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学案

2022-07-13

第一篇:高三语文一轮学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一花一世界学案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一花一世界学案

复习目标:

1、梳理基础知识

2、结合考点运用练习

3、写作素材积累

一、字音字形 《荷塘月色》:

脉脉(mò) 倩(qiàn)影 棹(zhào)桨 敛(liǎn)裾(jū) 踱(duó)步 鹢(yì)首 点缀(zhuì) 弥(mí)望 颤(chàn)动 独处(chǔ) 酣(hān)眠 婀(ē)娜(nuó) 蓊蓊(wěng)郁郁(yù) 妖童媛(yuàn)女 《听听那冷语》(节选):

惊蛰(zhé) 孺慕(rú) 仓颉(jié) 氤氲(yīn)(yūn) 岑寂(cén) 羯鼓(jié) 寒濑(lài) 迢迢(tiáo) 黏湿(nián) 《金岳霖先生》:

麂(jǐ)皮 毡(zhān)子 释鳏(guān) 《亡人逸事》:

粜(tiào)米 梢(shāo)门 机杼(zhù) 闺(guī)女

二、近义词辨析 1.均匀·和谐

均匀:指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上的数量相当;时间或空间间隔相等。 和谐:指配合得适当,协调;或指和睦、融洽。

例: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苍茫·渺茫

苍茫:指空阔辽远、无边无际。强调大而边界模糊不清。 渺茫:指相距很远而模糊不清。

例:⑴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

⑵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3.受用·消受

受用:指享受、得益。如:受用不尽。

消受:指享受、享用。多用于否定。如:无福消受、难以消受。

例:⑴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⑵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4.凄楚·凄迷

凄楚:书面语,凄惨痛苦。

凄迷:书面语。①(景物)凄凉而模糊。如:月色凄迷。②悲伤,怅惘。如:神情凄迷。

例: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 5.凄凉·凄清

凄凉:①寂寞冷落(多用于形容环境或景物)。②凄惨。如:身世凄凉。 凄清:①形容凄冷。如:凄清的月光。②凄凉。如:琴声凄清。

例:⑴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 6.演绎·演变

演绎:指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演变:指历时较久的发展变化。

例:⑴逻辑课的前一半讲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周延、不周延、归纳、演绎……还比较有意思。 ⑵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虽没有跳出表意文字的圈子,但文字的形体一直按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 7.爽快·痛快

爽快:①舒适,痛快;②开朗,直爽。

痛快:①舒畅,高兴;②尽兴;③爽快,直率。

例:⑴“怎么不愿意。你们就去给说说吧,我也打听打听。”她父亲回答得很爽快。

⑵实在不知道怎样才是实实在在的痛快,找不着方向,踏不了实地,只好这样对比着,每天每天都这样安慰自己。

8.朦胧·曚昽·蒙眬

朦胧:①月光不明。②不清楚;模糊 曚昽:日光不明。

蒙眬: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也作“朦胧”。

例:⑴河面已朦朦胧胧,看去好象只有一只白鸭在潭中浮着,也只剩一个人追着这只鸭子。⑵不知道过了多久,夜,在我曚昽的不设城防的睡意中,慢慢沉寂下来。

⑶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9.斑驳·稀疏

斑驳:指一种颜色中夹杂着别的颜色。

稀疏:指空间上或时间上的间隔远,不密集。

例:⑴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⑵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三、熟语积累

1.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

例: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2.没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例: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3.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比喻想法脱离实际或胡思乱想。非非,指虚幻境界。

例: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石破天惊: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4.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 例: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毛主席曾经对他说:“你要接触接触社会。” 5.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例: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6.天作之合:上天撮合的婚姻。形容极其美满配对的婚姻。 例:旧式婚姻,过去叫做“天作之合”,是非常偶然的。 7.花枝招展: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例:板凳上,并排站着三个大姑娘,都穿得花枝招展,留着大辫子。 8.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

四、考点链接: 合作探究: 《荷塘月色》

1.第4段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对应考点:分析修辞手法]

2、在第5段,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 [对应考点:分析语言特点]

3.第6段中作者说“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为什么会如此伤感? [对应考点:分析作者情感]

《金岳霖先生》

1.第3段中,写金先生上课时教室里“坐得满满的”,说明了什么? [对应考点:理解句意]

2.第8段写王浩的笔墨很多,对表现主人公起了什么作用? [对应考点:分析表达技巧]

3.写金先生回答小说与哲学的关系时,为什么要写到他捉跳蚤? [对应考点:分析人物形象]

练习: 《听听那冷雨》

1.第1段中“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这句话多处使用了叠词,试分析其作用。 [对应考点]:

2.作者在第5段中写到了少年听雨、中年听雨和白头听雨,实际上表明的是什么? [对应考点]:

3.赏析第5段最后“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这句话。 [对应考点]:

练习:

《亡人逸事》

1.文章第三部分主要叙述了亡妻哪几件小事?这些小事表现了亡妻怎样的美德? [对应考点]:

2.第三部分中“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也短了”这一描写对表现妻子的品质有什么作用? [对应考点]:

3.结尾交代妻子临终前还记得丈夫做小职员时寄到她家两丈布的事,有什么作用? [对应考点]:

五、[技法指导] 1如何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即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运用借景抒情,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做好依托。

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浓厚的思想和感情蕴涵,做到情景交融。

再次,要把立足点放在抒情上,因为借景抒情关键在“借”,即写景是次,抒情是主;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要为抒情而写景。 [尝试运笔] 根据你对本文“借景抒情”手法的理解和感受,使下面一段文字分别表现出清新明丽和凄清苍凉两种意境。(意境塑造中应包含鲜明的感情) 早晨,太阳放射出光芒,树上的鸟唱着,树下的水流向远方。 (1)表现清新明丽的意境:

(2)表现凄清苍凉的意境:

2、细节描写常见方法有哪些

动态造型

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见的方法。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话别”这一情节里,有一个细节,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队上去”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作者用“放”“吮”这一举止,来揭示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妙的感情活动。突然听到丈夫已参军,她没有思想准备,心灵“震动”,既高兴,又有些舍不得,此时多少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 简笔勾勒

鲁迅的《孔乙己》开头部分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时写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 这一段细节,寥寥几笔,把孔乙己这个人物思想和盘托出,“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构成了孔乙己性格的基本单位,一个穷困落魄却又虚荣心十足的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 运用修辞

运用修辞手法,也是细节描写的一种方法。鲁迅的《药》有这样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这一细节,是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一群麻木的、不觉悟的人们,在冷漠地观看刽子手杀害革命者情景的。比喻生动形象,真如浮雕一般现于读者眼前。作者那种强烈的愤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炽烈情怀,通过这一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尝试运笔] 仿照《亡人逸事》,抓住人物特征,运用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写一个熟悉而有趣的老师或同学。可以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课后测试:

一、 基础测试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偶.然(ǒu)

机杼.(zhù) 屡.次(lǔ)

下场.

下地(chánɡ) B.避.雨(bì)

逸.事(yì) 夫妻情分.(fèn)

摘.北瓜(zhāi) C.粜.卖(tiào)

忌讳.(huì) 小闺.女(ɡū)

四壁.

生寒(bì) D.挎.筐(kuà)

仓促.

(cǔ) 死不瞑.目(mínɡ)

冰连地结.

(ji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寒濑.(lài)

岑.寂(cán) 惊蛰.(zhé)

鸟声啾啾.

(jiū) B.滂沱.(tuó)

青霭.(ǎi) 夜宿.(xiǔ)

淅淅沥沥.(lì) C.氤氲.(yūn)

羯.鼓(jié) 潺潺.(chán)

一峰半壑.

(hè) D.薄.荷(bó)

耀.

目(yào) 万籁.(lài)

雷电霹雹.

(báo)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屋檐(yán)

狡黠(jié)

落拓不羁(tuò)

毡子(zhān) B.呢帽(nī)

演绎(yì)

责无旁贷(dài)

麂皮(jǐ) C.细菌(jūn)

跳蚤(zɑo)

文采斐然(fěi)

华侨(qiáo) D.徽墨(huī)

蹬腿(dènɡ)

熙熙攘攘(rǎnɡ)

脖颈(ɡěnɡ) 4.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遗憾

仓促

四壁生寒

天作之合B.娇贯 梢门

人事皆非

再接再厉C.爽快 板凳

有所不讳

自出机杼D.拇指 源泉

短小精悍

唯唯诺诺5.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孺慕

灰蒙蒙

料料峭峭

闲情逸志 B.腥气 瓦翩翩 山隐水迢 绿草如茵 C.断柯 湿漓漓 秋雨萧萧 凄凄切切 D.绵延 防波堤 云撩雾绕 密织成网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熟练

枯燥

深居简出

谈吐才华 B.频繁 脖颈 混然不觉 熙熙攘攘 C.感慨 欣赏 甚为得意 一愁莫展 D.毡子 纳闷 满腑经纶 名副其实 7词语辨析

) ) ) ) )

(1).幽僻 偏僻

①在深山 ( ) 处,泉水缓缓流出,淌成小溪,它是那么安静、淑雅。

②大庆第二制药厂西侧一 ( ) 的民宅内,一个用砖垒起的池子内,装满尚未加工的地沟油,刚一走近,恶臭扑鼻。

“幽僻”指昏暗而僻静,侧重于光线的昏暗。

“偏僻”指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侧重于距离。 (2).渡过 度过

①据俄新网报道,俄罗斯驻华大使谢尔盖·拉佐夫21日说,朝鲜对于韩国火炮实弹训练采取的克制做法说明,朝鲜半岛的局势已经 ( ) 了难关。

②世界最长寿男性木村次郎右卫门19日在日本京都家中 ( ) 115岁生日。 “度过”指时间,如“度过假日”“度过岁月”“度过光阴”“度过一天”等。 “渡过”,由这一岸到那一岸,如“渡过黄河”“渡过难关”“渡过困难时期”等。注意:“困难时期”当然也是属于时间,但这里已比喻为“像渡过河一样”,从“此岸”到“彼岸”,有明确起点,因此要用“渡”。 (3).约略 大约

从这组数据中可以 ( )看出2012年经济增长的大体走势,有 ( ) 80%的网民赞成这种分析。 “约略”,副词,表示感觉隐约粗略;一般不用在数字前面。 “大约”,大致,大体,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或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可以用在数字前面。 8.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 ①文章一事,除重大________外,也允许记些私事。 ②我们的青春,在战争年代中________了。

③今老年孤处,四壁生寒,却几乎每晚梦见她,想________也做不到。 A.体裁 抛掷 解脱

B.题材 抛掷 摆脱 C.体裁 抛弃 解脱

D.题材 抛弃 摆脱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1)只能从雾破云开的空处,窥见乍现即隐的一峰半壑,要纵览全貌,________是不可能的。 (2)这样岂不像住在竹筒里面,任何细脆的声响,怕都会加倍夸大,________令人耳朵过敏吧。 (3)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湿黏黏的苔藓从台阶下________侵到他舌底,心底。 A.基本 进而 径直

B.基本 反而 一直 C.几乎 进而 径直

D.几乎 反而 一直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与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__高的作品的。

②中央电视台同时在三个频道以现场直播的方式报道国家领导人出访,改变了以往时政新闻报道时效________的局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③台湾塑化剂风波已在岛内延烧了半个月,仍如滚雪球般愈演愈烈,________为严重食品安全危机,已波及大陆、港澳以及所有进口台湾食品的地区。

A.品位 滞后 演变

B.品位 落后 演变 C.品味 落后 演绎

D.品味 滞后 演绎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外国朋友对粤剧舞台上三两个演员将手中的木头刀枪互碰一下,口中吆喝几句就表示经过一场战争的表演感到不可理喻。

B.央视“CCTV歌手大赛”,选手才艺双全:比赛唱歌,曲尽其妙;考查素质,底蕴丰厚。 C.为人处世,要讲诚信,做到一言九鼎,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D.板凳上,并排站着三个大姑娘,都穿得花枝招展,留着大辫子。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B.那些奇岩怪石,相叠互倚,砌一场惊心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看。 C.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

D.基层干部要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说得好听而没有行动,空头支票开多了,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就会受损。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阳春三月,窗明几净,窗外野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给小屋增添了许多生机。 ....B.我想像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 ....C.学生提的问题深浅不一,金先生有问必答。 ....D.读先生的文章,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就像越南战争深刻地影响着美国一样,虽然美军在伊拉克伤亡远不及越战,但是这场战争可能形成美国单极时代终结的标志。

B.刚刚公布的《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是继去年卫生部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抗菌药整治计划后,再次打出的一记重拳——医生乱用抗菌药,其处方权将被取消。 C.记者日前从相关会议上获悉,明年我国食品工作将进一步加大治理整顿力度, 严打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D.百姓的期盼,就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发力点。这个春天,一条条饱含真知灼见的议案、提案和建言,一条条囊括群众期盼的新闻、电邮与微博,也正随着代表委员一同涌进会场。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和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

B.十年前,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使他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C.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D.只能从雾破云开的空处,窥见乍现即隐的一峰半壑,要纵览全貌,几乎一定是不可能的。 1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金岳霖老先生是学问满腹、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一位大哲学家。

B.我很早就认识金岳霖和沈从文两位先生,我曾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写到过先生,但一些事情并没有完全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C.很多时候,我们的孤独是由于自己没有主动与人交往,不敢面对新的人际关系造成的。

D.黄昏中的“珍珠之城”马斯卡廷宁静而美丽,这个只有2.4万人的小镇因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再次到访而举世闻名。

二、表达交流

1.依照下列句子,请以“风来了”或者“雪来了”为开头写一段话(必须使用描写、比喻的方法)。(6分) 雨来了,轻轻地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 (节选自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散句变成整句,不能改变原意。(5分) 金岳霖先生聪明过人,率真幽默,他既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又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是一位风格独特、感情专一的哲学家。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一段话是汪曾祺先生的创作感受,顺序已打乱,请排出正确的语序。(5分) ①我觉得散文的感情要适当克制。

②我的散文大都是记叙文。兼发议论,也是夹叙夹议。 ③我写不了像伏尔泰、叔本华那样闪烁智慧的论著。 ④我也很少写纯粹的抒情散文。

⑤也写不了像蒙田那样渊博而优美的谈论人生哲理的长篇散文。 ⑥感情过于洋溢,就像老年人写情书一样,自然有点不好意思。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塘月色》

[课内素材]: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独处”时的“独语”——与其说在观赏景物,不如说在逼视自己的灵魂深处;与其说写下的是他看到、感觉到的一切,不如说他在构造一个他心中渴望的,“超出了平常的自己”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与现实对立的陌生的艺术世界。在现实中,人被命定扮演某个角色,做“一定要”做的事,说“一定要”说的话;而在这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不做;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的世界。因此,在《荷塘月色》里,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超越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朱自清的一个“梦”。正是这“现实”世界与“梦”的世界的对立、纠缠,显示着作家灵魂挣扎的凄苦。 应用角度: “追求自由”“超越现实”“理想与现实” “心灵的池塘”“寻找精神的家园”等。 [应用片段] 其实,疲惫了,就离开你的书桌,放下所有的忧愁和烦恼,到屋外去看看春梅绽雪,秋菊披霜。就让这短暂的美景装饰你空荡的心灵。站在户外的天地里,闻一闻淡淡的青草香,伸开双臂拥抱一下向你奔来的和风。若是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就抬起头,让淘气的小雨滴吻一吻你紧皱的额角。仰望蓝天,让春愁随云散;俯视江河,看飞花逐流水……总有一点美会驱散你的疲惫。

就像这样:朱自清在月夜漫步荷塘,让一颗轻松的心在花间游荡,是一种情趣;郁达夫租一椽破屋,在院中细数一丝丝的阳光,是一种闲情;陆蠡囚住一枝常春藤是对生命的一种爱恋;梭罗栖息瓦尔登湖,是一种自由。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片属于自己心灵的自由天地,给心灵一片空间,你会收获许多美丽。霞映澄塘,你会想到云外仙池之美;松生空谷,你会感悟到生命姿态之美。

为心灵觅得一池塘,让快乐的心自由飞翔,人生才会雅趣无量。 [鲜活素材]:

这一次只是“为了爱情”

金牌编剧高满堂在《闯关东》系列和《北风那个吹》之后写的爱情史诗剧《我的娜塔莎》将在银幕上与观众见面。他表示,这一次他的故事里不要硬汉,不要年代感,只是“为了爱情”。他说:“《我的娜塔莎》源于前年在《大连晚报》上看到的一则消息,说的是一位前苏联红军让儿子为他到大连寻找妻子,结果他的妻子已经在大连去世了。就这么一则几百字的消息打开了我创作灵感的闸门,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把它写成电视剧,让全国观众都看到这份爱情。”

为了创作《我的娜塔莎》,高满堂“潜伏”到了大连的婚姻登记处,调查发现,“在短短8小时内,离婚的年轻夫妇居然达到十来对!”有儿有女的高满堂对此感到很忧虑,他希望能用《我的娜塔莎》展现父母辈那种对爱情的认真、执著和坚贞,让现代年轻人摆脱那种“不安全的爱情”“不信任的婚姻”感觉,找到爱情和婚姻的真谛。

[热评] 离婚率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无论什么海誓山盟,什么海枯石烂,在现代社会以及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都已经显得那么不堪一击。我们不禁要问:人们怎么了?“爱情”真的就成了一场游戏?高满堂的初衷是好的,他想唤醒人们心中渐渐睡去的爱情的种子,效果可能很小,但无论如何,保留一份纯真的情感在心底,别拿爱情当儿戏,却是人们的共识。总有一天,在回首往事时,你会发现,只有这份爱是经得起风浪的,拥有真挚爱情的人生才是充实、美丽的人生。

听听那冷雨

[课内素材]:

乡愁诗人赤子情

《听听那冷雨》的字里行间都浸润着余光中先生的乡愁,那对于故土与故国的思念曾引起海外华人赤子的深深共鸣。余先生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亲的国度”,又曾自称“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余先生爱国,然而两岸长期隔绝的政治环境却让他的乡愁情节只能在心灵的地窖中不断发酵、滋长,这段时光愈久,这份真情就愈显浓烈、隽永。他在演讲中多次引用“乡音未改鬓毛衰”之类的诗句,或许是他的思乡之情寄托了太多人的“家”的情结,因此才更加的令人肃然起敬。

应用角度:“思乡”“中华情”“爱国”等。 [应用片段] 余光中先生笔下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的乡愁是琦君对那场八月桂花雨的回味,是李白对月而吟的低头思故乡,是稼轩无意间的深山闻鹧鸪——那透明的阳光是乡思的誓言,那细微的啜泣是雨水的吟诵。异乡羁旅客行走于别人的城市,踽踽独行,衣上酒痕诗里韵,点点行行成怨。追思儿时的故乡,跌落的是曾经的回忆,站起来的是冷冷的乡思,淡淡的乡愁。

乡愁是一把握不住的苍凉。童年总有一个夜晚,立在霜染的风林中,望着升起的圆月,耳畔划过雁声,无端地有了些许酸楚。日后,白云苍狗飘零他乡,再度立于露台,遥望冷月,童稚纯真不再,惟有凄冷在心,经久不散。

据《大河报》报道,4月21日,郑州郑上路的一段排污明渠内,一夜之间突然出现大量空心胶囊,300余米的渠沟被各色胶囊堆积成了“彩虹河”。据悉,附近村里有小作坊生产药品,几个月前已被查处,以现在的情况看,可能还是有人在偷偷生产伪劣胶囊。大批“空心胶囊”浮于水面,被网友戏称为“胶囊投渠自尽”。然而,大量胶囊被弃并非个案。

《西安晚报》报道,4月18日,西安市灞桥区枣园苏村无人居住的山坡上被人倾倒了大量的空胶囊。 [热评] 为什么毒胶囊之类长期毒害人民而有关部门不闻不问?为什么地方政府只重视GDP而不重视人民的健康,每次都先由媒体曝光而后才有政府部门的行动呢?难道不值得深思吗?其实答案很简单,整个庞大的上层建筑里的干部队伍只关心自身利益,只关心和自己升迁有关的问题,只关心讨好上级不愿深入基层,不关心民众切身利益,一句话,一切轰动案件都折射出干部队伍的腐败风气十分严重。

金岳霖先生

[课内素材] 本文选取金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言行,反反复复、不避其繁地突出其“率真、可爱”。金先生的率真、不谙世故其实就是童心的体现,是一种诗意生活。而金先生的捉跳蚤、与鸡同桌吃饭、和小孩比赛……正是童心的体现。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欲的无限滋生,现实功利的、实用真理性的生存已经把人们的诗意生活密密地阻挡住了,可我们应该持有更高的追求——精神的追求。摆脱物质的外壳,让心灵诗意地栖居。不管是青年,不管是老年,不管是贫困失意还是富足得势,都应该让诗意在心灵中长驻。 应用角度:“真诚”“要有个性”“率真”“坦率”及“诗意的生活”等。 [鲜活素材] 科学发展,实则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所以眼下呈现出一股竞争人才的好势头,各地纷纷开出高价,别出新举,招揽激励天下英才。日前,江西省百万重奖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配以专车秘书,给以省级待遇;温州也试行公务员聘任制,专辟通道,许以高薪,以揽特殊人才。

[热评] 这些不拘一格奖、降人才的举措,无疑是功在千秋,善莫大焉。但应注意人才需要定标。突出贡献者理当重奖,特殊人才应当特殊政策。但作为政府的这个“突出”和“特殊”应该有一个标准,而且这个标准也应该是事先就确定并公之于众的。不拘一格,那这个“二格”“三格”“四格”,总该是要有个“格”。“突出”“特殊”几人就是几人,当然可以多多益善,但是不够格的就得空缺,不可为了某种需要“矮子里面挑长子”。在相关“挑”的过程中,需要履行严格的评审程序。

我们常说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实践中却往往自觉不自觉的将“不拘一格”,弄成了“不拘格”,对待人才连个“格”都没有,想咋重视就咋重视。结果你重视了,到了他的手里就变样了;现在重视了,明天又有所偏重了;说到的时候很重要,一忙起来可能就不要了。因此,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重视人才仍需定格。

亡人逸事

[课内素材] 孙犁夫妻结婚很早,但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日少,相对愁叹之时多。青春也在战争年代里抛掷,但这一切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恩爱。 晚年孙犁深情地说:“过去,青春两地,一别数年,求一梦而不可得。今老年孤处,四壁生寒,却几乎每晚梦见她(亡妻),想摆脱也做不到。” 应用角度:“爱若醇酒”“两情若是久长时”“爱情与事业”“牵手”等。 [鲜活素材]: 奥巴马和鱼翅汤

奥巴马日前在旧金山将参加3场筹款会,他在旧金山唐人街的一家中餐馆买了一些饮茶的小点心。总统光顾中餐馆,这引起了在场食客的轰动,也引起不少华裔民众的兴趣。奥巴马这么做,本来也许是有心讨好美国的华裔选民,但却不意惹出了麻烦。

奥巴马去的那家叫“迎宾阁”(Great Eastern restaurant)的餐馆的菜单上有三种不同的鱼翅汤,价格分别是

28、38和48美元。奥巴马在旧金山可以光顾的中餐馆很多,却偏偏挑中迎宾阁,这引起了动物保护和环保人士的猛烈批评。对此,白宫发言人卡尼上周五回应说,奥巴马的幕僚团队是在得知媒体报道后才注意到这件事的。卡尼在美国总统专机“空军一号”上明确告诉记者说,奥巴马造访唐人街,买了点心,但没有购买鱼翅汤。

2月18日,有记者甚至用“奥巴马掉进了鱼翅热汤”这样的题目来描绘奥巴马因此事件而陷入的窘迫处境。白宫方面的上述解释似乎并没有令环保人士服气。一些环保团队称,他们想要的是奥巴马的道歉,而不是白宫发言人的解释。这些团体威胁称,要组织一次集会抗议,既表达对奥巴马的不满,也宣传对鲨鱼的保护意义。据环境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7 300万只鲨鱼被捕杀,导致有些品种的鲨鱼数量下降了90% 奥巴马自己在去年1月份时签署了“鲨鱼保护法”,规定禁止将切割的鱼翅进口美国,现在奥巴马造访的那家中餐馆却偏偏是出售鱼翅汤的。反对他的人士当然会将此视为一个讽刺,就连支持他的人士,也都不能不觉得是一件令人难堪的事情。

[热评] 奥巴马造访有公共道德瑕疵行为的迎宾阁餐馆,确实是一个由于幕僚们不当心才发生的错误选择,但由于他的总统身份,他在公共场合的一举一动都难以避免地会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看来,领导人物的衣食住行,还需其幕僚团队做好全面的考察和思考。当然,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队伍中来,保护人类与自然的长久和谐。

一花一世界复习答案

《荷塘月色》

1、提示:通感。借助感觉的转移(嗅觉到听觉),贴切地写出了荷香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的特点。

2、泻,照应“月光如流水一般”中的“流水”这个喻体,增强动感,表现了月辉照耀、一览无余的情景。 浮,水气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以“青雾”衬“月光”,表现了月光的朦胧、淡雅 洗,“牛乳”的比喻承上文“泻”字而来,一个“洗”字表现了月光洁白柔和而又鲜艳欲滴的特点。 笼,“梦”的比喻承上文“浮”字而来,一个“笼”字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的轻飘柔美的姿容,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

3、提示:作者本想寻一宁静的环境使自己的心绪平静下来,却未能如愿。这寂夜里的蝉声和蛙声更反衬出作者心中的孤独与寂寞。作者内心的哀愁与苦闷无法排解,当然伤感。 《金岳霖先生》

1、提示:“满满”既显示了金先生的个人魅力,又表现了当时浓厚的学术气氛。尽管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战事频繁,纷扰不断。

2、提示:详写王浩,表面上看游离于文章主题之外,因为文章是写金岳霖先生的。其实,作者正是想通过王浩的“怪”来写他受金先生影响之深,通过王浩的突出成就,来写金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的大哲学家。

3、提示:这篇文章不是为我们介绍金岳霖先生在学术方面的造诣,而是要从生活的几个方面,写出他的“有趣”来,这个趣味就是要表现他质朴的生活化、可笑可爱的某些特性来。捉跳蚤这一细节与前文讨论严肃的学术问题一对照,表现了金先生质朴单纯而率直天真的个性。 《听听那冷雨》 练习:

1、[对应考点:赏析语言特点] 提示:大量使用叠音词,将雨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雨的缠绵、细密,柔情也溢于言表,同时增加了音乐的灵感。

2、[对应考点:分析材料的作用] 提示:作者化用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抒写了不同年龄、不同境遇下听雨的不同心情,实则在抒写自己远离故土,与祖国分离的凄楚的怀乡之痛。

3、[对应考点:赏析语言] 提示:这句话将雨比喻成湿漓漓的灵魂,形象生动,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此时哀伤的心情。“窗外在喊谁”,是故乡在呼唤游子。文中本是作者在思念家乡,思念故土,这里作者却写成是故乡在思念自己,可见作者的思念之切。 《亡人逸事》

1、[对应考点:概括文意] 提示:文章这一部分写了“回家诉苦”“背瓜遭遇” “学习织布”“卖布粜粮”和“抱孩夜走”几件小事。这 几件事情写了妻子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

的妻子与母亲。这个过程凸现了妻子勤劳善良、善于学习、疼爱孩子的品质。

2、[对应考点:分析描写作用] 提示:作者没有正面描写妻子是怎样学习纺线、织布的,而是通过侧面描写自己所看到的妻子“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来展示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学习纺线、织布时的坎坷经历,从而激发读者的想象。

3、[对应考点:分析情节的作用] 提示:这两句看似平常的问答,将夫妻恩爱之情写到了极致,中国传统讲究得一还二,薄施厚报,我们可以想见,因为那两丈花布,传统观念较强的妻子对丈夫不知付出了多少爱与体贴。

五、技法指导:

1、如何借景抒情: 参考答案:

(1)早晨,温暖的太阳放射出金子般的光芒,茂盛的树上鸟儿欢快地唱着,树下的流水哗啦啦地笑着流向远方。

(2)早晨,太阳放射出凄冷而沉寂的光芒,铁一般直立着的树上,鸟儿在无奈地唱着歌,树下的流水在冬日里显得分外寒瘦,呜咽着流向迷茫的远方。

2、细节描写: 参考答案:

幽默是范老师最大的特点。范老师第一次给我们上课,他的自我介绍就十分有趣。那天,范老师夹着书,大步跨进教室。看着他那张陌生的脸,全班同学都安静了下来。我的大脑中闪出了一个问号:这位老师姓什么?我等他介绍自己。他走到讲台前,放下书,高声说:“我姓范,既不是吃饭的‘饭’,也不是犯罪的‘犯’……”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范”字……第一堂课,范老师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都喜欢上语文课了。上完了一堂语文课,我们就盼望着下一堂语文课的到来。

课后测试答案

1、解析:A项,“屡”读lǚ;C项,“闺”读ɡuī;D项,“促”读cù。 答案:B

2、A项,“岑”应读“cén”;B项,“宿”应读“sù”;D项,“薄”应读“bò”。 答案:C

3、解析:A项,“黠”读xiá;B项,“呢”读ní;D项,“蹬”读dēnɡ。 答案:C

4、解析:B项,贯—惯。 答案:B

5、解析:A项,志—致;C项,萧萧—潇潇;D项,撩—缭。 答案:B

6、解析:B项,混—浑;C项,愁—筹;D项,腑—腹。 答案:A

7、(1)幽僻 偏僻(2)渡过 度过(3)约略 大约

8、解析:“体裁”是一种文学样式,“题材”是取材范围,这里当然是指取材。“抛掷”倾向于书面用语,较“抛弃”更好。“摆脱”是指脱离(牵制、束缚、困难、不良情况等),“解脱”是摆脱苦恼,得到自由,佛教用语。这里应用“摆脱”。 答案:B

9、解析:“基本”一般用于肯定句,“几乎”表示十分接近;“进而”表递进关系,“反而”表转折关系;“径直”表直接、不拐弯,“一直”表示顺着某个方向下去。 答案:D

10、解析:品味,一般作动词,仔细体会,玩味;品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一般作名词,用“品位”恰当。滞后,(事物)落在形势发展的后面;落后,工作进度迟缓,落在原定计划后面。“演绎”意在推理;“演变”指重大发展变化,适合语境。

答案:A

11、解析:A项,“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人不讲道理。可以改为“难以理解”。B项,“曲尽其妙”委婉细致地把妙处都表达出来。不能形容唱歌。C项,“一言九鼎”形容说话有分量,能起极大的作用。说话有分量并不表示讲诚信。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答案:D

12、解析:“石破天惊”出自唐代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料,有不可名状的奇境。后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答案:C

13、解析:“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答案:D

14、解析:A.搭配不当,“形成”改为“成为”。C.成分残缺,“防止”缺少宾语。D.不合逻辑,“议案、提案”和“建言”不能并列。

答案:B

15、解析:A项中“和”应为表选择的“或是”;B项成分残缺,去掉“在……中”或将“他”移到“在”前并去掉“使”;D项相互矛盾,去掉“一定”。

答案:C

16、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把“一位”移到“是”字的后面。B项,“写到过先生”中“先生”指代不明。C项,应把“由于”中的“于”字去掉。

答案:D

二、

1、答案:雪来了,轻轻地洒落,地上、树上、屋顶上,都像撒了一层淡淡的棉絮,雪落无声,静悄悄的,从来不打扰别人,纯净里透出一种纯洁与无私,她一遇到温暖的大地就融化了,变成了水,如天使般释放着她的滋润与美丽。

2、答案:金岳霖是一位哲学家,他既聪明过人,又率真幽默;他既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又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他既风格独特,又感情专一。

3、解析:本段是汪曾祺先生的一段创作感受,排序的时候注意找一下它的中心句,仔细分析所给的6句话,只有②是总领性的句子,所以先排②。⑤必须紧跟着③,因为句中有“写不了”“也写不了”等提示性字眼。④句必须紧跟着⑤,因为④句中有“也很少”等字眼。①句是作者紧跟着④谈自己对散文感情的看法,⑥是对①的进一步解释。所以正确语序应是②③⑤④①⑥。

答案:②③⑤④①⑥

第二篇:【卓越学案】2017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练习:第3部分专题14一课案1 概括分析传主形象和事迹 Word版含解析

概括分析传主形象和事迹 (分值:44分;时间:40分钟)

[对点突破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9分)

徐光宪:一生“扎根”稀土

马荣真 彭广舟

“科学家中有两种人,一种是‘工匠’,还有一种是‘大师’。前者的目光局限在具体的研究中,而后者则研究科学的哲学层面。徐光宪就是后者的境界。”徐光宪的学生严纯华院士说。

1920年,绍兴城徐家的第四个儿子出生,曾就读于政法学院的徐宜况给儿子取名“宪”,与姓、辈合起来,就是“徐光宪”。

宪,是法中最高的。

徐光宪十几岁的时候,徐家家道中落,徐光宪在父亲的影响下,抱着想要成为一名工程师的愿望,考入了杭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科。杭州高工位于浙江大学西南角,与浙江省立图书馆仅一门之隔,在繁重的课程之外,徐光宪和他的同学们常常跑到图书馆去借书自习,学习知识如饥似渴。

不久,抗战爆发,杭州沦陷,杭州高工随之解散。1938年夏天,徐光宪转学至宁波高工,继续艰难的求学之路,吃、住、上课都在一座小寺庙里。1939年,徐光宪又辗转到了上海,晚上做家教谋生,白天到大学听课。为了省钱,他考取了学费最便宜而且有奖学金的交通大学。当时的交通大学一度在法租界的复旦大学教室上课,上海租界是血气氤氲的孤岛——租界内的中国同胞既要承受日军刺刀的威胁和“思想战”的巨大压力,还要忍受外国人的欺辱。然而在这座孤岛内,徐光宪和同学们挤在简陋的教室里解析艰涩的化学方程式,用残留下来的仪器做实验,大家学习的热情格外高涨。在那期间,徐光宪做了大量的习题,徐光宪曾说,“这些学习对我打下基本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生受用不尽”。

在交大的整整四年,徐光宪都是班上的第一名。大学毕业后,徐光宪以两门功课满分的成绩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修量子化学,由于成绩特别优异,还获校聘助理。在这里,他迎来了学术生涯的第一个高峰。

1951年3月,徐光宪凭借论文《旋光的量子化学理论》获得博士学位,从入学到获得博士学位,他只用了短短的两年零八个月。年轻的徐光宪面前是一派锦绣前程,然而,他毅然选择了回国。

1960年,为适应国家原子能工业发展的需求,他将核燃料萃取化学作为自己新的研究方向,为打造北大技术物理系这一“核科学家的摇篮”作出了历史性贡献。1972年,为扭转我国稀土工业的落后状况,他又转向稀土分离方法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一辈子搞稀土,我喜欢,把咱们宝贵的资源利用得更好,这是一种乐趣。”2009年,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徐光宪感慨地说:“它紧紧连着我和祖国。”

据学生们回忆,徐光宪授课细致认真,一口绍兴味的普通话,耐心细致地推导和解释问题。他总结了很多公式和公理,而且每一课都要拿出一份清楚的讲义。但是有不少学生在中学阶段学的是俄语,英语功底薄弱,徐光宪便常常督促学生加强英文文献的阅读,有时候,他还要亲自修改学生论文的英文摘要。

“文革”期间,徐光宪被打成特务,他的学生也受到牵连和迫害。在一次批斗会上,他突然站起来大声说道:“我保证自己百分之百不是特务,也保证他们不是特务。”他的“顽固不化”保护了一批学生,却给自己带来了危险——整整半年,他被关在北大一隅的一个小房间里,常常被提去问话到深夜,第二天一大早又要起床接受劳动改造。

20世纪80年代中期,徐光宪创立串级萃取理论,并运用于实际生产。这一全新分离方法,使我国单一稀土产量猛增,一时间,国际单一稀土产品价格暴跌,国外的稀土垄断公司不得不减产、停产甚至破产,中国的世界稀土强国地位一举确立。

晚年的徐光宪一直呼吁保护稀土资源。2005年,徐光宪联合师昌绪等14位院士,撰写《关于保护白云鄂博矿钍和稀土资源,避免黄河和包头受放射性污染的紧急呼吁》,两次上书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并多次深入白云鄂博地区调研,这份建议很快得到温家宝的批复。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分析传主事迹)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开头引用严纯华的评论,表现出徐光宪在具体的科学研究以及研究科学的哲学这两个层面所表现出的人生境界。

B.徐光宪的父亲徐宜况曾就读于政法学院,对法中最高的宪有着深刻理解,因此在给儿子取名时,便选择了“宪”。

C.徐光宪学术生涯的第一个高峰是在交通大学实现的,毕业时,他以两门功课满分的成绩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D.回国后,徐光宪曾转而研究核燃料萃取化学,为打造“核科学家的摇篮”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推动了国家原子能工业的发展。

E.徐光宪创立的串级萃取理论用于实际生产后,打破了国外稀土公司的垄断,稀土产品价格暴跌,中国的世界稀土强国地位得以确立。

[导学号29530439] 解析:选BD。A项,文中有“徐光宪就是后者的境界”,因此选项中“两个层面所表现出的人生境界”表述错误。C项,“学术生涯的第一个高峰是在交通大学实现的”张冠李戴,第一个高峰应该是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一时期实现的。E项,“稀土产品价格暴跌”说法不严密,文中说的是“国际单一稀土产品价格暴跌”。

2.(分析传主形象)请简要概括徐光宪这一人物的主要形象特征。(6分) 答:

[导学号29530440] 解析:文章对徐光宪的经历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具体分析其形象特征时,可以从其小时候到博士毕业期间的学习经历、其回国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经历及其对学生的教诲和关爱这些角度去思考,由此归纳出答案要点。

答案:①求知若渴,从小树立坚定的目标,并为之刻苦学习;②热爱祖国,放弃国外的锦绣前程,毅然回国,在核燃料萃取化学和稀土工程研究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③讲课细致认真,备课充分,关心学生。

3.(分析与传主相关的深层内容)文中说:“一辈子搞稀土,我喜欢,把咱们宝贵的资源利用得更好,这是一种乐趣。”这句话表现了徐光宪怎样的精神内涵?请谈谈你的认识及从中得到的启示。(8分) 答:

[导学号29530441] 解析:对文中人物语句进行探究,需要对该语句所表现的人物精神世界、精神风貌进行深入解读。徐光宪这句话是对自己一生事业的一个总结。透过这句话我们能够读出其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而这种爱,便成了一种工作时的乐趣。从这一角度思考,引申出自己的认识即可。

答案:这句话表现了徐光宪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对国家的热爱。正是因为自己热爱科学、热爱自己的国家,所以,他才能带着喜欢和乐趣,不断努力探索,最终取得巨大的成就。一个人如果能根据国家的需要,积极投身到自己喜欢的事业中去,就能够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在自己的领域里收获属于自己的风景。(意思对即可)

[综合提升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25分)

齐白石的吝啬与慷慨

潘剑冰

齐白石是很会过日子的人,俭而近乎吝,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趣味横生的话柄。 齐白石自己打造了一个大柜子,吃的用的全都锁在里面,钥匙随身带着。黄永玉在《比我老的老头》里,谈到自己经李可染引荐第一次拜见齐白石的情景:

老人见到生客,照例亲自开了柜门的锁,取出两碟待客的点心。一碟月饼,一碟带壳的花生。路上,可染已关照过我,老人将有两碟这样的东西端出来。月饼剩下四分之三;花生是浅浅的一碟,“都是坏了的,吃不得!”寒暄就座之后我远远地注视这久已闻名的点心,发现剖开的月饼内有细微的小东西在活动;剥开的花生也隐约见到闪动着的蛛网。这是老人的规矩,礼数上的过程,倒并不希望冒失的客人真正动起手来。天晓得那四分之一块的月饼,是哪年哪月让馋嘴的冒失客人干掉的! 不过,很多人未必像黄永玉这样了解老人的心思,他们初来乍到,或许觉得却之不恭,只好勉为其难尝一尝。张大千就说过包括自己在内的不少人在齐家吃到过“发霉的点心”。

在穿的方面,齐白石一直“从一而终”,一件衣服除非不能再穿了,否则绝不将之抛弃。他晚年经常受邀参加各种大型宴会,每次都穿着一件蓝布袍子。这是他唯一的“礼服”,多少年未曾变过。后来在九十五岁寿辰时,学生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大家凑份子,给他买了一件新大褂。

画家用的画纸主要是宣纸,买回来的宣纸外边包着一张纸,叫作“纸皮”。一般的人撕开纸皮后都将其当垃圾处理掉,但老人绝不浪费,他在纸皮上勾了许多画样子,很多纸皮画都成了很珍贵的东西。除了纸皮外,老人甚至连买东西的包装纸,比如包鞋、包书、包糖食的纸都分大小留着,作为起画稿之用。

齐白石就连作画时的每一笔墨都要用到淋漓尽致,惜墨如金。白石老人非常注重墨色的运用。他用墨非常精细,总是把每一笔的墨全部用光,才会去洗笔。当画完一幅画的时候,他笔洗里的水还是清澈的。

如果你看了上面的故事,就武断地认为齐白石是一个锱铢必较、抠门绝顶的人,那么下面的事实却又告诉你一个截然相反的齐白石。

20世纪50年代初,黄苗子第一次跟着李可染去见齐白石,临分别时白石老人颤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出两元人民币,一人一元。黄苗子正要推辞,李可染悄悄地对他说:“这是老师的规矩,如果不要,他会生气的。”黄苗子只好恭敬不如从命,此后他去齐家经常获赐车钱。当年的一元人民币可不比当今,50年代国内一克黄金的收购价也不过三四元钱。

齐白石偶尔也会到学生的家中去走走。一次他到弟子许麟庐家,那天正好许的妻子生下了儿子小九,老人知道了很开心,马上拿出十块钱给刚出生的小孩子当见面礼,另外还拿出五块钱给保姆。还有一次,他看见许麟庐的大儿子,问:“你喜欢画吗?”许家老大说喜欢,老人又问他喜欢什么,答说青蛙,老人当场就用许麟庐的笔墨画了一张青蛙送给许家老大。

齐白石对于自己的朋友和学生从来不吝惜自己的画,常常慨然相送。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齐白石所任教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被迫停办,临别时齐白石让弟子们各自说出所喜爱的花鸟虫鱼,赠每人一幅画作纪念。

对于自己的朋友和学生,齐白石也从不遮掩自己的“看家本领”。张大千的老师曾熙平时写字都躲到楼上去,非得意门生不准随侍旁观,因此即使是他的学生也没有几个能够得其真传。而白石老人作画却从不避人,对于求学的后生更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如果说画技是齐白石最值钱的东西,那么他对于这最值钱的东西恰恰是最慷慨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白石老人从来不因为钱财而出卖自己的人格。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白石老人困居被敌伪统治的北平,此后敌伪的大小头子时不时来拉拢老人,送东西、请吃饭、拉交情,甚至要求老人跟他们一起照相,或是参加什么盛典,这些都遭到了齐白石的严词拒绝。为了不跟他们纠缠不清,也因懒得跟他们多说废话,齐白石在家门口贴了一张纸条,上写十二个大字:“白石老人心病复发,停止见客。”迫于生计,齐白石还要继续卖画,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他又在大门口贴出了这样一张告白: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

黄苗子说:“在当时的北平,这张告白传遍了全城,大家把老人这份告白和程砚秋息影在西郊留须种田,坚决不给敌伪演戏的事,同样传为艺林的千秋佳话。”

(选自潘剑冰《最艺术,最民国》,有删改) 相关链接:

齐白石出身贫寒,少年困顿,早年就是一个普通木工,直到27岁开始拜师学诗、学画,57岁时独闯北京,本以为能在北京画画谋生,但早期不顺,画作卖不出去是常有之事。60多岁后,作品方得到认可,终于卖出了好价钱。也正是由于早期的颠沛流离,加之晚年卖画是其主要谋生渠道,因此无论是卖画还是卖印,无论买家是谁,概不赊账,绝不还价。

(何暖之《大师另一面:齐白石小气出名》)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黄永玉第一次拜见齐白石,齐白石拿出“发霉的点心”招待他,黄苗子第一次见齐白石,齐白石却送他车钱,可见齐白石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待客的。

B.齐白石把吃的用的都锁在自己打造的大柜子里,钥匙随身带着,穿的衣服也是不能再穿了才丢弃,这一点与守财奴葛朗台有惊人的相似。

C.齐白石作画时的每一笔墨都要用到淋漓尽致,一幅画完成,他笔洗里的水依然清澈见底,能够把墨用得如此巧妙、节约,境界非常之高。

D.齐白石对自己的学生从不吝啬,他不但送画给学生,还偶尔去学生家走走,关照一下学生生活,对求学者更是毫无保留地传授他“最值钱”的画技。

E.本文围绕“吝啬与慷慨”来选材,介绍了绘画大师齐白石颇具天真童趣的事迹,展现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崇敬和赞扬之情。

[导学号29530442] 解析:选CD。A项,“齐白石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待客的”属主观臆断。B项,“这一点与守财奴葛朗台有惊人的相似”错,葛朗台是真吝啬,齐白石是节约俭省,而非真吝啬。E项,“天真童趣”说法不准确,文章主要介绍的是齐白石的吝啬与慷慨,只有齐白石为许麟庐的大儿子画青蛙一事略显其“天真童趣”。

5.文中为什么要写黄永玉、曾熙和程砚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导学号29530443] 解析:解答本题,要回归原文,找出黄永玉、曾熙、程砚秋在文中出现的位臵。通过阅读和分析不难得出,黄永玉出现在文章第二至四段,写黄永玉的经历是为齐白石的节俭提供佐证;曾熙出现在文章第十二段,写曾熙是为了凸显齐白石的慷慨,不吝教;程砚秋出现在文章第十四段,写程砚秋起到了类比的效果,程砚秋为抵制日伪政府息影在西郊留须种田,齐白石为躲开敌伪的拉拢张贴告白,这一类比,揭示出了时代背景,表现了他们共同的价值追求。

答案:写黄永玉是用黄永玉的亲身经历真实地说明齐白石的近乎吝啬的节俭。写曾熙是将曾熙与齐白石进行对比,凸显齐白石的慷慨、不吝教。写程砚秋是将程砚秋同齐白石进行类比,揭示了时代背景,写出了齐白石保持民族气节的不易,表现了具有血性的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追求。

6.(分析传主形象)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齐白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分) 答:

[导学号29530444]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找出人物的相关事迹并进行筛选、整合,在此基础上概括人物的品质特征。通过分析不难得出,第一至七段主要写齐白石的节俭,第八段为过渡段,第九至十二段写齐白石的慷慨大度,第十三至十四段写齐白石的高尚气节。注意阐述时应有概括有分析。

答案:①生活节俭。吃的用的都锁在自己打造的大柜子里,钥匙随身带着;在穿着方面“从一而终”;在纸皮和包装纸上起画稿;惜墨如金,用墨精细,每一笔的墨全部用完才去洗笔。②关心学生,慷慨大度。送学生车钱,关心学生家人,送学生画;作画从不避人,画技毫无保留。③他有着高尚的民族气节,坚决维护个人尊严。不因钱财而出卖自己的人格,坚决不接受敌伪的拉拢。

7.作为一位享誉海内外的绘画大师,齐白石却留下了“吝啬”的话柄,你是如何看待齐白石的“吝啬”的?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导学号29530445] 解析:题干要求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谈谈对齐白石“吝啬”的看法,作答时,首先要亮明观点,然后阐释原因,最后说明“吝啬”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观点要从文本和相关链接中提炼概括,观点要鲜明,语言要简练。原因要结合齐白石的出身、经历、奋斗历程等方面来阐释,阐述要全面中肯,有说服力。现实意义要结合国情和现实分析,提倡节俭。

答案:①齐白石的“吝啬”是假吝啬真节俭,是念物力维艰、节俭度日的表现。我们应该提倡节俭。②齐白石老人是真正过穷日子的人,是真正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道理的人。更难得的是,齐白石老人最终功成名就,进入“得志者”的行列,却不“得志而忘形”,永远保持农家子弟纯朴与节俭的本色,仅这一点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了。而他假吝啬之外的真慷慨,又让我们看到了齐白石的另一种高尚境界。③当今社会稳定富足,我们享受生活,但我们无权浪费。贫穷需要节俭,富裕更不能忘节俭。节俭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个人涵养,是一种文明的传承、美德的延续,是亘古不变的永恒时尚。节俭光荣,浪费可耻。

第三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41课时 烃(一)学案

第 41 课时 烃

(一)

【考纲要求】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2.知道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应用。 3.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知识梳理】 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和性质

1.甲烷的电子式: ,结构式 ,分子构型 。

烷烃的通式 ,烷烃中含有 个共价键,含有 个C—C键,含有 个C—H 键。随着C原子数目增多,烷烃的沸点逐渐 ,密度逐渐 。常温下,C原子数 4的烃呈气态。分子式相同的烃,支链越多,沸点越 。

2.乙烯的电子式: ,结构式 ,C原子发生 杂化,分子中有 个σ键,有 个π键。

乙炔的电子式: ,结构式 ,C原子发生 杂化,分子中有 个σ键,有 个π键。 3.乙烯、烯烃的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a.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 。 b.与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能使酸性KMnO4溶液 ,发生 反应。

②加成反应:乙烯与溴水反应: 完成丙烯分别与卤素单质(Br2)、H2及H2O、HBr物质发生加成反应的方程式:

③加聚反应

乙烯合成聚乙烯: 丙烯合成聚丙烯: 乙炔合成聚氯乙烯:

【深度思考】

4.制取用溴乙烷用Br2与CH3CH3取代的方法好还是用HBr 与CH2=CH2加成的方法好?

5.实验室制取乙烯时,为什么要迅速升高到170 ℃?制取的乙烯气体中常含有SO

2、CO2,原因是什么? 6.乙烯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是否相同?能否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CH4和CH2===CH2 【递进题组】 题组一 碳碳键型与物质性质

7.科学家在-100 ℃的低温下合成一种烃X,此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图中的连线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X是一种常温下能稳定存在的液态烃 C.X和乙烷类似,都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D.充分燃烧等质量的X和甲烷,X消耗氧气较多

8.有机物的结构可用“键线式”表示,如:CH3CH==CHCH3可简写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C8H10

(

)

,有机物X的键线式为,B.有机物Y是X的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则Y的结构简式为C.X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X与足量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环状的饱和烃Z,Z的一氯代物有4种 题组二 烷烃、烯烃、炔烃与反应类型

9.β ­月桂烯的结构如图所示,一分子该物质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

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上最多有

A.2种

10.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 )

B.3种 C.4种 D.6种

(1)CH3CH==CH2+( )―→,反应类型:________;

(2)CH3CH==CH2+Cl2500~600 ℃,(

)+HCl,反应类型:________;

(3)CH2==CHCHCH2+(

)―→,反应类型:________;

(4)( )+Br2―→,反应类型:________;

(5)( )一定条件, ,反应类型:________;

酸性KMnO4溶液(6)CH3CH==CH2――→CH3COOH+(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第四篇: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

201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法指导

11届的高三同学目前正进行着紧张的第一轮复习。这轮复习的效果直接关乎明年的高考,重要性无须赘言。那么,如何做好第一轮的语文复习,首战告捷呢?从宏观上说,考生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编织一张高密度的渔网——对知识点进行拉网式复习,能够根据高考要求,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最大限度地减少“漏网之鱼”的产生。

二是搭起一座多通向的桥梁——语文知识虽然不像数学那样有逻辑性,但是应该知道,如果对语文各知识点间内在联系进行梳理,打通知识点间的沟通与联系,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三是建好一间藏品丰富的仓库——像美文、格言、古诗词名句,典型的理论和事实论据,自己成熟的作文,以往的练习题、月考卷„„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具体到每个板块的复习,则建议做到如下几点:

一、现代文阅读:培养习惯,理清概念

同学们从现在就要培养从整体阅读现代文语段的习惯,即对文章的大体走向有个基本的定向性认知。注意理清内部的逻辑关系,学会从整体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进而较快地把握文章主旨。如果文段后面还附有注释等,千万不可放过,高考卷上不会出现无效的信息,这些注释往往能够帮助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更能有的放矢。

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才能提高现代文的阅读效率。所谓的“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解题能力”,同学们可以逐步从这十个方面自我分析测评:1.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2.能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3.能理解常见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4.能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5.能分析文章的脉络结构;6.能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7.能概括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8.能评析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

9.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

10.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要求完成拓展性的主观题。

二、文言文阅读:扣紧课本,事半功倍

关于文言文的考查,以这两年的上海高考为例,无论是实词、虚词、文句理解,还是语段翻译,各个知识点的考核几乎都是源自课本,特别是08卷中的四个加点字的理解,三个直接源于课本。强调课本的重要性还有一个理由:本届高三学生都是整齐划一地使用了新教材,所以,文言文复习首先要复习好课本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对课本所选的经典篇目要篇篇过关,建议同学们不妨再逐字逐句地梳理一下,这样既熟悉了课本内容,又训练了翻译能力,又为写作积

累了素材,一举三得。

一些同学喜欢从课外找一些文言文语段来训练,应该说是有必要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在第一轮复习中,千万不要贪多求难,这两年高考的文言文还是较为平和的,篇幅也不长,大家宁可先从浅显的文段着手逐步积累,对文段中所涉及到的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问题,必须做归纳整理,防止望文生义,以今释古。

三、古诗词阅读:明景悟情,掌握术语

有同学平时做诗歌鉴赏题,会觉得莫名其妙地丢了分,以至于做题时只会“跟着感觉走”。须知诗歌鉴赏是考查学生文学积淀的综合性试题,这几年的上海高考侧重由主观题形式呈现,虽然大体上有一定的难度,但还是有很多规律可循的,如把握重点词语(句)、辨析景与情的关系、对于作者要知人论世等等。建议同学们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是要有一定量的积累,平时还是要适度的阅读和练习,没有积累,明景悟情就是一句空话;二是要研究鉴赏技巧,学会准确地用术语回答问题,这是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

诗歌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同学们在第一轮复习时,先要学会诵读,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运用联想和想像,探究诗歌的意境。古典诗歌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而意境的创造生成离不开景的描绘与情的渗透。纵观这几年的上海春考和秋考,试题大多数都是从景、情两个角度切入设计的。因此,同学们在做诗歌鉴赏题目时,首先要明景,进而要品情。体悟不了景与情的关系,也就无从探究意境,也就答不好题。这既是对学习方法的指点,也是对鉴赏诗词的要求。在诗歌鉴赏的第一轮复习中,请同学们记住:“积累+技巧”是两个着眼点。

四、作文备考:重视积累,准确规范

上海高考作文虽说在审题上不为难学生,但也不是一点要求也没有,以今年的高考题“他们”为例,命题中的“他们”不是孤立的,是与潜在的“我”或者 “我们”成对立统一关系的。不管选取的“他们”是哪一类人,行文中应有“我”“我们”的影子,否则何以谈得上彼此的理解、沟通和融合?今年的那篇满分作文,在这一点上是棋占先手,这也给正在备考的同学以很好的启示。

虽说近几年高考作文都是“文体不限”,误让一些同学以为文体特征无足轻重,但就评卷的实际操作来看,每年因写成“四不像”的作文而导致低分的考生为数不少。像“必须跨过这道坎”写成议论文就较好,而“他们”要写成一篇很规范的议论文就比较难。所以,在第一轮复习时可以确立自己一个擅长的文体,把这一种文体练得较为得心应手,并适当涉及其他文体,做到一专多能。作为应考作文,结构应合理,不管是“总分总”式还是“起承转合”式,都必须让阅卷教师能很迅捷地判断出你的文章思路,另外千万别写那种语言轻飘飘,结构意识流,除了你自己理解,别人却不知所云的小男生小女生的随笔文。至于素材,建议要以人文性典型性为主,千万别让瓦特再烧开水、爱迪生再挑灯丝,也别老让屈原跳江,项羽抹脖了。

首轮复习应该依据课本,将课本原来零碎、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清楚课本从前到后的知识结构,将整个知识体系框架化、网络化,并熟练运用之。难题偏题怪题则没有价值。

第五篇: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 重视基础,培养语文素质,稳扎稳打,不放过知识点的细节末节,系统复习一遍。

2. 以《三维设计》为主,适当补充内容,落实双基。

3. 对课本上的文言文系统复习一遍,对大纲规定的背诵篇目,要达到看之能译,合之能诵,默写全对的程度,熟记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4. 明确高考现代文阅读考试知识点,加强各类文章阅读解题方法,答题技巧的指导。

5. 进行序列性、目标性、针对性的作文训练。

二.时间安排

(8.20—8.31)补课期间进行课内文言文的复习

第1--3周:(9.1—9.23)课内文言文的复习(必修1—5)

第4周:(9.24—9.30)巩固测试内容:课内文言文知识点、第一次作文训练 第5周:(10.1---10.7)国庆节放假、专题一字音

第6周:(10.8—10.14)专题一字音 字形月考

第7周:(10.15—10.21)月考试卷分析(2012全国新课标卷和浙江卷作文) 第8周:(10.22—10.28)字音字形、词语运用(包括熟语)

第9周:(10.29—11.4)熟语第二次作文训练(2012年北京卷)

第11周:(11.5—11.11)熟语

第12周:(11.12—11.18)期中考试及试卷分析

第13周:(11.19—11.25)辨析并修改病句

第14周:(11.26—12.2)辨析并修改病句、第三次作文训练

第15周:(12.3—12.9)辨析并修改病句

第16周:(12.10—12.16)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

第17周:(12.17—12.23)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月考

第18周:(12.24—12.30)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高考真题

第19周:(12.31—1.6)放假、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

第20周:(1.7—1.13)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第21周:(1.14—1.20)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高考真题

第22周:(1.21—1.27)表文转换、图文转换

第23周:(1.28—2.3)期末备考

高三语文组

2012.8.3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司宣传片策划书下一篇:公司团委活动方案