、水、森林、土地等各种资源, 使用者可以不付任何报酬。这种价值观影响的结果是人类对自然资源肆意地开发、使用和占有, 最终导致资源本竭、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传统的发展模式以经济增长为唯一的发展目标, 以高消费和高享受为刺激经济增长手段, 以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为途径, 以自然资源的枯竭、环境质量的恶化为代价, 以人与自然对立、人定胜在为世界观。其结果是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最终使人类的生存发展隐入了艰难的境地。

4 土地规划利用与城市环境建设的协调重点

4.1 处理好资源稀缺与环境建设的关系

土地资源的稀缺决定了我国城市中心区必须走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内涵式建设道路。无论是传统的纯商业性的市中心区, 还是现代化城市所要求的综合性的城市中央商务区, 都以高密度聚集公共建筑为特征。

4.2 合理配置空间资源

土地资源的空问配置应该以供给方面为主导, 确保对城市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士地资源供给要素得到合理配置。城市用地置换作为实现城市存量土地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对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尤其是当前节约耕地、充分盘活城市存量土地、优化城市结构、拓展城市建设资金渠道、促进城市更新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3 发挥国家干预在中国城市土地利用中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总的利润是由市场效率产生的, 而公共利益是社会公平的反映, 现代市场经济的目标就是“效率”与“公平”。效率原则要求城市土地利用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潜在效能, 使个体边际效益和社会总利益最大化;公平原则要求所有的市场活动按照同一规则进行, 每一个活动个体和利益集团都能够分享其应得的利益和权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家应加强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创造适宜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从而引导各个利益集团正确的进行决策, 为市场有效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4.4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为了能实现长期的生存的发展, 在对传统的发展模式进行审视和批判后, 人类终于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控制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范围之内。人类必须约束污染和浪费行为, 对可更新资源的使用率应限制在其自我更新率之内:不可更新资源的耗竭速度不应超过寻求可更新资源作为代用品的速度:废弃物排放量不超过环境容量, 使自然生态过程保持完整的秩序和良性循不。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代际之间的公平, 它要求当代人在追求发展与消费的同时, 不应剥夺后人本应享有的同等的发展和消费的权力。其二, 是指代为之间的公平, 即同一代人之间, 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的利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城市环境的容量及重要性, 并对二者联系与矛盾进行系统分析, 提出了土地规划利用与城市环境建设的关系与协调重点。

关键词:土地,规划,环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城市地下空间与人防工程融合发展利用探索下一篇:对加强国有企业项目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