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

2023-03-28

第一篇: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

清平乡深度贫困村调研

为更好的完成省、州民政关于“深度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探索与实践”课题调研,根据省、州通知精神,我乡认真开展了“深度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探索与实践”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度贫困村基本情况

我乡现有深度贫困村1个,系少数民族傈僳族、景颇族杂居的大场村委会。大场村委会位于清平乡西北部,地处高寒山区,距乡政府24公里,全村总面积1743.79亩,辖1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一社、二社、三社、四社)。其中:傈僳族412人,景颇族120人,全村共532人,是一个傈僳族和景颇族杂居的村寨,通电率100%,通自来水1个小组,其余都是简槽水,村内道路都是土路。大场村现有耕地面积1375亩,其中:水田428亩、旱地947亩,年人均收入1600元,处在首先要解决温饱的低发展水平。经济作物以种植核桃、茶叶、草果为主,共种植核桃树11439棵、茶叶面积497亩、草果188亩、棕包848棵、洋丝瓜141棚。养殖业以养殖牛(以耕牛为主)、山羊、猪为主,共有大牲畜存栏数161头。有一个卫生室、一个妇女之家组织。

二.大场村基层组织建设基本情况

1.班子建设情况。大场村村级班子现有村支书兼主任1人、副支书和副主任各一人,还有一名大学生村官。村班子成员大专学历1人,中专学历2人,初中1人,平均年龄36岁。班子成员综合素质较高,有凝聚力,充分认识团结出效率,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出战斗

力,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形象的真谛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能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村支部制定了村总支班子议事制度,重大决定、重大事项实行集体讨论制,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努力维护村两委团结,以村两委团结带动党内团结,以党内团结带动全村群众的团结,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到了真团结、真干事,确保了上级决议决定和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但是,由于大场村经济基础薄弱,村“两委”班子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信心不足,不能很好的发挥党员双带作用。

2.队伍建设情况。大场村积极发展壮大农村党员队伍,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把开展“把致富能手、先进工作者培养成合格党员;把普通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优秀党员培养成预备村干部,以充实村干部班子”活动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积极调动全村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村优秀人才参与科技致富活动,但是,由于村党支部部分党员干部的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工作能力不强,责任心不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和调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增收步伐缓慢;。

3.发展路子情况。大场村由于地处高寒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业经济结构单一,以种植水稻、茶叶、香茅、草果等为主,形成不了规模效益,农民人均收入较低,处在全乡最低水平;加之村集体收入匮乏,债务累累,导致修路、铺路、改水、改厕等公益事业缺少必要的财力,群众看病求医、读书求学困难,。

4.体制建设情况。大场村集体的土地、林场等资源没有流转承包,缺乏村级服务组织,未能有效组织群众参与市场竞争。

5.制度建设情况。大场村各项制度完备,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会发挥作用良好,坚持完善“两公开一监督”,党内选举“两推一选”将群众拥护的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人选进村两委;实行民主决策,遇事多和党员、群众商量,注意听取多方面意见;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健全村规民约; 各项村规民约深入人心,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在全乡名列前茅。但是有些规章制度的在落实上还没有完全到位,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督察和落实力度。

三.深度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1.交通条件严重制约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大场村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加之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弹石路仅通到村委会,其他村民小组都是毛路,到雨季,泥泞不堪,无法通行,通村弹石路路况也较差、资金短缺、无力养护,导致与外界物质文化交流和商品交换十分困难,很多农业生产难以发展,农民始终在贫困中挣扎。目前,大场村80%的群众饮水困难问题亟待解决,危房户占了全村的40%以上。

2.农民收入结构单一,农业科技含量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土地产出率及劳动生产率较低。大场村大部分农户靠水稻、茶叶、香茅、草果等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非常弱,收入渠道狭窄,经济收入增加缓慢,土地产出率及劳动生产率较低下。

3.农民素质普遍较低。大场村贫困人口中,大多数农民思想观念陈旧,小农思想严重,对怎样脱贫致富懒思考、怕困难、怕担风险;

有些农民想致富,但受地理位臵、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又难以找到一条致富的门路;农民素质偏低,信息渠道狭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导致农业生产力水平提不高,农业生产效益跟不上。特别是受贫困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的面不广,贫困农民脱贫的难度加大。据调查:大场村初中文化以上的劳动力仅占了7%,劳动力文化素质严重偏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和外出务工竞争能力。

4.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生产资金严重缺乏,农业生产化无经济支撑。大场村农民生产投入普遍缺乏,有些农户连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都无钱购买,甚至连最基本的耕作器械,如耕牛也买不起,更谈不上去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多种经营。尽管近几年,国家对大场村给予了极大扶持,但因受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还是难以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需要,严重影响了贫困村经济产业的发展。

四.加强深度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对策和建议。

(一).清平乡深度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对策和建议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大场村生产生活条件。交通不便、通讯落后、能源不足仍是制约清平乡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大力度,尽快结束大场村基础环境较差的状况。重点应抓好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乡村道路硬化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改造、农民无房和危房改造等,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养殖业努力增加贫困群众经济收入。大场村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

以效益为核心,重点发展以油茶、香料烟为主的经济作物,作为农民脱贫的主导产业,进一步调整产业发展思路,依靠科技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努力提高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

3.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努力提高贫困群众整体素质。农民群众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程度。因此,要坚持把培训农民、提高素质作为治本之策,着力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一是要全面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开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的整体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要搞好示范带动,使农民转变观念,掌握技术,增强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4.加强农村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增强农民抵抗风险能力。大场村群众因病、因残及其收入不稳定性等原因,造成返贫的人口较多,而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是农民抵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要进一步将大场村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进一步搞好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结合的管理体系建设,将大场村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及时纳入扶贫范围,提高他们的生产发展能力。

(二)民政部门“十二五时期”加强深度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1.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用5年的时间把大场村逐步建成以特色产业为主题的新农村。逐步建立完善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达到100%,逐步建设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和

文体活动场地。农民培训设施逐年配套,力求村民掌握一至二门劳动技能。

2.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加强农村“五保户”供养、低保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军烈属优抚政策,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积极引导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落实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继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第二篇:深度贫困村梁山村精准脱贫路径探析

天水在线 2018-02-24 07:02

梁山村党支部书记冯小明与村民共商发展核桃、花椒、苹果等增收致富产业,确保如期稳定脱贫。 本报记者 高樯 本报记者 白德斌 2月19日,大年初四。

昨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覆盖了天水市清水县土门镇梁山村的沟沟壑壑。

清晨的太阳升起,通往村口的马路上陆续来了很多村民,他们手里都拿着铁锹与扫帚。

“这条路,我们期盼了那么多年。现在修得这么好,我们要爱护好它。”

在无数把扫帚的左右挥动中,一条深灰色的水泥路渐渐显露出来,大约有五六公里,蜿蜒盘旋,如同印刻在山梁上一般。 几十年来,路对于这个海拔2000米的小山村来说,意味着幸福与希望。

村民梁保祥来得最早,而且扫的最多、最远,一直扫到了村委会的院子里。

因为他知道,今天村党支部要召开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 在农村,大年初四还正是过年的时候,为什么要着急开会? “我要把总书记对我们梁山村的关怀传达给每一个群众,让大家感受到温暖,增强脱贫的信心。”村党支部书记冯小明道出了缘由。

总书记关心梁山村的三个问题

全村42名党员,除了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和没有回来的以外,其他的都来了,这其中包括20名流动党员。

在大家的期待中,村支书冯小明讲起了总书记为何关注遥远的梁山村,以及对村里脱贫工作的关心。

2月12日,总书记在四川成都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听取脱贫攻坚进展情况汇报,集中研究打好今后三年脱贫攻坚之策。

冯小明作为全国仅有的两名被推荐参加会议的村党支部书记之一,在会上作了发言。

“让我给习总书记汇报,真的没想到。我给总书记一五一十地讲了梁山村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他听得非常认真,还问了三个问题。”冯小明说。

为什么会选择梁山村?在冯小明看来,可能是因为梁山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任务还十分艰巨。

在汇报了村里的道路、吃水、危房改造、孩子上学、林果产业发展等情况后,习总书记当场问了三个问题:“村里现在吃窖水的问题解决了吗?”“村里种的苹果都有什么品种?”“D级危房怎么定义?” “解决了,现在通了自来水。”“苹果有红富士,还有花牛苹果!”“D级危房就是需要推倒重建的,C级是可以维修的。”冯小明一一作了回答。

一问一答间,传递出总书记对贫困群众的关心与关怀。 说完这些,冯小明还给大伙儿传达了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每个人都听得非常认真。

“习总书记说,要清醒认识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任务的艰巨性,清醒认识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贫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 当冯小明讲完时,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很激动,也很感动,真的没想到习总书记能这么关心我们梁山村。”村民潘喜林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我在外地打工,那天看新闻联播,竟然看到了我们村的冯书记,特别兴奋,感觉村里的发展得到了肯定,今后一定会更好!”村民刘吉祥说。

“除了激动、感动,我们还要行动,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把我们梁山村的脱贫工作做好,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冯小明说。

只有牢记人民,才能赢得人民信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才能获得无穷力量。

在梁山村浓浓的年味中,一种向上的力量正在升腾。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城堡,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激发深度贫困村的内生动力

梁山村穷了那么多年,却从2014年之后忽然间开始变了样子,这是为什么?

“这一届的村干部我们都很佩服、很信任,他们为村里做了很多实事,我们也受他们的带动,只要村里需要干什么,大家都齐心协力地干。”村民梁志强说。

梁山村距离清水县城约35公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干旱山区,共有梁山、白水沟、陈尧、蒲滩、冯湾5个自然村,布局分散,仅仅把5个自然村走一遍,就需要两个多小时。 村民梁志强10岁那一年,也就是1990年的时候,他上学需要走很长的山路,遇上下雨下雪,父母就不敢让孩子去上学了。

“因为路很滑,怕出危险,之前就发生过几个孩子摔伤的事情。”梁志强回忆说。

路,成为了梁山村与外界相连的最大阻碍。

直到2014年,一条2.5公里长的水泥路修通,才结束了梁山村多年来没有通村公路的历史。

然而,在这条路修通的背后,却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我们心里都明白,没有村党支部的努力,这条路也不可能那么快就修成。”在村民梁虎成看来,这条路是村党支部坚持不懈争取的结果。 2013年底,冯小明全票当选梁山村党支部书记。 “不要看她是个女同志,干起工作来一般人可比不上。”村里的老党员潘喜林说。

冯小明从小就在梁山村长大,对这个小山村有着特殊的感情。 二十多年前,冯小明有一次和母亲去远方的亲戚家,同样是农村,但是亲戚所在的村子里却有水泥路,冯小明对母亲说:“如果以后我当了咱们村的村支书,一定要把路也修成这样的。”

性格有些固执的冯小明,让曾经说过的话都变成了现实。 当上村党支部书记的那一天,她就主持召开了梁山村党支部会议,但是很多党员都没有来,后来她一个一个地上门拜访,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其实那时候大家都没有信心,认为你开个会就能把事情办成吗?”冯小明说。

为了把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冯小明决定自己先动起来。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镇里、县里跑修路的项目,最终梁山村的通村公路项目列入了计划,并且资金很快到位了。 当冯小明把这个消息告诉村民的时候,大家都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随之而来的是欢呼声和七嘴八舌的交流声。 “让小明当这个支书,当对喽!”老支书朱跟代感慨地说。 很快,施工队进入了梁山村,打破了小山村的安静。 然而,问题随之而来。 “为什么先修白水沟的,不修我们的?”因为项目一期只有2.5公里,村民们开始争执。

冯小明作了详细的解释,她作了一个三年的规划,准备分步骤实施,到2018年年底全部实现5个自然村道路硬化。 在冯小明的带动下,村里的党员首先站了出来,帮助做解释工作,而且率先表示支持村党支部的工作。

村民们慢慢也想通了,之前提出质疑的村民也觉得是自己太心急了,事情要一步一步干。

“我们党员要做榜样,牺牲一点自己的利益,能够换来很多群众的认可,这是共产党员的职责。”曾经当过兵的村民梁百祥说。

去年修路的时候,占用了梁百祥家的一些耕地,他一分钱补偿都没有拿,邻居原本是要挡一下,梁百祥就对他说:“这是全村的大事,我们能做点贡献,应该感到高兴。”听了梁百祥的话,邻居不再为难。

为了增强村里的凝聚力,冯小明建起了“梁山村党员微信群”和“梁山村微信群”,在群里定期发布一些最新的政策,特别是有关村里的工作计划,都要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 “一件事靠一个人是干不来的,只有大家心往一块儿想,一起干才能成功。”冯小明说。

从四川参加完会议,冯小明就赶回村里,为村里春节期间的文艺活动做准备。 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三,冯小明每天都是匆匆忙完家里的事,就带领村里的妇女一起排练舞蹈,为节日增添欢乐氛围,也能够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冬日的阳光照在梁山村,人们围在“乡村舞台”的前面,四周都是大红的灯笼,喜庆的锣鼓声传递着村民的喜悦与幸福。 冯小明领衔表演的舞蹈,引发了更多的欢笑声,可能是大家觉得一个村支书跳舞的样子和平时不太一样。

路通了、水通了,梁山村的面貌在变化,变化更大的其实是村民的内心,他们的抱怨少了,自暴自弃的心态少了,“努力过上好日子”的观念开始生根发芽。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这样的改变,更多的来自于村党支部、来自于党员的带领。

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才是精准扶贫的精髓

追求梦想,离不开正确的方向;砥砺前行,更需要清晰的路径。

贫有千种,困有百样。

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2013年当选村支书,2014年就开始了精准扶贫,冯小明起初也不是很明白到底怎么做到精准。

于是,冯小明认真学习中央和省里关于精准扶贫的政策文件,后来她发现,不仅要做到扶贫对象精准,而且扶贫措施也是要精准,要“对症下药”“一户一策”,这样才能见到效果。 通过4年的实践,冯小明的思路得到了验证——梁山村的贫困户从原来的213户,减少到了101户。

“习总书记在四川的座谈会上说扶贫要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冯小明说。

除了道路、水利、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项目的争取以外,冯小明在精准扶贫中坚持“一对一”做工作。

什么人适合干什么,就想办法帮助他,会种苹果的就帮他建苹果园,会种花椒的就帮助种花椒树,会养猪养羊的就帮他搞养殖,会建筑技术的就为他创造外出务工的机会…… 虽然这样做要费很大的精力,但冯小明坚持做下去。 过去4年,梁山村建成了2731亩果园,其中苹果455亩、核桃680亩、花椒1596亩,目前已经挂果的1130亩,平均一亩收入1600元左右,这才刚刚开始,如果3年后到盛果期的话,一亩收入4000元以上没有任何问题。

“我去年果园一共收入了2万多元,一下子感觉生活宽裕了,大家都羡慕得很。”梁虎成笑着说。

按照村里的发展思路,像梁虎成这样的贫困户有6户,依靠种植苹果树已经实现了稳定脱贫;有15户搞起了养殖,去年最少的收入2.5万元;71人通过培训拿到了技能证,有了证外出务工每个月工资可以多拿200到300元;有22户建起了分户式光伏发电,户均收入3000元。 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5125元,贫困户人均达到3648元。

“村里以前没有什么产业,大家也不会挣钱,能把家里养活住就行了。现在我们把产业扶贫放在首位,农民的钱袋子慢慢鼓了起来,脱贫的信心也逐渐足了。”村主任陈桂云说。 尹仲凯在外打工已经30个年头,每年过年回来一次,今年他感觉最不一样。

“今年感觉大家都很高兴,大家愿意坐在一起聊天了,以前可不是这样,都怕说自己的生活。”尹仲凯说。

村民朱元林和尹仲凯是发小,几天前,两个人坐在一起喝茶,谈起了各自的收入。“我感觉我还没有他一年挣得多,而且在村里比较稳定,不像我还要在外面奔波。”从尹仲凯的话里,我们能够听出村里的变化。

十几天前,冯小明在村委会办公室的墙上,贴上了一张新的表格,这是梁山村101户贫困户的脱贫计划。

其中,52户计划通过管好果园增收,33户计划经过培训外出务工,2户因病致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加上果园栽培实现脱贫,8户家里有大学生的通过享受教育资助使其毕业工作后带动家里脱贫致富,剩下的6户没有劳动力,主要依靠政策保障脱贫。

“这是我们和帮扶干部一起,挨家挨户算细账,制定出来的,争取两年内实现。”冯小明说。 这个计划,101户贫困户每家都有,他们从计划中能够看到未来。

敢死拼命的不只有干部,还有贫困户自己,一起冲锋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对于整个甘肃来说,脱贫攻坚是一场输不起的硬仗,是一场必须打赢的决战。

而在梁山村这样的深度贫困村,更是如此。从党员干部,到贫困群众,谁都不能有任何的松懈。

总书记指出,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我听了习总书记的这番话,感触很深。如果贫困户自己不努力向上,扶贫工作就很难有成效。我们在工作中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所以提高贫困户的积极性很重要。”冯小明说。 让梁山村富起来,是冯小明的梦想。

为了这个梦想,她一直在努力,就连高中毕业在外打工的时候,她都想着挣了钱回村里盖个幼儿园,让村里的孩子也有个快乐的童年。

2009年,当冯小明成为村里的文书后,她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养猪和种苹果树的事情都丢给了家人。 冯小明为了村里的脱贫事业拼上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像她这个年龄的妇女本应该在家里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和孩子。 然而,她却选择了梁山村。

冯小明也动摇过,她想过放弃,那是在儿子高考落榜的时候。 儿子在县城读书,婆婆租房陪读,但是由于身体原因没办法坚持下去,冯小明在去县城陪儿子读书和继续当村支书两者之间选择了后者。

冯小明把儿子从县城的高中转到了镇里的中学,也正是因为这一决定,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滑,没有考上大学。 “我不知道孩子以后会不会怪我,希望他能够理解妈妈的做法。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在大家最团结的时候,我如果退缩了,心里难安。”冯小明说。

去年,父亲也永远地离开了。这对于冯小明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平时工作忙,没有好好在家里陪父母,尽管村委会距离家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

“有时候感到很愧疚,但是我想如果父亲还活着的话,他一定会替我高兴的。”冯小明自我安慰地说。

在冯小明的带动下,村班子成员个个都把精力放在了全村的发展上。

“每年年底算账的时候,看到哪户脱贫了,心里特别高兴;看到谁还没有脱贫,也很遗憾,感觉压力很大。”村民朱元林说。 “省委书记林铎说,要以敢死拼命的精神冲锋在前,全力以赴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这句话给我很大的鼓舞,我也经常讲给贫困户听。”冯小明说。

敢死拼命,不只有党员干部,还有贫困户自己。“我虽然家里条件差,但是我有信心脱贫致富,拼命往前奔,好日子就会来。”村民梁保祥说。

冯小明说,梁保祥家里贫困的原因主要是母亲瘫痪、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家里只有妻子一个人在外打工。

“我特别想出去挣钱,但是母亲需要我照顾。家里还有十亩地。不过只要有机会,我就在附近去干活,能挣多少挣多少。”梁保祥的乐观向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冯小明说,梁保祥特别上进,自己家庭困难,本可以享受低保,但他坚持要让给别人。

“我知道有人比我更困难,更需要。我现在的困难是暂时的,扛过去这两年,孩子一毕业就好了。”梁保祥说得很轻松。 从梁保祥的身上,看到了拼命脱贫的精神状态,也让人相信他一定能够做到。

“他脱贫肯定没问题,去年种了5亩花椒,再过一年就可以有收入了。”冯小明也同样肯定。

然而,并不是所有贫困户都像梁保祥一样,还有个别贫困户自己不积极主动想办法,躺在家里晒太阳。

有一户就比较典型,也是让冯小明很头疼的扶贫户。 “我给这位贫困户做了很多次工作,但思想就是转不过来,有时候看他不争气的样子,真想给他几拳头。”冯小明说。 这位贫困户不愿意出去打工,他觉得苦,也不愿意种地。房子地基下陷,他也不管,成了危房,村里要帮他维修,他自己还嫌麻烦。

大年初四,冯小明专门找到这位贫困户家,再做一次思想工作,让他参加技能培训,外出打工挣点收入。

“我不出去打工,出去打工房子谁来修?”这位贫困户理直气壮地拒绝冯小明的建议。

“你去打工挣钱,家里由村里帮你照顾,房子村里也给你想办法。”冯小明说。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劝说,这位贫困户思想有所转变,答应考虑一下。

“其实他去年出去打了两个月的工,挣回来了3000多元,就是不吃苦,只要动起来,脱贫也还是有希望的。”冯小明说。 冯小明在给习总书记汇报的时候,就提到了个别贫困户“晒太阳”的问题,习总书记专门叮嘱说,回去告诉大家,现在还不是晒太阳的时候,等脱贫致富了再晒,要树立这样的思想。 决不能“坐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

“我把总书记的话讲给大家听,特别是贫困户,希望他们能够增强信心,加快脱贫致富的步子。”冯小明说。

梁山村虽然很偏远,但党和政府的关怀,让村民们心里倍感温暖。

大年三十那天,正准备在大喇叭上给乡亲们讲一讲过年的注意事项时,冯小明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是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打来的。

“林铎书记在电话里问我,年货办好了吗?村民们都有肉吃吗?我回答说办好了,都有肉吃,他还让我代他给群众拜年!”冯小明说。

梁山村的这个年不同以往,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聊村里的变化,年轻人谈着今年的计划,孩子们也在说着未来的梦想。

一场拔河比赛,更增添了几分竞争的味道,力量、团结、节奏,都在拔河中完美展现。

“这就像脱贫攻坚,只不过我们的对手是贫困。”作为裁判的冯小明笑着说。

第三篇:2011年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的实施方案

绿春县戈奎乡2011年贫困地区深度贫

困群体脱贫发展实施方案

根据州发改委《关于编制扶持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规划2011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和《绿春县扶持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规划》,绿春县戈奎乡的一些贫困地区的深度贫困群体有幸被列入2011年度脱贫发展的范围之内,按照“年度一次性规划,年度实施完成”的原则,为确保戈奎乡2011年贫困地区的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建设有序推进,结合实际,特制定绿春县戈奎乡2011年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瞄准贫困地区的深度贫困群体,以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为主线,以提高深度贫困群体自我发展能力为关键,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以统一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首要任务,突出抓好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的基础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基本素质提升、基本保障构建,实现好州委提出的脱贫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的发展目标。

二、工作原则

1

(一)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的原则。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深度贫困群体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摒弃“撒胡椒面”的做法,集中力量搞好深度贫困群体道路、水利、农田、安居、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建设,确保深度贫困群体受惠。

(二)坚持重点突破、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的原则。突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建设重点,依托现在州委给予让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的大好机会,整合各种项目资金,重点就我乡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方面下功夫。同时,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解决好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素质、基本保障和基本队伍问题,采取综合配套措施,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原则。在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加大各级各部门项目资金整合及社会帮扶投入力度,以群众为主体,鼓励深度贫困群体多投工、投劳,充分发挥深度贫困群体在脱贫发展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深度贫困群体的积极性,引导深度贫困群体克服“等、靠、要”思想,鼓励深度贫困群体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家园,合力推进贫困地区贫困群体脱贫发展建设。

(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区别不同类型的自然村和村民小组,因地制宜,根据各村实际,采取不同的建设措施,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兼顾民风民俗,着重在现有基础上开展综合整治,形成各具特色的建设格局。

2

(五)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群众意愿和各村发展实际,科学合理规划村庄,适度有序集聚,充分保留村庄的历史文脉,注意传承居住文化,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防止千村一面。在此基础上,坚持集约利用土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分期分批,扎实有序地推进示范村建设。

(六)坚持统一政策、统一实施、统一补助标准、统一考核验收、统一奖惩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2011年,戈奎乡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建设的工作目标是: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实施俄马村委会布都、格马、腊咪新寨四个村民小组。通过实施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建设,使受益的村寨实现“十有”目标,即:有通村公路;有干净整洁的村内硬化道路;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有科技、文化、卫生服务室或活动场地;有卫生公厕;有公共沐浴室;户有内外整齐干净的住房;有收入提高;有稳定可靠的产业;有好的管理制度。

四、戈奎乡情及深度贫地区自然村村情

(一)绿春县戈奎乡位于绿春县东北部,东面与元阳县沙拉托乡、俄扎乡毗邻,西南与本县大兴镇相连,北面与红河县阿扎河乡、洛恩乡隔河相望,距县城40公里,全乡国土面积168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委员会,52个村民小组,2010年,全乡共有4705户,20830人。居住着哈尼、彝两种民族,其中哈尼族占99.85%,彝族占0.1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2人,是全县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乡。由于受

3

地理、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全乡贫困人口众多,贫困程度深,2010年,全乡人均有粮仅309公斤,人均纯收入仅1750元,是全县最贫困的一个乡。

(二)布都自然村:布都村隶属于戈奎乡俄马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 村委会2公里,距离乡政府驻地18公里。国土面积2.73平方公里,海拔1640米,年平均气温15.8℃,年降水量1672毫米,适宜种植大豆,荞子等农作物。有耕地238.27亩,其中人均耕地1.1亩;有林地1175.3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0户,有乡村人口217人,其中农业人口217人,劳动力16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61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2元。该村不属于贫困村或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格马自然村:格马村隶属于戈奎乡俄马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3公里,距离乡政府驻地18公里。国土面积3.15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16.5℃,年降水量1668毫米,适宜种植荞子、大豆等农作物。有耕地274.72亩,其中人均耕地0.68亩;有林地2427.3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86户,有乡村人口404人,其中农业人口404人,劳动力30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99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4.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3元。该村不属于贫困村或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腊咪自然村:腊咪村隶属于戈奎乡俄马

4

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2公里,距离乡政府驻地18公里。国土面积1.81平方公里,海拔1680米,年平均气温15.6℃,年降水量1672毫米,适宜种植荞子、大豆等农作物。有耕地158.07亩,其中人均耕地1.02亩;有林地839.6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1户,有乡村人口155人,其中农业人口155人,劳动力11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15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4.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4元。该村不属于贫困村或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新寨自然村:新寨村隶属于戈奎乡俄马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3公里,距离乡政府驻地15公里。国土面积3.32平方公里,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17.5℃,年降水量1660毫米,适宜种植荞子、大豆等农作物。有耕地289.43亩,其中人均耕地0.85亩;有林地1442.6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80户,有乡村人口341人,其中农业人口341人,劳动力26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52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6.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5元。该村不属于贫困村或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五、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

2011年,戈奎乡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1个村委会4个自然村,覆盖231户,1420人。

(一)项目建设内容

5

项目建设按安居房、基本口粮田、农村清洁能源、农村安全饮水、农田水利工程、通电建设、自然村内道路、自然村通行政村道路、劳动技能培训、厩舍改造及养殖补助工程建设十个部分进行。总投资1345.22 万元。

1. 安居房建设工程:民房改造 231 间(投资 231 万元)。 2. 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 基本口粮田建设 1420 亩(投资 142 万元)。

3.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 节柴灶231 口、大阳能231 个(投资38.12 万元)。

4.农村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饮水工程 4 件(投资80万元)。

5.农田水利发展工程:新建农田水利14000米(投资140万)。

6.通电工程:通电工程往年建设完毕(投资0万元)。 7. 农田水利发展工程:新建农田水利14000米(投资140万)。

8. 自然村内道路建设工程:道路建设工程41公里(投资480万)。

9. 劳动技能培训工程:培训劳动技能1112次(投资44.5万)。

10. 厩舍改造及养殖补助工程: 厩舍改造及养殖补助249户(投资99.6万)。

(二)资金筹措总方案

项目预算总投资 1345.22 万元。

6

六、时间安排

(一)制定规划阶段:2011年3月上旬至3月底;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1年4月上旬至4月中旬;

(三)建设实施阶段:2011年6月中旬至2012年4月中旬;

(四)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

七、工作职责

(一)县级领导小组职责。统揽示范村建设全局,审核建设规划,协调、整合、统筹各部门项目资金,督促、检查和指导项目建设,确保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建设顺利实施和完成。

(二)县发改委职责。开展督促、检查和指导的各项具体工作,定期收集并通报建设进展情况,做好信息宣传,收集档案资料,组织项目验收,做好总结和资料归档,推广工作经验。

(三)县级有关部门职责。按照县级领导小组的安排,整合、调节、安排建设资金及物资,督促资金、物资落实到位,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参与各项建设,完成部门所承担的各项任务。

(四)戈奎乡党委、政府职责。制定建设规划,宣传发动群众,管理资金物资,组织实施项目,落实各项任务,整理档案资料,做好工作总结。

八、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发展建设是州委、州政府根据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 7

展需要,为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力度,进一步提升全州小康社会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戈奎乡被列为全州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建乡镇之一,项目来之来易,机遇千载难逢。各有关部门、戈奎乡党委政府、广大干部群众将及时把思想统一到州、县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实施这次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建设的重大意义,把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建设作为各有关部门、戈奎乡党委政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用项目攻坚的决战态势,全力以赴,精心安排,深入落实,扎实推进,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为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建设做出亮点,树好样板。

(二)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戈奎乡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建设工作由县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建设领导小组总揽,戈奎乡人民政府具体实施,县发改委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和考核验收工作。为切实抓好戈奎乡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建设工作,戈奎乡成立以乡人民政府乡长为组长、联系扶贫工作的人大主席、分管办公室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分管扶贫工作的副乡长为副组长,扶贫、财政、农技、林业、水管、民政等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戈奎乡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项目的规划、实施等具体工作。村委会也成立相应的组织和工作机构,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和督促,并层层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和责任人。为项目 8

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整合资金,统筹使用。县直各有关部门按照县领导小组的要求,对涉及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村倾斜。各部门在申报项目时,加强协调沟通,尽量把建设项目安排在这几个村,发挥整体效益,避免撒“胡椒面”。县领导小组做好项目申报的把关、审查。县发改委加强对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建设项目申报的综合协调服务工作。通过整合资金,确保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建设资金的足额投入。

(四)积极宣传,发动群众。深入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入开展耐心细致的群众思想工作,努力激发广大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相信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依靠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让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唱主角,充分发挥广大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掀起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建设的新高潮。

(五)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县发改委定期组织开展对整乡推进新农村示范乡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及时通报督查情况,对工作不力、进度缓慢的给予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坚持标本兼治,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督查机制、投入机制和激励机制,全力保障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项目建设按时按质按量有序推进。

九、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9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十有”建设,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可有效培植后续财源,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优质产业,选择项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项目的实施,可进一步巩固提升深度贫困群体人均5亩的经济林果,进一步发展壮大核桃产业,开发中药材产业,突破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通过项目的实施,还可以发展壮大畜牧业,种养殖业并举,把畜牧业培植成支柱产业。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项目的实施,通过加大对农田水利的建设力度,粮食产量可明显增长,通过对茶叶、八角、紫胶产业增加科技投入,可促使茶叶改造升级,增加产值,使八角、紫胶产业规模化进入盛产期,直接增加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收入;通过对核桃产业增加管护投入,可巩固提高核桃成活率,从而为把核桃培植成广大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新兴的支柱产业,增加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收入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扶持农户发展养殖业,可改变广大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群众长期以来“养鸡为换盐,养猪为过年”的小农经济模式,直接增加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收入。同时,每个村寨拥有几个卫生厕所可减少疾病传播机率,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群众发病率减少,可节约就医费用。

(二)社会效益

10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将显著改善,改善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项目的实施,村容村貌将得到有效整治,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众住房条件将得到显著改善,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基层组织等基础设施将得到显著改善,农业增收、贫困群体致富能力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将得到明显增强,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将深入推进,有利于大幅提高村民整体综合素质。通过实施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的实施,有助于进一步深入推进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综合素质,逐步形成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农村新气象。

(三)生态效益

改善项目覆盖区生态环境。实施绿色产业培植,进行植树造林,将大大改善项目覆盖区生态结构,有效减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改善项目村寨地质环境。由于实施卫生路、排水沟、改厕、改厩工程,建立了科学的村寨排水和排污系统,可有效保持村寨及周边原生态的地质条件,从源头上控制地下土层 11

的腐化,能有效预防项目村寨地质灾害的发生。

改善局部气候。由于实施绿色产业培植,进行植树造林,增加了植被覆盖率,通过光合作用,造成地物形态的结构改变,这种改变必然会通过各种过程传递到大气中,影响原有的大气底层结构,形成与植树造林前不同的局部小气候,创造了农业生态的有利环境。

戈奎乡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四月十日

附:云南省扶持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

展2011年实施方案项目表

第四篇:破解深度贫困的八个要点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脱贫是这个奇迹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中国扶贫开发规模之广、难度之大,绝无仅有。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人下降到2017年的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3.1%,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减贫6853万人,消除绝对贫困人口2/3以上,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也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范例,作出贡献。

我国的扶贫工作之所以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原因很多,但主要还在于政府的良洽,也就是中国政府的顶层设计好、执行能力强、实施和治理运作能力良好。中国贯彻落实了有效的减贫政策,并在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很好地处理了公平与效率的问题。这些是对世界减贫事业有重要借鉴意义的中国经验。

我国提出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序摘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目前还有三千多万人口,大部分分布在深度贫困地区。2017年6月23日,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讲到:“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从区域分布上看,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等区域,生存条件恶劣、致贫因素多样、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薄弱、村两委成员能力弱、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社会文明程度低、人力资源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

深度贫困地区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两高、一低、一差、三重”,其中“两高”即贫困人口占比高、贫困发生率高,“一低”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一差”即基础设施和住房差,“三重”即低保五保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脱贫任务重、贫困老人脱贫任务重。深度贫困地区致贫原因复杂,既有个体也有整体致贫等因素。因此,对深度贫困地区实行脱贫,需要深刻认识其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精准施策,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2017年6月23日,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提出:“古人说:‘病有标本’,‘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需要找准导致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采取有针对l生的脱贫攻坚举措。”针对深度贫困地区较为共同的致贫原因,总书记提出了八条要求:合理确定脱贫目标;加大投入支持力度;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区域发展必须围绕精准扶贫发力;加大各方帮扶力度;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加强检查督查。如何完整地理解这些内容直接关系到深度贫困问题能否顺利破解。 合理确定脱贫目标

中央提出脱贫攻坚到2020年要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并且提出既不能降低,也不要拔高。就如总书记指出的:“要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吊高各方面胃口。”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地区将政策进行不同程度地曲解。这些扭曲的执行又会带来各种各样的乱象。比如近期一些地区出现农民争当贫困户的现象,因当不上贫困户出现上访现象也时而出现。这与一些地方制定的扶贫标准好高骛远有关,再加上个别政策设计欠周全,导致不少农民产生“不拿白不拿,白拿谁不拿”的现象。甚至在有些地方,贫困户由于得到众多扶持,其生活条件一夜之间远远超过了村内的其他非贫困户。如果贫困户白拿的太多,付出又太少,大家就会抢着当,自然会产生新的不公平。一些地方给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太多,导致有些农民即使脱贫了也存在不愿“摘帽”现象。比如在广西百色就听当地基层干部讲,有些农村听说检查组来了就把家里的冰箱、彩电藏起来,为的是再继续得到更多的补贴。尤其是在第三方评估时,贫困户不如实申报,藏富不愿意脱贫并不是个案。

这方面新加坡对贫困户的公屋政策值得借鉴。在新加坡,虽然居住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但是通过建立公租屋,让贫困买不起房的百姓在政府建设的公租屋里居住是一种很好的做法。其实我国的移民搬迁如果是完全由政府投资兴建,也可以参照公租屋的形式,而不是完全免费分给贫困户,否则大家都会去争当贫困户,以致于产生新的不公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基层扶贫不能大包大揽,应更多采取“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激励型制度,不能“一刀切”地实行“谁穷奖谁”。只有实现了“有付出才有收获”,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才有希望。 加大投入支持力度,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

深度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一般都比较差。基础设施是区域连接内外发展资源流动的重要通道,也是加快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的基础条件。中央提出要积极发挥财政等领域优惠政策的杠杆作用,以政府投资为基础,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统筹区域交通、水利、能源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深度贫困地区连通内外、功能配套、安全高效和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目前我国深度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尚不够,必须加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要重点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基本医疗有保障的问题。完善基础设施,打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攻坚战要用攻坚战的办法打,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需要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攻坚战。深度贫困地区既面临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面临不少深度贫困地区突出的特殊情况和现实挑战。只要真抓实干、集中攻坚,就完全有能力啃下这些“硬骨头”。 ?^域发展必须围绕精准扶贫发力

深度贫困地区要改善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发展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产业,如特色农业、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服务业等。深度贫困地区蕴藏较好的特色产业发展资源,要引导和鼓励各类企业、资本有序开发这些特色优势资源,推进技术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深度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扶贫应该追求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链化。农产品的竞争有一定的特殊性,产品之间的竞争往往是其背后经营方式的竞争。国际市场上许多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农产品都来自大规模的专业化农业产业区,如来自美国玉米带和棉花带的玉米、棉花,来自荷兰的花卉、比利时的鸡肉产品等。这些产业区往往以某种农产品为核心,集中了专业的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以及科研、服务机构,以专业化和规模化取得独特竞争优势。专业化和规模化已成为全球化经济中世界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是中国贫困地区在短期?冉夏咽迪帧?

要改变现有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的现实。面对各地的农业布局依然规模较小的情况,各地多是在种植业内部或种植业与畜牧业之间进行调整,不能实现大的突破,反而使得农产品供给结构趋同,加剧了市场波动,造成资源浪费和农民收入的损失。在贫困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情况下,通过产业集聚同样可以取得规模效应,实现专业化生产,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实现脱贫致富。 加大各方帮扶力度

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帮助深度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在各方帮扶中,引入有实力的公司,通过“公司+用户”方式来带动脱贫是一个重要手段。比如广西百色引入华润集团来发展养殖业,就带动了上万人脱贫。

国家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规模,要通过各种举措,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加大各方帮扶力度,还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强大的政策全力,帮助深度贫困地区早日脱贫,确保这些深度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实现脱贫目标。 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

有些贫困户错误地认为脱不脱贫是政府的事情,是外派第一村书记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等、靠、要”思想严重,不以贫困为耻,反以贫困为荣。扶贫不能仅仅单纯依靠物质扶贫,还必须重视精神扶贫。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给牛羊的做法,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不大包大揽,不包办代替,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深度贫困地区由于长期封闭与教育水平落后,使当地人形成因循守旧的心理,对外来新文化产生隔膜和排斥。消极认命的人生观、安贫乐道的幸福观、懒散怠情的劳动观影响很难破解,而宗教势力和封建迷信等糟粕又不断侵袭和渗透,导致“懒散慢”“等靠要”等现象根深蒂固。政府需要创造性地通过扶贫扶志来解决。比如可以选择自强自立的优秀农民当村庄带头人,起模范带头作用。政府还要在农村开展“扶志工程”。比如通过村民小组会议等形式,推荐本村“致富之星”“脱贫之星”“帮扶之星”,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励、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树立自强自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只有建立起切实有效的激励性制度,才能真正激发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从更长远来看,扶智更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打破贫困恶性循环,这方面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针对原居民的一些做法值得采纳。由于这些国家的原居民贫困落后,又不愿意接受外来文化,受传统习惯影响很深,不重视子女教育,于是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采取有力措施,将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送到城市里接受完整的先进教育,使其知识与技能得到大幅度提升,且最重要的是使其原来落后观念得到根本清除。这些受过先进教育的孩子成年后回到家乡,就可以彻底改变落后地区文化观念,从而顺利地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 加大组织领导力度

深度贫困是坚中之坚,打这样的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各地要在这个问题上下大功夫。否则,有钱也不成事。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县级党政正职要保持稳定,对表现优秀的,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可提拔重用。

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千,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我国近年来选派了近80万个驻村干部,近20万个第一书记进村扶贫。这支队伍中不少人工作成效显著,但也有一些扶贫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思路、执行能力等方面与扶贫攻坚目标还有差距,需要从精神与物质层面进行更大的激励,增强扶贫干部队伍的战斗力与攻坚力。也有一些干部抱着赶紧脱贫走人的态度,采取一些手段来“搞政绩”,这就需要加强监管,杜绝把债务和问题留给后来者现象。各级政府要加强扶贫干部队伍能力与激励制度建设,增强扶贫队伍的战斗力。关心爱护战斗在扶贫第一线的基层干部,制定激励政策,为他们的工作生活排忧解难,保护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严格控制各地开展增加一线扶贫干部负担的各类检查考评,切实为基层减轻工作负担。 加强检查督查

打赢脱贫攻坚战绝非朝夕之功,不是轻轻松松冲一冲就能解决的。党中央没有硬性要求地方提前完成脱贫任务,更何况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错综复杂。脱贫计划不能脱离实际随意提前,扶贫标准不能随意降低,决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坚持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查制度,加强督查问责,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要严肃问责。

要充分利用农村的多功能性来脱贫致富。深度贫困地区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常规的办法很难起作用,一定要采取超常规的方法。多年来,我国在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案例,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深度贫困完全是可以战胜的。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7年8月31日。责编/贾娜 美编/李祥峰

第五篇:策论文写作·精准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http://lxks.offcn.com

【2017中公遴选·策论文写作】

精准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导语】2017各省遴选考试在陆续进行,由于遴选考试信息非常繁多,中公公务员遴选考试网会及时公布最新的遴选考试信息,便于考生查阅。

古人说:“病有标本”,“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强调了抓事知标本、找根源、抓关键的重要性。中组部在广西百色市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中再次强调了聚焦贫中之贫、坚中之坚,以钉钉子精神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为打赢深度贫困攻坚战指明了方向路径、提供了方法抓手。那么,如何让党中央精心设计的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呢? 对标惠民政策抓机遇。唯有认真对照国家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发展需要探索出性价比较好的发展思路,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本地特色,促进经济发展,加快脱贫攻坚进程。因此,要读懂、悟透上级政策,特别是在脱贫攻坚进程中,要熟悉掌握脱贫政策,领会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抓好打赢深度贫困这个关键,集中火力、精准发力,把各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到位、精准落实到村组户;要用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等脱贫“大招”,以搬迁促发展,能搬多搬、应搬尽搬、支持搬鼓励搬,切实帮助“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贫困群众搬出深山、拔出“穷根”;要抢抓农村危房改造、脱贫攻坚基金、“组组通”公路建设大决战机遇,建设好基础配套设施,为丰富群众越来越高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场所,为发展生产、养殖、旅游提供资金来源和便利的交通区位条件。

对标根源问题抓整改。马克思曾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只有找准“痛点”、瞄准问题“靶心”,才能改出思路、改出成效。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要聚焦“病根”开良方,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方式解决久贫不变的问题;要聚焦形式抓实效,聚焦扶贫工作不上心、不主动、应付了事、唱功好做工差、说得多做得少等问题,坚持用心用情用行动帮扶,把帮扶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要聚焦应付抓常态,走访不是进村入户拍完照片就了事,而是要把帮扶对象当亲戚,根据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实施结对帮扶,及时跟进,定期“回头”看成效,坚持一包到底,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形成帮扶常态化。

对标既定目标抓落实。若既定目标没有落到实处,再好再细的目标都只是一纸空文、一个泡沫。因此,脱贫目标要实,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两不愁”相对容易,实现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难度较大。苦难面前要始终保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志,把总目标分解、任务细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把财力、物力、人力资源集中到脱贫攻坚战这场硬战中,发挥相互监督、竞争、激励的作用,有效地推进政策落实到地到户到人。

http://lxks.offcn.com

对标示范典型抓突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强调了抓工作要抓关键的重要性,只有抓好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才能形成良好的争先创优氛围,创造新业绩、实现新突破。要引导学习姜仕坤、廖俊波、黄大发等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事迹,营造向榜样学习、争当脱贫攻坚先锋的良好氛围,激发党员干部向先进典型学习的热情,扩大示范带动效应;要有担当精神,为担当者担当、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干部开“绿色通道”,提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发挥以上率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带动作用,切实解决好“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的观望现象,实现全民参与会战的新突破。

通过对标政策、问题、目标、典型抓机遇、抓整改、抓落实、抓突破,切实让政策落到实处、问题得到解决、目标得以实现、典型发挥带动作用,精准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以优越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师德师风量化考核制度下一篇:诵读红色经典主题党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