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工作总结

2023-06-30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15文化产业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2015文化产业工作总结

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新常态,文化产业10多年来发展的“热运行”态势持续趋缓;“十三五”将是我国文化产业进入“新常态”的关键时期,我国亟须制定“对外文化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相配套,弥补我国全球发展战略中的“文化短板”;必须在国际领域提倡“可分享价值”以填补价值观缺位;并且以服务于“对外文化发展战略”为目标,以构建新型文化治理体系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一系列制约国内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根本性的解决方案。建议打通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之间的通道,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为一体,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充分发挥文化装备制造业的支撑作用,高度重视生产性文化服务业发展。

我国文化产业终结10余年发展 “热运行”,回归“常态化” 蓝皮书指出,2015年1月2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年报,增加值为21351亿元,占GDP的3.63%。其中,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20081亿元,比上年增加2010亿元,增长11.1%,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1个百分点。相比较而言,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6.8个百分点,2013年文化产业的增速再次明显下降,几乎与同年GDP增速持平。现在看来,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长期地大幅超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增长是一种“非常态”,从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看,这种增长与文化体制改革,以及与改革配套出台的鼓励政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政府提供的“外生动力”。随着改革告一段落,政策效应必将递减,产业发展动力必将从政府转向市场,发展速度必将下降,这种下降就是回归常态。因此,文化产业走进新阶段的首要特征是改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降低非常规的发展速度。我国文化产业正越来越融入实体经济,显示出与发达国家相似的景象

蓝皮书指出,当代文化产业是“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越来越从传统形态的文化产业发展为新兴文化产业。有两个典型特征日益凸显,即前端越来越强调内容创意,后端越来越从“产品”变为“服务”,融入一系列相关产业,使创意成为国民经济的普遍特征。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的突出特征是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于是主要的产出越来越转变为对相关产业提供的生产性服务,这使得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越来越与实体经济融为一体,演变为一种以“体验经济”为名的社会经济生活景象。这种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普遍的“互渗”性是文化产业成熟的表现,也是文化产业的常态化标志。

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成熟度低,除了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之外,生产性服务功能较差是一个突出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化产业对于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撑作用。在这里,突出的表现就是适应实体经济需求的“中间产品率”较低,产业关联度较低,带动性较差。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国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鼓励政策连续出台,宏观经济环境已经发生较大的变化。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融入实体经济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一个突出发展动向。2014年3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是一个新的开端,该文件对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发展、促进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行了系统部署,明确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我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创意创业作用已经越来越显示在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走上了与市场经济先行国家同样的常态化道路。“文化走出去”要以外宣创新倒逼内宣改革

蓝皮书指出,反思近年来我国在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时出现的问题,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以内宣模式做外宣”的结果,因此现在需要做的是“以外宣创新倒逼内宣改革”,这就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原则为指导,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建设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命题,也是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有效服务于国家对外文化发展战略的关键。什么叫作“文化治理体系”?就是在政府“管文化”和具体文化单位“办文化”之间建立起一个具有协调功能的中间环节——第三部门。这个部门主要由非营利性的专业机构组成,对外可以以民间渠道探讨敏感问题,避免政府直接出面立场过于僵硬的不便,对内可以承接政府相当的管理职能,避免对文化价值做不恰当的是非判断。事实证明,建立“文化治理体系”既是国际上通行的成功的社会参与文化管理形式,也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构建文化治理体系必将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找到新的突破口,使得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走出一条从“办文化”到“管文化”,又从“管文化”到“治理文化”的新型路径,开辟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全新局面。粤、苏、浙、鲁、湘、豫6省份文化产业就业规模都超过百万人,北京排名第七 蓝皮书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基础之上,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区域结构展开分析,北京、山东、广东、湖南、河南、江浙地区无论是文化企业数、法人单位数,还是年末就业人数,都排在全国前列;广东、江苏、山东、上海、浙江、北京6个省市的产出明显较大;而不同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集中度和产出能力的差异也很大。

蓝皮书指出, 2013年末,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湖南、河南是全国6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量超过百万人的省份,依次达到了3741879人、2267728人、1709299人、1587684人、1117868人、1055686人,它们所占全国文化产业年末从业人员数量的比重则依次为17.54%、10.63%、8.01%、7.44%、5.24%、4.95%,合计所占比重高达53.81%。如果再计入年末从业人员数量排名其后的北京、福建、安徽、上海4个省市,则当年年末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前10个省份合计所占全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高达69.81%。新兴文化消费三低特征明显,用户付费意愿增强

蓝皮书指出,传统文化消费和新兴文化消费融合发展是现阶段文化消费的又一个结构性特点。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新兴媒体的发展及其和传统媒体的融合。面对不同的消费方式、消费渠道甚至是全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文化消费领域得到极大扩展。以互联网为例可总结出一些新兴文化消费的特点,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化消费现阶段的特征。

第一,消费群体年轻化。2013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网民用户规模达6.52亿,年轻人是主要的互联网使用群体。其中,24岁及以下的占31%,25~30岁的占29%,31~35岁的占18%。这种年轻化趋势体现在新兴文化消费的各个领域,主要在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视频领域,其主要的消费群体都偏年轻化。

第二,学历偏低。新兴文化消费群体的又一大特征是消费者向低学历人群扩散的趋势继续发展。我国互联网网民的学历大多集中在高中/职高/中专/技校(占33%),本科占23%,大专占20%。在我国移动新闻资讯类应用网民中,毕业于高中/职高/中专/技校的占31%,而我国移动音乐类应用网民毕业于高中/职高/中专/技校的占35%,本科、大专、硕士及以上学历者总计约占总规模的40%,说明新兴文化消费群体的学历整体偏低。

第三,收入偏低。中国互联网用户收入统计显示,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23%,1000~1999元的占10%,2000~2999元的占20%,3000~3999元的占19%。消费群体主要为中低收入者。中国移动视频应用网民收入1000元以下的占25%,2000~2999元的占24%。中国移动新闻资讯类应用网民收入1000元以下的占28%,2000~2999元的占25%。中国移动音乐类应用网民收入1000元以下的占25%,2000~2999元的占24%。

第四,用户付费意愿增强。随着用户付费意识逐渐增强,政府加大对版权的保护力度,付费用户数量逐渐增多。以网络文学为例,中国网络文学用户愿意付费的比例明显提升,达到28.9%。但是实际上付费用户的比例仍然不足10%,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版权保护环境还有待改善。中国网络文学用户可接受的月付费额度也有所提高,尤其是较高额度的月付费用户占比有不同程度的提升。3~10元是用户可接受的主要付费区间,占比接近50%。互联网企业将主导中国电影市场 蓝皮书指出,2014年,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已经通过一桩桩的投资与并购案例,让中国电影市场充分领略了互联网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在BAT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下,电影投资方面出现了众筹的新模式,电影发行方面出现了视频网站平台或新媒体的模式,在电影购票方面更是出现了团购和在线选座的新模式。这些新模式的产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电影产业链,使之与互联网产业链相互结合。

第二篇: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解读

发布时间:2011-10-14 11:11:57.0来源:浙江经济2011年第17期

为贯彻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落实《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导全省文化产业快速、规范、有序发展,《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日前发布。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十二五”期间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目标是什么?产业发展的布局、重点又将如何?规划的出台将给浙江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本刊记者就此专访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金兴盛。

记者:当前,浙江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文化产业在转型进程中地位独特,浙江发展文化产业有哪些优势?

金兴盛: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一是浙江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浙江是吴越文化发祥地,拥有越剧、丝绸、瓷器等一大批传统特色文化资源,同时省委、省政府近年来着力打造文化大省,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厚实基础。二是浙江省民间资本丰裕,浙商实力雄厚。浙江民间资本纷纷涉足投资文化产业,特别在演艺娱乐、影视动漫、广告会展等领域表现突出,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三是文化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浙江广电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等一批大型国有文化企业集团进一步深化改革,对文化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带动示范效应。四是文化人才培养能力较强。浙江省拥有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等相关高等院校,在书画、雕塑、传媒等领域拥有一批专家名师,为文化产业发展输送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五是市场需求日益旺盛。随着浙江人均GDP向10000美元的跨越,影视、动漫、休闲、艺术等领域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必将有效拉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当然,当前浙江文化产业发展也还面临一些问题,如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文化管理体制还有待创新、文化人才特别是高端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城乡文化消费差距还很大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一个阶段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记者:省委、省政府一直来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什么?

金兴盛:《规划》确定了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优势文化企业、扶持文化会展活动为重点,构建“一核三极七心四带”的文化产业总体布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规划》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制定了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总量目标,即到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浙江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二是优势目标,即全面巩固和发展在新闻出版、文化创意、影视服务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具体讲就是

要在现有基础上实现五个“进一步”: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产业优势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市场体系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记者:能否请您解读规划首次确立的“一核三极七心四带”规划布局,规划提出的重点文化产业有哪些?

金兴盛:《规划》首次提出了全省文化产业的总体布局,即按照推进空间结构调整的要求,在浙江文化产业初步形成的集聚态势和地域特色基础上,引导构筑“一核三极七心四带”的文化产业总体布局。“一核”是立足于杭州近年来快速崛起的文创产业规模,积极把杭州打造成为全省综合性文化产业发展核心和全国一流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三极”是指宁波、温州和浙中城市群三大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增长极;“七心”则是按照特色优势发展的原则,以设区市为重点引导形成特色性文化产业集聚中心;“四带”则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资源和共性特征出发,引导形成浙北创意文化、浙中影视流通、浙东海洋文化、浙西南生态文化四大产业带。

《规划》以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为基础,按照“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群”的要求,提出了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影视服务、新闻出版、数字内容与动漫、文化会展、文体休闲娱乐、文化产品流通、文化产品制造等八大重点产业。

记者:规划发布以后,相关部门有何具体的实施计划?

金兴盛: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力求《规划》在内容指导性和实际操作性的统

一。《规划》明确提出了“四个一批”行动计划,作为本《规划》的实施抓手。“四个一批”具体是指:按照“有空间、有规模、有基础、有前景”的要求,建设一批具有集聚效应的重点文化产业基地,成为文化产业集聚和落实产业扶持政策的主要载体;按照“有主体、有规模、有效益、有带动”的要求,实施好一批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激发产业发展动力;按照“有实力、有影响力、有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培育一批具有行业代表和区域代表意义的优势企业,鼓励通过上市、重组、兼并等途径,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按照“有影响、有规模、有特色、有实效”的要求,扶持一批精品文化会展活动,成为文化产业展示、宣传和交易的重要平台。

目前,结合《规划》的发布,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已经对文化产业扶持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目的就是要积极打造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基地、重点文化企业,同时统筹协调各部门,加强资金、项目、土地、人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规划》要求,分解有关任务,切实把《规划》的实施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记者:《规划》的出台,对人才、资本等市场要素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有什么深远的影响?金兴盛: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浙江一直积极鼓励文化产业加快发展。2009年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无疑对市场释放出了非常明确的信号,发展文化产业不但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且未来将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早在2006年,浙江就发布了《浙江省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指南》,积极鼓励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领域,2009年又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对《指南》进行了修订。今年浙江《规划》的出台,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体制性、政策性的导向。一是有社会需求。文化消费必将成为拉动内需的新的增长点,通过近几年消费结构的变化,也证明了这种趋势。二是文化的“产业壁垒”将逐渐消亡。《规划》明确提出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支持文化企业“跨地区覆盖、跨行业拓展,多媒体经营”,这些都为打破文化资源行政壁垒提供了政策支撑。三是国家扶持政策力度空前。近年来,财政、税收、金融等领域都专门对文化产业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一些行业性的如加快发展动漫产业、体育产业、影视产业等的政策性文件也陆续出台,一些地市如杭州等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更大,一系列“政

策利好”必然使文化产业成为投资领域的新宠。

《规划》对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要的政策举措都有明确的表述,这既把握了浙江文化产业的现状基础,又对需重点扶持的领域有很明确的规定。浙江文化产业在做大总量的同时,还要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在巩固提升文化产品制造业基础上,重点扶持文化服务业,特别是以内容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创意为推手的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

相关链接:

浙江文化产业在全国的地位

在省委、省政府的有力领导下,近年来浙江文化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六点:一是文化产业规模处于全国前列。“十一五”以来,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6%左右,2009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807.96亿元。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浙江省仅次于北京、上海、广东,位居全国第四位。二是文化产业优势领域逐渐显现。经过多年发展,全省新闻出版、影视服务、文化旅游等产业逐步确立了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如2009年,全省新闻出版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居全国第3位,总产出居全国第2位。三是数字电视、数字出版、网络影视等新兴文化业态快速成长。四是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影视制作、动漫游戏、出版印刷等成为产业集聚效应最明显行业,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加快建成;五是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发展,通过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基本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民营文化企业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六是文化产品服务出口快速增长,文化影响力不断加大。

第三篇:2015年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申报

常见问题解答

问1:如何申报2015年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

答:

2015年扶持资金采取网上申报,还需递交书面材料(原件)。通过申报网址(http://),登录市文化创意产业财政扶持资金申报系统,进行在线填报并提交相关电子材料。完成网上申报后,需在系统中打印《项目申请表》,确认材料有水印后,签字盖章连同其他相关书面材料送市文创办。网上申报时间:3月25日至5月20日(5月20日24时系统关闭)。书面材料受理截止时间:5月21日中午12:00(过期不予受理)。

具体的申报程序和申报材料要求参见《2015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问2:如何填写企业信用等级?

答:

企业信用评估的信用等级采用国际通行的“四等十级制”评级等级,具体等级分为:AAA,AA,A,BBB,BB,B,CCC,CC,C,D。信用等级是衡量企业财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体系。填写时要按填表要求选择哪家银行授予的哪一等级。

问3:怎样区分申报项目属于什么产业类别?

1

答:

产业类别分为媒体业、艺术业、工业设计业、时尚产业、建筑设计业、网络信息业、软件业、咨询服务业、广告会展业、休闲娱乐业十类。十类产业所涉相关行业参考如下:媒体业(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艺术业(文艺创作、演艺、电影、动漫、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艺术品展示及拍卖)、工业设计业(机械及装备设计、消费品设计)、时尚产业(服装服饰、日用化学品、黄金珠宝首饰、家居用品、时尚数码消费品)、建筑设计业(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工程勘察设计)、网络信息业(网络游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面向重点行业的信息服务业)、软件业(基础软件、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咨询服务业(智库建设、商务咨询、科技咨询、社会科学咨询)、广告会展业(广告、会展)、休闲娱乐业(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休闲健身)。

问4:何谓公共服务平台?

答:

1、公共服务平台一般是指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原则,为区域和行业内企业提供信息资讯、技术创新、质量检测、法规标准、管理咨询、市场开拓、投融资、设备共享等服务的法人实体。

2、公共服务平台的判定原则:

(1)公共性:财政扶持的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要体现其服务范围的开放度和公共性,不能仅是为申报企业自身或少数几家企业服务,而应为广大行业企业服务;财政扶持资金体现的是对公共服务平

2 台投入或运营费用的补贴扶持,获得支持的平台项目,要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在市场化运作的机制下,通过降低收费标准等方式体现对产业服务的公共性。

(2)专业性:财政扶持的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其申报主体要具有较为丰富的行业服务经验,体制机制健全,具备较完善的服务条件、较高的服务水平,体现平台服务的专业性。

问5:何谓孵化器?

答:

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是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一种类型,通过为初创阶段的创新创业型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提供一系列服务支持,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文化创意成果转化,帮助和支持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培育成功的文化创意企业。

申报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项目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孵化器的物理空间载体一般需在市级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

2、项目申报主体为孵化器建设运营单位,或由园区(集聚区)与孵化器建设运营单位联合进行申报;

3、申报单位需有较好的孵化经验,具备一定的孵化面积和相应所需的服务设施,配备专业的孵化团队。能为企业提供商务、投融资、信息、咨询、市场、培训、人力资源、技术开发与交流、国际合作等孵化服务,或提供相关专业领域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支撑服务体系;

4、项目建设期内需为园区(集聚区)内30家以上的在孵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孵化服务,在孵企

3 业需为注册成立3年内的企业,且企业注册地及办公场所必须在该园区(集聚区)内。

问6:何谓企业和专业文化创意机构的创新能力提升?

答:

指对企业和专业创意设计机构为提升在创意设计、文化原创等方面创新水平,而开展的企业设计中心建设、软硬件设施投入、创新人才引进和团队培育等方面的创新能力提升项目。重点支持企业基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需求的设计应用研究,提高汽车、飞机、船舶、轨道交通等装备制造业的外观、结构、功能等设计能力建设,提升消费类产品的新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

对获国家级企业设计中心认定或上海市设计创新示范企业称号的企业予以优先扶持。

问7:何谓国家级企业设计中心?

答:

指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国家级企业工业设计中心,是工业设计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管理规范、业绩突出,发展水平居全国先进地位的企业工业设计中心或工业设计企业。

问8:何谓上海市设计创新示范企业?

答:

指经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评审创建的具有良好的设计创新体系和机制,整体设计水平在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设计成果在实现产品

4 升级、促进市场开拓、加强品牌建设、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成效显著,具有重要示范和导向作用的企业。

问9:何谓大师工作室?

答:

本资金扶持的大师工作室所指的大师应当是文化创意产业某一行业领域创意创作能力突出、技能拔尖、技艺精湛,在带领和管理团队方面经验丰富,在创意创作方面成绩显著,并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一般包括:

1、国际、国内文化艺术名家和民族传统艺术专家;

2、在国内外重大赛事和评奖活动中,荣获国际大奖、国家级一等奖以上奖励或成绩优异的专业人才(国家级是指中央、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委托相关国家级行业协会承办评比的各类奖项);

3、拥有国际级、国家级或省级相关部门、相关国家级行业协会评定的荣誉称号的拔尖人才(如国家级或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评选的“中国工业设计十佳设计师”、中国服装协会评选的“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人物、文化创意类上海市领军人才、“四个一批”人才)等。

申报本资金扶持的大师工作室应有较强的产业性,申请单位应为在本市注册登记的独立法人,大师工作室项目经立项后需独立核算。资金扶持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扶持大师工作室实施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提升创意创作的软硬件设施条件、培育文化创意人才团队等。

问10:何谓企业与专业文化创意机构对接?

答:

5

主要是支持企业和专业创意设计机构对接的,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拉动能力强的文化创意设计示范项目。重点聚焦汽车、飞机、船舶、轨道交通等装备制造业,以及生活日用品、家用电器、服装服饰、家居用品、数码产品、食品、文体用品等消费品产业领域,优先支持体现绿色和节能环保导向的创新项目。

项目需由企业和专业创意设计机构联合申报,企业、专业创意设计机构均须为在本市注册登记的独立法人,其中专业创意机构获国家级企业设计中心认定或上海市设计创新示范企业称号的予以优先扶持。

问11:一个单位最多能报几个项目?

答:

原则上没有数量限制,但考虑到项目评审通过的可能性,建议选择项目基础条件好、建设水平高、预期产业化成效好的项目优先申报。

问12:两个或以上单位可以共同申报项目吗,有什么要求?

答:

申报主体只能是一家单位,但可以有多个合作单位。

问13:新成立的公司,无上一的财务报表等材料,可否作为申报主体?

答:

可以申报,新设单位(2014年1月1日后注册)需要提供验资报告(复印件加盖公章),并填写财务履约能力测算表,提供相应附件(含自筹资金出资证明或银行贷款协议/合同等)。

6

问14:申报项目的建设周期有无要求?

答:

申报的项目应为在建或在2015年内开工的项目,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不超过两年。

研究课题一般要求在签订合同半年内完成。

问15:对于已申报市级其他资金的项目,在尚未明确是否能获得资助的情况下,是否可以申报扶持资金?

答:

对于已申报市级其他资金的项目,在尚未明确是否能获得资助的情况下,可以申报。但申报单位在确认获得其他市级资助后应及时告知市文创办,并明确选择接受一方资助。对于违反规定,瞒报项目受资助情况的单位,市文创办将收回资助款,并取消该申报单位下一的申报资格。

问16:已获得国家级资金扶持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是否可以申请?

答:

可以申请。一般来讲,对于获得国家级资金资助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将考虑优先予以支持。国家级资金全额资助的项目除外。

问17:公布的重点课题中有些课题的内容范围比较广,是否可以申请就其部分内容做细分课题?

答:

可以。

7

问18:是否可以申报公布的重点课题目录以外的研究课题?

答:

除已公布的研究课题外,如认为有其他重要选题的,可以申报。

了解更多文创资金申请资讯,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平台:senyunwenchuang 个人微信号:tiannanzhou 电话:186-2178-9779

8

第四篇:后勤产业服务总公司 2015工作总结

2015年是围绕学校党委提出的“深化后勤改革,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增强后勤综合保障能力,构建学校、师生、员工满意的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为建设和谐校园奠定坚实基础”总体目标和要求,坚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大方向,认真分析和全面总结前几年我校后勤改革经验,积极拓展后勤多元化改革之路,建立与学校地位和校情相适应的优质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为教学科研和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过去的一年,后勤产业服务总公司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继续开展四风建设、两访两创活动,按照学院委托管理服务协议的要求,在全体后勤人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的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出色完成后勤保障任务,实现了预期的工作目标,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现将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公司一年来运行总体情况

1、服务:后勤服务综合满意率达到90%以上;

2、经营:全年实现自创收入451万元,纯利润200万元以上,食堂全年营业收入2190万元;

3、管理:进一步夯实了以目标责任合同管理为主体的

1 公司内部良性互动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4、学校对公司2015综合考核得分95.5分。

二、加强了干部学习,强化了基层组织自身的建设

1、按照学院“五好” 领导班子创建要求突出搞好后勤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制定符合后勤发展要求和干部建设实际的学习方法,定期举行例会,集思广益,开拓创新,从思想上根本转变,切实提升后勤各层面的创新思维能力;开展广泛的组织活动,在鲜活的活动氛围中,和谐交流,畅所欲言,把自己对后勤的发展与自身的价值体现在轻松环境下说出来;发挥党组织这个团队作用,多提意见、提发展、提创新,切实定位后勤将来的发展目标。

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在“五好”创建活动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树新风,做模范。一是做注重实际、务实创新的表率,按照“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的原则干事创业,不搞花架子,并在工作思路上先人一步、工作举措上超人一招、工作成绩上高人一筹。二是做深入基层、带头干事的表率,对于公司各项重点工作由班子成员亲自带队,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带头检查指导、带头落实到位、带头完成任务。三是干部做真抓实干、一心为师生的表率,亲临一线,现场指导具体工作,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学院基础建设、宿舍文明创建、食堂管理工作中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亲临现场,走进食堂、走进宿舍、走进学生中去了解学生

2 的生活需求。现场了解情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在师生中产生了良好反响。

2、立足公司实际,创新基层党建工作。针对当前学校党建工作实际,结合公司自身特点,公司党总支审时度势,充分挖掘优势,重视发挥党团组织阵地优势,鼓励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和文化教育活动,排球赛、篮球赛、健康走吧等,实现活动育人功能,取得了一定工作实效。公司组织的党建特色活动“双十佳优质服务标兵创建评选活动”“双十佳优秀班组创建评选活动”评选出了二十位“优质服务标兵”,十组“优秀班组”,增强了工作实效,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3、强化质控部职能,加强对公司各动作项目的考核、监督。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建言献策,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 “双十佳”创建活动的考核力度,及时通报在创建活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纠正在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及时虚心听取服务对象和公司员工的诉求,并将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上报,为公司领导提供公正、客观有价值的真实情况。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严把食品安全关,不定时的对各类物资进行市场询价,努力降低食堂运作成本,杜绝不合理的物价波动。

三、服务工作

1、继续坚持公司以服务为主的性质。进一步强化“为师生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学院中心工作服务”的意识。

3 着力落实学校第七次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做好服务育人工作。公司持续开展第四届“双十佳”服务岗位标兵创建活动,并新增加了“优秀班组”创建,着力打造优秀的后勤服务团队。

2、制定了《零星维修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对零星维修服务方面的时效、规范、维修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同时,要求物业中心经常检查场地、设施和部门中的电器、线路、装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教学秩序稳定。

3、进一步加强了水电管理工作,逐步规范水电费用定额管理。重点工作放在了推动学院层面水电管理定额使用上,物业部门对学院水电使用进行摸底检查。检查项目着重在院(部)计算机实训室、“校中厂”等方面,并对相关部位安装了预付式水电表。

3、会同学院各院(部)积极开展一系列文明共建活动,活动内容涉及:文明寝室创建、文明就餐等,在创建评比中落实公司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将服务育人理念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着力体现后勤服务功能。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推动了公司文化及学生节约意识方面的进一步提升。

4、继续开展与院(部)之间的横向联系: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联系沟通工作,继续推进后勤服务网络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三级沟通平台;质控部根据各中心目标责任书的内容要求开展服务工作的督控检查和服务满意率测评;

4 在檀溪路校区和主校区分别组织了一次服务接待日活动;创办后勤服务热线QQ群,增加师生沟通渠道;安排人员参加学工例会,通报情况,收集意见,争取配合和支持。

四、食堂管理工作

1、提升员工服务意识,打造优秀餐饮服务团队。坚持服务学院中心工作,服务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师生生活;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进一步强化“为师生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学院中心工作服务”的意识。全力做好服务育人工作,着力打造优秀的餐饮服务团队。

2、会同学院各院(部)积极开展文明就餐活动,养成学生文明习惯、节约意识,将服务育人理念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着力体现后勤服务功能。

3、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联系沟通工作:通过服务满意率测评;学生接待日活动;后勤服务热线QQ群,联系学工干部、服务热线电话、基建规划处及督导处检查反馈建议等渠道,增加师生沟通,借以指导工作。

4、饮食安全常抓不懈,饮食安全管理更加规范,由综合办、饮食服务中心、质控部组成检查小组,每月对学院食堂开展例行安全检查,集中整治安全隐患,利用各食堂已安装的监控系统,确保饮食安全。加强与市、区食药监督局及卫生防疫部门沟通及时了解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定期邀请食

5 药监管部门专业人员上门指导检查食品安全。过去一年,我们专门邀请食药监部门的专业人员对各食堂分门别类进行检查,给出专项整治指导意见,饮食中心按照要求及时进行整改,一年来各食堂未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5、通过“八大工程” (成本控制工程、质量品种工程、员工培训工程、沟通联系工程、规范精细工程、技术攻关工程、补贴扶助工程、安全文明工程)实施逐步提高饭菜质量的同时,探索分类经营模式,“抓住中间,兼顾两头”,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围绕把食堂办成学生就餐的首选之战略目标,食堂始终把提高饭菜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提高师生就餐率作为餐饮工作的重点,加大对餐饮人员的日常培训及交流工作,多次邀请专家对食堂员工进行培训,先后两次组织食堂经理及业务骨干赴省内高校进行交流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整合食堂内部技术人员优势,抽调技术骨干借鉴同类高校的先进经验,加大开发新菜谱和新品种的力度,实行联合攻关等办法,努力提高烹饪水平和质量。饮食中心采取增设特色窗口、清真窗口、提供特殊餐饮服务、保证有1元钱菜品、全年提供免费汤等措施,确保贫困生能够吃得饱,大多数学生能够吃得好,使就餐满意率始终稳定在80%以上。

6、增加设备投入,改善食堂就餐环境

不断增加食堂设备投入,努力给全院师生员工提供舒适

6 的就餐环境。今年共投入近七十万元对知恩堂、百味堂进行环境改造,下半年又重新添加了大批餐饮设备。不仅给师生提供了优美舒适的就餐环境,也提高了对师生的服务,同时规范了公司内部管理。

7、进一步落实了量化考核制度,努力提升了服务质量。明确了岗位职责,按照量化考核标准,奖勤罚懒,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

8、加大对档口特色窗口的管理。按照公司五T管理(统一采购、统一菜品、统一价格、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的要求,制定了《档口食品安全及规范管理综合评价制度》《档口食品安全及规范管理综合评价考核细则》,建立了档口退出机制,加强日常巡查,加大了对档口的日常管理。

9、举办第三届校园饮食文化节,大力推动校园文化。今年九月底,饮食服务中心精心组织,在公司统一领导下,投入资金十万余元,会同学校文明办、学工处分别在主校区和南校区举办了第 届校园饮食文化节。通过露一手、包饺子、食堂员工专业技能比赛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了师生对后勤的了解,加强了师生对后勤的感情,启迪了师生的餐饮习惯,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校园文化。

10、齐心协力,努力创建省级放心食堂。为加强我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促进食堂各项工作,提升食堂服务档次,

7 建立食堂品牌效应。根据《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教育厅关于深入开展全省学校食品安全放心食堂创建工作的通知》,从今年九月开始,在公司统一部署、组织下,饮食中心多次邀请襄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工作指导,所有员工上下同心、共同努力,齐心创建,对各食堂软硬件设施进行了大力整改,知恩堂、百味堂两个食堂顺利晋级A级食堂并挂牌。在十一月中旬的全省高校食堂“放心食堂”验收中获得专家一致好评。

11、对外拓展,积极搞好培训工作。今年对外共接待40余期培训班,在做好服务保障的同时,全年创收近60余万元。

三、宿舍管理工作

1、依据公司下达的各项制度,针对校区每一位员工工作特点,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让每一位员工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避免工作相互推诿。勤巡查,找问题,员工间相互学习。学院及公司领导时常带队随机抽查,对做的好的团队、个人给予表彰,为此公司每年开展创“双十佳”活动,整个活动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主题,进一步增强服务理念,大力宣传“爱岗敬业、务实创新”的服务精神;檀溪路校区积极响应公司号召踊跃参加,在平凡的岗位上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员工,他们不怕吃苦,甘愿奉献,任劳任怨为师生服务。这些优秀的员工他们是:勤杂工张玉党同志——不分

8 节假日随叫随到,宿管员赵清同志——亲情服务关爱学生,环卫工许桂枝同志——不论冬夏美化校园,水电工乔玉明同志——不怕危险亮化校园;在“优秀班组”创建活动中,檀溪路校区荣获二项优秀:水电班组及学生公寓班组。水电班在班长徐道友同志的带领下,坚持以“主动、热情、优质、高效”的后勤工作要求,工作中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对公共部位不定期的巡查,遇到突发事件加班加点,使得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宿舍是学生的第一个窗口,以女生公寓赵清同志带领的团队她们以“父母之心、兄长之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勤与学生沟通、交流,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把学生宿舍打造成“温馨家园、和谐社区”。这些优秀的员工中有党员,有普通员工,有些同志已连续三届当选优秀员工,赵清同志荣获2015年湖北省高校宿舍管理选进个人奖,他们不骄不躁,工作上不怕苦不怕累冲在第一线,以他们实际行动带动了身边的人,传递着正能量,赢得了师生们的高度评价。

2、推行公司的服务“理念”管理模式,即用真心、倾真情、尽全力提升生公寓服务管理水平,为学生提供文明、舒适、温馨场所,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健康成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因此学生公寓的管理说到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育人为核心。

9 一年来,我中心积极推行公司的“理念”管理模式,加大三项投入提升学生公寓服务管理水平,为学生提供文明、舒适、温馨的住宿、学习环境。加大三项投入为:

(1)加大人力资源投入:主校区物业管理中心每年不断从国企下岗工人中聘用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员工的同时,聘用部分高素质、高学历的大学生,扩充到宿舍服务管理人员的队伍中,又从其中抽调朱博文、肖芳等一批有工作能力、有丰富管理思想、有被管理经验的同志到学生公寓一线工作,加强公寓管理力量。

(2)加大资金和硬件投入:为了缓解学生住宿压力,新增学生住宿房间54间;为了改善公寓生活环境,新增公寓内洗澡间 新增24间、空气能热水器新增4台、开水机新增15台,为学生公寓安装空调535台、空调插座535个,并对部分学生房间进行简单装修等硬件投入。因新装大量空调、空气能热水器,为了加强公寓用水用电的方便和安全,主校区物业中心对除特教楼外所有学生楼栋更换电缆线,以保障用电所需。同时,对学生服务中心新增用电线路、1号家属楼至老图书馆供水管道由PVC改为PE管道、更换老校区泵房二次加压泵。

(3)加大情感投入:主校区物业管理中心实行“人性化”管理和“亲情化”服务,即把对学生的爱融入公寓管理服务之中,用“父母之心、兄长之情”对待每个学生,分别

10 在每个公寓配备有针线盒、擦鞋机,免费为学生缝补和擦鞋。更为重要的是,各个公寓管理人员用真情为学生服务,如:静园2号宿舍服务管理人员李国焕为防止学生受骗,经常与学生在一起交流、谈心;静园3号宿舍服务管理人员任荣杰在寒冬季节,赤脚疏通下水道;清园2号宿舍服务管理人员韩灵在深夜陪伴生病学生前往医院。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关心和爱护,为了改善宿舍服务管理人员工作环境,在值班室安装空调,让宿舍服务管理人员更好的服务与师生。

(4)檀溪路物业中心2013年9月学生宿舍引进了热水系统,2015年9月再次引进开水系统,全面解决了学生洗澡难、打开水不便的问题,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2011年公司领导尝试着在檀溪路校区学生公寓安装了50台空调,获得师生好评,通过4年的努力,檀溪路校区学生公寓已安装643台空调,为学生创造了舒适的校园环境。

3、加强安全防范措施:树立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的观念,将公寓(宿舍)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一是公司领导重视,职责到人,制度健全;二是认真落实防火、防盗措施,对学生公寓(宿舍)线路、照明等用电设备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查,对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器材明确到班级、寝室和学生,做到安全设施齐全、有效、摆放到位;三是严格门卫值班制度,落实各级人员督导巡查,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实行宿舍服务值班制和来信来访登记制;四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力度,

11 把防火、防盗、防意外伤害事故作为宿舍安全的主要内容。一年来,召开宿舍安全培训专题会两次,通过这些措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4、开展安全文明宿舍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方式来促进学院公寓宿舍管理工作上新台阶。努力打造宿舍文化,去年暑假期间,公司在宿舍公共区域张挂宿舍文明温馨提示牌,营造氛围,使宿舍成为学生美化生活、优化环境、独立人格、健康身心的成长与成才摇篮,努力把学生宿舍打造成“温馨家园、和谐社区”。

四、持续做好节约型校园的建设

1、继续做好节能节水的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对有关节能节水法律法规和节能节水新技术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提高师生对节能节水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资源节约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养成勤俭办学、厉行节约的观念、作风和行为习惯,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增强师生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倡导健康、文明、节俭、适度的生活理念,使节能节水成为每个师生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节约型校园文化氛围。

2、加强水电的监管力度。

(1)建立健全严格的水电巡查、稽查制度,及时发现,

12 及时整改水电管理中的“跑、冒、滴、漏”现象;

(2)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水电值班制度,增强水电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3)对水电班建立严格的水电目标控制责任制,将水电目标控制结果与物业中心主任、水电班成员的绩效工资和年终奖励直接挂钩。

3、推进学院用能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引导和大力推进学院水电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定额管理对水电使用进行监管,逐步建立“谁使用、谁付费”的用水用电机制,建立水电费用切块,学校核定用水用电指标,节约有奖,超支自付,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院办学成本意识和师生员工的节能意识,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和行为,努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五、大力拓展经营项目,保持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公司成立商贸服务中心,按照“建设三级团队、实施三项工程、实现二次创业、创建一流后勤”(3321)发展战略,在今年的工作中坚持既定的战略目标,使得后勤在服务与经营上顺利完成了学校委托服务责任目标。2015,商贸物流中心经营工作有了新突破,经营收入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中心自我加压,创新经营机制,不断加大经营开发工作力度。全年中心总计完成纯收入

13 169万元,与上160万元相比增长了 9万元。为方便学生及家长就近购物,商贸服务中心引进友宝自动售货机,让学生购物更方便快捷。下一步商贸服务中心拟引进微支付吹风机、洗衣机、快递柜等项目,力求在更好地为师生提供服务的同时获取更稳定的经济效益。

商贸服务中心成功经验充分说明公司在多元化发展道路上取得了可喜成绩,未来商贸服务中心将紧紧围绕集团公司总体工作目标,认真履行职责,力求圆满完成公司交办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完成目标任务180万元。

2015年公司确定修缮中心经济指标为30万元,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们积极争取学院政策支持,主动了解学院新上项目信息,对学院交给我们的项目,无论大小,不讲价钱,不计得失,保质、保量、保工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赢得了学院职能部门的好评,赢得了使用单位的赞扬。一年来,共完成 26个项目,工程造价达到420万元,圆满完成公司下达的经济指标。为了完成好每一个项目,修缮中心狠抓两支队伍建设,一是管理队伍建设,科室管理人员共4人,在人少事多、任务繁重情况下,加强人员思想作风建设,教育大家从大局出发,树立奉献精神、吃苦耐劳,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同时及时克服不良思想的干扰,实行人性化的管理,从生活中积极关心每位员工;在搞好教育的同时,认真抓好每位员工的业务学习,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

14 行,使每位员工成为行家里手。二是施工队伍建设,工程质量的好坏,落脚点在于施工队素质高低,我们严格依据施工规范,认真做好技术交底,注重过程控制,把好原材料关,在施工队伍的选择管理上,严格把关,确保每项工程达到合格。

3、严格落实三项制度,确保利润最大化

为了完成好今年的经济指标,我们严格落实三项制度,一是财务制度,做到人、财、物分离管理,确保每一分钱不流失。二是采购制度,坚持大宗原材料由公司招标采购,零星材料由质控部参与二人以上采购,做到日清月结,账务相符。三是程序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做到“不越级、不越权、不越位”,严格按工作程序办事,使科室有一个风清气正、团结和谐干实事的良好气氛。

4、搞好四个控制,是完成任务的根本

为了完成好每个项目,我们严格抓好四个控制,一是工期控制,我们严格按照甲方确定的工期,制定工期进度表,确保各分部工程按进度实施。二是质量的控制,教育员工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严格落实施工各项规范,把牢原材料关,认真落实监理整改意见,使每项工程达到合格。三是造价的控制,为了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我们从材料的控制到每个环节的施工,到施工组织的安排,做到严谨、认真、科学、细致,不浪费每一分钱,树立节约意识,

15 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佳效果,确保了利润最大化。四是安全的控制,我们建立安全责任制,紧安全弦,严格落实安全操作各项规程,确保了全年安全文明施工,无责任事故的发生

七、企业文化引领,提高后勤服务水平

六、公司企业文化建设

1、进一步明确公司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围绕服务和经营,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增强公司的凝聚力,促进和谐公司建设;

2、坚持公司以服务为主的性质。进一步强化“为师生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学院中心工作服务”的意识,在服务上做文章,通过“双十佳”服务标兵评比、“优秀班组”创建、“饮食文化节”等活动,打造优秀后勤服务团队。

3、统一形象,为一线员工配备工作服、工牌,并制定了相应管理办法,要求员工上班期间统一着装,挂牌上岗,接受广大师生员工监督,提升后勤整体服务形象。

4、与学校活动相结合,大力开展后勤员工业余文化生活,通过活动提升团队凝聚力。

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员工中存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水平不高、服务不及时、不到位现象。

2、公司专业经理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引进困难

(二)改进措施

1、聘请专家定期、不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员工服务意识,提高员工服务质量;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严格制度管理带动公司规范化发展;

3、提高待遇,筑巢引凤,进一步引进或培养公司专业经理人和专业技术人员。

二〇一六年一月二十二日17

第五篇:文化产业总结

京口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区文体局李莉珺

2010年5月14日

各位主任、副主任:

我受区政府委托,就近年来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的行业总称,它是21世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京口区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将其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的重要内容,积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力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是文化产业发展氛围不断浓厚。区委六届九次全会和上月召开的区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上均对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将文化产业招商纳入全区招商引资工作总计划之中统筹安排,同时也首次拟定文化产业考核体系,并纳入全区经济目标考核体系。区文体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梳理汇总了近年来国家、省、市、区以及部分兄弟城市有关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编印了文化产业政策汇编。上月底,我区成功举办京口区文化产业发展交流与项目说明会,邀请江苏省文化厅科教与文化产业处领导以及省内文化产业方面的相关专家来我区现场考察双井路、新河街和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并为我区的文化产业项目进行把脉,就如何推动文化产业科学、快速发展进行交流探讨。另外,我局对照有关要求,认真包装“基于WEB无端大型即时战斗网络游戏的开发与 1

产业化”、“移动互联网科普类手机软件”两个文化产业项目,积极争取江苏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的扶持。

二是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文化等为例,目前辖区内有新闻出版业5家,广播、电视、电影和影像业7家,广告业116家,计算机服务业145家,软件业20家(根据2008年经济普查提供数据)。总数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增加135家,增长46%。2008年,全区文化创意产业(新闻出版业、文化艺术、广播影视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广告业)的增加值为2.4亿元,占GDP的1.3%,与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增加0.8亿元,增长33.3%。

三是文化产业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全区文化产业门类也从原有的广播电视业、新闻出版业、文艺演出业、电影放映业向软件及计算机服务、创意设计、艺术品(文物)交易等扩展延伸,形成了门类较为丰富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现有金海岸演艺大舞台、中影东方国际影城等一批文化艺术类产业的发展载体和项目;有京口区高创中心(软件园),江科大研发大楼等软件研发、服务外包发展载体。

四是文化产业发展层次不断提升。近年来,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等产业加快发展,推动了我区文化产业由中低端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攀升。全区现有注册离岸服务外包企业37家。京口区高创中心集中了启创网络工程、镇江京江软件园公司、金钛软件、名通信息科技、宏科电子科技等12家软件研发、服务外包企业,去年软件业实现销售近亿元。江科大研发大楼,主要依托江苏科技大学优势专业,开展大型船舶设计、造船管理软件、船舶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等外包服务,现有金舟软件、现代造船等一批国

内知名的企业。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文化产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论是与苏锡常等先进地区相比,还是自身发展方面,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为:

一是文化产业“小而散”。由于缺乏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企业支撑,因此我区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份额较少。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总体比较散,没有形成地区特色和优势,例如全区有116家广告公司,这些企业较分散,形成不了规模效应。

二是文化产业层次还不够高。尽管京口高创中心已有12家、服务外包类企业入驻,但只有金钛公司和精英计算机2家企业自主开发软件,大多数企业从事一些少量的服务外包,且处于服务外包的中低端,尚未达到对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的研发外包的水平,缺乏市场竞争力。影视创作、文艺会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软件研发等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和文化市场扩张力“主流核心产业”所占的份额微乎其微,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只有名通信息科技一家企业正在进行网络游戏创作的申报工作,没有动漫设计与制作的企业。

三是文化产业人才比较匮乏。首先缺乏文化创意人才,目前制作加工类的人员较多,通晓产品研发、艺术创作的实用专业人才,以及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中高端创意领军人才十分紧缺,这已成为制约京口文化产业,特别是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网络游戏等产业的发展主要问题。此外文化经营人才也很缺乏,我区文化经营人才不多,精通管理、营销的T型结构人才较少,导致文

化产业市场运作能力较弱。

四、今后打算和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文化产业发展保障。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积极调动各方的力量,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加快落实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加快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制化、科学化、市场化。促进区域内各部门、单位的联合,共同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培育重点区块,构建文化产业发展载体。按照整合提高的要求,重点培育产业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的文化产业区块,打造象山镇文化创意区、大市口商圈文化娱乐区、健康路健身休闲区、沿江文化旅游区等文化集聚区块,进一步增强重点文化区块的特色优势、综合竞争力和集聚辐射能力,将其建设成为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核心载体。

(三)加强项目建设,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实力。目前江苏名通公司《金山在线》网络游戏项目系统策划、技术开发、美工制作已基本完成,游戏运营平台正在构建中,现在正进行内测,6月可正式运营,年营收3000多万元。京口区文化产业创意园由江苏邦维投资有限公司投资,计划投资1.8亿元,项目占地43亩,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该园区的核心定位是以创意、创新、创智为轴向的“创立方”概念,规划建成文化创意、创智创业、科技创新三个主要功能区。项目已经于3月正式启动,年内一期工程将竣工。镇江八佰伴大地数码影院项目位于镇江八佰伴7楼,共有6个影厅854个座位,总面积2200多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300万元,目前装修进度已超过70%,力争尽快开门迎客。总投资1亿元左右的花山古城公园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一座

集旅游、休闲、健身、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开放式公园。与此同时,各镇、街道结合辖区实际,进一步加大载体建设力度和项目包装、推介力度,努力完成年初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家要建成1—2个文化产业项目的任务。

(四)加快人才培养,提供文化产业发展支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核心竞争力是人才,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创意和高科技人才,这类人才高度有多高,文化产业才有可能做多大;第二类是管理、经营人才。我们要加强与国内知名文化艺术院校(系)、文化学科、文化单位等各类专业人才培养机构的联络,下大力气引进和培养一批文化创意方面的领军人才,高素质的文化经营、管理、策划和营销人才。要创新文化创业产业人才的引进机制、奖励机制和使用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吸引、留住、用好人才,努力形成总量充足、梯次合理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结构。

(五)加强舆论宣传,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有强势舆论宣传的引导和支持。我们将通过强势宣传,鼓舞士气,集聚人气,吸引国内外优秀创意领军人才、优秀文化企业入驻京口。通过强势宣传,叫响“卖点”。在打造出文化产业“亮点”、“兴奋点”的基础上,通过新闻媒体有计划、有重点地集中宣传,促进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2019年村书记述职报告下一篇:七夕节祝福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