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菌物学传承与开拓

2023-06-04

第一篇:中国菌物学传承与开拓

学天津经验 开拓创业与就业

工作新思路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23

4------------------

学天津经验 开拓创业与就业工作新思路

——武汉市妇联赴天津考察妇女创业与就业工作

一、天津市妇女创业与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天津“下岗女工再就业与创业”项目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与天津市政府合作的项目,外方投资188.2万美元,政府配套投入1200多万元,由全国妇联通过天津妇女具体实施。项目确立时,设定了五个产出:筹建妇女创业中心、建立妇女创业小额信贷机构、构建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妇女开展多方位的培训、推广妇女创业孵化器模式。其中,天津妇女创业中心(创业孵化器)与天津妇女创业发展促进会(小额信贷机构)是扶持妇女创业与就业的两个重要载体。

1、创业孵化,搭建妇女创业平台

天津妇女创业中心1998年立项,2000年10月正式运作,占地面积5880多平方米,是公益性的非盈利组织,也是全国首家妇女创业孵化器。中心主任由市妇联权益部副部长担任,聘副主任2人,下设企业发展部、咨询培训部、资产管理部、物业部等,共15名工作人员。承担着全市妇女创业与就业的咨询接待、培训与小额贷款审查、专家咨询服务、创业企业孵化的条件审核、企业档案的管理、企业的走访、服务、物业管理及中心自身发展战略研究、档案、资产、人事等综合管理。

中心现有孵化企业63家(其中园内孵化企业49家、园外孵化企业14家),以商贸、服务型为主,已毕业企业20多家。中心以举办SYB创业培训、就业技能培训为基础,提高妇女素质;以举办女性创业计划书大奖赛等多样化的活动,在全市营造创业氛围;以开展“2+3”小额贷款、创业基金扶助、创业妇女孵化室等特色服务和为企业贷记帐、法律顾问等增值服务,扫清妇女创业障碍;以帮助对口省甘肃共建“津陇妇女创业中心”为突破口,推广妇女创业孵化模式;以开发项目为关键,承接ICT网络信息服务国际项目,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小额信贷,扶持妇女创业

天津妇女创业发展促进会是全国首家利用国际援助项目开展城市小额信贷的城市,投入循环资金90万美元。促进会秘书长由市妇联组联部副部长担任,以13人的高素质理事组成的理事会为决策机构;以规范的商业银行为服务机构;以高效率的秘书长、副秘书长、专职信贷员组成的秘书处为操作机构;为妇女创业提供贷款服务和富有妇联特色的综合服务。小额贷款坚持贷穷不贷富、贷女不贷男、贷小不贷大(每笔业务不超过5000元)、整贷零还的原则。坚持操作方式符合目标人群,实行审贷分离、入户调查、经营考察、小组联保互担连带责任等。通过将贷款人分为几个中心小组,每月定期召开中心会,宣传政策、交流信息、了解情况;通过新闻媒体每周宣传一户贷款户及其产品,通过妇联组织召开创业诚信户表彰大会、经验交流会等,突出资金搭台、服务唱戏的特色。目前,促进会累计放贷7073笔,共计3842万元,有效客户1253户,还款率98.5%。

3、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妇女就业

天津市妇女手工编织业协会于2005年5月成立,秘书长由市妇联城乡部干部担任。以帮助下岗失业妇女、残疾妇女、特困单亲母亲、家务劳动繁重无法外出就业的妇女为目标人群,发展龙头手工编织基地44个,被劳动部门认定的再就业基地12个,形成了覆盖全市18个县区的站点200多个,吸纳2万多人就业。协会下设的巧手编织品公司拥有独立的进出口权,拥有经验丰富的研发人员,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产品系列,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国家、省市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出台了《关于扶持社区手工编织组织发展的意见》津劳局[2005]290号文等,为妇联组织动员广大妇女发展手工编织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协会通过举办“中原杯”手工编织制品展示活动、参加外贸博览会等系列活动,吸引订单发展手工业;通过召开“抓订单、促就业”现场推动会,整合分散资源,规范行业发展,促进站点联合。

二、值得借鉴的几点经验

天津市妇女创业与就业工作的经验与特色,有其独特的发展背景。但妇女工作的相似性,又带给我们深刻的感悟与启示。

1、多方协调争取资源。领导的重视、社会的关注,是妇女创业与就业工作发展的关键所在。妇联组织要积极争取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整合多方资源,为妇女创业与就业营造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2、开展活动促创业。围绕市场和妇女创业需要,开展特色、品牌主题活动,挖掘妇女创业潜能,营造良好的妇女创业氛围,使更多的女性投入到创业大军中来。

3、项目运作促发展。主动寻求各类项目合作及投资,保证创业中心高速、可持续发展,以自身建设与发展推动妇女创业工作的大发展。项目化的运作、国际化的道路,是武汉妇女创业中心发展的方向和可资借鉴的有效经验。

4、任职锻炼,多方受益。将妇联机关年轻有为的干部委任到下设实体担任主要职务,不仅在实体与机关之间架起了畅通迅捷的桥梁,使实体更好地共享妇联优势资源,在忠实于妇联职责的前提下,加快企业自身发展;也让妇联能更好地、及时了解实体发展状况,适时给予指导和掌控。同时,妇联干部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下,锻炼了才干,促进了女性干部的加速成长。

5、点面结合,亮点纷呈,凸现综合效应。以创业与就业实体的发展,为妇女创业搭建舞台,使妇女人才脱颖而出,获得良好的人才效应;通过创业和行业发展挖掘就业潜力,吸纳广大妇女就业谋生存,获取可观的经济效应;同时,通过妇联组织的努力和实体的良性循环发展,团结和凝聚妇女、引导和服务妇女,在创业与就业的社会大潮中展示女性风采和妇女工作成效,获得极佳的社会效应。

三、关于下一步武汉市妇女创业与就业工作的思考

学,然后知不足;思,则有新举措;干,以求好成效。

(一)武汉市妇女创业与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围绕“就业是民生之本”的根本要求,努力满足城乡妇女创业与就业的新需求,不断提高城乡妇女的综合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培育妇女创业工作的新亮点,寻求妇女创业与再就业工作的新突破,创立江城女性创业的新品牌,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我市妇女创业与就业工作。

(二)工作思路:

打造一个品牌(妇女创业品牌),建好两个基地(武汉妇女创业中心、武汉妇女创业园),建立三个网络(入孵企业网、场外孵化网、妇女创业者联谊会会员网),围绕四个重点(培训、示范、指导、服务),开展“五个三”的工作。

(三)具体措施:

1、面向三个重要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培训,提高妇女素质。一是面向下岗失业妇女开展适应妇女就业的技能培训。二是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女性、女大学生等开展创业培训。三是面向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

2、开展三项主题活动,进一步营造创业氛围,激发妇女创业热情。一是开展“全市妇女创业计划书大赛”活动。二是开展“妇女创业与就业赶集会”活动。三是开展“武汉妇女手工艺编织绘制品展示”活动。

3、做好三个链接,整合社会资源,为妇女创业与再就业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一是与政府链接,协调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扶持妇女创业与就业谋发展的相关政策,搭建更优惠的政策平台。二是与社会链接,争取社会相关方面的支持,建立妇女创业基金,搭建融资平台。三是与妇女链接,成立武汉创业女性联谊会,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

4、抓好三个建设,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创业中心可持续发展。

一是场地建设:利用空闲场地争取在计委立项,满足孵化需求。二是网站建设:加强网站硬件建设,适时进行网络升级,完善网络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网站的作用。三是队伍建设:提高中心人员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质量,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创业报告会、讲座、专家服务日、银企见面会、孵化企业座谈会、学习日制度、办公会制度、关爱服务预约等制度。

5、设立三个窗口,做大做强巾帼家政服务品牌。一是在市妇联大厅设立创业与就业服务咨询窗口。二是在妇女创业中心大厅设立巾帼家政服务中心的服务窗口。三是在市就业局公共窗口设立家政服务的咨询、培训、就业信息分窗口。

(市妇联妇女发展部、武汉妇女创业中心供稿)

天津市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解读

2008年12月25日 10:43:50北方网

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解读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就业工作,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最近,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证就业的政策措施,昨天又颁布了以创业带动就业若干政策规定,提出了鼓励各类人员创业、支持创业载体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拓宽投资融资渠道、税费减免、社会保障和创业服务等七项扶持政策,旨在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增加企业数量,扩大就业总量,稳定就业局势。

一、发展创业主体,鼓励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自主创业

亮点1:失业人员、低保人员、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可享受政府补贴。

亮点2:大学生创业可保留一定时期学籍,免收劳动人事代理费。

亮点3:机关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创业的,可一次性领取创业补助。

亮点4:外省市人员来天津创业的,可解决本人和家属的户口。

解读:今年,国家提出了要创建创业型示范城市的要求。为实现人人竞相创业,社会充分就业,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业型示范城市的奋斗目标,就必须激活创业主体,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为此,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了相关鼓励政策。

一是失业人员创业的,三年内给予1000—3000元的创业补助金,其中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可一次性申领剩余期限失业保险金;低保人员创业的,给予12个月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和3000元的创业补助金;残疾人创业的,由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给予最高5000元的补助。复转军人创业的,在享受军队鼓励自谋职业政策的基础上,可同时享受我市相关优惠政策。

二是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可保留其一定时期的学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两年内免收劳动人事代理费,三年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其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在评定专业技术职务时可计算为工作年限,被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录用和聘用后,其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计算为工龄。

三是科技人员可用专利等无形资产参与入股投资或高新技术企业的增资扩股投资。对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人员,可根据成果转化方式,获得与之相当的股权、收益或奖励。回国留学人员在津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取得的工薪收入,视同境外收入,在计算个人应纳所得税额时,适用附加减除费用的规定。

四是机关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经单位同意辞职创业的,由同级财政按照本人工龄每满一年,发给本人3个月基本工资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创业补助费,最高可达到36个月。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解除聘用合同创业的,所在单位可参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补助标准,也给予一次性创业补助费;未享受的,三年内由劳动保障部门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企业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辞职创业的,三年内由劳动保障部门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五是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创业、进城创业、返乡创业,对其招用女35周岁、男45周岁以上失业人员的,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和培训补贴。

六是外来人员在津创业的,上纳税额达到30万元以上或吸纳就业达到一定数量,本人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在津落户。

二、大力发展各类经济园区、各类市场等创业载体,为创业者搭建创业平台亮点1:创业载体吸纳新办企业,政府给予政策扶持。

亮点2: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解读:创业载体是促进劳动者成功创业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各类市场、经济园区、大企业转分包业务、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对创业更具有催生和孵化的作用。鼓励创业载体发展的具体措施:一是各级人民政府要统一安排劳动者所需的经营场地,搞好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优先保障创业场地。二是鼓励原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大学科技园区等创业载体吸纳新办企业,对进驻的小企业提供有效的培训指导服务和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三是允许在农村土地承包期限内且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按照“非禁即入、非禁即可”原则,降低准入门槛,放宽经营范围

亮点1:企业注册资本金最低3万元,并可分期缴付。

亮点2:家庭住房可以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利用公产房创业的两年内仍按公产住宅标准缴纳房租。

亮点3:3人以下非正规创业的,免予工商注册登记。

解读:放宽市场准入和经营准予条件是创业企业产生的前提。为此,按照低门槛准入、免费减负的原则,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一是降低注册资本金限额,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

企业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一律降低到3万元人民币。对新创办的公司注册资本金可按规定分期缴付。二是允许创业者将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利用公产住宅从事创业的,在2年内房租、水电、取暖等费用仍按照公产住宅的标准缴纳。三是允许利用非固定场所,从事无需前置许可的便民服务、手工制作等微利项目经营,且从业人员在3人以下的,免予工商注册登记,实行备案制。

第二篇:中国家族企业的管理与传承

滕斌圣:我们进一步讨论一下家族企业管理和传承的问题。

这个题目虽然很受关注,大家意识到谈家族企业管理,在中国并不容易,因为并不是每个企业家都愿意自己企业叫做家族企业的。我先讲几个数字,请大家考虑一下这些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然后把时间交给我们的嘉宾。

在全球范围内,65%和80%企业可以称之为家族企业,中国50%企业都是家族企业。2003年中国家族企业在制造业占了38%,商业、餐饮占了21%,这是两个最大的行业,这个跟美国的比例是非常相似的。接下来在中国做了一个大规模家族企业的调研,然后企业的拥有者有67%认为,他们对职业经理人不能完全信任或者不很信任,在美国对职业经理人满意程度则达到71%,在中国是67%不能信任,在美国71%的家族企业拥有者是觉得他们对企业经理人还是很满意的。美国有40%家族企业,在未来五年内面临领导权更替的过程。而在中国家族企业平均年龄是43岁,所以很多人认为他们接班问题还没有全面临近,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像万象、红豆等一些企业,事实上已经把经营权交给了第二代。这组数字我想先抛给大家做一个思考,我想第一个问题给四位企业家回答一下,因为我们前面也讲到了,家族企业这几个字,在中国未必每一个企业家都愿意跟自己企业联系在一起,所以想让几位企业家用简短几句话说一下在你心目中你的企业算不算家族企业。我们请张总先开始。

张祥青:我最早创建企业是要实现一个理想,和我太太每年赚五万块钱。当时我们在路边弄一个补棚,在冰雪天也要出摊,我们赚够五万块钱就不要这么辛苦,可以找一份工作,过正常的生活。我们用三年的努力赚一万块钱,我打工,我去北京倒卖废钢,三年一不小心亏了,后来找到窍门又去干,我赚到五万,速度很快了。每天赚几千块几万块,一直从小企业然后雇佣几个帮手,最后建立一百多人小作坊企业,利用废弃物生产钢铁的原材料,到1998年租赁第一个钢铁厂,2001年买断了天津钢铁公司这样过来的。我们起步的时候是1991年的事情,我们1995年第一个企业,1998年是第二个企业,我们每个阶段都要有不同模式不同心态来管理,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企业变化我们人员也要不断的变化。现在来讲这个企业还是由我和我的太太持有全部的股份,是典型家族企业,我是董事长,我太太是总经理,之前我是董事长兼总经理。另外也有很多风险,我既当法人又当总经理,我们不怕风险,只要企业能够生存发展下去,当然这个前提一定遵守道德。但是我太太很担心,我说没关系大不了交公,交公不怕,我怕你被绑走,因为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都很小心。所以她才当法人,我太太是总经理我是董事长,我的企业是我们的股份。另外,我们企业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提升,请外面管理公司帮助我们提升,然后我们管理者也不断的优胜劣汰,否则我们队伍也要被淘汰的。

钱金波:从红蜻蜓创业十三年来,刚创业的时候还是我,我们创业五六年之后已经成为了我们,一开始创业100%,最后70到76%,现在70到49%,事实上已经进入我和我们这个阶段。但是我们始终想到家族整个资本还在绝对控股权这样的前提之下,怎么样考虑企业持续增长,这个持续根据自己的能力,根据自己年龄,根据自己兴趣来决定我们对自己股权怎么创新,所以我们接下来仍然在想怎么样引进他们。所以我认为红蜻蜓这个板块,从我到我们这个阶段还是比较有特点。谢谢!

陈南:我是三全食品的,在国内做速冻食品的一家上市公司。刚才家族企业定位问题,从股权构筑来讲,我们绝对是家族企业,因为我们家族爸爸妈妈弟弟,我们四个人直接间接控制上市公司32%的股权,应该说是纯粹的家族企业。但是另外在我们经营团队我们有八个总裁副总裁,我们高管团队只有两个,如果加上大区老总算起来比例更多了,如果是助理经理以上大概二百多个职业经理人。家族企业定位,很难去理解什么叫做家族企业,股权上的控制还是经营上的参与度,中国企业可能现在需要重新定义家族企业的概念。昨天我们聊起来张总也认同我这个观点,现在我们很多家族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我补充一点,我在所有几个企业里我是第二代,但是很惭愧我们公司成立只有

15、16年,按年头算2009年已经16年,16

年做两代人传承,传承速度很快的一个情况。这种传承对于我们企业来讲,到我们这一代其实更多想的,昨天跟一个教授谈,是个人靠创业精神,靠对市场敏感度,靠对商业的影响,下面如果一个企业能够长期发展更多靠一个组织力量,靠一个体系力量。我觉得前面嘉宾和今天很多话题,很难界定哪个话题有直接关联,很多人也强调了,特别在一个企业逐渐走向规范以后,更加强调这种体系的作用,这是我的一个感觉。

滕斌圣:从股权是家族企业,但是经营角度来说不那么明晰了。

张兰:我认为家族企业可能是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分开的时候,可以说是家族企业。外国有些预言家预言,21世纪是中国家族企业最旺盛的时期,中国家族企业没有意识到家族企业的问题,家族企业的优势,没有用批判这种手段,没有用发扬家族企业这种优势思想去经营家族企业也是一个虚假的预言,说明什么呢?说明家族企业其实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企业,具有责任感的企业。很多人,因为我有一个比较优秀的儿子,大家都比较了解,所以很多人包括媒体也把我列为比较典型的家族企业。其实是这样的,每一个经营者在创业初期,你在用你创业所经营这种权利,所经营资本不断扩张企业的时候,你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分开的时候,都是家族企业。包括比如说江南村今天没有卖给新浪也是家族企业,并不是第二代第三代才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区分,这是需要一个过程,这是需要创业者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把自己经营权在你的经营过程中不断经营,包括你的管理提升,包括你的流程提升,包括你制度的建设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是带着我的团队和我的儿子一起完善的,之所以未来是变成儿子接班还是职业经理人接班,我觉得这是由市场所决定的。所以我认为家族企业是未来中国企业,家族企业是更有责任的企业,因为它要传承企业文化,而且具有长远战略目光而不是短期的利益,所以家族企业决定一个国家的发展。比如说在国外很多咱们耳熟能详的家族企业,宝马、福特等等家族企业,并不是我们今天媒体把家族企业定为很多关键岗位,很多的财权掌握在自己的家人手里这就是家族企业,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家族企业是有责任感的企业。

滕斌圣:我们讲家族企业,家族企业也是家庭企业,江南讲到一个人算不算家庭,一个人可以说一个家庭,算不算我们家族企业,这个问题我们想请忻榕教授根据四位发言评论一下刚才对四位家族企业的定位。 2人分享此文

一个印度家族企业的全球化——专访马恒达集团CEO阿南德•马欣德拉

马恒达集团是印度历史最悠久的家族企业之一,而阿南德•马欣德拉则是该集团的第三代继承人。马欣德拉从1991年开始执掌马恒达集团,逐渐将这家寂寂无名的工程公司变成了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集团。《哈佛商业评论》的托马斯•斯图尔特(前任主编)和阿南德•拉曼用了一周的时间,在马恒达集团内部采访,并与马欣德拉进行了两次访谈,以了解他所秉持的“集团价值大于各公司价值之和”的理念,以及集团在创新和全球化方面的成就。

马欣德拉在1991年作为副首席执行官开始掌管马恒达集团时,恰逢印度政府突然宣布对外开放,引发了空前的市场竞争。在马欣德拉的领导下,集团于1994年进行了结构调整,以适应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的需要,从一家职能型组织转变为在多个行业经营的企业联盟。在这一阶段,集团建立了六个部门——汽车、汽车配件、农用设备、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开发,以及软件业务,并退出了其他行业。

在马恒达集团进行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创新一直是集团的工作重点,而马欣德拉在2007年12月份又把创新重新提到了首要位置。这是因为,他对行业结构的了解越深入,就越是深刻地感觉到创新的重要性。在2007年的集团会议上,马欣德拉提出了有助于培育集团内部创新精神的五个要素:第一,创新必须

始于对客户的深入洞察;第二,卓越的产品都需有卓越的设计;第三,必须鼓励试验,为员工提供一个“试验场”;第四,创新必须为公司的利润增值;第五,要有推销计划。所以,创新需要洞察(insight)、设计(design)、试验(experimentation)、增值(added value)和推销计划(sales plans)。这五个要素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就是IDEAS,体现了马恒达集团建设创新文化的精要所在。

全球化对马恒达集团来说也是势在必行。但马欣德拉并不强制集团内所有的公司都要快速进行全球化或按同样的方式全球化。他认为,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全球化运营思路。比如,公司是应该在成为本土领先企业之后进行全球化呢?还是之前就进行?马欣德拉很乐意参与每个公司就全球化时机所进行的讨论,但决不会命令它们全球化。另外,马欣德拉还认为,国际化不是靠一笔大投资就可以实现的,因为马恒达是一个涉及许多业务和行业的集团公司,并购战略要综合考虑集团与行业、国家、价格和文化的契合度。

在集团的管理方面, 马欣德拉主要根据几个机制来监控各个公司,而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退居二线”。第一个机制是计划周期,这一流程包括11个要素,每个公司都必须实行。他们定期召开为期一天的“作战室”会议,会上马欣德拉将审核各公司的绩效,主要的绩效评估工具是平衡计分卡。另外的管理机制包括设立战略管理办公室,负责在整个集团内推广各种计划并监督计划进程;此外,他们还有一个集团管理委员会,成员是各大业务部的负责人,大家定期召开会议。

对于总部在集团中的作用,马欣德拉也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第一,公司总部必须是集团价值观的监护者,必须确保整个企业联盟实现其最大的潜在效益,并促进各公司间的协同效应,这样才能让集团价值大于各公司价值之和。第二,总部要培养各个公司成为学习型组织的能力。第三,总部必须评估旗下各公司对总部服务的需求情况——如果有需求,则说明总部在为各公司增加价值。凡是不符合上述标准的行为或流程应予以摈弃,以确保总部精简高效。

家族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近年来,我十分关注印度家族企业的发展。印度家族企业所具有的强大财富创造能力,及其在全球市场已形成的资源整合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首先,印度家族企业具有很强的财富创造能力。

在印度最大的500家公司中超过75%都由家族掌控。在信息技术、电信、电力、石油化工、钢铁、水泥、化纤、汽车、铝、制药等几乎每一个产业领域,几乎均由家族企业掌控。印度最大家族企业信实工业集团(Reliance Industries),2006年收入达到251.6亿美元,位列“全球500强”第269位。信实集团股票占孟买股市SENSEX指数权重的12%,1/4的印度股民持有其股票。目前,公司董事长穆克什•安巴尼的个人资产已达到500亿美元左右,但印度媒体普遍认为,安巴尼距离全球首富已为时不远。相比较而言,按照《福布斯》杂志2007年最新统计,排名前400位的中国富豪共拥有2800亿美元财富,占GDP比重不足13%(2.229万亿美元)。

其次,印度家族企业经营多元化及强大的产业链控制力。

最具代表性的是安巴尼家族和塔塔家族。前者经营触角遍及石油、石化、通讯以及电力事业。位于印度西北部的巨大炼油厂第二阶段扩建计划完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炼油厂。目前,信实工业集团的收入已从过去全部来自商品销售转变为金融服务这样的新兴产业。我们从信实工业集团的收入结构变化中可以了解到,许多老牌印度家族企业在很长时间里能作为印度经济的龙头屹立不倒的原因——精于洞察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并不断向新兴产业靠拢。近些年来,印度家族企业依托印度特有的人才结构,积极向服务业拓展。在信息技术、金融、文化、教育和医疗等服务快速增长下,服务业已成为印度经济的增

长点和驱动力,占GDP比重已升至56.1%(我国服务业在2006年贡献了41%的GDP)。从全球市场来看,印度家族企业普遍采用的是多元化发展模式并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印度企业集团特征。

第三,以我为主的全球资源整合策略。

家族企业是印度经济融入全球化竞争的主力军。印度家族企业往往采取“以我为主”式的全球资源整合策略,从自身特点和业务拓展需要的角度出发,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寻找可供整合的资源。特别注重从产业链的角度收购那些有助于提升公司全球竞争力的资产。在钢铁、汽车、金融、电子、制药、化工、矿产等竞争较为激烈的主流行业,表现得更为积极。例如,米塔尔钢铁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迅速完成对全球钢铁行业的并购整合,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年产钢铁1.16亿吨的庞然大物,2007年以588.7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全球第99位。此外,米塔尔钢铁还掌控了自己所需的60%铁矿石,产业链整体控制能力十分明显。 来自印度的另一家钢铁巨头塔塔集团同样以海外并购的方式完成全球扩张。2006年10月,塔塔钢铁以44亿英镑收购了英国Corus钢铁集团,创下印度企业最大一笔海外收购。这一交易缔造出全球第五大钢铁制造商,年销售额总计将达到244亿美元。

迄今为止,印度企业的“以我为主”的整合整体是非常成功的。

第四,注重教育与人才培养,以全球视野实现与世界的无缝对接。

印度家族企业之所以能够具备较强的全球视野,与家族企业内部注重人才培养有关。一方面,几代人以来,印度大家族习惯于将子女送到欧美名校读书。例如,50岁信实工业集团董事长穆克什•安巴尼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在海外读书经历有助于提升印度家族企业家群体的全球视野。另一方面,印度人对英语的熟练使用保证他们可以与欧美人很好地交流,保证企业间实现无缝对接。

第五,强大的职业经理团队。

近些年,一些印度籍企业在全球500强企业高级管理团队中崭露头角,成为印度职业经理团队整体崛起的一个标志。例如,美国百事公司的女CEO英德拉•努伊就是其中最杰出代表。全球知名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Hay(合益)集团对印度30多位卓越企业领导人进行了研究,确立了4个使印度的CEO们有别于其他国家卓越企业领导人的关键因素:执著地专注于成长和创新、高度利他主义的经商哲学、高度的坚韧力和诚信度、更为正式和职业化的人际关系取向。

比较而言,中国私营企业在规模、产业分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等方面都不及印度家族企业。而在全球竞争、跨国经营、全球视野等方面,更是逊于印度家族企业。在全球化的今天,在诸多行业,全球资源的整合能力是企业生存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以国企作为中国经济整合全球资源来应对全球化挑战是非常困难的,中国民营企业应该成为中国经济参与全球竞争的主体力量。从中印民营企业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民营企业在许多方面需要更为积极地向印度家族企业学习,特别是在以全球视野参与全球竞争方面。

第三篇: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制约着我们当今的教育。然而,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当今人们却有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和理性的缺失。传统文化究竟能为当代中国带来什么,需要我们深入地反思与追问。因此,摒弃出于对现实利益的得失和民族情节的片面做法,全面理性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成良好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历史的镜鉴和现实的渊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弘扬;传承;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二、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

三、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

1保护传统文化必须有选择性

精华与糟粕并存,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扬弃,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槽柏的过程.

2保护传统文化的关键是文化创新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发展的空间被压缩了.这其中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传统文化本身应对不灵活、缺乏创新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3保护传统文化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植

政府要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团体。加强立法,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

四、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最重要的两个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媒介传播。

1学校教育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这是向中国知识阶层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知识阶层是发展文化的生力军,是普及文化的传播者。这门课程应重在介绍中国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统风俗习惯、传统文学艺术等,让学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产生历史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发展的联系而产生自信心;吸收中国传统思想而提高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而获得美的教育。

2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

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宣传,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渗透在网络、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通过这些媒介宣传,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大众化、全球化。

五、结束语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国家的文化价值核心,克服发展中的阻力,加深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才能促进文化间的有效的交流,保证中国文化价值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张小英.高校图书馆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途径.商品与质量2011 年 8 月刊.

[2] [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3]邓显超.提升我国传统文化的机遇与挑战.长白学刊,2009 年第 2 期. [4]崔海英 邵丽君 王晶.探析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天下论文网.

第四篇:青少年书法教育与中国书法文化传承

赵俊 沙正军 何俊 胡梦烜 李红莲 郭松

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要] 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书法艺术,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蕴含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这凝聚着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精髓,倍受世界各国人们青睐的中国书法,在当代社会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教育中所受重视的程度,令我们不禁感到传统文化传承的危机。为此,本文探讨了书法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青少年 书法教育 文化传承 发展模式

一、书法教育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内蕴,与中华民族的内在生命精神血脉相连,融为一体。书法不仅仅是“技”,是“艺”,更是“道”,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一)文化认同价值

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语言学家洪堡特说:“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而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符号,与民族语言是共生的关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小学生学习书法,不仅仅是让他们去把汉字写得工整、规范,还是认识民族的文化、寻求文化认同的手段,具有深刻的文化认同价值。

(二)文化传承价值

德国文化人类学学者兰德曼说:“文化使人能自立行走,只有在文化包裹的气氛中人才能呼吸,文化如同人体内的血管系统是属于人的一部分,而血管里流淌的是主观精神的血液。”民族文化的传承被中断,这个民族的人们就会有“精神流浪”的楚痛。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文化的传承。青少年书法教育具有基础

1 性,对生命个体的成长有深刻的影响,可以利用书法教育的优势在青少年心中播种下民族文化的种子。从这个意义上讲,青少年的书法教育在书法技能传授的同时更是对书法文化的传承、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三)文化创造价值

青少年书法教育是一个文化传递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生成的过程。一方面体现在书法教育是一个陶冶人生、促进生命个体“文化”生长的过程;另一方面,生命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又在不断推进、创造着书法文化。

青少年既是书法学习的重要阶段又是个体成长的重要阶段,一方面我们必须从培养人、塑造人的角度来认识书法教育,明确书法教育“以道立人”的文化创造价值;另一方面我们必须从书法文化创造的角度看待我们的青少年书法教育。

总之,中小学书法教育除了教孩子书写规范、工整、易认的汉字外,还有文化识同、文化传承、文化创造等文化价值。因此,青少年书法教育的意义超过写字本身,应该上升到对民族文化的识同、传承、创造中去。

二、从文化传承视角看普及青少年书法教育的意义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优秀代表,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新的时代要求人们善待书法艺术,社会要形成重视书法艺术的风气,青少年正是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力量,因此,普及青少年书法教育显得至关重要。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教育的目标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高度重视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明确提出了各学段的写字教育目标。

一至二年级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见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三至四年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至六年级“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个学段对学生写字目标提出的要求,体现出如下两个特征:一是注意循序渐进,以夯实基础为重,重点是学习楷书,尤其是实用性较强的硬笔楷书。二是 2 提出了用毛笔临摹、书写正楷字的要求,这一要求显然不是为实用书写而设置,而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书法艺术打下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写字教育、书法教育,对书法教育目标的明确表述,进一步反映出新的时代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的高度重视。

(二)中国书法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青少年学习书法,作用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有助于了解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思想,激发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丰子恺先生说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最高代表。宗白华先生称书法可以表现人格、思想、感情。更有华裔法籍学者、艺术家熊秉明先生谓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哲学,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之核心。[2]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亦在其《中国文化与科学》的演讲中公开赞同此论。著名文化学者王岳川也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门艺术,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哲学中的明珠’。”[3]我们姑且不论这“核心的核心”一类说法是否准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书法和中国其他艺术门类,如文学、音乐、绘画等一样,集中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的精微之处。

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阴阳观念在书法中体现为刚柔、动静、虚实、方圆、曲直、迟速、轻重、浓淡、润燥、大小、疏密、离合、奇正、巧拙等一系列相对立的审美范畴,又由这一系列对立双方的统一与转换,派生出具有无穷生命意味的气势、风骨、神采,从而形成书法审美的独特性格,为几千年来的中国文人知识分子所钟爱。中国儒道哲学思想形成于先秦,随后在两汉的书法创作中就已经体现出哲学思想对书法艺术创作的深刻影响。东汉崔瑗作《草势》云:“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规。”已经体现出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稍后的蔡邕在《九势》中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4]更直接的承继了老庄性任自然、反对雕凿的思想。后世书法家在书法创作和论书时,莫不遵此而行。

书法不仅在观念上受儒道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同时在技法层面亦如此。论点画,要求藏头护尾、欹正相生;论墨法,要求浓淡有序、润燥相宜、骨肉不离;论章法,要求首尾照应、顾盼生姿、疏密相间、大小错落。难怪著名学者王岳川说:“世界主义立场使我更为尊重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每当我在国外看到母语 3 汉字或书法艺术,都会产生一种深沉而持久的激动,难以平息。这是古老华夏文明给我的精神空气和知识水源,丧失了这一切作为个体就是无根之人,作为民族就只短暂的呼吸而走向精神枯萎。”[5]

(三)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是新的世纪里我们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青少年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并弘扬书法文化

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一个“拿来主义”的中国,由于饱受闭关自守导致的贫穷落后之苦,当时的知识分子提出向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学习,随之而来的便是西方文化的强势渗透。经过一个多世纪对中西方文化的研究,中国的学者们惊讶的发现,曾经被中国人推崇备至的西方文化,正是东学西渐的产物。后现代时代的西方一流社会学者,无不关注并惊叹于东方孔孟和老庄哲学思想。这促使我们深刻反思,在上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是否过于偏狭,对我们的老祖宗是否过于轻视和无知。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并弘扬书法文化。

三、中国书法教育的发展

(一)古代书法教育

古代书法教育在中国文字产生时就已经开始萌芽,至唐代时已是我国书法史上书学鼎盛的时期,它的兴旺发展,一直延续到此后的宋、元、明、清等朝代。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书法家,既当学生又做先生,既是书法家,又是教育家,他们就像传递奥林匹克“圣火”一样,充当“书艺传人”,把书法艺术传到了今天。自从真、草、隶、篆等书体的相继诞生后,于是产生了流派,为书法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颜真卿其书初自家学,早年曾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并著有《张长史十二笔法意》一文,述其受笔法之经过,后又师从褚遂良,一变古法,自成一格。唐太宗则崇尚“二王”,极力“雅好王羲之的字,心慕手追。”“万机之馀,不废模仿。”[6]在他得到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后,于宫中大兴书法之风,以“书”论赏,成为一时趣话。

(二)当代书法教育

我国大规模的书法教育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的,那时“文革”结束 4 不久,万物复苏,百废待兴,书法教育活动也应运而生,不失时机地加入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书法教育从我国目前教育体制和实际受教育的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青少年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高等艺术院校,二是中小学校,三是各类专门培训班。

1.高等艺术院校——我国书法教育的主力军。目前我国各类师范院校或大专以上的艺术院校,是我国书法教育的高等学府,他们有一流的校园设施,一流的老师,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教学,具备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方法,是我国书法教育的主要阵地。据专家分析,随着近二十年来书法教学的不断完善和积累,在学院式的书法教育下的确涌现了不少高水准的书法专业人才。这其中尤以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王镛书法篆刻工作室、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南京艺术学院教育学院和美术系这四所大学的教学成绩最为突出。[7]充分说明了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实力,展示了新形势下书法教学的新成果。

2.中小学校——书法教育后备力量的摇篮。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基本都设有写字课,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也有老师专门上课讲解。但都比较浅显,属于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一般对学生没有更高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以后,掌握写字的一些基本常识,有灵气和有灵感的学生会因此对书法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进而参与高层次的学习和深造。有的学校通过抓学生的素质学习和培养,掀起了书法教育的高潮。如山东省曲阜市鲁城中小学2000学生用硬笔现场书写《论语》,其情其景,无不令书法教育者们兴奋万分,激动无比。[8]硬笔书法教育的出现,也加速了我国书法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

3.专门培训班——书法教育的补充力量。各级各类专门培训班有以下特点:一是人员多,分布广;二是教学地点不稳定和人数不确切,有时甚至只有

三、四个学生;三是形式多样性,少年宫、书协的各类培训班、培训中心等,林林总总,数不胜数;四是授课老师差异大,有美术专业毕业的书法老师,也有中文系毕业的语文老师,而更多的老师则是一些书法爱好者。但他们的口号很响亮,要求也很明确:就是写一手漂漂亮亮中国字,做一个堂堂正正中国人。

(三)中国书法在国际上倍受推崇

书法艺术是国人深为自豪的艺术精粹,素为世界上许多熟谙和热爱汉文化的 5 国家和民族称道,千百年来,书法艺术呈现出华夏审美人格的心灵世界,表现出中华艺术最潇洒、最灵动的自由精神。它飘然着儒的滞重、法的森严、道的超然之外,在笔飞墨舞的律动中刻画出中国民族最真实的精神轨迹,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具东方特色的艺术形式。中国书法文化早已以其特有的审美性、艺术性走向世界范围,不止在日本、韩国,而且在众多西方国家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米肖托贝便远涉重洋到东方学习书法,代表着西方现代画家对书法专注的热情潮流,使得中国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跨民族、跨地域、跨语言文字的泛世界性文化形态。

四、中国青少年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青少年书法教育的不断发展为继承和弘扬书法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当代书法教育,面临着新形势、新环境的严峻考验,尤其是信息技术全面普及的今天,书法教育显得倍加艰难,难以走出徘徊不前的局面。

综观中国教育全局,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力图深入推进的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依然是显得嘴上谈得多,手上做得少。

(一)书法艺术的教学难以由语文课程来实现

书法与语文联系紧密。书法以文字为载体,以文学作品为书写对象,这就使书法鉴赏不是单纯的停留在墨法、章法、笔法上,同时也是玩味文字内容的过程。书法作品的风格还常常要求与文学作品的审美风格保持一致,或壮美,或优雅,或沉雄,或舒展。这种风格的一致,带给人更加强烈深刻的审美体验。书法作品与文学作品相得益彰,才使其充满无穷魅力,此其一。

其二,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至六年级的学生主要的写字目标是实用性要求,即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姿势、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规范、写硬笔楷书,在此基础上初步接触毛笔,这一写字目标基本上可以由语文教师来帮助实现。但是在七至九年级,写字教育已经发展到书法艺术教育,尽管还是初级阶段,但语文老师们已经一多半不能胜任了。

其三,语文课程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教育任务存在分歧。语文的性质长期以来人们争论不休,各种语文观充斥着语文教育的课堂,因此,将书法艺术的教育纳入语文课堂来进行,全社会没有达成共识。在这样的情势下,老师们操作起来随 6 意性就更大了。语文课程庞杂的教育任务实际上也决定了很难再抽出精力来训练学生的书法意识和进行必要的书法鉴赏教育。

(二)社会对书法艺术的重要意义认识严重不足

尽管近年有不少文化精英在为书法艺术的振兴鼓呼,在努力改变社会对书法艺术的冷漠和无知,书法的学科建设、从专科到博士后的教育层次都已具备,但是和网络时代相比,整个社会对书法的认同度仍然不够。书法正在由大众文化艺术向极少数的精英艺术转变,正在从广阔的生活走向狭窄的展厅,连新春佳节贴春联都买印刷体了。这种状况,不利于书法艺术的承继和繁荣。

“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行音乐的和谐。”(沈尹默)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全世界也只有中国的汉字才有如此奇妙的本事。连西方的画坛巨擘毕加索也由衷赞叹:“中国书法是最高的艺术。”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中法文化年系列活动中也说到:“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美国人福开森说:“中国一切的艺术,是中国书法的延伸。”[9]当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世界各国的文化精英津津乐道时,我们却在漠视、贬损它,这不是值得我们深刻反省的事情吗?

五、中国青少年书法教育面临的困惑

书法教育活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二十年,其“热”早已不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人们现在所要关注的是它的教育质量问题。

(一)高等院校面临的困惑

一是因教学思路所限,面临就业问题,学生学完四年大学书法后真的不知道该干些什么,能干些什么?于是不得不痛苦地又继续选择考研、读博,以博取更高的身份以便为择业找到一条便利的通道。二是作为已经具有学科意义的书法艺术教育,其科学性却无法在教学方式上显现出来,基本上还没有逃脱“私塾”教学模式,虽然好像都有教学大纲,都有培养目的和教学方式。三是作为书法这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该如何把握书法本体与跟书法有关的相关文化的关系?是应该唯书法而书法?还是泛书法而书法?还是二者兼顾?四是高等书法教育如何处理培养精英书法群和大众书法群的关系?[10]这些都是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如不及时研究解决,势必影响到高等院校的教育方向和培养目标。

(二)中小学和专门培训班面临的困惑

7 一是任课老师的素质不高问题。目前大部分学校并不是由专门书法老师来承担这些教学任务,而是由一般的语文老师来承担。在培训班里,则是当地的一些所谓“书法家”来承担此项任务。师资的常识修养、雅俗高低,必然会影响教学中的学习。

二是缺乏系统的指导性教学理论,更不要说有完善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法,有的连教学计划都不全,教材也不规范,不统一,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你写我编,大同小异。教学中缺乏创造性,只是一味地“死教、死写”,不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点划、用笔的基本方法。

三是受形式和体制的制约,不被当地教育部门等有关权威机构所承认,即使承认了,与之有冲突时,首先被砍掉的也是书法课。为此,在2000年的全国政协第九届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炳森先生,就我国中小学生书法(写字)教学等相关问题作了专题发言,他指出,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学生“减负”的紧急通知后,不少学校将写字课砍掉了,甚至语文课中的古文比重也被压缩,这些做法都是不符合通知的本来精神的。我国小学中的写字教学,本来就不是普遍健全,有相当数量的小学写字教学的设置和师资配备还很薄弱,尚待补充和加强。初中以后,课程、科目增多,负担加重,刻意学习写字,这对一般学生来说,则已成为不太可能,所以在小学阶段学习写字是至关重要的,不能掉以轻心。[11]

六、书法教育发展的新模式研究

书法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想使书法能够长盛不衰,必须使书法教育模式跟上时代的发展,推陈出新。

(一)书法教育要突出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推动发展

历史上,汉唐的书法盛世,已是“政府主导”的典范,足为后世效仿。书法教育不能仅仅作为一门艺术教育,而是关系着我国文化和谐发展的大事。在书法教育方面,广东省教育厅已经先走一步,在2006年3月下发文件,要求广东省的中小学设立书法课,这无疑为书法教育指明了方向。[12]

(二)书法教育要“纵横交错”,形成网状模式

8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书法现在离我们越来越远,更重要的是,书法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也会慢慢的离我们而去。当我们的社会让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用电脑处理汉字时,数千年来牢牢建立在我们深层意识中的汉字审美模式,也许就会从他们的脑海中逐渐消失。当我们的小学生能够熟读ABC,却不知道字帖是什么;当他们对网络文化了如指掌,却不知道王羲之、颜真卿为何许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代的书法教育模式已经逐步走入死胡同,从原来的追随一生的工具,变成了现在的曲高和寡的艺术门类。

(三)书法教育要“走出神坛”,介入商业模式

书法是艺术,艺术需要生存,经济是基础。书法教育要取得更大的突破,经济后盾必不可少。当然,书法教育中的经济利益获得并非卖字画那么简单,必须挖掘书法内在的价值。我们知道,书法在很多方面应用十分广泛,如书信往来、影视字幕、书籍封面、报刊杂志的装潢和广告宣传等等,通过诸多方面加强书法教育的宣传,尽可能多的为书法提供经济载体。

(四)书法教育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

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需要推陈出新,都要与时代接轨。实践是检验这种教育模式是否符合时代的标准,而不能适应时代变化的教育模式必然会被淘汰。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书法艺术固然有它自身的古色古香,在琴瑟和鸣中、一泓清泉旁,挥毫泼墨,流露出风雅儒士的古风,但是毕竟在现代社会的紧张节奏中,很少有人有这样的心态去研磨撰写了。书法教育不能要求受教育者背离时代的潮流回归古代,就必须要从自身改变,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

七、结束语

“高山大海育真魂,松有劲姿梅有芬。书画从来求气韵,人文自古重精神。”书法教育利用书法的普遍性、形象性、群体性和美感性等特点,使习者在美的魅力的诱导和陶冶下,激起感奋、惊觉、共鸣。[13]我国青少年书法教育在多年的实践中,虽然遇到诸多的困难,依然坚持不懈,不断求索,在书法展览,中小学书法课程设置,书法理论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面对新的挑战,相信我国书法界和教育界、文化界能逐步探索新的书法教育模式,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书法教育的蓬勃发展再立新功。

9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继承与发展、再次地崛起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具有大的思维,站在历史的高度,清醒地审视它的未来,为弘扬与振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不懈的努力。书法教育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要科学、合理、有效地实施,我们仍须不懈努力,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白砥,《书法空间论》,荣宝斋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3]王岳川,《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新世纪意义》,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14卷第2期。

[4]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版。 [5]王岳川,《东方文化身份与中国立场》,东南学术,2005年第1期。 [6]《宣和书谱》,北宋,1120年。

[7]《书法报》,2003年6月30日,书法报社,第26期。 [8]《中国硬笔书法报》2002年10月15日,第81期。

[9]吴翥九,《网络时代加强书法教育的现实意义》,青少年书法,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6期。

[10]余秋雨,《笔墨祭》,文化苦旅,知识出版社,1992年3月第1版。 [11]《书法报》,2003年7月14日,书法报社,第28期。

[12] 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2007年10月18日。 [13]黄君,《中国书法批评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第五篇:关于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

机械11-4李瑞超

摘要: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有的民族特性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传统文化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危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应以科学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其成为中国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主流。 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传承弘扬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的精髓,有着长远的意义和价值。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弘扬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的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1)当前,我国和西方各国日益频繁的经济交往使得文化冲突问题越来越突出,此事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此,必须保持文化的稳定,并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所以我们应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搞清中国文化发展的阻力,意识到在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上如何把握好自己的方向。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精华独特

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结合体, 对于文化深层结构的认识,国内外文化人类学界有着大致相同的看法。例如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三分法:物质的文化、社会制度的文化和精神的文化。精神文化针对物质文化和社会制度文化而言,是二者的上层结构,所以也是文化的核心(2)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以她特有的方式促进推动着我国不断发展进步。

1.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沿传下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从狭义上说,就是指中国独特的思想,道德,风俗,心态,文学艺术体系。它形成于中国历史的早期,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变化,但又始终保持一个基本一致,贯穿始终的文化内核。

2中国文化价值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

中国文化有着博大精深的魅力这是世界不可否认的。在西方各国面对中国文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学习中国的文化。这是对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的体现和证明。

(1)中国传统文明首先带给西方的印象是中国人的沉稳、人情、善良

对于西方人来说,_中国人永远是个谜。中华民族是一个既有着突出个性又有着优良传统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这是世上其他民族所无法匹敌的。在西方人眼里,中国人是最富有魅力的,尤其是他们身上时时刻刻都表现出来的沉稳干练。

受儒家思想影响和熏陶,中国人重“天理”和“人情”,做人要讲“通情达理”、“重情重理”、“人情人理”、“情理交融”等等。从以上的成语可以看出,传统的文化环境决定了为人处事既讲“人情”又讲“天理”,并且把“情”放在“理”之

前。中国人最崇尚情谊,把个人、家庭、社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中国人讲究尊老爱幼,一家三代生活在一起,重视培育孩子,有非常清晰的丈夫妻子的角色定位。他们也把自己的国家当作家庭,所以中国的家庭关系相当牢固。

(2)中国文化里对家庭的责任感根深蒂固。

中国人注重责任心,在现实生活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一种民族大义之责,我们用这种民族大义之责换取一个民族的长久的生存和发展。“在其位,谋其事”,这是工作的职责,我们用这种工作的职责来换取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父慈子孝,夫妇和顺,兄友弟恭”,这是家庭的责任,我们用这种职责来换取家庭的和睦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的美德,正是这样的美德,让西方人不断肯定东方人的优点。

二 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利条件和严峻挑战

虽然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中国传统文化与经济硬实力相比还相对落后,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比还不相适应,与中华文化的辉煌历史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相比还不相匹配,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同样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3)

1 贬低中国的文化核心价值观

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本国的文化经受着一次又一次的历史冲击。到了今天我们已经开始变得以贬低自己国家的文化习以为常了。这对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是巨大的损失,严重阻碍了中国的文化发展。观察各国的文化发展,很多国家都是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不断宣扬和传承,而我们已经开始攻击自己的文化了。比如,《红楼梦》对于中国是不可磨灭的文化巨大瑰宝,对于西方也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国内有很多人去批判它,说它是一次巨大的失误。这样的偏激思想只会严重阻碍中国的文化发展,而没有积极的意义。(4)

2 只有被西方国家认可的文化才是科学的

在西方文化的日益冲击下,有很多人认为只有被西方学术认可的中国文化,才是科学的,才是正确的。如果不能被认可则是没有价值的,没有意义的。中国人讲的是文化的和谐、思想的统一,如果只是单纯的认为国外的东西正确的,那么国内的文化岂不是没有意义了,我们更多要注重的是怎样才能在国内将自己的文化价值弘扬和传承。

三如何传承弘扬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

中华传统文化是域内各民族人民历经数千年所积累和积淀下来内涵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她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源泉,她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我们的民族在自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乃至家庭等方面都形成了浓厚而丰富的优秀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民族财富,作为后人的我们,必须认真地子以传承并使之继续流传下去。(5)

1 尊重中国文化核心价值

第一,我们必须尊重自己国家的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有很多的中国文化大家都陌生了,不要只是除了书本中的文言文课文其它的就一概不知了。

第二,要清楚地知道中国和世界的文化价值核心观是可以融会贯通的,都有着各自的通性,可能也有不同的地方,这是避免不了的。

第三。学习西方文化前提是在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中国传统文

化“国宝”)基础上,去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绝对不是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去全盘西化!(6)

2 加快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速度

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全球化大潮汹涌澎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走世界是历史的必然要求。(7)在面对全球化的变化和发展中,躲避和逃脱都不是办法。只有利用在文化的进程演变中将文化吸取和改良才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中国的文化是“和谐”,但是很多的西方人并没有对此有正确的认识。西方国家已经将快速发展的中国作为假想敌。各种对于中国打压理论纷纷出台。我们要警惕这样的事件对于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只有使中国不断的加快全球化的进程,并积极的宣传中国文化,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 3在传统文化内容上的创新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长期积淀,形成为社会意识的潜流,渗入到了社会心理的深层,她的影响随处可现的。只有深入学习弄通弄懂传统文化,我们才能真正读懂中国,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时代进步的要求,创造性地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充实新的时代内容,使之不断完善发展。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信、感恩、孝道、仁德、慈爱、正气、勤学、节俭、修身、立志等等的弘扬;浓缩了传统文化立世做人荣辱观的“八荣八耻”的提倡;基于传统和谐精神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等等。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传统文化内容创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注意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精髓,以求同存异为原则,大力学习、吸纳外来文化的积极先进内容,充实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不仅与世界文化同步发展进步,更要让充分体现民族特性的中华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到世界文化之中,从而充分展示中华民族光荣的发展历史,以赢得世界的尊重,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

4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软实力建设不等于文化产业,但是却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西方国家正是看到了文化产业所带来的巨大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才不遗余力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8)我们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可以从发展文化产业入手,在产生经济效应的同时又能加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自然的弘扬了中华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题,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哟有着巨大的价值,我们要善于挖掘与传承。在文化的国际交流中我们要对国外的文化采取吸收和包容的态度,对中国文化弘扬,赋予其新的含义。只有不断提高自己国家的文化价值核心,克服发展中的阻力,加深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才能促进文化间的有效的交流,保证中国文化价值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张小英,高校图书馆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途径,商品与质量2011 年 8 月刊

(2)[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3)邓显超 ,提升我国传统文化的机遇与挑战,长白学刊2009 年第 2 期

(4)崔海英 邵丽君 王晶,探析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天下论文网2011-8-12

(5)李彩云,新形势下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理论学习2002年第7期

(6)徐琴,试论新形势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经济与文化

(7)王广军,论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论苑

(8) 张志勇 司春霞 关于提升文化软实力战略的思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金融服务贸易新闻下一篇:中国国家组织机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