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纺织产业报告

2022-07-27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泉州纺织产业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泉州纺织产业报告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专业】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招生网站-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分数线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专业】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招生网站-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分数线第十四条 学院招生录取工作按国家及各省高职高专和高职单招招生的规定和程序,以及投档的分数线,择优录取。实行平行志愿录取的省份、批次,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录取原则进行投档录取。高职单招批次实行 “平行投档,一档多投,高校预录,考生确认”的录取模式。第十五条 在确定考生专业上按照志愿优先的原则,不设立专业级差。第十六条 按照政策规定,接收各省招办的加分和降分投档的考生。第十七条 报考艺术类专业的福建省考生,专业成绩以福建省统考成绩为准。考生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成绩均上线的情况下,按专业成绩(专业成绩相同时,按文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第十八条 根据2011年福建省高招录取改革的有关规定,我院服装表演专业(时装模特方向)、染整技术专业(染整助剂

工艺方向)两个专业申请福建省“注册入学”改革试点工作。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重点专业: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全景地图: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历年分数线: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报考指南: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招生计划: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人气校友: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第二篇:毛纺织产业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甘霖副省长、刘捷厅长指示,我们于2009年元月5号对新、蓝、宁、道四县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调研。道县和新田到08年11月底止还没有加工贸易进出口企业,宁远一个台资婚纱加工贸易企业。其中道县、新田来势较好。我们重点对**县的毛纺织产业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县毗邻广东连州市,是湖南的南大门,素有“楚尾粤头”

之称,三条二级出省跨境公路和建设中的“二广”、“厦蓉”两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沿海通向中西部地区的桥头堡。全县辖15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6个,总人口36万,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近年来,该县按照“农业建基地、工业建走廊、城镇造亮点、事业更协调、社会更和谐”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民营立县、外向带动和工业强县),全面推进“六新建设”(新型工业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城市建设、新基础设施建设、新和谐社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较好较快发展。2008年1-11月加工贸易完成进出口总额2792万美元,同比增长32倍,排名全省县、市第三位,跻身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十强县行列。

一、外向型加工贸易发展情况

近年来,该县坚持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牢牢把握对接沿海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这一主线,外向型加工贸易发展较快,创造了倍受省内外关注的“**现象”。 一是发展较快。该县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从无到有,目前有进出口实际的加工贸易企业5家,分别是台湾承阳针织、香港丽宏针织、香港利黄漂染、台湾湘威制鞋、台湾协威橡胶鞋业有限公司、并有小型或家庭式作坊的(一家一厂)毛针织加工企业400余家,(这些家庭式作坊企业主要是代东莞企业加工)。和双峰的针织产业、邵东的箱包、牛仔服产业有点相类似。其中台湾承阳针织有限公司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县的85%,其它四个公司占15%左右。二是带动性增强。加工贸易带动了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县城常住人口由2001年的2.5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0万人,县城面积由6平方公里扩展到12平方公里,带动了新城市扩容提质,拉动了运输物流业、商贸流通业、餐饮娱乐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金融危机对加工贸易企业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9月份以来直接影响实体经济,作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前沿县的**与广东沿海地区经济联系紧密,依存度非常高。一是400多家小型或家庭式毛针织企业主要依赖广东、东莞加工贸易进出口企业,广东或东莞企业吃紧,这些小型或家庭式作坊企业也就只能出现部分停产或关门。近三个月来停产30%左右。二是我们走访了该县的5家自营加工贸易进出口企业,其中台湾承阳针织、香港丽宏针织、香港利黄漂染有限公司属毛针织企业,台湾湘威制鞋、台湾协威橡胶鞋业有限公司属于制鞋企业、承阳针织和协威鞋业是进料加工贸易企业,其它三家是来料加工贸易企业。根据承阳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和生产主管介绍,该公司是进料加工企业,与来料加工企业和小型或家庭式作坊企业不同,抗风险能力较强,具备织片、前后整、印染、漂洗、包装、出口等完整的毛针织工艺流程,产品直接出口到国外市场,但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也有一定的影响。一是定单有所减少,二是货款回笼时间较九月份以前滞后,三是流动资金较为紧张。公司董事长吴森尧认为,在金融危机大环境下沿海大批毛纺织企业和本县小型或家庭式作坊企业部分倒闭,对他们这样大型的毛纺织企业反而是一种机遇。一是招工不成问题,二是下半年该公司“逆式而上”又新建了三栋厂房,计划在市场回暖时扩大生产,做大做强。香港丽宏针织有限公司更是形势很好,定单和生产正常,要扩大生产主要是流动资金问题。银行贷不到款。台湾湘威制鞋、台湾协威橡胶鞋业有限公司是制鞋企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很大,到目前为止,已逐步趋向稳定。

三、建议及对策

金融风暴给加工贸易提供了机遇,由于人民币升值,使得部分原材料一路下跌,利用这一机会增加进口,加工后再销往发生金融风暴影响相对较小的国家和地区可获得更大利润。主要建议及对策如下:

(一)、树立信心,合理规避国际贸易风险。

采取灵活结算方式,合理规避汇兑风险。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是影响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可以改变结算方式来应对汇率风险。在进行货币结算时,应充分考虑汇率的变化设置浮动价格或增加保值条款,或尽量选择坚挺的货币。参加信用保险等措施,有效降低国际贸易风险,保证贸易正常进行和安全收汇。

(二)、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该县毛纺织和鞋业销售集中在美欧国家, 市场过于集中,回旋余地就小,也潜伏一定的风险。潜力巨大的非洲大陆、南美大陆、中东、俄罗斯大有文章可做。因此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和发展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特别是非洲大陆、南美大陆、中东、东盟等新

第三篇: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推动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不断创新,加快整个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近期,市委政研室对台儿庄区、市中区和山亭区纺织服装产业进行了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全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在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依然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

(一)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效益持续提升,现已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的行业体系。其中,台儿庄区积极引进美琪服装、青纺联织造、酒店用纺织品等项目,开工建设联润3万纱锭纺纱项目,新上20万锭精梳纱和800万米牛仔布生产线,全区现已形成功能性面料1500万米、酒店用纺织品1500吨、成衣100万件的产能。市中区仅税郭镇就有纺织服装企业130余家,另有小型纺织服装企业200余家,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1亿元,实现利税3.7亿元,出口创汇1.7亿美元,是黄淮地区规模最大的纺织产业基地之一。山亭区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7家,2017年全区纺织服装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利税1.1亿元,利润86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5%、6.2%、5.8%.(二)龙头带动作用明显。我市纺织服装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紧跟客户需求,积极突破发展瓶颈,陆续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台儿庄区联润新材料公司的高端纤维产能位居全省前5位,2014年位居中国纺织500强企业第14位。海扬王朝牛仔布产能居全市首位,是2014年中国棉纺织主营业务收入"百强企业"和色织布主营业务收入20强企业。市中区纺纱和织布业以正凯新材料、东方纺织等公司为代表;印染业以宝隆制衣、鸿泰制衣等公司为代表;服装业以海之杰、龙翔针织等公司为代表。上述企业销售收入都在5000万元以上,过亿元企业3家。山亭区银光精纺、海扬服装、丰泽印染等公司销售收入及纳税额也都达到一定规模。

(三)创新研发日趋活跃。通过与业内知名院所开展合作交流,不断加大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的投入,整个产业正加快向技术密集型、高端科技型方向迈进。其中,台儿庄区与东华大学、青岛大学、省纺织科学研究院等高校开展多领域合作,全区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工业设计中心1个,参与国家标准化制定2项。市中区加强同西安工程大学、东华大学等院校的合作,先后邀请其专家教授对企业管理、技术人才进行培训,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鼓励引导有需求的企业引进业内高级技术人才加盟或开展短期生产指导,宝隆、鸿泰等企业都高薪聘请了南方专家进行技术管理。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和较高端的产品结构,在传统纺织业遭受东南亚、南亚等欠发达国家冲击的形势下,我市纺织企业仍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四)品牌建设稳步推进。随着产业升级、产品创新和品种丰富,我市的纺织服装企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产品。其中,台儿庄区海扬王朝公司生产各类高档特细精梳纱线500余种,全棉、混纺及弹力牛仔布、本色布1000余种,"海扬"牌色织牛仔布和棉本纺布均被认定为"山东名牌"产品。市中区拥有纺织服装企业注册商标12件,其中,金田服饰公司"劲仔"品牌荣获全省"十大新星品牌""山东省著名商标";华派集团自主研发的"时尚家族"服饰已开设专卖店50余家;海之杰公司针(梭)织中东长袍、世纪公司婴幼儿口水巾、宝源公司婴儿爬爬服等,产品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劲。

(五)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市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相关政策,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对纺织服装产业予以精准扶持。台儿庄区积极做好国家和省市促进工业创新转型提档升级、财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政策措施的争引,高效使用接续还贷资金。全力支持海扬王朝在新三板上市,协助补充完善相关手续,引导联润新材料在中小板、新三板挂牌融资,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市中区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把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纵深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攻坚战,引导纺织服装企业加快技术、管理、品牌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推动了全区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

二、存在问题

我市纺织服装产业通过强基础、培龙头、扩规模等多元化发展举措,竞争优势凸显,发展成效显著。但是由于受大环境的客观影响和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也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产业仍在低位运行。纺织服装企业模仿和跟进现象比较普遍,同质化问题严重。部分企业处于小作坊状态,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程度较低,精、深加工能力相对较弱。企业产品以棉纺织初加工产品为主,大部分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高附加值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有定价权的产品较少。受以上原因及当前外部经济环境影响,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财税贡献还不突出。

(二)自主品牌建设缺失。市中区虽然为黄淮地区规模最大的纺织产业基地之一,但出口方式主要以贴牌为主,企业长期处于从属地位,自有品牌、自主开发比重较低。山亭区纺织服装企业的品牌一直存在短板,多数企业只重视外贸订单,产品出口主要以贴牌加工为主,有竞争力的产品较少,主动权往往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

(三)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基础研究和研发投入不够,只是通过引进设备来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技术创新、原创设计开发能力偏弱。银光精纺制品有限公司由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销路一直较为单一,近期受沃尔玛超市订单锐减影响,导致企业2017年产量及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均出现了下降。

(四)要素制约比较明显。银行贷款收紧、附加条件增加以及续贷不及时导致企业运行困难,有的企业为了资金救急选择短贷长投,其中隐藏较大风险。当前市场活跃度较低,企业投资意愿下降,新建重点项目进度缓慢,实现目标压力较大。纺织产业用工缺口较大,如海扬服装有限公司行情虽较好,但由于招工难,导致熟练工缺口100多人,严重影响了订单交付。与此同时,产品研发、高端管理人才不足也制约了整个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三、下一步发展建议

纺织服装产业作为一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推动区域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结合当前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趋势,现对推动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加快升级提出以下建议:

(一)突出搞好产业引导。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山东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及《枣庄市"265"产业转型升级规划》为出发点,围绕建链、补链、强链,高标准制定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逐步将纺织服装的定位从乡土型、传统型向既拥有自己特色与传统且又精致、时尚、现代的纺织服装产业转变。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产业政策,积极做好对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的扶持和科技成长型企业的培育。全面加快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打造纺织服装产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孵化中心,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积极搭建产业集群创新服务平台,为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弱、管理水平低下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提供优质服务,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经营、管理水平。

(二)突出搞好技术创新。加快科研、商贸、物流、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政、银、企和中介机构"四位一体"的融资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土地、资金、环境等各方面保障,培育集政、产、学、研为一体的产业发展基地。尊重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落实企业投资主体责任,鼓励企业加大资金投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以现代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纺织服装产业,实现高效、清洁、生态发展。积极加强与枣庄学院、华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将科技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开发、科技投入、推广应用的主体。

(三)突出搞好品牌建设。强化品牌定位,以塑造我市纺织服装整体品牌形象为引领,以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为主体,以构建品牌营销体系为载体,大力实施纺织服装品牌战略,建立层级递进的品牌培育与推广机制,实现我市从纺织服装生产大市向品牌强市的转变。支持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实现从OEM(原产地加工)到ODM(原产地设计生产)再到品牌营销升级,逐步进入市场营销的高利润环节。引导企业与国内大企业集团实施强强联合、战略合作,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四)突出搞好人才培养。聚焦我市纺织服装产业需求,坚持服务大局、按需引进,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重点支持引进具有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技术革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在关键技术、生产工艺、产品设计上实现新突破。继续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强人才、智力的培育和引进,组织部分优秀企业家轮流到高等院校深造、培训,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选择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年轻人,跟随外来专家学习,加强企业自身的技术深度。做好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评审的推荐工作,组织员工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为企业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增强企业软实力。

第四篇:泉州市食品产业生产工艺 技术装备情况调研报告

泉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产业的发展,把它列为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扶持,形成了休闲食品、饮料茶叶、果蔬加工、调味品和水产品加工五大类产品,整体素质和效益有了显著的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延伸,生产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全市食品产业企业有1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2家,实现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产值364亿元,约占全省食品工业总产值四成,成为全国休闲食品的主要生产基地。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区域特色产业。 我市食品产业的成长经历了从小到大,由传统手工作坊向现代化企业发展。进入21世纪后,我市食品工业逐步走向成熟,基本形成了企业规模集团化、产供销一体化、经营规范化、市场拓展网络化和产品质量高档化的发展格局。目前,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9项,中国驰名商标9件。惠泉、达利、亲亲、福马、盼盼、金冠、中绿等食品公司成为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其中休闲食品影响力占据全国主导地位,糖果、膨化、果冻食品占有全国最大的市场份额,糖果业产量约占全国的20%、全省的96%。休闲食品已成为我市食品产业的竞争优势产品。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趋向完善。

食品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也带动了食品机械、食品包装设计、原辅材料、农副产品生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合理。我市立足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各县(市、区)产业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精心培育,发展壮大,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链条,如糖果、饼干以晋江、惠安为主,饮料以惠安、市区为主,茶业以安溪、永春为主,水产品以石狮、惠安、晋江为主,随着我市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产业链也随之扩张,形成上中下游配套产品链条。二是形成专业市场,增强产业生命力。采取“立足我市、辐射内外”的策略,“一县为主、各方配合,一个舞台、大家唱戏”的发展思路,形成了如罗山社店糖果、官桥粮油、安溪茶叶、华洲水产品批发市场等一批辐射面广、专业性强的批发市场。三是抓好园区建设,为产业提供发展的载体。晋江五里工业园区、惠安达利园区等,为食品工业集群提供发展的承载力。大力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把发展工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不断完善园区功能、提高档次上下功夫,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空间集聚。四是发挥龙头带动,形成产业链。以达利、惠泉、盼盼、亲亲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使食品产业成为我市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

3、加大科技投入,实现差异化经营。

我市食品中的规模企业,大都是以经营休闲食品为主业,但其产品的生产经营各具特色,有意识地经营着差异化的主打产品。其次不论是多元化经营,还是专业化经营的企业,都重视科技投入,开发多规格、系列产品,以适应不同消费人群的需要。金冠旗下就有糖果、巧克力、果冻等二百多种休闲食品;专业化生产相对集中的蜡笔小新开发出三大类二百多种果冻产品,并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使得蜡笔小新在“小果冻风波”中,化危为机,保持了产品销售额的高速增长。达利针对人群不同年龄段,开发不同口感、功能的产品,以多品种、全方位的经营,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我市食品企业致力于产品工艺技术、生产设备技术的研发与更新换代,通过生产流程自动化,仪表智能化,过程参数精确化,生产操作机械化等手段,以生产设备硬件提升为基础,不断地提高了食品生产工艺技术,达到营养、卫生、安全的质量目标。下面以休闲食品中的膨化、果冻、饼干、糖果等食品生产工艺、技术装备为例进行阐述我市目前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

(一)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由于松脆爽口、易于消化吸收,深受消费者青睐,膨化分高温膨化和螺杆挤压膨化。我市主要采用高温膨化方法。高温膨化食品的膨化主要由淀粉原料中支链淀粉的含量、半成品中内部水分的含量及晶格化程度、膨松剂等三个方面。

工艺流程:原料混合~蒸煮搅拌~辊压~卷筒~冷却老化切割成型一次烘干~存放~二次烘干~油炸/焙烘/炒制加调料~包装~成品。根据工艺流程,相对应的生产设备主要是:燕搅机、压皮机、冷却机、卷皮机、老化房、成型机一次烘干机、二次烘干机、油炸锅和调味机。

1、原料选择。原料主要为淀粉类及面粉,可有部分釉米。淀粉类的淀粉中支链淀粉的含量越高越好,面粉以中等面筋含量(湿面筋含量25%左右)为好。

2、蒸煮搅拌。原料加水搅拌并蒸汽加热,一般蒸汽压力0.2~0.4 Mpa,4~5 mina蒸煮后水分控制在40%左右。注意蒸透、搅匀,使淀粉充分糊化(α化)。

3、辊压。蒸煮好的面团趁热辊压形成1~3 mm厚的面皮,压辊间隙为0.5~2.5 mm,两端间隙要求相同。

4、卷筒。辊压好面皮经冷却机冷却,用卷皮机在980的不锈钢管上卷成350 mm左右的面卷。

5、冷却老化。将面卷臵于20℃以下(最佳温度3℃~60C )、相对湿度50%~60%的库房中存在24 h,使淀粉老化(母化)。

6、切割成型。将老化后的面皮按所需形规格在成型机上压纹切割成型。

7、一次烘干。温度50℃~60℃,1.5~2h.一次烘干后水份降至15%~20%,此时半成品表面已形成晶格结构,但内部水分较多,未形成晶格结构。若一次烘干后水分过高,一方面存放时易霉变,另一方面未达到一次烘干表面晶格化的目的;若水分过低,则表面晶格化过度,使水分不易渗透均匀,增加了二次烘干的难度,造成膨化不均匀。

8、存放。存放是为了使半成品内部水份渗透出来,分布均匀,有利于二次烘干和膨化均匀。存放时间应在24 h以上,使半成品呈柔软状,不易折断。

9、二次烘干。温度70℃~80℃,时间6~8h,烘干后水分应控制在8%左右。试验证实,半成品水分与膨化度有密切关系。水分过高,瞬时水分无法气化,导致膨化不良,口感不脆、粘牙;而水分过低,形成的水蒸汽量不够,同样膨化不良。二次烘干后半成品内部已充分晶格化,水分均布在晶格中。

10、油炸/炒制膨化。油炸一般用棕搁油,油温190 ℃,时间6~8 s;炒制用食用盐或食品专用砂粒作为传热介质。时间20~25s。膨化时温度与成品膨化度有关,温度200℃~210℃。

我市膨化食品生产线主要以复合(天然)薯片生产线居多,多数从欧洲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自动化生产线,企业还自发开了一套高压捏练挤出设备,解决了红薯不易软烂和红薯中会出现“细筋丝”的问题。利用高压捏练挤压技术,使红薯淀粉凝胶化,不可逆吸收大量水分,再经速冻老化处理,使红薯淀粉颗粒高度晶格化,增强成膜性能,改良薯片组织结构,增强光泽度,降低产品破损率,同时减少油炸油中的悬浮杂质,延长油炸油使用寿命。该项设备技术水平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水平。在工艺上,采用水冷循环工艺,恒定高速搅拌机及高压成型机温度,保证粉料在高速搅拌及高压挤压状态下不发热,使其粘连成片,确保每片薯片重量、厚薄高度一致,提高产品一级品率。并研制了定型套模,使生薯片在套模内高温短时油炸,急剧膨化不变形,确保每片薯片外形、质构、口感、均匀一致、美观大方、香脆可口,产品技术水平达国内领先水平。

(二)果冻

果冻产品工艺流程:水处理~煮料(加果冻胶-加果汁-加糖)~调香~果肉处理~灌装~巴氏杀菌~冷却~风干~包装。

1、水处理。果冻的水质要求工艺软化水。热工艺水水温要求≥93℃,使用范围:CIP清洗、溶糖系统、椰果脱酸等。主要设备:采用砂滤、碳滤、钠离子软化、精滤、紫外线杀菌器等系统整套设备。

2、溶糖工艺。用过滤装臵,脱出糖(主要是硫化糖)中的黑渣。糖溶液浓度为60BX,贮糖罐要求保温40℃以上。

3、椰果脱酸、熟化。将PH值为2.7左右的醋酸椰果脱至5以上。椰果糖化使用硫化糖。可使用糖浆,浓度为:60%。要求用循环水连续进行脱酸。尽量减少椰果在脱酸过程中挤压变形。

4、煮料、调香。所有煮料都需使用夹层缸加热,煮料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煮料、调香段需配臵CIP清洗、消毒系统。所有品种的调香温度统一为:78—82℃。所有品种将统一参数(工艺水加入量、糖加入量、调香后的总重量)。调香后的充填时间均需控制在60分钟以内。设备:蒸汽压力2.5—3.5Mpa。

5、过滤。采用封闭式过滤方式。过滤精度为80—140目。充填料斗绑80—120目的过滤袋。

6、料液输送。管道需能进行CIP清洗、消毒。料液需保温在70℃以上。

7、清洗。煮料系统都需用CIP清洗、消毒。充填机需纳入CIP系统。

8、冷库。冷冻库要求-18℃以下。冷藏库要求0-5℃。

9、风干、包装。新一代果冻灌装封口机采用光电跟踪,光标识别,电脑版等先进技术,集成了热灌装,解决了果冻短时间冷却会凝固的问题,做到全自动、高效率。

(三)饼干

饼干的花色品种很多,按工艺特点可将饼干分成一般饼干、发酵饼干、派类饼干、深加工花样饼干四大类。一般饼干按制造原理分类:韧性饼干、酥性饼干。

酥性饼干生产工艺流程:面粉→过筛→调粉→小轧车→成型→拾头子→烘烤→冷却→拣次品→成品;韧性饼干生产工艺流程:面粉和淀粉→过筛→调粉→静臵→辊压→冲压成型→烘烤→冷却→整理→成品。

对应的设备:和面机 →成型机(滚切、辊印)→隧道烘烤炉(电加热/燃气加热)→喷油机→转弯机(厂房足够的不需要)→冷却输送 →饼干整理机→夹心机 →包装。单机设备主要有:

滚切饼干成型机。该设备由制皮、成型和回收剩余料三大部件组成,具有一次性辊压成型,成型率高,成型质量好特性。

滚印饼干成型机。用于酥性饼干辊印成形。结构简单,分离刀装有可调装臵,能调整到最佳位臵,辊印辊经特殊设计克服分离刀磨损不均匀现象,脱模压力辊两边可调节,换模容易且成品率高等优点。

隧道式饼干烤炉 (燃料可选电,天然气,导热油 )。该炉由炉体、网带传动装臵、排潮系统、红外线电热管及电控系统组成,排潮系统装有调节阀门用于控制炉膛内温度和湿度,热源采用组合式远红外线电热管以提高电加热元件的利用率,每节炉具备自动化控制电热功能。

喷油机。用于饼干制皮成形后,在生坯表面上均匀喷油或其它食用浆料,以改善饼干表面质量,改进饼干口味,增加花色品种。本机采用进口先进变频器进行无级调速,速度稳定,节能郊果好。

饼干整理机台。该机是将冷却后的饼干竖立起来并紧密排列成多排整齐有序行列的新型设备。采用先进变频器进行无级调速,速度稳定,高效节能;配臵磁吸式隔饼片,可快捷调节宽度,适应超薄及其它不同外形尺寸的饼干。

饼干夹心机(双色夹心)。该机定形扁条饼干导轨,双排连体链条送饼,运行顺畅,生产效率高;自动整饼装臵,人工少;先进变频器无级调速,速度稳定;光电控制,自动检测缺饼;停机自动关闭给料器,确保不漏馅料,使机器干净。

目前,全市拥有多条全自动饼干生产线,是国内自主研制的,功能齐全,技术成熟、先进。设备设计新颖、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从进料到压延、成型、废料回收、烘干、喷油、冷却全自动一次性完成。同时,附有百种模具及几十种工艺配方,通过改变模具及工艺配方可生产各种高档饼干,如超薄饼干、夹心饼干、奶油饼干、奶饼干、苏打饼干、动物饼干、多维饼干、蔬菜饼干等多种产品。

(四)糖果

糖果分硬质糖果和软质糖果,硬质糖果工艺大体分溶糖熬煮和成型两大部分。溶糖熬煮工艺又分:常压熬煮、真空熬煮、真空连续熬煮、薄膜真空熬煮。

硬质糖果工艺制造大体分溶糖熬煮、成型、包装。溶糖熬煮工艺分:常压熬煮、真空熬煮、真空连续熬煮、薄膜真空熬煮。工艺流程:领料~化糖~过滤~真空熬制~冷却~加辅料~调和~成型~筛选~内包~成品检验~外包~入库。对应的设备:熬煮设备,称量配料溶糖系统,糖果成型设备。此外,由于糖果生产设备技术成熟,有多种的自动化生产线,如圆柱形奶糖生产线,全自动冲模硬糖、棒棒糖生产线,凝胶软糖浇注生产线,真空薄膜硬糖、棒棒糖、太妃糖浇注生产线等。

1、领料。①由专人到原料库领取销售部下达的生产通知单。②按单确定所需的原料及计算其数量,领后臵于车间相应位臵并摆放整齐。

2、化糖。加入固形物30%的水,倒入称量好的白糖,打开蒸汽进行化糖,待白糖全部化开并煮沸,气压控制在0.38-0.42MPa。温度控制在105℃—110℃。

3、过滤。①过滤网为300目。②过滤网丝常检查,使用后及时清洗。

4、真空熬制。 ①真空浓缩熔好的糖稀,气压控制在0.7-0.8MPa。温度控制在145℃。②每锅糖膏30kg±1kg,放入冷却池。

5、冷却。将冷却池中的糖膏冷却到110℃—115℃

6、加辅料、调和。①将第一道冷却的糖膏臵于桌上,加入色素,辅料,香精,反复翻转折叠均匀。②将翻好的糖胚臵于冷却池中,折叠冷却,冷却到80℃—90℃可拉条。

7、成型。①将冷好的糖膏臵于案上或辊床进行拉条。②拉条要求大小,厚薄一致,进行机器成型。③成形后的糖粒经过冷却振动筛冷却。

8、筛选。将振动筛上下来的糖粒进行挑选,选出未成型的废糖。

9、内包装。①进入包装之前进行消毒。②枕包要求:电脑跟踪准确,纵封和横封温度达到密封效果的要求。③扭包要求:扭结对称,内纸必须校正中,两边扭结必须扭转两圈半,扭结部分无断裂。

10、成品检验、外包、入库。经多年摸索,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生产经验,主要生产技术设备均来自国内外专业的行业设备厂家,一些专业工艺设备还是由我市行业企业司与设备厂家共同开发应用。设备技术成熟,工艺领先,自动化水平相对较高。福建亲亲公司果肉果冻采用先进的阻氧包装设计,有效延长了果肉产品的保质期,技术达到国内领先。蜡笔小新和雅客对工厂大型用电设备,使用变频导技术进行节能改造,达到节省用电,提高企业效益,节能减排,全自动机械设备,创新领先生产工艺同传统工艺完美结合,新能源利用,新材料开发。

三、产业发展瓶颈

在发展的同时,制约泉州休闲食品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有:

技术创新滞后。企业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较少,高科技含量不多,新产品偏少,削弱行业的市场竞争力。管理比较粗放。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较为粗放,同质化竞争较严重,产品档位偏低。许多规模以下食品企业质量管理、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建设不够健全和完善。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正确性有待提高。须进一步掌握食品添加剂的有关知识,科学、准确、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剂,以确保食品安全。

四、产业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区域优势,发展区域特色食品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休闲食品业。推广电子智能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应用等基础技术,特别是推广实施超高压处理、超临界提取、膜分离、超微粉碎、真空处理、冻结浓缩品质评价、超高温瞬时杀菌等尖端技术应用项目,挖掘和开发新产品,促进传统休闲食品向快捷方便化、功能保健化、无害卫生化、精细高级化发展。加强原料产地和原料供应链建设,做好食品安全监控,完善食品加工标准体系,形成集原料、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一体化的国家绿色休闲食品中心。

饮料茶叶业。向中高档产品方向发展,促进生产规模化、消费群体层次化,提升品牌价值;开发新型饮料,向果蔬、降脂降压等功能性饮料新品方向发展。鼓励茶叶深加工,重点发展无公害茶叶、绿色茶叶及有机茶叶等产品。引入农产品安全操作规范,遵循产地环境和生产过程的环保标准,开发茶叶加工新技术,提高加工工艺,向茶叶深加工、茶饮料方向发展。重点开发生产热带果汁、浆果果汁、谷物饮料、本草饮料、茶浓缩液、茶粉、植物蛋白饮料等高附加价值植物饮料。

果蔬加工。发展订单农业,建立标准化、现代化的果蔬生产基地。建立泉台食用菌、麻竹、野生食品加工园区。注重果蔬产品清洗、分拣、冷冻、包装等环节的卫生标准,以绿色、有机食品占领国内外市场。同时,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生冷、速冻、熟食、干货等对接连锁超级市场,积极开发从商超到餐饮转变的新品。

水产品加工。水产捕捞业、养殖业除一般冷冻外,要发展熟食品、小包装食品、干货、鱼粉等,对接连锁超级市场。充分利用海峡西岸的地理优势和产业的基础优势,借助台湾的经验、技术和资金,共同开发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努力建成向台湾、香港等地输出水产品的加工中心。

调味品加工。建立与百姓息息相关的餐桌调味品、食品加工调味品生产基地。产品要向高科技生物酿造、营养强化方向发展,开发具有保健功能、丰富营养、多种花色、适合各类人群需求的新产品。

五、产业发展对策

1、引入省级或国家级研发检测机构,加快产业技术开发和质量检测平台建设。

整合我市食品企业研发资源,创建“福建省(泉州)休闲食品技术开发平台”,为食品企业提供本行业共性、关键性、前沿性的技术研究,以提高食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为产业整体提升发挥积极作用。组建泉州、晋江(国家)食品检测中心,全面提升我市对食品原辅材料、食品成品的检测检验水平。市县两级政府要出面协调省、市技术质量监督部门,整合现有区域内的检测资源,引进取得国际认可的国家级检测机构落户泉州或晋江,提高食品行业检测水平,规避食品安全风险和出口型企业面临的技术壁垒问题,最终将取得国外客户的信任,提高企业质量信誉度。

2、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加工食品的比重成倍增加,食品的种类花色日益繁多,生活中接触到的食品添加剂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多,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给食品安全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关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事关整个企业的命运。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但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皆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使用时要严格按标准控制使用量。因此食品企业要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掌握有关知识,科学、准确、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剂,才能即充分发挥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中的作用,又确保食品安全。

3、鼓励技术创新,发展绿色产品。

加快食品工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加强质量管理,推进清洁生产,提升食品安全水平,重视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全方位拓展市场空间,提高产品外向度。推广电子智能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应用等基础技术,特别是推广实施超高压处理、超临界提取、膜分离、超微粉碎、真空处理、冻结浓缩品质评价、超高温瞬时杀菌等尖端技术应用项目,挖掘和开发新产品,促进传统食品向快捷方便化、功能保健化、无害卫生化、精细高级化发展。加强原料产地和原料供应链建设,做好食品安全监控,完善食品加工标准体系,形成集原料、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一体化“绿色食品生产通道”。

二○一一年五月

课题指导:陈德庆 黄景阳 陈泽国 课题组成员:孙振汉 柯翔 执笔人:孙振汉

第五篇:关于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贸易调查报告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遇到了严峻挑战,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面临重重困难。普宁市作为一个纺织服装产业占工业经济半壁江山的城市来说,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为更好的掌握关区企业动态,研究如何扶持帮助关区企业抓住机遇,实现逆势发展,我办组织人员对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情况进行贸易调查。

一、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普宁纺织服装产业起步早、根基牢、后劲足。在农业经济年代,以黄麻布、苎布、夏布为主的纺织品闻名遐迩。二十世纪中叶,流沙、军埠、洪阳三埠成为布料、成衣集散地,使普宁拥有“服装城”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凭借侨乡独有的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优势,普宁纺织服装产业从“三来一补”服装加工起步,带动城乡纺织产业异军突起。近年来,普宁市委、市政府把鼓励、培植、引导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纺织服装产业逐步成为全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催生了“群豪”、“雷伊”等一批龙头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4年初,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还授予普宁“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称号。

一是规模庞大,实力较强。目前,普宁全市有纺织服装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11万多人,企业资产总值73亿多元,分别占全市工业的54.2%、60%和52%。一大批龙头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开发等方面走在国内同行前列。其中投资总额超亿元的企业共6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29家,规模以上企业157家,年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6家。据统计,2008年,全市年产化纤5万吨、针织布100万吨、梭织布550万米、印染布3亿米、聚丙织带1000吨、服装15亿件;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工业产值150.96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46.43亿元,外贸出口总值25.95亿元。

二是产业配套,门类齐全。目前,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配套比较完善,已形成纺纱、织布、印染、辅料、配件、设计、生产、销售环环相扣的产业链。低端拥有化纤、涤纶、氨纶、锦纶、毛料、洗染、印花等生产门类;中端拥有各类针织、梭织、无纺面料等生产门类;高端拥有时装、休闲服、衬衣、T恤、牛仔、内衣、睡袍、线带等生产门类。

三是产业集聚,特点鲜明。全市2000多家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国道324线(池尾至占陇)两侧长达15公里的产业集聚区内,呈现出较高的产业集聚度和辐射效应,形成了以衬衣生产为主的产业特色。据统计,2008年全市生产衬衫3.5亿件,2001年以来连续举办的7届“国际衬衣节”,多次在广州举办“广东国际服装周(普宁)衬衣流行趋势”发布会,使普宁衬衫驰名海内外,成为国内衬衫重要的生产基地。

四是名牌荟萃,知名度高。目前全市共有服装注册商标近3000个,“群豪”、“名鼠”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以普宁市瑞源针织有限公司生产的“依雪妮”牌针织内衣为龙头的4家企业还拥有广东省名牌产品4个、广东省“著名商标”9个。“普宁衬衣”已与“虎门时装”、“南海内衣”、“沙溪休闲服”等并驾齐驱,成为当地对外交往中重要的“经济名片”。

五是技术领先,注重升级。很多普宁纺织服装生产企业舍得投入,注重引进先进设备,一些较具实力的企业已拥有国际较先进的三维自动设计、排版、裁剪CAD系统,一些企业还拥有法国、意大利、日本等高档衬衣、西装的生产线、定型机以及气流纺纱、多色自动印染等生产设备。不少企业通过高薪聘请国内外的设计、技术、管理人才,有力推动了全行业技术水平的优化升级。

六是营销顺畅,拓展功能。借助普宁轻纺城、流沙服装专业市场、20多家联运企业、当地数万人的营销队伍以及通往全国各地上百条的运输线路等物流平台,目前普宁已建立了较为顺畅的购销网络。一批品牌企业还以特许经营、连锁专卖等模式,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了营销网络、信息网络和物流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当地在全国建立的连锁店、专卖店近4800家。

二、当前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去年以来,普宁市纺织服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困境,行业发展速度缓慢,生产、出口、效益和投资等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一)企业生存环境面临挑战。一是产品价格下跌,市场需求萎缩。今年来,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全市各类企业的产品价格普遍出现下跌,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的剧烈波动,有些则由于连续几个月接不到订单而处于半停产状态。据了解,去年全市纺织服装企业接获订单同比减少21%,五分之一企业处于不景气的维持状态。二是部分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由于招工困难,劳力和技术资源较为缺乏,导致部分企业发展壮大受到制约;同时,由于一些企业本身增长方式粗放,研发投入少,总体研发能力不强等原因,也造成了一些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产业内无序竞争。由于近年来国内纺织服装产能迅速扩大,为抢占国际市场,价格成为多数企业的杀手锏,乱报价、低报价,扰乱了出口市场。企业普遍认为国内竞争是企业最大的压力,很多企业的超低报价让市场难以接受。

(二)企业发展环境面临困境。一是融资贷款难。由于县级银信部门贷款审批权限小,贷款门槛高、额度低,手续繁杂,中小纺织服装企业通过银行和债权股权融资的渠道十分有限,企业扩大规模、拓展市场时受资金制约的问题相当突出。二是用地难。普宁市是人多地少的山区县,生产和生活用地严重不足,再加上国家对建设用地的审批日益严格,一些村民对征地工作不够配合,造成了部分企业出现要扩大生产规模而苦于没有用地的被动局面,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用地难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三是区位优势弱,投资软环境较差。目前当地与珠三角地区的投资环境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园区建设、电力供应、公路建设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再加上揭阳市申请一类口岸对外开放暂未通过国家验收、铁路运输在带动地方物流发展上作用有限等“先天”不足,很难吸引大型投资项目落户普宁。

(三)外贸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一是宏观层面的影响。去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包括对某些投资领域的限制,加强对加工贸易的管理以及两税合一新税制的实施等,减少了对外资企业的优惠,部分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下降,直接导致地方外资来源减少。虽然近期国家对部分政策做了相应调整,但投资者普遍持观望态度,投资信心有待恢复。二是外贸出口压力大。去年以来,国家先后调整了加工贸易禁限类目录,普宁传统的加工贸易持续萎缩,一些企业因涉及禁止类项目而不得不终止办理加工贸易业务,有的企业因需缴纳限制类商品的保证金,经营成本增加,资金周转困难,从而调整了经营策略转向国内市场。据统计,今年1-5月份,全市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纺织服装企业仅10家、备案进口额548.1万美元(不包括电子账册数据)、实际出口额3195.8542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64.29%、50.17%、22.96%。

(四)异地进出口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异地进出口比例呈增长趋势。2007年全市异地进出口值7500万美元,占全年进出口总值的14.12%;2008年异地进出口值27633.8386万美元,占全年进出口总值的35%;2009年1-5月,异地进出口值13550.053万美元,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43.41%。二是异地进出口中出口值占较大比例。2008年至2009年5月,异地出口值36198.3614万美元,占同期异地进出口总值的87.89%,进口仅占12.11%。三是异地进出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2008年至2009年5月,一般贸易异地进出口值39254.21万美元,占异地进出口总值的95.31%,加工贸易异地进出口值仅占4.69%。四是异地报关口岸以外关区居多。普宁纺织服装企业异地报关口岸涉及22个口岸,其中汕头关区以外的口岸有18个,主要在广州、深圳、黄埔和拱北关区。异地进出口问题,既是当前粤东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当地政府部门和有关监管单位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需要当地政府在当前粤东地区发展的大环境下,综合运用多种经济、行政手段积极改善通关环境,逐步吸引企业回归本地报关进出口。

三、海关监管存在的风险与对策

(一)海关监管风险

一是存在减免税设备及保税料件灭失的风险。由于经营困难,不少企业面临停产或倒闭的风险,如果企业的加工贸易进口保税料件或进口减免税设备尚未解除监管,就存在企业可能擅自转移减免税设备或倒卖保税料件后人去楼空的现象。为此,海关应积极开展风险分析,对长期未进出口或进口后长期未出口的企业进行重点监控,加大中期下厂核查力度,加强与缉私部门的联系配合,发现违法情事及时移交缉私部门。

二是存在将出口产品擅自内销的风险。由于此次金融风暴使国际市场大幅缩减,而国内市场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许多企业由于出口受阻而将经营重心向国内市场转移,存在出口型企业将进料加工、来料加工的货物擅自转内销的风险。为此,稽查、加贸部门应加强风险分析,适时开展企业核查,通过账册核查和实物核查比对企业的内外销比例变化,防止企业擅自内销。

三是存在以低报价格、数量等方式逃避海关监管的风险。近期国际原料价格的剧烈波动使得进口成交价格更加不易确定,不法企业可能利用近期原材料大幅降价的形势低报数量和成交价格,以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为此,监管部门应加大单证审核力度,防范不法企业低报价格偷逃税款情事的发生,通过加大查验力度和重点监控,认真比较单证间存在的数量差异,对货物实际数量进行有效查验,防止企业伪报品名、数量进出口。

(二)扶持企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目前,在海关注册的纺织服装有效企业170家(占普宁关区有效企业数的67.46%),金融危机给这些纺织服装企业和普宁实体经济带来了重创。如何实现国家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目标,在逆势下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促进地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是今年普宁办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1.加强调研,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今年,普宁办根据关区企业生产规模、行业类型等标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纺织服装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向企业宣传海关支持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AA”类或“A”类管理,以便企业用足、用好有关扶持政策和便利措施。针对普宁市政府提出的“商贸、工业两轮齐驱”的发展思路,动员民营企业利用规模相对较小、对外资和银行信贷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等优势。以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为契机,对关区企业、报关员进行法制教育,对已具有服装自主品牌的10多家企业送法上门服务,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鼓励企业争创“精品”。

2.坚持高效,落实“五项服务”举措。实行“一条龙”服务,对办理企业注册的,在手续正常的情况下,保证当天办妥手续,今年1-5月份,共办理纺织服装类新企业注册12家,比去年同期新增5家(同比增长71%)。实行“特事特办”服务,对于企业货物抵达港口,但因报关注册登记证书过期等特殊情况,快速换证,为企业避免经济损失。实行“提醒”服务,对当月报关员扣分分值较高或者报关员注册有效期即将到期的,企管人员主动电话提醒,避免扣分超值、报关员注册终止给企业报关带来的损失。实行“外宣”服务,注重以点带面加强对外宣传,以《揭阳日报》为主要载体,积极刊登普宁市丽达纺织有限公司被海关评定“AA”类企业、实施“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等新闻稿件,进一步增强诚信企业的知名度。实行“优质通关”服务,在有效加强监管的前提下,认真执行各项通关便捷优惠措施,今年1-5月份,进口24小时通关率99.58%,出口2小时放行率99.97%。

3.立足实际,拓展企业管理模式。根据关区工作会议上探索建立新型海关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有关要求,通过对重点企业定期走访、接受业务咨询,建立、健全“关企联络制度”,主动收集企业对海关工作的需求意见,在关区营造良好的海关支持企业发展的氛围。同时积极拓宽风险管理渠道,主动走访当地外经贸、工商部门,注重对相关部门风险信息的转化和应用。例如,根据普宁市工商局对普宁市得昌玩具有限公司等12家外资企业因未按期参加年检被作出吊销营业执照行政处罚决定的通报,从企业注册备案、减免税审批、加工贸易、现场通关监管等业务环节入手,对12家外资企业进行全面清查,规避海关监管风险,杜绝出现遗留问题。

四、发展普宁市纺织服装产业的相关建议

普宁纺织服装产业当前面临的困境,既有金融危机冲击的结果,也有产业长期发展本身潜存的问题。只有紧紧抓住国务院出台振兴纺织工业规划的有利契机,立足实际,切实为企业营造优良发展环境,突破发展“瓶颈”,不断提高竞争力和生命力,才能够在危机中逆势飘红,实现当地“衣被天下”的目标。

(一)制订发展规划,拓宽发展思路。建议地方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纺织服装产业开展系统考察和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当地资源环境、市场价格、税收税制、土地、劳动力、技术、物流等因素和国际市场需求变化,进一步明确该市纺织服装产业的分工布局、产业结构和发展目标,科学制定普宁纺织服装产业五年乃至十年的发展规划,引导纺织服装企业扬长避短,以科学规划引领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开拓新兴市场,实现多元化发展。引导企业调整经营策略,将出口产品链延伸到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环节,鼓励企业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并扩大美国、欧盟等传统市场出口,在确保设限产品平稳出口的同时,扩大非设限产品出口。进一步开拓港澳台及东盟市场,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10+1”的政策框架,结合地缘优势和优惠政策,在保持与其开展服装等领域合作竞争的同时,扩大纺织原料、面料等对东南亚的出口。积级开拓非洲、拉美、中东、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地区(国家)市场,寻求新的出口增长点。同时积极动员和协助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申报对外贸易经营备案登记,充分利用国家出口优惠扶持政策,推动外贸主体多元化。

(三)强化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广泛加强与华南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和国家、省内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多形式的技术合作、技术攻关,提高研发和创新能力,培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采取政策扶持、产业倾斜、结对帮扶,扶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动企业开发纺织新材料、新产品,重点开发生态、环保和特殊功能纺织品,着重发展中、高端产品,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尽快形成当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要推动企业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改进市场营销模式,推行代理销售,减少销售环节,降低产品的营销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

(四)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市场占有率。品牌是企业的核心,也是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的主要手段之一。要以建设“中国·普宁国际服装城”为起点,大力培育自主出口名牌,将出口产品链扩展到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环节,培育一批“牌子响、产品靓、管理好、创新强”的纺织服装出口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开展国际生态认证、绿色认证以及管理体系认证,不断充实和提升新产品的品牌内涵。

(五)优化服务环境,推进大通关建设。大通关建设是加快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地方政府要在政策许可的条件下,牵头各口岸单位合力推进通关环境的改善,增加投入,加强有关单位的协调力度,共同研究解决企业“异地进出口”问题。要从税收、规费、用电、用水和技改资金等方面给予企业优惠扶持,尽可能降低当地的物流成本,减轻企业通关成本,方便合法进出,吸引企业回流报关。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和用地难的问题,建议由政府牵头召开银企座谈会,探索建立企业贷款担保机构,把金融政策和企业需求对接起来,鼓励银行开展动产抵押、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股权抵押、企业联保等多种贷款方式;同时加快英歌山工业基地开发建设进度,力争尽快投入使用,引导更多的企业入区生产。要帮助企业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针对纺织服装业的生产特点,加快建设漂染工业园区,让污染企业集中进行污水处理,确保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两不误、两促进。要加强当地行业协会建设,引导行业监督和自律,增强企业间的信息沟通,避免无序竞争。在发挥海关统计监测和价格分析的作用基础上,建议地方建立健全纺织品出口预警机制,对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数量、价格及同类产品生产经营情况等重要数据变化进行监测,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风险提示,为企业提供全面、客观和及时的信息服务;搜集、整理并及时发布国际纺织品贸易摩擦信息,引导企业及时调整投资和经营活动。同时建议地方外贸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国际贸易规则的培训,进一步增强企业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自身正当权利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下一篇:群众路线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