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信贷业务论文

2022-04-24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我国金融信贷业务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目前淘宝花呗、京东白条、P2P等各大平台的小额信贷的业务陆续开展起来,有效发展了互联网金融信贷业务。在业务量不断加大的影响下,涌现出众多新型业务,对于传统的以现金信用卡为主的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由于货币存在流动性缺失的状况,使得商业银行将短期同业拆借利率不断提高,上述行为的发生表明,商业银行对业务结构需要加强改进。

我国金融信贷业务论文 篇1:

金融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问题的思考

摘 要 当前,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不断深化的金融体制改革,使得利率市场化得到了更加实质性的进展。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有稳定的利率市场和良好的金融体制作为基础,因此,在当前我国的建设发展的进程中,还需要对金融体制改革进行不断的推进和深化,同时要提高利率市场化的水平。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利率市场化和金融体制改革,并且对利率市场化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介绍,最后针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的提高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 金融体制改革;利率市场化;相关措施

当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就包括进行利率市场化,因此,市场的作用,在我国进行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商业银行也在不断的深化改革,从而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所以,面对当前改革的机遇,我国需要实事求是的立足于实际,使得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现与金融体制改革同时进行,从而进一步优化金融市场,使金融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优化配置。

一、金融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的概念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起伏变动是通过市场来决定的,市场的资金供求与市场利率的高低两者关系密切。虽然相关的市场主体能够在市场利率标准的基础上,来根据具体实际对利率的数值进行确定,但是,另一方面,市场利率的变化,也会因为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对市场经济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金融体制改革是通过采取相关有效手段对我国金融市场进行的一场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不仅能够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稳定发展,而且还在我国金融体制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是我国金融体制的全面改革。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和提高利率市场化的水平,可以有力的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对利率市场化的探索和实践从来没有停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而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特别是在货币市场利率方面,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通过不断努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现阶段取得一定成果。①在货币市场中,实现了品种利率的市场化。比如:金融债券和国债的发行利率等,通过近几年我国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其利率市场化得到了明显进步。②进一步简化了存、贷款利率。我们知道,长期以来,我国对存、贷款的利率控制一直比较严格,而且对很多利率品种都进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金融的发展。但是近年来,我国对贷款以及存款的管制和调控程度有所降低,甚至完全放开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商业银行自主管理利率能力的提高。③针对经济压力比较大的中小企业,对他们的贷款给予了扩大化的利率浮动幅度,这不仅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扩大发展的经济压力,还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不容易获得贷款的问题,而且还在贷款市场中使银行更加具有主动权,使得银行可以自主对利率做出调整,从而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安全,将隐患降到最低。④减少了对外币利率的限制和管理。我国银行通过大量的减少外币币种的限制和管理,有利于保护对我国货币市场的稳定。⑤我国的部分银行试图与一些保险公司开展定期的额度相对较大的存款业务,但目前尚处于试运行阶段,利率由双方协调确定。

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实践和发展不仅表现在我国的宏观金融上,还体现在我国银行的具体行为方面。比如,银行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实现利率管制的放松,并且成果显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外币利率改革方面,虽然目前只是对境内和境外的存款额度较大的利率和贷款利率这两种利率进行开放,其他的全部开放工作还没有实现,但仍有效的减少了我国对外币利率的管理;在部分银行采取了利率市场化试点,试点主要是在保持金融稳定的前提下,在银行采取显著的利率浮动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总的来说,虽然目前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改革进程还是比较缓慢的,这是因为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

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国有银行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它的发展进程直接影响着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进程。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既为我国的大部分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银行机构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风险,这就要求我国的有关监管部门,对利率市场的发展和变化积极全面的进行监督和监管,充分发挥它有利的一面,尽可能的减少不利的影响。

从利率市场化可能带给我国金融企业的风险方面来看,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了银行利率管理的难度。因为在利率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因素会对利率产生影响,这时候,市场利率的结构就会比较复杂。这时候出现的利率波动会对银行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不利于银行对利率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加大了银行方面的管理难度。二是,增加了银行的经营压力。相比较于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来说,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一步缩小了银行的利差,使得银行的收入明显减少,这对银行的盈利水平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而传统的信贷业务往往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银行间呈现出良性竞争,从而有利于优胜劣汰,这就体现出金融体制改革有利的一面。

利率市场化给银行等金融企业带来的机遇,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一是,利率市场化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特别是对于国有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实际上也是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能促使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只有完善的金融市场,才会具有齐全的融资工具以及健全的金融制度和良性的竞争环境。我国金融市场的良性竞争也为国有银行的经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二是,利率市场化促进了经营机制的彻底改变。目前,我国国有银行的成本受到存款利率的影响,银行的收益受着贷款利率的影响,因此,存贷款利差直接影响着银行的利润。当前,利息收入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利率市场化增强了国有银行的竞争力,使得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能更加适应利率市场化发展的要求,从而不断的完善和改变自己的经营机制。三是,有利于推动金融市场的创新。利率市场化赋予了银行对金融产品自主定价的权利,从而为银行的金融创新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带给了银行巨大的生产压力,银行为了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就只能通过创新来获得新的发展空间,通过金融创新减少风险危机,从而实现银行的稳定发展。第四,利率市场化有助于银行优化自身的客户结构。银行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客户的支持,只有不断的提供给客户更好的服务,才能使客户满意,进而推动银行的发展。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要在分析贷款市场金融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多方面因素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利率水平,最终制定出既能吸引优质客户的利率水平,还能对大风险的客户加大利率水平来补偿。因此,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优化银行客户结构。

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与提高利率市场化水平的措施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我国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就必须要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但是,利率市场化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因此在发展利率市场化的同时要兼顾国有银行的实际能力,并且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而逐步实现市场化的稳定快速发展。

1、改善利率市场环境

利率市场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利率市场化发展的更好更快。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发挥利率的指导性作业,对社会保障体系加以完善。②加快国有经济产权制度改造。我国应该对国有银行以及商业银行进一步的统一管理,使他们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从而有利于利率市场化的发展。③加快财政制度改革。发挥利率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通过对公共财政、外汇等方面的改革来促进产业资本的流动。④对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通过法律规范利率市场化的发展。

2、加强对利率的管理能力

虽然我国的金融企业通过对利率的有效管理,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快速发展,但是也要把握住利率发展的规律。①掌握金融企业整体的发展水平,有利于灵活的调节利率。②遵守经济发展规律,有利于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③使各级银行的积极性得到更大的提高,便于控制利率。④引导商业银行以中央银行制定的利率标准为基础来制定具体的存贷款利率。

3、优化货币市场结构

货币市场是利率市场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相关部门及时优化货币市场,才能为利率市场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利率市场化各个环节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货币环境为基础,所以要促进利率市场化就必须加强货币市场的结构调整。

4、规范同业拆借市场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发展迅速,但是还存在一些发展的不足。我们知道,同业拆借市场与利率市场化联系密切,所以要发展利率市场化就必须要规范同业拆借市场。国家可以通过逐步降低存款利率来促进商业银行之间的货币市场交易,也可以建立自己的融通中心来更好的为同业拆借市场提供利率服务。

结束语

总的来说,利率市场化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的发展趋势,我国只有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利率市场化水平,才能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陈冬至.金融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J].商场现代化,2014(10).

[2]何铨.对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的思考[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6).

[3]焦少飞.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的利率市场化研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2).

作者简介:张光伟(1983-),男,汉,安徽天长人,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学士,中级统计师。工作单位:南京市栖霞区统计局。现南开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作者:张光伟

我国金融信贷业务论文 篇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

摘 要:目前淘宝花呗、京东白条、P2P等各大平台的小额信贷的业务陆续开展起来,有效发展了互联网金融信贷业务。在业务量不断加大的影响下,涌现出众多新型业务,对于传统的以现金信用卡为主的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由于货币存在流动性缺失的状况,使得商业银行将短期同业拆借利率不断提高,上述行为的发生表明,商业银行对业务结构需要加强改进。针对互联网金融信贷业务,本文主要论述其发展现状,同时与商业银行的相关特点有效结合,对商业银行受此现象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信贷业务

金融是一个国家发展之根本,现今正处于金融创新时代,我国目前有大量金融创新业务,例如大数据、余额宝及移动支付等正不断发展开来,且将它们称为互联网金融[1]。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虽发展较快,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无法对其概念进行明确。相关学者认为[2],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互联网对各种金融活动有效开展的方式。互联网金融会改变金融形态,针对传统金融,会将其运作模式改变,并影响银行信贷业务。

1 针对互联网金融,分析其信贷业务的现状

传统金融行业有效结合互联网精神而产生的新兴领域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具有分享、协作、平等及开放的精神,这些精神逐渐渗透入传统金融业务中,从根本上影响了人类金融模式,对于金融业来说,若其具有一定的互联网精神,那么将其称之为互联网金融[3]。从广义层面来说,其模式主要包括金融中介、信用评价审核、销售在线理财产品及第三方支付等业务。从狭义层面来说,是通过对互联网进行依托,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方式方法。

对于互联网金融信贷业务来说,这种信贷方式较为新型,使得信贷对象的范围有效扩大,促进诸多小型企业以及个人的融资渠道有效获得。此外,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广泛性、快速性等特点,使得相应资金支持能够快速及时获得,使得资金池的规模有效扩大,对于小微企业来说,使其服务能力得到有效释放。但是,互联网金融并未止步其信贷业务,诸多互联网企业对自身的资金规模正在尝试扩大[4]。

2 分析与对比商业银行信贷业务

互聯网金融信贷业务正在不断扩大其深度和规模,会对商业银行具体业务产生一定影响。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信贷业务是其主要的资产业务,通过利息、放款收回本金,将成本扣除,然后获得利润,其主要赢利手段为信贷。通过贷款人对贷款进行评估、审查,对借款人资信情况和偿还贷款能力进行确认。因放款与银行的控制脱离开来,在本息收回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信贷需要对贷款通则和合同法有效遵守的情况下,对贷款制度严格建立,贷前调查、贷款申请、贷款审批与发放、贷后检查、贷款收回与展期、资产保全等制度是其主要内容。此外,中国企业存在参差不齐的规模,主要包括大、中、小型企业。在信贷业务开展期间,商业银行因对风险的规避和审核要求的限定,导致小微企业难以获得贷款支持[5]。通过对比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信贷业务,其主要影响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传统信贷模式存在较高的成本费率和较大的贷款难度,导致小微企业逐渐向互联网小额信贷领域转变,从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会使其贷款业务的规模得到分流,将其收入来源弱化。此外互联网金融信贷机构不断发展开来,他们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对资金进行有效吸纳,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货币流动性。现阶段,货币流动性由于存在缺失恐慌的情况,导致银行业付出的成本较大。在此影响下,中国股市也出现了连锁反应,严重影响了银行信誉度,甚者导致严重的兑换危机产生。第二,对于互联网金融信贷业务来说,其存在一定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信贷业务的透明度和参与度更高,而对于金融中介机构来说,会缺失其主导地位,并不断深化金融脱媒现象。

3 采取有效的改革建议

3.1 针对小微企业及个人的贷款业务应积极关注

首先客户信息与商户资源应实现共享。双方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并使交叉销售有效实现。其次,对于中小企业及个人来说,应将在线融资平台与其联合打造。相比大企业信贷,中小企业信贷可以将较高的利差收益获得。商业银行应有效合作互联网企业,并进行积极探索,在对信用交易数据库有效运用的基础上,使其风险管理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应将在线融资平台与其联合打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能够使其接受在线融资服务,对新客户群有效发掘,从而促进经营收益显著提升。

3.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性和多元化应积极提升

以往为获得利润,主要对存贷业务进行依靠,该运营方式和结构模式应该有所改变,针对商业银行来说,使其中间业务的创新性和多元化应不断提升,例如使个性化服务不断加强,促进客户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对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及吸纳存款的业务优势进行有效利用,对自身竞争优势有效加强,从而对于综合性机构来说,能够使其有利地位得到充分发挥。

3.3 促使商业银行技术改革不断加快

在对先进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对数据整合工作积极推进,将有效的市场细分系统和客户管理系统积极建立,在集中数据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能够使数据的技术优势逐渐向其竞争优势转化。此外,需要对信息安全保障积极加强,对金融信息保密机制和信息应急处理机制不断完善,针对金融信息系统,能够使其自我恢复、应急处理、预警及检测能力不断提升,最大限度地使系统技术的风险有效降低,从而持续稳定运行金融业务[6]。

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影响商业银行发展的相关情况,商业银行需要对互联网的相关特点进行有效挖掘,例如具有较低的门槛、较低的成本等,有效抓住机遇,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实现金融创新,如针对小微企业来说,应对其信贷服务积极开展,互联网存在一定的便捷性,商业银行应对其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对业务渠道积极扩展,促进客户资源不断增加,并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与客户的联系积极加强,促进客户忠诚度有效增加;同时,商业银行需要对信用评价等级积极借鉴,将信用评价体系和银行信贷业务有效建立,从而使资源配置率有效提高,使不良信贷率不断降低。

4 结语

目前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在小额信贷业务的影响下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信贷业务,不断增加了金融业务量,使得众多新型业务不断出现,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规模。因此针对互联网金融,本文通过分析其信贷业务的现状,并对影响商业银行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使针对性对策有效提出,最终使得商业银行得到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领,冯田田.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7,30(3).

[2] 贾凤涛.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及银行的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2017(4).

[3] 王超.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4).

[4] 张亚楠.从互联网金融模式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变革之路[J].市场研究,2016(10).

[5] 计燕红.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6(5).

[6] 刁艳华,罗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影响研究[J].商情,2017(34).

作者:过华颖

我国金融信贷业务论文 篇3:

中国农村金融供需缺口测算研究

[摘要]在我国金融、非金融相关部门为农业部门的生产与经营活动贡献的所有金融性资产中,近七成为商业银行贡献的信用活动的融量,非商业银行等相关机构贡献的资本活动的融量仅为1%。测算表明,我国农村地区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金融缺口,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的差距在近几年出现了明显的缩小趋势。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供需缺口;测算

一、 引言

1978年以来,我国的整体社会、经济实力明显提高,令世界瞩目。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结构上的不合理,并且这种不合理现象愈来愈多地显现出来。其中最明显的现象莫过于县城与乡镇二者之间的距离愈拉愈大,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占有很大比重,其经济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千上万的农民,甚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因此,切实改变农村经济、社会落后的现状,实现农业、农村更好更快的发展,是非常迫切的。

与城市的进程类似,农村、农业部门的经济进程同样需要各类生产、人力资源、技术能力等要素的汇集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通常在经济进程的初级阶段,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表现为要素推进式的外延增长。而对此发挥扶持作用的社会资金的提供情况对整体的经济进程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甚至能够从根本上影响经济进程的完成。因而我国广大农业部门的资金供给是否符合社会需要,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建设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当前,对我国农村金融供需缺口测算的文献大都停留在2002年到2006年,这对指导制定农村金融政策意义不大。笔者整理了《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资料》《中国金融年鉴》中的相关资料,测算了1998年到2011年14年间我国农业部门在金融方面的供需缺口情况,以了解当前中国农业部门金融体系的供求情况,并通过更长时段的数据推测农村金融供求的发展趋势。

二、 中国农村金融缺口的测算方法

1中国农村金融理论供给量

本文中的金融融量,指金融的融通,以及容纳量,具体指某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最大或者是最适宜的容纳规模量。一直以来,中国的农村金融融量呈现出连续萎靡的态势,其总量的增加一直滞后于经济总量的增加。在回答中国农业部门金融融量与实际发展进程中需要的金融融量的差距这一问题前,需要首先从理论上探讨我国农业部门金融融量的描述及测算问题。

(1)简单生产力条件下的金融理论融量

回顾世界金融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看到,物物交换时金融融量与经济总量二者的比值为0,即此时实体经济的演变并不以货币金融作为媒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物物交换逐渐转化为实物与货币之间的交换,也就产生了银行业。此时,实物规模的大小就意味着与之相对应的货币融量规模的大小,金融融量与经济总量二者的比值为1,达到理论上的最大值。金融融量以及经济总量二者间的这种比值关系,被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戈德史密斯用金融——经济比率的关系描述出来。在该理论的基础上,金融总量(M)等于经济总量(G)与金融——经济比率(K)的乘积 。

(2)发达生产力条件下的金融理论融量

人类迈入现代经济社会后,社会经济便不再通过较为简单的形态呈现出来了,其崭新的运行方式给金融体系带来了更多深层次的涵义,其规模上的变化也不单单是相同规模的金融融量可以实现的。原因就在于,首先,从金融工具的角度来看,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已由简单的通货媒介转变成了交换与资本货币的兼容、国内与国际货币的兼容等等,从而使货币媒介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呈现出极大的进步;其次,从货币流通的角度来看,现代金融相关机构不仅能够让货币以及信用活动发挥其本身的乘数作用,甚至能够让整个社会的金融融量呈现倍数的增长。所以,本文对简单生产力基础上的金融融量模型予以扩展,即金融总量(M)等于经济总量(G)与表示经济金融化程度加深过程中的不同层次的经济金融融量系数(K1+K2+…+KN)的乘积。

(3)我国农村GDP的构成和测算

农业部门的国内生产总值应当是农村地区所有产业的增加值的总和。为了尽可能多地使用我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测算农业部门国内生产总值应对三次产业分别进行。根据国家统计局1985年的产业划分,第一产业为农业,包含农、林、牧、渔四个行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建筑业,包含制造业、采掘业等;第三产业为服务业,它包含物质及非物质生产部门。可见,农业部门国内生产总值由农村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总增加值组成。

首先,第一产业增加值的估算。自1994年起,全国的第一产业具体增加值数据都由国家统计局在年末统一公布,因此,本文将直接利用农、林、牧、渔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具体估算。

其次,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的估算。对于这两部分的估算实际上就是对农村区域的工业、建筑业、运输业以及商饮业增加值进行核算,故将采用收入法进行。就我国当下的状况看,这些行业在生产运营过中所创造的增加值基本是由乡镇企业做出的贡献,因而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乡镇企业在这四个行业中所创造的总增加值,就是农村区域内第二以及第三产业中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

最后,第三产业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的估算。由于没有直接联系的统计数据可以利用,因此,只好运用一些较为变通的方式间接地估算第三产业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在这一部分当中,只有劳动者在农村的非村文教卫生、社会福利、科研活动以及经济管理相关部门中所产生的增加值是直接相关的。在我国现行的农业部门社会经济模式下,非物质生产部门分为以获取利益为目的的部门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部门,其中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部门在日常活动中的所有成本都要由广大农民来承担。根据国务院1990年公布的农民承担责任的相关政策,我国农民所需承担的责任数额不得高于上一年度农民人均年净利润的5%。在此本文暂时假定这一数字是5%,并假设以获取利益为目的的部门以及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部门所产生的增加值各占一半的比例,那么,全部由农业部门中非物质生产部门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近似地等于农民人均年净利润的1/10。

综上所述,农业部门国内生产总值的估算公式为:农村GDP=(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乡镇企业增加值+农村非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增加值)×100/90。2中国农村金融实际供给量

虽然我们能够估算出我国的农业部门金融融量在理论上可以实现的程度,但是,我国的金融相关部门对于农业部门整体的经济发展实际上贡献了多少金融融量呢?笔者将结合理论与农业部门经济进程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探讨我国农业部门金融融量实际达到的程度。

农业部门的金融融量可分成三大部分,即被用作货币流通的那部分货币贡献的金融融量 、被用作信用活动的那部分货币贡献的金融融量、被用作资本活动的货币贡献的金融融量。由于我国农村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经济较为落后,因而能够被用作资本活动的货币自然非常欠缺。本文为了简化计算过程,依据现行的统计口径,将农业部门所有的金融性总资产取代实际的金融融量进行计算 ,得到表4。

表4为我国金融、非金融相关部门为农业部门的生产与经营活动贡献的所有金融性资产,即所有的实际融量。从结构的角度看,商业银行贡献的信用活动的融量占有近七成的比重,它对农业部门的发展至关重要;非商业银行等相关机构贡献的资本活动的融量仅1%。这与城市工业部门中资本活动的融量相比相差甚远,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严重滞后。

3中国农村金融供给缺口

前文对农业部门金融融量理论以及实际情况的探讨和测算表明,我国农村地区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金融缺口。这一金融缺口的相关数据见表5。

三、 结论与启示

由表5可知,近年来,我国农业部门金融融量极其匮乏。1998年以来,金融方面的缺口呈现逐年上浮的趋势,增长幅度高达36 732亿元。由图1可知,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的差距在近几年出现了明显的缩小趋势。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农村的城镇化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在我国农业部门的城镇化建设中,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不断加大,缺口才开始出现了缩小的趋势。但是,农村金融供求缺口的相对值仍高达5173%,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差较大。

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的较大差距,不仅表明在金融融量上农业部门和城市工业部门差异愈来愈大,更反映出农村区域社会与全国的国民经济之间差异逐年增加。弥补农业部门金融体系的缺口,要求我国在经济体制内部尽快形成自我调节机制,在经济体制外吸引资金力量,积极适应农业部门中多种经济实体在资本方面的需求。农村地区金融需求不断扩大而供给却未相应增加这一现象的原因,一般可以归结为我国农村资金外流、信贷业务萎缩和金融功能不足三个方面。针对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应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探讨与研究。

(宗杰: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人员,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师,管理学博士;佟光霁: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冒洁生]

作者:宗杰 佟光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现状发展分析研究论文下一篇:典当法制定必要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