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18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始终在传统与现代的视角下进行着。本文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回顾了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过程,分析了课程改革的动力和路径,在总结课程改革经驗的同时,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方向。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论文 篇1: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究

【摘要】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依据学生的就业需求,开展针对性課堂教学,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丰富他们的专业英语词汇储备等。文章主要论述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必要性,依据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现状,提出具体的课程改革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就业;高职学生;公共英语

【作者简介】吴明霞(1989.08-),女,重庆綦江人,宁夏理工学院,汉族,学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

高职毕业生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具备扎实的职业能力之外,还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依据高职学生专业背景,对公共英语课程进行科学设置,使该课程与就业接轨,强调课程教学的实用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前景。

一、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必要性

其一,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高职院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公共英语课程既要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还要对其听、说、读、写等英语综合能力进行指导,满足就业市场人才需求。课堂教学中,强调综合英语能力培养,实现预期专业教学目标。其二,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以往,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多采用文本教学方法,以词汇、句型、语法讲解为主,忽略了英语的实用性以及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导致课程教学不能够满足职业要求,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较差等。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师结合职业诉求,着重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使他们熟练将英语应用到日常工作中。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其一,部分高职院校英语教材由本科英语专业教师编写,而企事业单位专业英语人才很少参与高职英语教材编写工作,使得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缺乏实用性,学生很少能够将所学英语直接应用到职场中。其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安排不合理,仅第一学年有公共英语课程,导致英语学习时间少,课程效果不佳,学生进入职场之后,以往所学的英语知识毫无用处可言。加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以单词背诵、句型讲解和语篇分析等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听力、口语、写作能力培养,导致课程实用性不强,高职学生无法熟练应用英语。其三,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且公共英语课程多采取大班教学模式,忽略个体学生的需求,很难对班级内的所有学生进行兼顾,以至于无法达到预期课堂教学效果。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方法

1.强化实用口语教学。在口语教学方面,以往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以阅读教学为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改变这一教学思路,着重训练高职学生的口语能力、写作能力、听力能力等。虽说,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借助计算机网络翻译专业性文件。但是,高职毕业生要能够在公共场合熟练运用英语。口语属于语言输出范畴,承载的信息量比较大,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将口语和听力等作为日常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阅读部分可由学生自主完成。通过该种方式,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英语老师可为学生推荐“英语流利说”“薄荷英语”等英语应用软件和网络课程等,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丰富自身的英语知识储备。

2.增加职业英语学习模块。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完成基础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之后,可设置职业英语学习模块,作为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补充。结合高职学生的专业背景,开展针对性地职业英语教学,从而满足高职学生的职业要求。该过程中,采用“双师型”教学方法,由公共英语教师和具备扎实英语基础的专业教师共同参与职业英语教学。公共英语教师具备丰富的英语知识储备,口语能力强,专业教师则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及实践基础,了解各类专业术语等。二者相互配合,共同承担高职英语教学,真正将职业英语学习模块纳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中。

3.校企合作,开发行业英语教材。传统高职英语教材设定及素材选择,强调听、说、读、写、译能力培养,文本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关联不大。高职院校可尝试与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行业英语教材。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研组成员要参与行业调研,与一线员工共同开发具备行业特点和职业特征英语教材,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学习需求。英语教材的开发要紧扣实际工作,强调职业性和实用性,着重训练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便于其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4.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建设、技术等各领域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实施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是为了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实用性英语人才。针对这一情况,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及教学中,要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和标准,重点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知识应用能力,并通过考核内容及方法的制定,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效果进行检验。依据实践类英语人才培养要求,确定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考核内容,将知识考试与能力考核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职场英语,并对他们的能力、素质等进行全面测试。

四、结语

职业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改革需要考量的相关内容比较多。无论高职学校,还是英语教师,都要明确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及当前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强化实用口语教学,增加职业英语学习模块,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帮助高职学生将所学英语知识熟练应用到工作岗位上,实现综合英语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粼粼.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公共英语教学[J].读写算:教师版,2016(43):13-13.

[2]康丽.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公共英语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5):10-10.

作者:吴明霞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论文 篇2:

传统与现代: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始终在传统与现代的视角下进行着。本文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回顾了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过程,分析了课程改革的动力和路径,在总结课程改革经驗的同时,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 高职 公共英语课程 改革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因为其“公共性”在充满改革与争鸣的高职文化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各种思想直接交锋的影响下,英语教育者们在尝试、摸索和奋进中总结着经验与教训,为课程的生存和价值奋斗着。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校期近20年,其公共英语课程在高职阶段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的变革,为课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一、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简史

笔者自从1996年进入广州番职院应用外语系工作,以公共英语教学为主要工作,见证了番职院公共英语课程发展的全过程,具体来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课程的依附阶段(1993~1999)。这段时间的跨度,主要从建校到番职院获得招生权。学院建校时的名称为番禺理工学院,挂靠原广州大学进行招生,所开设的课程也基本是本科课程的修订版,学制为3年。当时,公共英语课程名称为大专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遵循原有的专科英语的基本要求,采用本科大学英语的教材,授课主要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即以教师课堂讲授学生练习的“讲授-练习法”为主。课程教学方式基本采取的是小班教学,每周4个学时,分4个学期学完。作为课程考核方式,学生要参加由广东省统一组织的英语二级考试,通过者则颁发广东省承认的二级证书。这段时期课程主要是依附于本科大学英语课程的整个模式。

2.课程的自主阶段(2000~2004)。自学院1997年挂牌为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后,针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学院进行了反思和讨论,由此拉开了全院课程改革的序幕。在全国范围内,公共英语课程进行了改革,课程的基本要求按教育部当时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2000年)》,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参加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的PRETCO(A、B级)课程考核的测试。在这一阶段里,课程使用的教材也逐渐出现了有“高职高专”标识的高职类公共英语课程专用的教材,满足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要求。在课程的教学法方面,在传统“讲授-练习法”的基础上,针对语言课堂教学的特点,逐渐引入了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任务式教学法”等。在学院层面,改革也在如火如荼进行着。针对扩招所带来的各种资源的不足,学院将原来两年共4个学期的公共英语课程改为一年两个学期内完成课程,总学时不变,周学时由原来的4变为8(吴敏,2006)。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提高了PRETCO测试的通过率)的同时,课程改革产生了诸如教学管理等问题(吴敏,2006)。

3.“工学结合”理念的影响下课程的深入改革阶段(2005~2009)。在高职“工学结合”理念的影响下,学院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作了全面深入的检讨。在这次大讨论中,公共英语课程在课程性质和学时上遭受了的挑战。为满足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具体要求,公共英语课程的总学时由240减至180。与此同时,对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也进行了深入改革,由“模块式、阶段式”的教学内容组成贯穿了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宋梅梅,2007)。具体就是将课程分为听说、阅读、专业英语和PRETCO备考4个模块,在强调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兼顾专业英语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过级考试备考的需要。

4.课程改革新动向(2009~)。学院2006年成为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后,作为示范性指标之一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水平,PRETCO测试的通过率成为学院关注课程教学的重要指标。为此,学院狠抓课程质量,明确了以PRETCO证书代替课程考试的制度,各专业也对公共英语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程的外部环境影响下,课程的管理者们制定了以过级考试结果为导向的绩效制,即以学生过级的平均成绩排位计算教师培养学生的绩效,并以此来衡量教师的工作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教师的绩效意识,提高课程质量,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保障课程质量的意识。

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动力分析

改革必然有其目的和推动力,公共英语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具体来说,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动力有如下3点:

1.高等教育扩招的需要

中国的高等教育从1998年起实行扩招,其主力军在高职教育。从小班到合班教学的实践并非是高职特有的现象,本科院校在扩招的过程中,在面临师资和时间等资源的不足时,合班也为权宜之策。在实践的过程中,合班教学在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的默认下逐渐成了既定的事实。可以说,语言教学的合班现象是中国大学教育的一大特色。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看,合班是节约了资源,但是,是以牺牲学习者的口语实践等课堂参与活动为代价的。在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传统的小班教学已成记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已逐渐转变为众所周知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对于部分教育工作者来说,合班教学不失为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教学理念的手段。在网络日益普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盛行的环境下,高等教育在走向社会中心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受考验。在这样的环境下,高等教育的扩招必然会使涉及教学对象众多的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和争鸣成为焦点。

2.课程体现高职特色的需要

从传统来看,公共英语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译5种语言技能为己任。虽然,在课程发展历史来看,课程在侧重点各方面有所不同,即重在听说还是读写的能力培养曾经历过争鸣,但是,课程发展的中心仍然没有偏离传统的培养路径。随着高职教育由规模发展进入深入改革的阶段,高职课程的改革亦步亦趋,达到了“泛化”的境界。比较普遍的情况是,不少高职院校在面对公共课程改革(主要指“两课”、计算机基础和公共英语课)时,首先,想到的是“取经”——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于是有了“两课”、计算机基础和公共英语课程也必须体现高职特色,也要“工学结合”。在这种改革的大环境影响下,课程的管理者在顺应潮流的同时,采取了课程内容选取方面的革新。于是,出现了公共英语课程“模块式教学”的创新,在强调以语言技能培养的同时,采取折中的办法,引入体现行业或工作场景中的英语知识,以此体现“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课程理念。课程改革实践确实带来了不少新的理念,例如,以工作过程的场景所需要使用的英语知识组织教材学习内容等。虽然这样做增加了英语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是除此之外,教师和学生在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影响下,面对语言能力培养的渐行渐远,似乎有些迷茫了。

3.课程质量提升的需要

为体现高职特色需要的改革在轰轰烈烈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逐渐告一段落。冷静之余,人们在思考着课程改革的得与失。此时,高职院校示范性建设的集结号已骤然吹响,围绕着高职课程质量的行动正式展开。课程质量的好坏必然有其体现的指标,除了课程成绩、竞赛表现和学生与同行在测评系统的打分外,最直接的就是学生参与证书考试的表现,而在高职院校层次,涉及范围广的计算机水平和英语水平考试就直接成了两个最为重要的指标。在规模发展阶段,尽管学院对课程质量、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水平和过级考试成绩一如既往、同等程度地重视,但是,在教师层面,学生考证通过率始终是对自我工作的一种精神层面的回报。高职教育进入深入改革阶段后,学院急需能直接体现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有较强表现的指标,公共英语课程的过级考试成绩理所当然成为必选。

三、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路径取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有教师、教法、学生和环境并列出了一条公式:课程教学质量=(学生+环境+教法)*教师质量。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从公式可以看出,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路径选取有4个因素,虽然教师的作用固然不可替代,而改革的路径往往也较多选取教师和教法,但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应该是4因素综合的结果。如果仅在环境、教师和教法作努力,忽视学习者的需求,课程质量亦无法保障(陈华胜,2008)。

纵观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过程,不难看出,改革路径的第一个取向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变量中的环境因素的表面上的改变。例如,合班教学,虽然改变了单位内学生的总数,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教法也有一定的提升,但是,这些改变的目的是被动的,并非围绕语言技能的提高而改。再如,为了配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作了充分的改变,但是,在强调工作过程知识的环境下,对于语言能力训练必然会减少。必须指出的是,公共英语课程改革中的教学环境的改革是在高职教育改革大背景下进行的,这条必选取的改革路径也是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始发路径。

相对于教学环境路径的必选,教学法改革路径的选取似乎是教师们各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法宝,少有涉及。其实,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法中不少都是比较成熟且可以借鉴到高职其它课程教学中去的。例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很早时就已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具体的如“交际法、小组讨论法和任务式教学法”等英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法,还是较符合高职教育理念的。随着“做中学”教育理念下的“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的流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也受到影响,直接体现就是课程教学者们在教学交流中纷纷使用“项目教学”的字眼。有鉴于此,笔者也尝试使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发现在工科领域流行的教学法未必对公共英语课程所有内容的教学适用(陈华胜,2010)。

由公式可以看出,课程改革对于教师质量因素路径的选取其实是最直接且最有效的,然而,这条路径在操作实践的改革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偏差。例如,绩效制作为一种激励制度是顺应改革潮流的,但是,制度设计如果过于仓促,其执行结果必然会牵制部分教师的积极性的发挥,总体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此外,制度评估手段和变量的单一加剧了制度漏洞的凸显,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四、经验与问题

1.经验

(1)课程改革作为高职教育课程发展的手段,是不能成为其发展的目的,否则,课程改革就失去了其意义。当然,课程改革的过程本身就是课程发展的宝贵经验,经历过课程改革过程的教师明显就是课程不可多得的资源。并且,该项资源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领悟高职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同时,在已有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和坚定了改革的方向。

(2)被动的课程改革很容易丧失课程的性质,即作为语言类公共课程的公共英语,因为其影响面大,课程的一些指标如过级率等容易作为课程质量的参考依据而受广泛关注,但是,课程改革必须在遵循改革原则和明确课程性质之间寻求平衡,否则,课程改革很快就失去原有功能,在掩盖掉课程性质的同时,走了弯路的同时又转回了原点。

(3)現代的课程发展理念离不开传统的课程发展理念的借鉴与吸收,否则,课程改革可能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2.问题

在基于网络平台的现代教育逐渐普及的环境下,传统的公共英语课程如何确立课程发展和改革的方向?课程改革如选取学生为主要路径该如何发展?这些课题作为探索课程发展的主战场必定是今后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

五、结束语

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实践为探索高职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平台,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下,改革的实践者们秉承着传统,为了实现最终的目的,在不同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走过了不同的探索道路,为课程发展乃至高职教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华胜.论PRETCO机试对公共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2]陈华胜.英语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0,(1).

[3]刘春林.高职英语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4]吴敏.论高职英语“二•八制”分层教学[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5]宋梅梅.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7,(11).

[6]宋梅梅.新一轮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6).

作者:陈华胜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论文 篇3:

双核心培养目标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首先将“职业素质+英语应用能力”双核心培养目标作为出发点,简要分析了我国目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紧接着就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材内容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相对应的措施,希望能够给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双核心培养目标 高职英语 课程改革

一、目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1.英语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训部分课时设置都是交由英语教师自由安排分配,个人随意性较强,普遍存在理论教学课时多、应用实践课时少的现象,导致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低下,与社会企业人才需求目标相脱节,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

2.公共英语教学模式陈旧。受传统英语教学理念影响,我国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仍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教学模式陈旧单一,重教轻学,未能意识到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过于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教,从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这不仅导致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氛围沉闷,严重影响了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还致使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不利于学生未来在社会企业中的求职。

3.英语教材内容缺乏实用性。据相关调查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各大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的公共英语课程教材如《大学英语精读》、《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以及《新编实用英语教材》等等,这些教材的内容过多地偏向于学术性,整体结构也基本上都是由长篇学术性文章以及词汇和语法组成,缺乏实用性和可行性,难度较大,且教材中所设场景并未能与学生专业领域以及实际生活相贴切,对于学生口语应用能力以及其他英语技能的提升并无太大帮助。

4.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往往仅凭学生的考试成绩,便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下定论。这对于本身基础较为薄弱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过于片面,无法客观地反映出学生该阶段的学习态度、知识储备能力以及对英语技能学习的程度,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妨碍了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

二、双核心培养目标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

1.科学调整理论、实训课时比重。为了突出高职公共英语的职业性,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必须将课时调整摆在首位,一方面适当减少理论教学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所占比例,另一方面加大学生实训教学的课时比例,并根据学生专业领域的特色,对学生开展不一样的实训教学,以培养高职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英语运用水平,为我国社会人才需求做出贡献。

2.积极转变英语教学模式。为了进一步完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我国各高职院校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摒弃陈旧的满堂灌教学手段,科学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单词语句转换成生动有趣的动画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又如适度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面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使得不同层次阶段的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能够看到自己的突破;再如积极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开展教学,在学习超市购物的基本对话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并将不同的对话分给各个小组,小组内各成员自由安排对话练习,最后由教师抽查小组进行场景模拟对话,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开口讲英语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且也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顺应了现代化教学发展。

3.优化公共英語教材改革。众所周知,教材是教师开展课程教学的首要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落实好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就必须先优化公共英语教材改革。首先,一本好的英语教材必须明确学生现阶段的学习需求,在重视理论知识方面学习的同时,又不落下学生实践方面的锻炼。这就要求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在以“基础英语+专业英语”为核心的指导下,优先选择能够更大程度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教材,同时也可安排学校相关人员以及社会企业优秀人才或专家,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自行编制适应本校学生发展的教材,以达到分类指导的目的,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学习最适合自己专业的教材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性,并让学生初步接触职业知识的学习,为未来适应职业生活做准备。

4.引进多元化评价方式。在评价方式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完善原先的评价方式,在期末考核成绩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将平时考勤、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课后作业以及口语应用考核等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评定标准当中,并丰富期末考核方式,如根据不同专业以及职业要求,让相关企业人员参与出题,又或是丰富考试题型,以达到对学生整体综合能力的考核,同时也使得评定方式客观化、科学化、全面化。

三、结束语

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对目前我国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存在的弊端,理应不畏艰险,努力探索创新,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寻求出最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英语方式,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促进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发展进程,为实现双核心培养目标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窦菊花.双核心培养目标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04):136-140.

作者:苏瑞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专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论文下一篇:外商投资企业避税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