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金融安全风险防范论文提纲

2022-09-04

论文题目:复杂网络下的金融风险救助策略 ——基于金融风险传染模型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频发。从美国次贷危机到欧债危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让全球经济严重受损。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国内金融市场的安全隐患加剧。2020年初以来我国集中爆发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同年11月包商银行进入破产程序,金融市场违约事件接二连三出现,使得金融市场脆弱性有所上升。金融机构是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之间通过资金拆借、支付清算、担保等业务往来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系统。当金融网络中的一个或者几个金融机构受到内部或外部的不利冲击,发生个别或者局部的金融风险时,金融风险通过金融网络在金融机构之间不断积累、传染、扩散,最终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给金融系统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美国次贷危机中美国政府对雷曼兄弟采取不救助的态度,最终导致全球经济陷入瘫痪,对此大多数学者认为为了防止金融风险的进一步扩散,对危机中的金融机构进行救助是有必要的。鉴于此,我们有必要研究金融风险的传播过程,分析复杂网络下金融风险传染的规律,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救助策略,减少金融风险造成的损失。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金融网络具有“无标度”的特征,本文的研究同样基于这一假设。现有的基于复杂网络的金融风险传染方面的研究主要采用两种研究方法,一是通过构建流动性循环模型,基于银行间的支付结算数据或者同业拆借数据分析流动性风险在金融网络中的传播。二是基于传染病模型,通过设置节点的状态和模型参数来刻画金融风险的传播过程。本文考虑到监管当局采取救助策略需要花费相应的救助成本,同时要对救助力度和救助时机进行较为精确的把握,因此传染病模型更有利于开展本文的研究。但是传统的传染病模型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充分的反映真实的金融风险传染的状态。因此本文在传统的SIRS传染病模型基础之上对模型加以改进,考虑了金融机构异质性和金融机构可能破产的情况,得到基于复杂金融网络的金融风险传染模型,使得研究模型更符合现实中的金融网络。基于“无标度”的金融网络以及金融风险传染模型,结合救助成本、救助力度以及救助顺序,对金融风险传染过程和救助策略展开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在第2章对与复杂网络理论相关以及基于复杂金融网络的风险传染以及救助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确定了我国金融网络具有“无标度”特征这一基本假设。并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明确本文的研究方向并理清研究思路,提出在金融风险传染模型的基础之上将救助成本纳入金融风险传染以及救助的衡量体系内,进而对救助效果的评估方法加以改进,并考虑事前救助、事后救助以及危机性救助等救助方式,以求得到最优的救助策略和最佳的救助时机。这是本文关于金融风险传染与救助问题研究的起点。其次,考虑整体金融网络中的拓扑结构和节点的特征,对传统的传染病模型进行改进,考虑到节点的异质性进而设置了不同的传染参数并允许金融机构破产,形成更符合实际金融网络的金融风险传染模型,并对金融风险传染模型在金融风险传染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再此基础之上对金融风险的传染过程进行模拟并实施救助策略,包括降低风险传染率、提高救助率以及降低破产概率三种救助方式,每种救助方式下分别讨论均衡救助、从大到小救助和从小到大救助三种救助策略。研究发现:(1)在不实施救助的情况下金融风险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随后逐步趋于稳定。稳态时金融系统损失处于较高水平,破产金融机构数量较多,金融机构的数量趋于零。(2)在降低风险传染率的救助方式下,如果不考虑救助成本时,从大到小的救助策略可以有效减少金融风险传染过程中陷入金融困境的金融机构数量最大值并最大程度地减少稳态时破产金融机构的数量,使得稳态时健康金融机构的数量达到最大,进而有效降低金融风险传染给金融系统造成的损失,从这一角度来看,从大到小救助是较为有效的救助策略。考虑救助成本时,均衡救助策略花费的救助成本较少,救助效果较好,能够达到最优的救助效率。(3)在提高救助率的救助方式下,无论是否考虑救助成本,从大到小救助都可以有效减少金融风险传染过程中陷入金融困境的金融机构数量最大值,减少稳态时破产金融机构的数量,进而有效降低金融系统损失,即从大到小救助是较为有效的救助策略。(4)在降低破产概率的救助方式下,稳态时破产金融机构的数量与破产概率之间并不存在相关关系,只要允许金融机构破产,稳态时破产金融机构的数量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无论实施均衡救助策略、从大到小救助策略还是从小到大的救助策略都没有达到较好的救助效果。因此,当监管机构有充足的救助资金时,减少金融系统损失的最好办法是对所有银行进行救助,不允许金融机构破产。再次,为了使研究更为细致,本文的第四章讨论了不同救助力度下的最佳救助策略选择,研究结果表明,(1)再降低风险传染率的救助方式下,如果考虑救助成本,当救助力度较大时,从大到小救助策略能够达到最好的救助效率。反之,则均衡救助策略最优;不考虑救助成本时,当救助力度较大或较小时,从大到小的救助策略最优。救助力度适中时,均衡救助策略最优。(2)在提高救助率的救助方式下,如果考虑救助成本,当救助力度较小时,从大到小的救助策略能够达到最好的救助效率。当救助力度居中或较大时,均衡救助策略是最佳的救助策略;不考虑救助成本,当救助力度较小或较大时,从大到小的救助策略能够达到最好的救助效果。当救助力度适中时,均衡救助是最佳的救助策略。(3)在降低破产概率的救助方式下,无论是否考虑救助成本,无论救助力度大小,从大到小的救助策略都是最优的救助策略。最后,考虑到在金融风险的快速传染过程中,监管当局的救助行动往往不能改变金融风险传染模型的风险传染概率,或者说监管当局在短期内无法改变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因此在本文的第五章引入针对金融机构的危机性救助方式,讨论不同救助力度下的最优救助策略。研究结果发现,(1)无论监管当局采取的均衡救助策略、从大到小救助策略或从小到大救助策略的任意一种,如果在金融风险演化过程中较晚时刻进行救助,其救助效果都不明显。因此,监管当局应该在金融风险演化较早期进行救助,并且在任一救助策略下都有:第一,在任意救助时刻,救助力度越大,稳态时金融风险造成的金融系统损失越小,救助效果越佳。第二,在从大到小救助策略下救助力度越大,最佳的救时刻越靠前。(2)金融系统本身对于金融风险有一定的化解能力,最佳救助时刻要晚于救助成功率最大值出现的时刻。即监管当局介入进行救助的最佳时机不在金融风险扩张期,而处于金融风险恢复期。总之,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和金融风险传染模型,对我国金融市场中的金融风险传染和救助策略进行了研究。文章的研究思路综合了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并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将救助成本纳入救助效果的衡量体系之中,考虑了救助成本、救助顺序以及救助力度对救助策略和救助时机的影响,为复杂网络下金融风险传染和救助的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期待本研究能够有效弥补现有研究理论和方法上的不足,为我国金融风险的监管和防范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支撑。

关键词:复杂网络;风险传染;救助策略;

学科专业:金融学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学术价值

1.2.2 应用价值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1.5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2.文献综述

2.1 复杂网络概述

2.2 复杂网络中的风险传染

2.2.1 网络结构对风险传染的影响

2.2.2 复杂金融网络中的风险传染

2.3 风险救助

2.3.1 关于救助与不救助的态度

2.3.2 传染病模型的救助策略发展

2.4 文献评述

3.金融风险传染模型的可行性分析及金融风险传染的仿真模拟

3.1 传统的SIRS传染病模型

3.2 金融风险传染模型

3.2.1 基本假设

3.2.2 参数设置

3.3 金融风险传染模型在金融风险传染中的适用性

3.4 金融风险传染过程的仿真模拟

4.基于金融风险传染模型的金融风险救助策略研究

4.1 事前救助

4.1.1 均衡救助

4.1.2 从大到小救助

4.1.3 从小到大救助

4.1.4 本节小节

4.2 事后救助

4.2.1 提高救助率

4.2.2 降低破产概率

4.3 考虑不同救助力度下的最佳救助策略

4.3.1 降低风险传染率

4.3.2 提高救助率

4.3.3 降低破产概率

4.4 本章小结

5.最佳救助时机的选择

5.1 既定救助力度下最佳救助时机的选择

5.1.1 均衡救助

5.1.2 从大到小救助

5.1.3 从小到大救助

5.2 救助力度对最佳救助时机的影响

5.2.1 均衡救助

5.2.2 从大到小救助

5.3 本章小结

6.结论及金融风险监管救助的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关于金融风险监管救助的政策建议

6.3 研究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休闲体育大众文化论文提纲下一篇:电气化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