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2023-01-05

一、引言

医者仁心、崇高理想是医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性, 医学教育中要促进德育教育的渗透, 以德为先, 全面引领学生, 增强学生道德素养, 进而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类课程的基础, 应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让医德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植入到学生意识中, 增强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团结互助的良好职业素养。

同时,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人体解剖学中, 也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补充, 有助于促进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深入改革, 进而实现教育育人模式。可见,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人体解剖学中, 不仅是学生未来发展需要, 也是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更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需要。

二、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对人体结构、形态进行研究的课程, 更是深入学习临床课程的基础。然而, 因其内容较为枯燥, 涉及的知识点繁多, 使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进一步影响到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 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 部分教师教育理念没有完全转变过来, 采取单一的授课模式为学生讲课, 诸如:标本、模型等教学工具, 使学生学习热情不足。

此外, 医学是一门崇高的职业, 需要医师具有救死扶伤、舍己为人的思想观念, 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 带领学生会意其中的医德。但在实际人体解剖学教学中, 教师较为注重课程知识讲解, 很少渗透德育教育, 导致学生综合素养不高。

三、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意义

(一) 磨炼学生意志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艰苦课程, 虽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 实验室整体环境有待提升与改善, 但该学科特有的艰苦环境, 一直在影响着每一名学生, 对每一名学生都是一种挑战。例如:甲醛味道对人体器官的冲击等。尤其是新入学的学生, 这些对他们是一种磨炼。而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其中, 以正能量知识引领学生, 锻炼学生意志, 培育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进而培育学生高尚职业情操。同时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 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该课程的真谛, 升华学生, 进而培育学生救死扶伤思想观念。

(二) 提升教学质量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医学课程, 涉及的知识点繁多, 加之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单一, 使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 能够改变这一教学模式, 丰富人体解剖学教学形式与内容, 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为学生讲解相关的故事, 让先辈人的意志力、精神感染学生, 唤醒学生学习医学课程的初衷, 使学生全身心的融入到其中, 实现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以故事为导向,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缓解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单一形式。

四、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策略

(一) 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营造良好德育教育氛围

为了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学校应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教研室等环境做出较大的改善, 力争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环境育人模式, 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真正体现关心热爱学生, 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 在教研室走廊中, 悬挂名人画像, 为学生树立楷模, 让名人成为学生学习的标榜, 增强学生使命感。其次,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 渗透校史, 增强学生对学校发展历程的了解, 培育学生热爱职业、热爱祖国良好的道德品质。应加强校史宣传, 在每一次大会中或者班会中, 都应渗透一些校史, 让学生在校史宣传中知晓所有事情都是要从点滴做起, 增强学生学习信仰与自信心, 进而促进学生发展。最后, 因人体解剖学教学环境甲醛较重, 为了保护学生与教师身体健康, 在标本示范中, 采用一些无味、无色、不易腐烂等优质材料, 以这些材料代替传统标本, 增强学生学习热情, 进而减缓人体解剖学教学难度。因此, 只有学校意识到德育教育渗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尊重学生主体性, 根据学生需要,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以环境感染、熏陶学生, 进而提升学生医德。

(二)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 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

首先, 增强学生救死扶伤教育。在人体解剖学教学的第一节课中, 引领学生宣读医学誓言, 并且以遗体无偿捐献者事迹感化学生, 升华学生精神人格。同时, 在血液系统讲解中, 讲述白求恩相关事迹, 增强学生对白求恩先生的深入理解, 给予学生救死扶伤教育, 让学生意识到在救人中不分国籍、不分信仰、不分肤色, 以医者之心, 一视同仁对待每一名病人。教师在教育中融入救死扶伤教育, 不仅丰富教育内容, 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 增强学生道德素养。其次, 增强学生爱国教育。教师将教学内容立足于课本, 根据课程挖掘其中的德育教育。例如:在讲解我国科学家、医学家中, 教师应扩展知识, 为学生讲解医学家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为我国做出的贡献, 增强学生爱国情怀, 端正学生学习特点, 进而培育学生爱科学、爱祖国思想观念。

(三) 增强学生爱岗敬业精神, 培育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

人体解剖学教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 学习好人体解剖学需要与标本打交道。人体解剖学具有特殊性, 身为刚刚入学的学生, 会对尸体的味道形成厌恶心理, 影响到学生对人体解剖学学习的积极性。这时教师应发挥引领作用, 渗透德育教育, 从学生心理给予学生一定的鼓舞, 坚定学生信念, 鼓励学生不怕味道、不怕脏, 让学生与标本多接触, 消除学生不良反应, 进而培育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 应让学生明晰“道具”与“尸体”之间的关系, 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教育, 增强学生敬畏生命心理, 进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该课程知识内容。在教学中, 应促进案例的运用, 以案例为导向, 实现课程知识与德育教育的相融合, 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知识,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更好的明晰其中的德育教育, 增强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在日常教学中, 多鼓励学生实践, 以正能量知识, 丰富学生心灵,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进而培育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

(四) 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促进教育教学的良性开展

身为人体解剖学的教师应具有崇尚严谨、勇于开拓创新、刻苦钻研业务的品质与授课能力, 进而才能够做到言传身教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引领者, 教师的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 因此, 教师应提升自己综合素养, 增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为学生更好地开展课程, 进而成为学生发展中的真正引路人。

例如:教师通过学习不断的丰富自己, 提升自己, 意识到德育教育对自身与学生的重要性, 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 进而增强学生医德素养。教师树立关心、热爱学生理念, 严格要求学生, 根据学生发展需要, 渗透德育教育, 进而实现德育教育在人体解剖学渗透的价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 人体解剖学教学归属于医学类课程, 该课程对学生综合素养具有一定的要求, 需要学生具有关爱病人、尊重生命、团结互助的良好职业素养, 进而为今后学习、工作奠定基础。因此,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 应渗透德育教育, 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专业课程知识, 还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进而为社会发展更好的服务。

摘要:当前, 医患关系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 医风医德成了舆论热点。医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医护人才, 使其具有高尚的品质, 更好地为我国发展服务。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医学类必修的课程,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其中, 从源头对学生加强医德教育, 进而增强学生综合素养。对此, 本文着重分析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 论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意义, 提出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德育教育,渗透

参考文献

[1] 尹刚, 申国明, 方正清, 王龙海, 江爱娟.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德育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 2017 (13) :33-34.

[2] 王登科, 戴新文, 朱继红, 蒙兆年, 贺岭风, 韩金荣.《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模式改进与实践[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3, 34 (6) :100-102.

[3] 薛延军, 刘海燕, 李祥鹏, 韩晓红.浅谈如何通过人体解剖学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J].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1 (3) :2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下一篇:新时代关于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