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考试阅读教学论文

2022-04-21

小编精心整理了《公务员申论考试阅读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们的语文教学承当着怎样的任务,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教什么、怎样教?当我们拘泥于学科特点,过分强调学科性质,拘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套路,争论着是体现工具性还是体现人文性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陷入一个“圈子”,可能会一直在“语文王国的象牙塔”里津津乐道,沉浸于些许创新的得意之中。

公务员申论考试阅读教学论文 篇1:

表达本位,“ 理”在“ 趣”中

当前的观摩课,不管是名师,还是一般教师,大多选择文学性强的课文为研讨对象,而实用文很少被人问津。在小学,实用文课文占很大一部分。在实用文教学中存在几个共性问题。

格式化。所谓的格式化,实质是“教什么”的问题。问题的表象是把实用文当作文学作品来教抑或当作常识文来教。如教《蝙蝠与雷达》,教的是雷达的秘密;教《鲸》,就是研究鲸的生活习性或研究说明方法……或者教师一味地把实用文的知识、表达方法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去背、去记,后果是学生消化不良、因噎废食,从而影响学生对实用文的学习兴趣。

概念化。所谓的概念化,实质是“怎么教”的问题。一提到实用文,首先会想到说明文。说明文,我们喜欢提说明方法,然后概念化地讲解,诸如什么叫举例子,什么叫下定义……这样的概念即使记住了,也不一定能运用到其他类似的文体中去。单讲解枯燥的概念知识,缺乏必要的读与写,会从本质上剥夺学生的权利,限制学生的思维。

应试化。应试化,实质是“教得如何”的问题。在公务员的“申论”考试中,先为应试者提供了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题的文字材料(实用文文本),再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这些材料,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实际方案,最后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和论证。受这影响,有人认为,实用文教学,主要是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因此,教师的目光瞄准实用文的考试,把教学内容当作考试内容,窄化了实用文的教学价值。

“表达本位”视野下的实用文教学,关注文体的特征,依文而教。如,可以讲授“基本说明方法”“区分观点与材料”;也可以在培养科学精神、发展思维能力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获取信息,并“区分事实和观点”,筛选信息,依托文本探究论证信息的逻辑框架等,让学生思考并付诸实践。在审视之余,笔者以为实用文阅读教学首先要把握三个观念。

1.注重文体意识。说明文、议论文(演讲稿)、书信等都属于实用文的范畴。它与诗歌、小说等文体特点有明显区别。我们在教学中对实用文文体的特点把握要准,尤其是在言语层面:严谨庄重、恰当准确、朴实得体、简明生动。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鲸》一文中“……后肢完全退化了”“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中的“完全”和“主要”这两个词,体现作者用词的准确。再如,《蝙蝠和雷达》中的“反复试验”中的“反复”一词突出科学的严谨,体现科学家求真的精神。词语的精准,是实用文体最明显的一个表达特征。

注重文体,有利于引导学生阅读。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鲸》和《松鼠》两篇课文在表达方式上存在不同。《鲸》最大的特点在于,一个自然段一个中心,很清晰,其言语表达并非优美,更看不出作者对鲸的情感。而《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大量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关注了文体,就有助于让学生体会说明文在表达方式上的多样性。另外,这里还隐藏着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不同的选择。比如,想精确地知道某种动物的习性,就去看科普性的说明文,如《百科全书》;如果想轻松地了解一类动物的一般性特点,就可以选择《昆虫记》,因为这种文艺性的说明文读过之后,虽然不能对某动物的特征科学解析,但很有趣味,也更容易加深对动物的情感。

2.关注“语用”实践。“语用”反映出语文学科的本质。实用文教学中,如何既能体现学科本质,又能体现文体类特点呢?首先,从文字运用的整体结构上看,说明文,一般来说段落清晰,如,《蟋蟀的住宅》从住宅的特点和建造住宅两个层面来表达;议论文逻辑清楚,如《为人民服务》的第三自然段,第一句围绕“为人民服务”总说,第二、三句具体说,第四句举例说,第五句说这样做的好处,环环紧扣,非常严密。科普类说明文较多采用比喻、拟人的写法,语言科学、准确、鲜明,在教学时就可引导学生体会用词造句的精妙……其次,从文本构思来看,苏教版说理文《滴水穿石的启示》引用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个事例,阐明“滴水穿石”的精神。《学与问》在叙述哥白尼的事例后,用了整整一个段落加以深度阐释:从“学会发现问题”到“随时请教别人”,最后点明“能者为师”的道理。需要强调的是,关注“语用”,并非只是让学生练笔,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文本在表达方面的奥秘。

3.渗透阅读策略。阅读策略,即阅读中为了达成目标而使用的方法或技巧。实用文的阅读是有规律的,如说理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教会学生“看别人如何说理”“如何以理服人”,从中揣摩具体的说理方法和内隐的表达规律。科普文,教会学生读懂科普文说明的事物特点或介绍的科学知识后,借助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

在把握以上三个观念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有情有趣地把握实用文的“理”呢?笔者多年实践,提倡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以文学文——在行动中习得。“表达本位”理念下的实用文教学,非常注重用学生自己的作品来验证选文中的阅读所得。让学生“写中学”或“做中学”。目的两个,一是培育学生的表达力,二是培育学生的思考力和阅读力。

以文学文,前“文”指学生读选文后写出的自己的文章,后“文”是指教材中的选文,是学生“表达”的对象。如何以文学文呢?重在策划言语实践活动,我们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为例。首先,要弄明白这样的议论文应教些什么。笔者以为,培养学生如何说明事理的方法,才是这篇选文的核心价值。要呈现这一核心价值,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以《工夫不负有心人》为题,选择文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标题道理;二是仿照《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种以文学文的方式,实际上是考察学生的阅读力。当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带入课堂后,再引导学生对照选文,在阅读发现中对比,在对比中发现。这需要一定的阅读能力。

有些说明文完全可以以说明文的形式再训练,《莫高窟》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实用文。布置学生课外搜集莫高窟的壁画、飞天图等,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课上,学生边读课文,边给充满艺术美的图片配上说明文字,相当于绘本作业。

还可以列表格的办法来处理课文的信息,培养学生非连续文本表达的能力。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秦兵马俑》、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新型玻璃》、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太阳》,可以引导学生列出表格,以表格的形式介绍出课文所介绍的事物的类型、特征,同时配上自己理解的文字加以说明。

2.知识童话——在短文中懂得。怎样读,怎样写,首先是知识,但在叶圣陶看来,知识是随着技能走的,而技能又是随着“选文”练的。“表达本位”理念下的实用文教学,提倡策划多种语体的对比活动。因为不同的说明言语,表达的效果不同。运用知识短文,进行对比分析,以体会知识童话的表达特点与语言特色是一种好办法。什么是知识短文?比如,《松鼠》这一篇课文属于知识童话(以文学的手法来表现),其教学价值为“科学与艺术”,而《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松鼠”的描述就属于一种知识短文(以科学严谨的言语表现)。在教学《松鼠》时,可以出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松鼠”的描述,让学生对比分析,试看课文的语言生动在哪,好在哪,从而体会不同性质的说明文有不同的表达形式。

3.读者意识——在对话中悟得。吴忠豪教授在《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指出:“如关于旅游,若写给父母看,就要以汇报为目的;写给兄弟看,主要以介绍为目的;写给游客看,则要以愉悦为目的了。对象不同,目的不同,表达方式自然会不一样了。”既然实用文注重的是生活实际,传达一种信息或一种道理,那么读者意识就得引起足够重视。实用文可编成有趣的生活情境进行言语训练,生成一个个应用写作的话题。如,《赵州桥》,可站在设计师李春的角度,向他的工匠写一份说明书;也可站在导游的角度向外国建筑师介绍。这样,读者不同,介绍的文字就不一样。教师的任务是想方设法让学生依据课文的材料,根据不同的交流需要,进行书面交际活动。

4.资源整合——在对比中学得。对比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容易在对比中建构表达能力。下面以《松鼠》为例谈对比赏读。

横向对比。布封的描述: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描述:狭义的松鼠体形细长,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千克。毛色有灰色型和蓝灰色型。白天活动,清晨最为活跃,善于在树上攀爬和跳跃,行动敏捷……

布封写的“松鼠”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叙述有很大不同。教学中可以从表达形式的角度来对比赏读:布封笔下的“松鼠”面容“清秀”,加上“闪闪发光”的眼睛,非常惹人喜爱。特别是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先写其形状,把它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表现出松鼠尾巴的美丽。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奇特之处。而《中国大百科全书》,只是介绍松鼠的有关知识,全面、客观、准确,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纵向对比。从表达的内容和方法来看,教《松鼠》一课还可以和《鲸》作比较,《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松鼠》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松鼠》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练平实,而《松鼠》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化县第二实验小学)

作者:曾扬明

公务员申论考试阅读教学论文 篇2:

公务员申论考试给语文教学的启示

我们的语文教学承当着怎样的任务,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教什么、怎样教?当我们拘泥于学科特点,过分强调学科性质,拘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套路,争论着是体现工具性还是体现人文性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陷入一个“圈子”,可能会一直在“语文王国的象牙塔”里津津乐道,沉浸于些许创新的得意之中。最近听人聊起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又翻阅了一批蓝本,不禁大吃一惊:我们的语文教学的方向似乎有点偏,我们日常语文教学的功夫花得似乎有点偏,我们评价学生语文水平的标准似乎有点偏。我们注重了文学性,轻视了应用性;注重了鉴赏,轻视了实用;注重了选材的新颖、构思的精巧、结构的出奇,轻视了准确性、应对性、逻辑性、思辨性;注重了发散性思维,轻视了聚敛性能力;注重了文采,轻视了平实、中的、有效……在有了些豁然的启示之后,想引起语文教学工作者的思考并有所行动。

以2008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为例。全卷一共提供了十篇阅读材料,全是涉及“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的,卷面一共10000多字,要求考生在阅读这些文字材料以后,做四道题目:1、假如你是“给定材料6”中所说的参加“四海论道”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之一,赴世界各地向人们讲述真实的“中国制造”。请你写一份能够全面概括给定资料主要观点的发言提纲。要求概述全面,条理清楚,语言准确,篇幅为350-400字。2、“给定材料5”是美国的一位家庭主妇对“中国制造”产品使用的生活感受。请您对这则资料所蕴涵的“中国制造”的有关现象与问题,作出必要的分析(内容不少于四个),要求观点明确,分析贴切,语言简洁,篇幅不少于200字。3、针对“给定资料3”中所提到的第一个“落后”效应,请你结合给定资料,提出相应的对策。要求针对性强,方法可行,篇幅不少于200字。4、结合给定资料,请你从“民族精神与中国创造”的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内容充实,观点明晰,说理充分,结构完整,篇幅不少于1000字。整个考试时间是两个半小时。我们的考生就是要在这规定的时间内,不仅要阅读完给定材料,还要写出大小四篇文章;不仅要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还要联系生活实际,产生出自己的思想,并把这种思想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清晰的表达出来。这对考生来说,确实是勉为其难的。要想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我想,考生至少必须具备这样的一些基本素质:一是快速阅读能力,要具备一目十行的功力。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阅读长篇大论,并能将条理梳理清晰;二是概括分辨能力,要能准确概括出材料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分辨出材料的重点与非重点、真观点与伪观点;三是统揽材料的能力,要沉入材料又能跳出材料,将材料的文思、脉络很圆活的前后勾联,悟出“文气”和“文路”,保证使用材料时能信手拈来,组合自如;四是善于将阅读材料和文章写作要求粘合起来的能力,把握了文章的精髓以后,要认真研究写作要求,找到写作要求和材料的结合点,从而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五是全面高超的写作能力,不仅语言基本功、谋篇布局基本功要过关,不仅写作的速度要快。真正做到“下笔如有神”。还要能适应不同文体的写作,特别是各类应用文体,并写出不同文体的优秀作品;六是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辨能力,提供的材料要引起我们的共鸣才能有感而发,而产生共鸣的前提是对生活有积极的参与、充分的了解和习惯的思考;由此引发的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只有具有独特、深刻的视角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慨叹,而这种慨叹的前提是善于对生活现象进行综合、过滤、抽象,进行由个别而普遍、由表象而实质、由呈现而趋势的分析、思考、提炼。

由公务员申论考试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感到,语文教学不能老是被自己的所谓性质和特点所拘束,被固有的思维和习惯的做法所限制,而应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适应社会发展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新使命。与时俱进,勇于改革,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效应来。这里,除了要继续发扬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以外,是不是应该在这样一些方面有所行动:

1、关于教学的进度问题。我们习惯于每学期教一本书,高中进人课改后是一学期两个模块,学生一学期读二三十篇文章,一篇课文要教两到三课时。这样教学,对课文的分析是细致、精到的,但学生的阅读速度得不到提高,阅读水平的培养比较单一,语文学习的效率不是太高。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科的“悟性”,这种“悟性”是靠大量的阅读积淀起来的,不是靠几十篇文章的条分缕析就能形成的,所以,语文教学要非常重视学生阅读速度的培养,速度决定高度。有的课文可以花几节课教完,有的则一堂课可以教几篇课文,让学生学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完一定的文字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此为基础。语文教学应该在教学进度上有大的变革,课文教学速度要加快,每学期花一半左右的时间在课文教学上,多余的时间就让学生把阅读视角伸向课外,扑入课外阅读的海洋,接触更多的作品,这就既考虑到了阅读速度的培养,也注意到了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就比较全面了。勿庸怀疑,一个阅读量很大、阅读速度很快的学生,他的语文水平肯定是很高的。

2、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现行的语文教材编选的课文,充分考虑到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培养,选择了各种文体的课文。但事实上,学生只读这样一些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并不能完成学科能力建构,自然更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再加上教材编写者虽然兼顾到各种文体,但总体上仍然是重欣赏类,轻实用类,所以我们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是集中在文学类作品上,碰到应用性作品几乎都是要回避,这就造成了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严重失衡,阅读应用性文章的准确性大大降低。为此,语文教师不能被教材所限制,要从培养学生全面阅读能力和水平的角度出发,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应用类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尤其要注意提供适应新时代、新社会的应用类作品,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全面提升。

3、关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阅读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让学生阅读各种题材的文章,目的是促进学生树立全面、健康的阅读观。然而,光喜欢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借助阅读,我们要培养学生多元的阅读能力。一是阅读的概括性,无论是跳跃性阅读还是细致性阅读,都要善于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概括,凝练出材料的轮廓和重要信息,为自己阅读后的思考做好充分准备;二是阅读的准确性,对全篇内容的中心,对各个段落的中心,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对句子蕴含的深意等,理解要准确,不能不到位,甚至理解有偏差,那样会严重影响发表意见的正确性;三是联系性,要善于将文章的前后内容联系

起来综合思考,更要善于将材料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加以联系,以拓宽思维的广度。同时,阅读后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这样才能发表出真知灼见;四是效益性,学生的阅读除了作为一种生存方式。还有一种创造功能,最基本的就是阅读以后要回答卷面上的问题,这就要求阅读的效益要高,这种高效益自然需要老师去培养。比如如何使思考既有一定的高度,又有一定的深度,这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

4、关于立体化课堂的构建问题。语文世界是个庞大的世界,语文课堂应该是立体的课堂。细想想,那么多的作品、文献,每天又发表那么多的文章,课本上几篇文章几乎算不上“沧海一粟”,再加上学生的阅读不仅是要读一些文章,还要借此培养写作的能力和水平,所以我们必须构建立体化的语文教学课堂。这种立体性应该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中,在使用教材时,要唤起学生的生活感知,主动联系与教材有关的社会生活内容,让学生产生“似曾相识”的亲切感,由课本而联想生活,由生活而想到课本,把教材读厚,变丰富,不把课本当作静止的东西;二是把课外阅读材料引进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材料,它肯定有许多联系点,包括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材料、延伸性阅读的材料等,把这些引进课堂,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宽广的阅读世界,他们的视野会更加丰富,他们的思维空间会更加辽阔;三是把课堂拉到车间、田头、海边、军营,架起课堂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关注身边世界,关心社会问题,把学习和了解社会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四是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形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找到课外阅读的途径,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语文教学让学生喜欢上了阅读,那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五是阅读和写作要形成良性互动。通过阅读,学生要养成写作的意识和习惯,写作的方法、技巧等要有潜移默化的提高。而通过写作上的感悟,又会在阅读的能力上有长进,进一步提高阅读的效益。

5、关于学生写作能力结构的培养问题。学校语文教育是比较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的,但从小学到中学,这种培养有两个明显缺陷:一是游离于阅读教学进行培养,阅读、写作两张皮,读是读,写是写。往往脱离阅读另搞一套作文系列训练;二是倾向于传统意义上的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的训练。偏重于抒情类作文的写作,而忽视实用型、生活类内容的练习,造成学生写作素养培养的偏颇,所以学生走上社会就非常不适应单位对他们提出的公文类的写作要求。关于前一个缺陷,现在已渐渐地逐步改进,教材的阅读单元编排已注意和写作单元编排通盘考虑。关于后一个缺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申论考试的写作内容,一般都要求考生完成概括、联系、说理、议论的内容,比较注重应用,而想象、抒情的东西不多,学校如果忽视这方面的训练,学生下起笔来就难以得心应手,工作时也常常难以胜任,所以,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注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经常进行实用型写作训练:一是结合学校和班级活动,让学生写通知、海报、告示、计划、总结、申请书、思想汇报等;二是有意组织活动,进行专项练习,如就某个专题开展社会调查,写出调研报告,就某项活动。撰写策划书,就班级或社会某个现象,写建议书等;三是将学生写作训练中不太喜欢、容易忽视的应用性类型排成序列,进行过关性训练,比如用规定字数概括材料要点,材料的改写、速写、扩写、续写、仿写等,训练过关,以后就能应付裕如了。

作者:郭怎明

公务员申论考试阅读教学论文 篇3:

信息化时代的大学语文教学探究

摘要: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高校公共基础课程,当前却饱受诟病。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不足,是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的原因之一。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务必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加强自身信息化素养,注意更新教学内容、转换教学模式,同时搭建信息化辅助教学平台、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完成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社会使命。

关键词:信息化;大学语文;教学探究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我国教育界正掀起一股轰轰烈烈的教育变革运动,高等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以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整合、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致力于创新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同时,极大地拓展其文化视域。具体来说,可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加强信息化素养

教学理念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关于教学的基本思想和观念体系,涵括教育、教学、学生和学习等元素、概念。这些看法与观念对教学实践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往往主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一般来说,教学理念源自长期的教学实践,具有相对稳定性特征,形成以后又直接反作用于教学活动。但教学理念又并非静止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需求的变化,往往也会发展、更新。在高校现代化教学建设中,教师务必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意识,及时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认识信息技术所引发的教育变革,着力提高信息化素养。

现代教育技术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大学语文教师具备搜集、掌握信息要素,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从业素养。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完全依赖教科书、粉笔和黑板,单一的教学形式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前,仍有部分学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处于此种落后状态。大学语文教师在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的同时,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里,是否具有信息化教学理念和信息化素养,是决定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是否具有生命力和灵性的先导。

大学语文教师要经常充实信息技术知识和网络知识,把握现代化教学仪器的操作原理,掌握网页编辑、课件制作、教学软件的开发等运用技能。同时,学会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建立网上交流与合作关系,并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整合平台,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把要讲授的内容制作成PPT演示文稿,打造图文并茂、音像并存的电子教案。这样,就可克服传统教学沉闷乏味的弱点,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将语文知识传递给学生,从而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更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要素,当前,教育部没有出台具体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各大学通常由教师自行编写,所以国内教学大纲并不统一。这样,由于教师对语文教学看法上存在的种种差异,导致教材风格的多样化。某些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大学语文教材虽然种类繁多、数不胜数,但能够紧随时代需求者寥寥无几。相当一部分大学语文教材内容陈旧,所选课文大多来自于中学语文教学篇目,成为地道的“高四”语文教材。此外,许多编写者忽略了大学语文教学要全面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这一根本宗旨,通过分析教材内容不难发现,许多教材中,阅读教学所占比例很大,而听力练习、口语教学和写作训练等分量较轻。

以阅读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束缚着教学模式。一直以来,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大班教学形式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导致课堂教学活动的难度大,教学效率低。这样,师生间缺乏互动,学生很少有主动思考的机会,一味做笔记,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教学效果难以提高。此外,课外时间不重视对学生的辅导,更谈不上有师生间的互动;考核体系不完善,考试题目基本来自教科书练习,很少进行拓展,学生根据考前复习基本就可通过。

陈旧的教学内容和老套的教学模式自然有碍于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在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调整、丰富教學内容。比如,随着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的盛行,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本科学生都加入了公务员国考大军的行列。作为面向各专业开设的大学语文,自然要承担起教授学生申论写作的使命。随着人们交往、联系方式的网络化,手机短信、微博、微信、广告软文等新型应用文体盛行,大学语文教师要适时将其纳入授课范围,以立足学生实际、创新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各种应用文的写作结构和写作原则等,提高学生的社交水平与沟通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下,大学语文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灵活转变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对学生实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师要根据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教师不妨通过多媒体把教学内容生动、有效地呈现出来,并且设计师生互动环节,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以传统板书形式为补充,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准确把握课程教学思路。

三、搭建信息化辅助教学平台,重视教学资源建设

目前,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日益普遍和专深,借助信息化辅助教学平台,学生便可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然而,打开网络,有关大学语文课程的系统资源却少之又少。在信息技术时代下,教师在大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既要重视传授知识,还要发挥出知识、行为的导航、情感的沟通的作用。大学语文教师要由传统的课堂主导者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顾问或导师。随着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日趋丰富,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要对大学语文知识作宏观把控,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和串联,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外,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还要着力打造网络精品课程库和博客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大学语文授课方式,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具體说来,通过构建信息化辅助教学平台,第一,利用信息检索功能,找寻学习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第二,利用信息化辅助教学平台,让学生就某个问题或知识点进行思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三,利用信息化环境中的丰富资源和所创设的综合实践活动环节,可以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平台,锻炼其信息驾驭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能够为大学语文教学的现代化、个性化教育提供条件。教师凭借计算机信息网络,可以选择合适的教法和教材,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成为教学中心,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现象,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也就是说,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制定与自身情况相一致的学习计划,提升其学习兴趣;学生处于网络信息环境中,接受与反馈同时进行,有助于开拓知识视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培养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张丽杰.信息化时代大学语文教学人文情怀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04).

[2]黄宏姣.浅谈网络背景下高校大学语文教学[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10).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Age

ZHU Yan-yang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Loudi,Hunan 417000,China)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colleg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inquiry teaching

作者:朱艳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三宜和三忌教学小学科学论文下一篇:初中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