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文化教育与和谐社会论文

2022-04-15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礼仪文化教育与和谐社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职生礼仪文化教育的现状与特征,进而提出了开辟礼仪文化融入高职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如礼仪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主渠道、融入校园文化、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以提高学生的礼仪道德涵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礼仪文化教育与和谐社会论文 篇1: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礼仪教育探讨

摘要:现阶段社会文化教育领域发展迅速,我国高校礼仪文化教育形态产生许多值得思考的新问题,学生尚且不具备凝练礼仪文化教育意识的相关能力。本篇文章通过分析互联网条件下高校礼仪教育相关内容必要性,提出有关改进方面合理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礼仪教育;高校教学

前言:我国经典礼仪文化内涵在礼仪教学体系中占据主要学术地位、具有领域前置学术意义,人文价值观影响深远。互联网前提下想要进行普遍高校礼仪教育,首先必要关注实践基础与教育性相结合,培养学生人文综合素质和礼仪价值素养,即:普及礼仪教育。

一、高校礼仪教育必要性

礼仪教育可以完善大学生人格,塑造鲜明性格特征,促进大学生个体和谐。大学生是高校礼仪教育主体,正确引导大学生思想认识程度与精神文明风貌,真正做到“内诚外行”,关键在于高校将内在道德品行教育和外在礼仪气质培养两种方法有机统一,成为社会主义文明和谐社会礼仪文化德倡导者和礼仪教育实践者。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礼仪教育存在问题

(一)高校礼仪素质教育贫瘠匮乏

目前大多高等院校只重视基础理论掌握和学习技能方面拔高训练,忽视大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性教育、基本礼仪常识和人文精神风貌陶冶方面个体化价值,对学生个人态度与行为习惯要求也不够充分严格,主要体现为部分高校对学生礼仪教育内容必要性认识不够充分。

(二)学生缺乏自律能力

很多大学生礼仪知识理论和知识内容具体实施错位脱节,主次矛盾,口头话形式主义,妙语连珠。但当落实到实际行动时,简单粗暴缺乏实际性付出。在礼仪教育文化基础上,忽视自身存在关键因素枷锁,学生自律性不强,主动寻求发展能力较弱。

(三)高校礼仪教学方式缺少灵活性

高校礼仪教育教学质量占据劣势,礼仪素养整体低下,且不受重视。没有礼仪教育积极性,在整体内容理论方面知识层次单调枯燥,乏味,没有创新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浓烈兴趣和兴奋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校礼仪文化教育政策和禮仪文化教育意义性延伸与扩展。

三、提升高校礼仪教学质量有效措施

(一)高校应转变理念,注重礼仪教育加强

礼仪教育着重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高职院校应该转变理念,抓住礼仪素质教育方向;加快深化教育改革相关政策和方针,在自己院系能力范围基础上全面实施礼仪文化素质教育。

高校可以修订礼仪专项教学计划,优化现有礼仪文化基础课程和教育分配管理结构。完善规章制度,实行集中式、分层式、多方位礼仪教育手段;改革现有单一教育考核方法和评价结构;考核学生时进行多维度评价。

(二)高校培养优秀教师团队,对礼仪教学榜样示范

培养以身作则、主动性强、专业修养高的优秀礼仪教育师资奋斗队伍尤为重要。通过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等职业准则,令学生能够充分领悟礼仪文化真正意义;参透礼仪教育自身词条和基础价值知识,进而完成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礼仪教育本质要求。

教师重视且懂得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礼仪教育关键方向。树立为学生服务观点,充分发扬教育民主,阐释礼仪教育必要性。通过学校广播播放讲文明、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培养学生树立文明礼仪践行者思想意识、督促学生加强自律意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向学生示范良好品德榜样形象;借助课外礼仪活动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身能力平台和发展空间;结合课内外教学、线上线下教学、分层教学等不同教学模式,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进行礼仪学习,养成文明礼仪素养。

(三)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实时更新礼仪教育标准要求

相关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礼仪教育实施具体方案,令礼仪教育拥有制度性保障,充分发挥礼仪文化教育作用。

(四)丰富高校礼仪教学活动

高校多数大学生对礼仪教育知识有着浓厚学习兴趣,也热衷于趣味活动氛围。针对此特点,校方应当进行有效利用,引导学生组织负责人开展礼仪教学活动,积极宣传相关活动,将礼仪教育价值与意义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客观实践当中。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系列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以文明礼仪为核心。在活动中实现礼仪教育,感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形成良好的礼仪环境氛围。

(五)开设高校礼仪社团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为提高学生礼仪修养,各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礼仪教学基础上,还可以在课后开设与礼仪文化相关的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加深入了解礼仪文化。

开设礼仪文化社团,让学生在课后借助互联网了解各种礼仪知识和礼仪形式,通过观看与礼仪相关的视频或图片,社团成员之间相互讨论,以加深对各种礼仪文化的理解。

结论:高校礼仪教育涉及多方面,以互联网为媒介渠道进行多维度媒体融合,促进高校礼仪教育有更多新的发展内容和形式,为礼仪教育注入活力源泉。通过提出现阶段礼仪教育改革措施方面相关建议,能够进一步引导高校把握礼仪教育整体方向,明确礼仪教育发展重点,以期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型、高标准型人才,加快实现国家素质教育建设的脚步。

参考文献:

[1]潘桂妮.面向高校国际学生的礼仪教育及其实现途径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3):15-17.

[2]刘思洋,赵彤,郑涵.我国高校大学生沟通礼仪教育的创新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1):102-103.

[3]王玲玲,鞠安琪.“和合承德”城市品牌视角下承德高校礼仪教育研究[J].品位经典,2021(01):105-107.

作者:刘佳佳

礼仪文化教育与和谐社会论文 篇2:

对礼仪文化有效融入高职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

[摘要]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职生礼仪文化教育的现状与特征,进而提出了开辟礼仪文化融入高职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如礼仪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主渠道、融入校园文化、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以提高学生的礼仪道德涵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礼仪文化 高职生 核心价值观

[作者简介]孙伟(1976- ),男,江苏睢宁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江苏 徐州 221116)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2016年度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指引下职业院校礼仪文化教育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编号:WH1352016ZD08)、2015年度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社科基金预研课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YSKJJ-15-1)和2015年度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RS201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兼具礼义与礼仪两个层面的价值教化功能,既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感知、可触摸、可参与的生活化路径。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礼仪文化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高職院校开展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1.开展礼仪文化教育是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礼仪文化,核心灵魂在“礼”,外在表现为“仪”,最终归宿为“和”。“古代礼仪文明的精神实质,就是人对于他人、对于事业的爱和敬的道德感情,以及它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形式规范。”①这种思想体系和行为模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外在形式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其本质仍是以建立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规范。“和谐是传统礼仪的根本精神和最高诉求。礼仪的应用要致力于追求和谐,但若没有礼仪的调节,和谐也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②大力挖掘传统礼仪文化的现代意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理念相衔接,对于规范和引导高职院校的和谐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谐的校园环境氛围有利于高职生自觉地加强礼仪文化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质、人际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

2.开展礼仪文化教育是高职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价值观念的超越性,其在理解认识层面具有一定的难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要着眼于最终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科学体系其落脚点与立足点最终在个人。高职生是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教师应从培养高职生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做起。礼仪文化内涵丰富,其所富含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使得礼仪文化成为一种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抓手。同时,高职生服务于工矿企业、社区等社会最基层的就业层面,有利于把礼仪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广大公民中广泛传播,这对于凝聚民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3.开展礼仪文化教育是提高高职生礼仪道德涵养的紧迫任务。礼仪作为道德的外在体现,既适用于大德,也适用于个人之德。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由此可见,个人“立其德”也需要学礼。目前,我国高职生的礼仪状况不容乐观,尤其在生活礼仪、文明礼仪、交往礼仪等方面有放任自流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日常交往中,部分高职生语言粗俗且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礼让;第二,部分高职生把教师视为路人,没有礼貌,甚至把上课迟到、食堂插队、穿拖鞋进教室、大声喧哗、随手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视为“潇洒”。这些行为集中反映了高职生在个人道德修养上的不足,高职院校应抓好高职生的明礼修身基础工作,提高学生的礼仪道德涵养。

二、高职生礼仪文化教育现状的特征分析

礼仪文化教育是增进高职生习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善良人格、提升综合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高职生的礼仪文化教育呈现边缘化、失重化和分裂化特征,急需高职院校更新思想观念,加强顶层设计,把礼仪文化纳入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

1.高职生礼仪文化教育呈现边缘化特征。从高职院校层面对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来看,礼仪文化教育已逐渐被简化、弱化和异化。一些蕴含道德传统和育人修身价值的人文类活动,如经典诵读、演讲比赛、辩论赛等,逐渐让位于歌舞类、娱乐类文体活动。从高职生接受礼仪文化教育的现状来看,他们追求简单的生活方式,对古老的传统礼仪持否定态度。以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为例,在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下,呈现出文艺娱乐类社团偏多、传统文化类社团偏少的失衡局面。究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和高职生在观念上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文明礼仪教育是小学生的事情,以致礼仪文化教育逐渐被边缘化。

2.高职生礼仪文化教育呈现失重化特征。从礼仪文化的功能划分,可以分为与道德相结合的传统礼仪文化和与职业相结合的现代礼仪文化两大类。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注重高职生专业化的职业礼仪教育和求职面试礼仪培训。高职生从实用功利的角度出发,更重视与求职相关的着装礼仪、说话礼仪、职场礼仪等面试礼仪,与就业技能相关的现代文秘、航空服务、酒店管理等专业礼仪的学习,但对于诚敬谦让、和众修身、尊老爱幼、礼宾敬客等精神实质和做人规则等传统礼仪文化则不够重视,以致出现礼仪文化教育的失重、失衡现象。

3.高职生礼仪文化教育呈现分裂化特征。礼仪文化自古强调“克己复礼”,把对自身的约束作为崇德达仁的方法起点。“讲究礼仪是人生境界、道德修养提升的至关重要的表现和标志,只有主动用传统礼仪来严格规范自己、约束自己,才能真正把自己修炼成谦谦君子、有德君子。”③高职生接受过多年的礼仪规范、文明礼貌教育,对礼仪文化有着基本的道德认知,内心具有成为“谦谦君子”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但因自律性、自控性不强,往往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的一言一行中,产生思想认知与实际行动的分裂,做出一些不文明行为,养成不良的礼仪文明习惯。这反映出高职生在明礼与修身层面存在脱节现象,尤其在无人关注、他律缺失的情况下,高职生更易纵容自己,失之于宽、失之于严。

三、礼仪文化融入高职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要在“融”字上做文章。礼仪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稳定、最系统、最具生命力的核心内容,已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为高职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生活场景和教育载体。

1.礼仪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主渠道。课堂教学是高职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的主渠道,也是其学习礼仪文化知识,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大学教育的职责不仅是向社会输出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更应为国家培养品德高尚、修养良好的‘全人’型人才。所谓全人,是指道德纯备之人。”④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以培养“德才兼备”“德技双修”的全人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要充分发挥高职课堂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礼仪文化是一个良好的切入点,既有利于发掘传统礼仪的精髓,又有利于弘扬现代文明风尚。

第一,要开设专门的礼仪文化通识课程。高职院校应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计划中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议把礼仪教育资源形成必修通识课程,并面向全校大一学生开设此课程,以加强高职生素质教育,完善高职生人格。

第二,教师要做课堂礼仪的守护者,严格课堂起立礼仪,让高职生从课堂礼仪开始培养仪式感,营造严谨活泼、秩序井然的课堂氛围。身教重于言教,高职教师不仅要以过硬的学识站好三尺讲台,也要以自身得体的礼仪辐射整个课堂。教师要加强课堂文明管理,杜绝上课迟到、上课吃饭、上课响手机、上课睡觉等现象,向穿拖鞋进教室、交头接耳讲话、坐姿不正等行为说不,防止形成“破窗效应”,全面打造礼仪课堂。

2.礼仪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途径。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科学理论体系落地生根的有效解码器。与课堂主渠道相比,校园文化具有形式活泼新颖、参与面广泛、寓教于乐等优势,是礼仪文化融入高职生思想,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

第一,把礼仪文化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育教学时间和空间的不足。高职院校应加强顶层设计,把实践培育和主动引导相结合,依托传统民俗节日,打造学校的礼仪文化特色品牌。同时,各院(系)应依托自身专业特色,把礼仪文化更深层次地融入校企订单班仪式、杰出校友报告会等,并不断创新,进而形成校、院两级礼仪文化品牌活动体系,让更多的高职生浸润在礼仪文化中。高职院校还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类学生社团的支持力度,通过优先审批、给予政策倾斜、配备社团指导教师、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等措施,促进大学生书法协会、大学生文学社、汉风礼仪社、大学生礼射协会等社团扎根于校园,充分发挥高职生的自我教育作用,不断涵养其气质,提高其综合素质。

第二,营造浓厚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一是高职院校应根据高职生的身心特点、学习规律和思想动态,积极开展礼仪风采大赛、文明礼仪辩论大赛、经典诵读、专家礼仪实务讲座等活动;二是依托主题班会和团课平台,持续开展以“诚信、友善、文明、精神、梦想”为主题的礼仪文化教育,实施月月有礼仪、周周谈礼仪的熏陶机制;三是针对高职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特点,营造职业礼仪文化氛围,养成规范操作的工作习惯;四是持续打造优美宜人、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使高职生自觉远离不文明行为,形成人人守礼仪、用礼仪的文明风尚;五是在公寓区、教学区等角落布置反映古代尊师重教、尊老爱幼、谦让有礼的建筑小品、独立小景、故事插画等。

第三,在校园网络文化中,大力宣传礼仪文化活动,普及礼仪文化常识,弘扬礼仪文化道德价值。高职院校要把网络新媒体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以新媒体“两微一端”移動传播矩阵为引领,带动各院(系)、部门的微平台阵地,形成互联互通、互传互引的强大传播合力,让礼仪文化的正能量助力高职生的健康成长。高职院校要积极动员高职生参与共青团中央发起的“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注册活动和共青团中央的“阳光跟帖”活动,成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主动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故事、微视频等,营造风清气朗、文明礼仪的网络环境。

3.礼仪文化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第一,把礼节礼仪融入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前提。高职院校要以礼节礼仪为突破口,在常规的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五四表彰等教育形式外,增加捐赠仪式、颁奖仪式、入场仪式和献花仪式等,提高礼仪文化的教育效果。高职院校还要充分利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和国难日等政治性节日,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有计划地组织高职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教育,激发其爱国情怀。

第二,以各种标识方式强化高职生的仪式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贯性、持续性,但也容易流于形式,弱化教育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应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仪式感。“通过仪式的路径来传播本身具有高度超越性的价值理念,能够让人们在神圣庄严的场域中建构起对这些理念的敬重感,最后将其上升为自己的价值理想和精神信仰。这无疑是推动价值观入心的最高境界。”⑤一是通过高职生统一穿着校服、佩戴校徽、传唱校歌等方式营造庄严氛围;二是通过仪式场所的环境营造、道具布置等强化学生受教育的独特氛围。

第三,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师生间的每一次交流和沟通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业教师、行政人员、教学教辅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等都应自觉地加强师德教育,让高职生在食堂就餐、图书馆借书、行政部门办事的师生交往中,感受到教职员工优良的工作作风、君子风范和师长气质。因此,高职院校应完善师德建设制度规范,持续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加强教职员工文明礼仪培训工作,使之成为高职生明礼修身的榜样。

[注释]

①陈瑛.用礼仪的光辉温暖城市[N].光明日报,2013-12-28.

②③张涛.传承传统从遵礼仪开始[N].光明日报,2013-12-28.

④曹继军,颜维琦.大学该如何教礼仪[N].光明日报,2014-02-10.

⑤杨巧.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仪式建构[J].教学与研究,2014(8):82.

作者:孙伟

礼仪文化教育与和谐社会论文 篇3: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在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价值分析

摘要: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借助礼仪文化教育的实施,不仅能够对社会大众的礼仪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还能发挥出文化引领作用,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相应的支持。本文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价值入手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形成明确认识,借助礼仪文化的力量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进程。

关键词: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和谐社会;价值

[文献标识码]G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和谐社会的建设,并且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和实践探索,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有效提高社会的和谐化程度。因此在新时期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和谐社会建设工作的重视,并积极探索有效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措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明显提高。而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可以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持和辅助,保证和谐社会建设和发展成效。所以应正确认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相应的文化支持。

一、传统礼仪文化能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精神支柱

我国社会建设方面历来坚持文明礼仪的传统,被称之为“礼仪之邦”,礼的文化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教化历程,对我国社会大众的精神思想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从文化属性角度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质是礼,并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具有浓郁的民族性特征,能够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1]。在我国社会几千年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在礼仪教化的作用下,中华民族形成了勤劳简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民族性格,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影响着一代代人,为我国社会建设提供了相应的支持。新时期在全面推进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发挥民族传统礼仪文化的作用,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彰显中国特色形象,也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内部凝聚力,指导中华民族对和谐社会的构建,真正发挥出精神支柱的作用,切实保证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整体成效。

二、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秩序的整合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素,加强对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能够借助礼仪文化影响社会大众的精神生活,进而从侧面助推和谐社会秩序的整合,保证和谐社会的建设效果。孔子针对传统礼仪进行论述的过程中提出“礼可以安国家,定社稷”、“礼达而分定”,对礼的社会秩序整合价值进行了肯定,明确指出只有发挥礼的作用,才能够稳定社会秩序,为社会大众提供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建设历程中,礼仪文化一直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是表明社会秩序、对社会大众行为进行有效规范的行为准则,能为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相应的精神指导。从我国儒家传统礼仪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礼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在我国探索建设和谐社会的历程中,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的探索,实际上都体现出对儒家传统禮仪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因此从这一角度进行深入解读,传统礼仪文化在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方面发挥着本质作用,可以通过整合社会秩序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取得全新的发展成效[2]。换言之,礼文化传统中将尊敬作为前提条件,能够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的发展,因此礼实质上在社会中发挥着“法”的功用,礼本身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代表,所以能够从制度规范角度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保证在礼仪文化的教化和内化作用下,提高社会大众自我规范意识和能力,确保社会大众可以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方面贡献相应的力量。

三、传统礼仪文化可以促进社会个体成长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个体存在紧密的联系,只有保证社会个体能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保证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成效。从社会个体角度对我国传统礼仪文化进行研究,发现礼仪文化对社会个体的行为进行了规范[3]。如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也曾经提出“人无礼则不生”,可见礼对社会个体的成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国家传统礼仪文化的作用下,社会大众能够认识到文明修身的重要性,并且从仁义、敬爱、诚信等角度遵循礼仪行为规范,保证能够真正做到内外兼修,成为和谐社会体系中的一份子,发挥个人力量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简单的说就是在礼仪教化作用的影响下,社会个体能够自觉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在社会活动中始终践行积极的行为规范,在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同时,也能助推我国现代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为中国现代社会形象的塑造和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四、在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中塑造社会道德风尚

中华传统礼仪实际上是一种可以表现出明显非制度性特征的文化思想,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将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作为核心,是我国社会政治伦理的衡量标准。在全面推进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借助礼仪文化的力量对社会风尚进行重新塑造,能够重新奠定诚信忠敬、慎终追远、明德归后等思想的社会地位,促进中国政治伦理道德的形成,为当代中国人提供相应的社会行为规范[4]。如此就可以在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在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上,保证在社会道德风尚的引领下能够提高和谐社会的建设效果,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五、结语

我国礼仪文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发挥传统礼仪文化的作用,不仅可以影响社会大众的个人成长,还能助力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新时期要加强对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视,争取可以真正发挥出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作用,保证现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成效。

参考文献:

[1]杨丹.中华传统礼仪与构建和谐社会之关系辨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3):105-108.

[2]张端端.论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的人文情怀[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10-12.

[3]陈丹.礼仪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19-120.[4]宋玉琳.传统儒家礼仪的现代价值及其传承[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10):251-252.

作者:熊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前教育理论下舞蹈教学论文下一篇: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