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药炮制规范

2022-09-20

第一篇:吉林省中药炮制规范

中药炮制——天麻炮制

【来源】

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 Gastrodia elata BI.的干燥块茎。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残茎杂质,洗净以(《云南》)。

二、切制 洗净,润透或蒸软,切薄片,干燥(《药典85》)。

三、胞炙

1.姜制 取原个天麻,除去残茎杂质,洗净,滤干水,每100kg天麻加姜汤30kg(生姜5kg,加水40kg,煮取30kg),拌匀,使吸尽姜汤,润透体软,蒸3-4小时,取出,放冷,切2mm薄片,干燥(《广东》)。

2.麸制 取天麻片,用麸皮炒至深黄色,筛去麸皮(《上海》)。

3.煨制 在锅内铺好表芯纸,加水润湿,将天麻片铺上,用微火烧热,至纸干起烟接近焦枯时,翻动药片(约10-15分钟),煨至药片两面均呈黄色,放冷即可(《集成》)。

【现代研究】

天麻传统润软切片法具时间长、粘刀等缺点,改用“烘软法”结果比较理想。即大小分档,洗净后捞入筐内滤干水分,在70℃(±15℃)恒温下烘烤0.5- 1小时,趁软时切片。此法生产周期短,无粘刀或粘连现象,片面光滑,损耗率仅为3%以下(周志刚:中成药研究,(6):40,1985)。

第二篇:中药炮制——重楼炮制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Paris yunnanensis Franch.或七叶一枝花Paris chinensis Franch.的干燥根茎。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洗净(《药典85》)。

二、切制 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药典85》)。

第三篇:中药炮制心得

中药炮制学学习心得

通过十一周对中药炮制学的选修学习,我收益颇多,不仅了解了炮制对中药用药的重要性,也熟悉了一些基本的比较常见的中药炮制方法。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一,中药炮制的目的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这些天然药物,或质地坚硬、粗大,或含有杂质、泥砂,或含有毒性成分等,所以都要经过加工炮制后才能应用。一般认为中药炮制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历代对有毒药物的炮制都很重视,各代都有较好的除毒方法和炮制作用的论述。如草乌有用浸、漂、蒸、煮、加辅料制等炮制方法,以降低毒性。

炮制也可除去或降低副作用。汉代张仲景提出,麻黄“生令人烦,汗出不可止”。说明麻黄生用有“烦”和“出汗多”的副作用,用时“皆先煮数沸”,则可降低其副作用。

(二) 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性和味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时,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太寒伤阳,太热伤阴,过酸损齿伤筋,过苦伤胃耗液,过甘生湿助满,过辛损津耗气,过咸助痰湿等。为了适应不同病情和患者体质的需要,一方面可通过配伍的方法,另一方面可用炮制的方法来转变或缓和药物偏盛的性和味。孙思邈曾提到桂枝应生用,但在妇女怀孕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胎动”,所以要“熬”(即炒)后用。麻黄生用辛散解表作用较强,蜜炙后辛散作用缓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中药往往通过炒、麸炒、蜜炙等炮制方法来缓和药性,故有“甘能缓”,“炒以缓其性”的说法。

许多药物,生、熟作用有别,如蒲黄生用活血化瘀,炒用止血。生甘草,味甘,性平,能清热解毒;蜜炙甘草,性温,能补中益气,故有“补汤宜用熟,泻药不嫌生”之说。

(三)增强药物疗效

除了通过配伍来中药提高疗效外,炮制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又一有效途径和手段。作为药物,起作用的是物质。药物所含的活性物质,通过适当的炮制处理,可以提高其溶出率,并使溶出物易于吸收,从而增强疗效。明代《医宗粹言》写道:“决明子、萝卜子、芥子、苏子、韭子、青葙子、凡药用子者俱要炒过,入煎方得味出。”这便是现代“逢子必炒”的根据和用意。因为种子被有硬壳,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炒后表皮爆裂,有效成分便于煎出。款冬花、紫菀等化痰止咳药经蜜炙后,增强了润肺止咳作用,则是蜂蜜甘缓益脾,润肺止咳,作为辅料应用后与药物有协同作用而增强疗效。

(四)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中医对疾病的部位(病所)通常以经络、脏腑来归纳,对药物作用趋向以升降沉浮来表示。疾病在病机和证候趋势上常表现为向上:如咳嗽、气喘、吐血等;向下:如泻痢、崩漏、遗尿等,这些可以利用药物升降沉浮的作用趋向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炮制可以引药入经及改变作用部位和趋向。大黄苦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是走而不守,酒制后能引药上行,能在上焦产生清降热邪的作用,治疗上焦实热引起的牙痛等症。黄柏禀性至阴,气薄味厚,主降,上清丸中黄柏经酒制后,转降为升。

一种药物往往归入数经,在临床上常嫌其作用分散,通过炮制进行适当调整,使其作用专一。如柴胡,入心包络、肝、三焦、胆经,经醋制后,作用专于肝经,使其更有效地治疗肝经的疾病。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大凡生升熟降”,“酒制升提”,“盐制入肾”等。

(五)便于调剂和制剂

植物根及根茎类、藤木类、果实类经炮制后加工成一定规格的饮片,如切成片、丝、段、块等,便于调剂时分剂量和配方。矿物类、贝壳类及动物骨甲类药物,如自然铜、磁石、代赭石、牡蛎、石决明、穿山甲等,这类药物质地坚硬,难于粉碎,不便制剂和调剂,而且在短时间内也不易煎出有效成分,因此必须经过炮制,采用煅、煅淬、砂烫等炮制方法使质地变为酥脆,易于粉碎,而且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六)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

药物在加工炮制过程中都经过干燥处理,使药物含水量降低,避免霉烂变质,有利于贮存。某些昆虫类、动物类药物经过加热处理,如蒸、炒等能杀死虫卵,防止孵化,便于贮存,如桑螵蛸等。植物种子类药物经过加热处理,如蒸、炒、燀等,能终止种子发芽,便于贮存而不变质,如苏子、莱菔子等。某些含甙类药物经加热处理破坏酶的活性,避免有效成分被酶解损失,以利久贮,如黄芩、杏仁等。

(七)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动物类或其他有特异臭味的药物,往往为病人厌恶,难以口服。为了利于服用,常将此类药物采用漂洗、酒制、醋制、蜜制、麸炒等方法处理,能起到矫臭矫味的效果。如酒制乌梢蛇、紫河车,麸炒僵蚕,醋制乳香等。

(八)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

中药在采收、运输、保管等过程中,常混有沙土、杂质、霉烂品及非药用部位,因此,必须加以净选、清洗等加工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净度,这对保证临床用药剂量准确有着重要的意义。如种子类药物要去沙土、杂质,根类药物要去芦头,皮类药物要去粗皮,动物类药物要去头、足、翘等。有些药物虽属同一植物,但由于药用部位不同,其作用也不同,更应区分入药。如麻黄茎发汗,根止汗,故要分开入药,以适应医疗的需要。

二,主要的炮制方法

(一)净制

即净选加工。

(二)切制

药材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须经浸润使其柔软者,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软化处理方法有: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并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切后应及时干燥,保证质量。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

(三)炮炙

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炒

炒制分清炒和加辅料炒

清炒

取净药材置热锅中,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黄色,断面色加深为度,取出,放晾。炒焦后易燃药材,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或晒干。

麸炒

取麸皮,撒在热锅中,加热至冒烟时,加入净药材,迅速翻动,炒至药材表面呈黄色或色变深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2.烫

烫法常用的辅料为洁净河沙、蛤粉或滑石粉。取河沙(蛤粉、滑石粉)置锅内,一般用武火炒热后,加入净药材,不断翻动,烫至表面鼓起、酥脆或规定的程度时,取出,筛去辅料,放凉。

如需醋淬时,筛去辅料后,趁热投入醋中淬酥。

3.煅

煅制时应注意煅透,使酥脆易碎。

明煅

取净药材,砸成小块,置无烟的炉火上或置适宜的容器内,煅至酥脆或红透时,取出,放凉,碾碎。

含有结晶水的盐类药物,不要求煅红,但需使结晶水蒸发尽,或全部形成蜂窝状的块状固体。

煅淬

将净药材煅至红透时,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淬酥(如不酥,可反复煅淬至酥),取出,干燥,打碎或研粉。

4.制炭

制炭时应“存性”,并防止灰化。

炒炭

取净药材,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煅炭 取净药材,置煅锅内,密封,焖煅至透,放凉,取出。

5.蒸

取净药材,照各品种炮制项下的规定,加入液体辅料拌匀(清蒸除外),置适宜的容器内,加热蒸透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干燥。

6.煮

取净药材加水或液体辅料共煮,辅料用量照各品炮制项下的规定,煮至液体完全被吸尽,或切开内无白心时,取出,干燥。

有毒药材煮制后剩余汁液,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应弃去。

7.炖

取净药材照各品种炮制项下的规定,加入液体辅料,置适宜的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加热炖透,或炖至辅料完全被吸尽时,放凉,取出,干燥。

8.燀 取净药材投入沸水中,翻动片刻,捞出。有的种子类药材,燀至种皮由皱缩至舒展、能搓去时,捞出,放冷水中,除去种皮,晒干。

9.酒制

包括酒炙、酒炖、酒蒸等。酒制时,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用黄酒。

酒炙

取净药材,加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10.醋制

包括醋炙 、醋煮 、醋蒸等。醋制时,应用米醋或其他发酵醋。

醋炙

取净药材,加醋拌匀,闷透,置锅内,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醋煮

取净药材,加醋,照上述煮法制备。

醋蒸 取净药材,加醋拌匀,照上述蒸法制备。

醋炙、醋煮或醋蒸,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醋20kg, 必要时可加适量水稀释。

11.盐制

包括盐炙、盐蒸等。盐制时,应先将食盐加适量水溶解后,滤过,备用。

盐炙

取净药材,加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个别药物则先将净药材放锅内,边炒边加盐水),以文火加热,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盐蒸

取净药材,加盐水拌匀,照上述蒸法制备。

盐炙或盐蒸,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食盐2kg。

12.姜汁炙

姜汁炙时,应先将生姜洗净,捣烂,加水适量,压榨取汁,姜渣再加

水适量重复压榨一次,合并汁液,即为“姜汁”。如用干姜,捣碎后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取滤液。

取净药材,加姜汁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姜汁被吸尽,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晾干。

13.蜜炙

蜜炙时,应先将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加入净药材中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

14.油炙

羊脂油炙时,先将羊脂油置锅内加热溶化后去渣,加入净药材拌匀,用文火炒至油被吸尽,药材表面呈油亮时,摊开,放凉。

15.制霜(去油成霜)

除另有规定外,取净药材碾碎如泥状,经微热后,压榨除去大部分油脂后,取残渣研制成符合规定要求的松散粉末。

16.水飞

取净药材,置容器内,加适量水共研细,再加多量的水,搅拌,倾出混悬液,残渣再按上法反复操作数次,合并混悬液,静置,分取沉淀,干燥,研散。

17.煨

取净药材用湿面或湿纸包裹,或用吸油纸均匀地隔层分放,进行加热处理,或将药材埋入麸皮中,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

班级:09中医乙班

姓名:徐一华

第四篇:炮制学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习题

习题

一、填空题

1.炮制的分类方法有_______、_______.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炮制通则”采用了_______分类法,即分为_______.

3.辅料是除_______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炮制辅料,是指具有_______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和主药起到_______或_______,或影响主药理化性质等作用。转自学易网

4.“雷公炮炙十七法”是由 _______代_______所总结,其中的“火监”是指_______,“日煞”是指_______.

5.在炮制所用辅料中,具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作用的是_______;具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作用的是_______;具有引药人肝、理气、散瘀止痛作用的是_______.

6.醋,最初是由米酒_______而成醋,故有_______之称,主要成分为_______,含量一般为_______.

7.酒是一种常用辅料,一般_______多用黄酒,_______多用白酒。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下述哪一项不属于酒炙的作用( )

A.改变药性

B.引药上行

C.矫味矫臭

D.增强补脾益气作用

E.活血通络

2.适宜盐制的药物组是( )

A.续断、黄柏

B.泽泻、黄柏

C.续断、柴胡

D.黄柏、厚朴

E. 杜仲、白前

3.传统炮制理论认为药物经醋制后可引药人( )

A.胃经

B.肝经

C.心经转自学易网

D.肺经

E.脾经

4.中药炮制学(本教材)采用的分类方法是( )

A.三类分类法

B.五类分类法

C.工艺和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

D.按药用部位的来源分类法

E.雷公炮炙十七法

(二)B型题

A.稻米

B.麦麸

C.蛤粉

D.滑石粉

E.朱砂

5.三方晶系硫化物类矿物辰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e )

6.小麦的种皮(b )

7.单斜晶系鳞片状或斜方柱状的硅酸盐类矿物滑石经精选净化、粉碎、干燥而制得的细粉( d)

8.帘蛤科类动物文蛤、青蛤等的贝壳,经煅制粉碎后的灰白细粉(c )

9.禾本科植物稻的种仁( a)

A.食盐水

B.生姜汁

C.甘草水

D.麻油

E.米泔水

10.抑制药物寒性,增强疗效,降低毒性( b)

11.除去药物的部分油脂,降低药物辛燥之性,增强补脾和中的作用(e )

12.缓和药性,降低毒性(c )

13.使药物酥脆,降低毒性(d )

14.改变药物性能,增强药物的作用(a )

(三)X型题转自学易网

15.用炼蜜炮制药物时,可起到如下作用( )

A.协同作用

B.增效

C.解毒

D.缓和药物作用

E.矫味矫臭

16.酒的传统名称有( )

A.醇

B.醑

C.苦酒

D.酢

E.酿

17.五类分类法包括( )

A.净制

B.水制

C.火制

D.水火共制

E.其他制法

18.下列炮制方法中属于“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有( )

A.炮

B.炼

C.炒

D.煮

E.燀

19.下列辅料中具有解毒作用的辅料有( )

A.酒

B.醋

C.蛤粉

D.豆腐

E.蜂蜜

三、简答题

1.甘草作为炮制辅料时,为什么能起解毒作用?试述其解毒机制。

2.简述酒、醋、蜂蜜的性味、功效以及作为炮制辅料的主要作用。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雷公炮炙十七法三类和五类分类法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按药用部位的来源分类法;2.三类净制切制炮制;3.主药辅助增强疗效降低毒性;4.明缪希雍对药物进行焚烧、烘烤晒;5.甘草汁生姜汁醋;6.酸败苦酒醋酸4%-6%;7.炙药浸药。转自学易网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D;2.B;3.B;4.C

(二)B型题

5.E;6.B;7.D;8.C;9.A;10.B;11.E;12.C;13.D;14.A

(三)X型题

15.A、B、C、D、E;16.A、B、D、E ;17.B、C、D、E;18.A、B、C;19.B、D、 E

三、简答题

1.药物经甘草汁制后能缓和药性、降低毒性。实验证明,甘草对药物中毒、食物中毒、体内代谢物中毒及细菌毒素都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解毒机制认为是甘草甜素对毒物有吸附作用,甘草甜素水解后产生葡萄糖醛酸,能和有。羟基或羧基的毒物生成在体内不易吸收的产物,分解物从尿中排出;甘草甜素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的作用,能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从而亦间接起到解毒作用。从实验结果来看,甘草酸解毒作用比单纯的葡萄糖醛酸强,因此可能是上述几个方面的综合作用构成了甘草的解毒机制。

2.酒:酒性大热,味甘、辛;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作为炮制辅料其作用为:a.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而增强疗效;b除去某些药物的异味而起到矫味矫臭的作用。

醋:醋性温,味酸苦;具有引药人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作用。作为炮制辅料其作用为:a.使生物碱溶出增加而增效;转自学易网

B.杀菌防腐;

C.解毒;

D.矫味矫臭等。

蜂蜜:蜂蜜生则性凉,熟则性温,味甘;能解毒、润燥、缓急止痛、矫味矫臭、调和药性。作为炮制辅料其作用为:a.与药物起到协同作用;

B.增效;

C.解毒;

D.缓和药物作用;

E.矫味矫臭等。

第五篇:中药炮制学复习

中药炮制学

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净度:饮片(炮制品)中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位的限度

灰分:将药物或饮片在高温下灼烧、灰化,所剩残留物的总量 生理灰分:将干净又无任何杂质的合格炮制品高温灼烧所得的灰分

对抗同贮法:采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品同贮而起到抑制虫蛀、没变的贮存方法。

饮片切制:将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再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段、块等炮制工艺。 把活:需要打成一把进行切制的药材。 个活:单个进行切制的药材。

掉边片:饮片的外层与内层相脱离,成为圆圈和圆芯两部分的现象。 翘片:饮片边缘卷翘而不平整,亦或呈马鞍状的现象。 油片:饮片的表面有油分或粘液质渗出的现象。 清炒法:药物不加辅料的炒法。

火力:火苗的大小或温度的高低,可分为文火、中火、武火。 火候:药物炮制的温度、时间和程度。

炒黄:用文火将药物炒至表面呈黄色或颜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逸出固有气味的方法。

炒焦:用中火或武火将药物炒至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炒焦的目的主要是增强药物消食健脾的功效或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炒炭:用武火或中火将药物炒至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呈棕褐色或棕黄色。炒炭可使药物增强或产生止血、止泻作用

炒炭存性:药物在炒炭时只能使其部分碳化,更不能灰化,未碳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

麸炒:净选或切制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 煅淬:将药物在高温有氧条件下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 发酵法: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利用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

发芽法:将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或湿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发芽温度一般以18~25℃,水量控制在42~45℃为宜。发芽率在85%以上。芽长至0.2~1cm为标准。

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干馏法:将药物置于容器内,以火烤灼,使产生汁液的方法。蛋黄油280℃左右,竹沥油350~400℃左右,豆类一般400~450℃.

简答题:

1、我国古代的炮制专著有几部?说出著作的名称、作者及成书年代。 答:我国古代有三部炮制专著。 (1)南北朝(刘宋)·雷敩《雷公炮炙论》——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撰写而成的。为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制)专著。(2)明代·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二部炮制专著。(3)清代·张仲岩《修事指南》——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三部炮制专著。

2、中药炮制技术发展大体分为几个阶段?扼要说明其主要特点。 答:大体分为5个阶段。

(1)中药炮制的起始期(春秋战国~唐代):这段时期,中药炮制的发展取得了两方面的成就。一是将唐代以前的炮制方法,归纳成较为系统的炮制通则;二是文献中已出现了专门论述炮制内容的章节和专门的炮制著作。《五十二病方》是最早有炮制内容记载的医方书。 (2)中药炮制的形成期(五代~宋代):这段时期,各种炮制方法、炮制选择、炮制品种已初具规模。

(3)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期(金元~明代):这段时期,前人零散的炮制经验,得到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和概括,成为后世的炮制理论,如陈嘉谟的炮制理论。 (4)中药炮制技术的沿用和炮制品种的扩大期(清代):在归纳和概括炮制理论上有所发挥,增加了许多炮制品种,并对某些中药的炮制工艺和方法是否妥当提出了某些看法。但从总体上看,清代的炮制基本是沿用了元、明时期的理论和技术,而创新较少。 (5)中药炮制技术及理论的整理提高期(现代):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炮制研究方法、饮片生产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3、中药炮制应遵守的主要法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药饮片质量通则》(上下两部)。

4、简述中药炮制的原则并举例?。

答:相反为制: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如用辛热升提的酒来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使药性转江为升;用辛热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可杀其大寒之性;用咸寒润燥的盐水炮制益智仁,可缓和其温燥之性。 相资为制: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如用咸寒的盐水炮制苦寒的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蜜炙百合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功效;蜜炙甘草可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相畏(或相杀)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能杀半夏、南星毒(南星、半夏畏生姜)。

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如麸炒枳实可缓和其破气作用。 相喜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和接受度,利于服用,发挥药效,增加商品价值。

5、中药炮制生熟理论并举例。

答:生泻熟补:生用偏于清泄,制熟长于补益。如地黄鲜用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功效;产地加工炕干为生地黄,味甘性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能;生地黄蒸制成熟地黄后,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功能由清转补,具有滋阴补血,填精益髓的作用。

生峻熟缓:生品药性峻烈,制熟后作用缓和。如大黄生品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具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的功能。炮制后可明显缓和泄泻作用,经长时间蒸炖炮制成为熟大黄后泻下作用、腹痛之副作用消失,并增强活血祛瘀之功。 生毒熟减:生品毒性或刺激性大,炮制后毒性降低或缓和。如苍耳子、苦杏仁、斑蝥、红娘子、青娘子、马前子、巴豆、乌头、肉豆蔻等,经炮制成熟品后均可减低毒性。 生行熟止:生品行气散结,活血化瘀作用强,炮制成熟品偏于收敛,止血、止泻。

生升熟降:药物生熟与药物升降沉浮有一定的关系,辅料的影响更明显。如来菔子生品以升为主,长于涌吐风痰,炒后以降为主,善于降气化痰。 生降熟降:生黄柏苦寒沉降走下,为清下焦湿热之品,经辛热升散的酒制后则苦寒之性大减,借酒升腾之力,引药上行,善于清上焦头面之热。

6、中药炮制药性理论。

答:1.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①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②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③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

2.炮制对升降沉浮的影响:①生升熟降,例:莱菔子能升能降,生品以升为主,用于涌吐风 痰,炒后则以降为主,长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②酒炙升提,例:黄柏清下焦湿热之药,经 酒炙之后作用向上,兼能清上焦之热③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和质地,转化其升降沉浮,使药物更好地适应临床用药的要求。

3.炮制对归经的影响:①醋制入肝经,例:青皮入肝、胆、胃经,用醋炒后,可增强对肝经 的作用②蜜制入脾经,例:甘草入、心、肺胃经,蜜炙后补脾和胃③盐制入肾经,例:知母 入肺、胃、肾经,具有清肺、凉血、泻相火的作用,盐灸后则主要作用于肾经,可增强滋阴降火的功效。

4.对毒性的影响:①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等②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 巴豆、马钱子等③利用辅料的解毒作用,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

7、为什么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

答:①中药成分复杂,常常一药多效,中医治病不是利用药物的所有作用,而是根据病情选择,需要通过炮制对药物原有的性能予以取舍,使某些作用突出某些作用减弱,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②疫病的发生、发展是多变的,脏腑的属性、喜恶、生理、病理也各有不同,用药时需考虑这些因素。③气候、环境不同,对用药要求也不同。

8、中药炮制的目的?

答:①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草乌、生草乌有大毒,多做外用,经清水煮制过的制草乌,则毒性降低,一般供内服。生厚朴内服对咽喉有刺激性;经生姜汁煮制后的姜厚朴,对咽喉的副作用消失。②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味,如生地黄性寒,用于清热凉血;经黄酒炮制后的熟地黄性温,用于滋阴补血。生何首乌用于润肠通便;经黑豆汁蒸后的制首乌,则用于滋阴补肾。③增强药物疗效,如百合蜜炙后,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④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如生大黄,用于泻热通肠,其作用趋向沉降;经黄酒炮制后,酒大黄可用于清上焦实热,增强升提作用。知母能升能将,经食盐水炮制后,盐知母偏于沉降,专于入肾。⑤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对某部位的作用,如柴胡、香附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经,利于更好治疗肝经疾病。⑥便于调剂和制剂;⑦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⑧矫臭矫味,利于服用,如生僵蚕具有腥臭味,经麦麸炒制后的麸僵蚕具香气利于服用。

9、炮制对含生物碱类的药物的影响并举例? 答:(1)常用酒和醋等作为炮制辅料,以提高溶出。如黄连酒炙后小檗碱及总生物碱的溶出率提高,从而提高疗效;醋制延胡索在水中溶解度增加,从而增强止痛效果。(2)有些生物碱易溶于水,水处理时宜少泡多润,减少损失。如槟榔,尽量减少在水处理过程中生物碱的损失,以免影响疗效。(3)某些生物碱遇热活性降低,宜生用。如山豆根。(4)有些有毒性的生物碱,在高温条件下不稳定,易产生水解、分解等变化,可通过加热降低其含量,使毒性降低。如川乌在高温下水解成毒性小的乌头次碱或乌头原碱。

10、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并举例? 答:(1)酒作辅料,提高溶解度,增强疗效。如酒黄芩。(2)尽量少泡多润,防止成分损失。如大黄。(3)含苷类成分的药物通常同时含有相应的分解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可被相应的酶所水解,从而使有效成分减少,影响疗效,如槐花。

11、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并举例? 答:(1)凡含挥发油的药材应及时加工处理,干燥宜阴干,加水处理宜“抢水洗”,以免挥发油损失。如陈皮。(2)所含挥发油若有毒性或强烈的刺激性,通过加热炮制可大部分除去,有利临床应用。如乳香。(3)有些药物需要通过炮制以减少或除去挥发油,以达到医疗的需要。如蜜制麻黄。

12、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并举例? 答:(1)鞣质含多元酚羟基,极性较强,易溶于水,尤易溶于热水。炮制过程中用水处理时要格外注意,如地榆、虎杖等。(2)鞣质为强还原剂,暴露于日光和空气中易被氧化,颜色加深,在碱性环境中变色更快,如槟榔、白芍等切片。(3)鞣质能耐高温,经高温处理一般变化不大,如大黄;但有些含鞣质药材经高温处理会影响疗效,如地榆炒炭若温度过高,其抑菌作用大大降低。⑷鞣质遇铁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墨绿色的鞣质铁盐沉淀,炮制含鞣质成分的药物时,避免鞣质与铁反应。⑸鞣质易与蛋白质反应。

13、“雷公炮制十七法”是由谁归纳的?其内容是什么?

答:明代缪希雍在《炮炙大法》的卷首将《雷公炮炙论》的内容归纳为17种方法,称“雷公炮炙十七法”,包括煿、爁、炮、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摋、日煞、曝、露。

14、简述陈嘉谟的三类分类法?

答:火制四:有煅,有炮,有炙,有炒之不同;水制三:或渍,或泡,或洗之弗等;水火共制造者:若蒸,若煮而有二焉。

15、液体辅料酒、醋、蜜的质量标准?

答:酒:酒性大热,味甘、辛。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用以炮制的有黄酒(含乙醇15%~20%),白酒(含乙醇50%~60%)。酒应透明,无沉淀或杂质,具有酒特有的芳香气味,不应有发酵、腐败或异味出现。含醇量应符合标示浓度,甲醇量≤0.04g/100ml,杂醇油≤0.2g/100ml,二氧化硫残留量≤0.05g/kg,黄曲霉素B1≤5ug/kg,细菌总数≤50个/ml,大肠菌群≤3个/100ml。

醋:醋味酸、苦,性温。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等作用。主要成分为醋酸(约占4%~6%)、水等。醋应澄明,不浑浊,无悬浮物及沉淀物,无霉花浮膜,具醋的特异气味,无其他不良气味与异味。总酸量不得低于3.5%。 蜜:蜂蜜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平和,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痛;气味香甜,故能矫臭矫味;不冷不燥,得和中之气,故十二脏腑之病,无不宜之。中药炮制常用的是熟蜜,即将生蜜加适量水煮沸,滤过,出去杂志,稍浓缩而成。用熟蜜炮制药物,能与药物其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疗效或起解毒、缓和药物性能、矫味矫臭等作用。蜂蜜应是半透明、具有光泽而浓稠的液体,白色、淡黄色或黄褐色,久贮或遇冷有白色颗粒结晶析出。气芳香,味极甜,不得有不良的异味。室温时相对密度应在1.349以上。不得有淀粉和糊精。水分不得超过25%,蔗糖不得超过8%,还原糖不得少于64%。蜂蜜不得用金属容器贮藏。

16、饮片包装的要求? 答:(1)质量合格的饮片才能进行包装;(2)饮片包装必须严格按相关生产规程操作;(3)应选用于饮片性质相适应及符合质量标准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如保护性、安全卫生性、非反应性、作业性、简便性、商品性、已废弃性、经济实惠性等;(4)饮片包装必须印有或贴有标签;(5)饮片包装的标签需严格管理。

17、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包括哪些方面?

答:净度、片型粉碎度、色泽和气味、水分、包装、灰分的限量、浸出物的含量、显微及理化鉴定、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有毒成分限量、卫生学检查等

18、中药饮片水分的含量要求?

答:一般炮制品的水分含量宜控制在7%~13%;蜜炙品不得超过15%;酒、醋、盐、姜汁、米泔水炙品,蒸、煮、发酵、发芽制品均不得超过13%;烫制后醋淬制品不得超过10%。

19、中药及炮制品在贮藏中的变异现象有哪些?

答:虫蛀、发霉、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溶化、粘连、挥发、腐烂等。 20、中药炮制品变异的环境因素? 答:光、空气、温度(15~20℃)、湿度(绝对含水量应控制在7%~13%之间,相对湿度应在60%~70%之间)

21、现代贮藏保存的四大杀虫方法?

答:二氧化硫、氯化苦、磷化铝、环氧乙烷防霉。

22、饮片切制的目的?

答:①便于有成效成分煎出②利于炮炙③利于调配和制剂④便于鉴别⑤利与贮存。

23、适宜趁鲜切制的药材和不适宜趁鲜切制的药物?

答:适宜趁鲜切制的药物:⑴富含水分的草类⑵质地坚硬的块根、块茎类⑶果实种子类药材 不适宜趁鲜切制的药材:富含挥发油类的药材和一些需要进一步炮制才能切制(附子、地黄)

24、水软化处理的方法?

答:⑴淋法:用清水喷淋或浇淋药材,适用于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全草类、叶类、果皮类和有效成分易随水流走的药材,如薄荷、荆芥、甘草等。⑵淘洗法:用清水洗涤或快速洗涤的方法,适合于质地松软、水分易渗入及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药材,如五加皮、防风、龙胆、细辛等。⑶泡法:将药物用清水泡一定时间,使其吸入适量水分的方法。适合于质地坚硬,水分难渗入的药材,如木香、土茯苓、泽泻等。⑷漂法:将药材用多量水,多次洗涤的方法。适用于毒性药材、用盐腌制过的药物及具腥臭异味的药材,如川乌、草乌、天南星、半夏等⑸润法:①浸润:以定量水或其它溶剂浸润药材,经常翻动,是水分缓缓渗入内部②伏润(闷润):经过水洗、泡或以其它辅料处理的药材,用缸等在基本密闭的条件下闷润,使药材内外软硬一致,利于切制③露润(吸收回潮)将药材摊放于湿润而垫有篾席的土地上,使其自 然吸潮回润。

25、饮片类型及切制原则?

答:饮片类型:①极薄片:厚度为0.5mm以下②薄片:厚度为1~2mm③厚片:厚度为2~4mm(斜片:厚度为2~4mm)直片:厚度为2~4mm④丝:细丝2~3mm,宽丝5~10mm⑤段:长为10~15mm⑥块:边长为8~12mm的立方块。

切制原则:质地致密坚实者,宜切薄片。质地松泡、粉性大者宜切厚片。

切制原则:①质地致密坚实者,宜切薄片。②质地松泡、粉性大者,宜切厚片。③为了突出鉴别特征,或饮片外形美观,或方便切制,视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切片。④凡药材形态细长,内含成分又易煎出的,可切制成一定长度的段。⑤皮类药材和宽大的叶类药材,可切制成一定宽度的丝。⑥为了方便药材进行炮制,切制时可选择一定规格的块或片。

26、饮片切制方法?

答:①剁刀式切药机:结构简单,适应性强,根、根茎类、全草类药材均可切制,不适宜颗粒状药材的切制(元胡、半夏、槟榔、山楂)②旋转式切药机:分为动力、推进、切片、调节四部分。可以进行切制颗粒状药物,不适宜全草类药物的切制。

27、人工干燥原则?

答:药物以不超过80℃为宜,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以不超过50℃为宜。

28、炒黄中火力特殊的药物? 答:王不留行,苍耳子,决明子。

29、讨论现代技术控制炒炭存性的质量标准?

30、麸炒的目的?

答:①增强疗效,如山药、白术、芡实等。 ②缓和药性,如仓术、枳实、薏苡仁等。 ③矫臭矫味,如僵蚕等。

31、米炒的目的和操作方法?

答:目的:①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②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红娘子、斑蝥。③矫正不良气味,如昆虫类药材。

操作方法:①干米炒法:将锅烧热,加入定量的米,用中火炒至冒烟,投入药物,拌炒一定程度,取出,筛去米,放凉。②湿米炒法:先将锅烧热,撒上浸湿的米,使其平贴锅底,用中火加热炒至米冒烟时投入药物,轻轻翻动米上的药物,至所需程度取出,放凉。

32、砂炒的目的?

答:①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如狗脊,穿山甲等。②降低毒性,如马前子。③便于去毛,如骨碎补。④矫臭矫味,如鸡内金。

33、醋炙的目的?

答:①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如甘遂,芜花,商陆等。②引药入肝经,增强活血止痛作用,如乳香、没药、莪术等③矫臭矫味,如乳香、没药、五灵脂等。

34、酒炙的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答: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大黄、黄连、黄柏等;(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当归、川芎、桑枝等;(3)矫臭去腥,如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操作方法:(1)现拌酒后炒药: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定量的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黄酒吸被吸收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适用于质地较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物;(2)现炒药后加酒,多适用于质地疏松药物,如五灵脂

注意事项:(1)加黄酒搅拌闷润过程中,容器上面应加盖,以免黄酒迅速挥发;(2)若黄酒的用量较少,不易于药物拌匀时,可先将黄酒加适量水稀释;(3)炒制过程中,火力不宜过大,一般用文火,炒至近干

35、发芽的操作方法?

答:选择优质的果实或种子,用清水浸泡适度,捞出,置于能透气漏水的容器中,或已垫好竹席的地面上,用湿物盖严,每日喷淋清水2~3次,保持湿润,约经2~3天即可萌发幼芽,待幼芽长至0.2~1cm左右时,取出干燥。

36、煨法的目的?

答:①除去药物中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从而降低毒副作用,如肉豆蔻。②增强收涩作用,如肉豆蔻。③缓和药性,如葛根。

1、黄连、大黄、乌梢蛇 答:(1)黄连:抢水洗净(小檗碱易溶于水)切薄片 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以泻心经湿热见长

酒黄连:先拌药后炒药,文火,每100kg用黄酒12.5kg 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后

姜黄连:先拌药后炒药,文火,每100kg用生姜12.5或干姜4kg 止呕作用增强,用于湿热互结、湿阻中焦以治胃热呕吐为主

萸黄连:吴茱萸加水煎煮去渣,煎液与黄连拌匀,闷润,吸尽,文火,每100kg用吴茱萸10kg 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

小檗碱、黄连碱、掌叶防己碱等

加热过程中可生成小檗红碱 炮制后均出现了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姜黄连可对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加强

(2)生大黄:切厚片或小方块 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通下焦,泻下作用峻烈,具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的能

酒大黄:先拌药后炒药,文火,每100kg用黄酒10kg 苦寒泻下稍缓,引药上行,增强活血化淤

熟大黄:拌黄酒闷润吸尽后,密闭,隔水炖或蒸至内外均呈焦黑色,100:30 泻下作用缓和,腹痛之副作用减轻,并增强活血祛瘀之功

大黄炭:武火,至外表焦黑色 泻下作用极微,并有凉血化瘀止血作用

醋大黄:先拌药后炒药,100:15 以消积化瘀为主

清宁片:加水超过药面,武火加热,煮烂,加入黄酒(100:30)搅拌,再煮成泥状,晒干,粉碎,过100目筛,再与黄酒、熟蜜混合成团块状,置笼屉内蒸至透,取出揉匀,搓成直径14mm的圆条,低温干燥,烘至7成干,装入容器闷10天至内外湿度一致,手摸有挺劲,取出,切厚片,晾干 100:75:40(熟蜜) 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正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

酒炒、醋炒对打黄中番泻苷集大黄酸苷无明显影响,但其他制品番泻苷或完全破坏,经炮制后结合型蒽醌(泻下主要成分)及还原型蒽醌含量均降低,而游离型蒽醌(抗菌)含量均不同程度的增加

(3)乌梢蛇:去头及鳞片,切寸段, 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能

乌梢蛇肉:去头及鳞片后,用黄酒闷透,出去皮骨,干燥

酒乌梢蛇:取净乌梢蛇段,先拌黄酒,文火,炒至微黄色,100:20 增强祛风通络止痉作用,并能矫臭、防腐,利于服用和贮存

赖氨酸、亮氨酸、天门氨酸等17种氨基酸,酒制可使不溶于水的脂质成分容易煎出,提高抗惊厥作用

2、芫花、元胡 答:(1)生芫花:除去杂质及梗、叶 有毒,泄水逐饮、解毒杀虫

醋芫花:先拌药有炒药,文火,炒至稍干,100:30 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和腹痛症状

二萜原甲酸内酯类成分芫花酯甲具有毒性,对皮肤、黏膜刺激作用强烈;芫花素和羟基芫花素等黄酮类成分具有镇咳、祛痰、平喘、抗菌作用;挥发油具有泻下作用和毒副作用

(2)延胡索:切厚片 归肝、脾经,活血、利气、止痛

醋元胡索:取片或原材料(切厚片)先拌药后炒药,文火,炒干,100:20 行气止痛功效增强

酒延胡索:取片,先拌药,文火,炒干,100:15 以活血、祛瘀、止痛为主

炮制后可提高延胡索生物碱和延胡索乙素的煎出量,增强镇痛镇静作用;季铵碱含量减低,其具有降压、增加冠脉流量作用;醋炙后原阿片碱和盐酸小檗碱含量略有下降

3、盐炙法有哪些药物

答:知母、泽泻、小茴香、益智仁、杜仲、补骨脂、黄柏、车前子、沙苑子、砂仁、菟丝子、八角茴香、韭菜子、荔枝核、橘核

4、姜汁法厚朴

答:厚朴:刮去粗皮,切丝,或单双卷筒状,水分不得超过10%,总灰分不超过5%,酸不溶性灰分不超过3%,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量不得少于2%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生品辛味峻烈,对咽喉有刺激

姜厚朴:厚朴丝:先拌药后炒药;取生姜切片,加水煮汤,取净粗皮药材扎成捆,置姜汤中,反复浇淋,文火加热煮尽姜汁被吸尽,取出,切丝,干燥,100:10 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并可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

5、蜜炙麻黄

答:取熟蜜,加适量的开水稀释,淋入麻黄段中拌匀,闷润,文火加热至不粘手,100:20 辛散发汗作用缓和,以宣肺平喘力胜

6、油炙淫羊藿、蛤蚧、三七

答:炙淫羊藿:取羊脂油置锅内加热熔化,加入淫羊藿丝,文火,至油脂吸尽,表面呈油亮光泽时取出,100:20 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蛤蚧:取蛤蚧,涂以麻油,用无烟火烤至稍黄质脆,除去头爪及鳞片,切成小块

熟三七:取干净三七,打碎,分开大小块,用食用油炸至表面棕黄色,取出,沥去油,研细分;或取三七,洗净,蒸透,取出,及时切片,干燥 止血化瘀 作用较弱,以滋补力生

蛤粉炒药物有:阿胶、鹿角胶

滑石粉炒药物有:鱼鳔胶、水蛭、玳瑁、黄狗坚、刺猬皮 盐炙法药物有:

明煅法药物有:白矾、硼砂、寒水石、石膏、钟乳石、鹅卵石、龙骨、龙齿、石决明、珍珠母、阳气石、皂矾(绿矾)

扣锅煅法药物有:血余炭、棕榈、灯芯草、荷叶、丝瓜络、干漆 复制法药物有:半夏、天南星、白附子、松香 烘培法药物有:虻虫、蜈蚣

水飞法药物有:朱砂、雄黄、滑石、玛瑙 土炒药物有:白术、山药

炒黄重点药物:槐花 炒焦重点药物:山楂 炒炭重点药物:干姜 米炒重点药物:斑蝥 砂炒重点药物:马前子

酒炙法重点药物:黄连、大黄、乌梢蛇 醋炙法重点药物:芜花、元胡(延胡索) 蜜炙重点药物:麻黄

油炙重点药物:淫羊藿、蛤蚧、三七 煅淬法重点药物:自然铜、炉甘石

蒸法重点药物:黄芩、何首乌、地黄、女贞子 煮法重点药物:川乌、草乌、珍珠、藤黄 火单法重点药物:苦杏仁 去油制霜法重点药物:巴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加拿大留学存款证明下一篇: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