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2023-04-11

第一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食品安全管理创新工作进展情况

食安办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来,我市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在经贸、农海、质监、工商、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上级“三定”规定,明确各相关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调整、充实执法机构和人员,修订和完善《南安市食品安全职责和工作制度》、保障编制和经费。同时,明确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协调机构和专管人员,深入推进全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机制。

二、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深入开展,推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的台阶。2012年2月,市食安办制定了《南安市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专项行动计划表》,布署了专项整治统一的行动时间、内容、重点整治范围及责任单位、具体要求,突出对乳制品、食用油、肉制品、水产品、酒类等重点品种的日常监管,突出对问题乳粉、地沟油、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重点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及使用行为,至2012年2月底,在专项整治期间,卫生局共检查餐饮单位1350多家次,出

1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780多人次,发出卫生监督意见书176多份。有效规范我市食品生产经营秩序,维护了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1、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建设工作。2011年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列为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目前我市已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初步设计方案已报省农业厅评审。下一阶段我市将按评审确定方案开展县级农产品质检站新项目建设工作。

2、加快检测能力建设。2011年省财政厅、农业厅为我市配置流动监测车和快速检测设备,为我市11家蔬菜生产基地配置蔬菜快速检测仪,有力提高对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管能力,切实保障我市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3、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根据省农业厅开展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蔬菜、家禽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例行监测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2次例行监测,从监测结果看,农产品质量整体稳定提升。蔬菜检测37种农药,抽样120个合格率87.8%;生猪尿样检测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合格率100%,莱克多巴胺合格率100%。

四、加快推进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为切实提高食品销售店守法诚信经营,引导自觉守法经营,在全市形成规范有序的食品安全氛围,工商部门在辖区

内评选128家“诚信示范店”, 切实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并在全市广泛推广,加快了推进食品诚信体系建设

五、完善应急预案掌握应急要领

认真总结近年来多起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修订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强化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更加明确各部门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步骤,增强应急处置规定的可操作性,提高应急指挥、协调和反应的工作效率,使各部门能够迅速掌握应急处置工作程序的要领,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查控问题食品,降低风险。

六、食品安全宣传氛围有新提升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群众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如食品安全“三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宣传周”“知识问答”等活动,广泛宣传创建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和社会氛围。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做为基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我们体会到,只有在忠实履行职责的同时,及时掌握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科学创新的理念找到新路子、新方法,才能搞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保证一方百姓饮食安全。

第二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当前,随着我镇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建设任务日趋繁重,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在我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以来,提升了社会建设效能、效率,推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现将我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来总结如下:

一、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把

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推进全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夯实基层基础。坚持重心下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村社,在组织领导、工作队伍、制度规范、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建设,完善保障,确保工作有人抓,各项要求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

3、严格工作考核。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乡镇对村(居)考核重要内容,细化考核项目、标准和方法步骤,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工作不断深入。

4、加强舆论宣传。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广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工作进展和成效,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工作措施

(一)推进村(居)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创新

1、推进村(居)组织建设。围绕村(居)党支部和居民委员会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建设、村(居)干部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快村(居)规范化建设步伐。

2、推进村(居)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科学划分管理单元网格,以网格为基础,科学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力量,把人、地、物、房、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实现村(居)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和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夯实村(居)管理基础。

3、推进村(居)服务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制定落实创新村(居)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村(居)组织,探索服务管理的有效形式和方法,积极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营造和谐稳定的居住环境。

(二)推进社会重点特殊人员群体服务管理创新

1、建立健全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管理台账。以镇综治工作中心为依托,搭建重点人员管控平台,建立定期排查和日常监管制度,全面摸清辖区刑释解教人员、矫正对象、吸毒人员、“法轮功”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会闲散青少年等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的底数,落实教育、服务、管理和帮教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

2、做好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服务和犯罪预防工作。通过建立阳光课堂、实行未成年人轻罪记录封存消灭制度、开展结对帮教等措施,全面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路子。

(三)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

1、扎实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区域排查整治。坚持定期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区域、场所和部位,把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地区安全作为排查整治的重点,落实“打击、整治、防范、教育、建设”综合措施,适时组织区域性统一行动或专项斗争,提升整治效能。强化对“两抢一盗”违法犯罪活动集中区域的整治力度,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2、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打防管控结合、警防民防技防结合、全方位立体化棋格型的动态治安防控体系。制定落实改进和创新保安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四)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创新

1、大力发展基层群防群治队伍。大力发展专职治安巡逻队伍、治安信息员、人民调解员、社会志愿者等不同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合理解决好群防群治队伍的待遇问题。

2、整合社会力量资源,参与社会管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努力构筑政府行政管理力量与社会民间自治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新格局。

第三篇:XX村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经济开发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动员会和区委六届十二次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开发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按照上级部门工作要求,结合实际,现就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项目带动、建设先行,强基固本、依法管理,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机制、方法,推进社会管理理念、政策体系、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创新,全面提升开发区社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为践行“和谐五生”、打造“产业新城”营造和谐、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主要举措

围绕总体目标,结合本村实际,以解决社会管理中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工作盲区为突破口,围绕创新发展十大体系,构建政府行政功能和社会自治功能相结合、政府管理力量和社会调节力量相结合的社会管理体系。

(一)创新发展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

1、全面加强大调解组织领导机制建设。强化党政主导,切实把大调解体系建设全面纳入党委政府工作全局,健全开发区(街道)、村(社区)大调解组织体系。开发区(街道)调处中心主任由党委分管领导担任,村居(社区)调处站主任由党支部(党委)书记担任。开发区(街道)调处中心、公调对接站、村居(社区)调处站均配备2名以上专职调解员。

2、不断发展“一综多专”的大调解新格局。以“党政领导、综治牵头、依托部门”为模式,在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建立完善医患、劳资、环保、拆迁、交通事故、消费、物价、教育、婚姻等专业调处机制,配备专职人员,完善工作制度。进一步深化“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诉调对接”、“援调对接”等对接调处机制,强化实体运作,规范对接流程,拓展对接范围。

3、有效夯实大调解体系基层基础。围绕“矛盾纠纷发现得了、控制得住、化解得好”的目标,全面加强大调解基层基础建设。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零报告”和责任查究制度,对社会矛盾实行分级预警机制。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进驻调处中心接访、重大矛盾纠纷领导挂牌督办及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推进大调解工作信息化建设,实行信息化管理和行政化管理有机结合,发挥信息平台的信息功能、责任功能和管理功能,推动大调解体系科学化管理。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完善调解员选聘任用、持证上岗、等级评定、培训管理等制度,造就一批群众威信高、社会广泛认可的调解专家、调解能手。

(二)创新发展现代防控体系。

1、加强巡防中心建设。从整合资源入手,建立完善开发区巡防中心,整合公安、保安、民兵以及社会防范力量,构筑区域联动、规范管理、专群结合、三级巡防、实体运作的城镇巡防新格局。加强区域之间、警种之间、专业巡防与社会面群防群治力量之间的协作配合,大力开展武装巡逻、车巡、步巡、综合巡防。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对巡防队伍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实现巡防工作全覆盖。

2、强化严打整治长效机制建设。加强对社会治安形势的分析和研判,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斗争和专项行动,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有效打击有组织犯罪、涉黑涉恶犯罪、暴力恐怖犯罪和其他各类犯罪。扎实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大排查、大整治,健全滚动排查、动态分析、集中整治机制,确保治安混乱地区及时发现,长效整治。

(三)创新发展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体系。

1、加强专业社工服务站建设。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涉邪涉毒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教育引导、就业服务、困难帮助、管理改造。区、开发区(街道)建立心理矫治平台,配备1名以上专业心理矫治师,对存有心理危机或患有心理疾病的对象进行危机干预和心理预防。

2、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对象管理教育。以安置就业为重点,从政策环境、资金支持等方面加大培育扶持,加快就业基地建设,最大限度地拓宽安置渠道,提高安置能力。推进公益劳

动基地建设,落实对矫正对象的教育监督和管控。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确保控制在1%以内,社区矫正对象又犯罪率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内,安置就业率达90%,衔接管控率达100%。

3、加强对重点青少年及社会闲散人员的教育帮助。健全综治部门牵头,宣传、共青团、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机制,对不在学、无职业、流浪乞讨、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等青少年群体,开展排查摸底,落实教育管理措施,加强对失教失足青少年的教育挽救,全面构建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预防和控制体系。

4、加强易肇事精神病人管理。适时开展精神病人排查,摸清底数,对曾经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全面采集信息,建立重型精神病人管理治疗信息库,逐人制订救治、服务、管理措施。完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加大精神卫生机构经费保障力度,逐步增加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理工作的财政投入。

(四)创新发展外来人员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外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体制。从改革外来人员管理体制入手,探索建立外来人员管理专门组织机构,统一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区域外来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同时加强流动人员服务管理组织网络建设和综合服务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五)创新发展基层基础建设管理体系。

加强村(社区)建设。着力推进以“一项保障、三小建设、一套机制”为主要内容的“131”工作体制建设。强化村居综治平安建

设保障,每个村(社区)设立1名综治专干、1名社区民警、2名专职调解员、2名专职保安、1名大学生综治社工、1名政法干警综治特派员。深入“三小工程”建设,小技防建设上,大力推广平安E家、十户联防报警等新型家庭技防产品;小档案建设上,由区综治、公安、司法行政、610办等部门牵头,按照简便易行、服务实战、资源共享的原则,分别建立村级“平安档案”、“治安档案”、“和谐档案”、“回归档案”,动态掌握各类不稳定情况,有力实施跟踪式管理;小群防建设上,大力开展“红袖标”群防群治,将村干部、保洁员、抄表员等吸收为治安志愿者,大力开展群防群治。抓好农村综治工作机制建设,建立村(社区)综治工作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追究制,推动基层综治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保障措施

(一)创新理念,加强领导。

一要提升思想境界。牢固树立“发展是生产力,社会管理也是生产力”、“发展是政绩、社会管理也是政绩”的理念,切实做到社会管理与经济建设并重。着力推动社会管理从应急短期向长效治本、从单一分散向系统推进、从打判管为主向综合管理服务转变。

二要科学统筹。深入调研,潜心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升对社会管理创新的规律性认识与把握水平。加强整体性、前瞻性、长远性谋划,有效统筹全局与重点、当前与长远、创新与求实等关系。各级党政领导要带头抓点、亲自试点、先行试点,不间断地在创新机制、破解难题上下功夫,不停步地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跃上新台阶。

三要加强领导。切实把社会管理创新作为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始终做到思想上重视、组织上配强、政策上倾斜。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党委政府领导、综治部门牵头、职能部门负责、有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综合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创新方法,立项推进。

一要强化项目规划。在通盘考虑,整体谋划的基础上,抓住难点、热点问题,形成一批社会管理创新项目,以项目化的方式分类、分块、分条推进综合试点工作,取得社会管理创新的规模效应,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系统化、整体化。

二要强化项目责任。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将把综合试点工作及各个项目建设成效,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目标和综治目标管理、机关作风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建立工作推进、项目管理、考核奖惩等量化指标体系,定期督查,严格考核。

三要强化项目保障。加大重大项目、装备队伍的经费保障力度,建立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机制,财政部门要划出社会管理专项资金,用于社会管理重大项目建设。

XX村

20XX年X月XX日

第四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工作总结

当前,随着我镇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建设任务日趋繁重,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在我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以来,提升了社会建设效能、效率,推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现将我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来总结如下:

一、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把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推进全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夯实基层基础。坚持重心下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村社,在组织领导、工作队伍、制度规范、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建设,完善保障,确保工作有人抓,各项要求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

3、严格工作考核。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乡镇对村(居)考核重要内容,细化考核项目、标准和方法步骤,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工作不断深入。

4、加强舆论宣传。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广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工作进展和成效,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工作措施

(一)推进村(居)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创新

1、推进村(居)组织建设。围绕村(居)党支部和居民委员会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建设、村(居)干部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快村(居)规范化建设步伐。

2、推进村(居)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科学划分管理单元网格,以网格为基础,科学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力量,把人、地、物、房、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实现村(居)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和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夯实村(居)管理基础。

3、推进村(居)服务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制定落实创新村(居)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村(居)组织,探索服务管理的有效形式和方法,积极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营造和谐稳定的居住环境。

(二)推进社会重点特殊人员群体服务管理创新

1、建立健全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管理台账。以镇综治工作中心为依托,搭建重点人员管控平台,建立定期排查和日常监管制度,全面摸清辖区刑释解教人员、矫正对象、吸毒人员、“法轮功”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会闲散青少年等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的底数,落实教育、服务、管理和帮教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

2、做好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服务和犯罪预防工作。通过建立阳光课堂、实行未成年人轻罪记录封存消灭制度、开展结对帮教等措施,全面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路子。

(三)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

1、扎实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区域排查整治。坚持定期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区域、场所和部位,把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地区安全作为排查整治的重点,落实“打击、整治、防范、教育、建设”综合措施,适时组织区域性统一行动或专项斗争,提升整治效能。强化对“两抢一盗”违法犯罪活动集中区域的整治力度,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2、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打防管控结合、警防民防技防结

合、全方位立体化棋格型的动态治安防控体系。制定落实改进和创新保安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四)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创新

1、大力发展基层群防群治队伍。大力发展专职治安巡逻队伍、治安信息员、人民调解员、社会志愿者等不同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合理解决好群防群治队伍的待遇问题。

2、整合社会力量资源,参与社会管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努力构筑政府行政管理力量与社会民间自治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新格局。

第五篇: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XX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XX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对接大桥转型跨越三年行动计划和《基层基础提升行动实施意见》要求,以基层党建工作为抓手,深入实施基层基础提升“2335”工程,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1、加强统筹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实现党建模式“四个化”。抓行业化党建,先后建立建筑、针织、船舶等行业党组织24个、乡镇商会党组织18家,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25.52%;抓区域化党建,依托县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乡镇(街道)工业区,组建形态稳定、机制开放的区域性综合党组织;抓异地化党建,探索多样化的异地党建模式,把支部建在泰国、利比亚等国家的项目部,联合江西省万年县、鄱阳县建立3个外来流动党员党支部;抓网络化党建,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体系,拓展基层党员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率先探索建成县、乡、村三级覆盖的党员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二是形成党组织结对共建“十个类型”。以“百家机关支部联百村”为载体,深入实施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实现结对共建全覆盖,以“一对一”的形式结成互帮互

助对子,形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型、产业开发型、社会事业型、劳动力安臵型、项目合作型、存量资产盘活型、教育培训型、困难帮扶型、经验传授型、经济顾问型等10余种结对共建典型经验和做法。县财政专门安排1000万元建立县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用于村级发展项目扶持、村组织运转经费最低保障补差和经营性创收奖励。09年以来,结对双方共开展1100余次活动,落实共建项目620个,协议出资1600万元,8000余名机关党员与农村困难党员群众结对。三是建设党组织活动场所“六个之家”。2007年,出台《关于农民会所星级评定和以奖代补工作的通知》,鼓励各村建立以“五室三点”为内容的农民会所。至目前为止,县财政共投入2000余万元奖励资金,建立星级以上农民会所396家,基本实现全县星级农民会所全覆盖。以完善村级公共服务功能为目标,要求所有农民会所均设立村级党员服务中心,建成村级党员服务中心112家,坚持建管并重、管用结合,使农民会所成为干部工作之家、党员活动之家、村民学习之家、为民服务之家、群众文化娱乐之家和社会管理之家。

2、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村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村干部管理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逐步建立寓现任、离任、后备于一体,选、

育、管相结合,绩、奖、惩相统一,责、权、利相一致的村干部队伍建设机制;不断完善选拔任用机制,注重拓宽村干部选拔任用渠道,积极引导乡土致富能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大学生农村(社区)工作者等参选进村两委会;建立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明确分级培训责任,县乡两级都编制村干部三年培训规划,并制订培训方案,培训经费列入县乡两级财政预算;开展村干部学历教育培训,共有324名村干部取得大专学历文凭;开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培训班,完成农村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党员干部集中培训600余人次;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出台《村主要干部双向述职述廉实施办法》;建立完善保障机制,坚持推行村两委会主要干部报酬财政补贴制、养老保险制度和离任村干部定期慰问制。二是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我县现有大学生村官263名。通过引导他们以抱团创业、自主创业及借壳创业等形式,立足自身专业和特长,结合当地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选项目,积极为他们搭建创业的平台,发挥4000余万元妇女、青年、党员三大创业贷款基金的帮扶作用,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扶持。目前全县已有10个镇乡(街道)的127名大学生村官开展了创业活动,涉及创业项目27个,其中晓塘乡的林李根获第二届“创业浙江”青年创业创新项目竞赛银奖,

杨攀峰等2人被评为2010县级大学生农业创业先锋。去年,还评选表彰了县首届“十佳大学生村官”。三是注重发挥党员作用。在农村广泛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按照“按需设岗,因人选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设岗原则,共设立政策法规宣传岗、矛盾纠纷调处岗、科技致富示范岗、社会治安维护岗、扶贫脱困帮带岗、公益事业维护岗、党务村务监督岗、计划生育服务岗、文明新风倡导岗等9个岗位,使无职党员“有岗有责、有位有为”。充分发挥“65786578”等服务平台的作用,在社区广泛开展“一人一岗”活动,充分发挥党员一技之长的服务当地社区。现县党员服务中心登记在册的党员志愿者174名,镇乡(街道)党员服务中心登记在册的党员志愿者283名。

3、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一是找准群众工作新方法。出台《关于认真贯彻群众路线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的实施意见》,配套出台15项制度,以“十个一线”工作法为总抓手,明确规模企业培育、重点工程、招商引资、农房“两改”等六方面为一线重点工作,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直面矛盾、解决问题,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呈现了“三多三少”的良好局面(深入基层的多了,浮在机关的少了;直面问题的多了,推诿扯皮的少了;热情服务的多了,无动于衷的少了),

促进了机关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去年全县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下降27%,行政审批时间缩短30%,群众对党的执政能力满意度有了进一步提高。二是建立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在基层社会管理模式上大胆创新,以开放议事、科学定事、合力干事、民主议事为主要内容,在全县推行“村民说事”制度,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形成了党员群众广泛参与、合力干事的良好氛围。我县490个行政村中已推行278个,占57%,累计召开说事会1982次,收到各类议题2755个,解决落实2598个。该做法受到省市领导重视和关注,赵洪祝书记先后作了两次重要批示,《中国纪检监察报》、《浙江日报》等也作了专门报道。三是形成基层矛盾化解新机制。推行“樊岙”、“九顷”经验,创新矛盾化解机制。通过在全县推广樊岙村责任、基础、制度、教育、艺术五要素调解法和九顷村“党员老娘舅调解队”等先进经验,去年农村信访量同比下降19.5%。“樊岙”经验得到省委书记赵洪祝批示,并入选全国综治干部培训教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铁路护路工作感人故事下一篇:铁路安全专项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