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的美学规律

2022-09-10

一、音乐欣赏的基础——音乐感知

人们的音乐感知常表现在欣赏音乐时对整首作品的音高、节奏及音色等构成乐曲的基本要素的辨别力上, 然后再通过自身听觉接收到乐曲的总体感受力。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 欣赏者往往会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音乐注意力和记忆力。例如:我国最著名的吉他手之一的李延亮曾经就创作一首名为《酷猫大战》的吉他曲, 乐曲的一开始就用吉他模仿弹奏出小猫的叫声, 以非常形象且引人入胜的音响效果牢牢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当然乐曲绝不仅以刺激性的音响吸引听众, 这首曲子的主题是吉他的各种solo技巧, 奏出了具有摇滚风格的曲调, 听完会有一种震撼且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样的曲子不仅能使听众对音乐有较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还能产生表现与激发感情体验的动力。因此, 音乐感知是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

二、音乐欣赏需要感性体验与理性认识相结合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欣赏者能够准确且深刻地体验出一首音乐作品想要表达出地准确情感, 是因为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 欣赏者首先感受到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并且会凭借其感性认识自然产生一种直觉体验。比如当我们说到悲伤主题地乐曲时, 大家往往会不约而同就想到我国著名的民乐《二泉映月》。这是一首感情细腻、充满着悲凉情感的乐曲。那这首乐曲为什么会有如此深入的感染力呢?因为这是一首典型的“从头便是断肠声”的乐曲, 从引子开始便充斥着悲凉的感觉, 整首曲子听下来便会使得欣赏者笼罩在凄凉的氛围中, 无不为之动容。这就体现出欣赏者的感性体验在欣赏作品时与乐曲所表达的情感相互交融, 从而碰撞出体验的共鸣。

除此之外, 欣赏者若想进一步欣赏乐曲的内涵, 便要了解学习乐曲里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节奏的跳跃以及旋律的起伏, 只有感性体验与理性认识相辅相成, 互相完善, 才能准确把握一首乐曲的主旨, 也能使得音乐欣赏变成更高级更完美的体验。

三、想象和联想在音乐欣赏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很多时候, 音乐作品并不能把作者的情感直接且完整地表达出来, 因此在欣赏这类作品时, 欣赏者往往会通过其丰富的想像力和联想力, 在脑海中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勾勒出来, 完成对作品情感的整体体验。

例如, 欣赏古筝音乐会时, 我们常常会听到一首古筝名曲《战台风》。这是作者王昌元于1965年在上海港码头看到台风过境时, 当时的工人与台风勇敢搏斗的场景所作出的一首著名的曲目。整首乐曲描写了人们辛勤工作、台风过境、工人与台风搏斗、台风过后一切又归于平静的过程。由于器乐作品的特殊性, 欣赏者在欣赏音乐作品时, 往往会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像, 结合乐曲中快板、慢板的变化, 仿佛置身其中, 当台风过境时激烈的快板部分, 更是让欣赏者感受到紧张的气氛, 而台风过后, 欣赏者的心情便也能随着乐曲的舒缓和跳跃体会到人们战胜台风的喜悦和渐渐归于平静的感情, 所以只有当想像和联想与乐曲结合起来欣赏, 才更能深刻地体会作者要表述的场面。

因此,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有助于欣赏者更准确、更形象地感知音乐艺术的魅力, 又能把音乐和现实巧妙地联系起来。而通过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想象和联想,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提高欣赏者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 同时也有助于音乐社会功能的发挥。

综上所述, 在音乐欣赏中, 只有当欣赏者把音乐感知的感性体验与理性认识、想像力和联想力要素充分结合起来时, 才能达到音乐欣赏的更完整、更深刻的完美境界。不仅如此, 在我们从事或即将从事的音乐教育中, 如何更好的从音乐美学角度提升我们审美或教学技能, 同样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懂得音乐美学不仅可以提高我们自身的美学修养和音乐审美感受, 还能促使我们的知识结构与音乐技能得到协调发展, 从而使之更适应音乐教育工作的需要。

摘要:本篇论文从美学角度论述了人们在欣赏音乐时的几种心理特征, 首先从欣赏者的感性体验入手, 继而到感性体验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高级欣赏阶段, 再到结合想像与联想, 达到欣赏者更完整、更深刻的音乐体验。最后延伸到音乐美学在音乐欣赏与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美学,欣赏,心理

参考文献

[1] 张佳乐、张佳音.从美学角度看音乐欣赏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通俗歌曲.2014.

[2] 樊子熠.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认识与评价.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

[3] 苏林生.如何欣赏音乐作品.美与时代.2004.

[4] 王欲明.欣赏音乐.剧影月报.2006.

[5] 张晓红.论音乐欣赏的阶段.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房地产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及其税收筹划风险分析下一篇:基于学科大平台的跨学科研究生师生团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