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改研究论文

2022-04-27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小学数学课改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应用题在小学阶段占有重要地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对如何解应用题常感到很茫然,无从入手。因此怎样进行应用题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题的解答不仅要综合运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意义、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改研究论文 篇1:

小学数学课改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对策研究

摘要:创新思维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具备更高的创新能力,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在今后的发展和学习能够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课改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对策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改;创新思维;培养对策

引言

现如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要,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未来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社会、国家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在小学阶段应注重实施新课改,以便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引导和鼓励小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不断实践,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强化自身创新思维,为未来成为祖国、社会及企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概念

创新思维是人类认识新事物的思維活动,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当今刻不容缓的教学任务,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思考过程中,学生又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问题,在不断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中,学生就会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创新思维的具体策略

(一)转变课程定位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索,以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学习和理解学科知识,同时锻炼自身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个人素质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课改中创新思维培养,教师应当正确定位自身,即知识的传播者、创新思维的启迪者。日常教学中注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定位,保证数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知识水平相连。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所谓创新思维,就是指通过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进行问题解决,这一过程称之为创新思维过程。这样的思维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问题的思考、总结,从而得出更加独特的解决方案,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以前的数学知识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且端着教师的“架子”,总是不由自主地占据课堂主体的地位,使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即便在学习中产生了问题也不敢主动提问,师生间的关系僵硬,课堂学习氛围低沉,对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应该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

(三)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

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疑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提升其思维能力。教师要多提问学生,让其独立思考,并要求学生再思考。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积极投身于学习中。同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并鼓励其大胆提出问题。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应对并加以引导,使得教学环境自由和谐,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另外,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积极回应,教师的耐心回答是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关键。合格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如何提问,一个正确的问题往往解决了问题的一大部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思考使人类进步,正是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鼓励人类去观察、去实践,从而创造新世界。

(四)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的确,为了保证小学数学课改过程中注重创新思维培养做出了诸多努力,比如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设计数学习题项目、注重实践探索活动的实施等。但是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是否真正得到了锻炼,提升自身创新思维呢?这就需要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以便全方位地、客观公平地评价数学教学活动,以便及时发现教学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优化,真正提高教学实效性,更好地教授和培养学生,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个人素质等。对于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了解数学教学实际情况、学生学习情况,设置分层评价模式,客观且公平地评价基础薄弱的学生、中等水平的学生、优秀的学生,更加真实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同时也能明确教学实际情况,以便后续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帮助学生弥补学习不足,提高其创新思维。

(五)加强学生直觉思维训练

直觉的产生是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并能够掌握知识,遇到问题能快速地解答出来,这有助于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节约时间,提高解题效率。基于此,教师要借助教材内容设计练习题,这些练习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学生在多做多练的情况下,有助于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的知识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枯燥,没有关注学生的实际感受和心理想法,只是对知识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讲解,所以就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压抑、被动,慢慢地不再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传统课堂模式下单一乏味的环境,促进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丰富自身的数学知识,在接下来的发展和实际生活中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杨同敬.小学数学课改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29.

[2]王永玲.小学数学课改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J].智力,2020(14):58-59.

[3]黄艺玲.小学数学课改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尝试[J].新课程,2020(16):200.

作者:谌兰兰

小学数学课改研究论文 篇2:

小学数学课改下的应用题的研究

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应用题在小学阶段占有重要地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对如何解应用题常感到很茫然,无从入手。因此怎样进行应用题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题的解答不仅要综合运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意义、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思维能力。所以,应用题教学不但可以巩固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如何进行应用题教学呢?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工作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1、运用直观媒体,理解应用题的题意。

从当前教学中反映的问题来看,应注意读题和直观媒体紧密结合,依题解题,读题要加强。不能一字一字地读,也不要只读一遍。要读出停顿。如按标点符号停顿;按句子成分停顿;按内容的逻辑停顿。可多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使用直观媒体,帮助学生理解题内容,操作时可把一句句话和媒体正确对应,读时可以围绕难点,重点词语,勾画内容之间的联系。

2、读题后的思考

第一,思已知 就是让学生在感知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展开思维,“你联想到了什么?”它是学生读懂题意,找到已知条件与问题联系的途径之一。

第二,思问题 就是根据问题,展开思维,找到问题与已知条件的联系。它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问题入手分析,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数量关系和生活经验,找到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如果两个条件都是未知的,下一步该怎么做?这样一步一步地分析,就能找到要求的問题。

3、解题后在思考

第一,思多解 思多解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不少的应用题客观上存在着多种解法,我们应启发学生一题多思,一题多解,在多解中比较各种解法的优点和缺点,选择最佳解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目的。

第二,思变通 应用题是千变万化的,多练只会苦了学生,累了自己,精练才会事半功倍。“一题多变”就是精练的好方法之一,它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而且可以防止学生思维的定势。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将某一应用题的已知条件或问题变一变,让学生对比练习,提高迁移能力。

第三,思规律 解题后,要启发学生思考解题思路,不但要学生知道该怎么做,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认真总结规律,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样有利于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准确的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所在。在应用题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分析应用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把数量关系从条件中抽象出来。对于一步计算的应用题,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题意。

三、把合作深究理念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对同一个知识点来说,有的学生用某种方法去学很快就能掌握,有的却难以接受,这正是因为每个学习的个体是不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解答。当学生不解时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给予适当的鼓励,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要旁敲侧击地向他们提问,让他们自己意识到问题的所在。

四、学会归纳是应用题学习的迁移和升华

归纳是认知的源泉,也是认知发展的动力,更是数学教学的升华。归纳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不同对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征,进而得出结论。归纳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是从很多事物中找出其共同的部分,概括出它们的要点。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归纳,加强感悟,努力让学生通过归纳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从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首先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题,通过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新课的巩固。教师在练习的安排上要有层次,有适当的坡度,还要有一定的弹性,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通过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丰富解题经验,优化解题过程,熟练解题技巧,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性,使知识变为能力。其次要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系统整理归纳,要让学生完整地、有系统地叙述应用题的分析过程,通过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这样可以巩固旧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达到预习新知识的目的。同时,通过总结加强记忆、加深理解,有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高小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经常以思为中心,让说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感观,使学生的脑、眼、口、手齐头并进,勇于让学生以合作交流等方式去主动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思维,拓宽解题思路。学生遇到应用题时,才能迎刃而解。

作者:秀荣

小学数学课改研究论文 篇3:

我的数学梦(下)

五、在常州师范学校全面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1979年,全家回到常州,我被分配到常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后划归常州师范学校),主要进行小学教师培训。我认为应该先抓骨干教师培训,再由骨干教师带动其他教师,这一想法得到羊汉院长的支持。1980年,我们办起常州市第一期“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班”,在当时可能是全国第一个。研究班招收小学数学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每周上两个半天课,有小学数学教学法研究、教育心理学、教学论、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等,由我一个人上,为期一年。这个研究班在常州市连续办了3期,效果很好,一批批学员在教学一线发挥了骨干带头的作用。后来,江苏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决定面向全省,分期分批培训全省各师范学校、进修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学法教师、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实验小学骨干教师,脱产学习半年。外省许多单位也纷纷要求参加,参加培训的教师大多成了各地小学数学研究精英,有人戏称这是中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黄埔军校”。

我以研究班为基础,组织学员配合我做多项实验研究:尝试教学法的实验研究;“比和比例”两种教学方案的实验研究;“口算量表”的研究;小學数学标准化测验的研究;小学生数学能力的研究;小学数学基本训练的研究;六段式课堂结构的研究。这段时间,我日以继夜地工作,将在农村9年聚集的能量爆发出来,研究项目多、层次高、涉及面广,科研成果井喷,每年出版七八本书,发表多篇文章。

1983年4月,常州师范学校校长退休,市教育局党委经过组织考察,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任命我担任主持全校工作的副校长(当时没有正校长)。这期间,我仍坚持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班课程,担任全省师范学校数学中心教研组大组长,主编江苏省三年制师范学校课本:《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小学数学基础理论》。

1984年之后,尝试教学实验研究工作深入开展,逐步推向全国。当时处于教学改革的高潮,各地教师急需新的理论和教学法。我利用当校长的便利,不但举办半年的研究班,还开设了3天左右的短训班,由我主讲,再邀请优秀教师上观摩课。这种短训班的形式很受教师的欢迎,学习热情高,每期近千人。所以,我的学生遍及全国,为全国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也为尝试教学法在全国的推广做好了师资准备。

在溧阳农村,“先练后讲”的教法只能偷偷地做,回到常州后,这一教学法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于是,我决定利用办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班的便利进行系统的教学实验,两年时间,取得了成功,正式取名为“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并公诸于世。后来,这种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及中学,成为普适性的“尝试教学法”。再后来,遍及中小学各科,从普教发展到职教、幼教、特教,皆呈积极效果。这说明,学生先尝试,再引导学生自学,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初步解决问题,根据学生尝试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是学生学习的本来面目,反映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这里我要说,尝试教学法是从研究小学数学教法的改革中产生的,通过我在全国各地上小学数学观摩课,把其推广到全国。它的产生和发展,和我研究的小学数学教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六、辞去校长职务,全身心投入数学

教育理论研究

我编著的书籍、发表的文章已经不少了,但急需理论上的提高。这项任务艰巨,必须下定决心来学习、梳理和提高。但师范学校校长行政事务繁忙,时间上的矛盾愈发尖锐。做校长,还是搞研究,只能选其一。思考再三,我决定辞去校长职务,集中精力搞尝试教学研究,几经周折,1988年8月我才正式调离常州师范学校到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当了一名普通的研究人员。

许多人说我是傻子,“有官不做,有权不要”。我觉得,一个人的生命时间有限,要把时间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能仅考虑个人名利。调入教育科学研究所后,搞研究是我的正业,可以正大光明地全身心投入,做我喜欢做的事儿,特别轻松、愉快。这期间,我阅读了许多教育理论书籍,进行理论思考与提高。我的一些重要著作都是在这段时期写成的,如《尝试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邱学华小学数学教育文集》,逐步形成独特的小学数学教学流派。

为了满足小朋友的需要,这段时期我还写了不少儿童读物,如《小学数学大世界》《教你怎样想》《小学数学课内5分钟基本训练》《看图学应用题》等。我一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在全国推广与应用。我认为,一项研究成果不是写了书、得了奖就算了事,应该加以推广、应用,使更多的教师掌握,在教学实践中产生效益。为此,我几乎跑遍全中国,北到黑龙江黑河,南到海南三亚,东到威海“天尽头”,西到新疆伊犁,讲了几百场报告,上了几百堂公开课。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把我称为“教育的光明使者”,他说:“他(邱学华)多年如一日推广尝试教学法,跋山涉水,为基层送去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的光明使者’。”

为什么各地教师如此欢迎我,除了尝试教学法本身具有的生命力外,主要是我能给小学生上数学观摩课。他们首先把我当作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然后才是教学法专家。他们是通过我的教学课才认识和学会尝试教学法的。许多教师听我的讲座时是模模糊糊,听了我的课后就会清清楚楚,下定决心参加尝试教学实验。我能上好小学数学课,成了我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我说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和尝试教学研究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

七、老骥伏枥,退而不休

1996年我退休,按理说可以休息了。但作为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课题的“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刚刚通过专家鉴定,并得到很高评价:“尝试教学理论主要是在中国古代优秀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升华出的现代教学理论。”“尝试教学法普适性强,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尝试教学研究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我无法停顿下来,必须带领大家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实、提高。

退休以后,我的时间和空间更为自由,以执着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努力工作。在教育科学出版社的支持下,我启动了一项巨大工程,编写“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丛书,一套7本,将近8年时间,完成这套丛书,为构建和充实尝试教学理论打下扎实基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的重点放在尝试教学理论的研究上,许多有关尝试教学理论的重要著作大多在这段时间写成,无暇顾及小学数学教育研究。我当时的想法是,中国小学数学教育界人才辈出,我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做一些别人难以完成的事情。

从退休到现在已有20多年,我主要做了这几件事。

第一,促进两岸四地小学数学教育的交流。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我的工作侧重于推动我国内地与香港、澳门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中的交流,先后在云南昆明、浙江温州、广东佛山、福建南安等地举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邀请香港、澳门等地的教师上观摩课和进行交流。2000年,我受澳门大学教育学院邀请赴澳讲学——“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2001年,澳门特区政府青年暨教育局发出邀请,向全澳小学校长和教师宣讲尝试教学法及数学教学经验,并随带两位数学教师上观摩课,使澳门教师亲眼看到大陆教师上数学课的风格。此外,我还深入学校帮助他们备课。这次活动在澳门又引起轰动,青年暨教育局领导在会上宣布:在澳门中小学数学学科中全面推广尝试教学法。

我去香港也不下10次,其中两次是被全港小学数学竞赛委员会作为颁奖嘉宾,为获奖的学校和学生颁奖,这是极高的荣誉。在香港,我收了兩个徒弟,一是香港小学奥林匹克竞赛代表队总教练吴重振老师,一是小学数学优秀教师谢爱琼老师。也几次被香港朗文教育出版集团邀请,为他们培训小学数学教师。

2004年开始启动对台湾的交流,在广东珠海、浙江宁波连续举办两届“两岸四地小学数学教育研讨会暨课堂教学观摩会”,内地和港、澳、台四地派代表介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经验,各派教师上观摩课,互相交流,促进共同提高。我希望两岸四地的小学数学教育的同仁可以携起手来,共同打造中国小学数学教育的辉煌。

第二,建立中国第一个小学数学教育博物馆。我20世纪60年代进行中国小学算术课本史研究时,苦于找不到各个时期的课本,就曾萌发建立小学算术教育博物馆的想法,收藏中外小学生的数学课本、教学参考书、学生练习册、教具、学具等。2004年,我应邀担任浙江省宁波万里国际学校教育顾问,提出建立小学数学教育博物馆的构想,得到林良富校长的赞同,认为这是一件抢救祖国文化遗产、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研究、利国利民的好事,决定全力支持这项工程。

我亲自写设计方案、管理办法及捐赠征集藏品的办法。博物馆集收藏、展示、研究及学生活动于一体,并将自己几十年来收集的有关小学数学课本、教学参考书、学生练习册、图书、教具、学具等,整理了16箱全部捐赠给博物馆。这是我一生的心血,现在能放在博物馆保存,让大家分享,这是最好的归宿。

而且,我还向国内外有关单位和朋友发求援信,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经过两年的筹备,2006年4月8日,在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举行的“两岸四地小学数学教育研讨会暨小学数学教育博物馆开馆仪式”上,在两岸四地800多位小学数学教育界朋友的见证下,博物馆正式开放。到现在已有10年时间,收藏品越来越丰富,这对研究中国小学数学教育产生重大作用。

第三,对小学数学新课改的研究与反思。我满怀热情地关注新世纪开始的课程改革。虽然这段时间我的精力主要放在尝试教学理论的研究与推广上,但对小学数学的情怀促使我密切关注小学数学课改的新发展,把感悟写成文章,对一些争议问题表明观点,陆续写出《为小学数学正名》《为应用题正名》《为珠算正名》《为奥数正名》等文章,将刊载在《邱学华教育随笔》一书。

第四,连续10年,每年写一篇小学数学教育热点问题探讨文章。许多发达国家有“数学教育年鉴”,每年由该国数学教育学会组织专人负责编写,记录本年度发生的大事、研究成果及争论问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大国,也应有自己的数学教育年鉴,在同许多单位商谈后,皆因人力、财力所困,无法承担。2006年,我外出讲学路经郑州,造访《小学教学》编辑部,谈及此事时,樊学兵、殷现宾两位主编立即表态支持,并推荐淄博师专小学数学教学法教师张良朋协助我工作。

开始几年,我们按数学教育年鉴的要求撰写,反映当年小学数学教育的大事和研究成果,但从全国范围(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了解情况,十分困难。而且,本年度小学数学教育大事和研究成果,对一线教师来说,并不十分需要。他们更对热点问题的讨论感兴趣,所以从第4年开始,我们就专门写“××年小学数学教育热点问题的探讨”。这项工作坚持做了10年,并不容易。这里,我要感谢张良朋老师所做的工作,没有他的努力,我是完成不了这项任务的。只要身体条件许可,我将继续做下去。

第五,总结60年来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感悟。2011年,常州市教育局举行“邱学华从教60年暨尝试教学理论报告会”,引发我对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感悟和反思,写了两篇文章和两本书,即《探索儿童学习数学的奥秘——我对小学数学教学60年的探索》《邱学华的30句教育语录》和《儿童学习数学的奥秘》《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修订本)》。

回顾过去,充满自豪;展望未来,信心百倍。60年来,历经艰难,道路坎坷,所幸的是,我同小学数学有缘,始终坚持守在这块阵地上。我一生能为中国小学数学教育科学的发展添上一砖一瓦,是幸运的,也是快乐的。回想20世纪50年代,我在农村当小学教师时,梦想写一本中国式的小学数学教学法,梦想在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上建功立业,梦想追寻到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我的梦想都实现了。

我虽已到古稀之年,但雄心不减当年。现在,我又有了新的梦想,梦想中国的小学数学教育走向世界,推动全世界的儿童学好数学!

(作者系江苏省特级教师,常州大学尝试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孙建辉

sunjh@zgjszz.cn

作者:邱学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语文教师职业素质论文下一篇:初中历史教育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