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教师教育论文

2022-05-15

第一篇:幼师教师教育论文

男幼师生入学教育中的男幼师生入学教育中的

“大学冷漠症”大多出现在男幼师生入学后的一段时间。男幼师生由于对大学学习环境不熟悉﹑专业认同感不强以及校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等原因,表现出经常与原来的同学联系,对大学学习或集体活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发现,大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生第一年的经历(黄晓琴,2011)。假如第一年适应不良,可能导致男幼师生失落、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选择退学。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我国幼师院校开始普遍关注对男幼师生的入学教育。

一、目前我国幼师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幼师院校开展的新生入学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军事国防教育﹑职业思想教育﹑规章制度教育﹑校情校史教育﹑基础文明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入学教育的形式则均采用军训﹑专题讲座、主题班会、集体参观、新生文体竞赛﹑社团迎新等方式。但针对该项工作教学改革涉及较少,大部分幼师院校仍在沿用“填鸭式”入学教育模式,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学生参与度普遍较低,更没有针对男幼师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心理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男幼师生入学教育的质量和成效。近年来,男幼师生患上“大学冷漠症”的现象日趋普遍,我国幼师院校应对该现象的准备尚且不足,这尤其反映在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来识别面临严峻适应困难的男幼师新生(黄晓琴,2011)。同时,现阶段我国幼师院校对男幼师新生的辅导和服务工作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高校。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幼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男幼师生入学教育,必须加快改革,加速创新,以适应男幼师生发展的需要。

二、男幼師生适应障碍的原因分析

正确认识和分析男幼师新生的思想状况,及时识别出适应困难的男幼师新生,选择相应的教育管理方法和内容,是当前我国幼师院校应对“大学冷漠症”的当务之急,这也是男幼师新生入学教育面临的艰巨任务。接下来,笔者以A校为例,探析造成男幼师新生适应障碍的几点可预见性原因:

1.专业技能零基础。

幼师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声乐、舞蹈、钢琴和美术是幼师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笔者调查发现,幼师院校大部分的男幼师新生都没有艺术类课程学习的基础。然而艺术类课程多偏重于技能技巧的训练,需长时间的练习与积累,领会和掌握的周期也比较长,因此一些男幼师新生在艺术类课程学习上入门较慢,存在一定的困难,甚至会产生焦虑(符洁,2014)。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这一学习适应障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引起他们自我评价水平的降低,并对周围环境产生消极甚至抵制情绪,这反过来又加深了他们本身的适应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这部分专业技能课程“学困生”,教师可适当降低对他们的学习要求,结合他们的能力范围,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方式的指导,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以减少男幼师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方式有个良好的准备。其次,这部分“学困生”只是在一两门课程学习上表现出不适应,其他课程基本上都达到了适应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男幼师生适应教育时,我们的教育措施一定要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充分肯定其在其他方面的良好表现,打消其适应期心理焦虑。

2.人际交往障碍。

面对不同文化背景﹑人生经历﹑生活习惯的同学,面对校园中严重失调的男女生比例,一些男幼师生可能会出现排挤他人或被排挤的现象,同时男幼师还存在“怕被他人歧视”的顾虑。在班级活动中,男幼师生参与度相对不高,存在感不强,男幼师生所处的位置及在团体中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由此产生的压抑感会驱使他们产生自弃念头或者懈怠心理。因此,提高男幼师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至关重要。例如,A校基于新入学的男幼师生的实际情况,带领他们学习传统典籍《弟子规》,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与人交往、人格塑造等角度加以指导,我们也欣喜地见证了学生的进步。因此,有效地在学校德育、男幼师生的培养中渗透进《弟子规》的概念,将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专业思想不稳定。

男幼师新生入校以后,大多对自己的专业比较陌生,个别还持有排斥的态度,缺乏专业认同感,因此有些男幼师生会出现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甚至要求转专业。针对这些学生,辅导员要及时加以引导,学校可以开展相关专业教育讲座,来稳固他们的专业意识,提高他们对本专业的热爱。学校可以邀请本校毕业的已经从事幼教行业的男生现身说法或者带领他们去幼儿园参观男幼师上课实况,使得他们对幼教专业男生的美好就业前景有一个更充分直观的认识。

因此,关注男幼师新生的心理适应障碍问题,并及时加以疏导,帮助他们建立起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心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是做好男幼师生入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国外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模式探究

美国高校入学教育起源较早,内容也相对丰富,涵盖建立针对新生的入学教育专题网站﹑新生开学前阅读项目﹑入学后校内服务指导项目等,尤其突出的是还有针对学生家长的项目,包括制作新生家长学习手册﹑定期发送电子邮件告知学校教学计划,使得学生家长也可以加入到新生教育的队伍中。美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是根据学生特点与需求而设计的,目的在使学生尽快适应高校生活,确立新的学习目标。与我国相比,其学习内容更宽泛,教育形式更多样化,时间跨度也更长。在实施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美国高校除了充分调动校内职能部门,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另外,他们还吸纳了许多慈善组织和知名企业也参与到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施过程中。

军训是当今高校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军训,国外高校更强调“学以致用”。印度高校的军训课程包括队列﹑射击﹑军事知识﹑野营技能等。其次,还有专门针对女生的课程,如:急救﹑基本护理﹑防身术等课程。在韩国,高校新生军训通常在专业部队进行,故而训练相当严格,项目主要包括队列﹑夜间山行等,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反观我国军训则重“训”轻“教”,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走正步﹑站军姿﹑走方队等动作的机械练习上,它们在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方面固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军训整体上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做好男幼师新生入学教育的建议

1.坚持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相结合。

男幼师新生入学教育坚持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相结合,既要包括学校教育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的“正式课程”,还要包括学生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校园文化)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规范和价值观。同时,与显性课程相比,隐性课程具有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影响更持久的特点。当前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开学典礼、军训、校情校史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均属于显性课程。因此,我国高校今后可适当借鉴国外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采纳的一些实用且可操作性较强的隐性课程,如:社区服务计划﹑野外拓展训练等。学校通过将团日活动、社团活动与社区服务活动相结合,为新生搭建一定数量的义务服务平台,例如,养老院服务、托儿所服务、社区环保服务等,让男幼师新生参与社会服務,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切实增强他们的社会认知度。同时,学校还可将传统的军训教育转移到野外进行,提高男幼师生的军训积极性,让男幼师新生掌握一定的野外生存技巧,增强他们的生存意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学生自杀﹑校园暴力等消极应对挫折的方式,同时可以提高男幼师生的阳刚之气。

2.坚持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的原则。

当前高校专职辅导员通常肩负着多达200名学生的管理工作,工作任务重,教育难度也非常大。但是,新生阶段,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会有许多问题需要向他人请教,而受制于师资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所有人都能有机会经常向辅导员请教,辅导员也不能够及时解答每一位学生的困惑。所以笔者以为,坚持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的原则,实行导生制将有利于帮助广大新生顺利渡过大学适应期。以A校为例,学校实行了“带班学生制”,每班配备2~3名代班学生,有男生的班级配给学长带班,当选学长均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新生一旦遇到学习或者心理上的问题都可以及时找到学长寻求帮助,这样不仅克服了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滞后性和影响面较窄﹑持续时间较短的缺点,还帮助新生建立了新的交际网络,也进一步锻炼了高年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成效和质量。

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男教师专业技能展示会,邀请各专业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男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展示,如美术作品展示、钢琴演奏等,为学生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也能增强男幼师新生在校期间加强相关专业技能学习、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坚定信念。

3.坚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

20世纪80年代以来,“职业至上”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流。高职教育高度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弱化了其人格修养和品德的完善,强调社会功能,忽视了个人功能,从而导致高职学生出现一系列心理障碍以及价值观念的扭曲。因此,人文教育亟待加强。从男幼师生入学开始,学校就应该让男幼师生多接受有品位、有内涵、具有丰富教育意义的人文教育,如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观看各种形式的表演(歌舞剧、话剧、音乐会),举办专题知识竞赛等,让他们在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中提升个人修养,使他们获得心灵的丰富,为他们今后的长足发展奠定扎实的人文底蕴。

面对男幼师生“大学冷漠症”,幼师院校一定要创造性地开展适应期教育,为男幼师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设长效发展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集体观念培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男幼师新生把大学三年的规划与职业生涯以及人生目标的规划相结合,踏实地打好基础。同时,我国男幼师生入学教育参与人员十分有限,应吸引校外资源的投入和帮助,包括学生家长﹑社会机构等。

作者:徐俊俊

第二篇:幼师美术教育的创新教育

摘要:幼师美术教育是实施幼师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也是幼师生健康 成长,成为合格幼儿教师的基本需求,是幼儿美术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从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育现状出发,分析了幼儿师范美术教育的意义,指出了幼师美术 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创新机制出发,提出了创新教育理念下提高幼师美术教学水平的建议.

一、当前幼师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课程设置不科学

目前,我国幼儿教师艺术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教学观念落后,课程设置不科学。目前,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在建立之初仍然遵循办学方针,只针对幼儿教师的技能,而忽视了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大部分学校还是沿用90年代初的教材,课程设置僵化,十几年不变。他们没有注意到近年来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和社会教育观念的变化。

2.生源质量难以控制

在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初级阶段,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国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优秀的学生通过幼儿园教师教育走上了教师岗位。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幼儿园教师的学生素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前的“尖子生”到初中的“双差生”。这些学生大多有学习障碍,大部分文化课基础差。一些幼师学校为了扩大招生规模,忽视了对学生自身素质的调查,导致幼师学生素质下降,进而影响幼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美术课堂教学缺乏创新

目前,幼儿园教师艺术教育过于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视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在“艺术家教学”而不是“美术教师教学”的模式下,普遍存在教师重技能传授而轻能力培养的问题,表现为教师讲解示范简单、学生模仿、机械化、缺乏创造力。这种教育模式不重视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忽视了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培养的幼儿教师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体现在儿童艺术的教学活动中,“你会画画吗”、“你会画得像吗”是儿童学好艺术课的标准,从而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艺术的兴趣。

二、创新教育观念的启示

现代艺术与设计的摇篮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体系提出了重要的原则:倡导设计中的自由创造,强调只有精神高度自由,才能充分释放潜能和创造力。只有在思维方式、课堂氛围、教育方式能够实现自由的前提下,才能培养出思维活跃、勇于创新、勇于质疑的天才学生。例如,美国哥伦布美术设计学院以“培养心智、敏锐的眼睛、激发创造力、开发个人潜能、拓展视野、解决具体问题、认识各种可能性”为办学宗旨,并在此指导下,在一批和一批培养了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国逐渐开始正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先进的教育方法引入并作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加以推广。

三、创新行为特征的再认识

在这里,我们先就创新能力的行为特征进行探讨:

1.智力

创新能力强的人通常智力更高,他们的创造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博学。当一个充满知识的头脑思考一个问题时,相应的知识就成为思考的焦点,所以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是创造性劳动的必要前提。法国化学家、现代微生物学的创始人巴斯德,曾经说过:“在观察领域,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的确,即使是一个天赋很好的人,没有丰富的知识,作为创造力的积累,很多灵感和机会也会因为他的“见识不足”而悄然逝去。

2.独立性

创造力强的人在思维和实践活动中会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他们很少崇拜权威,也不认为以前存在的一切都是永远正确合理的。所以,他们不能因循平庸和刻板,善于以别人从未有过的方式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对于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应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美术专业的学生很多都是“桀骜不驯”的,老师一定要顺势而为,不要轻易阻拦。

3.思考的灵活性与流畅性

创新的人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他们可以从一面到另一面发现问题,从外到内分析问题,对同一件事持有多种假设。创新灵感的出现往往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心智活动,很多流畅的想法让创作者能够将不同事物的原理和概念联系起来,快速做出选择。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能够集中精力,保持思维的持久和流畅。

4.幽默感

许多创造性心理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已经从两个方面证实了幽默在激发创造力方面的价值:第一,它可以使人的头脑和情绪处于愉快和放松的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思考问题时的精神压力,从而保证思维活动的畅通无阻。其次,它经常用谐音和双关的比喻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给人带来新的发现和感受,从而引发创造性联想。比如:中有一部分同学有很深的动漫情结,会在设计作品中把自己定位为动漫人物,用夸张生动的形象和特殊的环境感染观众,引起人们的共鸣,收到一定的效果。

四、创新教育下幼师美术教育的发展途径

1.明确幼师培养目标

当前,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教育人才的竞争以及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选择对学前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儿园教师教育必须改革。现实中,一些学前师范学校也进行了探索,实践中出现了不同的改革模式。当前幼儿园教师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幼儿教育教师”,这应该体现对人格、文化、创造力和教育实践的整体性追求,而不仅仅是对专业技能的追求。

2.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认识的加深,艺术教学的内涵不断扩大,艺术课程的学习内容不断丰富。幼儿园教师的艺术课程应该超越传统的“纯绘画”或“纯艺术”教育,发展到艺术观念、形象传递、形式表达和情感表达等各个方面。在幼儿园教师的艺术教育中,应关注幼儿园教师的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培养幼儿园师生艺术技能的同时,应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艺术素养,引导他们树立和完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彭廷术. 凸显幼教特色 实施创新美育——浅谈中等幼儿师范美术教育[J]. 科学咨询, 2014.

2.杨炯. 创新教育下的幼师美术教育探微[J]. 數字化用户, 2018, 024(025):162.

3.王秀丽. 谈幼师美术教育的创新与思考[J]. 好家长, 2017, 000(071):P.208-209.

作者简介:李寒,女,1994.3,汉,淮海技师学院研究方向:幼师美术,本科,助理讲师,江苏宿迁

作者:李寒

第三篇:将绿色融入幼师“淑女教育”

摘要:“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家基本国策,因而人们更关注环境、生态和教育状况。在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这个特殊的“女儿国”,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建绿色学校,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幼师女生;环保意识;绿色教育;“淑”女教育;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口增长,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习近平同志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家的战略方针,人们更加关注科技、教育和生态状况。如何对幼师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教育的热门话题之一。如何将绿色教育融入女性教育,加强女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她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将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传承给下一代?作为幼师教育工作者,培养幼师女生的环保意识成为我们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

一、绿色校园气息是营造“淑”女环境教育的摇篮

“留短发、去脂粉、留清纯”的师范生淑女教育是我校多年来开展的德育特色活动,提出“因自信而美丽,因气质而动人”等20条“校园淑女新主张”,精心打造谈文雅不粗俗、衣着整洁得体不奇异、举止优雅大方不轻浮的幼师淑女,精心营造环境美丽的绿色校园,为培养新时代环保“淑女”创造物质环境。

我校是一所拥有120年历史的百年女校,校园中景色怡然,许多参天老树成为学生遮阳的天然华冠,师范女生在这种环境中,身心愉悦地学习、生活。校园设施和装饰别具匠心,可将绿色环保意识渗透到每个角落。例如,校园的外墙不是华丽的装饰材料,而是本校女生绘制的一些朴素的自然画,有粗犷的风土人情写真、精细的根雕摄影、可爱的昆虫折纸等。画面虽然略显稚嫩,但却表达了绘画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关注。操场和教学楼转角处的空间也被充分利用,这里有美丽的假山和喷泉,水花喷溅下自然形成了蓄水池,里面摇曳着漂亮的小金鱼,这些都由学生管理,使学生热爱自然界中真实的生物,也使学校的环境更加和谐。楼道的墙壁上是学生用废报纸制作的电影“后天”宣传海报,主体是自然灾害,告诫人们人类如果自毁家园,那么就会遭受毁灭。教学楼外的空地上还开辟了生物角,利用雨水开出一条很小的河流,等等,这些设施和装饰构成了完整的环境教育氛围。

我校早就被评为“百家优美校园”之一,校园里隐性的女校历史与文化沉淀让学生触手可及,“明德、尚美”的校训印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幼师女校是培养“护绿、环保”的高雅“淑女”的摇篮。

二、重视女性环保教育,培养新一代绿色“殊”女

幼师学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她们的环保意识如何、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对环境科学的掌握情况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下一代。幼师女学生还将是未来家庭的中心,首先应加强幼师女生的环保意识,再通过她们对家庭的辐射作用逐渐在社会上达到普及大众环保意识,这是一条捷径。女性的环保素质决定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培养“绿色女性”,就教育了一个家庭;培养一代绿色“殊”女,就肩负起国家的历史重任!

我校的幼师女生,毕业后将是幼儿园或小学教师,但她们对环保知识却知之甚少。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的环保意识严重欠缺。例如,有的漠视学校环保制度,偷偷将快餐盒、饮料杯等白色污染带进校园;宿舍、教室里垃圾遍地,视而不见;还有学生爱惜个人物品,但却不爱惜社会公物,教室、琴房长明灯现象比比皆是,课桌、讲台随手涂鸦。师范女生表现出环保观念缺失与环保行为的失衡,教育工作者必须找到根源,对她们仅仅批评教育解决不了问题,环保教育是幼师女生的必修课。

开展环境教育,首先要提高女学生的理论水平,学校组织女生阅读《一个地球、一个家庭》、《人与自然》等丛书,学习南京市相关环保法规。通过过学习,既丰富了学生的环保知识,又提高了对环保教育的认识,还使大家深刻领会了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知道了“如果不了解、不掌握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将不是一个合格的师范毕业生,更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如果不高,将很难跻身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的道理。

现在,我校的环境教育已渗透到语文、政治、英语、礼仪、生物、地理、化学、物理、数学、音乐、美术等十几门学科,校团委开设了以“环境教育”为核心的主题活动,有计划地把环保渗透作为团活动的重要内容;学校图书馆买来相关环保书籍,开展“环保读书节”和“好书漂流”等活动,鼓励学生写环保随笔并参与“保护地球”绿色征文比赛。以班级为单元,尤其是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的教师在教学、实验演示、药品处置、课堂讨论和作业布置时,有机地结合环保知识,让绿色环保理念的涓涓细流浇灌学生的心田。

学校依靠社会力量,取得方方面面对环境教育的支持。近年来,与江苏省第二师范学校、南京河海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市环保局等单位联系,请市环保局、东南大学等专家和教授来校做“人与环境”、“水质与健康”、“环境与发展”等专题报告。还聘请一些懂行的家长担任辅导员,带领学生到南京橡胶厂、南京白猫洗涤剂厂等地参观,由于这些单位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提高了学校环境教育的质量和层次,在身临其境的社会实践中,师范女生获得了更多有关环境知识的科研动态及社会信息。

通过上述环保教育,师范女生丰富了环境知识,能作为社会人来关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逐渐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幼师女生是我国未来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一个素质全面的教师,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培养新一代绿色“殊”女,为传承环境教育奠定师资基础,必定是当今幼师女生特色教育的最亮点!

三、多途径开展绿色教育特色活动,培养现代环保“枢”女

在育人途径方面强调STSD模式,即把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相互联系起来的教育,可以把学校的环保教育置于社会之中,让师范女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世界,增强共建绿色家园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女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培养现代“枢”女,在社会和家庭中起到枢纽作用,传承环境意识。①针对环保专题召开班会,积极参与“如何创建绿色班级”、“绿色——永恒的美;校园——永远的家”、“地球——我们的家园”、“南京的未来设计”、“保护南京母亲河——长江”等主题班会,进行世界环保知识问答、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女学生在参与中拓宽知识面;②结合各种环境保护节日,把环境保护纳入德育常规教育的总体目标之中,环境教育工作正朝着制度化、经常化方向发展。每年上半年,结合二月“世界湿地日”、三月“植树节”、四月“爱鸟周”、“世界地球日”、五月“世界无烟日”,下半年结合六月“世界环境日”、七月“世界人口日”、九月“保护臭氧层国际日”等进行宣传教育活动;③以环保为主题,发挥师范女生多才多艺的天赋,鼓励她们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在生态导游、美好环境大拍卖、环保法庭和污染权交易等主题活动中,通过前期的材料收集、活动准备,又经过亲身参与,有助于深入了解大自然及各地生态特色,在活动中填补环保法规、污染风险承担等法律空白。女学生真切体会到环保任务的艰巨性,有利于把被动接受环保意识转化为自发、主动的学习意识。

作为幼儿师范教师,身兼教书育人的使命,应坚持以绿色教育为载体,大力弘扬“美德渗透,环境潜润”的教育思想,不断探索幼师女生环保教育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葛林豫等.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J].河南科技,2008,(11).

[2]陈秀云等.陈鹤琴文集 学前教育家文库[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刘艳华.论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及行为习惯的培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5).

作者:何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造价中级职称论文下一篇:教育与人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