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与科技融合范文

2022-06-29

第一篇:业务与科技融合范文

关于银行业信息科技与业务发展融合的思考

信息科技部门在银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伴随着金融信息化发展的过程而不断变化的。随着银行信息化建设从业务的电子化到逐步建立全面的金融信息服务体系,信息科技部门也在进行从满足业务需要到引领业务创新的转变。

银行业信息科技建设之初,科技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基本的业务处理,管理报表等传统银行业务和管理工作的电子化。按照手工处理时的业务流程和方法,以计算机处理模拟代替手工处理,从而带来业务以及管理方面效率和能力的提升。在这个阶段,信息科技部门更多地是以满足业务需求为主要目标,扮演着服务和支持的角色。

一、信息科技支撑业务发展

金融业已经跨入了互联网+时代,信息科技管理对银行业务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显著。在IT时代,消费者办理业务必须要去银行柜台,寻求柜员的帮助,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自主端、移动端、PC端等新型入口大幅度提升了银行的服务能力。信息科技管理既代替了柜员的手工劳动,降低了营业网点成本,又多渠道服务客户,为客户提供了更好的体验,并提升了客户黏度。

另外,银行不断创新一些业务产品,不得不需要信息科技部提供系统开发、运维服务。科技部门的支持会让银行业务流程规范、过程精细化、可视化管理,并提升协同效率,加速开发过程,保障软件质量。

二、信息科技引领业务发展

信息科技不单单是支撑银行业务发展,IT软件开发完全以业务部门的要求为准,容易产生风险。银行业务部门的发展与成熟度需要一个过程,现有业务运作过程中会出现流程不规范、过程不可视、管理不科学等问题,如果IT开发只是按照现有业务模式进行,那么系统上线后,业务量的增长反而会放大银行的潜在风险。

因此,从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看,信息科技管理应该是起到对银行业务引领的作用。科技开发人员应该积极充分地了解、分析业务需求,减少重复建设、维护,在现有业务模式的基础上、在对风险与效益进行有效平衡的前提下规划系统开发。系统上线后,科技运维人员也要主动反思IT系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系统改进、业务提升提出建议。

三、信息科技与业务发展的融合

实现业务与信息科技的融合协同,需要从银行发展的需求出发,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进行改革,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变,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通过流程的再造和优化从过去的部门管理模式转变为流程模式,业务部门与科技部门按照流程管理成为金融产品设计和建设流程中的不同环节,各自按流程中的职责完成系统建设不同阶段的任务,提交工作成果。

当前,各银行已经陆续完成了核心业务、管理、客户关系等系统的建设,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系统标准不统

一、数据共享能力差、互联互通难以实现等问题,信息孤岛的存在使得银行信息系统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削弱了管理系统的作用。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在规划建设方面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数据标准打破信息孤岛的隔阂。

Visual ALM+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立足于金融机构科技项目管理的角度,帮助银行业构建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银行运行管理能力,实现银行业资源整合、提高项目成功率,通过对银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控,实现项目进度、成本、资源、质量、沟通、采购、风险&问题的管理。

Visual ALM+ 是维普时代推出的一款内容级的全生命周期(ALM)管理平台,通过项目管理流程融合,实现银行业科技项目管理能力的标准化、流程化、显性化,使得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过程可视、可度量、可控,提升管理效能。

第二篇:浅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与促进党建如何与业务工作融合

浅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与促进

作者:吴江平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7年第 05 期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3-000-02

摘要在具体工作中如何找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与促进,是摆在许多党建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正确认识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围绕业务工作开展党建活动,用“三会一课”制度促进业务发展。

关键词党建 业务 融合 促进

服务中心、建好队伍是党建工作的核心,在具体工作中如何把握好这一“核心”,找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与促进,是摆在党建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在日常工作中,只有找准结合点,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的融合,党建工作才有强大的生命力,业务工作也才能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正确认识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关系

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首先需要消除相关认识误区,把握二者的本质联系,正确理解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关系。

(一)消除误区,正确认识党建工作

很多业务部门工作者由于对党建工作不了解,存在着以下两点误区:一是认为党建工作不同于业务部门直接从事生产、直接创造价值;也不同与财务、办公室等行政部门直接服务于日常的业务生产工作。更多的是在安排工作、布置任务,行政属性浓厚,还经常出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时间上冲突,影响业务工作开展的现象。这些认识一定程度上让业务人员对党建工作有着抵制情绪。

这个误区主要是因为对党建的作用认识不清。党建工作虽不是直接以经济、行政等业务工作为对象,但其作用更多的是通过抓好党员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来促进业务工作的进行,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来为业务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政治保障。

二是许多业务工作者对党务工作者的工作内容认识有误区,认为党务工作者工作量少,工作要求不高,工作任务软、虚。这个误区是因为对党建工作者的日常工作缺乏了解。

经统计发现,许多单位只有 1个党务工作者,有的单位的党务工作者还是兼职,1 人身兼党建、办公室等双重工作。自十八大以来,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务工作普遍存在着工作内容多,压力大、党建活动推进执行难等问题,加班、压力大成为了工作常态。这些都是许多业务工作者不了解的,因此党建部门要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做好宣传工作。

(二)把握本质,正确理解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关系

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党建工作可以带动业务工作,促进业务工作更有效果;业务工作能使党建工作有所依托、真正落到实处。

在日常的工作中,党建工作者应该正确理解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要努力服务于日常业务工作的开展。业务工作者也应该明白党建工作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解决矛盾、协调关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如果脱离业务工作,单纯的谈党建工作,那么党建工作就失去了针对性和目的性。党的工作也就脱离了实际,成为了“两张皮”、走形式。如果脱离了党建工作只谈业务工作,那么业务工作就会迷失方向,失去了强有力的政治、组织保障。

二、围绕业务丰富和活跃党建工作

只谈党建工作不谈业务工作,那么党建工作就会流于形式,脱离实际。党建工作应该围绕业务工作开展,并通过业务工作丰富党建内容,活跃党建活动。

(一)丰富党建活动内容

党组织要善于在业务工作开展的各个阶段,运用有效载体,利用有效形式,开展相关的党建活动,丰富党建活动内容。

党建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习、传达,更应该利用各种形式,特别是利用业务工作的各种载体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各单位应结合业务工作实际,开展相关的主体党日活动,开展“党员示范岗”“双争双创”“双联双促”等主题实践活动。要从业务党员干部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需求,回应他们的需求。

党建工作还可以利用党建活动的开展,促进业务人员和党建人员之间的交流。通过开展业务体验、党建体验、行政体验等活动,来促进双方的了解,增进双方的理解。通过交流,还能让业务人员和党建人员从彼此的角度出发,以新的视角对彼此工作提出新的建议。

(二)增强党建吸引力

在以业务工作为主的单位,业务人员占据了单位的大部分。因此围绕业务工作开展党建工作,丰富党建活动内容,能够吸引业务人员的积极参与,避免党建工作缺乏活力,也能进一步增强单位的凝聚力、战斗力。

只有业务人员愿意参加党建活动、真正投入到党建活动,党建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党建作用才能得到真正发挥。业务人员的参与,也能使每一次党建活动得到反馈,效果得到更好的评估,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党建工作的发展。

三、用“三会一课”制度促进业务发展

“三会一课”制度是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形式,日常党建工作的开展应该围绕“三会一课”的落实来促进业务工作的发展。

(一)贯彻落实党、上级的决策部署

党建工作要通过“三会一课”制度,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单位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思想教育活动,进行形势任务、党政方针、国情教育。

在“三会一课”上,要定期传达、宣传国家最新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上级单位的决策、部署。在传达学习过程中,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业务发展的实际,有的放矢,主次分明。特别要对业务工作相关的政策、制度,进行认真学习、分析,并做深刻解读。要通过学习,想前一步,想深一步,指明业务工作的发展方向,引导业务工作的发展,提前部署中长期的重点业务工作。真正实现用党建工作为业务工作指明方向,明确重点。

(二)了解思想动态,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建工作要通过“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的谈心、走访活动,全面了解业务工作实际,掌握业务人员的思想动态。不定期开展干部职工的工作状态、思想状态、身心状态、生活状态调查,再根据动态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广大业务工作者感受到党的温暖与关怀。

要通过“三会一课”制度,发现典型、宣传典型、树立典型。要特别利用领导干部讲党课活动、优秀党员讲党课活动,展现业务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党员的风采,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争先创优的主动性。通过先进带后进的模范示范作用,增强单位的凝聚力、战斗力。

参考文献:

[1]叶晓梅.企业管理中融入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5).

[2]林茜.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实际做好基层党建工作[J].科技经济导刊,2016(32).

[3]向荣.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融合[J].企业导报,2013(10).

第三篇: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和了解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使学生对现代艺术的形式感和美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生的学习、创造与探索艺术创造与艺术表现力有更高层次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理解现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学科综合学习的思考。让学生感受现代艺术的形式美,理解现代艺术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1、 通过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古今艺术的风格与形式的区别和特点。

2、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例子讲解,《物之道》,世博中国馆,通过介绍让学生理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重要性。

3、 从建筑、雕塑的方面让学生对现代艺术设计的特点有更深入的感受,包括材料,新技术的出现。

4、 磁悬浮列车及其他车型设计的讲解和展示让学生理解艺术是广泛在生活中应用的,让学生举例说出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艺术品或日用品。

5、 让学生拿出笔和纸,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与科技相结合的艺术品或日用品,最后进行作品的评析和展示。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PPT课件——长信宫灯与现代灯具,让学生感受一下古代艺术的风格区别,说出长信宫灯的名字。

提问:这两组灯具有什么共同点?点名回答 板书:照明、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提问:这两组灯具的不同点在哪里?(点名回答) 板书:宫灯:印象深刻,造型优美,生动形象

现代灯具:简洁明快,材料新颖,时尚前卫

2、通过图片欣赏现代艺术作品,感受它的特点。

唇形沙发:形式大胆,颜色明快,具有现代感。

蔬果台灯:设计大胆、新颖,时尚前卫,具有现代艺术的创新特点。

水钻台灯:材料新颖,时尚前卫。

3、欣赏《物之道》

提问:雕塑上端造型与吴作人的太极图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关于科技的意义?

正负电子对撞的轨迹。

提问:它与科技结合点在哪里?

雕塑的金属材料,约48米高。

4、通过图片欣赏现代雕塑

铜雕欣赏:利用工具敲打,凿刻锻造。

树脂雕塑欣赏:熔化,铸造。

铁丝雕塑欣赏:铁丝缠绕。

冰雕欣赏:凿刻。

小结:正是因为科技的发展,雕塑的形式和材料越来越丰富,推动着现代艺术的发展。

5、课堂小思:同学们发挥想象,还有什么材料可以做雕塑?

(沙、雪、蜡、面粉、纸浆、泥、木、玉、石等等)

6、介绍上海世博中国馆

提问:中国馆的形状像什么?点名。

斗冠——东方之冠(上大下小的造型使它看起来更加壮观和宏伟) 提问:用了什么颜色?这种颜色在中国代表了什么寓意?

大红色为主,体现喜庆、吉祥。

与科技结合点:用了斗拱设计,利用了现代的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解决了古代木头承重力小的缺点,才做出了上大下小的造型。

欣赏关于中国馆的视频介绍。

7、磁悬浮列车

提问:造型和特点是什么呢?点名

提问:与科技的结合点在哪里?点名

流体力学,减轻空气阻力

8、我们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船、箭头、飞镖等

9、画一画:拿出笔和纸,画出你看过或想到的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生活用品吧!

第四篇:“创意与科技的完美融合”演艺科技主题论坛在京召开

9月17日,北京《演艺科技》杂志社与巴可公司在北京联袂召开“创意与科技的完美融合”演艺科技主题论坛。来自北京、安徽等地区的电视台、剧院团、研究院所的灯光、视频知名设计应用专家,及北京相关音视频设计公司等近百名代表共聚一堂。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北京《演艺科技》杂志社社长劳伟杰,协会副秘书长、杂志社主编熊英,《驯龙高手》舞台视频总监张岳,“巴可”大中华区市场总监萧楠,“巴可”大中华区产品总监薛峰等出席论坛。

劳伟杰在致辞中表示:灯光与视频的一体化,正逐渐成为舞美发展的一个趋势。巴可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研发生产可视化产品公司,选择在“巴可”一年一度的“创新周”期间举办论坛,希望让更多的演艺行业人士及时了解“巴可”最具创新力的技术应用及解决方案,促进新的视频技术与设备在演出中的应用,推动演出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随后,张岳以“驯龙高手舞台设计”为例,介绍了投影机的位置摆放、投影机的选择(巴可HDX W20)和播放设备(巴可Widget Designer)及系统控制等视频设备在演出中的应用;“巴可”全球视频处理产品经理Erik Iversen,介绍了视频处理器的选择、应用等内容。“巴可”大中华区产品经理于立轩介绍大型演唱会、会议、舞会等成功案例,从亲历者的视角分享了南京青奥会开闭幕式的投影及视频处理整体解决方案。国家一级舞美灯光设计师沙晓岚,以“南京青奥会舞美创意和实施”为题介绍了项目所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方案,分享了如何依靠技术支撑实现创意,展示中国的特色和面貌。他强调,视频影像与灯光融合创意设计是今后的新课题,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次论坛,参会者通过精彩的案例分析,体验了“创意与科技的完美融合”的魅力与活力。(李晓开)

第五篇:寻找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融合之道

推动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提升金融驱动力,是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重要主题。如何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完美融合,是中国金融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今天,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做客本期“领军人物”,就此发表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服务科技创新,既是金融企业的历史使命,更是经营转型的迫切要求,中小银行应抓住机遇,努力打造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特色品牌。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完美融合意义重大

记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需要金融的支持,同时也为金融体系健康发展拓展了空间。请问您如何看待科技和金融结合的意义?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突破点在哪里?

闫冰竹: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争夺世界经济制高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科技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创新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水平能够深刻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未来十年,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新形势,我国只有奋力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在此背景下,推动科技与金融的完美融合,对提升综合国力、赢得国际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对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期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明确提出,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进而推动我国的经济和产业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在当前全球孕育新一轮创新竞争高潮、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加强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领域配置,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是深化科技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根本要求,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只有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体制创新,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才能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供坚实保障。

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经济中,技术创新更加依赖于良好的金融支持,金融一直都在持续推动科技进步,同时,现代金融业也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创新来拓展发展空间。就全球产业革命而言,每一次产业革命的兴起无不源于科技创新,成于金融创新。

实践证明,通过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紧密结合,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结合和同步增值,是社会变革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引擎。

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需要将科技金融纳入国家战略。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并没有被统筹考虑,往往只是关注科技创新本身而忽视了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体系的创新。科技金融既没有纳入国家的科技创新战略,也没有纳入国家的金融战略。因此,建议把科技金融纳入国家战略。在我看来,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关键是要推动和实现有效的金融创新,实现金融体系对科技创新的有效支持。一方面,金融要提高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和判断;另一方面,金融要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形式进行创新和探索。

记者:当前,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对我国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业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闫冰竹:金融支持是科技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技创新载体多为知识密集、资本密集的科技型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运作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商业银行支持科技创新、推行科技金融,不仅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必须选择,也是推动自身发展的重要举措。发展科技金融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基础设施、资源开采等传统信贷投放领域风险正在逐步加大,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信贷投放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全球范围内,科技型企业的利润增速显著高于传统行业,金融危机之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苹果公司作为科技型企业的代表已经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完美融合能够激发和释放出巨大的经济能量。

专业精神与风险意识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

记者:如同其他中小企业一样,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样面临“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的问题,北京银行在这些方面有过哪些探索与经验?

闫冰竹:2011年,监管部门将中国第一块服务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分行牌照颁发给北京银行,成为中国金融改革的一次创新,也为北京银行提供了探索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宝贵机遇。在实践过程中,北京银行始终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精细化道路,积极参与各项科技金融创新试点,按照“专业化队伍、针对性产品、适用性流程、批量化渠道”方针,全力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像美国硅谷银行一样,北京银行通过资金融入、专业咨询,全方位嵌入科技创新进程,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打造服务科技创新的优质金融品牌。

截至目前,北京银行已经累计为中关村科技园区2000多家高科技、高成长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超过1000亿元,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在中关村示范区核心区内排名第一。

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探索:一是产品方面,解决“融资难”问题。北京银行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量身定做产品,比如推出“软件贷”、“节能贷”、“创意贷”、“智权贷”、“小瞪保”、“订单贷”等。二是模式方面,解决“融资慢”问题。我们借鉴工厂流水线的操作方式,创新探索小微企业批量化服务模式——“信贷工厂”。该模式的特点在于批量化营销、标准化审贷、差异化贷后和特色化激励,提高了服务效率,信贷经理操作每笔业务的时间也由原有模式的三周缩短至5天。三是机制方面,解决“融资贵”问题。针对科技型小企业特点,整合多方资源,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推进“赢在网点”项目,规范各项服务收费,针对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适当下浮利率,引入政府配套贴息机制,减轻企业融资负担。积极开展银政、银担等合作,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研究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性融资服务模式;加强与VC、PE合作,探索针对初创企业的投贷一体化合作模式。积极参与“科技专家选聘系统”等公共平台的建设,进一步优化融资环境。

记者:科技型小微企业具有蓬勃的发展活力,同时也蕴含着潜在的金融风险。在服务科技创新的进程中,你们又是如何防范和把控金融风险的?

闫冰竹:的确,广大科技型企业资金需求迫切,发展前景广阔,是北京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普遍存在底子薄、没有抵质押物、抗风险能力差、市场不稳定等诸多风险因素。面对科技企业发展中的风险,北京银行像美国硅谷银行一样,通过资金融入、专业咨询,全方位嵌入科技创新进程,用专业和创新推动了“科技金融”的稳健前行。具体包括:

第一,创新银政合作机制。通过与各级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开展合作,北京银行努力为小微企业发展创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在发展中,北京银行利用自身进入中关村较早、体制机制灵活、网点覆盖广泛、人员队伍壮大等优势,积极开展政银合作,先后与北京市科委、市工商局、市知识产权局等科技主管部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积极争取北京市政府、海淀区政府、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的支持,并联合行业协会等机构,共同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特别是其中的初创型、成长型企业的融资搭建服务平台。

第二,创新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体系建设是建立小微企业融资长效机制的核心课题之一。从进入中关村开始,北京银行就坚持以信用促融资、以融资促发展,积极参与到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中。2003年,在中关村管委会的领导下,北京银行参与发起了中关村信用促进会,共同拉开了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大幕。为了引导和激励更多的企业一起参与信用体系建设,北京银行充分利用了

信用促进会的评级体系,并在审批业务的过程中,重点参考信用促进会的评级意见,将评级结果作为审批的重要依据,引导和鼓励企业提高自身信用级别,也提升了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

第三,创新技术评估机制。在服务科技企业的过程中,北京银行也一直在探索建立科技专家技术评估体系,并积极参与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2011年,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参与了由中国银监会、国家科技部主导,中国银行业协会开发的“科技专家选聘系统”开发和试点工作。在系统开发阶段,北京银行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积极提出系统完善建议,并在信贷业务中首家使用该系统进行技术评估。2012年1月,该系统正式发布,成为我国第一个科技专家公共服务平台。

第四,创新融资担保模式。为了开辟更广阔的科技企业金融服务渠道,北京银行成为最早与专业担保公司开展合作的银行之一,与有实力、有特色的专业担保机构共同探索出了银担合作服务中小企业的有益做法和经验。经过10余年的并肩协作和积极实践,北京银行与很多科技担保公司形成了“共同下户、独立决策、风险共担”的业务操作模式,服务科技企业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升。

第五,创新金融服务理念。再好的体制,都需要具体的人来落实。北京银行人始终坚持“真诚所以信赖”的服务理念,将繁荣小微企业作为工作的目标和事业的追求。在北京银行,有一个与小微企业融为一体的团队,一群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已深深扎根于此。在工作中,他们坚持跟企业财务人员密切沟通,频繁下户,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现金流状况及融资需求,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服务和支持,协助办理各类贷款手续,缩短企业等待时间。凭着对银行工作、对小微企业的一腔热爱,他们成为北京银行服务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

金融机构与社会各界应共同营造良好环境

记者:对于金融机构下一阶段如何更好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继续强化“科技金融”特色,您还有什么样的考虑?

闫冰竹:一是坚持先试先行,打造特色鲜明的标杆银行。北京银行将积极融入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打造领先同业的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性金融服务,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创新条件。巩固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领先优势,持续扩大服务领域,持续深化流程再造,全力打造“科技型企业最佳融资服务银行”。坚持以“科技金融创新”为使命,以“服务创新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色,按照“专业化队伍、针对性产品、适用性流程、批量化渠道”的“四位一体”工作方针,切实将中关村分行打造成“盈利能力强、发展水平高、资产质量优”的创新型分行,全力支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二是坚持专业制胜,引领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围绕科技创新,紧跟时代步伐,拓展营销模式,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做专、做强、做大科技型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和“信贷工厂”模式,构建绿色审批通道,坚持利率风险定价,提高科技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应对激烈竞争,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从成长周期、行业和产业链等方面进一步细分客户群体,深入挖掘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潜力,拓展科技金融服务群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善金融服务水平,提高融资服务效率,实现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双向驱动”。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开创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通过资金融入、专业咨询,全方位嵌入科技创新进程,打造服务科技创新的优质品牌。首先,加快技术创新,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水平。在信贷操作流程中全面推广应用网络通讯技术,搭建现代化的高科技服务系统。其次,加快产品创新,提升融资服务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做大做强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瞪羚计划”、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特色信贷产品,加快推广“软件贷”、“节能贷”、“创意贷”、“小瞪保”等细分产业的特色方案,拓展科技金融服务产品。再次,加快文化创新,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育和倡导“服务科技、产融互动、尽职免责”的信贷文化,增强关注科技型企业、支持科技型企业的服务意识。

记者:除了金融业界自身的努力之外,您对于加快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融合的外部环境建设方面还有何建议?

闫冰竹:一要完善风险补偿机制。科技型中小企业初创时期往往风险较高,存在金额小、笔数多、成本高、抵押难等诸多问题,需要国家从政策层面,对中小银行服务科技企业提供一定的风险补偿机制,调动中小银行和小微企业两个积极性。

二要完善融资担保机制。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初期,往往并不具备担保条件,需要国家层面的专业担保公司支持。建议进一步加大融资担保力度,扩大融资担保范围,并创新融资担保产品,为小微企业成长壮大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要尝试税收减免机制。对服务科技创新的专业化银行,建议实施降低所得税、减免营业税等必要的财税支持政策,鼓励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加大对高风险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

四要强化诚信体系建设。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建立成熟完善的征信体系,可以为改善企业金融环境打下良好基础,并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建议发挥社会各界的协同力量,共同构建全面覆盖的征信体系。(图片 辛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英文名著读后感范文下一篇:英文版财务报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