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2022-09-13

我认为, 民间舞课堂教学不能忽视“情”。

民间舞本属于民俗文化的范畴, 是舞蹈者情感真实而自然的流露。现在有不少人提出民间舞教学要注意“民间性”, 其实就是强调在自娱氛围中的真实情感流露。但显然, 这“情感”不是学舞者留下的情感, 而是每一种舞蹈原所从属的民众的情感。如不能通过了解其文化背景来体验其特定的情感经验的话, 势必使民间舞的教学缺少构成其风格支柱的内涵, 民间舞教学就只能教其“行”而无法使其教其“神”。

1 教学中的“动之以情”

民间舞教学强调“动之以情”, 即通过情感的诱导来增添舞蹈的魅力。“动之以情”主要可以采用这样几种方式。其一, 是“想象情景”的规定。教师在新课进入时应该把那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舞蹈风格以及表演形式对学生做大致的描述, 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语言的启发, 把学生逐渐引入到一个“想象情景”中,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开始就有一个情感的依托。当学生感受到这种情感并使之成为舞蹈的动作之时, 他就能很快投入到学习环境中去。比如说蒙古族舞蹈的基本训练, 教师在体态上要求学生双脚站大八字步, 双手叉腰, 抬头挺胸眼看前方。同时提示“想象情景”, 即设想自己置身于广阔无垠的大草原, 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有豁达开朗的性格, 豪放不羁的气度。这就能有助于舞蹈风格的完成。其二, 是调动学生自身情感体验。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情感经验, 让其对民间舞丰富多彩的情感表现产生沟通。如东北秧歌中的“逗趣”和花鼓灯中的“逗趣”有情感差异。前者的“逗趣”憨厚、耿直、且幽默诙谐, 后者则机敏灵巧。如果能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 利用日常生活中近似的经历, 就能将这两种不同风格的“逗趣”区别开来。其三是运用节奏触发情感, 一切舞蹈节奏都是体验情感和动作力度的。在民间舞教学中, 强调一个动作必然要谈及其力量, 谈及节奏, 节奏在动作语言表达某种情感中是不容忽视的基础, 如花鼓灯中的“鼓架子”动作, 有特色的是“赶步、转身、亮相”。从“起法儿” (紧收急蓄) 、“赶步、转身” (突射、溜得起) 到“亮相” (刹住) 的一系列动作中包含了强烈的“切分”节奏在里面, 在这种节奏有助于启发与之异质同构的情感。其四, 是缘物寄情。“缘物寄情”主要是指民间舞运用道具表情达意的特点。民间舞使用道具颇多, 且道具的舞动多具有某种象征意味, 可以为此来寄托舞者的情感, 当然也是使舞“动之以情”的好方法。其实, 我们陈述民间舞教学中“动之以情”的几种方式, 正是由民间舞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2 身情并茂的表现力, “以情带形”的目的

中国古典舞的外部形态及其风格的把握, 主要依循的是“内心视象”或叫“意象”。而中国民间舞则是注重“情感”的冲动与流变。芭蕾舞注重从形态上把握风格。

3 动作的情感渗透反应到动作特性

课堂上一个新的民族组合开始学习时, 我一般都会先介绍这个民族的特点、风格、人文环境、包括民族居住环境、信仰等等。如果一开始就直接接触动作的话, 学生不但体会不到动作的含义, 整个组合学完以后, 只有“形”而无“情”, 这样学出来的民间舞干瘪无灵魂, 不但毫无艺术价值, 而且学生在舞蹈时也体会不到自娱性。

如: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他们的舞蹈生动活泼, 热情洋溢, 充分显示其民族的乐观的性格, 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精神。维族舞蹈在动律与体态上有一种特殊的美。例如:腿部的微颤。在变化动作时, 膝盖连续的微颤有着一瞬间的动感, 加上丰富多变的手腕动作, 头部和脸部及眼神的运用配合, 使舞蹈色彩浓郁, 别具一格。在讲解新动作的时候, 教师一边示范, 一边配合风格特点的讲解, 学生很快就能够感觉到独特的各民族民间舞的特点的不同, 在接下去的新动作学习时, 就能够更快的心领神会, 动作到位了。

“民间舞的本源, 是民族的社会生活、地方的文化意识与舞者原生心态的真实具体的舞蹈体现。负载着特有的生活气息与文化积淀的活泼的原生心态, 是民间舞生命力本源的主要所在。”原生心态代表了各民族地区特定的环境、民俗、性格、形象、感情及传统的文化意识, 它是形成民间舞风格的内在基因。民间舞课堂中强调的“以情带动”的“情”, 是具体地根源于原生心态的“情”, 民间舞“内心感受”的依据也正是于此。可见, 民间舞的“内心感受”及“情感的冲动与流变”是直接关系到风格体现的。“以情带动”在民间舞中的特殊地位就不言而喻了。

中国民族众多, 原生态丰富多样, 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和体现不同的多层次、多方面的具体感受的心理依据。舞蹈演员达到“身”、“情”并茂的关键在于对节奏和呼吸的准确把握, 中国民间舞的节奏特点千变万化, 呼吸方法异常丰富, 仅在朝鲜族舞蹈中就有表现内在深情的“古格里”节奏;表现活泼、明朗的“安旦”节奏;节奏不同, 呼吸方法也就各异。“古格里”节奏, 采用悠长起伏、连绵不断的呼吸方法;“安旦”节奏的呼吸短、脆、轻、快。

各民族各地区纷繁各异的特点及呼吸方法不胜枚举。丰富的节奏处理的呼吸方法, 强化了演员对节奏和呼吸的感应能力, 对演员达到“身心并用”, “身”、“情”并茂, 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异常丰富的教材内容, 在培养演员的“身”、“心”可塑性方面, 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 我认为, 培养演员“身”、“情”并茂的表现力, 是民间舞教学功能的重要内涵之一。

搞戏剧的有句行话“心上没有, 身上白走”;民间舞讲“以情带动, 动中有情”。尽管各自说法不同, 但都说出“情”与“动作”的关系是缺一不可的。“情”是人的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情”与“动作”就是一各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相互协调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时间, 你会觉得不是在舞蹈而真的是置身于生活之中。否则, 民间舞课堂就会像作坊一样, 民间舞只能是紧闭在有限的空间之内, 单调、枯燥的照搬、重复。我想, 没有谁会愿意或希望看到呈现在课堂中的民间舞会是那样。相反, 人人都应该投入全部的精神, 继续于民间舞的“情”创造, 让各族民族、各地区、不同风格的民间舞在课堂生根、开花、大放异彩。总之, 民间舞课堂教学贯穿了“情”所发生的效应, 能使民间舞在课堂教学中产生质大的飞跃。

摘要:舞蹈的感情是来自“人”自身的感受与感情体验。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体会到学生只有清晰的了解到各民族民间的特性和特殊的文化情感, 才能在她们的动作中体现出来, 所以通过本文来总结我对情感渗透的浅薄见解。

关键词:民间舞,渗透,情感教学,情感反射

参考文献

[1] 中国舞蹈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一辑.

[2]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J].

[3] 张琳仙.舞蹈“论舞蹈艺术教育的真善美”, 2000 (2) .

[4] 吕艺生, 朱清渊[主编].舞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8CG中国舞蹈网.

[5] 隆荫培, 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程造价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实践微探下一篇:第二类r-块置换因子循环矩阵的等价形式

热门文章

民间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