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建本科院校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

2022-09-12

伴随着国家对教育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 通过“专升本”、民间办学等等途径, 我国每年都有新建本科院校诞生。发挥新建本科院校的优势, 转变行政管理模式和外控性管理模式,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加强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 对于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 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1 以学生为本的管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主要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 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是当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是我们国家学生教育的有效举措, 也是新建本科高校学生管理的应有之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就是把人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 作为一个完整的人, 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在思想政治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劳动生产技术和身心健康等方面, 实现才能、潜力、活动方式和个性特点的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 指出,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坚持以人为本,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主要任务。高校应该培养占有自己全面本质的、完整的、和谐的、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人才。要造就这样的人才就应该建立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管理制度, 也就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制度:以普通学生为出发点, 无论是制订的管理制度还是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 都能够把管理作为一种服务学生的手段, 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专业、不同个性的学生的发展需求, 使学生成为各行各业的最佳人才。

2 现行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升格不久的本科院校较多地借鉴了成熟高校的管理模式, 但管理运作不如成熟高校自如, 在管理模式中仍然留有一定的大专管理的痕迹, 对本科生的管理特点研究有待深入研究。根据国家政策, 当前以民办院校升格居多, 在生源和办学经费等方面与公立院校存在一定差距。更为主要的, 他们与全国的许多高校一样, 在学生管理上, 还没有从行政管理模式 (即凭借学校所赋予的权力和管理者的经验掌控学生) 和外控性管理模式 (用目标、制度等方式顺利学生) 中解脱出来, 因此, 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2.1 管理制度强制化

为了规范学生管理, 考虑到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出台的管理制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刻板性、强制性条款, 增加了制度的约束性, 以便学校在管理实施中能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但新建本科院校, 由于刚升格, 对本科学生的管理相对缺乏经验, 在制定管理制度时缺少可行性研究, 过多地体现管理者的主观意识。

2.2 管理理念滞后化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这一目标, 学校制定了许多制度和规定对学生进行全面监管, 而制订制度的理念和制订的条文和规定借鉴于成熟高校, 相对滞后地停留在精英教育时代, 而与大众化教育有一定的差距, 难以满足社会对培养人才的多种需求。

2.3 管理方式公式化

刚刚升格的院校, 管理者需要制订、完善和落实许多规章制度, 相当一部分学生管理工作者每天从早到晚都要处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 其中也不乏部分管理者习惯于按照“套路”管理学生, 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用较生硬的方式约束学生, 导致学生主体意识逐渐丧失以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缺失, 并缺乏对不同民族状况、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等学生多样化的思考, 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

3 构建“以学生为本”的管理体系

学生既是教育和管理的对象, 又是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只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制订有利于各个专业、各具个性的学生发展的管理制度, 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完善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

3.1 管理制度科学化

新建本科院校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不仅要根据《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也要注意紧扣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具体校情, 使校内管理模式改革的探索更加自觉, 使学校内部基本的管理体制更加明晰, 使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得以彰显, 能够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到学生教育管理的组织机构设计、制度安排、内容方法和流程再造等方方面面, 努力摆脱陈旧的管理理念的束缚, 改变过去把学生视作“被教育、被管理的对象”的观念, 尊重学生主体, 发展学生个性, 有效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从而使学校制度既符合高等学校的共同属性, 又凸显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的特性。

新建本科院校在各项制度、方案制定实施前应该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本科生与专科生的差异所在, 还应该召开学生座谈会倾听学生代表们的意见, 以求管理制度的适切性, 使制订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的管理方式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 从而增强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只有当学生感受到遵守管理制度有利于他们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个性的发展, 才能够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主动遵守制度, 而不会把管理制度作为强加于自身的枷锁而想方设法逃避制度的约束。

3.2 管理制度柔性化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柔性化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内在要求的体现, 学生管理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使各具个性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在接受教育管理的过程中, 得到人格的完善、人性的张扬, 获得超越受缚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

面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价值观念的当代大学生, 一刀切的精英教育的学生管理制度, 已经不能适应。新建本科院校在实施管理活动的时候, 应该使每位管理人员能自觉地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考虑和解决问题, 使得“一切有利于学生健康安全, 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 一切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的学生管理得以真正落实, 真正贴近学生的实际, 深入学生的内心, 建立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有效的运行机制, 在使学生的发展与国家的利益、学校的发展达成有机统一的前提下, 使学生的开拓创新和实践应用相得益彰, 研究性人才和应用型人才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 管理者能够及时疏导和化解学生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与矛盾, 避免采取激烈的手段来压制对抗,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学生管理人文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就是学生的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和尊严。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期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我们所作的一切, 都是为了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人性尊严正在当前的和谐社会得到全社会的认同的时候, 进入新建院校的本科生们, 更加重视对人的尊严的确认和维护, 非常崇尚自由、公平、正义与平等。当代大学生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进行选择、决策和控制时都表现出了强烈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希望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因此关爱学生,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是非常有必要的。

新建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对文化建设内涵和途径的不断探索,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 使学生觉得作为独立主体, 他的尊严得到学校的充分尊重。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任主角, 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来, 引入竞争机制, 采用干部轮流体制, 通过充分、平等的机会让学生在学生工作管理中参与竞争, 使每个参与管理的学生都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时, 在竞争过程中, 强调合作意识, 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 使更多的学生受到锻炼。

总之, 与专科生相比, 本科学生对事物的感受更加敏感, 对问题的分析更加深刻, 对自己更加自尊、自律, 对学校管理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希望有比较宽松的环境和更具人性化的管理。只有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 尊重他们的正当要求, 满足他们各具特色的发展需要, 才能够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办好新建本科院校, 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

摘要:当前新建本科高校的学生管理中, 存在管理制度强制化、管理理念滞后化和管理方式公式化等问题。应该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管理体系, 做到管理制度科学化, 管理理念柔性化和管理方式人性化, 以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办好新建本科院校, 谋求学生的最佳发展。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学生为本,学生管理

参考文献

[1] 2008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 2009 (4) :3~16.

[2] 张旭虹.关于大学生柔性管理的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 2003 (6) :81~83.

[3] 李美会, 梁忠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生工作创新与发展研究[J].社科纵横, 2010 (4) :144~14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下一篇:内部交易导致的合并税差账务处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